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散養蛋雞怎麼養
一,山場雞舍選址原則:
①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環境安靜;
②土質應透水性好,以沙質土壤為佳;
③水源充足,保證四季供水,水質無污染;
④電力、通訊、交通較為便利,雞舍與主要交通干線的距離不少於500米。
二,飼養管理
(一)雛雞的飼養管理(0~6周齡)
由於雛雞具有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生長速度快,新陳代謝旺盛,胃容積小,消化力弱,抗病力與合群性差等特點。因此,在飼養管理中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
1,進雞前的衛生消毒工作。在進雞前7天,要把雞舍內外徹底打掃干凈,地面用1%~2%的火鹼水浸泡2小時後再用清水沖洗干凈;雞籠、育雛室一同用高錳酸鉀、福爾馬林熏蒸消毒24小時,然後,把門窗全部打開,經過5~7天,有害殘留氣體排凈後再升溫進雞(注意:洗凈、晾乾的飼槽、飲水器要提前放進育雛室,與育雛室同時進行熏蒸消毒)。
2,雞舍溫度。第一周以33~35℃為宜,以後每兩天降1℃,每周降2~3℃,五周後降到22~25℃。育雛室在進雞前24小時要先進行預熱(炎熱季節除外),以便室內提前達到雛雞所需溫度。
3,光照。光照對雛雞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光照時間,二是光照強度。
①光照時間。育雛前3天光照時間23~24小時,以後每周減3小時,直至自然光照。
②光照強度。育雛第一周用40瓦燈泡,燈間距3米,距地面2米;從第二周以後改用25瓦燈泡,光照強度3瓦/平方米。
4,飼養密度。1~10日齡,60~50隻/平方米;11~20日齡,40~30隻/平方米;31~40日齡,30~20隻/平方米;41~60日齡,20~15隻/平方米;60~90日齡,10~8隻/平方米。
5,飲水和飼喂。雛雞先飲水後飼喂。
①飲水。經長途運輸的雛雞進入育雛室後,稍加休息即可飲水、一般水溫以18~22℃為最好。為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應激反應,可飲5%的葡萄糖水;育雛雞前兩周在飲水中加入抗生素(如蒽諾沙星,氟哌酸等),連飲5天以防雞白痢的發生。
②飼喂。一般在飲水2~3小時後進行,飼喂時間以出殼後24~36小時為宜,最長不超過48小時。最好採用營養豐富、易於啄食和消化的雛雞全價顆粒料,如用粉狀料,喂前要將飼料拌濕,也可在前3天喂拌濕的小米,以後再改成全價料。飼喂時,前3天用料盤或白紙,面積越大越好,以後改成喂料器。最初3天兩小時喂一次,少量勤添,隨著雞日齡的增加,每天飼喂次數減少到4~6次。在3日齡,應注意及時將不會吃喝的弱雛挑出,並逐只教會飲水與採食,以提高成活率。
6,防疫。7~8日齡,28日齡,雞新城疫Ⅱ系或Ⅳ系滴鼻、點眼;14日齡,28日齡,雞法氏囊弱毒苗飲水免疫;34日齡,雞法氏囊中等毒力苗飲水免疫。每次免疫後,在飼料或飲水中可適當添加電解多維,以減少雞群的應激反應。
(二)育成期的飼養管理(7~20周齡)
1,放養與補飼。育成期間,可將雞在山場內放養。放養應有人員看守,以防鷹、蛇等動物對雞的傷害。根據雞群自由採食程度即嗉囊大小,分別於中午、傍晚適當進行補飼。補飼可用育成雞料,也可用玉米、穀子、小麥等原糧(為提高消化率,最好將原糧進行粉碎後再喂);補飼時第一次用一種聲音(加哨音、打鼓、敲鑼)召集雞回來,以後使這一聲音固定下來,使散養雞逐漸熟悉並形成條件反射,一旦該種聲音響起,放養到山場各處的雞就會不顧一切向補飼點集合,這樣非常便於管理。
2,光照。整個育成期宜採取逐漸縮短光照時間,但對於山場散養雞可完全採用自然光照,天亮放雞,天黑關雞。
3,飲水。如山場內有小水溝、山泉,且水量充足,可不考慮飲水問題;否則,應在補飼的同時給雞飲水。
4,防疫。50日齡,用傳支H52疫苗滴鼻或點眼;60日齡,用雞痘疫苗在雞翅的三角區進行刺種;70日齡,用傳染性喉氣管炎疫苗滴鼻或點眼;120日齡,用新減二聯苗肌肉注射。
(三)蛋期的飼養管理(21~72周齡)
雞養到140日齡以後,就開始陸續產蛋,是山場養雞見效益的關鍵期。
1,光照。從21周齡開始補充光照時間,直至光照時間達到16小時,而後始終固定光照時間為16小時,光照強度以4瓦/平方米為宜,燈距地面不超過2米。
2,補飼。在補飼料中適量添加豆粕、花生餅、魚粉和貝殼粉等,飼料配方為:豆粕10%、花生餅7%、魚粉4%、玉米60%、麩皮13%、貝殼粉5.65%、食鹽0.35%。
3,飲水。同育雛期。
4,准備產蛋窩。產蛋期要在補飼點或雞舍內搭建長30厘米、寬25厘米、深30厘米的產蛋窩,以每3隻雞搭建1個產蛋窩為宜,在產蛋窩里放置適量乾燥的乾草或麥秸,以減少雞蛋破損。要訓練散養雞在固定地點產蛋。
⑵ 如何散養土雞
1、雞苗應選擇對環境要求低、適應性廣、抗病力強、活動量大、肉質上乘的土雞苗。
4、適時開料給雛雞第一次投料稱為開料。開料時間應適當推遲,最適宜時間應在雞出殼後24~36h。也可根據雛雞健康狀況和外界氣溫情況來定。
5、盡早開水雛雞第一次飲水叫開水。當雛雞運到後,盡快將它送進育雛室(冬季尤其必要)讓其自由飲水。
⑶ 在山上散養雞的養殖技術方法,謝謝!
1、精選良種。優良的品種是飼養優質肉雞的基礎。應選養皮薄骨細、肌肉豐滿、肉質鮮美、抗逆性強、體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種。
2、注重放牧。放牧是提高肉雞肉質的重要措施之一。優質放養土雞的育雛技術要求與快大型肉雞無異,在育雛室內育雛30天左右轉入大棚飼養。一般夏季30日齡、春秋45日齡、寒冬50~60日齡開始放牧。
放雞場地宜選擇地勢高燥、避風向陽、環境安靜、飲水方便、無污染、無獸害的竹園、果園、茶園、桑園等地較理想。雞只既可吃上述「四園」中的害蟲及雜草,還可為「四園」施肥。放牧場地可設砂坑,讓雞砂浴。還要搭建避雨、遮陽、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
肉雞早出晚歸,放牧密度為50~70隻/畝,每群規模約500隻為宜。為防止雞走失或危害附近農作物,放牧場可設置圍欄,一直放養至出售。加強放牧可以提高雞肉的結實度,促進體格健壯及羽毛緊密光亮;還可採食青草、草籽、枯葉、蟲蠅等,節約飼料和提高肉質。
有條件的可以放一批雞換一個地方,既有利於防病,又有利於雞只覓食。
3、巧喂飼料。飼料是影響肉質的重要因素。優質土雞育雛期應飼喂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雛雞全價飼料。因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中粗蛋白含量低於快大型肉仔雞全價料2個百分點,並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雛雞生長發育良好。
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飼料、農副產品、土雜糧,以改善肉質、降低飼料成本,一般僅晚歸後補喂配合飼料。出售前1~2周,如雞體較瘦,可增加配合飼料喂量,限制放牧進行適度催肥。
中後期配合飼料中不能加蠶蛹、魚粉、肉粉等動物性飼料,限量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對肉質和肉色有不利影響的飼料,不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學合成的非營養添加劑及葯物等,應加入適量的桔皮粉、松針粉、大蒜、生薑、茴香、桂皮、茶末等自然物質以改變肉色、改善肉質和增加鮮味。
4、嚴格防疫。搞好防疫滅病是養好優質放養土雞的重要保證。一般情況下,放養土雞抗病力強,較圈養快大型肉雞發病少。但因其飼養期長,加之放牧於野外,接觸病原體機會多,必須認真按養雞要求嚴格做好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絲毫鬆懈。
5、適時銷售。合適的飼養期是提高肉質的重要環節。飼養期太短雞肉中水分含量多,營養成分積累不夠,鮮味素及芳香物質含量少,肉質不佳,味道不鮮,達不到優質土雞的標准;飼養期過長,肌纖維過老,飼養成本太大,不合算。
(3)散養雞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土雞性成熟時間較晚,受季節影響大,春天飼養的土雞性成熟早,秋季飼養的土雞開產晚,一般開產日齡為150~180 日齡。
自然條件下,土雞的產蛋性能具有極強的季節性,主要受營養、溫度和光照的影響,每年春、秋季是其產蛋率較高的時期。而在光照時間縮短、氣溫下降、營養供應不足的冬季會停止產蛋。所以,土雞的年產蛋量低,一般只有100~130 枚。
土雞散養點屬於山區,周圍無工礦化工企業,無大氣、水質、土壤污染,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土雞比農家散養的土雞還要好。
土雞散養於山坡上,山坡上植物茂盛,土雞在林間終日嬉戲吃食,享受到足夠的運動和日曬,這種土雞的抵抗力遠高於室內養殖的洋雞或者室內土雞,因此無需餵食抗生素也不會大批死亡。很多土雞蛋也都直接下在林間,撿拾土雞蛋的工作量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