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是什麼
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
1、 以教為主的形成性評價
以教為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通常包含兩個環節:一是收集反應課堂教學效果的有關信息資料,二是根據信息資料所反映的教學狀況做出及時反饋。
在第一個環節中,要解決的是如何收集課堂教學的信息資料的問題。目前在教學設計的形成性評價中使用的信息資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三種:測驗、調查和觀察。這三種方法在收集課堂教學資料方面各有所長:測驗適宜於收集認知類目標的學習成績資料;調查適宜於收集情感類目標的資料;觀察適宜於收集技能類目標的學習成績資料。
在形成性評價所需的資料中,學習成績資料量大面廣,而且它所要求的評價方法與總結性評價相同,因此格外受到重視。下表列出了各種學習目標的成績資料與相應評價方法的對應關系,可供選用評價方法時參考。
學習目標 評價方法
知道 各種客觀測驗、標准測驗
理解 論文測驗、選擇測驗、面談調查
創造力 論文測驗、問題情境測驗、面談調查
鑒賞力 論文測驗、問卷調查、面談調查
讀、寫、算能力 各種客觀測驗、標准測驗、觀察
會話、交流能力 各種客觀測驗、人際交往能力測驗
操作、試驗能力 觀察、客觀測驗
態度、習慣、適應性 觀察、面談調查、問卷調查
職業能力傾向 能力測驗、觀察、面談調查
在第二環節中,要解決的是如何做出及時反饋。形成性評價中的反饋有三種:校正性反饋、鼓勵性反饋和幫助性反饋。
當收集到的課堂教學的信息資料表明,大多數學生對當前教學內容的學習未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時,反饋應是校正性的,即教師應及時調整當前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的情況與需求。
當收集到的課堂教學的信息資料表明,大多數學生對當前教學內容的學習能較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只有少數或個別學生未能達到時,則要區分兩種情況做出不同的反饋。對於大多數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學生來說,反饋應是鼓勵性的,即教師應根據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給予相應的、恰如其分的肯定和鼓勵,對其中表現較突出的還應在小結時通過講評給予更大的表揚。
對於少數或個別未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學生來說,反饋則應是幫助性的,即教師應盡力對少數或個別學生提供幫助以設法補救。
2、 以學為主的形成性評價
由於以學為主的教學過程採用的是自主學習策略,即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所以這種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和以教為主的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它包括小組對個人的評價和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圍繞三個方面: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過程中做出的貢獻;是否達到意義建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