① 免疫組化原理、流程及結果分析
免疫組化原理
免疫組化染色是用一抗與被檢測組織中目的蛋白抗原結合,然後用HRP等標記的二抗與一抗進行結合,最後通過與DAB顯色劑反應,進而確認所要檢測蛋白抗原的定位、半定量等目的。
免疫組化更多的意義在於查看目的蛋白的定位。定量一般用western來實現。
免疫組化染色和HE染色的不同之處可能是HE染色比較粗略地辨認不同細胞形態學改變;而後者能夠針對特異性細胞標志物來檢測特異性細胞的改變(數量)、也可檢測細胞內細胞因子的轉位,組織中一些特異性蛋白的表達的量改變(通過圖像分析系統分析顏色深淺、分布的面積等綜合分析)。
通俗的講,HE僅僅是看大體病理改變,比如組織壞死,比如炎性滲出。免疫組化,看你的目的蛋白的表達情況。
免疫組化和****HE****染色的對比
DAB和HE一樣也是一種染色劑,HE染色相對簡單,能分辨出細胞中的嗜酸嗜鹼性物質;DAB染色全稱應該叫做免疫組化DAB染色,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後,DAB(二氨基聯苯胺)染色劑能將辣根過氧化物酶染成棕色。
常用的免疫組化染色方法:
組化用HRP的話,信號不夠強。通常用生物素標記HRP來增強信號。
1、 ABC法(卵白素-生物素-過氧化物酶復合物法)
ABC法是利用卵白素與生物素特有的高度親和力特性,與生物素化二抗結合,形成抗原+特異性抗體+生物素化二抗+卵白素+生物素+HRP復合物,最後DAB顯色。
復合物配製:先將生物素與酶結合,形成生物素化HRP,以生物素化HRP與卵白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卵白素-生物襲森素-過氧化物酶復合物。
2、 SP法(抗生物素蛋白鏈酶素-過氧化物酶復合物)
本身沒有連接生物素,但有兩汪磨個生物素親和力極高的結合位點,可以與二抗上的生物素結合,敏感性高,復合物不需要使用前混合,更為簡便。
3、 PAP法
4、 直接法
樣本制備
免疫組化結果分析
免疫組化結果的判斷原則:
1 、必須設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
2 、 抗原表達必須在特定部位。
3 、 陰性結果不能視為抗原不表達。
免疫組化染色實驗組與對照組結果分析表
從表可以看出只有6、7實驗結果有意義。1-5均因對照組的結果已否定Ab的特異性或IHC技術操作存在錯誤等而使實驗結果失去意義,必須重復實驗或換用Ab。
染色失敗的幾種情況及原因:
1、拍陵畝 所染的全部切片均為陰性結果,包括陽性對照在內。
2、 所有切片均呈陽性反應。
3、 所有切片背景過深。
4、 陽性對照染色良好,檢測的陽性標本呈陰性反應。
所有切片呈陽性反應,其原因:
1、 切片在染色過程中抗體過濃,或乾片了。
2、 緩沖液配置中未加氯化納和PH值不準確, 洗滌不徹底。
3、 使用已變色的呈色底物溶液,或呈色反 應時間過長。
4、 抗體溫育的時間過長。
5、 H 2 O 2 濃度過高,呈色速度過快且粘附劑太厚。
所有切片背景過深,其原因:
1、 內源性過氧化酶沒有完全阻斷。
2、 切片或塗片過厚。
3、 漂洗不夠。
4、 底物呈色反應過久。
5、 蛋白質封閉不夠或所用血清溶血。
6 、使用全血清抗體稀釋不夠。
陽性對照染色良好,檢測的陽性標本呈陰性反應。
最常見的原因:標本固定和處理不當。
注意事項:
1、 蘇木素復染時間需要摸索,尤其要考慮陽性染色的位置。
2、 切片脫蠟和水化要充分;加反應液時要覆蓋組織充分;每次加液前甩乾洗滌液,但又防止乾片。
3、 以下原因可能導致片子著色不均勻:
①脫蠟不充分。可以60℃烤20min,立即放入新鮮的二甲苯中。
②水化不全。應經常配製新鮮的梯度乙醇。
③抗體沒混勻。用移液器充分混勻一抗/二抗等試劑。④抗體孵育時,切片放傾斜。
⑤抗體孵育後PBS沖洗不充分。
⑥製片厚薄不均勻等問題。
⑦染片盒不平,切片傾斜。
4、 一抗的清洗:
1、單獨沖洗,防止交叉反應造成污染。
2、溫柔沖洗,防止切片的脫落,推薦用浸洗方式。
3、沖洗的時間要足夠,才能徹底洗去 結合的物質。
5、 PBS的PH和離子強度的使用:
1、建議PH在7.4-7.6濃度是0.01 M。
2、中性及弱礆性條件(PH7-8)有利 於免疫復合物的形成,而酸性條件則有利於分解;低離子強度有利於免疫復合物的形成,而高離子強度則有利 於分解。
6、 拍照:
1、有條件的話應該立即拍照,若不能及時拍照,也要封好片和用指甲油封固,保持避光和濕度。
② 請問如何看懂免疫組化結果 我附一個圖上來
看懂免疫組化結果方法如下:
對照染色——定位——半定位——圖像分析儀
③ 如何定量分析免疫組化和western blot 的結果,求具體步驟
我有個WB條帶分析軟體簡介,或許對你有幫助。
凝膠定量軟體QuantityOne使用簡介
1內容簡介
凝膠電泳是每個做分子生物學的同學天天都要打交道的基本技術。電泳之後的信息處理與電泳本身同樣重要。目前有大量軟體可以用於分析電泳結果,比較有名的比如BandScan、BandLeader、SigmaGel等等。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來自Bio-Rad的1D凝膠定量軟體QuantityOne(Bio-Rad還有一個做2D凝膠分析的軟體PDQuest)。
2QuantityOne的定量方法
QuantityOne的分析功能顧名思義主要用來進行凝膠或者培養皿的熒光定量分析。它的分析功能或者說分析方式主要有4種:泳道/條帶軌跡定量法;等高線直接定量法;菌落計數;分子量測定
這三種方法中使用最為方便也是最為廣泛的應該是等高線定量法(VolumnContour)。它通過半自動描繪電泳條帶的等高線邊緣來得到等高線區域內部面積,再將該面積乘以區域內平均光密度值得到條帶內部總的信號量。當然這種分析方法的弊病顯而易見:無法同等得排除不同泳道的背景亮度;等高線的繪制處於「半自動」狀態,即需要人為判斷作為等高線標準的電泳條帶的邊緣;最致命的是在幾個電泳條帶距離十分接近的時候幾乎無法繪制單一條帶的輪廓(常出現連續的幾個條帶等高線相連而無法分離出單獨條帶的輪廓)。
三種方法中個人感覺最為科學和嚴謹的應該是泳道/條帶軌跡定量法(TraceTracking)。這種方法使用起來步驟較為繁瑣,必須通過泳道識別---電泳條帶識別兩個連續的步驟才能進行定量。然而這種方式的最大優點在於它可以完全拋棄人為主觀因素進行全自動定量。他的定量方式為:首先根據不同電泳條帶的光密度值繪制光密度曲線,然後計算光密度曲線下面積作為電泳條帶的定量根據。大家可能會問他能不能排除泳道背景?答案是肯定的,它能夠最大程度的排除不同泳道之間的背景差異,讓各個泳道上的不同電泳條帶在一條幾乎相同的起跑線上進行對比。這個背景排除功能是等高線法無法做到的(等高線法也有基本的背景排除辦法,但是和泳道/條帶軌跡定量法的背景排除不是一個等級的。等高線法只能排除同一泳道上的背景,而不能均等的排除不同泳道的背景)。另外泳道/條帶軌跡定量法還可以結合GaussModelBands對緊密相連的電泳條帶進行分析,而這種條帶也是等高線法無法分析的。我們此次重點學習這個方法。
第三個分析功能是菌落計數(ColonyCounting)。這個功能其實很實用,可以分析藍白篩選的結果。但是很奇怪我的電腦居然無法運行這個功能,因此無法向大家介紹了。
另外QuantityOne還可以通過回歸曲線測定
3QuantityOne的基本常用菜單操作
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QuantityOne常用的基本菜單操作。
打開文件:由於QuantityOne是Bio-Rad的硬體配套軟體,因此QuantityOne可以自動輸入來自Bio-Rad公司的凝膠分析儀的數據。具體支持哪些硬體大家可以在「Edit-Preference-Imagers」裡面設置。如果您的實驗室沒有採用Bio-Rad的硬體設施也沒關系。您只要將電泳圖片用ACDSee等程序轉換為TIF圖片格式就可以被QuantityOne識別了。注意QuantityOne只支持8位和16位灰度的TIF文件。
PHP代碼:
QuantityOne似乎有一個小bug,就是在按「Open」之後並沒有立刻彈出資源管理器讓你選擇目標文件的位置。其實你只要將滑鼠在屏幕右下方點擊一下,資源管理器就會乖乖彈出來了.
PHP代碼:
QuantityOne只能分析白色背景+黑色條帶的電泳圖。而我們正常情況下得到的一般都是黑色背景+白色條帶的電泳圖。我們可以在「Image-Invertdata中將圖片色彩進行反轉,然後便可以用QuantityOne進行分析了.
文字注釋:QuantityOne提供基本的文字注釋功能。您可以在您的電泳圖片上記錄您的分析結果比如電泳條帶的分子量、光密度值、物質的量等等。這個功能可以通過「Edit-TextOverlayTools」來實現。在彈出的浮動工具欄中選擇「ABC」或者「」就可以進行文字輸入和畫標記線的操作。
光密度工具:在「View-PlotDensity」的下級菜單中大家會見到幾個和電泳條帶光密度值相關的顯示選項。大家可以分別選擇不同的選項感受一下它們之間的差別。選擇方法是點擊相應的下級菜單比如「PlotCrossSection」,然後將變成帶一個藍色感嘆號的滑鼠移到您想知道光密度的位置,點擊一下就會顯示該處的光密度相關信息。在下面這幅圖片中我們可以看見兩條黃線交叉處的電泳條帶的相關信息。上方的一串曲線是不同泳道之間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光密度比值曲線;左邊是黃線交叉處所在泳道的幾個電泳條帶的光密度分布情況。
3DViewer:在「View-3DViewer」菜單中大家會看到一個有趣的功能叫做3DViewer。這個玩意按照Bio-Rad的說法可以輔助辨別幾條緊密相連在一起的電泳條帶的分布情況。大家只要選擇了這個命令後滑鼠就會一個「+」型,然後將+型移動到您感興趣的位置,拖動滑鼠畫出一個正方形區域,然後用滑鼠雙擊,QuantityOne就會將這塊區域按照gauss分布規律渲染成一個三維模型,頗有意思。
4QuantityOne的基本背景排除功能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說過QuantityOne的等高線定量模式也有一種比較基本的背景排除方法。這個方法同樣也適用於泳道/條帶定量模式。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方法。基本背景排除的功能位於「Image-Substractbackgroud...」和「Image-FilterWizard...」這兩個菜單。
Image-FilterWizard:這個功能是對原始圖片做一些初步的加工,主要是除去一些圖片上的「斑點」。這些斑點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深色的「胡椒面」型和淺色的「食鹽」型,兩種斑點都可以毫不猶豫地去除。從「Image-FilterWizard...」菜單調出向導菜單後選擇「pepper」和「salt」,下面兩個選項可以按照程序默認的選項,然後「OK」就可以完成這第一步的降噪過程。
Image-Substractbackgroud:這個功能是真正對圖片背景進行清理的工具(區別於「Image-FilterWizard...」的降噪模式)。只是這種清理是一種「全局」型的清理,即它以相同的參數對每條泳道進行背景清理。然而在清理方式上它還是可以分成兩種不同的方式:
BackgroudBox:一種是以一個局部小面積為標准背景,將整張電泳圖片上所有比該區域光密度值低的區域全部漂白。這種發式稱為「BackgroudBox」。操作時用滑鼠選中對話框下部左側的「BackgroudBox」按鈕,然後用滑鼠在電泳圖片上選擇一塊色彩接近於背景色,色澤比較均勻的區域,用滑鼠拖動畫出一個正方形。釋放滑鼠後程序就會立即對電泳圖片進行降低背景的處理;
BackgroudStripe:相對於「BackgroudBox」來說是一種更加智能化的處理方式。它特別適用於梯度凝膠,即凝膠濃度由上至下依次變化。由於梯度膠的光密度值在一定距離內不斷變化,因此如果採用「BackgroudBox」的方法除背景就會發生偏差。QuantityOne此時提供一種隨著凝膠濃度變化而變化的除背景方式就是「BackgroudStripe」。和「BackgroudBox」類似,選擇右下角的「BackgroudStripe」按鈕,然後用滑鼠沿著電泳泳道拖放形成一個狹長的剪影帶(Stripe),這個剪影帶內部的光密度值順著泳道逐漸升高或降低。QuantityOne根據這個Stripe可以動態的對整張圖片的背景進行剪影。比如泳道起始處光密度低,那麼QuantityOne在此處的剪影值也降低;隨著Stripe向前延伸,光密度值逐漸升高,QuantityOne也同樣不斷加大剪影的強度。這樣一來就可以排除由於梯度膠帶來的背景不一致的影響因素。
5QuantityOne的電泳泳道分齬δ?--創建泳道
前面說過QuantityOne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具有的泳道/條帶軌跡定量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在電泳圖片上創建泳道(Lane)以及如何進行針對不同泳道的背景排除。
創建泳道:首先打開我們要分析的電泳圖片(以蛋白質電泳為例)。然後選擇「Lane-AutoFramelanes」。這時如果您的電泳圖片比較標準的話,QuantityOne就會自動識別出每條電泳泳道的位置,而且將各個泳道的路徑用一條紅線標畫出來;
如果您對軟體自動標記的泳道不甚滿意,您可以通過「Lane-EditFrame」下級各個子菜單提供的功能對泳道框架位置、大小等進行調節。調節方法就是通過滑鼠的拖放來實現,大家可以自己體驗一下;
如果您只需要分析其中幾個泳道的數據而不想其他泳道的標記干擾您的視線,您可以通過「Lane-SingleLane-RemoveLane」刪除您不需要的泳道的標記。
PHP代碼:
不是所有的電泳圖片的泳道都能夠被QuantityOne自動識別。在不能自動識別的情況下,QuantityOne就會彈出對話框告訴您它不能識別泳道。這時大家就需要手工繪制電泳泳道。方法和上面一樣,同過「Lane-SingleLane-CreatLane」來實現。只要用滑鼠在您的電泳圖片上順著待標記的泳道的中軸線拖放就可以繪制出該泳道的標記紅線.
6QuantityOne的電泳泳道分析功能---排除背景
前面說過QuantityOne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具有的泳道/條帶軌跡定量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在電泳圖片上創建泳道(Lane)以及如何進行針對不同泳道的背景排除。
排除背景:首先請大家注意,這個排除背景和前面我們在「Image」菜單中使用的「SubstructBackgroud」有所不同。後者排除背景的對象是整個電泳圖片而非將各個電泳泳道的背景分別進行排除。現在我們要學習的這個命令可以幫助我們分別排除各個泳道(也可以將全部泳道用相同標准進行排除)的不同的光密度背景。這個功能對我們以後的分析影響甚大,大家一定好好學習。
首先我們要將我們的電泳圖片進行前面談到的泳道識別,不管是自動方式還是手工識別。然後選擇「Lane-LaneBackgroud...」命令。選擇該命令後,滑鼠即變成一個綠色的「+」,將滑鼠移到您打算進行背景排除的泳道(比如下圖中的第4泳道),點擊左鍵一下,立刻就會彈出如下圖所示的對話框。
其中「OpticalDensity」顯示得是該泳道光密度值的分布情況。大家會注意到這個分布曲線並不是緊貼著縱軸,而是位於縱軸上方分布。造成這個「懸空現象」的原因就是該泳道自身存在著一定的光密度「背景」。這個背景的存在導致該泳道上各個電泳條帶之間不能處於同一水平進行對比;如果考慮到相鄰的其他泳道更是因為不同背景的存在而無法對比不同泳道上的不同電泳條帶。如何去除這個背景呢?我們繼續看右邊的「LaneBackgroudSubstruction」對話框。這個對話框的上方「AllLanes」表示可以對所有泳道進行一次性處理;下方的「SelectedLane」表示僅針對此次選中的這個泳道進行處理(我們選中的是第4泳道)。我們用滑鼠選擇「SelectedLane」的「LaneOn」選項。然後在下面的「RollingDiskSize」里填上「5」,再按「回車」鍵。好!大家再來看看現在「OpticalDensity」中出現了一條緊緊沿著光密度曲線分布的醬色曲線。這條曲線將泳道的背景與電泳條帶的光密度分布十分精確的劃分開來。
PHP代碼:
大家可能會好奇這里的「RollingDiskSize」指得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以將QuantityOne提供的去除背景功能想像成是一個滾動的小球。如果這個小球的半徑越小,那麼它沿著光密度曲線滾動時滾過的路徑就越發精細,具體反映在醬色曲線的軌跡越發靠近黑色光密度分布曲線的基線。因此從理論上來說「RollingDiskSize」的取值越小,它的去除背景效果越好。大家可以試著選擇一個較大的值比如80,再來看看此時醬色曲線的軌跡。當然也不能取太小的值。因為如果取值太小,大家可以想像這個十分微小的球就會滾入光密度曲線內部,造成有效陽性信號的損失。個人感覺5~20是一個比較好的取值范圍.
OK!我們再在「LaneBackgroudSubstruction」對話框的最下方鉤選「」,再來看看是不是泳道上所有的背景都被消除了?各個電泳條帶是不是完全結合到縱軸上在同一水平進行比較了?
我們對於其他泳道也可以依葫蘆畫瓢進行類似的背景排除工作。如果大家覺得可以使用同樣的標准,即相同的「RollingDiskSize」進行排除,那麼我們可以在「LaneBackgroudSubstruction」對話框中選擇上方的「AllLanesOn(samelevel)」選項。然後在「RollingDiskSize」中填上一個合適的值,點擊「Done」按鈕確認就可以了。此時該電泳圖片上所有的泳道都以相同的標准進行了背景去除。不信你可以自己將滑鼠點擊其他泳道(比如第8道或第1道),你會發現所有泳道的背景均已去除。
7QuantityOne的電泳泳道分析功能---對比泳道
剛才我們已經對電泳圖片上的泳道進行了識別和背景去除。現在我們可以利用QuantityOne提供的泳道對比功能對同一張凝膠照片上的不同泳道進行對比,看看每條泳道上電泳條帶的分布情況。
泳道對比:首先將打開的電泳照片進行前面談到的泳道識別和去除背景步驟。然後選擇「Lane-CompareLanes」命令,滑鼠變成「藍色感嘆號」之後將滑鼠移動到您希望進行對比的泳道上(比如下圖的第3泳道),左鍵點擊,QuantityOne就會立刻探出一張黑色背景的「CompareLanes」對話框。在這個對話框中紅色的曲線代表您選擇的泳道的光密度分布曲線。曲線的波峰部分表示位於泳道上的不同電泳條帶;波峰的高低象徵電泳條帶光密度值的大小;波峰的寬窄象徵電泳條帶的寬度;波峰由左至右表示各個電泳條帶順著泳道由後向前的分布。
PHP代碼:
大家請注意這個紅色曲線。它不僅僅提供給我們關於泳道上光密度的分布情況,更重要的是在下一步我們對電泳條帶進行定量的時候,我們將以每個波峰的曲線下面積作為定量的標准.
我們還可以用滑鼠點擊其他我們感興趣的泳道(比如下圖中第6、9、14泳道),這時再轉到「CompareLanes」對話框我們會發現QuantityOne已經幫我們用不同顏色在同一張圖片上繪制出了這4條泳道的對比圖。是不是非常PP?
8QuantityOne的電泳條帶分析功能---創建條帶
前面我們已經識別和分析了電泳圖片的泳道,下面我們開始研究電泳條帶的問題。首先在這里明確兩個名詞翻譯:「Lane」指電泳泳道;「Band」指電泳條帶。在下文中一律使用這兩個英文名詞來表示這兩個意思。
電泳條帶的識別:和前面研究Lane一樣,首先我們要對Lane上的Band進行識別。識別方式同樣分為自動識別和人工識別。自動識別的時候選擇「Band-DetectBands...」命令。這時QuantityOne會自動彈出一個「DetectBands」的對話框(如下圖)。
PHP代碼:
第一次用QuantityOne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您的Bands識別以後僅僅是畫出了一條紅色的粗線,而在上面的演示圖片中卻是上下括弧的形式。其實大家可以在「Band-BandAttributes」選項中設置Bands的顯示形式。在下方的「Style」選項卡中選擇「Brackets」就會將原來的粗線改為括弧形式了.
在上面的對話框中,我們可以指定識別的參數。
如果要自動識別所有Lanes上的Bands就鉤選Lands後面的「All」選項;如果僅僅想自動識別某一條Lane上的Bands就鉤選「One」,然後在後面的輸入框中填上您想識別的泳道號碼;
如果僅僅想識別泳道上部分光密度值最強的Bands,可以在「Bands」後面的選項中選擇「Limit」,然後填上相應的數目(比如10)。QuantityOne就會僅識別該泳道上光密度最大的10條Bands;
如果您發現自動識別的Bands寬度太窄,圈定Band的紅色括弧內范圍小於黑色的光密度影。此時可以使用「LaneWidth」命令來調整Bands識別的寬度。用滑鼠點擊「LaneWidth」後面的向上箭頭就會發現紅色括弧逐漸變寬,最後要求其范圍略為寬過其包繞的Band影跡;
如果您發現自動識別功能沒有識別您想要的Band或者誤識別了您不想要的Band,您還可以使用上面的工具欄進行調解。將您的滑鼠指向每個圖標,QuantityOne就會知道彈出一個黃色的提示信息告訴您這個按鈕的功能。在此不再繼續闡述了。
9QuantityOne的電泳條帶分析功能---高斯建模與結果分析
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泳道識別、背景去除、條帶識別的任務。接下來我們要對Bands進行一些處理,然後就可以進行最終的結果分析了。
高斯建模:大家學過統計學知識後都知道高斯(Gauss)分布是個什麼意思,在此我就不多作解釋了。QuantityOne認為一個理想狀態的Band內部的光密度分布應該也服從高斯曲線的特徵,正如前面向大家展示的3DViewer中的圖片那樣。在我們日常的電泳泳道中經常出現幾個相隔很近的Bands(即分子量很接近的幾個蛋白或者核酸)在泳道的某個區域成串出現。此時我們很難通過會自等高線的辦法精確的描繪出每條Band獨立的輪廓。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對這些擁擠在一起的Bands進行高斯建模處理。QuantityOne能夠依據高斯曲線的特徵,配合有效的背景去除,將各條緊靠在一起、邊界相互融合的Bands描繪成具有獨立光密度分布的相互重疊的曲線。如下圖所示,原來相互融合的22、23兩條Bands經過高斯建模之後變成了兩個具有獨立分布曲線,相互重疊的Bands。
PHP代碼:
高斯建模必須建立在有效的泳道背景去除之後。背景去除的方法可以參見我們前面的方法,即通過「Lane-LaneBackgrouds」的方式進行去除背景。去除背景的時候最好選擇RollingDiskSize小一些的方案。這樣背景去除後的光密度分布曲線和高斯建模後的光密度分布曲線才能比較好的吻合。另外高斯建模並不是一個必須的步驟。它僅僅在出現多條Bands緊密排列在一起,以至於無法分辨它們之間的間隔的時候才最有效。如果Bands在泳道上鬆散的分布則可以不使用高斯建模.
那麼如何進行高斯建模呢?很簡單!只要執行「Band-GaussModelBands...」命令就可以,執行後QuantityOne回彈出一個對話框問您要對那條泳道進行高斯建模。請鉤選「One」,然後再輸入需要建模的泳道代碼就可以了(比如下圖中的第2泳道);如果選擇了「All」則對所有泳道進行高斯建模,當然建模這么多泳道會費一點時間了。
觀察結果:執行完高斯建模以後使用「Band-BandInformation」命令來觀察結果。方法是將變成藍色驚嘆號的滑鼠移到剛才已經識別的Band的部位,一個詳細的「BandInformation」信息框就會立刻彈出來(見下圖)。在這幅圖中我們必須注意的是「Trace」和/或「GaussModelTrace」,因為我們剛才辛苦了半天就是為了得到這個數據。這個數據表示的就是Band光密度分布曲線下面積,也就是QuantityOne用來表達Band內分子總量的方式。在這個信息框中還有一些重要信息比如「MolWt」(分子量);「Quantity/Units」等現在還是空白,咱們下以後的分析步驟中將逐漸填滿它們。
PHP代碼:
QuantityOne有一點讓人感到很不明白。它的「Trace」和「GaussModelTrace」都是表示曲線下面積的,可是使用的單位是OD*mm;而在另外的等高線定量方法中,同樣是表示某個區域面積的單位卻是OD*mm2.
下面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高斯建模之後電泳圖片的分析結果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首先是一張沒有進行高斯建模的圖片,大家可以看到在這張圖片中的白框部分,第2泳道的第6個band的光密度曲線黃色部分並不呈高斯對稱(少了一部分不是?)。這是因為它一部分和鄰近的Band相互融合在一起了。
現在再來對比一下經過高斯建模後的電泳圖片分析結果。還是在相同位置,這時代表第2泳道第6個Band的黃色光密度曲線是不是呈完整的高斯對稱了?而且後面的「GaussModelTrace」也不再是「N.A」,而變成了「0.717OD」,對比上面的「Trace」=0.693OD,大家想想為什麼要大一些呢?
10QuantityOne的電泳條帶分析功能---分子量預測
前面我們和大家學習了用QuantityOne進行電泳條帶定量的基本方法。現在我們暫時轉移視線來探討一下另一個功能,分子量預測。這個功能對於蛋白質而言是分子量預測,對於核酸而言就是核酸大小的預測了。下面我們還是以蛋白質為例來學習。
分子量預測:首先大家必須知道的是分子量的預測是建立在泳道和條帶都已經創建好的基礎上。我們只是人為的為一些泳道上的條帶加上一個已知的標准,然後通過不同泳道和條帶之間的對比繪制回歸曲線,通過回歸曲線的走向來預測特定條帶上的分子的分子量。當然如果我們能夠在一次電泳中多跑幾條不同分子量成分的marker,必然能夠提高我們預測的准確性。
下面我們談談如何操作。在已經創建好泳道和條帶的圖片上,執行「Match-Standard」命令,在彈出的「SelectStandards」選項卡中選擇一個合適的marker。如果您自己已經跑了Marker,那麼請選擇「NewStandard」創建您自己的marker,然後在彈出的「Standard」菜單中輸入您的Marker的分子量。如下圖在「Standard」中輸入一個名稱,然後在下面的表格中輸入各個Marker的分子量和名稱。
輸入完成以後用滑鼠點擊「Type」下面的小箭頭(上圖滑鼠指向的位置),然後把變成綠色加號的滑鼠移動到您的Marker泳道上相應的band。例如上圖中200KD就移動到第15泳道的200KD的位置,以此類推,將每個Marker都標記上相應的數字。標記完成後,Maker泳道上的Bands就會變成藍色。
如果您有多條Marker泳道,您可以再多表記幾條以提高軟體預測的准確性。現在我們執行「Match-StandardCurve」,然後用滑鼠隨便點擊我們想要了解的泳道,QuantityOne立刻就會為我們顯示出一條曲線,傍邊還有一個小的對話框「Std.CurveOptionsforProteins」,在這個對話框中「RegressionModel」選擇「PointtoPointSemi-log」或者「Elder-Southern」這兩種回歸方式;然後鉤選傍邊的「ShowNumericaldataofPoints」,這時再看那條曲線上是不是已經標注了
④ 免疫檢測方法
免疫檢測方法大全2017
免疫學檢測技術的用途非常廣泛,它們可用於有關免疫疾病的診斷、療效評價及發病機制的研究。如對傳染病、免疫增殖性疾病、免疫缺損病、超敏反應、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應腫瘤的免疫學檢測,對診斷、治療均有很大幫助。此外在醫學生物學研究中對抗原性物質或細胞的定性、定量檢查不僅推動了對各種免疫學現象的研究,而且擴大免疫學與醫學生物許多領域的聯系。本章僅介紹常用免疫學檢測方法的原理,簡要過程和實用意義。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免疫學檢測法的知識,歡迎閱讀。
第一節抗原或抗體的檢測
一、檢測的原理
藉助抗原和抗體在體外特異結合後出現的各種現象,對樣品中的抗原或抗體進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檢測。
1.抗原與抗體的親和力(affinity)抗原抗體的結合就像酶與底物的結合,激素與其受體的結合一樣不是化學的反應,而是非共價鍵的可逆的結合。抗原決定簇和抗體分子可變區互補構型,造成兩分子間有較強的親和力。空間構型互補程度不同,抗原和抗體分子之間結合力強弱也不同。互補程度高,則親和力強。此外,反應溫度、酸鹼度和離子濃度對抗原和抗體分子上各基因的解離性和電荷特性也有重要的影響,抗體與抗原決定簇之間的結合力大小可用親合力來表示。高親合力的抗體與抗原的結合力強,即使抗原濃度很低時也有較多的抗體結合抗原形成免疫復合物。
2.抗原或抗體外檢測原理根據抗原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的性狀與活性特點,對標本中的抗原或抗體進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檢測。定性和定位檢測比較簡單,即用已知的抗體和待檢樣品混合,經過一段時間,若有免疫復合物形成的現象發生,就說明待檢樣品中有相應的抗原存在。若無預期的現象發生,則說明樣品中無相應的抗原存在。同理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檢測樣品中是否有相應抗體。
對抗原或抗體進行定量檢測時,以反應中加入抗原和抗體的濃度與形成免疫復物的濃度呈函數關系。
(1)根據免疫復合物產生的多少來推算樣品中抗原(或抗體)的含量:在一定的反應條件下,加入的已知抗體(或抗原)的濃度一定,反應產生的免疫復合物多少與待檢樣品中含有相應抗原(或抗體)量成正比。也就是抗體濃度一定時,免疫復合物越多則樣品中的抗原量也越多。可用實驗性標准曲線推算出樣品中抗原(或抗體)的含量。如免疫單向擴散試驗、免疫比濁試驗和酶聯免疫檢測等都屬於這類方法。
(2)抗原或抗體效價滴定的原理:當抗原抗體復合物形成多少不能反應抗原抗體反應強弱時,就不能以檢測反應強度來對抗原或抗體進行定量。在實際工作中,把濃度低的反應成分(抗原或抗體)的濃度固定,把濃度高的另一種反應成分作一系列稀釋。例如用人血清作抗原免疫3隻家兔,比較3隻家兔產生抗體的多少,即滴定3隻兔血清抗體效價,可用雙向瓊脂擴散法來滴定,例如將抗體濃度固定,將抗原作不同的稀釋度,分別將抗原或抗體滴入瓊脂的相應小孔中,觀察免疫兔血清與不同稀釋度的抗原出現明顯沉澱淺的抗原稀釋度(如甲兔的抗體效價為1/2000,而丙免的是1/8000則可比較出後者比前者產生抗體的效價要高)。也就是表示效價的稀釋度越高,樣品中所含待檢成分越多。因人血清(抗原)和抗體(免疫兔血清)相比,濃度高,故應稀釋抗原。
二、抗原或抗體檢測的實用意義
1.抗體檢測的意義檢測抗體可用於評價人和動物免疫功能的指標。抗體用於臨床治療或實驗研究時也需做純度分析和定量測定。臨床上檢測病人的抗病原生物的抗體、抗過敏原的抗體、抗HLA抗原的抗體、血型抗體及各種自身抗體,對有關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2.抗原檢測的意義可做為抗原進行檢測的物質可分為以下四類:
(1)各種微生物及其大分子產物:用於傳染病診斷、微生物的分類及鑒定以及對菌苗、疫苗的研究。
(2)生物體內各種大分子物質:包括各種血清蛋白(如各類免疫球蛋白、補體的各種成分)、可溶性血型物質、多肽類激素、細胞因子及癌胚抗原等均可做為抗原進行檢測。在對這些成分的生物學作用的研究以及各種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3)人和動物細胞的表面分子:包括細胞表面各種分化抗原(如CD抗原)、同種異型抗原(血型抗原或MHC抗原)、病毒相關抗原和腫瘤相關性情抗原等。檢測這些抗原對各種細胞的分類、分化過程及功能研究、對各種與免疫有關的疾病的診斷及發病機制的研究,均有重要意義。
(4)各種半抗原物質:某些葯物、激素和炎症介質等屬於小分子的半抗原,可以分別將它們偶聯到大分子的載體上,組成人工結合的完全抗原。用其免疫動物,制備出各種半抗原的抗體,應用於各種半抗原物質的檢測,例如對某些病人在服用葯物後進行血中葯物濃度的監測。對運動員進行服用違禁葯品的檢測,都是應用半抗原檢測的方法。
三、抗原或抗體檢測的方法
由於各種檢測方法中所用的抗原性狀不同,出現結果的現象也不同。最廣泛應用方法有下述幾種:
(一)沉澱反應
可溶性抗原與抗體結合,在兩者比例合適時,可形成較大的不溶性免疫復合物。在反應體系中出現不透明的沉澱物,這種抗原抗體反應稱為沉澱反應(precipitation neaction)。
1.環狀沉澱試驗先將含抗體的未稀釋的免疫血清加到直徑小於0.5cm的小試管底部。將稀釋的含有可溶性抗原的材料重疊於上,讓抗原與抗體在兩液體的界面相遇,形成白色免疫復合物沉澱環,故名為環狀沉澱試驗(ring precipitationtest),此法簡便易行,需用材料較多是其缺點。
2.單向免疫擴散試驗單向免疫擴散試驗(single immunodiffusion)是在凝膠中進行的沉澱反應。將抗體混入加熱溶解的瓊脂中,傾注於玻片上,製成含有抗體的瓊脂板,在適當位置打孔,將抗原材料加入瓊脂板的小孔內,讓抗原從小孔向四周的瓊脂中擴散,與瓊脂中的抗體相遇形成免疫復合物。當復合物體積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停止擴散,出現以小孔為中心的圓形沉澱圈,沉澱圈的直徑與加入的抗原濃度成正相關。本方法簡便,易於觀察結果,可測定抗原的靈敏度(最低濃度)約為10~20μg/ml,常用於定量測定人或動物血清IgG、IgM、IgA和C3等,其缺點是需1~2天才能看結果
3.免疫比濁法 當抗體濃度高,加入少量可溶性抗原,即可形成一些肉眼看不見的小免疫復合物,它可使通過液體的光束發生散射,隨著加入抗原增多,形成的免疫復合物也增多,光散射現象也相應加強。免疫比濁法(immunonephelomytry)就是在一定的抗體濃度下,加入一定體積的樣品,經過一段時間,用光散射濁度計(nephelometry)測量反應液體的濁度,來推算樣品中的抗原含量。本法敏感、快速簡便,可取代單向擴散法定量測定免疫球蛋白的濃度。
4,雙向免疫擴散試驗 雙免疫擴散試驗(double immunodiffusion)是在瓊脂板上按一定距離打數個小孔,在相鄰的兩孔內分別放入抗原和抗體材料。當抗原和抗體向四周凝膠中擴散,在兩孔間可出現2~3條沉澱線,本法常用於抗原或抗體的定性或定量檢測,或用於兩種抗原材料的抗原相關性分析。
5.對流免疫電泳對流電泳(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是一敏感快速的檢測方法,即在電場作用下的雙向免疫擴散。將瓊脂板放入電泳槽內,使瓊脂板的兩孔沿著電場的方向,於負極側的孔內加入抗原,於正極側的孔內加入抗體,通電後,抗原帶負電荷向正極泳動,抗體分子雖也帶負電荷,但因分子量大,向正極的位移小,而受瓊脂中電滲作用向負極移動,抗原和抗體能較快地集中在兩孔之間的瓊脂中形成免疫復合物的沉澱線。只需1小時左右即可觀察結果。
6.免疫電泳 免疫電泳(immunoelectrophoresis)的方法分成兩個步驟,即先進行電泳,再進行瓊脂擴散。先將樣品加入瓊脂中電泳,將抗原各成分依電泳速度不同而分散開。然後在適當的位置上沿電泳方向挖一直線形槽,於槽內加入含有針對各種抗原混合抗體液,讓各抗原成分與相應抗體進行雙向免疫擴散,可形成多答卷沉澱線。常用此法進行血清的蛋白種類分析。對於免疫球蛋白缺損或增多的疾病的診斷或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7.免疫印跡法免疫印跡法(immunoblotting)又稱為Western印跡法,用於AIDS的血清抗體檢測。第一步,為電泳分離HIV抗原,在電場中根據分子量大小不同病毒抗原各成分散開。第二步,將電泳分離的蛋白質轉移到硝酸纖維膜上(電印跡),然後將印跡有病毒抗原的硝酸纖維膜浸濕於病人血清中。如果病人血清中含有與一種或幾種抗原相對應的抗體的話,則在該抗原印跡部位形成免疫復合物沉澱。在洗去未沉澱的抗原和抗體後,在膜上加標記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的抗體,此抗體可以和病毒抗原與人抗體形成的免疫復合物發生反應,最後加入顯色底物(如果抗人Ig是用酶標記的)或做放射自顯影(抗人Ig用125Ⅰ標記)以顯示結果
第一步:經電泳將HIV混合抗合抗原按分子量大小分離;
第二步:將已分離的抗原經電印跡轉移到硝酸纖維膜上;
第三步:將待檢病人血清加入覆蓋於硝酸纖維膜上;
第四步:加入標記的第二抗體使之覆蓋膜上;
第五步:加入顯色底物(或放射自顯影)顯現第二抗體
(二)凝集反應
細菌、紅細胞或表面帶有抗原的乳膠顆粒等都是不溶性的顆粒抗原,當與相應抗體結合,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凝集團塊,即稱為凝集反應(agglutination)。
1.直接凝集 直接凝集(direct agglutination)是將細菌或紅細胞與相應抗體結合產生的細菌凝集或紅細胞凝集現象。可用於傳染病診斷如肥達氏反應(Widal reaction)診斷傷寒病。或利用血細胞凝集現象檢查血型。
2.間接凝集 間接凝集(indirect agglutination)是用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乳膠顆粒或紅細胞表面,與相應抗體混合出現的凝集現象。如用γ球蛋白包乳膠顆粒檢測類風濕關節炎病人血清中的類風濕因子,用甲狀腺球蛋白包被乳膠顆粒用於檢測甲狀腺球蛋的抗體。也可以將抗體吸附到乳膠顆粒上檢查臨床標本中的抗原,如細菌或真菌性腦膜炎抗體包被的乳顆粒,一旦與含有相應抗原的腦脊液混合,便可發生凝集,可進行快速診斷。故凝集反應即可測定抗原,也可測抗體,方法簡便、敏感。
3.抗球蛋白試驗 抗球蛋白試驗(antiglobulin test,coombs test)的原理為間接凝集試驗。例如應用於診斷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症時,Rh+紅細胞與抗Rh血清間的反應。因抗Rh抗體是IgG只有兩個結合價,分子較小(不如IgM結合價多,分子大)很難直接引起Rh+紅細胞凝集。如果加入抗IgG的抗體,就可幫助抗Rh的IgG的抗體凝集紅細胞。也就是經抗Ig的作用提高凝集反應的'靈敏度。
(三)補體參與抗原抗體反應
這一類反應主要包括溶血反應(hemolytic assay)、補體介導的細胞毒試驗(complement mediated cytotoxicuty test)及補體結合試驗(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1.溶血反應 抗體與紅細胞表面抗原相遇,形成紅細胞-抗體復合物即可使加入反應中的補體活化,導致紅細胞溶解,此方法可用於紅細胞的各種抗原或相應抗體的檢測,此法比凝集反應敏感。溶血反應也是用於抗體分泌細胞即空斑形成細胞(PFC)檢測的原理。
2.補體介導的細胞毒試驗各種有核細胞與針對其表面抗原的抗體相遇,所形成的免疫復合物能活化反應中的補體,引起細胞膜穿孔,在一定時間內,細胞仍能維持一定的形態不破碎,加入水溶性染如伊紅Y(eosin Y)或台盼藍(trypan blue)後,染料即可進入被活化補體穿孔的細胞,不帶相應抗原細胞膜保持完整的活細胞不著色。此方法可用於帶各種抗原的細胞的檢測,如進行細胞MHC抗原的鑒定,和進行淋巴細胞中T細胞總數或其亞類的計數。在一些免疫學實驗中也可用這種方法,根據需要特異地消除帶某種抗原的細胞。
3.補體結合試驗當抗原(可溶性或顆粒性)與相應抗體結合,由於濃度低不出現可見反應時,應用補體結合試驗可檢出此抗原抗體反應,它比凝集反應或沉澱反應靈敏度高。本法包括兩個抗原抗體系統。一為檢測系統由待檢樣品與已知抗原(或抗體)組成;另一為指示系統,由綿羊紅細胞(SRBC)和抗SRBC組成。另加入作為補體的新鮮豚鼠血清。試驗時試管中先加入檢測系統和補體,混合經37℃30分鍾使抗原、抗體、補體形成復合物,再加入指示系統,如出現溶血現象,說明檢測系統中沒有相對應的抗原抗體,補體是游離的指示系統的SRBC和抗體結合而出現溶血,即為反應陰性。如不出現溶血,表明檢測系統中有抗原抗體復合物並結合補體,則指示系統無多餘的補體作用而沒有溶血現象,即為陽性。
在敏感的抗原、抗體檢測方法(如酶標方法)出現之前補體結合試驗曾廣泛用於檢測各種細菌、病毒或螺旋體(如梅毒)的抗原或抗體,由於本試驗影響因素多,結果不穩定現已被新檢測方法所代替。
四、用標記抗體或抗原進行的抗原、抗體反應
用熒光素、同位素或酶標記抗體或抗原,用於抗原或抗體檢測是目前廣泛應用的敏感、可靠的方法。上述三種常用的標記物與抗原或抗體化學連接之後不改變後者的免疫特性。本方法可用於定性、定量或定位檢測。
1.免疫熒光技術免疫熒光技術(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是用化學方法使熒光素標記的抗體(或抗原)與組織或細胞中的相應抗原(或抗體)結合,進行定性定位檢查抗原或抗體的方法。
(1)直接熒光法:把熒光抗體加到待檢的細胞懸液,細胞塗片或組織切片上進行染色,經抗原抗體反應後,洗去未結合的熒光抗體,將待檢標本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有熒光的部位即有相應抗原存在,此法可用於病毒感染細胞、帶某種特異抗原的細胞(如T細胞和B細胞)或病原菌的檢查,也可用於組織中沉著的免疫復合物的檢查。本法的缺點是檢查多種抗原,就需分別制備相應的多種標記抗體。
(2)間接熒光法:可克服直接法需制備多種熒光抗體的復雜操作。將組織或細胞上的抗原直接與相應抗體(不標記熒光)結合,此為第一抗體,再把能與第一抗體特異結合的熒游標記的抗免疫球蛋白抗體加入,此為熒游標記的第二抗體,觀察結果與直接法相同。間接法比直接法敏感性高,如果用於檢查抗原的第一抗體是人或動物的只需制備一種抗人或動物的免疫球蛋白熒光抗體
免疫熒光技術在傳染病診斷上有廣泛的用途,如在細菌、病毒、螺旋體感染的疾病,檢查抗原或抗體,如查出IgM抗體,可做為近期接觸抗原的標志,所以使用熒游標記抗IgM可診斷近期感染。除微生物學方面的應用外,還可利用單克隆抗體鑒定淋巴細胞的亞類。使用流式細胞儀(fluorescen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能自動檢測細胞的大小、熒光強度。針對細胞表面不同抗原,可以使用兩種不同的熒光染料,如用異硫氰熒光素(FITC)發黃綠熒光,用羅丹明(TMRITC)發紅色熒光。由於熒光顏色不同標記兩種不同的抗體,對同一細胞進行雙標記染色。對淋巴細胞亞類鑒定起著巨大推動作用。應用間接熒光法也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抗核抗體檢查。
2.放射免疫分析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應用競爭性結合的原理,應作放射性同素標記抗原(或抗體)與相應抗體(或抗原)結合,通過測定抗原抗體結合物的放射活性判斷結果,本方法可進行超微量分析,敏感性高,可用於測定抗原、抗體、抗原抗體復合物。本法常用的同位素有125Ⅰ和131Ⅰ。
放射免疫分析常用的有液相法和固相法兩種:
(1)液相法:將待檢標本(例如含胰島素抗原)與定時的同位素標記的胰島素(抗原)和定時的抗胰島素抗體混合,經一定作用時間後,分離收集抗原抗體復合物及游離的抗原,測定這兩部分的放射活性,計算結合率。在反應系統中,待檢標本的胰島素抗原與同位素標記的胰島素競爭奪戰性與胰島素抗體結合。非標記的抗原越多,標記抗原與抗體形成的復合物越少。非標記抗原含量與標記抗原抗體復合物的量呈一定的函數關系。預先用標準的非標記抗原作成標准曲線後,即可查出待檢標本中胰島素的含量
(2)固相法:將抗原或抗體吸附到固相載體表面,然後加待檢標本,最後加標記抗體。測定固相載體的放射活性,常用的固相載體有溴化氰(CNBr)海豹化的紙片或聚苯乙烯小管
放射免疫分析法應用范圍廣泛,包括多種激素(胰島素、生長激素、甲狀腺素等)維生素、葯物、IgE等。
3.酶聯免疫分析法 酶聯免疫分析法(enzyme immunoassay,EIA)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免疫檢測方法。本法將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與酶對底物高效催化作用結合起來,根據酶作用底物後顯色,以顏色變化判斷試驗結果,可經酶標測定儀作定量分析,敏感度可達ng水平。常用於標記的酶有辣根過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鹼性磷酶(alkaline phosphatase)等。它們與抗體結合不影響抗體活性。這些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製成酶標抗體可保存較長時間。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酶標免疫組化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前者測定細胞表面抗原或組織內的抗原;後者主要測定可溶性抗原或抗體。本法既沒有放射性污染又不需昂貴的測試儀器,所以較放射免疫分析法更易推廣。
(1)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與上述固相RIA相似的原理,將抗原或抗體吸附在固相載體表面。使抗原抗體反應在固相載體表面進行政區。可用間接法、雙抗體夾心法或競爭法測定抗原或抗體。
(2)夾心法(sandwich assay):將已知的特異抗體包裝在固相載體(塑料板凹孔或紙片上),加入待檢標本,標本中的抗原即可與載體上的抗原結合,洗去未結合的材料後加入該抗原的酶標記抗體,洗去未結合的酶標抗體,加底物顯色,用酶免疫檢測儀測量顏色的光密度,可定量測定抗原。
間接法(indirecr ELISA)常用於檢查特異抗體。先將已知特異抗原包被固相載體,加入待檢標本(可能含有相應抗體),再加入酶標抗Ig的抗全(即第二抗體),經加底物顯色後,根據顏色的光密度計算出標本中抗體的含量。
(3)BAS-ELISA:近年來對酶免設分析法的改進是使用生物素-親合素-過氧化物酶復合物作為指示劑,組成一新的生物放大系統進一步提高檢測的敏感度。可用來檢測多種抗原抗體系統如細菌、病毒、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等。一個親合素(avidin)分子可以結合4個生物素分子(biotin)。結合非常穩定。親合素和生物素都可與抗全、酶、熒光素等分子結合,而不影響後者的生物活性。一個抗體分子可偶聯90個生物素分子,通過生物素又可連接多個親合素。因此大提高檢測的敏感度。目前應用生物-酶標親合素系統(biotinavidin system- ELISA,BAS-ELISA),它是通過生物素標記抗體連接免疫反應系統,同時藉助生物素化酶或酶標親合素引入酶與底物反應系統。
;⑤ 免疫組化結果分析
免疫組化:免疫組化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病理學檢測方法,多用於鑒別形態很相似的疾病或腫瘤,確定組織來源及研究腫瘤組織代謝改變,它包括細胞內酶學的變化、糖原的變化、核酸的變化。
免疫組化檢查結果可能是為了檢測是否患有惡性淋巴瘤,淋巴細胞反應性增生可能是最後的診斷結果,即在某種因素的刺激下誘發了淋巴細胞的增生;也可能是淋巴瘤引發的。前者是一個良性的過程,而後者則是惡性疾病。
HER-2是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可以讓自然情況下應該死亡的細胞停止死亡,惡性增殖,在一定比例的腫瘤中發現腫瘤細胞的增殖以及供給腫瘤生長的血管和淋巴管均受其特異功能影響。【HER-2(-)是陰性。】
ck是角蛋白,一般在上皮組織內存在,是膽管上皮癌和肝細胞癌鑒別診斷的標志物。【CK(+)就是陽性,一般體質有腫瘤所在。】
P53本是抑癌基因。正常的人體都有p53基因,也叫野生型p53,是好基因,可抑制腫瘤。但突變型p53是致癌基因——因缺乏對細胞增殖的負調控作用,可促進細胞轉化和增生,導致腫瘤的發生。由於野生型 P53蛋白產物半衰期短,含量低,免疫組化法無法檢出,臨床上僅可檢出存積而穩定的突變型 P53蛋白。【P53(+)是突變型 P53蛋白陽性】
CEA是經典的腫瘤標志物。可廣泛存在於內胚葉起源的消化系統癌,也存在於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組織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CEA升高常見於大腸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狀腺髓樣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腫瘤等。【CEA(+)是陽性】
【KI67陽性細胞指數70%代表活檢中取的所有惡性組織中的細胞,有70%的細胞都處於生長狀態。這個比例越高,當然腫瘤就生長越快。】
間葉組織充滿於胚胎各發生中的器官之間。惡性腫瘤來源於上皮組織者稱「癌」,來源於間葉組織稱「肉瘤」,來源於胚胎稱「母細胞瘤」。
免疫組化如果出現CD117、CD34、 DOG1這三個免疫組化陽性,就能確定是間質瘤。【DOG-1(-),CD34(-)代表兩者均為陰性。】
S100是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等神經源性腫瘤的標志物,也可在惡性黑色素瘤和一些間充質惡性腫瘤中表達。【S100(-)是陰性】
肌肉組織腫瘤表達的結蛋白(desmin)。【Desmin(+)說明可能有肌肉組織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