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護理研究的研究方法
護理研究的研究方法
護理研究是高職護理必修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用科學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決護理領域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指導護理實踐的過程。下面就是我整理的護理研究的研究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常用的護理科研設計有哪些?
護理研究是以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實踐活動。由於研究對象個體存在文化、經濟狀況、民族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其生理特點、疾病特點、治療要求不盡相同,患病以後受到社會—生理—心理綜合因素影響,研究對象對護理研究的依從性也不同。諸多方面干擾因素使護理研究容易出現偏倚和隨機誤差,從而影響了研究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所以,在開展護理研究時,首先要進行嚴謹的科研設計。
做研究有哪些科研設計方法,走什麼樣的科研程序,這些都是做科研前需要掌握的。熟知設計方法和程序才能使做出來的科研嚴謹、正確,研究結果也才是可靠、令人信服的。
護理研究方法主要依據研究設計方法的不同而進行分類。按照設計內容不同分為實驗性研究、類實驗性研究和非實驗性研究;按照研究目的不同分為回顧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按照研究性質不同又可分為量性研究和質性研究。
實驗性研究
又稱干預性研究,必須干預在前,效應在後,屬於前瞻性研究。任何實驗性研究必須有干預措施、設置對照組、隨機抽樣或隨機分組這三項內容。
舉例如下:
課題:個體化健康教育對腸造瘺術後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腸造瘺術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方法:選取在肛腸科住院的30名腸造瘺術後患者,患者年齡、性別、教育背景、醫療費用支付情況、造瘺時間等無顯著性差異。採取隨機分組法對30名患者分入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採取個性化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地一對一講解指導術後注意事項,對照組按常規進行健康教育。研究過程中,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對照比較。
結果: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優於對照組。
類實驗研究
與實驗性研究方法基本類似,不同處是設計內容不按隨機原則分組或取樣,但設計中一定有對研究對象的護理干預措施,包括不對等對照組設計、自身前後對照設計及時間連續性設計等。
實例1:當研究某種新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時,將同一家醫院一個內科病房的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另一個內科病房的住院患者作為試驗組來進行研究,這就是不對等對照組設計。
實例2:「分數獎勵法糾正小學生不良飲食習慣的自身前後對照研究」。方法:選取某小學68例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小學生,採用自身前後對照研究,使用分數獎勵法和原來以責備或體罰等懲罰為主的教育方法,觀察和評估干預前後小學生不良飲食習慣的糾正情況。這就是自身前後對照設計。
非實驗性研究
即流行病學中的觀察性研究,是對研究對象不施加任何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方法。研究常在完全自然狀態下進行,比較簡便易行,適用於對研究的問題了解不多或該研究問題情況比較復雜時選用。如選取「居家老年人營養不良患病率、發病率及危險因素的調查」、「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確診初期生活質量」等研究課題。
前瞻性研究
是一種科學的、合理的研究方法,有嚴謹的研究設計、對照組,有可比性、明確的研究指標。因此,研究結果可信,可作出科學結論。過對已有的資料(如病歷、護理記錄)進行研究,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線索。
量性研究和質性研究
量性研究簡單說就是運用數字資料和統計學手段來驗測、分析並驗證某個假說或結論。質性研究:護理科研不僅用數據說話,還要用病人的真實感受、體驗來評價。以給患者洗頭為例,洗頭的時間段,時間長短,洗頭次數多少最佳,什麼樣的姿勢患者最舒服等。這就是近年來護理領域提出的質性研究。
護理科研路線
只有嚴格按照程序來開展護理科研,才會使研究更嚴謹,結果最可靠,應用在臨床的價值才最高。哪一個步驟省略或跳躍了,都會影響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科學性。因此,學習和掌握這種嚴謹的科研思維方法,培養和提高研究者科研思維的能力,是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礎。
;❷ 信息性偏倚的控制方法有哪些(分值:6分)
信息性偏倚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答:1、採用盲法收集資料:在研究中,由於研究者和研究對象都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先入為主或思維定勢,引起信息性偏倚。使用盲法是避免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發生信息性偏倚的較為有效的方法。盲法又分為單盲法和雙盲法。單盲法為僅研究者知道受試者所接受的干擾,受試者自身並不清楚,從而可避免受試者主訴時所致的報告偏倚。雙盲法是指研究者和受試者均不知道受試者發球哪一實驗組以及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種干預方法。雙盲法可大大降低受試者主訴時所產生的報告偏倚和研究者作評價時所產生的診斷懷疑偏倚。如果在研究中使用盲法收集資料有一定的困難,則盡可能利用實驗室檢查結果、查閱研究對象的診療護理記錄或健康體檢記錄等作為調查信息來源。在收集資料時還可有意識地將調查范圍擴展一些,如在詢問時可同時收集一些與調查內容看似無關的變數來分散調查人員與被調查者的注意力,以減少主觀因素對信息准確性的影響。
2、制定嚴格的資料收集和質量控制方法:研究中使用的儀器、設備應提前做好質量檢測和標定;試劑、葯劑應符合測試要求;要設計科學、統一的調查表;對調查人員要進行統一的培訓,使其了解調查項目或調查內容的含義,統一標准、統一方法、統一調查技巧,以科學的態度進行資料的收集;對研究對象要做好宣傳組織工作,以取得研究對象的密切合作,如實、客觀地提供擬獲取的信息。
3、盡量使用客觀的指標:以避免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人為的偏倚。如應用實驗室檢查結果、查閱研究對象的診療記錄或健康體檢記錄作為調查信息來源。在問卷調查法是唯一的收集資料的方法時,研究者應盡量採用封閉式問題進行資料的獲取。
❸ 控制偏倚的方法有哪些
1、限制:針對某一或某些可能的混雜因素,在設計時對研究對象的入選條件予以限制。控制已知的混雜因素,不能控制未知的混雜因素。
2、匹配:在為研究對象選擇對照時,使其針對一個或多個潛在的混雜因素與研究對象相同或接近,從而消除混雜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3、隨機化:指以隨機化原則使研究對象以等同的幾率被分配在各處理組中,從而使潛在的混雜因素在各組間分布均衡。
4、統計處理:混雜偏倚在資料分析階段也可以通過一定的統計處理方法予以控制。如分層分析、使用回歸模型等。
偏倚的分類
選擇偏倚:出現於研究設計階段,指由於研究對象選擇不當而使研究結果偏離真實情況而產生偏倚。研究設計上的缺陷是選擇偏倚的主要來源,在確定研究對象時表現得最為突出。常見的情況是在研究開始時實驗組和對照組就存在著除診療措施以外的差異,而缺乏可比性。
信息偏倚:又稱觀察偏倚、測量偏倚,是指研究過程中進行信息收集時產生的系統誤差。測量方法的缺陷,診斷標准不明確或資料的缺失遺漏等都是信息偏倚的來源。
混雜偏倚:流行病學研究中,由於一個或多個外來因素的存在,掩蓋或誇大了研究因素與疾病的聯系,從而部分或全部地歪曲了兩者間的真實聯系,稱之為混雜偏倚或混雜。引起混雜的因素稱為混雜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