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費孝通的社會研究方法

費孝通的社會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10-19 21:44:59

Ⅰ 鄉土中國中有用到文獻調查研究法嗎

沒有。
《鄉土中國》作為我國社會學研究先驅,雖未在文本中明確,但卻使用了大量社會學研究方法,現今仍可借鑒。鄉土中國中的中科學社會正應該是研究很多的一些許可證,應該認為在研究很多的方面能考進研究。
《鄉土中國》是上世紀40年代後期,由費孝通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整理而成。該書深刻影響了社會學和法社會學研究。本文在概括書籍內容的基礎上,對書中涉及的社會研究方法予以展示。並據此對當代信息時代的「無訟」予以進一步分析。

Ⅱ 社會學是干什麼

社會學是從社會整體感念出發,通過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綜合性學科。
中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學的定義,大體有以下幾種看法。
1、側重以作為有機整體的社會本身為研究對象(這里的社會既包括整體社會,也包括局部社會,即社會的某一方面、某個領域、某個層次)。其代表性觀點有:認為社會學是用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的治和亂、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會由以達到「治」的方法和規律的學問。這是嚴復首先提出的。他在《群學肄言》的序言中解釋說:「群學何?用科學之律令,察民群之變端,以明既往、測方來也。肄言何?發專科之旨趣,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
齊美爾
「群學者,將以明治亂,盛衰之由,而於三者(指正德、利用、厚生──本文作者注)之事操其本耳」。嚴復這樣給社會學下定義,既符合孔德、斯賓塞關於社會學的見解,又具有中國特色。80年代在中國的社會學者中,有人提出社會學是研究現代社會運行和發展的規律性,特別是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規律性的綜合性具體社會科學。這一定義可以說是沿著嚴復的思路發展的。
2、認為社會學與歷史唯物論一樣是研究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1949年以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者李大釗、瞿秋白、李達、許德珩、陳翰笙等人,與俄國的Γ.Β.普列漢諾夫、Н.И.布哈林等人一樣,堅持這種觀點。他們對社會學所下的定義大體相仿:「社會學是一種科學,研究社會上各種現象及其原則與一切社會制度的學問,且用科學的方法,考察社會是何物,發明一種法則,以支配人間的行動」(李大釗:《唯物史觀在現代社會學上的價值》,1920);「社會學者,社會科學之一,其研究之目的在探求社會進化之原理;其研究之方法,在追溯過去以說明現在,更由現在以逆測將來」(《李達文集》第1卷,第237頁,人民出版社,1980);社會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之構造,社會構造之存在、發展、變革及其相互聯系,分析構成人類社會生活的諸要素,及諸要素的性質、諸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探求社會變革的因果關系和法則,以推知社會進行的方法,預測將來的一種學問」(許德珩:《社會科學與社會學》,1936)。
3、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整體及其規律性的。由費孝通主持和指導的、中國社會學重建後出版的第一本《社會學概論(試講本)》,從社會整體的角度來下定義:「社會學是從變動著的社會系統的整體出發,通過人們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台灣省的一些社會學者也持有類似的看法:「社會學是使用科學方法,持守科學態度,以研究人類社會;主要論及社會之構造要素,其起源、發展、成熟與變遷;論述諸社會事象如社會制度、社會系統、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社會運作程序、社會團體等;並想在諸社會事象中尋求或建立普遍性公律、原則、原理等的科學」
4、側重以作為社會主體的個人及其社會行為為研究對象。主張這種觀點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主要以孫本文為代表。他深受芝加哥互動學派心理行為理論的影響,認為社會學的各種定義雖沒有什麼錯誤,「但或失之抽象,或失之廣泛,或失之含糊,或失之狹隘,似均不能認為適當的定義。比較在目前可認為適當的定義,即是:以社會學研究社會行為的科學」(《社會學原理》)。龍冠海對社會學對象的定義也屬於這一類,認為社會學的主要旨趣「是在社會互動或社會關系中的人及其由此所造成的社會體系,社會團體,與社會組織,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情形」

Ⅲ 邱澤奇的主要著作(含合著及譯著)

《費孝通與中國社會學人類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主編:馬戎、劉世定、邱澤奇、潘乃谷。
《社會研究方法》(第11版)(翻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
《組織管理與組織創新》,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主編:李友梅、李路路、蔡禾、邱澤奇。
《評估:方法與技術》(第7版)(翻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年。
《社會學理論的結構》(第7版)(翻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
《社會研究方法》(第10版,第3次印刷)(翻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
《當代中國社會分層狀況的變遷》(邱澤奇著)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
《費孝通與江村》(邱澤奇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社會學是什麼》(繁體版)(邱澤奇著),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社會學是什麼》(豎排版)(邱澤奇著),香港:天地圖書,2003年。
《評估:方法與技巧》(第六版),(邱澤奇等譯),華夏出版社,2002年。
《社會學是什麼》(簡體版)(邱澤奇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社會研究方法基礎》(第八版),(邱澤奇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組織理論》(第四版),(黃楊等譯,邱澤奇譯校),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社會學理論的結構》(第六版),(邱澤奇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年。
《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第三版),(馬戎、時憲民、邱澤奇譯,邱澤奇校),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
《社會研究方法》(第八版),(邱澤奇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
《中國大陸社會分化狀況的變化》(邱澤奇著),台北:大屯出社,2000年。
《中國鄉鎮組織變遷研究》(馬戎、劉世定、邱澤奇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中國鄉鎮組織調查》(馬戎、劉世定、邱澤奇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黨國體制與兩岸民主發展》(林佳龍、邱澤奇主編),台北:約旦出版社,1999年。
《邊區企業的發展歷程》(邱澤奇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
《城市集體企業個案調查》(邱澤奇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
《東亞社會研究》(翻譯引言, 第7、8、10篇,第9、11篇部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漢魏六朝嶺南植物志錄輯釋》(繆啟愉、邱澤奇著),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年。

Ⅳ 費孝通教授,20世紀30年代用的什麼研究方法

對於中國的社會調查在中國開創了一種新的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即用實證方法、
通過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直接接觸中吸取研究材料,進行分析研究取得理解,進而按照自己的認識想方設法去提高各民族人民對於自己發展道路的理解。

Ⅳ 素質教育視角下《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素質教育視角下《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社會研究方法;教學改革;方法素養

論文摘要:《社會研究方法》是社會學專業的基礎課程,能培養學生的方法素養,掌握科學規范的研究方法。傳統教學方法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應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改革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完善實踐練習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社會研究方法》是社會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科學的方法意識與方法素養,掌握科學規范的研究方法。由於涉及各種具體的方法技術與操作過程,並需大量實例講解與實踐練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不佳。加之受到當今一些學術研究腐化現象的干擾,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學習這門課是不必要的,影響到學生專業素質的提高。通過教學改革的探索發現,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改革傳統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專業知識素質;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能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並發展協作精神與團隊意識,提升人文素質修養;完善實踐練習,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增加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方法素養,樹立科學研究的精神。

一、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改革傳統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社會研究方法包括調查方法、實驗方法、實地方法和文獻方法四種,每一種方法又包括具體的技術與操作過程,涉及內容龐雜且聯系性較強,每一個知識點都關繫到實際的操作,需詳細講解。傳統教學方法的「滿堂灌」既不能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也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課時限制下,要完成教學任務,可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採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其對教學空間的拓展和教學效率的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課堂藝術的優化等特點,證明其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代教學手段,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1]。結合教學內容,採用情景教學,改變「一塊黑板二支粉筆三寸不爛之舌」的落後教學手段,創設一種新穎、活潑的教學情境,化抽象為形象、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

具體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採用情景教學。比如,在講調查方法時首先播放社會學大師費孝通《江村經濟》寫作背景的視頻短片,使學生初步了解調查方法的大致過程與面臨的困境,然後再結合短片講具體內容;講實驗研究方法時播放心理學的「電擊實驗」 短片,讓學生們思考實驗研究的設計邏輯;講實地方法時在課件里設計一些相關圖片等。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多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能力,拓展空間概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學生的認知難度,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

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正在從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走向以學生、能力、發展為本。要堅持「以教師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教會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而不僅僅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簡單的記憶,使學生能自主學習。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如果把講課看成旅遊,教師應是一個導游員。因為教師已經事先看過了,已經熟悉一些情況了,然後領著去,一路介紹,但是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的前提是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高校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教育過程必須建立在每個受教育者主動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基礎之上[2]。傳統教學的最大弊端就是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僅僅將教材內容按照學科的.邏輯順序傳授給學生,忽略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其實,學生獲得知識、提高素質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使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在乎的是學分,並不能真正內化所學知識。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主精神和選擇性要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主體責任和主體力量,從而形成自覺、強烈的創新意向和動機,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自身的創造潛能。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採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手段。如講到測量與操作化,給定抽象概念(如社會地位),讓學生們自己找測量指標(包括職業、教育、收入等用來觀察一個人社會地位高低的具體變數),然後集體討論這些指標的優劣,學生們能主動思考並增強記憶,學習效果遠勝過單純的講授。又如調查中的問卷設計方法,教師設置一個題目,提出有關該題目的具體假設,然後把學生分組,每組在課下都要准備一份設計問卷,課堂上派代表發言,闡述本組問卷的設計過程與結果,其他組成員進行點評,最終教師進行總結並點評。這一過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課下的准備工作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加強人文素質修養。教師雖只是一個引導員,但卻起著關鍵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提高業務水平,要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善於挖掘蘊涵在教學內容中的人文精神資源,使自身的言傳身教體現出強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以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完善實踐練習,培養學生方法素養,樹立科學研究理念

社會學研究的經驗性特徵使得從事社會學研究的人不僅僅是對具體方法技術的簡單學習,而且要具備一定的方法素養。方法素養是將研究者的方法意識「內化」所形成的一種「本能」行為,將各種具體的、瑣碎的研究技術和手段,有機地「整合」在處理研究問題時的思路、角度、方法和程序之中的能力[3]。這種素養能使研究者在思考所研究的現象和問題時,自覺地從探討的可行性、設計的周密性、方法的合適性等角度來進行綜合判斷,是社會學研究做得更好的一種保證。但受到當今一些學術腐化現象的干擾,有些學生認為「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白不抄」,認識不到學習《社會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不重視培養自己的方法素養,這對於知識的科學性是非常有害的。由此,培養學生的方法素養成為端正科學態度的當務之急,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問題。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練習,讓學生參加到具體的調查工作中,同樣以小組的形式布置任務,用設計好的問捲去實地收集資料,根據資料給出的信息去驗證原來的假設是否成立。整個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進一步完善實踐練習的結果,整理出一篇文章,該文章可用作最後結課的作業。在此基礎上,鼓勵並幫助學生發表該論文。論文的發表對學生是一種激勵,正是這種激勵能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科學方法的重要性。由於學生自己是遵循規范的方法做出的文章,以後他們也會以同樣科學的精神去對待研究,並對目前不規范的學術論文具備審視與批判的態度。也許以他們現有的能力還不能做出較高水平的文章,最起碼,他們知道什麼是錯的。

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成果,應最終體現在大學生知識的提高、精神的培育和行為的塑造上[4]。教學過程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教學的發展總是在傳統和變革中進行。對於高校教學改革而言,圍繞素質教育的實施,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觀顯得尤為重要。學會學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積極倡導的學習觀念[5]。在過去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注重自己如何教、忽視學生如何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佔有主動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有效的學習不能離開教師的指導,但在現代教學過程中,則更加倡導教師的指導是建立在學生學會學習的基礎之上。《社會研究方法》的學習能培養學生的方法素養,樹立科學的研究精神,對於改變目前的學術腐化也大有裨益。所以,在素質教育的視角下,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應注重改革,大膽探索,有益嘗試,既要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也要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敏,楊孝春.「中國文化概論」課程多媒體教學優勢分析[J].齊齊哈爾職業學院學報,2009,(9).

[2]張靜.素質教育理念下對《經濟法概論》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09,(7).

[3]風笑天.社會學者的方法意識和方法素養[J].社會學研究,1999,(2).

[4]吳成福.論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三個層次[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5]吳曉紅,周桂芳,陳峰. 素質教育對高校教學改革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07,(3).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熱門畢業論文

;
閱讀全文

與費孝通的社會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發背景牆如何掛畫方法 瀏覽:496
種植大蔥的方法 瀏覽:166
祛痘小方法用什麼好 瀏覽:427
甜瓜成熟度鑒別方法 瀏覽:957
女性用產卵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119
打8折怎麼算計算方法 瀏覽:243
修水管後太陽能不上水解決方法 瀏覽:920
球星後撤步訓練方法 瀏覽:662
本草綱目中治療白癜風方法 瀏覽:966
無人機飛行高度解決方法 瀏覽:79
心理格板分析方法 瀏覽:36
流派研究的方法 瀏覽:430
襯衣短了如何加長改大的方法 瀏覽:654
藍螃蟹的裁剪方法視頻 瀏覽:192
正能量啞鈴鍛煉方法 瀏覽:661
飛機膨脹螺絲使用方法 瀏覽:58
蘋果ipad耗電太快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314
鋼筋量計算方法 瀏覽:822
什麼方法不能為圖層添加圖層蒙版 瀏覽:936
棱鏡基座使用方法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