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管理學中的實證研究是怎麼回事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與實證研究相對的是規范研究。
所謂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兩個重要分支,是學術界對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對經濟學的一種劃分。追朔西方經濟哲學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這種劃分並不是一個新的論調,只是在我國的影響范圍的擴大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在中國的八九十年代比較流行的是規范經濟學,而現在佔主流地位的是實證經濟學。兩者在中國的爭論還沒有達到在西方的激烈程度。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之間的區別應趨從於西方哲學關於對感性認識論和理性認識論的爭辯。可以說從西方哲學的構建之初就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兩重看法: 感性認識論者認為只有歷史歸納法才是研究社會科學的唯一有效路徑,他們這一觀點是建立在對理性認識論者的關於科學理性可以解決人類發展中的一切難題的批判之上,經驗主義者認為科學研究只能從人類的認識經驗中尋找答案,所謂的事實後面的本質問題是不存的,或者即使存在,憑借人類有限的認識能力也不能為人類所了解和利用,人類只能認識經驗以內的東西,至於超出經驗的東西不屬於社會科學研究的范圍,而應該交給哲學家去研究。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論,感性認識論者只相信經驗的東西,強烈反對用邏輯和思辨的方法研究社會科學問題,。 與此相反,理性主義者對人類的認識能力推崇備至,認為人類可以憑借自己高超的思辨和邏輯推理能力來解決現實中的任何問題,可以發現社會科學領域的任何規律性的東西,不斷強調人類要剝去感性認識虛假的外衣,用理性來審視一切,用理性來重估一切價值判斷,這一認識方法甚至在西方哲學領域產生過重大影響。他們認為社會科學的研究不可能像自然科學一樣能夠在實驗室裡面模仿現實世界,進而建立模型來進行模擬,而只有憑借科學家的理性思維通過建立一整套嚴密的邏輯規則,運用數學的方法建構起一個個嚴謹的數學模型,從而把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可以直觀的認識的問題,或採用局部均衡或採用整體均衡的方法進行求解.理性主義者只相信經過人類的理性加工過的東西,不相信感性的東西,從而把理性推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正是基於哲學上兩種不同的認識論從而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歷史學派,前者反對後者把經濟學的研究建立在幾個簡單的不合現實的基本假設之上,認識他們脫離了人類的實踐活動,這種批判方法正抓住了規范經濟學的理論硬核,給與了致命一擊,他們還反對邏輯推演的方法,強調歷史歸納法的絕對地位.而後者反對前者只注重經驗的東西,不能深入到事物內部去把握事物的本質,他們說歸納的東西只能說明過去的事實,而不能對未來做出預測和幫助.不能從紛繁叢雜的事物中抓住影響事物發展的主要矛盾,他們強調人類理性認識的絕對地位.
另外二者在進行理論構架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和理論結構也有很大不同,這些都是次要的問題.
對二者聯系的討論應建立在唯物辯證法的思想之上,實證的分析方法是獲得資料的有效手段,使人類獲得真理性認識的起點,但還需要人類對這些感性材料做出取捨,從中提升出對研究有用的東西,並充分發揮人類的認識能力,挖掘出事物的真正的本質,從而形成真理性的認識,用來指導實踐.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都曾做做這方面的嘗試,試圖把二者聯系起來,如威廉.配第,馬克思,亞當.斯密,凱恩斯等都做出來很大貢獻.
實證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方法包括觀察法、談話法、測驗法、個案法、實驗法
(1)觀察法:研究者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觀察結果按時間順序系統地記錄下來,這種研究方法就叫觀察法。
(自然觀察與實驗室觀察;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2)談話法:是研究者通過與對象面對面的交談,在口頭信息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對象心理狀態的方法。
(分為有組織與無組織談話兩種。須注意:一是目標明確。二是講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優勢」。四是盡量做到言簡意賅。)
(3)測驗法:是指通過各種標准化的心理測量量表對被試者進行測驗,以評定和了解被試者心理特點的方法。
(問卷測試,操作測驗和投射測驗)
(4)個案法:對某一個體、群體或組織在較長時間里連續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資料,從而研究其心理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種方法稱為個案法(個案研究)。
(5)實驗法:研究者在嚴密控制的環境條件下有目的地給被試者一定的刺激以引發其某種心理反應,並加以研究的方法稱為實驗法。(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兩種)
實證研究方法在西方管理會計研究中的興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學者對此給予了高度重視,並從技術性的層面上對管理會計中實證研究的方法結構進行了中肯的分析(王光遠和賀穎奇,1997)。近幾年來,我國也出現了理論研究者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對我國企業成功的管理會計案例進行歸納和理論總結的實例。實證研究方法在管理會計研究中目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管理會計研究中對實證研究方法的採用還只是處在一個相當稚嫩的階段。
Ⅱ 請問什麼是管理學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什麼
管理學是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及其應用的學科。
研究方法:歸納法,實驗法,演繹法;
Ⅲ 管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分別有什麼特點
行政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服從於學科性質和研究目的,並隨學科內容和研究目的的變化而變化。行政管理學是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社會性、理論性和應用性、獨立性和綜合性的學科。
行政管理學產生以來,西方學者採取了多種的、在不同歷史階段又各有特點的研究方法,例如演繹從研究到歸納研究、從靜態研究到動態研究、從單科研究到跨學科研究,如此等等。
1.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
2.調查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4.歷史研究法。
5.比較研究法。
6.定量分析法。
Ⅳ 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的內容簡介
本書分五個部分:「科學研究的目的和過程」、「管理學的研究方法」、「管理學研究中的測量統計方法」、「研究發表的旅程」以及附錄。全書立足於思維方式、理論構建以及管理研究的全過程,
Ⅳ 《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第三部分:管理學研究中的測量統計方法
1. 理論構念與測量指標
(1)反映型測量指標:
(2)形成型測量指標
2.觀察測量指標與理論構念關系的兩種方法: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
鏈接:
https://wiki.mbalib.com/wiki/%E6%8E%A2%E7%B4%A2%E6%80%A7%E5%9B%A0%E5%AD%90%E5%88%86%E6%9E%90
3. 內部一致性與穩定性的評價
(1)信度:「信度」可以用來衡量測量結果的一致性、穩定性及可靠性,被理解為一個理論構念的真實分數
(2)我們無法直接計算一個構念的真實分數與其測量誤差,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4. 聚合效度和區分效度
鏈接: https://bbs.pinggu.org/thread-8054492-1-1.html
(⊙o⊙)…這個書是很多人一起搞出來的,雖然挺好的,但是重復的內容也不少,哈哈~
1.指標的觀測值(可觀測 x)=構念的真實值(不可觀測 )+測量誤差(不可觀測 )
2. 古典測量模型與同屬測量模型
(1)古典測量模型:假設每個指標都可以同等程度的代表一個構念(如下圖中假設一所示)。用多個指標對某個構念進行多次測量以減少誤差如測量員工離職傾向時可以設計x 1 、x 2 、x 3 三個測量指標,最後求均值,有
(2)同屬測量模型:測量一個構念所用的兩個指標也許不是完全等同的,也就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如下圖中的假設二所示)。可用公式表示為:
3. 效果指標與構成指標
3.1 效果指標:
(1)與模型的聯系:古典模型用的測量指標就是效果指標。
(2)效果指標的特點有:①效果指標是由看不到的構念引起的②效果不是結果,因此要區分構念的效果和結果。如員工離職傾向(構念A)是由於他們組織承諾(構念B)的水平比較低,可見構念的結果還是構念,不是測量指標;而員工離職傾向這個構念的測量指標可以是我常常想離開這家企業、我不喜歡留在這個公司工作、我很可能於明年另尋新的工作③每一個指標已經足以無偏地代表一個構念④效果指標之間應該是高度相關的
(3)管理學中大部分指標都是效果指標
(4)用效果指標的前提下:構念的方差可以用變數x 1 、x 2 、x 3 的變異共同量來表示,如下,對:
求方差,有:
3.2 構成指標:用在同屬測量模型中。構成指標「構成了」被測量的不可觀測的構念
3.3 構成指標與效果指標的區別:
左圖「離職傾向」為構念,x 1 、x 2 、x 3 為其效果指標,x 1 、x 2 、x 3 任意一個均可完全衡量「離職傾向」,用三個指標來測量是為了減小測量誤差;右圖「社會在適應」為構念,x 1 、x 2 、x 3 為其效果指標,x 1 、x 2 、x 3 代表「社會再適應」的某個部分,用三個指標同時測量是為了保證「社會再適應」指標的完整性。
3.4 指標與結果的關系
圖7表示了效果指標與效果指標的結果的關系,圖8表示了構成指標與構成指標結果的關系。虛線上方的為構念,虛線下方的為指標,除了「社會調整」這一構念,「情緒智力」、「社會網路」、「冒險性」這三個指標全是效果指標。
3.5 與效果指標、構成指標相匹配的方法
(1)效果指標:驗證性因子分析
(2)構成指標: = + + 一式子中,只有x1、x2、x3是可識別的,\theta、γ1、γ2、γk、ƺ是不可識別的,為了使模型可識別,模型中至少應該包括兩條從該構念出發的結果路徑。話句話說,要把構成指標模型中的變數猜出來,至少需要藉助改構念的兩個結果變數(如下圖所示)。
3.6 什麼時候用什麼指標呢?
(1)構成型構念:對應構成指標
(2)效果型構念:對應效果指標
(3)雙面型構念:既可以是構成型構念,又可以是效果型構念。如一個銷售人員的業績,我們既可以把他的銷售業績定義為不同電器產品,如空調、冰箱、彩電等的加權總和(構成型構念),又可以讓他的上級給他在不同方面的表現來打分,比如產品銷售的數量、質量、顧客滿意度等等(效果型構念)。
3.7 備注知識
(1)需要根據構念的性質了解它是反映型的還是構成型的,然後根據它的性質來確定量表設計方法。
(2)一個構念如果既可以用構成型側標測量,也可以用效果指標測量,一般只選一種,不會全部放在一個量表中。
(3)構成型量表設計過程
(4)如何估計構成型構念的量表的信度
首先,對於效果指標,常用「內部一致性(α系數)」和「再測信度」;其次,對於構成指標,要麼用多個樣本來檢驗信度,要麼通過誤方差的大小進行估計。
4. 多維構念的三種類型
4.1 潛因子模型(潛因子多維構念:LMC)。如一般智力能力(GMA)是眾多智力活動(語文能力、數量計算能力、記憶和推理能力)背後的一個共同因素
4.2 合並模型(合並型多維構念:AMC):合並模型的各個維度就是多維構念的不同組成部分。如公民組織行為(OCB)=γ 1 (利他行為)+γ 2 (勤勉正直)+γ 3 (公民道德)+γ 4 (謙恭有禮)+γ 5 (運動員精神)。如下圖所示的工作滿意度。
4.3 潛因子模型與合並模型的估計:
(1)對於LMC僅僅用它各維度就可以進行估計
(2)AMC,由於γ可以取人一直,方程沒有固定節,所以我們需要一些其他的變數。因此在估計AMC時,必須使用它的結果變數。
4.4 組合模型:
(1)舉例:如Tsui(1997)提出了組織中可能存在的四種類型額僱傭關系,由兩個關鍵變數交叉組成,這兩個維度是企業對員工「提供的誘因」和企業對員工「期望的貢獻」,這樣員工——組織關系可以被分為四種類型,如下圖所示:
(2)如果想研究一個公司相互投資類型關系的程度與公司收益率的關系,需要判斷A公司與B公司誰更像相互投資型的員工—組織關系。方法1是聚類分析;方法2是把兩個變數分為兩類「虛擬編碼法」,即確定一個中值把「誘因」和「期望」全部分為高分組和低分組,這樣所有公司被分為4類。
4.5 三種模型的區別:
Ⅵ 管理學學科有哪些研究方法
學習和研究管理學的方法:
(1)歷史研究的方法:管理學是在企業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形成與發展起來的,研究歷史,才能分析現狀和預測未來;
(2)比較研究的方法:有比較才能鑒別,管理學的理論最早是在西方國家形成的,我們要把中國的企業管理搞好,就必須借鑒外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在中外管理的比較中更好的實現「洋為中用」;
(3)案例分析的方法:管理學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必須重視實際案例的分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4)歸納演繹的方法:是善於總結經驗,處理好個別與一般的關系,從個別到一般就是從事實到概括的歸納推理方法,從一般到個別就是由一般原理到個別結論的推理方法。
Ⅶ 學習和研究管理學的方法是什麼
(1)唯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是學習與研究管理學的總的方法論指導。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管理學產生於管理的實踐活動。在管理的實踐中,人們用全面的、歷史的、發展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管理活動中的各種問題,經過提煉上升為管理理論;管理理論反過來通過實踐指導人們的管理活動,驗證管理理論的有效性,逐步發展和完善管理理論。
(2)系統方法:要進行有效的管理活動,必須對影響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總體的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形成方法可行、決策合理,這就要運用系統方法,了解系統的方法首先要從系統的含義開始。所謂系統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本身又是它從屬的一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學習管理的概念、理論和方法要用系統的觀點來進行指導。通過管理過程中管理職能的展開來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過程、規律、原理和方法的問題,這是對於管理者來說比較切合實際的研究和學習的方法,而且易學、易懂、易用。
(3)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具體說可以是案例的調查和分析、邊學習邊實踐,以及帶著問題學習等多種形式。通過這種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習者運用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做往往能夠提高學習研究管理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