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技巧:
一、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更好的服務於課堂教學。
1、恰當使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正是由於多媒體的優點,個別教師認為只要是用多媒體肯定能上好課,於是造成了為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結果卻事與願違,反而達到不好的效果。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要為教學目的所服務的,我們只有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才能實現教學的最優化,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特點。一堂多媒體課運用得是否恰當,唯一標准就看它是否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現在多媒體的廣泛使用,使枯燥的數學課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學生不僅可以清晰的看到形狀各異的幾何體、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等,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使用多媒體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多下一些功夫,把課上的重點、難點、內容、設計一些環節,使學生輕松突破,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講《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一課時《分式方程的解法》時,學習了分式方程的定義之後,我課前設計了課件「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①②③④⑤」直接一點滑鼠,便出現在學生面前,而不是需要老師在抄,學生在等的情況。但是多媒體教學並不能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要以本為本,千萬不要忽略了課本。如講:《分式方程的解法》時,教師必須與學生一起板書,一道例題的解題過程,以規范書寫,在板書的過程中,師生交流感情達成共識,然後讓學生指著黑板上的講題過程、分析產生增根的原因,歸納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體現了課堂的實效性。有的教師上了一節課,圖片展示了幾十張,沒寫一個字,學生沒有做一道題,這樣盲目地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使學生眼花瞭亂沒有什麼收獲。
3、多媒體教學並不能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
多媒體教學以它的直觀、清晰的畫圖吸引著學生,像一道美麗的風景,引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面對大量花樣繁多、五彩繽紛的多媒體信息時,只是在走馬觀花似的瀏覽信息資源,並沒有真正構建知識結構。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特徵,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適合的教學手段,讓多媒體教學更好的發揮它的優越性,服務於課堂,例如,在講《平移與旋轉》時,我課前做了幻燈片,在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內,以原點為旋轉中心,讓線段OA繞順時針方向旋轉,逆時針方向旋轉,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樹立了動的理念,有了方向和角度意識,然後再讓學生在本上自己畫,並在黑板上畫旋轉圖形,學生們的錯誤有針對性的指出並改正,以便更好的落實雙基。二者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服務於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教學資源
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開發、利用、,教師應當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教學服務。還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例如,在講旋轉這一節時,我讓學生舉咱們的教室里有沒有圖形的運動屬於旋轉?生活中有哪些旋轉的例子?同學們發現:教室里吊扇的運動、鍾表表針的運動、門的轉動等等都屬於旋轉,生活中自行車車輪的運動、汽車方向盤的轉動等等都屬於圖形的旋轉。通過學生舉例的過程,加深對旋轉概念的理解,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在社會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問題需要我們學好數學。
三、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
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教師必須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提高計算機的操作能力,我在製作課件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問題,如不會打分式、不會畫動的幾何圖形等等。我虛心請教電腦教師,吸取他們的經驗,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特別是網路環境提供的各種教育專業網站和其它資源,不斷學習專業新知識和綜合知識,提高專業教學水平,充分利用網路提供的廣闊的交流空間和通訊手段與其它教師學科專家,教育與教育技術研究者進行溝通。
其次,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業務水平;教師要有一顆博愛之心,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嚴格要求,對學生高度負責,用自強不息的人格風范來影響學生,從而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開放式、啟發式教學,配以新的多媒體輔助,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將成為今後課堂教育改革的方向,優化課堂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主要方面。
我們只有從具體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出發,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才能實現多媒體教學的最優化。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爭創新世紀的優秀教師。
『貳』 如何運用有效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班級的情況各不一樣,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方法卻無法取得同樣良好的效果的。我所教的兩個班級,一班兩極分化明顯,學生基礎差異較大,但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較好組織;二班的學生則接受能力較強,學習積極性較高,學習氛圍較好,為了讓學生都能更好的學好英語,我備課時努力根據學生實際,結合教學內容,嘗試在教學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 一、愉快教學法 在教學中,使整個教學都彌漫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同時,在教學時,使學生進入語境,創造情景,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直接理解教學內容意思,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如:唱歌、游戲、饒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 。我盡可能的運用好表現成功 快樂三步曲方法,尤其對後進生,多給予肯定評價。二、演示法 我在教學一些單詞時,採用實物或是圖片來教學,能使學生頭腦中形成比較鮮明的事物表象。例如:;學習單詞 bananajuicehot 等詞時則採用實物教學。這樣不僅讓學生看到,而且讓學生聽到、嗅到、摸到,就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演示效果,在演示過程中,與講解和談話相結合,通過語言的啟發,盡可能快的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質。 三、模仿練習法 學習英語我認為最重要的方法是模仿練習,因為英語的語音、語調及書寫與漢語截然不同,如果小學生學習英語口形不對,發音不準,這樣會給今後的學習帶來很多不便,當他們一旦養成習慣,再糾正就困難了。小學生要說得准確,首先必須看得准,聽得准。因此,我在范讀字母、單詞或句子之前,要讓學生聽老師的讀音,看老師的口形,並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於大聲講英語,說錯了及時糾正,並注意將正確的音與錯誤的音進行比較,反復訓練,以免在語音上給學生留下後患。另外,應鼓勵學生課下盡量用所學過的常用表達方式進行相互對話。
『叄』 淺析有效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實效
淺析有效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實效
論文關鍵詞: 初中科學 教學方式 策略方法 課堂實效
論文摘要: 教師應該客觀科學地把握自己的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由學生的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由學生的組織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本文結合初中科學新課程教學實踐,從“促”與“導”、“管”與“引”、“探”與“實”的有效結合方面闡述了有效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切實提高科學教學課堂實效的問題。
初中科學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最重要的就是對於教師角色的正確把握。教師要深入踐行課改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對新型教師的角色進行認真思考和重新定位。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好“角色”,應該由權威者變成合作者;從知識的傳遞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從課堂的統治者變成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從而營造一個、平等、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廣泛的交流,互相啟發,開拓思維。
一、注意“促”與“導”的有效結合
1.深入鑽研教材學情,有效促進學生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相互交流協作,在交往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和交流情感體驗,從而實現促進學生的發展。所謂要促進學生發展,即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包括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創設豐富的教學,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例如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我重點考慮這幾個問題:(1)教學目標的如何定位?課堂上如何落實三維目標?(2)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難點在哪裡?要設計哪些活動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3)學生的原有認識怎樣?由於日常經驗和前科學概念的影響,牛頓第一定律是科學中很難理解的一個規律,高中生對它都不一定理解,何況初中生?並且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經驗。(4)怎樣較好地創設教學情景,引發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自己不同的看法?(5)課堂上哪些活動需要學生獨立參與?哪些活動需要小組合作?怎樣開展學習評價?(6)怎樣既能面向全體又能增加學困生的參與機會……
2.有效指導學生思維,分析現象把握本質。
教師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通過指導學生分析現象,准確把握科學本質。譬如掌握概念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基礎。而新的概念的建立是客觀作用於主觀經過思維後的產物,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設疑、質疑、課堂討論等多種方法逐步啟發學生去積極思考、逐漸 摒 棄科學現象中的無關因素,找到形成概念的關鍵因素,抽象概括出本質的屬性,形成新的概念,實現由感性的具體到思維的抽象的飛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關鍵要指導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對特徵信息進行抽象,有助於用清晰准確地表述和有序地記憶這些特徵,這就成為學生掌握概念的前提和關鍵。例如,在學習“浮力”的概念時,我通過實驗已經幫助學生構建了概念的雛形:浮力是由於物體在液體中所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但浮力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我通過實驗,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得出物體所受到浮力只與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其它因素無關的結論。這時,我運用學生以前所學的壓力、壓強的知識,讓學生自己畫出物體在豎直方向上的受力分析圖,導出F浮=ρ液gV排的浮力公式來。
3.及時調整教學預設,促進探究活動深入。
課程教學中要實現有效的教學,教師作為“促進者”必須在課堂上放得下教師權威、長者的架子,積極地旁觀,積極地傾聽,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想所思,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給學生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定和學習興趣的`維持,協助學生從各種信息中提取有用成分,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激發學生探索未知領域,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課堂一旦這樣動起來了,教師就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創造好了必要的條件。記得我在上八年級“電流的測量”時,我按教案先介紹了電流的概念,自由的移動方向和電流的方向,再介紹了電流的符號表示,電流的單位,以及它們的符號表示,等等。接著我按課本內容用一個開關,一個電燈,兩節干電池串聯成一個最簡單的電路來介紹電流表的使用,為的是使學生了解電流表的正確使用。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電流表,所以我希望他們在聽我講完電流表使用注意點以後,能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與電源兩極相連”這類問題提出問題,以便於我進一步講解有關電流表的使用方法。沒想到一個學生站起來指著這個串聯電路說:“老師,這個電流表連在電燈的前面和後面,它的讀數會一樣嗎?如果裝兩只燈,電流表在兩只燈前面、後面、中間讀數會一樣嗎?”另一個同學也提問:“如果兩只燈不是串聯,而是並聯,電流表的讀數會一樣嗎?”我看到不少同學好像對這兩個問題更有興趣,通過他們的提問我知道大多數同學也已經預習過後面的知識,他們想馬上知道答案。而課前我並沒有計劃做後面的實驗,認為做實驗會影響到上課的進度。但為了使他們保持探究的慾望,我馬上改變原來的設計,當場做了串、並聯電路電流特徵的實驗。從課後作業的情況來看,及時改變教學進程,以學定教,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二、注意“管”與“引”的有效結合
1.改變教師灌輸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初中科學課程標准強調: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了生態系統之後,我要求學生理解“生態平衡”的概念。以往的教學中,多是教師“一言堂”的語言陳述,讓學生記憶。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習慣,讓學生根據生態系統的特徵分組討論生態平衡,討論的過程中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向老師直接提問,或是小組討論結果的時候集中提問。於是,課堂不再死氣沉沉,學生看書、查資料,進行熱烈的討論。最後幾個小組的派代表發言,不同意的小組可以直接辯論。十分鍾過後,對各個小組的發言進行總結,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對“生態平衡”的概念的理解:“生態系統只有發展到成熟階段才能達到平衡,理解為階段性;生態平衡是一種相對的平衡,理解為相對性;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基本相等,理解為平衡性;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在種類和能量上能較長時間的保持相對穩定,理解為穩定性。”這樣的嘗試,讓學生擺脫了對繁雜的外顯規則的機械記憶,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激活了學生的內隱知識,學生的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2.教師適度調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由於目前學生的班級授課制仍存在,同班學生雖然以年齡界限來劃分,但同一年齡檔的學生家庭教養方式的不同,家庭、周邊環境的不同,學生本身儲備的知識素養與經驗都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於“管”和“引”就要有效把握。教師必須適度調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特別是調動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對學習活動的設計和調控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我在講授“聲音的發生和”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預習,以小組為單元,以“聲音發生和傳播的奧秘”為主題,利用身邊的器材,自行設計實驗,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並做好應對同學們發問的知識准備。實踐表明,學生對這種方式的學習興趣要遠遠大於老師的授課方式。為了確保課堂的有序和有效進行,我對每個小組提出了明確的責任分工:對講解員、發問員、實驗員等同學強調了有關安全,以及時間方面的注意事項,因此,一堂課在老師的有效引導和管理下,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完成了。每個小組都介紹了本組學習的成果和收獲、通過實驗演示了自己的發現、用自己儲備的知識回答了同學們的疑問,連平時羞於表達的同學也積極參與了進來,有的充當實驗助手、有的樂於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整節課的容量要大於常規課堂上教師講解的內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高度重視過程教學,鼓勵學生體驗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體驗探究,充分暴露學生思維過程,從而讓學生學會如何思維;也可糾正錯誤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例如在教學pH試紙與標准比色卡的使用時,我就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師:如何比較雪碧和稀硫酸的酸性強弱?
(學生建議可以通過比較它們使紫色石蕊變紅的深淺程度來確定酸性的強弱。)
師:你認為用什麼方法可以較准確地比較並表示不同深淺的顏色?
(教師的設問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生生互動之後,生成了“將顏色按深淺不同的順序排列起來並標上數字,用不同的數字來表示顏色及深淺”的創意。)
師:這正是科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確定下來的標准比色卡。pH試紙的功能類似於酸鹼指示劑,遇到酸鹼性強弱不同的溶液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我們可以通過與標准比色卡比較,最接近的那種顏色所對應的數值就是該溶液的pH數值——表示物質酸鹼性的強弱。
本課教學中,無論是用紫色石蕊試液定性地測定溶液的酸鹼性,還是用pH試紙定量地測定溶液的酸鹼性強弱,都需要學生觀察顏色的變化並以此作為評判的依據。當我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食醋中時,學生觀察顏色,回答說:“紫色變成了橙色。”“橙色”的回答與課本“紅色”有出入,但卻是學生對色彩真實的感受。對此,如果採用“橙色—橙紅色—紅色”將實驗現象篡改為“紅色”的處理雖然簡單,但既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更有違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不可取;如果吸取教訓在課前將溶液濃度調合適,使實驗現象定格為純正的“紅色”,確實可以避免課堂中不必要的色彩之爭,但仍然無法解釋學生用紫色石蕊試液測定不同酸性溶液時必定遇到的顏色的差異,不可行。因此,我在教學中立足於學生“同一色系中色彩的漸變”這一知識儲備,引導學生體驗“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性強弱不同的溶液時,會變成紅色系中深淺不同,色澤不一的各種顏色”,這樣既尊重了學生觀察到的真實現象,更合理地體現了指示劑變色的實質。由於教學過程尊重學生對石蕊變色“顏色有深淺”的鮮明視覺體驗,學生非常自然地想到“通過觀察指示劑不同深淺的顏色來判斷溶液的酸鹼性強弱”,教師的設問“用什麼方法可以較准確地比較並表示不同深淺的顏色?”使學生的思維方向明確並極富挑戰性,引發了創造性的思維過程,順利地完成以“用不同的數字來表示不同深淺的顏色”,作為從“定性測定溶液酸鹼性”到“定量測定溶液酸鹼度”的遷移。
三、注意“探”與“實”的有效結合
教師要大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把自己的經驗、探索和思考融合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去,將課堂變活。同時,在教學探索過程中注意與教學實際的相互結合,使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多樣、學習方式靈活,使其學習效率高效。例如在教授被子植物“雙受精”現象時,我利用動畫來模擬,更加形象而直觀。這樣學生學起來也感到特別輕松,而且記憶深刻。再如在探究“升華和凝華”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聯系生產和生活的:
探究實驗:調制雞尾酒
師:同學們,咱們在酒店吃飯時,見過雞尾酒嗎?
生:見過。
師:你們知道酒杯里如夢如幻的情景是怎樣製造出來的嗎?
生:裡面放的是乾冰。
師:我們現在自己動手調制一杯好酒。
製作過程:在一杯飲料里投入一塊乾冰,杯中立刻濃霧彌漫。
師:同學們能否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解釋一下眼前杯中的情景?
教師對同學們的描述進行精要點評,並幫助同學們對課堂的知識有效地進行深化理解,然後再進行思維拓展。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升華和凝華的現象?
生:舞台上的仙境也是利用乾冰的升華吸熱使溫度降低,水蒸汽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生:樟腦丸升華的氣體來驅蟲……
本節課通過一個小小的探究實驗將同學們的興趣瞬間激發出來,大家在“做中學”,在“看中思”,新知識的學習不再枯燥,難點問題的解答變得有趣,在老師的引導下,三維目標悄無聲息地得到了滲透。
當然,就目前課堂實踐來說,由於教師的知識結構沒有變,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已形成的學習生活習慣及社會對的所謂成績認同評價等因素沒有變。教師在課堂上踐行“促進者”、“引導者”的角色時會有很大的壓力和很多的困惑。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轉變教學方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仍然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因此,教師對角色的把握必須有一定的度,從實際出發,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家庭教養習慣與學校課程改革實施的教學方式方法上的銜接,又要考慮教師本身專業知識結構、思考方式、思維方式與教材編者意圖感悟的一致性銜接。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要不斷、反思、提升,實現從教學理念到課堂行為的有效滲透,以創新的精神,在新課程改革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徵[J].教育發展研究,2007,(1).
[3]劉艷平.轉變教學觀念 改變教學方式[J].新課程,2010,(6).
[4]司連榮.改變課堂方式 提高教學質量[J].學苑教育,2010,(10).
[5]張德富.淺談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方式的改變[J].時代教育,2010,(12).
論文相關查閱: 畢業論文範文 、 計算機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格式 、 行政管理論文 、 畢業論文
;『肆』 如何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是一個難題。下面,我就我的多年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課外充分備課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在教師水平、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已定的情況下,備課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能否認真備課和善於備課,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環節。不管課程改革怎麼改,鑽研課標、把握教材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如果教師本身對課程標准和教材都沒有吃透,就很難有效地引導學生。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課堂主體已由「教的主體」轉變為「學的主體」,「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說,原來站在課堂邊緣地帶的學生要站到課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課堂。教師要真正地讓課堂「一切為了學生」,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因此,我認為,備課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備教材;二是備學生。
(一)備教材
開車最怕路不熟,教學最怕教材不熟。要讓學生有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作為教師,博覽群書,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知識修養,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才是我們思維之渠,清亮如許的活水。課前,教師要先吃透教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通讀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從而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完成教學目標做必要的准備工作。
只有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堂的難點,教學設計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備課中除吃透教材外,還得吃透學生。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素質教育中,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必須備好學生。
1、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如何認識及處理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成功的課堂的關鍵所在。
2、其次,要把握提問藝術,給學生成功的愉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
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能正確答出問題的學生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學生有了成功感,就對自己有了信心和興趣,也就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最後,教學方式要直觀、靈活。根據學生(特別是初中生)注意力集中持續時間不長、好動、急躁等身心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直觀、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掌握知識、接受教育,特別是多媒體課件,能夠提供真實、生動、感人的素材,強烈地吸引學生,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好方法。多媒體教學,帶來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它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得益彰,它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有利於其掌握教學內容,特別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這也就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課內精心上課
素質教育,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而,我們應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法,減少教師的教和講,增加學生的思和悟。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自己應心中有數,哪裡該啟發引導,哪裡該講解,哪裡該重點強調,教師應把握好「講」的尺度,千萬不能什麼都講,什麼都問,一人唱「獨台戲」。擠掉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課堂教學效率就不高。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講得太多了,學生活動太少。教師少講,學生多讀、多思、多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課堂上,教師更大的作用是「導」,而不是「教」 ,學生的「學」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在學生如何「學」上做文章,重在讓學生「悟」。
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悟」。有道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實有好多知識不是講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教師講的少,就要精講,把握好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知識不需要講。課堂上教師如果滴水不漏,大講特講,反而會將學生引入迷魂陣里,教師應讓出一些時間給學生「悟」。但是,教師要把握好給學生「悟」的時間,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總體智力水平,設計好「悟」的時間,不能只提一二個問題而整節課讓學生一直在「悟」,這樣,教師不僅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也提不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像我校,一部分優生被別的好學校錄取了,另一部分又去私立學校讀,剩下的在校生,總體智力水平為中下等,在這種實際情況下,我認為:
一是,要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學生只有課前預習了,才能在課堂上教師提問時不會一問三不知,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短短的一節課內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提高課堂效率。
二是,教師提的問題不能太難。太難,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是解答不出來的。
三是,提問的學生應有層次性。較難的,提問優等生;不太難的,提問中等生;容易的,提問後進生。教師不能老是提問學習好的學生,而忽略了或不重視後進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要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優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的後進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生轉化。
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些方式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現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四是,教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好「悟」的時間,若是在短時間內學生「悟」不出來,教師則要不時地啟發,而不能讓時間白白地流逝。若在教師的不斷啟發下,學生仍回答不出來,我認為,這時候,教師只好「教」了,讓學生課余時間再「悟」吧,不然,是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的。這一點,教師應靈活機動把握好。
五是,要努力創設「和諧情境」、「樂學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緒、積極的情感對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情境」、「樂學氛圍」,用各種各樣的幽默,類比等豐富的語言和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去主動的探索,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應用、學會創造。這樣,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貴要得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以上僅是我對課堂教學的一點淺薄見解。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地探索符合我校實際的更科學的教學方法,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