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蓋奇打擊訓練方法

蓋奇打擊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3-10-01 04:58:24

『壹』 如何提高意志力

《自控力》機子解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本期為你解讀的是斯坦福大學教授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這本書還有一個副書名,叫「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

在介紹本書的內容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有關這本書蔚為壯觀的社會現象。這本書自2012年發行以來就暢銷全球,很多網路平台都有專門討論本書的帖子,民間還有不少以本書為基礎的自控力小組。而就像這本書的副書名所說,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以這本書內容為基礎的課程被譽為最受歡迎的課。這個現象,一方面說明了這本書的內容很受歡迎,另一方面卻也說明了人們是有多渴望增強自控力。當然,人們有多渴望自我控制,就說明了人們感覺自己有多失控。確實,現代社會充滿了各種誘惑,那如何才能提高意志力呢?

這本書就提供了答案。在書里,作者介紹了很多以科學為依據的提高意志力的方法,比如5分鍾冥想,10分鍾延遲滿足,增加1小時睡眠等等。這些方法簡單可行,而且效果立竿見影。但如果僅僅是這些經驗之談的話,這本書也沒有什麼高明的地方。那麼,本書還有什麼至關重要的內容嗎?確實有。

除了提供各種方法技巧,作者還花了大量的篇幅來分析我們為什麼會控制不了自己,是態度的問題嗎?意志力有沒有極限?為什麼做了好事容易使人失控?意志力會不會傳染?作者博採眾長,從生物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行為經濟學等不同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而分析的結果也是讓人意外,比如意志力實際上是大腦前額葉的生理活動,沖動和自控都是人的天性,內疚和自責容易使人破罐子破摔等等。所以,作者不僅要告訴我們「是什麼」,還要告訴我們「為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是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她是斯坦福大學的健康心理學家和講師,也是「科學助人」這一新領域的領先專家。她曾獲得斯坦福大學的最高教學榮譽獎。《自控力》這本書的內容就取自於她在斯坦福大學開設的「意志力科學」這門課程。

接下來,我就為你詳細講述這本書的重點內容,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意志力,然後再了解有哪些因素會削弱意志力,最後,再看看如何提高意志力。

第一部分

我們來看第一個要點,什麼是意志力?在介紹之前,我們乾脆先來個總結,意志力絕不是純粹的主觀態度,它與大腦和身體緊密相關,可以概括為三分天下,兩虎相爭,一個指標。三二一,我就按照這個順序來介紹。

先來說意志力的「三分天下」。

講一個心理學上非常著名的病人,他的名字叫做蓋奇。1848年9月13號,一根鋼筋刺穿了蓋奇的左臉,然後穿過他的大腦前額葉飛了出去。幸運的是,他活了下來,但不幸的是,他從此變了一個人。以前的他性格溫和,具有鋼鐵般的意志力,很受人喜歡。但是現在的他脾氣暴躁,缺乏耐心,臟話連篇,熱衷於制定計劃,卻從來沒有實施過。換句話說,蓋奇自控力完全消失了,就好像他腦袋裡用來控制沖動的剎車失靈了一樣,現在他變成了一頭橫沖直撞的怪獸。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蓋奇喪失了意志力,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呢?可能你已經猜到了,這肯定與被鋼筋損壞的大腦有關。的確,那根鋼筋損害的不是別的大腦區域,而是前額葉。前額葉在哪呢?它在大腦前部,相當於我們額頭的位置。前額葉被稱為人類大腦的「腦中腦」,一聽這名字就知道它有多厲害了。因為它管理著其他腦區呢,其他腦區先是從身體和環境那裡接收信號,自動生成各種沖動,然後跑到前額葉那裡報告說,大王,這里有沙發,要不要躺,這里有美食,好想吃啊,微博又有大新聞了,怎麼能不看呢,衣服又在打折,先來說意志力的「三分天下」。

講一個心理學上非常著名的病人,他的名字叫做蓋奇。1848年9月13號,一根鋼筋刺穿了蓋奇的左臉,然後穿過他的大腦前額葉飛了出去。幸運的是,他活了下來,但不幸的是,他從此變了一個人。以前的他性格溫和,具有鋼鐵般的意志力,很受人喜歡。但是現在的他脾氣暴躁,缺乏耐心,臟話連篇,熱衷於制定計劃,卻從來沒有實施過。換句話說,蓋奇自控力完全消失了,就好像他腦袋裡用來控制沖動的剎車失靈了一樣,現在他變成了一頭橫沖直撞的怪獸。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蓋奇喪失了意志力,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呢?可能你已經猜到了,這肯定與被鋼筋損壞的大腦有關。的確,那根鋼筋損害的不是別的大腦區域,而是前額葉。前額葉在哪呢?它在大腦前部,相當於我們額頭的位置。前額葉被稱為人類大腦的「腦中腦」,一聽這名字就知道它有多厲害了。因為它管理著其他腦區呢,其他腦區先是從身體和環境那裡接收信號,自動生成各種沖動,然後跑到前額葉那裡報告說,大王,這里有沙發,要不要躺,這里有美食,好想吃啊,微博又有大新聞了,怎麼能不看呢,衣服又在打折,不買就虧。但喊得再熱鬧也沒用,前額葉通常都會冷麵拒絕,它會讓我們靜一靜,想一想將來,想一想自己到底要干什麼。蓋奇的前額葉受到了傷害,就像是原來坐鎮拿主意的大王生病了,蓋奇就變成了即時行樂,沖動的蓋奇。之所以會舉蓋奇這個例子,其實就是要說明,意志力並不是像我們日常理解的那樣,是一種美德,或者是一種態度,意志力和我們的大腦前額葉有關,前額葉出了問題,鋼鐵般的意志也會立馬消失。不買就虧。但喊得再熱鬧也沒用,前額葉通常都會冷麵拒絕,它會讓我們靜一靜,想一想將來,想一想自己到底要干什麼。蓋奇的前額葉受到了傷害,就像是原來坐鎮拿主意的大王生病了,蓋奇就變成了即時行樂,沖動的蓋奇。之所以會舉蓋奇這個例子,其實就是要說明,意志力並不是像我們日常理解的那樣,是一種美德,或者是一種態度,意志力和我們的大腦前額葉有關,前額葉出了問題,鋼鐵般的意志也會立馬消失

所以,這樣看來,前額葉簡直就是意志力的化身。不僅如此,作者還進一步介紹說,從意志力的角度來看,前額葉可以大致分成三個區域:左邊的專門讓我們迎難而上,如果跑步很難,它就會讓我們邁開腿,作者把這個叫做「我要做」的意志力;前額葉右邊的區域專門讓我們克制沖動,比如美食真好吃啊,它會讓我們閉上嘴,作者把這個叫做「我不做」的意志力;前額葉中間靠下方的區域專門讓我們記住長遠的目標和夢想,這個區域越是活躍,我們採取行動和拒絕誘惑的能力就越強,作者把這個叫做「我想要」的意志力。

這就是意志力的「三分天下」,我要做,我不做和我想要,它構成了人類大腦的自控系統。與之相對的是大腦的另一個系統,叫做沖動系統,顧名思義,沖動系統讓我們變得沖動,脾氣來了就要發,美食來了就要吃,怎樣舒服怎樣來。很多動物都有這樣的沖動系統,它們出於各種本能來行動。而人類,除了這個沖動系統之外,還有一個自控系統。在幾十萬年的自然演化過程中,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容量增加了一倍,主要增加的就是前額葉。

你看,人類大腦前額葉佔大腦皮層的30%,黑猩猩是20%,而猴子只有10%。這樣一來,雖然我們只有一個大腦,卻有兩個自我,一個是受沖動系統控制的自我,它的座右銘是即時行樂,一個是受自控系統控制的自我,它的特點是深謀遠慮。當自控系統馬力全開的時候,我們就會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而如果沖動系統佔了上風,我們就會「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就是意志力的「兩虎相爭」。

無論是前額葉的「三分天下」,還是沖動系統和自控系統的「兩虎相爭」,說的都是意志力的大腦基礎,但實際上意志力不僅跟大腦有關,還跟身體有關。具體說來,是跟「一個指標」有關。

想像一下,現在我們被扔到了老虎窩里,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會有哪些反應呢?首先,大腦的警報系統會立即拉響,一方面向身體發送危險信號,讓我們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隨時戰斗或者逃跑;另一方面警報系統會在大腦里產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阻止專門思前想後的前額葉發揮作用,因為這個時候如果有任何的遲疑,都可能落入虎口。

現在再想像一下,我們通過身心應激反應成功地從老虎窩里逃了出來,闖進一個擺滿美食的房間,這會是一次美妙的享受,還是一次可怕的挑戰呢?我們曾經發誓,為了身體健康,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這時候,我們內心的兩個系統就開始吵架了,一個說「我要吃」,另一個說「不能吃」。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掙扎和痛苦。這種內在沖突帶來的緊張感,讓我們的大腦又拉響了警報,危險啊危險。不過,這個時候的危險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來自於我們想要即時滿足的慾望對長遠目標的威脅。怎麼辦?

我們在幾十萬年演化過程中增加的前額葉可不是白長的,大腦自控系統開始發揮作用,它會讓我們從長計議,什麼對我們是好的,什麼對我們是不好的。於是我們深吸一口氣,減緩心跳,平復沖動,身體進入平靜狀態,終於抵制住了美食的攻擊,自控力勝出。這樣的身心反應,概括起來,就相當於大腦加油門,身體踩剎車,也就是「三思而後行」。

說到這里,我們可以發現意志力和身體有關,特別是與心跳有關。實際上科學家確實會用「心率變異度」來測量意志力的強弱,心率變異度越高,意志力越強,心率變異度越低,意志力越弱。這個「心率變異度」就是我們最後要說的「一個指標」。

什麼叫「心率變異度」呢?簡單來講,就是某一刻你的心率是多少,下一刻你的心率是多少,這兩個心率之間的差值就是心率變異度。在刺激情況下,不管意志力是高是低,人都會心率加速,只不過意志力高的人,心率能夠迅速恢復,保持在一個較低或較正常的水平;而意志力差的人,遇到刺激以後,心率會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自控力高的人心率變異度高。變化量越高,說明心臟調節彈性越大,可以隨時根據需要調整狀態。當我們內心充滿矛盾需要自控的時候,較高的心率變異度有助於我們迅速做出調整,讓心跳恢復正常,大腦滿滿都是正能量。

好了,這一部分在說什麼是意志力,它由大腦前額葉三個區域的能力構成,是自控系統對沖動系統的比拼。有一個生理測量指標叫做「心率變異度」,可以反映意志力的強弱。概括來說,就是三分天下,兩虎相爭和一個指標。

第二部分

在了解了意志力是什麼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哪些因素會削弱意志力。

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於意志力來講,也是一樣的,如果大腦和身體疲勞或受到傷害,必然會削弱意志力。換句話說,意志力是有生理極限的,用一點就會少一點。神經科學家發現,我們每次使用意志力之後,大腦的自控系統活躍程度就會下降。心理學家鮑邁斯特是第一位系統觀察和測量意志力極限的科學家,他通過無數的實驗發現,無論是用意志力拒絕餅干,還是控制怒火,人們的意志力總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弱,這可以用來解釋很多失控的生活現象。比如人們在忙碌一天之後,夜晚就比較容易放縱。那些在某個方面需要高度自控的人,在其他方面很可能就是喜歡飆車的老司機。而想要在各個方面都完美自控的人也最容易失控。

但是,從生理角度解釋失控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即使兩個人身體狀況差不多,大腦前額葉都完好無損,意志力也可能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我們還需要從其他方面來理解失控。

現在,我們來構造一次失控現場,然後看作者是如何分析的。還是以前面虎口逃生為例,我們假設被扔到老虎窩的人叫做小明,小明從老虎窩里逃出來之後,又被扔進一個滿是食物的房間,裡面擺著各種高熱量美味的蛋糕,還有可以填飽肚子的胡蘿卜。小明的眼睛已經盯上了那些蛋糕,他想,自己居然能從危險中挺過來,還是非常了不起的,應該犒勞一下自己,於是高高興興地吃了第一塊蛋糕。小明又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人生苦短,所以還不如該享受的時候就享受,第二塊蛋糕下肚了。小明有些後悔,覺得不應該放縱自己,心裡充滿了愧疚,但是吃都吃了,那就不如敞開吃一回吧,從明天起絕對不吃了。這樣,小明吃下了第三塊蛋糕。正在小明猶豫要不要再來一塊的時候,屋子裡來了一群人,每個人都在吃蛋糕,小明看著看著,不知不覺吃下了第四塊。

好了,現在小明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小明了,他現在是小明蓋奇。蓋奇因為前額葉受損而無法自控,小明雖然前額葉完美無缺,但仍然失控了。為什麼呢?我們來看作者是如何分析的。小明第一次失控,想到的是自己虎口逃生的勇猛,現在應該犒勞一下自己。作者說這里隱藏著一個常見的失控原因,叫做「道德許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人做了好事情之後,就容易放縱自己做壞事。聽起來是不是很奇怪,有句話叫做「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怎麼高尚反而成了卑鄙的通行證呢?

普林斯頓大學兩位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會讓我們大吃一驚。實驗者讓 AB 兩組學生對兩組不同的句子發表意見,A 組學生看到的句子是「大多數女人都很蠢」,B 組學生看到的句子是「有些女人很蠢」。A 組學生很氣憤,因為那個句子是明顯的性別歧視,B 組學生的反應比較中立。接著,實驗者又讓這兩組學生模擬招聘,他們要對男女候選人進行判斷,看誰適合擔任某個高級職位,而這個職位通常都會由男性擔任。按照常理,我們猜測A組學生對男女候選人會更加公平一些,因為他們剛剛看到了「大多數女人都很蠢」這句話,對性別歧視表達了強烈的憤慨。

然而,實驗結果恰恰相反,與 B 組學生相比,A 組學生表現出了顯著的性別歧視,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男性擔任那個職位。是不是很吃驚?作者說,站在道德高點上的人容易自我感覺良好,這種感覺良好就像一種許可,類似於你都這么好了,當然不會錯,或者你都這么好了,放鬆一下也無所謂。這就是「道德許可」造成的失控。更可怕的是,不僅實際發生的好事情,會讓我們得意忘形,而且假設自己做了好事,或者想像未來會做好事,都會讓我們掉進道德許可的坑裡。

還記得前面的小明嗎,他說明天再也不吃蛋糕了,正是想到自己明天會更好,因此今天失控沒關系。其實啊,一切給我們帶來良好感覺的道德標簽,都容易造成失控。比如節約是好的,所以年年雙11都剁手;環保是好的,所以在手機里捐了一棵樹,現實中草坪就被踩成了路。

自我感覺良好容易讓人失控,那麼自我感覺糟糕呢?答案是,一樣會失控。

小明有兩次自我感覺糟糕,一次是他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和虛無,於是吃了一塊蛋糕壓壓驚。另一次是他為自己失控感到內疚,破罐子破摔再吃了一塊。

我們分開來說,首先是吃蛋糕壓壓驚,這個在心理學上叫做「恐懼管理」,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每當我們想到自己不能再活500年的時候,大腦就會產生恐懼,而這會驅使我們去找任何能讓自己感覺安全和有力量的東西。比如書中提到一項調查發現,新聞中的死亡報道會讓觀眾更願意購買勞力士手錶,雖然勞力士手錶並不能擋子彈,但這種高檔用品確實會讓人感覺自己充滿力量。

再來說小明因為內疚又吃了一塊蛋糕,是怎麼回事呢?作者說,這跟大腦的保護機制有關,大腦不僅想讓我們的身體安全,而且想要我們的心情舒暢。當我們情緒低落的時候,大腦就會像哄小孩一樣,「別哭了,來給你一顆糖吃」。比如心理學家讓減肥的人想像自己的體重增加了10斤,以此製造消極情緒,「天啦10斤!我太沒用了」!喊完之後他們並沒有閉上嘴,而是立刻吃下了更多的東西,來撫慰自己的情緒。所以,表面上看,是自我感覺糟糕容易讓人失控,實際上是大腦為我們的身心安全操碎了心。

最後,小明的房間來了一群人,他們吃蛋糕的行為,讓小明又忍不住吃了一塊。這種失控又與什麼有關呢?作者在這里提到了「鏡像神經元」理論,說的是我們的大腦里有一類神經元,它唯一的任務就是像照鏡子一樣反映別人的動作和情緒,讓我們不自覺地模仿別人的言行舉止。比如,看到別人打哈欠,我們也忍不住打哈欠,就是鏡像神經元發揮作用的典型例子。這樣就容易理解小明在看到一群人都在吃的時候,自己也忍不住吃兩口了。科學家發現,如果一個人身邊的朋友超重了,那麼他變胖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原因就在於此。

好了,在這一部分,我們從四個角度,也就是生理基礎,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感覺糟糕,以及群體影響分析了失控的原因。對於意志力這件事,真的是,歡喜不得,悲傷不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好像怎樣都會失控一樣,那麼意志力到底還能不能提高呢?其實是可以的。

第三部分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提高意志力。

第一種提高意志力的方法就是強身健體。原因很簡單,因為意志力與大腦前額葉和心率有關,所以一切有利於恢復和增強它們健康的活動都能提高意志力。作者介紹了四種方法,分別是睡眠、冥想、運動和呼吸訓練。睡眠和冥想主要針對的是前額葉,睡眠讓前額葉得到休息,從而恢復意志力,而冥想能夠鍛煉前額葉,就像舉重能讓更多血液流進肌肉從而鍛煉肌肉一樣,冥想能讓更多血液流進前額葉從而鍛煉前額葉,增強意志力。實際上,研究發現,僅僅3個小時的冥想練習,人們的意志力就會有大幅提高。

運動和呼吸訓練則是通過提高「心率變異度」,來增強意志力。運動就不說了,作者介紹了一種非常簡單的呼吸訓練,具體做法是,將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鍾4到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到15秒時間。這樣有沒有效果呢?一項研究發現,濫用葯物的成年人,每天進行20分鍾的呼吸訓練,就能提高心率變異度,減少沖動。

我們前面提到「感覺良好」的「道德許可」是削弱意志力的一大殺手,這個要怎麼破呢?對策是「去道德化」,激活自控自我。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不要給事情貼上「好與壞」的道德標簽,我不是做了好事,而是做了自己分內的事。你可能覺得這聽起來很空,但實際上背後大有文章。還記得意志力的「兩虎相爭」嗎,沖動自我和自控自我,如果我們為控制了沖動而乾杯的話,是不是實際上我們認為沖動自我才是真實的自己呢?比如我剛剛發動全身力氣去跑了步,回來覺得自己真了不起啊,於是給自己加了一個雞腿。這說明我內心深處認為,真正的自己是不想跑步的,現在居然跑了,當然應該犒勞一下。

看到了吧,當我們把真實的自己看作是沖動自我的時候,就容易掉進道德許可的坑裡。但是,實際上,我們並不只是沖動自我,而且也是自控自我,出去跑步的就是自控自我,是我本人。換句話說,跑步是我分內的事。當我們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的時候,就能激活自控自我,我不是在做好事,而是在做我自己,從而避開道德許可的陷阱。這就是提高意志力的第二種方法,「去道德化」,激活自控自我。

但是,如果最後還是沖動自我佔了上風,做出了令自己後悔的事情,從而破罐子破摔,越來越剎不住車造成失控要怎麼辦呢?作者說,最有效的方法是原諒自己。這是否可靠呢?我們來看一個心理學實驗。

研究人員請來關注自己體重的年輕女性參與實驗,以科研的名義鼓勵她們在4分鍾之內吃完糖果,並且喝掉一大杯水,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她們產生罪惡感,「天哪,吃了這么多,腰又變粗了」。接著,研究者給其中一半的人發信息說,有人會因為吃了糖果而自責,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要太苛求自己。另外一半人沒有收到任何信息。之後,研究者端來了各種糖果,請所有參與者試吃每一種糖果,並填寫糖果的味道,然後按好吃的程度排序,想吃多少都可以。結果顯示,那些收到自我原諒信息的人只吃了28克糖果,沒收到信息的人則吃掉了差不多70克糖果。看到自我原諒的威力了吧,這就是提高意志力的第三種方法。

通過「去道德化」喚醒自控自我,然後通過「自我原諒」接納沖動自我,這個完整的自我就一定能抵禦誘惑嗎?不一定的。比如「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忍不住」,怎麼辦呢?不要擔心,這里還有防止失控的第四個武器,叫做「駕馭沖動」。

來看一個堪稱殘酷的實驗。華盛頓大學上癮行為研究中心的學者鮑文,請來了已經忍耐12個小時沒抽煙的12名老煙槍。這些人走進實驗室,發現桌子上擺著12盒他們各自喜歡的香煙。鮑文要求這些人嚴格按照他的指令做事,這些指令是這樣的:「拿起煙盒,停,看著它2分鍾」「拿出香煙,停,看著它2分鍾」「把煙放到嘴裡,停,2分鍾」,諸如此類,這樣折騰了一個半小時,真是令人發指的實驗。實驗完畢,鮑文要求他們在接下來的一周,記錄自己每天抽了多少煙,心情如何。一周結束後,有6個人抽煙情況和以前沒什麼兩樣,但是有6個人的抽煙沖動減少了37%。那麼,這6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原來這6個人在做實驗之前,鮑文對他們進行了駕馭沖動的訓練。正是這個訓練提高了他們的意志力。這個訓練是這樣的,當沖動來了的時候,在思維上,不要去控制它,花至少一分鍾的時間去感覺它,觀察它,看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有哪些變化。然後,在行為上,不要按沖動去做事,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標做事。

前面這些強身健體,去道德化,自我原諒和駕馭沖動的方法,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在提高意志力,但是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而且大腦的鏡像神經元可不是吃干飯的,別人打個哈欠我們都會忍不住跟著打,又何況意志力呢?所以,第五種提高意志力的方法就是交朋結友。

那麼,有助於促進我們意志力的小夥伴都長什麼樣呢?他們往往都是有健康生活習慣的,不讓我們得意忘形的,不讓我們覺得羞愧內疚的。遇見這樣的人,趕緊去交個朋友吧。如果種種原因,交不上這樣的朋友怎麼辦呢,那就把他們當作榜樣來靠近。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大白話就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總結

說到這兒,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說得差不多了,接下來,我來為你簡單總結一下本書的三個重要內容。

首先,我們重點說了什麼是意志力。意志力並非主觀的態度,而是以大腦前額葉以及身體為基礎的生理活動,可以概括為三分天下,兩虎相爭和一個指標。「三分天下」是指大腦前額葉三個區域的能力構成,也就是「我要做,我不做和我想要」,這三種能力構成了人類大腦的自控系統。而「兩虎相爭」指的是自控系統與沖動系統的比拼。最後一個生理測量指標叫做「心率變異度」,這個指標可以反映我們自控力的強弱。

然後,我們又說了削弱意志力的主要因素有四個,它們是生理基礎,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感覺糟糕,以及群體影響。

第三,提高意志力的方法主要有五個,分別是強身健體,去道德化,自我原諒,駕馭沖動以及交朋結友。然了,這里說的朋友,主要是指那些意志力比較強的,可以作為榜樣的人。

以上就是《自控力》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據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意志力。的確,畢竟我們說的是「堅持就是勝利」,而不是說「聰明就是勝利」。作者甚至斷言,「頑強的意志力是一個人最突出的優點。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於拿高分,比個人魅力更有助於領導別人,比同理心更有助於維持婚姻幸福」。不過,意志力再好,還是首先得保證自己走在正確的方向上,那麼正確的方向在哪裡呢?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我們的內心。通常我們都會說要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但是可能忘了也要對自己保持好奇心。認識自我,關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才是自我控制的基石。如果想對自我有更多的了解,推薦你去看看喬納森的《自我》,或者達馬西奧的《當自我來敲門》。

閱讀全文

與蓋奇打擊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用簡便方法將乙烯中混入的乙炔除去 瀏覽:990
磚牆計算方法 瀏覽:296
解決手機老卡頓的方法 瀏覽:219
企業成本計算方法 瀏覽:464
lol插眼皮膚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4
貴州省2021年公需科目電腦快速學習方法 瀏覽:125
一般的電路連接方法 瀏覽:323
冬天割中蜂最佳方法 瀏覽:71
熱水器正確連接方法 瀏覽:601
手工製作方法大全書簽圖片 瀏覽:441
初中函數的概念教學方法 瀏覽:864
治療動脈硬化方法 瀏覽:538
運動性疲勞的常用方法是 瀏覽:68
高中政治必修四學習技巧與方法 瀏覽:33
簡單自製蘆薈膠方法 瀏覽:722
急行跳遠成績的測量方法 瀏覽:426
手工快速毛巾裝袋方法 瀏覽:574
中葯紫砂壺的鑒別方法 瀏覽:680
家用康寶消毒櫃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498
感應自動門鋼梁安裝方法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