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培養孩子的膽量
「我的小孩膽量太小了」,這是目前不少父母都為之頭疼的問題,許多人都在積極尋找對策。心理專家認為,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環境因素、父母教育不當、孩子的不良體驗等,所以父母要弄清楚原因,再對症下葯。 當前一些父母為了鍛煉孩子的膽量,經常給小孩講些古里古怪的「鬼」、「妖怪」等故事,甚至有些父母還以此來嚇唬孩子,這極容易使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膽量的重要性毋庸諱言。只有擁有膽量和勇氣的人,才能披荊斬棘,走向成功。但也希望父母在培養孩子膽量的時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過分嚴苛。 心理學專家認為,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點: 1.先天因素。父母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孩子遺傳了他們的特點。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同時盡量多給予孩子關心和愛,鼓勵孩子與別人交往。爸爸媽媽要做孩子的榜樣,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膽小怕事的情緒。 2.環境因素。現在大多數人都住在商品房,一家一戶的封閉環境使孩子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間,造成孩子孤獨、膽怯的性格。 3. 教育不當。當孩子哭鬧時,父母經常用「鬼」、「妖怪」等來嚇唬孩子;也有些父母當孩子想出去玩時,便用「外面有騙子,會把你騙走」等話語來打消孩子的念頭,使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還有的對孩子期望過高,一旦孩子做錯了事,輕則訓斥重則打罵,使孩子因怕失敗而退縮。 有些孩子膽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對子女過於關注,甚至溺愛,事無巨細都越俎代庖而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機會。 4.切身的體驗。當孩子滿懷信心地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時,得到的不是表揚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喪氣;或者當孩子打過一次針後,切膚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醫院就會害怕…… 找到了原因之後,我們就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對於父母,平時教育孩子除了要細心,更要耐心。當孩子哭鬧時,要多進行正面教育,不能嚇孩子。不能把孩子們當作 「大人」,不能用過高的標准來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父母應盡可能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玩,啟發他玩出新花樣。如果父母因事不能陪孩子玩,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規定他在什麼地方玩,玩多長時間。值得注意的是,當父母要阻止孩子外出玩耍時,切不可用可怕的故事來嚇唬孩子。 當孩子回家後,可以讓他講述玩的過程,然後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多表揚少批評,這樣既鍛煉孩子的膽量,又可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條件允許,也可適當地讓孩子幫助買一些零碎的東西,或到鄰居家借東西,也是培養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父母要適時地給他講人類如何不怕困難的通俗易懂的故事。 在培養孩子社會化技能時,建議父母多為幼兒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當父母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時,更應該讓孩子經受各種鍛煉。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培養他們的勇敢品質主要指:在摔了跤或有了輕微傷病的時候學會忍耐和面對;同伴間發生糾紛,自己去解決;培養和鼓勵他在人多的時候說話、表演;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等。
㈡ 四種鍛煉孩子膽量的方法
四種鍛煉孩子膽量的方法
你知道四種鍛煉孩子膽量的方法嗎?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沒有掌握方法培養孩子的膽量,那麼對孩子未來的成長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四種鍛煉孩子膽量的方法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鼓勵孩子獨立去超市或菜市場買一些物品,父母悄悄跟在後面
可以撒個小謊對寶寶說家裡缺什麼東西了,自己沒時間,拜託孩子去買一下,並鼓勵他。需要注意的是讓寶寶去的地方一定不能太遠,而且不需要過路口,危險系數較低。父母可以遠遠的跟在後面,觀察孩子的表現。當孩子順利的買回來後,立刻誇獎他,這樣既養成了獨立、動手的能力,也能提升寶寶的膽量。
2、多帶孩子參加戶外
參加戶外的意義不但在於開闊視野,增強閱歷,對於孩子的膽量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大膽的去嘗試一些事情,即使失敗了也沒什麼。
3、多跟同齡孩子交往
俗話說,膽量都是在實踐中磨礪出來的,多給孩子提供和小夥伴交流的機會,並且在一些事情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爭做「領頭人」。
4、鼓勵孩子上課積極發言
課堂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孩子膽量的地方,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並詢問有沒有會時,通常大多數孩子都保持沉默,各位包括父母也深有體會。應該鼓勵孩子積極發言,在遇到自己會的問題時第一個舉手。
要幫助孩子克服膽怯行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不要當眾指責、羞辱孩子
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膽怯和退縮。當孩子不肯叫人時,不要當著客人的'面強迫他叫,也不要說「人都不會叫,是個啞巴」等責罵和羞辱的話,而應當等客人離去後再耐心教育和鼓勵孩子。
2、創造條件,擴大孩子的接觸范圍
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廣泛接觸社會,引導孩子與其他人接觸,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游戲、購物、接待客人等活動中去。對不敢去找別人玩的孩子,可先帶他觀看別的小朋友游戲,當他被別人的歡樂情緒感染時,請別的小朋友來邀請他,並鼓勵他積極參與。
3、放手磨煉孩子
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煉。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干涉他怎麼玩。
4、要順其自然,切勿操之過急
孩子膽怯的不良心理行為是隨著年齡增長,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發展而來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耐心引導。
5、樹立正面的榜樣
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為,如打了沒有哭,或僅哭了一小會兒,能大聲講話承認錯誤等等。
還應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注重多與孩子談論爸爸,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6、多鼓勵寶寶與他人進行交往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引導他盡量習慣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可以經常帶他去串門,或者去公園,但家長要充滿愛心,使他有安全感。在生活中,鼓勵寶寶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提供與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機會。當寶寶一天天長大,要去面對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時,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會讓寶寶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讓寶寶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氣來面對。當寶寶面對生人時,當寶寶主動結識小朋友時,要表揚他、誇獎他,讓他感到這是一件快樂的事。 膽怯的寶寶一般都不願意與別人主動交往。
7、用游戲的方法培養寶寶的表現力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喜歡融入到游戲的情境中。可以用游戲的口吻鼓勵寶寶在家裡進行各種表演。
首先讓寶寶表演給父母看,這樣他不會感到羞怯。寶寶表演的節目可以是他喜歡和熟悉的任何題材,如一段兒歌、一首唐詩、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揚、鼓勵,增加寶寶的自信心。 進一步就可以布置「場景「,讓寶寶對「觀眾「進行表演。這些「觀眾「可以用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來代替,讓寶寶假想它們是真正的觀眾,自己正在舞台上單獨表演。當然這些觀眾裡面也包括父母。父母盡量要求寶寶認真地表演,以獲得「觀眾」的掌聲。每當寶寶表演完畢,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觀眾」給寶寶鼓掌。寶寶可以與這些觀眾握握手,然後謝禮,閉幕,就象在真正的舞台上一樣。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得要像真的觀眾一樣。 最後,逐漸擴大觀眾的陣容,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輪流表演,時間長了,就會鍛煉出寶寶的表現力。表現力強的孩子是培養出來的。
8、正確對待寶寶的退縮行為
當發現寶寶有退縮行為時,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際的孩子比較,要體諒他的心情;不可由於心急而粗暴對待,這樣會使寶寶更加恐懼,更不敢與人接觸,尤其不能當著外人說「我這孩子就是膽小」,要積極強化寶寶表現出的閃光點,鼓勵寶寶千方百計克服所遇到的困難:但也不能溺愛,以免寶寶從心理上更加依賴父母,而是要以親切的態度,誘導並鼓勵寶寶克服心理上的缺陷,去與周圍環境及人接觸。拓展寶寶表現力的方法很多,但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否則會嚇著寶寶,使他又重新縮回到「殼」里去。
㈢ 如何鍛煉孩子的膽量和自信
如何鍛煉孩子的膽量和自信
如何鍛煉孩子的膽量和自信,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解決問題,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可能會影響未來,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起來看看如何鍛煉孩子的膽量和自信吧!
第 一、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許多孩子怕陌生人的原因之一,是由於父母管教過嚴,限制過多,打罵等等,導致孩子不願接近生人,膽小、自卑。爸爸媽媽平時要注意不用自己孩子的缺點去和其他孩子的優點比,要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比別的孩子差;要欣賞自己孩子的優點,經常鼓勵孩子
第二、可以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膽量。
比如爸爸媽媽短時間外出的時候,試著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呆一會兒;讓孩子學會主動向別人問個好,說句話;讓孩子獨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等等。通過這些事,鍛煉孩子的膽量,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
第三、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要教會孩子平等待人,禮貌待人,和朋友相處真誠相待,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讓孩子在社交中提高膽識和能力,感受到與人相處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還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孩子見了人不願打招呼,任憑你怎麼勸怎麼引導他還是拽著你的衣服躲在背後不出聲。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三種:
一是因為羞怯;
二是不懂得見了人要打招呼是禮貌行為;
三是可能受過人為的驚嚇,不願意和人打招呼。
糾正這一現象的方法如下:
1、三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辨別性別、辨別年齡的能力,而且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他們知道滿臉皺紋、有白發的老人是爺爺奶奶,與爸爸媽媽年齡相仿的人是叔叔阿姨。這時,成人的教育方法要得當,不要對孩子過分保護, 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面前,要鼓勵孩子懂禮貌、敢講話,堅持要孩子招乎人,並告訴他招呼人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2、不能因為孩子不願招呼人而不帶孩子外出。成人外出時應盡量攜孩子,讓孩子和成人一起參與社交活動和人際交往,並且鼓勵孩子接觸陌生的環境。要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禮貌行為習慣,而且成人要做好孩子的表率,遇到熟人或孩子不認識的人主動有禮貌地打招呼,然後再向孩子簡單介紹,讓孩子主動地招呼人。
3、當孩子不願招呼人時,不要說「這孩子不懂禮貌」,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尷尬的局面,而應該慢慢引導,因為孩子需要較多 的嘗試和時間來適應新的事物,新的環境。應該對他表示關懷、愛護,並且陪同他尋找方法,主動開口招呼人。如爸爸帶孩子上街,遇到一位孩子爸爸熟悉的同事, 爸爸可對孩子說:「想想看,他叫什麼叔叔,你應該對他說什麼呢?」
4、成人對於膽小羞怯的孩子要多加關心,還可以使用一些技巧來幫助適應他人與環境,如事先將可能見到的生人的相貌、特點告訴孩子,並了解孩子心中的憂慮、 盡可能給孩子提供一些咨詢,讓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備。
5、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成人應試著去發掘孩子的獨立天賦,在陌生的環境, 陌生的人面前,讓孩子自己判斷該怎麼招呼陌生的人。當孩子獲得成功的經驗時, 自信心自然會增強。 培養孩子舉止大方,做客便是良好的途徑。
1、帶孩子做客。做客前父母應先向孩子介紹造訪的對象,讓孩子有必要的心理准備;其次還要幫助孩子樹立一定的信心。比如,可這樣鼓勵孩子:「王阿姨特別想見你,她們家還有一個小哥哥,有很多玩具,一直都想跟你玩。」用諸如此類的話,幫助孩子消除陌生感,樹立信心。
2、把客人請進來。成人也可經常請親戚朋友到家中做客,給孩子創造當小主人的機會。這時,對於在生人面前易膽怯的孩子,父母不必急於求成,可按以下步驟循序漸進:
(1)能向客人問好。
(2)為客人送遞茶水;幫助大人招待來客。
(3)鼓勵孩子與客人交談或為客人表演節目。
在做好前一步的前提下提高要求,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能勝任的事,等孩子習慣了前一種做法,可自然過渡到下一步。
3、學會鼓勵孩子。對孩子與生人交往中每一次突出的表現,都應抓住時機,給予鼓勵。如可用親切的語言告訴孩子:「你今天真棒,客人們都誇你了,爸爸媽媽真為你高興。」必要時還可送一樣孩子喜歡的玩具和食物,並明確告訴他得到獎勵的原因。
4、放開雙手,持之以恆。父母應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讓他們做自己能做的事,還要有意識地去鍛煉孩子,比如,請孩子去鄰居家借把剪刀,讓孩子給某個阿姨送本書,孩子實際練習機會多了,以後與人交往便會自然多了。另外,父母不要吝惜自己的時間,節假日時,多帶孩子串串門,讓孩子多與人交往,持之以恆,你定會有一個驚喜的發現。
多做事前准備工作。
成功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害怕出錯的話,就做足事前的准備工作,細致地了解流程,向過來人討教經驗,胸有成竹就更容易成功,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做事沒有自信,往往是因為對事情本身不了解,害怕出錯和失敗,如果充分了解要做的事情,事先想到出現問題時相應的處理方法,這會在做事時信心倍增,減少害怕和顧慮。
父母要表揚、鼓勵孩子。
孩子渴望大人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評價,對大人的評價很敏感,總是喜歡得到肯定的評價,哪怕是一個和藹可親的眼神、微笑或是點頭、擁抱、親吻等等。即使孩子做得並不突出,也要先認可孩子表現是不錯的,可能有些地方還做得不夠好,要繼續努力,相信下一次會做得更好;當孩子對某一件事缺乏信心,有為難情緒時,要對孩子說「我相信你能做好這件事,只要用心去做,什麼事都能做好!」。在長期積極的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不斷的增強。當孩子遇到挫折,他們最需要的不是爸爸媽媽們劈頭蓋臉的訓斥,或者陰陽怪氣的嘲諷,也不是無原則的安慰與同情,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支持與鼓勵,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考試失敗或其他挫折時,首先感到孩子給自己丟面子,因為非常生氣,其次由於望子成龍心切,致使會表現非常急躁,在這兩者作用下會非常情緒化地將孩子狠批一頓,這恰恰極大地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對於承受失敗打擊的孩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無疑使雪上加霜。
幫助孩子在實踐中樹立信心
給孩子一些他能夠完成任務,比如說擺碗筷、洗襪子等,孩子完成後要及時地表揚,想要讓孩子出色,讓他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那是不可少的,父母要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比如自己穿衣服、疊被子,無論孩子做得好壞,父母都要給予鼓勵,使孩子感受到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功的樂趣,並且逐步增強自己獨立做事的信心,從而更加樂於自己獨立去做事。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促使人向上進步的內部動力,是成功的催化劑,我們相信,只要父母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就會給孩子的自信鼓起風帆,讓其乘風前進!
父母最應該做的是:
1.冷靜地對待孩子的挫折與失敗。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談心,找出孩子失敗的原因。
2.理解孩子的心情與苦惱,讓孩子知道失敗與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內容,是一個人成功之前必不可少的過程。作為父母不會因為此事減少對孩子的愛。
3.鼓勵孩子繼續努力,給予肯定的眼神,父母對孩子有信心,孩子才會對自己產生信心。爸爸媽媽滿懷熱情的鼓勵孩子,會極大地激發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恢復孩子的自信心。
一、膽量和自信的訓練
當父母看到孩子做什麼事都害怕、怯場的時候,心裡就鬧心,糾結不已。在內心深處生起各種各樣的焦慮和不安,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了擔憂。
我有一位學生,女孩子,平常比較膽小,不怎麼說話,即使說話了聲音也比較小。但是她做事比較認真,基本上老師布置的、家長安排的都能認真去完成。可是孩子膽量偏小,感覺不那麼自信的樣子卻讓媽媽愁著眉頭,無法舒展開來。幾乎每次看到她媽媽,臉上很難掛著笑容,總藏著一種淡淡的憂愁。
另外,我身邊也有一個小男孩,最近他媽媽開心不已。以前這小男孩,沒有啥規則,做什麼事情耍賴皮。可是最近的變化讓我們都驚訝不已。他參加了一個演講的訓練,通過多次的上台演講和持續的早起苦練演講,對自己有了足夠的信心,能夠大膽上台演講,表現還不錯。媽媽看了之後,開心不已。
為什麼一個孩子不怎麼勇敢和自信,另一個孩子卻越來越勇敢和自信了呢?這兩個孩子之間的差別,可能會給我們家長這樣一個啟發: 小男孩通過多次上台演講,把膽量和自信都訓練起來了,而小女孩缺少這樣一個機會,也沒有得到相應的訓練。
所以,我們現在很多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去演講培訓營里,許多培訓機構願意開辦各種演講培訓班。確實,演講是提升孩子膽量和自信比較好的方式,這種方式為什麼有效果卻是我比較關注的。因為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想出更多的方法,不僅僅只是演講了。
我與演講訓練老師的交流過程中了解到,教孩子的方法幾乎都是給孩子一個固定的模式和內容,讓孩子反復地、不停地去訓練,訓練的內容就是最後要展現的內容。於是乎,我們可以認識到這個方法就是通過 重復、反復訓練相同內容 而達成目標的。
孩子在台上講的,就是孩子在台下演練的,從內容上來說沒有差別;然後就是平常練習和正式演講之間會存在區別,演講訓練的老師們經常會告訴孩子們,把下面的人都想像成土豆,不要害怕自己出醜,他們都不懂,這樣做的目的`就會在心理上給孩子一種跟平常一樣的暗示。
也就是說演講訓練中兩個重點, 孩子要熟練演講的內容,演講的時候說自己熟悉的內容;平常和正式之間的差別減少到沒有,用同樣的心情去看待 。我們再對此精煉一下: 說自己熟悉的內容;保持一顆平常心 。
是的,訓練膽量和自信的方法,就是這么簡單。
讓孩子去表達自己的內容,他就不會害怕和退縮,而且他能輕易去完成。
讓孩子把台上和台下的感覺保持一致了,那台上台下一個樣,自然而然不會因為變換場地而緊張害怕不自信了。
在這兩個關鍵點中,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比較困難的,除了要腦袋認識到,還要心情的感覺上體驗到。針對這一點,我覺得我們需要更深入地去探究膽量和自信,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孩子們時刻處於平常心的狀態。
二、什麼是膽量和自信?
1、什麼是自信?
膽量就膽子大小的表現,膽子大小就是勇敢。在《孟子》中有一段齊宣王和孟子關於勇的對話。
齊宣王說:「我有疾啊,我這個人比較好勇啊。」
孟子說:「請王不要好小勇啊。一個人拿著劍對別人惡目相視『你敢與我相比嗎?』這種與別人比拼誰更勇敢,兇猛,是匹夫之勇。雖然有膽量,有氣魄卻只能抵擋一個人。「
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態,總想勝過別人,比拼誰更厲害。這種勇在孟子看來,實際是一種匹夫之勇,膽量再大,也僅僅擋住一人而已,還不夠大。要像文王帶領士兵幫助鄰國抵擋莒國的侵犯,而且還只是借著軍隊的樣子從莒國旁邊經過的方式就將問題解決,仗都沒有打起來。武王也有勇,紂王這個人橫行於天下,他非常不恥這樣的事情發生,一怒而安天下百姓。
為了勝過另一個人的膽量實際就是小勇,真正為天下百姓才是大勇。或許有人說這是給領導者說的大勇,我們老百姓做不到。其實為天下百姓不就是人間正道、人間真理嗎?不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為你好、為我好、為大家好的正確事情嗎?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做正確的事情,內心就自然而然會有勇氣。
要做到 做正確的事情 ,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了,就是要求 我們明辨是非、善惡、對錯。 當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內心中生起一種感覺,這件事情是有利於別人的還是有害於別人的,我們心中都會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即使是小孩子也會體會到和感覺到這種細細的感覺。因此,教會孩子去體會內心的感受,做正確的事情其實還是非常簡單和容易的。
比如,我所認識的一個同學掉了10塊錢,正好被我揀到,而且也知道是這個同學所掉的。我如果不給這位同學,我心裡就是一種揀到錢了,可以買好吃的了,滿足的是個人的小私小欲,認真去體會這種感覺還會發現其中有一種陰深、陰暗、陰沉的感覺,這就是一種陰私。另外,我們如果把這個錢大方地還給這位同學,內心裡就會感覺到一種光明的感覺,心裡沒有一點陰私,這就是大公無私的感受和體驗。
體會到兩種不同的感受,陰私是給我們自己帶來傷害的感受,時間長了都會感覺到內心不暢快、身體不舒服;而光明磊落是給我們帶來有益的感受,時間長了我們整個人都是朝氣蓬勃的,感覺精力特別旺盛、有使不完的勁一樣。
也就是膽量的真正來源,就是我們自己做正確的事,堅持正確的道理,內心就會有氣度,這就是勇氣。
2、什麼是自信?
自信就是對自己有信心,為什麼會對自己有信心呢?就是因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如果有一點點不對,不恰當的地方,我們的內心對自己都會產生懷疑的念頭,就不會做到完全的自信。
所以自信的根本還是我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確的,這才是提升自信的根本所在。我們的孩子們在參加演講時,因為多次對自己演講的內容進行熟悉和演練,會充分地認為自己在台上講的就是正確的。這種感覺就是自信的感覺。
當我們的小孩做了一件不恰當的事,你靜靜地跟他說話,眼神默默地注視他的眼神,你就會發現他的眼神有些躲閃,身體不由自主地動來動去。這實際就是內心不能安定,不確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確的,對自己的錯誤有了認識,不敢正視我們。
因此,我們要對孩子的自信進行培養, 最核心的還是要堅持教孩子做正確的事情。
3、小結
經過這一番分析和整理,我們發現膽量和自信都是來源於做正確的事。只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孩子內心就會生起膽量和勇氣,就會做事有信心,彰顯自信。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有膽量和自信就簡單易行了,只要讓孩子明白他做的事情是正確的,教會孩子區分是非、善惡、對錯。
三、平常心與正確的事情
平常心與正確的事情似乎不搭調,但實際卻是密切相關,甚至不可分割的。
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平常心,就是在提醒我們無論何時,都要保持對自己的內心的認識和覺察。那覺察我們內心的什麼情況呢?
當我們內心做了不好的事情,內心是什麼狀態,我們要去認識到,是為一己之私的陰暗的感覺,那這種感覺對我們內心是沒有益處的,就需要我們去調整我們的行為,選擇做正確的事情,讓內心恢復到積極向上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是我們的平常心狀態。
也就是說平常心就是我們做正確事情的一個自然結果,只要我們用心做好選擇,就能讓自己的內心處於平常心的狀態。
為此,我們可以發現,做正確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標准其實就在我們的內心之上,為大家好,我們的內心就會感覺輕松自然;只為自己好就會感覺有不適的感覺。我們自己篤定的事情,自然就有膽量和自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我們的心去量一量別人的心,體會他人的感受,自己能做到就可以大膽地告訴別人。
因此訓練小孩子的膽量和自信,我們要學會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根本問題就是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㈣ 孩子的膽子小,如何幫助孩子鍛煉膽量
幫助孩子鍛煉膽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做運動,多做運動,另外一個就是用語言去鼓勵他贊美他,提升他的自信心,父母的贊美與肯定是給孩子勇氣與膽量的鎮定劑。
最後:除了運動和語言贊美,家長還要多和孩子探險,可以到沒有去過的地方徒步探險,攀登,游泳、也可以看一些探險紀錄片等,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並沒有那麼可怕,有時候不確定的危險也是一種驚喜。
再就是多讀書,故事書,歷險記等都可以鼓勵孩子讀一讀,讓孩子從書中學習知識,了解大自然,與作者交朋友,培養孩子獨立思想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