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教育碩士學習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1.教育研究方法的內涵科學方法:是認識自然或獲得科學知識的程序或過程。教育研究:與所有科學研究一樣,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客觀事實、科學理論和方法技術。它是以發現或發展科學知識體系為導向,通過對教育現象的解釋、預測和控制,以促進一般化原理、原則的發展。突出的特點是富有創造性。教育研究方法:按照某種途徑,有組織、有計劃地、系統地進行教育研究和構建教育理論的方式,是以教育現象為對象,以科學方法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獲得教育科學規律性知識為目標的一整套系統研究過程。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點,即教育研究與其他研究的共性是:(1)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索教育規律,以解決重要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為導向。(2)有科學假設和對研究問題的陳述,研究的問題有明確的目標和可供檢查的指標。(3)有科學的研究設計,准確系統的觀察記錄和分析,並搜集可靠的資料數據。(4)強調方法的科學性:它是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學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計劃的認識活動。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認的,運用過程和研究結果是可檢驗的,研究結果要回到實踐中檢驗。(5)有創造性:對原有的理論體系、思維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這是研究最重要的特點。教育科學研究具有區別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研究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1)帶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整體性。(2)研究的周期較長。(3)針對性、實踐性強。(4)教育科研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積極參與,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2.教育研究的意義及教育研究方法的價值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1)教育科學研究對教師發展的作用①教育研究是教育變革自身的要求②教育研究是新世紀教育工作者的必備素質:是教師專業化的要求;是教育創新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質量、形成獨立教育教學風格的要求。(2)要解決教育工作中的新問題、新情況,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科學體系。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當方向與目的確定之後,方法就起著決定的作用。研究方法對頭了,就可以本著正確的方向,達到研究的目的,起到辨別知識真偽、擴充知識數量與范圍、獲得新的發現、啟發人的思想的作用。反之,如果方法不當,就會使研究工作勞而無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1.教育研究的科學化歷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的主要歷史階段及特徵(1) 直覺觀察時期(從古希臘至16世紀)① 教育研究的起點,是從當時社會發展的要求和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則以道德教育為主。② 採用觀察以及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思維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研究並形成理論。③ 辯證法的初步運用以及樸素的系統觀。④ 各種學派基於不同的哲學觀、自然觀、社會觀和教育觀,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在這一時期,人們還不能對自然界、社會、教育進行解剖分析,他們把教育當作一個整體進行觀察研究。無論唯物論或辯證法思想都帶有原始的、自發的、樸素的性質。(2) 分析為主的方法論時期(17世紀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① 從經驗描述上升到理論的概括,把教育作為一個發展過程來研究,不僅描述現象的特點,而且著重揭露現象間的聯系和發展歷程。② 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認識論糅合在一起的,並初步形成歸納法和演繹法。③ 心理學思想開始成為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的理論基礎。④ 反對權威專斷,主張教育要適應自然,並從自然科學中移植「實驗方法」。(3) 形成獨立學科時期(20世紀以來)①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從哲學方法論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專門研究領域。② 構成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體系的大部分方法是從其它學科移植而來的。③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理論中的基本派別-進步的與傳統的、實證的與思辨的、實用的與理論的流派進一步分道揚鑣,各自的發展研究為方法論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④ 由於受西方實用主義教育哲學的影響,明顯地表現出實用主義傾向。⑤ 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形成獨立學科的同時,教育科學領域內分科的學科研究方法取得顯著進展。⑥ 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的產生和廣泛傳播、心理學及心理研究方法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發展。
2.我國教育研究的現狀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教育研究取得了積極進展,出現許多新氣象。(1)重大理論突破與新的學術觀點二十一世紀教育理論界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局面,無論是從研究的領域、視角和方法還是從所提出的理論、觀點和結論看,都有較重要的突破,給人以清新之感,反映了教育理論界創新、進取的新景象。就理論層面而言,主要表現如下:①「三個代表」和教育創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學者們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的特徵,這一方面體現在研究者對「三個代表」與教育實踐的關系所作的深入探討,還有研究者對教育創新的時代意義及其核心內容作了探討,提出教育研究要全面創新,與時俱進,為教育創新作出切實貢獻。②社會轉型中的教育定位隨著政治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的整體深入,教育的外部和內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全新的背景下,教育面臨著新的定位和挑戰。如何對社會轉型時期的教育以科學合理的定性和定位,是從事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工作的前提。關於教育的定位,研究者提出教育是介於市場領域和政治領域之間的第三部門,學校及其教育機構是介於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教育產品是非壟斷性的公共物品,可以通過政府和非營利性機構兩種資源配置機制來向社會提供。為此,應當鼓勵市場有限介入,並保持適當的政府調節功能。③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論20世紀90年代後期,教育政策研究開始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走向教育政策研究」、「走向教育政策分析」已成為教育學界的共識。④教育主體間性學者們在對教育主體性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吸納了後現代主義和哲學解釋學對教育的理解,運用主體間性理論對教育和德育予以了新的詮釋和解析,並開始關注教育與交往、教育與理解、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在主體間性問題上,研究者開始關注主體之間在語言和行動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雙向互動、主體對話的交往特點和關系等問題,有關教育學中的主體性問題進一步深化為不同主體間的共識,以及不同主體通過共識表現的一致性等新的領域。(2)具體研究領域素質教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及教學改革在素質教育的理論方面有兩個明顯的突破。一是提出了素質教育對生命發展的意義。二是探討了人作為活動主體的素質結構,認為這是當代教育突出人的主體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要求的前提性問題。在課程方面,學者們主要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原則,比較典型的觀點有,一是從課程實施的角度提出「綜合實踐活動」的獨特價值是智慧統整與知識統整;二是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意義進行了研究,提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為新型教學結構的設計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三是探討了「學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的關系,提出二者由截然分開開始走向相互融合和趨向統一,從而形成了以建構主義課程觀為基礎的「學生本位課程」。在教學論和教學改革研究方面,學者們對教學論體系在新的教改和課改形勢下所遭遇的沖擊和挑戰及未來走向,教學轉型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系,課堂教學價值觀、過程觀等內容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探討。提出教學論從傳統向現代的發展走向是建立開放的現代教學論體系,實現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論研究模式的轉換,加強網路時代的教和學的研究的觀點。(3)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研究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社會對於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人們對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問題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具體包括從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和公平機制到義務教育領域的均衡發展再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問題的研究。從教育政策的層面探討教育平等和公平問題,是一個新的視角。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是當代我國教育政策基本的價值選擇。(4)「教育產業化」、「教育市場化」研究在觀念層面,指出教育的事業性抑或產業性,並不是教育的固有屬性,而是對教育活動在某一歷史階段運行特徵的規定,取決於人們對它是作為事業來運行有利還是作為產業來運行有利的主觀判斷。在制度層面,認為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和加入WTO的過程中,我國公辦高等學校作為第一部門組織在政府體制中運作的社會經濟基礎已經喪失。解決公辦學校存在的問題,需要的不是修修補補的改良,而是深刻的轉型,比較可行的方向選擇是轉向第三部門領域。在體制層面,關於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改革,則運用制度經濟學的制度變遷理論,提出未來的改革將是政府主導下的強制性制度變遷過程。在高等教育的撥款機制方面,提出要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產出型撥款機制的觀點。
3.教育研究方法演進的主要趨勢在當代教育研究中,直觀性的程度降低,抽象化的程度提高,高度發展了邏輯思維方法。在20世紀初,教育研究主要關心的是搜集有關的描述性資料、編制測驗工具,強調經驗在檢驗理論中的作用。多種教育理論流派的形成導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統一性和多元性,教育規律的復雜性要求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當代科技革命所帶來的自然科學方法的發展,大量新學科的形成,隨之而產生的新方法將再次沖擊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有助於更好的把握教育現象及其發展過程。補充:研究方法的新進展(1)研究者的問題意識增強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部分研究者對真假問題的判斷標准進行了探討,反對過去乃至現在依然存在於教育研究領域中「假問題」的出現。二是問題研究已成為重要的教育研究範式。如教育創新問題、教育與交往問題、教師培訓問題、教育公平問題、義務教育經費問題、高等教育大眾化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教育理論建設或教育實踐中確確實實存在的「真問題」。 三是研究主體問題意識的增強進一步體現為政策意識的增強。研究者力求通過參與教育政策的制定來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2)研究視角的多元化多元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一個突出特徵。教育研究也遵循了這個學科發展的一般規律,研究者的研究視野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特徵,他們從多角度、多學科出發來研究教育問題,使教育研究內容更加豐富、視野更加開闊,理論論證更加全面、有力。(3)具體研究方法有新的發展教育研究工作者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期里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比較單一,文獻法、歷史法、測驗法等類似方法常被人們所採用,但這並不意味著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沒有發展。實驗法與調查法、用個案法進行案例分析、行動研究法、質的研究方法為廣大教育研究者所採用。綜觀世界教育科學研究,正在顯現基礎學科與邊緣學科融合、多學科領域相互交叉、注重實證分析和應用成效、積極影響決策等態勢。因此,當前我們特別需要全面總結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理論性、科學性和實踐性,不斷為教育科學創新開掘不竭的源泉。我們要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胸懷,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優秀教育科學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為我國教育科學提供營養,擴大視野。我們要著眼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教育目標的實現途徑,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戰略,剖析阻礙教育事業持續均衡發展的體制性因素,探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公共財政制度相適應的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的新特點,研究課程教材、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乃至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尤其是力爭在符合國情的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縮小不同區域、群體之間教育水平的差距,加快教育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類型1.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準的方法分類設計階段的方法:確定課題的方法、查閱文獻的方法、研究設計的方法;實施階段的方法:形成事實的方法、形成理論的方法。總結評價階段的方法:撰寫報告的方法、成果評定的方法。2.以問題性質為標準的分類理論方法(歸納、演繹、類比;分類、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理論研究是對復雜的教育問題的性質和相互關系,從理論上加以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以發現其內在規律或一般性結論。實證方法(觀察、問卷、訪談、測量等);實驗研究方法(真實驗-是一種對所有可能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都作了控制的實驗;准實驗-是一種接近實驗法而又不十分合格的實驗,從該方法與要達到的目的看,它接近實驗法,即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但從控制要求上看,又不足以稱為實驗法,因為控制過程無法做到十分嚴格,教育實驗大都只能是准實驗;前實驗-是一種不夠規范的實驗,實驗前沒有清晰的假設,尤其是沒有轉化為可驗證的命題,對實驗環境的控制不夠嚴格,干擾實驗結果的因素很多,因此這種實驗結論具有或然性):實驗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根據一定的假設,在教育活動中創造能驗證實驗假設的系統和環境,主動控制研究對象,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歷史研究方法(文獻法、內容分析法等)。歷史研究涉及對過去發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釋。它的目的在於通過對以往事件的原因、結果或趨向的研究,幫助解釋目前事件和預測未來事件。3.其他分類教育價值研究與教育事實研究:在以往的教育價值論研究中,常常以哲學價值論的研究框架為教育價值論研究的基本構架,作無所不包的泛價值論研究基本構架,作無所不包的泛價值論研究。這樣的教育價值研究是不符合教育領域中價值存在及其本質的實際的。教育價值研究的核心應當在兼顧一般價值研究視野的同時,將研究重點調整到對教育價值取向的研究上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是根據它們各自不同的目標或目的來區分的。基礎研究的基本目的在於發展和完善理論,通過研究,尋找新的事實,闡明新的理論或重新評價原有理論,它回答的是「為什麼」的問題,與建立教育科學的一般原理有關;應用研究旨在應用或檢驗理論,評價理論在解決教育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它的目的是解決當下的、實際的問題,回答「是什麼」的問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則1.客觀性原則:是指教育科學研究必須採取嚴格的客觀態度,實事求是,全面系統地佔有材料,忠實地反映客觀事實,最大限度地保證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准確性。這是進行教育科研必須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2.創新性原則:要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創造。這主要體現在對前人沒有研究或研究得較少以及對前人已有研究但從深化或相悖的方向來展開的研究上。3.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既要重視理論的指導,又要重視實踐,將理論與實踐辯證統一起來,密切聯系教育教學實際,使一切科學研究的結論都建立在廣泛的嚴格的科學實驗基礎之上。4.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原則: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分別反映客觀事物的質與量的關系。針對教育的特點來運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重要的在於要發現潛在的量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提出描述有關對象數量關系及規律的相應的數學方法。5.倫理原則補充:1.按適用范圍的概括程度分:第一層次是具體的科學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第二層次是適用於各門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如歸納法、演繹法等;第三層次是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即唯物論和辯證法。2.按研究的目的、功能和作用分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發展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發展用於學校的有效的策略,回答的問題是「如何改進」)、評價研究(通過搜集和分析資料數據,對一定教育目標和教育活動的相關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回答的問題是「怎麼樣」)、預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分析事物未來發展的前景和趨勢,回答「將會怎樣」的問題)3.按研究方法分類:歷史研究、描述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觀察以及測驗等手段搜集資料以驗證假設或回答有關現實研究的問題)、相關與比較研究(對兩個或更多數量的變數間是否存在相關以及相關程度進行判定,研究目的在於建立相關或用於預測)、實驗研究、理論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等
(五)、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過程1.選題與設計階段選擇課題一、教育問題與課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裡有沒有解決問題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科學研究從問題開始。首先要能創造性地發現問題,提出科學問題。一般來說,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成為科研課題。科研課題的確立過程一般首先要明確科研任務要達到的目標,然後提出科研問題,對問題進行分解、分析,使問題不過於籠統,不過於超前,使其范圍確定、含義確定,問題具體明確,在當前的條件下能夠實施研究。切忌大而空、虛而玄、泛而散。判斷問題是否值得研究的標准(選題的基本要求):1.問題提出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問題的現實性,集中表現為選定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指導思想及目的明確,理論根據充實、合理。選題的科學性表現在選題的時間基礎和理論基礎上。2.問題本身要新穎、有研究價值(問題是不是尚未解決)。選定的問題應是前人未曾解決或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通過研究應有所創新,有新意和時代感。為此,要把研究課題的選擇放在總結和發展以往實踐成果和理論思想的基礎上,否則,任何新發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選定的問題應該對本學科領域有好的內部價值(即理論上要有新突破,實踐上要對教育工作有重要指導作用),同時還應該對其他相關領域有高的外部價值。3.問題研究要有可行性(問題是不是具有普遍意義)。可行性指問題是能被研究的,存在這被解決的可能性。可行性包括以下三方面:(1)客觀條件。除必要的資料、設備、時間、經費、技術、人力、理論准備外,還有科學上的可能性。(2)主觀條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識、能力、基礎、經驗、專長,所掌握的有關這個課題的材料以及對此課題的興趣。(3)時機問題。選題必須抓住關鍵性時期,什麼時候提出該研究課題要看有關理論、研究工具及條件的發展成熟程度。4.問題表述必須具體明確(問題的范圍、研究的任務是否明確集中)。選定的問題一定要具體化,界限要清,范圍宜小,不能太籠統。問題是否具體、適度,往往影響研究全局的成敗。二、課題的來源1.社會變革與發展對教育研究提出的問題(從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提出課題)2.學科理論的深化、拓展或轉型中產生的問題(從教育教學的疑點或困惑中提出課題)3.研究者個人在教育實踐中觀察與思考產生的問題。4.從成功的教育經驗中提出課題,從報刊雜志和他人研究成果中提出課題。三、選擇課題的原則1.價值性原則 2.可行性原則 3.創新性原則 4.優勢性原則 四、選題的策略1.循序漸進的策略 2.邊緣搜索策略 3.聯想移植的策略 4.厚積薄發的策略五、課題研究的設計1.選擇研究對象總體,即研究對象的全體。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質上結合起來的許多個別事物的集體,當它成為統計研究對象時,就叫總體。總體是一定時空范圍內研究對象的全部總和。樣本,是從總體中抽取的、對總體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個體,也稱為樣組。它使能夠代表總體的一定數量的基本觀測單位。樣本中所包含的個體數量稱為樣本容量。取樣,是遵循一定的規則,從一個總體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數量的個體進行研究的過程。目的在於,用一個樣本去得到關於這個總體的信息及一般性結論,從樣本的特徵推斷總體,從而對相應的研究作出結論。2.確定研究方法 (1)根據研究課題的目的和要求選擇研究方法(2)注意各種方法的獨立性及相互聯系3.制定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是在進行研究基礎上對整個研究過程的全面規劃,對研究的各項主要工作進行安排。研究計劃應回答的問題是:研究的目的、意義是什麼;如何安排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用什麼樣的方法研究;如何搜集所需的資料;研究成果的形式以及如何對研究成果進行評價鑒定;研究人員的組織與分工及所需的研究經費等。完整的研究計劃的主要包括:研究題目;對研究課題及意義的簡要說明;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預計突破哪些難題;課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進度計劃;研究課題已具備的工作基礎和有關條件;研究成果的預計價值及使用范圍;經費概算以及需購置的儀器設備。六、課題論證的基礎內容1.課題選題的價值2.對同類研究和相關研究狀況把握的准確性與全面性。3.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內容框架的科學性。4.課題研究步驟、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5.課題研究基本條件上的可行性。課題論正是為了避免選題的盲目性,它依據詳實的資料,並以齊全的參考文獻和精細的分析來對選定問題進行分析、預測和評價。通過課題論證,也可以進一步完善課題方案,創設落實的條件。課題的論證主要回答以下問題:①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類型;②本課題研究的迫切性和針對性;③本課題領域以往的研究水平和發展動向;④本課題的理論、事實依據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條件(包括人員結構、任務分配、物資設備及經費預算等),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⑤課題研究策略、步驟及成果形式的妥當性。詞彙翻譯:教育研究 ecational research、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ecation、應用研究 applied research、基礎研究 basic research、定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定量研究 quantative research、研究問題的確定 identification of a research problem、常量 constants、變數 variables、自變數 independent variables、因變數 dependent variables、操作性定義 operational definition、假設 hypotheses、問題的陳述 the statement of problem;
查閱文獻文獻檢索是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步驟,它貫穿於研究的全過程。一、教育文獻的含義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教育文獻的基本概念教育文獻:記載教育科學的情報信息和知識的載體。教育文獻的數量和質量,是判斷一國或一地教育科學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2.教育文獻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選定研究課題、確定研究方向。全面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情況;(2)為教育科學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和研究方法;(3)避免重復勞動,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益。二、教育文獻的種類及主要分布1.教育文獻的三種等級一次文獻:包括專著、論文、調查報告、檔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實踐為依據而創作的原始文獻,是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文獻,具有創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參考和借鑒使用價值。二次文獻:是對原始文獻加工整理,使之系統、條理化的檢索性文獻,一般包括題錄、書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獻具有報告性、匯編性和簡明性,是對一次文獻的認識,是檢索工具的主要組成部分。三次文獻:是在利用二次文獻基礎上對某一范圍內的一次文獻進行廣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後綜合濃縮而成的參考性文獻,包括動態綜述、專題述評、數據手冊、進展報告、年度網路大全以及專題研究報告等。2.教育文獻的主要分布:(1)書籍:包括名著要籍、教育專著、教科書、資料性工具書及科普通俗讀物,它是教育科學文獻中品種最多、數量最大、歷史最長的一種情報源。(2)報刊:報紙和期刊均屬於連續出版物。報紙是以刊登新聞和評論為主的定期連續出版物。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連續出版物,有周刊、月刊、雙月刊、季刊等。(3)教育檔案類:是人類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並且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文獻資料。教育檔案類包括教育年鑒、教育法令集、教育統計、教育調查報告、學術會議文件、資料匯編、名錄等。(4)專家詢問:是通過個人交往接觸的非正式渠道搜集資料,研究者與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研究人員、學者進行交談,交流討論學術問題。(5)電子信息檢索系統。三、教育文獻檢索的基本過程及主要方法1.教育文獻檢索的基本過程分析和准備階段;搜索階段;加工階段2.教育文獻檢索的主要方法順查法:按時間范圍,按事件發生、發展時序,由遠及近,由舊到新的順序查找。逆查法:與順查法相反,按由近及遠,由新到舊的順序查找。引文查找法:以已掌握的文獻中所列的引用文獻、附錄中的參考文獻作為線索,查找有關主題的文獻。綜合查找法:將各種方法結合使用,以達到檢索目的。正確的檢索資料方法要達到四點要求:准,高的查准率;全,高的查全率;深,佔有資料的多樣性及內容的專深;快,要迅速。3.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文獻檢索中的應用運用計算機檢索文獻的主要途徑:光碟檢索與在線檢索一般方法:確定檢索的問題和范圍;選擇資料庫;選擇並聯合主字碼;從資料庫中查找參考資料的數目;如果需要,擴大查找范圍。
⑵ 18考研,求福師大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各專業考研復習資料推薦
2023年最新考研專業課大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YgeRnPRdM1wjHhNn7BSmzg
簡介:2023年最新考研專業課,包括理工科、藝術、體育、管理、計算機、外語、醫葯等專業,講義、視頻大合集。
⑶ 怎樣將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運用到教育研究中來(教育原理)
就是兩方面吧。
首先,把握教育研究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有社會科學研究的共性,因此要將基本的研究方法運用到教育中來。
其次,把握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有其主動性;教育結果往往時效較長;影響教育的變數眾多,避免陷入科學主義的圈子。
⑷ 請簡述教育研究的主要發展趨勢。
【答案】:(1)教育研究方法的統一性與多元性。 多種教育理論流派的形成導致教育正此研究方法的統一性和多元性。不同的教育哲學觀構成不同認識論和方法論,建構不同的理論體系,在對教育事實作出解釋分析過程中形成不同的教 育研究方法。 (2) 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教育規律的復雜性要求教育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特別是與別的科學領域相比較,教育現象涉及人類科學的所有領域,因此,借鑒移植各門科學的研究方法不僅是必要如如的,也是可能的。 (3) 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教育實驗作為人類為實現預定目的,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研究教育現象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能超過狹隘的教育經驗的局限,通過合理的控制和干預,獲得較為豐富准確的第一手資料,為理論的概括提供比較可靠的依據。 (4) 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促進教育研究數學化、形式化的發展。 所謂「形式化」是舉橡迅指用特定的符號系統所構建的符號公式來表達科學理論的內容,進行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