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確定型決策、非確定型決策和風險型決策三者的區別
確定型決策、非確定型決策和風險型決策三者的區別
確定型決策亦稱標准決策或結構化決策。是指決策過程的結果完全由決策者所採取的行動決定的一類問題,它可採用最優化、動態規劃等方法解決。
確定型決策應具備的條件
為能在確切了解的情況下作出的決策。它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存在著決策人希望達到的一個明確目標。
(2)只存在一個確定的自然狀態。
(3)存在著可供選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動方案。
(4)不同的行動方案在確定狀態下的損失或利益值可以計算出來。
例如:某企業可向三家銀行借貸,但利率不同,分別為8%、7.5%、和8.5%。企業需決定向哪家銀行借款。很明顯,向利率最底的銀行輪談借款為最佳方案。這就是確定型決策。此外,象企業中確定狀態下的庫存管理,生產日程計劃或裝置計劃的決策都屬於確定型決策。
非確定型決策
在實際決策中,有些客觀條件不由決策者控制,這類問題稱為非確定型決策。
例:一家人要做出周末去公園遊玩還是呆在家裡看電視的決策,但對此決策有重要影響的客觀條件——天氣,卻是不受決策者控制的,這就是一個非確定型決策。
風險型決策風險型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決策物件的自然狀態和客觀條件比較清楚,也有比較明確的決策目標,但是實現決策目標必須冒一定風險。
文字風險型決策是指每個備選方案都會矗到幾種不同的可能情況,而且已知出現每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有多大,即發生的概率有多大,因此在依據不同概率所擬定的多個決策方案中,不論選擇哪一種方案,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不確定型決策的概念
在無法估計系統行動方案所處狀態概率的情況下進行的決策。不確定型決策的基本方法是先用效用值表示各種可能的後果,構造一張支付表,再用一定的評價准則來評定各個方案的優劣,從而選出最優方案。若有n種行動方案(a1,a2,...,an)可供選擇,可能出現m個狀態(θ1,θ2,...,θm),方案ɑi在狀態θj所出現的後果用效用值表示,記作Cij=C(ai,θj),即可得出構造矩陣表,又稱支付表(見表)。根據支付表可用不同准則評價方案的優劣,從而選出最優行動方案(或稱最優策略)。常用的准則有拉普拉斯准則、瓦爾德准則、赫維茲准則、混合準則和薩沃格准則。
不確定型決策與風險型決策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定量決策方法,是指利用數學模型進行優選決策方案的決策方法。
根據數學模型涉及的問題的性質(或者說根據所選方案結果的可靠性),定量決策方法一般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性決策方法三種。
1、確定型決策方法(盈虧平衡分析)。
確定型決策方法的特點是只有一種選擇,決策沒有風險,只要滿足數學模型的前提條件,數學模型就會給出特定的結果。屬於確定型決策方法的主要有盈虧平衡分析模型和經濟批量模型。
2、風險型決策方法(決策樹)。
有時我們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個決策方案對應幾個相互排斥的可能狀態,每一種狀態都以一定的可能性(概率0-1)出現,並對應特定結果,這時的決策就被稱為風險型決策。風險型決策的目的是如何使收益期望值最大,或者損失期望值最小。期望值是一種方案的損益值與相應概率的乘積之和。下面我們用決策樹來說明風險型決策方法。
決策樹就是用數枝分叉形態表示各種方案的期望值,剪顫橡掉期望值小的方案枝,剩下的最後的方案即是最佳方案。決策樹由決策結點、方案枝、狀態結點、概率枝四個要素組成。
3、不確定型決策方法。
我們看到,在風險型決策方法中,計算期望值的前提是能夠判斷各種狀況出現的概率。如果出現的概率不清楚,就需要用不確定型方法,這主要有三種,即冒險法、保守法和折中法。採用何種方法取決於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
風險型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有何區別
風險型決策是指臘洞碰決策者對決策物件的自然狀態和客觀條件比較清楚,也有比較明確的決策目標,但是實現決策目標必須冒一定風險。
不確定型決策所處的條件和狀態都與風險型決策相似,不同的只是各種方案在未來將出現哪一種結果的概率不能預測,因而結果不確定。
不確定型決策的五種方法各有什麼利弊
等可能性法
也稱拉普拉斯決策准則。採用這種方法,是假定自然狀態中任何一種發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通過比較每個方案的損益平均值來進行方案的選擇,在利潤最大化目標下,選取擇平均利潤最大的方案,在成本最小化目標下選擇平均成本最小的方案。
保守法
也稱瓦爾德決策准則,小中取大的准則。決策者不知道各種自然狀態中任一種發生的概率,決策目標是避免最壞的結果,力求風險最小。運用保守法進行決策時,首先在確定的結果,力求風險最小。運用保守法進行決策時,首先要確定每一可選方案的最小收益值,然後從這些方案最小收益值中,選出一個最大值,與該最大值相對應的方案就是決策所選擇的方案。
冒險法
也稱樂觀決策法,大中取大的准則。決策者不知道各種自然狀態中任一種可能發生的概率,決策的目標是選最好的自然狀態下確保獲得最大可能的利潤。冒險法在決策中的體運用是:首先,確定每一可選方案的最大利潤值;然後,在這些方案的最大利潤中選出一個最大值,與該最大值相對應的那個可選方案便是決策選擇的方案。由於根據這種准則決策也能有最大虧損的結果,因而稱之冒險投機的准則。
樂觀系數法
也稱折衰決策法、赫威斯決策准則,決策者確定一個樂觀系數ε(0.5,1),運用樂觀系數計算出各方案的樂觀期望值,並選擇期望值最大的方案。
最小最大後悔值法
也稱薩凡奇決策准則,決策者不知道各種自然狀態中任一種發生的概率,決策目標是確保避免較大的機會損失。運用最小最大後悔值法時,首先要將決策矩陣從利潤矩陣轉變為機會損失矩陣;然後確定每一可選方案的最大機會損失,並計算出各方案的最大後悔值(後悔值=各個方案在該情況下的收益-該情況下該方案的收益);最後選擇最大後悔值中的最小方案。
確定性決策的基本分析方法有哪些
確定型決策亦稱標准決策或結構化決策。是指決策過程的結果完全由決策者所採取的行動決定的一類問題,它可採用最優化、動態規劃等方法解決。
為能在確切了解的情況下作出的決策。它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存在著決策人希望達到的一個明確目標。
(2)只存在一個確定的自然狀態。
(3)存在著可供選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動方案。
(4)不同的行動方案在確定狀態下的損失或利益值可以計算出來。
不確定型決策方法包含( )方法。
等可能性法、保守法(小中取大)、冒險法(大中取大)、樂觀系數法和最小最大後悔值法,所以選擇ACE,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哪一種決策是不屬於按決策條件和狀況來分類的
決策的型別,可以從好幾個方面來說,我學的書上的主要有五種。 1.按決策的作用分類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域性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區域性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3)業務決策。是指基層管理人員為解決日常工作和作業任務中的問題所作的決策。 2.按決策的性質分類 (1)程式化決策。即有關常規的、反復發生的問題的決策。 (2)非程式化決策。是指偶然發生的或首次出現而又較為重要的非重要復性決策。 3.按決策的問題的條件分類 (1)確定性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決策的條件是確定的。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4,按決策的風格來分,可分為:行為決策;概念決策;命令決策;分析決策。 5、按決策的方法來分,可分為:有限理性決策和直覺決策。
管理學原理中,風險性決策與不確定型決策的異同
風險性決策它是指這樣一類決策。在決策過程中提出各個備選方案,每個方案都有幾種不同結果可以知道,其發生的概率也可測算,在這樣條件下的決策,就是風險性決策。例如某企業為了增加利潤,提出兩個備選方案:一個方案是擴大老產品方案;另一個是開發新產品。不論那一種方案都會遇到市場需求高、市場需求一般、市場需求低幾種不同可能性,它們發生的概率都可測算,若遇到市場需求低,企業就要虧損。因而在上述條件下決策,帶有一定的風險性,故稱為風險性決策。 不確定型決策它是指這樣一類決策,在決策過程提出各個備選方案,每個方案有幾種不同的結果可以知道,但每一結果發生的概率無法知道。在這樣條件下,決策就是未確定型的決策。它與風險性決策的區別在於:風險性決策中每一方案產生的幾種可能結果及其發生概率都知道,不確定型決策只知道每一方案產生的幾種可能結果,但發生的概率並不知道。這類決策是由於人們對市場需求的幾種可能客觀狀態出現的隨機性規律認識不足,就增大了決策的不確定性程度
不確定型決策和風險型決策的 差別~
定量決策方法中的靜態決矗法 分為:確定型決策方法、風險決策方法、不確定型決策方法
確定型決策問題 是只存在一種確定的自然狀態 決策者可以依科學方法作出決策~
風險決策中,決策者對未來可能出現何種自然狀態不能確定,但其出現的概率可以大致估計出來~
不確定型決策是對未來自然狀態完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進行的。決策主要靠決策者的經驗、智慧和風格。
『貳』 舉例說明什麼是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
定量決策方法,是指利用數學模型進行優選決策方案的決策方法。
根據數學模型涉及的問題的性質(或者說根據所選方案結果的可靠性),定量決策方法一般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性決策方法三種。
1、確定型決策方法(盈虧平衡分析)。
確定型決策方法的特點是只有一種選擇,決策沒有風險,只要滿足數學模型的前提條件,數學模型就會給出特定的結果。屬於確定型決策方法的主要有盈虧平衡分析模型和經濟批量模型。
2、風險型決策方法(決策樹)。
有時我們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個決策方案對應幾個相互排斥的可能狀態,每一種狀態都以一定的可能性(概率0-1)出現,並對應特定結果,這時的決策就被稱為風險型決策。風險型決策的目的是如何使收益期望值最大,或者損失期望值最小。期望值是一種方案的損益值與相應概率的乘積之和。下面我們用決策樹來說明風險型決策方法。
決策樹就是用數枝分叉形態表示各種方案的期望值,剪掉期望值小的方案枝,剩下的最後的方案即是最佳方案。決策樹由決策結點、方案枝、狀態結點、概率枝四個要素組成。
3、不確定型決策方法。
我們看到,在風險型決策方法中,計算期望值的前提是能夠判斷各種狀況出現的概率。如果出現的概率不清楚,就需要用不確定型方法,這主要有三種,即冒險法、保守法和折中法。採用何種方法取決於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
『叄』 管理學原理中決策的主要方法
滿意原則。決策遵循的是滿意原則,而不是最優原則,為什麼不是最優呢,因為對決策者來說,要使決策達到最優必須要做到:(1)獲得與決策有關的全部信息;(2)真實了解全部信息的價值所在,並據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確預期到每個方案在未來的執行結果。通過這些條件可以得知,決策者在現實社會中進行決策時,因為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決策者很難獲得與決策相關的全部信息,只能制定出數量有限的方案,一般也很難確切的把握每個方案的執行結果。三個條件無論哪一個都不可能完全做到,更何況三者都要滿足,所以,在盡可能多的選擇情況下,選擇一個滿意的方案即可。
2、系統原則。該原則強調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應該將各子系統的特性放到系統的整體中去權衡,用整體系統的特徵和總目標去協調各子系統的目標,形成整體優化,站在一個全局的高度去考慮問題,進行決策,這樣決策的結果才是較為完整的。
3、信息原則。管理者在決策時離不開信息,信息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決策水平。信息數量太多,容易讓人眩暈,找不到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如果信息數量太少,那麼決策的結果容易偏頗,所以,適量的信息是最好的。毋庸置疑的是,信息的質量當然越高越好。這就要求管理者在決策之前以及決策過程中盡可能地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有用的信息,並系統地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比較、選擇和加工,最終作為決策的有效依據,為更好的決策服務。
4、預測原則。預測原則相對簡單,它是指通過科學的預測,對未來事件的發展趨勢和狀況進行描述和分析,做出有根據的假設和判斷,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准則。決策的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未來後果所作判斷的正確程度。
5、比較優選原則。該原則有兩層含義,比較是指方案提出過程是經過系統分析和綜合,確定多個達到預定目標的方案;優選是指從多個備選方案中選擇滿意方案的決斷過程。決策者只能在方案的利弊之間進行合理的選擇。
6、反饋原則。它指根據變化了的實際情況和實踐結果,對初始決策作出相應的調整或改變,使決策趨於合理的原則。反饋原則是實現動態平衡、提高決策質量以及實現決策科學化的保證。
7、效益原則。決策不能不做成本效益分析,決策的目標是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較高的收益。當然,這種收益不能單純以金錢作為衡量標准,決策既要講經濟效益,也要講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