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老師不斷提問的教學方法

老師不斷提問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21 03:15:32

㈠ 教學中「有效提問」有哪些策略、方法

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有:

1、提問和情景相契合:提問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活動,能夠起到引導教學方向、揭示教學內容、推動教學發展的作用。要達成上述目標,首先需要教師讀懂教材,在備課過程中深入挖掘教材,熟悉教學內容,將知識進行科學的歸納和演繹。

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哪些知識用提問表達,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如何用提問銜接,每個環節應該配備的提問難度如何。對教材進行梳理,准確地把握教材的知識內容,能夠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有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適當的情境提出問題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提問和思維相契合:教師提問要看準時機,適時提問是一種高水平的教學藝術。如果把學生的思維活動比作一潭水,教師的提問就如同向潭中投石。「投石」的早晚直接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優劣。

「投石」過早,學生的思維尚未充分活躍起來,學生不能很好地把要解決的問題與教師的啟發誘導建立起有機的聯系;而「投石」過晚,學生思維活動的高潮已經過去,就很難達到開啟思維的最佳效果,知識很難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3、提問與追問相契合:課堂提問是設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師生交往、互動的外顯形式。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有經驗的教師善於在提問之後不斷追問。抓住、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思考現象背後的數學道理。

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方法:

1、抓住關鍵細節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

2、針對內容矛盾之處提問,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對故事的發展進行猜想式提問,激發學生的想像。

4、增加創造性的提問,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1)老師不斷提問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中「有效提問」的類型:

1、復述型問題:這類問題常用「是什麼」「怎麼樣」一類文字引出,一般能直接從教學內容中找到答案。從思考的角度講,這類問題著重於語言上的理解。

2、演繹型問題:這類問題是已經抽象出某種概念,要求答出具體表現,把概念具體化,常用"表現在哪"一類問題引出。

3、概括型問題: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從已有的事實中抽象出概念。比如說在給學生講完故事後,提問"從······中看出······的句式引出,由於概括能力是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類問題的就顯得非常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實際教學中常常把演繹型問題和概括型問題結合起來組織提問。

4、分析性問題:分析性問題要運用概念、判斷推理,採用分析、比較、綜合等方法,由表到里地思考問題,這類問題往往「為什麼」引出。

5、追問型問題:就是把所傳授的只是分解為一個個問題,一環又一環系統的提問學生。追問的特點是教師發問的語氣較急促,問題問題之間間隙時間較短,能訓練學生的敏捷靈活的思維品質。追問能使學生保持注意的穩定性,刺激其積極思考,有利於全面理解內容,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

6、反詰性提問:指對學生在觀察感知過程中初步的出的判斷進行反對,如:"你增么知道這個比那個長?"這種提問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精確、仔細觀察,從而形成正確的結論。

另外還有: 預設性提問、封閉式提問與開放式提問、 陳述性提問、 指令性提問、 否定性提問、自答性提問等總之,教無定法,問也無定法,只要做到問需有法,問需知類就行。

㈡ 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

1.注重問題設計。
提問的質量和問題的設計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教師在備課時並未進行問題設計而是即興提問,這樣的問題往往偏離教學重點和關鍵,或僅僅限於較低水平。問題的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符合學生實際,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挖掘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並根據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多種水平的問題。首先,所設計的問題難易要適當,問題過難,會使學生喪失回答問題的信心;問題過易,則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問題的難易程度應以多數學生經過思考後能正確答出為宜。其次,課堂提問應盡量形成系列,環環緊扣教學內容,對於易混淆、易出錯的知識點應通過提問來加以區別,要改變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把問題設計作為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
2.注重問題的語言表達
表達清楚的提問,能夠提高學生正確回答的可能性。提問的語言力求做到准確、簡潔、清晰,避免不規范、冗長、或模稜兩可的提問。盡量避免反問,因為反問的問題,往往要求學生直接說出結果。避免將答案包含在問題之中。避免重新表述,有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隨後又重新表述時,學生的思路被打斷,有時重新表述的問題與最初的問題不同,有經驗的教師通常不會出現提問後為幫助學生理解而重新措辭加以說明的情況。教師可用語言提醒學生注意即將提出的問題,如:"我提出一個問題請你思考"、"我提出一個問題,看誰答得好",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思考活動中去,最終做出正確的回答。
3.處理好因人施問
因材施教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應用於課堂提問中,則應該因人施問。教師提問後,要善於察言觀色,根據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表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
4.把握提問的時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要注意把握時機。如果時機得當,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時機不當,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如果把課堂提問加以分類,似乎更容易把握住提問的時機,使提問更加科學。課堂提問可分為新授前的復習提問、過渡提問,講授中的突出重點提問、化解難點提問,小結中的知識總結提問,還有為激發興趣而設置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提問、應用性提問等。這些提問應用得及時,能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5.要注意發問的方式
教師發問時,應當先向全體學生發問,等全體學生思考一遍之後,再指定學生回答。這樣可以使全班學生注意教師所提的問題,並使全班學生都在心中試擬一個答案,還能更好地對某個學生的答案加以評價。發問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有些教師往往依照學生的座號、點名冊上的順序依次發問,這種機械的發問方法,雖然可以使發問的機會平均分配於全體學生,但是因為發問既有一定的次序,學生就知道這個問題應該輪到哪位學生解答,其餘的學生,就可以不注意了。所以教師發問時,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學生無法推測這一問題,應該輪到誰去解答,因而全班學生就不得不注意了。不過教師發問的機會也要平均分配於全班學生,不要只向少數聰明的學生發問。教師把問題說出之後,需要停頓,有等待時間,等待時間與問題的難度相匹配。
6.及時做出評價。
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及時做出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要不拘一格,並根據問題的難以程度及學生現狀注重激勵,要肯定學生的努力與潛力。當學生自信地回答正確時,說明這個問題對他來說挺簡單,加以肯定,可用"正確"、"不錯"等評價語言,不要做過多表揚。當學生不自信、猶豫回答正確時,應給於積極肯定,可用"完全正確"、"非常准確"、"很好""太棒了"等評語,使得他以後更有積極性回答問題。當學生自信地回答錯誤,首先對學生積極思考做出肯定,引導他得出正確的結論。或者可以叫另一個學生回答這個問題,使得他受到挑戰,會更努力。當學生不自信回答錯誤,這時教師不應馬上叫學生坐下,可以再復述一遍問題鼓勵學生回答,也可改變提問的角度或添加輔助性的問題引導回答,即使多次啟而不發,也可請學生先坐下,讓他聽別人的回答。有經驗的教師總不放棄任何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因為我們強化的是學生的參與與努力。"評價應該是永遠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這比把學生的錯誤進行歸類更重要。"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情境,運用好提問技巧,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㈢ 課堂提問的技巧有哪些

一、精心設計篩選問題
教師對課堂提問的重要性要有充分地認識,不要隨心所欲地提問。教師的提問一定要經過精心地篩選,問題提得得當,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共鳴,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反之選擇不當,有時會毀了一堂原本很好的教學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到課堂提問的設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案。
二、做到問題簡明扼要
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提問要注意語句簡短,很多教師在提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時,擔心學生聽不懂,故自己特意用其他的一些語句加以補充說明,聽起來一個問題有好幾句話組成,其實這樣做反而會使學生找不到問題的關鍵,影響教學。
三、難易適度,面向全體學生
提問的難易要適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前教師應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針對自己的學生實際。掌握准提問的難易程度,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來,也不能是簡單的答"對"與"不對",要使學生「跳一跳才摸得著」,提問難度應控制在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都能解答。"難度大的問題要注意設計鋪墊性問題。在提問中,教師還要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對於學習較弱的,多提一些簡單、容易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增強學習動力。對一般難度的問題可以先讓學習不太理想的同學先回答,然後其他同學補充,以便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防止只提問好學生,這樣會打擊一般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
四、把握好提問時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要注意時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課開始時設疑提問,這時,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發學生的求知心理的效果。課中提問,應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需要,選擇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旺時實施,因為此時學生新的需要與原有心理之間產生矛盾,急切需要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激起疑問的火花,以利於觸發學生的思維共鳴,聽課精力比較集中。在課尾提問,既可以考察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認識到所講授內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補缺,同時又可以引導學生預習下一節新課內容,一舉兩得。
五、採用靈活多變的提問方法
教師在提問過程中,不能拘泥於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於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是學生與教師密切配合,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例如,讓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不點名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可以將此問題分解為幾個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與綜合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先提一問題,然後隨之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學生思考,讓學生從材料中得到啟示,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學生有成就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六、課堂提問要以一當十
課堂提問的目的性原則中明確指出了課堂提問的四個基本作用,即評價學生、檢查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啟發式教學的重要形式。為此,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點和准確的針對性。出發點就是兩個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其二是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教師不應離開教學目的,節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問題,把教材內容搞得支離破碎,更不應該突然冒出一個與教材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難題,去懲治那些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打亂教學的和諧節奏。所以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教師在備課時應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和質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如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的第五自然段時,最好是先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找出來讀一讀。再提出問題:科學家們反復研究,弄清了蝙蝠是怎樣憑著嘴和耳朵進行探路飛行的?在學生弄清了這個問題後,再問:科學家揭開的這個秘密回答了前文的哪個問題?學生前後一聯系就知道是回答了第二自然段提出的問題。
七、課堂提問要積極評價
提問手段本身,能鼓勵和督促學生對課程進行及時的消化,認真復習。提問的效果則又優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對的,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得到了肯定和強化,回答不對的,就能及時調整改變有欠缺的認識結構。在整個提問的過程中,對回答好的每一句問話,教師、學生都伴隨著進行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相應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都應公開進行評價。
提問中的評價,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都應復述一扁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都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無論是贊賞還是批評,都應「對事不對人」。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後,就讓「坐下」並立即轉入另一項活動,有的甚至不「請」其坐,使學生處尷尬境地,坐立不安,學生到底回答得對不對,好不好,只有教師自己知道。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

㈣ 教學中如何做到有效提問

(一)讀透教材,巧設問題

教師在問題設計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學內容,透徹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基礎,以教材為基礎設計問題。具體來說,問題設計要注意:1.置問於教材的關鍵處。2.置問於教材的疑難處。3.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為學習指引方向,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

(二)優化課堂問題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燃料。這就需要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符合本堂課的問題。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注重問題的「六性」,即趣味性、啟發性、層次性、整體性、深刻性和開放性。

1.創設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習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的關鍵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景,才能引導學生在擬人化的世界或者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知識、實踐操作,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2.設計啟發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教師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麼」,而且能發現「為什麼」。教師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提問,給學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課堂教學更加順利,更有效。

3.設置層次清晰、又具整體性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當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教師應當降低思維的難度。即鋪設階梯,逐步深入,圍繞某「總問題」設計一些「子問題」鋪墊。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精心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層層遞進,有層次,有節奏,前後銜接,相互呼應和逐步深化,這樣才能使學生圍繞「總問題」,逐步深入地開展探究活動。

4.設計深刻性問題,促進思維拓展。學生中不良習慣的表徵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數學科,他們往往熱衷於大題、難題,疏忽對小題的思考與研究。為此,教師要適時地從小題研究入手,並進行拓展性的「問題」設計,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取得「小中見大,揭示規律」的教育效果,這就是「問題」設計的深刻性。

5.設計開放性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創新,才會有發展。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認識結構的推動力,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開放性的問題設計,調動起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活起來了,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閱讀全文

與老師不斷提問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少年視力如何恢復有哪些方法 瀏覽:326
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學會九鍵 瀏覽:132
角蛙泥使用方法 瀏覽:103
有哪些方法可以不疼著死 瀏覽:871
肌膚快速補水的方法 瀏覽:357
股骨韌帶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674
蝦頭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398
點焊機連接電瓶的安裝方法 瀏覽:302
左右倒庫最簡單又準的方法現實操作 瀏覽:581
尾氣處理方法有什麼 瀏覽:480
足面一片癬用什麼方法可以好 瀏覽:625
電動機轉子打磨的正確方法 瀏覽:866
擇日擇年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894
包裝氣密檢測方法 瀏覽:740
唐朝人鍛煉方法 瀏覽:625
如何獲取成功的經驗方法 瀏覽:280
初中學生如何豐胸方法 瀏覽:203
想了解5s管理有哪些常用方法 瀏覽:23
快速開通原創的方法 瀏覽:728
小米平板的麥克風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