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物種起源第幾段提到了研究方法

物種起源第幾段提到了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10 19:44:20

㈠ 《物種起源》緒論教學設計「」

《物種起源》緒論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篩選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觀點。

2、繼續訓練並提高篩選文章主要觀點,篩選關鍵詞語、關鍵語句的能力。

3、學習達爾文堅持真理、珍重客觀事實、謙虛謹慎、嚴肅認真、深入細致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刻苦鑽研的奮斗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篩選主要觀點及篩選關鍵語句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預習:

請同學們課下自己查找達爾文及其《物種起源》的相關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 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

2.《物種起源》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的一句名言。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物種起源>所闡述的觀點嗎?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的進化論之門。

二、解題

1.辨析緒論與序言。

緒論即導言是一種用來說明著作的編寫經過、出版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等的文體。一般放在書的前面,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他與著作的作者必須是同一個人且兩者的內容一定有關聯,而序言不必做這樣的要求。

2.關於《物種起源》

英國傑出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所著《物種起源》(全名為《依據自然選擇或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的物種起源》)於1859年11月24日問世。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該著作批判了創造論的錯誤,闡明了進化論的思想。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見《三維設計》。

2、由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教師根據情況肯定、糾正和補充達爾文的科學事跡。

達爾文學說是生物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學說。由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所著《物種起源》一書奠定科學基礎,以後為生物學上的成就加以論證和發展。達爾文通過環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關動植物演變和發展的科學資料,指出生物進化的主導力量是自然選擇,即遺傳、變異與選擇三種因素綜合作用的過程。認為生物發生的微細的不定變異,通過累代的選擇作用,適者生存,並逐漸累積有利的變異發展成新種。不適於外界環境條件的就被淘汰。他總結了用人工選擇方法獲得家畜和農作物新品種的實驗成果,進一步論證了自然選擇學說。達爾文的學說是人類對生物界認識的偉大成就,給形而上學、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以沉重打擊,在推動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進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達爾文的學說給予很高評價。

四、研習課文

1.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和注釋。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難的詞語,先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

(2)理出文章結構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2、畫出每一自然段的關鍵性語句。

解說:如何認識文章的關鍵句

(1)要明白關鍵句能突出體現文章主旨。

(2)從內容看,中心句是關鍵句,它是集中揭示說明對象特徵或點明主要事理的語句。

(3)從結構看,總提句、總結句和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總提句、過渡句能顯示文章內容的推進,總結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內容。

(4)從出現頻率看,反復出現的句子是關鍵句,它能表示需要強調的內容。 2、理清文章結構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書的過程(1)

第一部分:寫作經過 提前發表的原因(2)

(1—4) 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3)

向提供過幫助的自然學者致謝(4)

第二部分(5--9)介紹《物種起源》的主要內容,批判神創論,同時闡明他的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3、篩選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確:“我之所以說明這些,是為了要表明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

總結: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整理成書的經過”,表現達爾文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

4、達爾文為什麼提前出版《物種起源》?

促使達爾文提前出版《物種起源》的兩個原因是:一是盡管研究工作將近結束。但全部成尚需更多時間,而自己漸感體力不支(主觀方面);二是因為華萊斯通過獨立研究

了幾乎和達爾文一樣的結論,達爾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勞動付之東流(客觀方面)。

總結:第二段的主要內容是:“提前發表的原因”。表現了達爾文實事求是的精神。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麼?

明確: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未必完備。(內容過簡的原因)

作者還提到,“錯誤的竄入,還是不可避免的”,“本書所述及的,僅僅是我得到的一般結論”可以從這些語句中看到作者謙虛謹慎的態度。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三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情況。

二、閱讀5-9節,找出各段的關鍵句。

點撥:如何認識文章的關鍵句?

1 、突出地體現文章的旨趣,標示文章的思路,顯示文章的結構特點的句子是關鍵句。

2、 從內容看,中心句是關鍵句,它是集中揭示說明對象特徵或點明主要事理的語句。

3、 從結構看,總提句、總結句和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總提句、過渡句能顯示文章內容的推進,總結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內容。

4?、從出現頻率看,反復出現的句子是關鍵句,它能表示需要強調的內容,同時也顯示脈絡層次。。

三、研讀課文。

1、 第5段的關鍵句是-----------?

明確: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

2、作者是由什麼推斷出這個結論的?

明確:對於生物相互間的親緣關系、它們的胚胎的關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質期內出現的程序等等事實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間的親緣關系:生物可分成門、綱、目、科、屬、種六個層次,同一層次、上一層與下一層之間,具有很多的相似點。如:桃花與梅花同屬薔薇科,家貓與東北虎同屬貓科,人與金絲猴同屬靈長目。

生物胚胎間的關系:人、雞、豬、蛙、龜、魚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這表明它們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體相似的氣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於南半球,具有熱帶和溫帶的氣候,可是生物類型彼此差別很大,或者是說在有些地區,如非洲(或南美洲)內部各地氣候條件很大,但那裡的生物類型卻彼此相似。

現存生物與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系:古生物學的地質學按地層形成的先後順序,把地球的歷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層里,生物越簡單、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層里,生物越復雜、越高等。這就證明了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不是神創的,而是從最簡單的生物一步一步進化而來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學家的觀點不同在哪裡?

明確: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境如氣候、食物等等作為惟一可能引起變異的原因。

4、作者對於自己的結論持什麼態度?

明確:“仍然難以令人滿意。”

5、這說明作者具有什麼樣的精神?

明確:在科學研究上決不輕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選擇題,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鳥、槲寄生為例是想證明以下哪一種看法?

①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

②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境……作為唯一可能引起變異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單憑一方面的條件。

明確:是要證明第③種看法。因為作者對這兩個例子的分析有明顯區別。對於啄木鳥的例子。作者說“僅僅歸因於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而對於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說“僅僅以外部環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是不合理的”。而“植物習性的影響”、“植物本身的傾向”不屬於“外界的條件”(即外部環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項;對於第①項,學生只要抓住作者舉這兩個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確的作法即可排除。

(2) 本段的最後兩句話有什麼任用?

明確:這兩句話舉了兩個事例,來否定一般博物學家的觀點。

7、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麼?

明確:A物種中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B自然選擇是物種產生的最重要的條件。

四、科技類說明文閱讀訓練(補充)。

五、課堂小結。

這篇緒論主要說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過及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語言准確嚴密。充分顯示達爾文審慎的科學態度。

六、布置作業。

完成《三維設計》。

板書設計:

整理成書的過程(1)

第一部分:寫作經過 提前發表的原因(2)

(1—4) 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3)

向提供過幫助的自然學者致謝(4)

第二部分(5--9)介紹《物種起源》的主要內容,批判神創論,同時闡明他的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物種起源》緒論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的

1.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夠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教學設想

1. 點拔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拔,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 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閱讀的可操作性。

教學方法

擬採用多媒體授課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導語設計。

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和馬克思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相提並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進化論之門

二、解題。

1. 板書課題

辨析下列句子標點使用正確與否。

(1) 我們學習《物種起源*緒論》。

(2) 我們學習《物種起源》緒論。

(3) 我們學習《<物種起源>緒論》。

(4) 我們學習《物種起源緒論》。

2. 關於“導言”。導言即緒論。書的前面有一篇導言,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也可暫時不講,留待概括課文內容說用)

3. 介紹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請一位學生讀淺釋1,教師補充。 [查理•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後,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球旅行,觀察並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經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於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隨後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容。

-------摘自《辭海》(1999年版)

[進化論] 亦稱“演化論”,舊譯“天演論”。生物進化論是研究生物進化、生物發展規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律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部門。進化論一詞最初是拉馬克提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而現代生物學的發展,促進了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而來,現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得科學三大發現(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

------摘自《辭海》(1999年版)

三、研習課文。

1.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難的詞語,先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教師再用幻燈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詞語。 瑣屑:細小而繁多。審慎:周密而謹慎。趨向:①動詞,朝著某個方向發展;②名詞,事物發展的動向。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探討:研究討論。傳布:廣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課時課首檢查用)

a.畫出文中結論性的語句;

b.理出文章結構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B.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請一位同學回答;

C.教師板書並明確。

整理成書的過程(1)

寫作經過 提前發表的原因(2)

(1—4) 內容過簡的原因(3)

對幫助過自己的自然學者表示謝意。 (4)

物種由演變而來(5)

基本觀點 介紹研究的方法(6)

(5—9) 介紹前三章的內容 (7)

概括說明第四章以後各章的主要內容。(8)

強調觀點的正確(9)

(解說:通過速讀,整體感知文章並初步篩選出文章的關鍵句及主要觀點;通過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文;通過簡潔的段意概括,意在培養學生提煉觀點、准確表達的語用能力。) (又:可以聯系“導言”體裁談內容)

2. 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師生共同討論解決以下問題,完成對文中信息的篩選。

(1)作者認為“物種”是怎樣產生的?

明確:A物種中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B自然選擇是物種產生的最重要的條件。

本題把課後練習一換了一個說法,訓練學生對作者觀點的把握能力。

(2)辨析選擇題,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鳥、職寄生為例是想證明以下哪一種看法?(以下三種看法由幻燈片打出。)

① 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

② 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境……作為唯一可能引起變異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單憑一方面的條件。

明確:是要證明第③種看法。因為作者對這兩個例子的分析有明顯區別。對於啄木鳥的例子。作者說“僅僅歸因於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而對於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說“僅僅以外部環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是不合理的”。而“植物習性的影響”、“植物本身的傾向”不屬於“外界的條件”(即外部環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項;對於第①項,學生只要抓住作者舉這兩個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確的作法即可排

四、作業。

第6段“因此”中“此”、第7段“理由”、第9段“這些關系”指什麼?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情況。

1. 詞語解釋

2.代詞指代內容

(1)第五段開頭的“因此”指代什麼內容?

明確:指代第四段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即“僅僅以單方面的條件來解釋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題旨在訓練學生對有關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時必須聯繫上下文,還要對文中相關信息進行重新組合,並能運用適當的語言進行輸出。

(2)第六段開頭,“根據上述理由”具體指什麼理由?

明確:第五、第六兩段都是針對“家養變異”的問題來說的。作者把這一問題放在本書的第一章,原因應是“家養變異”對於研究物種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經過這樣的合理誰想後,我們就可以把“家養變異的意義”作為本題的答案了。說完整了應是:家養變異可以為處理‘“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的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3)用幻燈片或電視屏幕打出下面幾句話和相應問題(括弧中的答案可以隨討論進程顯示)。

為什麼某些生物的分布廣泛而繁多,而它的鄰種卻分布得狹小而稀少呢?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然而這些關系,實在是非常重要,因為我相信,這是決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現在和將來的命運,以及變異的趨向的。

“這些關系”指的是(某種生物和鄰種)的關系,它決定著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命運)和(變異趨向)。

解答本題應該使學生認識到:某種生物和鄰種分布狀態的強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種生物和鄰種”才是重要信息,它們構成了決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運”和“變異趨向”的關系。

二、教師介紹長句的知識及分析長句的方法。

長句容量大,信息豐富,也顯得莊重,適用於詳盡地敘述事物或嚴密地闡述道理,多用於書面語,特別是科技語體和政論語體。

分析長句時,首先要注意尋找主幹(主、謂、賓),剔除枝葉(定、狀、補)或分清各分句間的層次關系(偏正、並列、轉折等),以達到對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葉”在句中的作用,它們往往在程序、時間、范圍、條件、數量、位置等方面對句子主幹進行限制,從而使長句嚴密而周到,很多時候,“枝葉”在句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去掉它們會使句意大變。

三、從文中選出幾個長句,分別運用找主幹法和劃分層次法進行分析。

1.當我在比格爾號皇家軍艦上充當自然學者的時候,我曾深深地被棲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實及該州現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系的一些事實所打動。

明確:這句話是一個長單句,它的主幹是“我被事實所打動。”事實前有一個長定語:棲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實及該州現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系的一些

2. 但是要把像啄木鳥的構造,它的腳、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適應於捉取樹皮下的昆蟲,僅僅歸因於外界條件是不合理的。

明確:這是一個長單句,雖然有關聯詞語“但是”,但它所領起的內容一直到“歸因於外界的條件”,在句中做主語。

3.然而這樣的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還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夠說明世界上無數的物種曾經是怎樣變化以獲得如此完善的、正當地引起了我們贊嘆的構造和相互適應。

明確:這是一個復句,第一層在“根據”後邊,是轉折關系,第二層在“除非”前邊是假設關系。

教師歸納:用這兩種方法,主要是從主體上把握句意,而對句中細微之處的分析則必須注意句中關鍵詞語的表意功能。

四、學生依照練習四、五中的句子分析,再從文中找出類似的長句(屏幕隨同顯示),從信息篩選、挖掘的角度進行討論分析,過程如下:

1. 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

引導學生篩選出相應的詞語。 ①寫作前三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搜集整理、研究。 ②搜集過程中的關鍵:耐心、全面(各種)。③說明了估計的謹慎:也許、一些。

2. 我雖然力求審慎,使一切能根據正確的證據,但是錯誤的審人,還是不可避免的。

提問: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據正確的證據為什麼還會有錯誤出現?

學生回答後歸納:句中“力求”二字不可忽視,它對後文起了限製作用,是“極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飾到“使一切能根據正確的證據”,所以,會有錯誤出現。

3. 又如格寄生,它生長在某幾種樹木上以吸取養料,需要鳥類傳布它的種子,更因為它是雌雄異化,必須依賴昆蟲才能完成傳粉作用;如果我們僅僅以外部環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這種寄生植物的構造以及它與其他幾種生物的關系,必然也同樣是不合理的。

用幻燈打出對本句的四種理解,選擇正確的一項:

A. 以槲為例,說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構造和相互之間的關系都是十分復雜而又難以解釋的。

B. 我們想正確解釋生物的構造、生物之間的關系,就不能歸因於某一方面。柳寄生就是一個例證。

C. 若只以外部環境,植物習性的影響以及它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植物的槲寄生的構造和相互關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 在研究槲寄生時,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樣,對它的結構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關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正確答案:B項。解答本題需要把各選項的信息與原文中相關信息進行對比、辨析,才能得出正確答案。A項中“又難以解釋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對應點,原句主要意思是“僅僅以……來解釋……,必然也同樣是不合理的。”C項與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變成了頓號,這一改意思大變,“或”表示選擇關系,用在本句中和“僅僅”相聯系,表示只選其中心,而頓號表示並列關系,用在本句中表示三個方面不可分割,那就與原意大相徑庭了。D項的錯誤與A項同樣,而程度又甚於A項,就更不對了。

4. 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方面的事實和證據,加以詳細敘述和比較,然後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但這是這里所不能辦到的。

提問:本句中“事實”與“證據”兩個詞能否去掉其中一個?

明確:不能。因為事實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證據”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質的例子,兩個詞聯用,體現了作者的周密。

提問:“敘述”和“比較”兩個詞能否去掉其中一個?

明確:不能。“敘述”能使人了解得比較全面、具體,但還不能表現本質;“比較”能使人鑒別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裡,以掌握事物的本質,體現了作者的嚴謹。

5. 我經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提問:把本句中“線索”一詞換成“證據”會有什麼不同效果?

明確:因為本句中有“還不夠完備”的話,所以作者只說“提供線索”,說明作者是實事求是地估價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換成“證據”,句意就變成了可以提供帶規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質的結論。這句話也能鮮明地體現出作者的嚴謹、周密。

另一方面,作者在這句話中又用“一切”“最”兩個詞語表現了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五、歸納本課所學內容。

這節課,我們主要針對文章中的一些長句作了相應的訓練,理解長句,不能簡單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而應深入挖掘句中關鍵詞語的豐富信息,還要注意一些修飾性詞語如“必須”、“最”、“應該”、“可能”等,對於關鍵詞語在程度、時間等方面的限製作用。

六、布置作業:

1.《瑣憶》中魯迅曾說:“進化論牽制過我,但也有過幫助。”怎樣理解這句話?請加以思考2.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片段

閱讀全文

與物種起源第幾段提到了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辨別品種的最佳方法 瀏覽:202
實驗室內常用滅火方法有 瀏覽:294
止病的最佳方法 瀏覽:195
袖子減針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545
去屑簡單方法 瀏覽:142
快速變瘦的方法女生做瑜珈 瀏覽:520
白內障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84
力量訓練分析方法 瀏覽:528
總統乳酪的食用方法 瀏覽:192
如何去面部蟎蟲的有效方法 瀏覽:642
數據分析的實現方法 瀏覽:453
如何保持平衡的方法 瀏覽:56
燃氣插卡使用方法 瀏覽:740
撤桶下樓的最佳方法 瀏覽:724
今後如何防止寫錯別字的方法 瀏覽:89
黴菌性鼓膜炎治療方法 瀏覽:755
家長嫌老師沒有方法怎麼辦 瀏覽:273
音樂教法都有哪些方法 瀏覽:624
白煮牛肉的正確方法 瀏覽:82
電腦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論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