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也在寫論文的開題報告。下面是我復制的,百分之百正確。調查法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數量研究法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模擬法(模型方法)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數學方法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思維方法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系統科學方法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B.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內容是什麼
所謂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體的操作方法,涉及社會調查研究的各個方面:課題確定的方法;明確調查研究具體目的、對象、內容、類型的方法;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和條件准備的方法;抽樣的方法;各種搜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資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等等。
這些方法適用於所有的調查研究課題。其中各種具體的資料收集方法是調查方法的核心內容,可分為兩大類,訪談法、觀察法和實驗法屬於直接調查方法,文獻法、問卷法則屬於間接調查方法。
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也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調查對象和不同的調查內容,但不同的調查類型對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種為主,兼采它樣。
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反對唯徠冄頭心條主義先驗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和實踐第一的觀點,反對主觀主義。
第二,要制定調查綱目。不能盲目進行,必須圍繞課題需要,有明確的調查要求。
第三,要有深入實際的作風。深入群眾,放下架子,眼睛向下,甘當群眾的小學生。
第四,要有科學的態度。堅持實事求是,力求全面、真實、准確地反映現實,不能任意取捨,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證做出科學分析,得出真實的結論。
C. 調查研究這種方法面臨哪些難題
1、調研意識不強,缺乏主動性。個別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參加代表大會或人大常委會會議期間,很少發言,提不出有質量的建議、意見。
2、調研深度不夠,缺乏針對性。調查研究的宗旨是為了搞清事實真相,尋求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也可以說是為了把握事物現狀,預測發展趨勢。但是,一些同志下基層調查之前,沒有弄清需要解決哪些問題,沒有制定調研計劃和列出調研提綱,就盲目下到基層,僅僅憑一些支離破碎的材料東拼西湊一份調查報告應付了事。
3、調研方式單調,缺乏多樣性。通常採取「大兵團」式的調查視察活動,有的滿足於聽匯報、看現場、開座談會,調研中,聽政府匯報的多,直接收集基層意見的少,明查的多,暗訪的少。
調查研究方法
1、把握正確原則。首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調查研究必須實事求是地提出問題,全面准確地分析問題,有喜報喜,有憂報憂,敢講實情,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建立在客觀實際的基礎上。其次是堅持依法辦事的原則。在調研中必須依據法律程序辦事,判斷和衡量一切事物都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的原則。調查研究必須深入基層,傾聽和反映群眾意見和呼聲,發揮人大聯系群眾、反映民意的民主主渠道作用。
2、組織調研。調查研究一定要有組織有計劃,這是搞好調研工作的關鍵環節。一要精心做好調研准備。要成立調研組,制定詳細的調研計劃,做到有目的、有內容、有步驟、有要求。在調研前,要組織調研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熟悉有關情況,為調查研究做好准備。
要科學把握調研方法。在調研時,只有真正做深做透,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准,必要時,可以直接到百姓家裡,或隨機徵求意見,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那種緊緊張張聽匯報、匆匆忙忙看現場的方式,很難達到調研目的。
要綜合運用聽取匯報、實地考察、走訪群眾、開座談會等各種行之有效的調研方法,既要聽取各相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又要聽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要注重點面結合,既了解面上的情況,又深入解剖典型。
3、多管齊下。搞好調查研究光靠閉門造車不行,要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取。因此,我們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多走多看,運用實地查看、明查暗訪等靈活多樣的調研方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網路調查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開展調研。
同時要注重點面結合、上下聯動,進行立體式的調查研究,並在調研過程中堅持「兩個務必」,充分掌握大量翔實的第一手材料,為形成有情況、有分析、有深度的調查報告奠定基礎。
D. 實地調查的方法有哪些
第九章
實地調查法
-----------------------------------------
第三節
實地調查收集資料的方法是什麼
一、實地調查中的觀察
實地調查有多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包括觀察、訪談、收集文件、心理投射以及通過使用照相機和錄像等工具記錄的資料。其中觀察和訪談是實地調查中收集資料的重要方式,並且實地調查中的觀察與訪談不同於一般的觀察與訪談。
(一)參與觀察
1.什麼是參與觀察
參與觀察也稱為自然觀察,它是指研究對象在自然的狀態下研究者參與某一情境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在定性教育研究中,參與觀察是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2.觀察活動中研究者參與的程度
區分觀察策略的主要區別,是有關觀察者參與程度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參與和不參與之間的選擇。參與的程度,是完全進入場所作為一個完全參與者,到完全脫離這一場所成為旁觀者的連續體。這兩個極端之間的連續向度中具有極大的變異。在參與和觀察之間的連續體上,斯潘帝尼(Spradley)將觀察者的參與方式區分為下列五種:
(1)完全不介入所研究的人們的活動,例如,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系列的電視節目、兒童卡通或廣告片,並分析其主體,觀察者即完全不介入。
(2)介入程度低:觀察者出現於現場,並不積極與人們互動,只是找一個觀察地點作觀察記錄,或與人們有些交談,在公共場所所觀察都是從這個程度的參與開始,場所的人們不認識觀察者,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3)中度的參與:參與者尋求維持現場的局內人和局外人之間的平衡,亦即維持參與和觀察之間的平衡。
(4)主動積極的參與:觀察者做現場人們所做的事,主動積極地參與人們的活動,更充分地知道人們和行為規則。
(5)完全的參與、介入程度最高:在研究現場,觀察者已經是日常的參與者,研究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工作的現場。教師進行的行動研究就包括一個完全參與的觀察活動。
3.進行參與觀察的基本要求
(1)參與觀察者的活動須有明顯的自覺,記住場所中的活動,提高注意的層次。
(2)參與觀察者需要做較廣角度的觀察,日常的參與者較受限於個人的目的。
(3)日常的參與者通常局限於個人的主觀經驗和目的,參與觀察者則同時經驗局內人和局外人的角度,一方面入乎情境中,經驗局內人的情感和經驗,一方面出乎情境之外,觀察現場中的人們和活動。
(4)參與觀察者需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學習以自己為研究工具,增進自己對情境的敏感度,以搜集豐富的資料。
(5)參與觀察者需要做仔細的記錄,記錄客觀的觀察和個人主觀的感覺。
(二)觀察角度的選取
1.全面觀察
觀察活動並沒有特定的焦點,全面注意場所中的研究對象的活動。一般參照下列三種問題,進一步觀察發現某些較特定的資料:
(1)什麼……(地方、行動、事件、感情等)?
(2)你可不可以仔細地描述……(物體、時間、目標等)?
(3)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有關所有的……(人們、活動等)?
全面觀察往往是觀察初期的一個階段。
2.焦點觀察
研究者在現場逐漸找到觀察的焦點後,即增加焦點的觀察。研究者在現場選擇觀察焦點的標准包括以下幾種。
(1)研究者個人的興趣:初步分析觀察資料所呈現的各個領域,研究者問自己哪些領域看起來是有興趣的,也許自己以前所做的研究或閱讀將對那些有興趣的事有作用。
(2)被研究者的建議:有時正在被觀察研究的人們也會提出他們覺得重要的事情,研究者可參照他們的建議,選擇進一步觀察的焦點,有時注意聽人們經常重復的話題,也可能是觀察的焦點,如果研究者已經和現場的人們建立密切的關系,也可直接問他們:「你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部分?」
(3)理論的興趣:初步分析觀察資料所呈現的各個領域,有些會涉及研究者理論背景。例如,一個具有社會學理論背景的研究者會對學校的某些社會組織有興趣,開始觀察一個三年級的班級。並辨認出許多社會組織的領域(有關孩子的、教師的、或群體的)。
(4)符合社會的需要、初步分析觀察資料所呈現的某個領域,如果是社會上人們關心的問題或文化環境中的主要問題,也可能是觀察的焦點。
(三)觀察記錄
1.快速而完整地記錄
在直接觀察中,把一切過程完整而真實地記錄下來是很重要的。即使是錄音機和照相機,都不能完全捕捉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所有相關方面。實地研究方法最大的長處,就是研究者能夠在行為現場觀察並思考。如果可能的話,你們應該在觀察的時候記錄你們的觀察,若不可行,也應該在事後盡快地記下筆記。
2.有區別地記錄
記錄應該包含研究者的經驗觀察和他們對事件的詮釋,要記下研究者「知道」已經發生的和他們「認為」已經發生的事,然而重要的是研究者也要將這些不同的記錄加以區別。
3.有準備地記錄
正如我們不能期望觀察到所有事物一樣,我們也不可能記錄所有觀察到的東西。在研究開始之前,有些最重要的觀察是可以預料的,有些則會隨著觀察的進展逐漸明顯。有時候,研究者可以准備一些標準的記錄格式,這樣會使記錄工作簡單一些。
二、實地調查中的訪談
(一)實地調查中的訪談
1.訪談可以補充參與觀察的不足
參與觀察是在自然情境中直接看到人們所做的和所說的。如果研究者希望了解人們內心的觀點,除了觀察他們正在進行的活動或事件,同時也需要訪問他們,才得以了解他們的信念、動機、判斷、價值、態度和情緒。參與觀察通常相當費時和費力,而且因為觀察者無法直接觀察現場過去發生的事,也不能強行進入所有的場所和私人的情境,因此參與觀察並不完全適用於所有的研究情境。而訪談的方式則能補充參與觀察的不足。
2.什麼是定性訪談
所謂定性研究的訪談,是根據大致的研究計劃在訪談員和被訪者之間的互動,而不是一組特定的、必須使用一定的字眼和順序來詢問的問題。定性訪談就是在本質上由訪談員確立對話的方向,再針對被訪者的若干特殊議題加以追問。理想的情況是由被訪者負責大部分的談話。
3.定性訪談的特點
定性訪談有反復性和持續性兩大特點:
(1)定性訪談的設計是反復的,這表示在研究中重復收集信息,加以分析、篩選、驗證;
(2)定性訪談持續性指的是,在研究過程中一再地修正問題的形式。
(二)訪談的一般做法
1.確定主要訪談對象
訪談往往和參與觀察相聯系,通過參與觀察,研究者能注意到哪些人最值得進行訪談,這些人通常即是擁有最多第一手資料的主要訪談對象。研究者也能通過參與觀察檢驗主要訪談對象的談話資料是否符合其實際行動。
2.確定訪談時間和次數
研究者通常要進行訪談之後,才能知道要與訪談對象做多少次訪談。既然不能預告要與訪談對象做多少次訪談,就要避免一開始就要求訪談對象承諾花很多時間做訪談,在做了一次或者幾次訪談之後,再較直接地和訪談對象討論進一步的訪談時間表。
訪談的次數和時間參照研究者和訪談對象各自的時間表而定。對於成人來說,每次訪談通常需要兩個小時。如果時間太短,可能無法探索許多主題;如果時間太長,則可能讓研究者和訪談對象都覺得很累。為了保持訪談的流程,應該試著每個星期都和訪談對象會面。至於訪談地點,應試著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場所,例如在訪談對象的家裡或研究者的私人辦公室,讓訪談對象覺得輕松自在。
3.形成良好的訪談關系
訪談者和訪談對象的關系大多數是單向的。經由這種關系,訪談者有機會進行研究以獲得學位或出版成書。而訪談對象可以獲得的,除了滿足於有人認為他們的生活和觀點是重要的,並沒有很多實質的回報,但他們必須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接受訪談。由於這種單向的關系,訪談者必須努力維持訪談對象的訪談動機,維持關系的最好方式是將訪談對象視為一個人而不僅僅是資料的來源。
在進行訪談期間,訪談者和訪談對象的關系可能趨向於緊張。一方面訪談對象可能厭倦回答問題或開始覺得訪談是他們生活中的負擔;另一方面訪談者可能開始對訪談對象不願回答問題或跳開特定的問題而感到不耐煩,結果兩人都對訪談感到厭煩。面對這樣的情形,訪談者應該試著敏感地察覺訪談對象的情緒低潮,當覺得有些事不對勁時,可對訪談對象表達關切以緩和緊張的氣氛;有時也可暫時停止訪談,休息一段時間,或一起進行一些社交或娛樂活動,藉以增進雙方的友誼關系。
(三)訪談的記錄
如果訪談是搜集資料的主要方法,研究者在訪談期間最好做仔細的訪談日記,在日記上列出每次訪談討論到的主題,這可幫助研究者知道已經討論過哪些話題。日記也可替代參與現場觀察記錄中的「觀察者的評注」,在日記中可記下資料呈現的主題、解釋和可以了解訪談對象語言意義的表情和姿勢,這些記錄有助於引導進一步的訪談。
三、實地調查中其他收集數據的方法
實地調查法強調豐富地描述現場和人群的現象,因此需運用多重資料來源。研究者可參照個人的研究取向,選擇使用各種不同的搜集資料方式,以增進研究結果的可信性。
(一)
搜集文件
就實地調查而言,文件的主要用途是檢驗和發現研究的線索。
(二)
投射
選擇使用一般的心理研究工具或測驗,可以補充和增進現場工作,這里以投射技術為例說明其在實地調查中的應用。投射技術是可使人們產生有關文化和心理反應的資料,這些反應通常呈現個人的需要、害怕、愛好和一般的世界觀。例如,羅夏克墨漬測驗是一個古典的投射技術。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讓病人解釋一系列墨漬圖片,再根據病人的反應資料作論斷。人類學家亦運用羅夏克墨漬測驗、主題統覺測驗、畫人測驗、或語句完成法等投射技術,引發人們的反應和價值態度,以探究人們的文化特質。
(三)
照相機
選擇使用一般的心理研究工具或測驗,可以補充和增進現場工作,這里以投射技術為例說明其在實地調查中的應用。投射技術是可使人們產生有關文化和心理反應的資料,這些反應通常呈現個人的需要、害怕、愛好和一般的世界觀。例如,羅夏克墨漬測驗是一個古典的投射技術。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讓病人解釋一系列墨漬圖片,再根據病人的反應資料作論斷。人類學家亦運用羅夏克墨漬測驗、主題統覺測驗、畫人測驗、或語句完成法等投射技術,引發人們的反應和價值態度,以探究人們的文化特質。
(四)
錄像機
E. 調查研究的一般步驟有哪些
1. 選題:選擇與調查相關的內容進行調查。
2. 調查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調查目的
調查對象
調查內容
調查方式(一般可選擇:問卷式,訪談法,觀察法,資料法等)
調查時間
調查結果
調查體會(可以是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也可以是找出結果的原因及應對辦法等。)
3、報告撰寫
社會調查研究的定義 :
社會調查研究是在系統地、直接地收集有關社會現象的經驗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和綜合來科學地闡明社會生活狀況及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活動。
它包括兩部分或兩階段的內容是社會調查和研究。社會調查是指運用觀察、詢問等方法直接從社會生活中了解情況、收集事實和數據,它是一種感性認識活動。而研 究是指通過對事實資料的思維加工,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研究的目的在於說明社會現象的本質特徵,科學地解釋現象的產生、發展和變化,由此得出規律性 的認識。
4、社會調查研究的作用
(一)從感性認識入手來了解社會的真實情況
(二)客觀描述社會現象的一般狀況、過程和特點
(三)解釋社會現象產生、發展和變化,揭示社會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規律
(四)預測與控制社會現象的發展
F. 常見的調查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調查方法:
1.實地觀察法。調查者在實地通過觀察獲得直接的、生動的感性認識和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但因該法所觀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現象或外部聯系,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受調查者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此,不能進行大樣本觀察,需結合其他調查方法共同使用。通常適用於對那些不能夠、不需要或不願意進行語言交流的情況進行調查。
2.訪談調查法。該法是比實地觀察法更深一層次的調查方法,它能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適用於調查的問題比較深入,調查的對象差別較大,調查的樣本較小,或者調查的場所不易接近等情況。包括個別訪談法、集體訪談法、電話訪談法等。但由於訪談標准不一,其結果難以進行定量研究,且訪談過程耗時長、成本較高、隱秘性差、受周圍環境影響大,故難以大規模進行。
3.會議調查法。這種方法是訪談調查法的擴展和延伸,因其簡便易行故在調查研究工作中比較常用。通過邀請若干調查對象以座談會形式來搜集資料、分析和研究社會問題。最突出的優點是工作效率高,可以較快地了解到比較詳細、可靠的社會信息,節省人力和時間。但由於這種做法不能完全排除被調查者之間的社會心理因素影響,調查結論往往難以全面反映真實的客觀情況。且受時間條件的限制,很難做深入細致地交談,調查的結論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調查者自身因素影響等。
4.問卷調查法。即間接的書面訪問,該法最大優點是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在廣闊的范圍內,對眾多的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適用於對現時問題、較大樣本、較短時期、相對簡單的調查,被調查對象應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如對某地區農村黨員教育培訓情況調查、中小學教師隊伍科研現狀的調查等。由於問卷調查法只能獲得書面的社會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動、具體的社會情況,因此該法不能代替實地考察,特別是對那些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因配合其他調查方法共同完成。
5.專家調查法。這是一種預測方法,即以專家作為索取信息的對象,依靠其知識和經驗,通過調查研究,對問題作出判斷和評估。最大優點是簡便直觀,特別適用於缺少信息資料和歷史數據,而又較多地受到社會的、政治的、人為的因素影響的信息分析與預測課題。廣泛應用於對某一方案做出評價,或對若干個備選方案評價出相對名次,選出最優者;對達到某一目標的條件、途徑、手段及它們的相對重要程度做出估計等。
6.抽樣調查法。指按照一定方式,從調查總體中抽取部分樣本進行調查,並用所得結果說明總體情況。它最大的優點是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相對准確的調查結果,具有較強的時效性。組織全面調查范圍廣、耗時長、難度大,常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進行檢查和驗證。比如開展全省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民意調查、流動黨員現狀社會調查等。局限性在於抽樣數目不足時會影響調查結果的准確性。
G. 調查研究方法有哪些
1、問卷調查法:即間接的書面訪問,優點是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在廣闊的范圍內,對眾多的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
2、訪談法:能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適用於調查的問題比較深入,調查的對象差別較大,調查的樣本較小,或者調查的場所不易接近等情況。
3、觀察法:調查者在實地通過觀察獲得直接的、生動的感性認識和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通常適用於對那些不能夠、不需要或不願意進行語言交流的情況進行調查。
4、文獻法:通過對文獻的搜集和摘取,以獲得關於調查對象信息的方法。適用於研究調查對象在一段時期內的發展變化,研究角度往往是探尋一種趨勢,或弄清一個演變過程。
調查研究方法遵循的原則
調查研究方法應遵循的三項基本原則是:
1、客觀性原則,即收集資料,分析資料以及得出結論都不摻雜研究者的主觀因素。
2、科學性原則,指調查研究必須藉助各門科學研究的有關成果而建立起來的具有自我規律的體系。
3、系統性原則,即要求調查研究要從系統的角度出發,適應對象的特點。
H. 社會調查的步驟有哪些
社會調查工作的具體程序,大體可分五個相關聯的步驟:
1、確定調查課題;
2、設計調查方案;
3、收集資料;
4、整理與分析資料;
5、撰寫調查研究報告。
其中(1)、(2)兩個步驟是調查前的准備工作。因此,社會調查的一般程序也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准備階段、調查階段、研究階段和總結階段。
准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確定調查課題,明確調查任務;明確課題調查研究的目的、意義和要求;確定調查研究的類型和方式方法,制定調查方案和調查大綱等。
調查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按照調查設計的要求收集有關的資料。在調查階段的初期,調查人員應盡快打開調查工作的局面,注重材料搜集工作的質量;調查階段的中期,應注意總結前階段調查工作的經驗與問題,提出新對策,確保後階段的調查質量;調查階段的後期,要對已有調查資料進行質量檢查和初步整理工作,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就地補充調查。
研究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資料進行審核、整理與統計,區分真假,消除資料中的假、錯、缺、冗現象,以保證資料的真實、標准、准確和完整。在此基礎上,對審核整理後的材料和統計分析後的數據,進行思維與加工,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說明事物的前因後果,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作出理論說明。這是社會調查的深化、提高階段,是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階段。社會調查能否出成果,以及成果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這個階段的工作。
總結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報告應著重說明調查結果或研究結論,並對研究過程、方法以及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等進行系統的敘述和說明。
I.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一、資料文獻法
資料文獻法即是依託圖書館查閱相關的報刊及著作,利用網路,合理利用傳統教育的經典案例、成功做法和相關理論等。收集、檢索國內國際相關理論成果,為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基礎。
我們要借鑒現代教育理論,廣泛吸收各校先進經驗,在課題研究中,運用文獻研究法搜集、整理和運用國內外與本課題相關的論文、論述,使課題的研究能有較科學的定位和更高的層次,使課題成果更具普適性。如我們學校的文化課題、班主任課題、藝術教育課題、養成教育課題等,我們要准確收集信息、查閱文獻,參考、指導、把握課題研究的對象、內容、原則、方法。
第二、調查研究法
追蹤調查「養成教育」的心理、行為、能力表現、成績等發展狀況,為研究提供可靠依據。設計相關調查問卷,分類整理統計數據,在走訪專家進一步佐證的基礎上提煉觀點。例如我們運用調查研究法對教師在「問題生」轉化方面所採取的措施進行調查和分析,掌握豐富的第一手材料,為課題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
針對「問題生」的學習習慣和日常行為習慣等對學生採取座談、問卷等手段進行調查。以作對比分析,從而改進我們的教育行為。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使轉化「問題生」的措施更有效。
通過問卷調查,要包括:家庭成員的文化素質、政治背景、經濟狀況、對孩子的管理程度、學生心理需求及學生在家表現等。重點追蹤調查「問題生」的家庭狀況、心理、行為、能力表現等發展情況,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首先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後對其施加影響並跟蹤觀察,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
第三、個案分析法
個案研究法是針對學生個人狀況,逐一分析,找出前後差距,總結出養成教育的經驗。根據背景資料,採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針對現實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案例,提出具體有效的構建和實施學校德育建設的途徑和手段。我們將利用個案研究法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個案進行研究,以期尋找到具有高實效性的教育對策。
在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要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後對其施加影響並跟蹤記錄,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
要求兩點,一是對典型的學生個體,詳細地描述個案,反映其研究前後的發展變化情況,二是對於一堂典型的班會課、一個典型的實驗班,進行個案分析。針對課題中涉及的典型案例,綜合應用跟蹤法、追因法、分析法等方法進行研究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生活實際和教學信息載體中正反典型事例的作用。
第四、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指全體參研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研究水平,總結經驗,提高學業成績,逐步轉化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是一個螺旋式的不斷加深的過程,每一個螺旋發展圈又都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反思四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基本環節。
行動研究是教師基於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共同合作進行的有系統的研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對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最佳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師應善於創設一種民主、和諧、輕松、自然的氛圍,用親切、和諧的態度,帶給學生勇氣和信心。
第五、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實質是實驗探索、提煉成果、理論創新、推廣成果。根據課題研究計劃,對各階段或全過程研究進行分析概括,揭示內在聯系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促進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最終形成比較科學的、系統的、行之有效的問題生工作經驗與理論。
將運用經驗總結法對已有經驗進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統地揭示經驗的實質,使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找到可以運用和推介的規律性內容,依照實際提供的事實,研究相關現象和經驗,使從中得到的認識、體會,上升為教育理論和理性的教育觀念,並記錄每一階段的實驗成果。我們爭取做到在實踐中提升理論,在理論指導下完善實踐。
第六、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對某些學生各科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在不同時期(如期中、期末成績的比較)、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分析,切實調查學生在實驗的初始狀態及實驗各階段的情況和變化趨勢,認真比較,進行統計分析,看學生的變化是朝著實驗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還是事與願違,並及時調控。以揭示課堂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普遍規律。分析學生導致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出他們的「病根」,以便分析歸納總結轉化他們的方法。
第七、觀察記錄法
觀察記錄法主要觀察研究對象參與教學活動情況,了解其發展狀態。其核心是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觀察,通過觀察來積累原始資料,並加以理性分析與研究。建立跟蹤記錄檔案,並作好記載,寫出研究個案。
第八、問卷測試法。主要應用問卷和測試兩種方法。通過小測驗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檢驗轉化成果,並將藉助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測查、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對學習狀況、家庭教育現狀進行調查;探索帶有普遍性和傾向性問題,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