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使用定性數據的時候需要在研究中包含什麼樣的重點內容
第七章 數據分析的定性方法 數據分析是指對你所見、所聞、所讀到的信息進行組織以便更好地理解所獲信息。通過分析 浙西數據,你可以描述狀態、進行解釋、提出假設、構建理論,並將你的結論與其他結論進 行觀念。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首先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匯總、建模和解釋。 學習目標: 重述定性與定量數據分析方法的區別; 理解項目研究過程中三個階段上所採用的定性數據分析方法; 了解並應用若干定性數據分析方法; 討論各種可用於定性數據分析的計算機程序。 7.1 引言 定性數據分析方法的發展,由原來的操作上的不嚴謹性而受到批判,如今的廣泛運用。 7.2 定性與定量數據分析的異同 回顧: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異同 不 同 點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以文本為基礎進行分析,確定主題和主旨 利用統計公式,進行數字分析 歸納的方法 演繹的方法 根據經驗性數據及證據構建理論 驗證假設 分析始於數據收集 分析在收集完畢後(編碼進行較早) 分析立足於客觀事實並保持所收集數據的原 始狀態,例如錄音和映像 數據分析是事實的抽象化,並用數字和 統計的方法進行描述。 相 同 點 分析包括對經驗性數據(文字)的推論 分析包括對經驗性數據(數據)的推論 讀者可以通過研究設計確定分析方法 讀者可以通過研究設計確定分析方法 對比經驗性數據,確定相同點和不同點 對比經驗性數據,特別是對變數方差進 行對比 分析力求准確無誤 分析力求准確無誤 數據收集過程中——制定備忘錄,思考基本概念單位或基本概念類型 分析過程中採用的方法——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持續比較分析(constant comparative analysis)、構建矩陣(matrix building)、繪制圖表(mapping)、漸進法(successine approximation)、 域分析(domain analysis)、分類構架(taxonomy building)、識別理想型(ideal type identification)、 構建事件結構和創建模型(event-structure building and modeling )。 定量研究對數據及研究程序的要求——簡明、清晰: a) 使讀者確信並能夠證明報告中的結論 b) 利用數據進行二次分析 c) 使得研究大體上能夠被重復 d) 更容易發現欺騙或疏忽 7.3 定性分析 概念:把數據按照主題、概念或特徵加以分類,進行分析。研究人員提出新概念、規范概念 性定義並研究概念之間的關系。 麥爾斯和哈伯曼(1994)提出,數據分析包括三個方面:篩選數據、展示數據和歸納或證明 結論。 (1)篩選數據:指大量的數據進行提煉,按現有類別、主題和概念分門別類。 (2)展示數據:指上述的類別、主題和概念以表意的形式加以呈現。 方法包括:圖示法、分類法、矩陣法和對大量數據中持續反復出現的主題、主旨、相 互關系和程序進行可視的(文本性的)描述。 (3)歸納或證明結論:通過不斷地在數據間進行對比,定性的「理論」得以構建。 定性的「理論」的解釋:a 一種「宏大理論」,對主要構件予以簡潔描述的理論框架。 b 一副「地圖」,用以對某一個案的相關背景加以概括。 c 對事件模式的一種預測。 對定性數據的篩選、展示和結論的歸納、證明方法加以總結,研究人員可以採用以下方 法:備忘錄、編碼、內容分析、持續比較分析、漸進法、域分析、理想型法、事件結構分析、 矩陣法、分類法、類型法、概念樹、思維導圖、草根理論分析和變焦模型法。 7.3.1 備忘錄 目的:為了確定新的研究方向或數據收集、分析方法所作的觀察、思考或評論。 注意:表明日期、標注想法產生的情境或環境。 7.3.2 編碼 是指研究過程中為所編輯的描述性信息或推斷性信息的指定意義單元所添加的標簽或 標記。 圖7-1 描述性、解釋性、模型性編碼舉例 種類:(1)描述性編碼:用於對所分析資料的各部分加註標題。 (2)解釋性編碼:用於更深層次分析並作出推論。 (3)模型性編碼:用於超越解釋性編碼之上更深一層的分析之中,用於標注主 題、進展和關系。 階段:(斯特勞斯——Strauss) (1)開放式編碼,應用於分析的最初階段——也就是數據收集階段。研究人員對數據 回顧並找到反復出現的詞語、主題或概念。——初步編碼 (2)軸心式編碼,對最初的開發式編碼進行編碼,是指研究人員通過尋找開發式編碼 之間的關系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 (3)選擇式編碼,對建立在其他編碼基礎之上的編碼進行檢驗。 概念: (1)開放式編碼:對數據進行分解、檢驗、對比。概念化和范疇化的過程。 (2)軸心式編碼:通過建立範疇間的關系,在進行開放式編碼之後按照新的方式重新 將數據組織在一起的一系列程序,利用條件、環境、行動或互動的策略和 結果等編碼範式來實現這一過程。 (3)選擇式編碼:選擇核心范疇,使之與其他范疇系統地聯系在一起,驗證其中的關 系並且對需要進一步提煉和發展的范疇進行充實。 創建編碼的方式: 口述錄音 書面列舉 利用文本數據的頁邊空白記錄編碼 利用檔案卡來記錄和組織編碼 利用計算機程序來創建和管理編碼 注意:1、編碼過度使用導致定量出現;2、路徑圖;3、思索時,備忘錄。 7.3.3 內容分析 定性內容分析以四點為依據:開放性、交流性、自然性、解釋性。四項與本體論、認 識論、方法論的密切關系。 研究人員可以自由地研究文本而無需遵從任何「先在」的理論或概念,開放地思 維發現研究文本單元的內涵;不會被定量分析中所描述的「先在」的理論干擾。 研究人員負責分析「交流性」文本的內容,並結合社會環境或它們所處的背景解 釋其內在含義。 研究者要在整體形勢下和整體情境中分析內容,以使得數據能夠反映真實世界的 情境、事件和文本,而不是像在定量數據分析中的那樣,是對真實世界的抽象化。 不是客觀地分析,而是要結合真實世界的背景解釋文本內涵。 採取方式: 1) 根據信件、訪談錄音稿和組織的管理文件的類型以及它們與研究主題或問題的適用 程度等組織各個單元,確定分析單位。 2) 從語義上,句法上或整體上對這些單位加以分析,將文本單位與整體文獻意圖聯系 起來。 3) 按行動、表情和原則來分類,這種分類可以對溝通者的情感和認知背景以及行為加 以說明。 4) 文本還可以使用加總法,解釋說明法、構建法和客觀解釋學法進行分析。 以上四種方法含義如下: 加總法:將要分析的數據簡化分類,這些類別能夠綜合,概括文獻的主題。 解釋說明法:僅一句文獻內容或與文獻相關但不包含原始分析單位中的內容對 文本進行解釋說明。 構建法:將數據按照預先確定的一系列類別或文本自身所決定的順序進行排 序。 客觀解釋學:使用客觀或主觀的方法分析數據,從而解釋本質及其推論和評注。 (使用計算機軟體程序) 7.3.4 持續比較分析 持續比較分析使研究人員得以創建草根理論。草根理論是在研究中通過歸納而創立的 理論,數據收集、分析與理論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依據研究參與者的有關信仰的言論和行為 中所獲得的數據構建理論。 持續比較分析是編碼中使用的兩種方法之一,一種是使得草根理論的創建具有「准確 性和獨特性」。另一種是提問(是漸進法的一部分)。 持續比較分析使得研究人員能夠通過持續比較已編碼的數據來建立範疇。結果通過反 復出現的頻率和理論抽樣的方法可以識別和檢驗與編碼相似的數據。 7.3.5 漸進法 根據紐曼(2000)的理論,研究人員能夠通過如下方法對分析進行提煉:連續反復編 碼和分門別類;從假設性編碼著手知道反復修改、檢驗作為概念、關系和「理論」出現的編 碼。漸進法可以使證據和理論得以相互影響。 提問——通過提問來確定概念或理論是否適合所收集的證據,不適則引發新一輪的數 據收集以及概念構建和檢驗。 目的:確保理論與數據契合。 7.3.6 域分析 域作為描述文化環境主要的分類但願。文化環境中包含著各種不同的域,主要用於組 織構想或概念。 「文化域是含義的分類」,包括三個組成部分:概括性術語、內含性術語、語義關系 舉例:巡遊是一種度假,度假就是「域」,而巡遊是「內含性術語」。 三種類型的域:民間域(folk domain)、混合域(mixed domains)、分析域(analytic domains) 進行域分析包括以下步驟: 語義關系,例如: 1) 語義關系:嚴格包含 2) 形式:A 是B 的一種 3) 舉例:巴士觀光是度假的一種 製作一張域分析工作表 內含性術語 語義關系 概括性術語 選擇一組數據 檢驗數據中符合「語義關系」的「概括性術語」和「內含性術語」 重新檢查數據,找出其他的語義關系 為已確定的域做目錄 7.3.7 理想型法 是模型或心理抽象,是純粹的標准;以此作為數據或事實的參照標准。是進行比較的 工具,沒有任何事實會完全符合理想模式。 7.3.8 事件結構分析(ESA) ESA 以時間順序組織數據,組成事件。 與時間有關的數據分析類型還有:事件列表、事件敘述網路圖、活動記錄、決策模型、 時間序列矩陣。 表 7-6 與時間相關的數據分析展示 展示類型 定義 事件列表 事件列表就是按時間順序排列一系列具體事件並將其歸類 事 件 敘 述 網路圖 事件敘述網路圖說明了事件及時間起因之間的關系 活動記錄 活動記錄是形象地展示進行一次活動的具體步驟。形象的表述依靠使用箭 頭來從一個轉向下一個。以連續的形式記錄活動,並使用「然後」這樣的 連詞來敘述事件。活動記錄在時間順序和連接次序上是十分清晰。 決策模型 這些模型表現了行動的計劃和知道行動的思考過程。最優的決策模型體現 了決策制定的流程的本質 時 間 序 列 矩陣 時間序列矩陣�6�7�6�7總類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所以一旦有特殊現象發生,就 會引起注意。其基本原則就是按時間順序排列事件。橫行的順序取決於其 他的研究內容。 7.3.9 矩陣法——網路圖、 回顧矩陣: 矩陣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維度或是變數(通常包括因變數)構成,用以描述變數間 的相互作用。矩陣非常適合用來對變數進行分析,並且也能夠用來對具體個案進行整體性的 分析。 可以使用大量的方法構建矩陣,構建時需要思考的問題: 矩陣所要表示的是描述性數據還是解釋性數據? 矩陣所要表示的是不完全有規則的數據還是完全有規則的數據?(例如,按時間 順序、活動強度或密度或者按等級進行組織) 按照時間順序還是非時間順序構建矩陣? 矩陣要表示分類嗎?如果是,將如何進行組織和分類? 矩陣是二維的、三維的還是多維的? 在細微層次上,矩陣是否包含引用、摘要、解釋、判斷或這些內容的混合? 矩陣所要表示的數據來自於單一案例還是多個案例? 7.3.10 其他 分類法、類型法、概念樹、思維導圖/語義網狀,社會關系網圖 一、分類法 二、類型法 旅遊者角色類型 三、概念樹 四、思維導圖 以形象的方式展示了研究人員的思考和反饋過程。思維導圖將思維聯系起來並確定了 數據間的關系。也被成為 語義網狀圖。是明確了域相互聯系的數據相關的術語所構成 的,用以表示數據分析、關系或概念性思考的網狀結構。 五、社會關系網圖 表示了社會環境中不同人之間的關系。在描繪社會關系妄圖的過程中,研究中所涉及 的人物都位於一張白紙或正在使用繪圖程序的計算機屏幕上不同的點上。 可以確定關鍵人物、確定互動性質、參與者扮演的角色 途徑:定性或定量方法獲得訪談數據(反映了互動的性質、類型和數量) 7.3.11 草根理論分析 是一種定性方法,能夠從研究的現象中歸納出結論。 表面意思是:它提供的是象徵性說明或「深描」,同時「確保其具有有限的普遍性」。 此外,草根理論以人的行為為依據並能夠用於說明行為和變化。 階段: 1. 比較適於每種概念類型的數據 2. 整合各個類別及其內容 3. 界定以出現的理論 4. 對理論近詳細論述 目的:通過歸納創建理論 標准:適用性、普遍性、可理解性、可控制性 7.3.12 變焦模型法——用於分析口頭傳承的故事 四層: 1) 廣角層——找出文本主要言論 2) 中焦層——確定主題、措辭和必不可少的假設,還要調查隱秘和缺乏的內容。 3) 微觀層——關注文本中明顯出現的停頓和情感。 4) 互動變焦層——關注深度訪談中的交流和反應。 變焦模型法的互動層要求研究人員把自己也寫進文本中。 7.4 撰寫數據報告 10 章和11 章 7.5 定性數據分析與計算機程序 7.5.1 輔助數據分析的計算機程序 7.5.2 定性數據分析的計算機軟體程序對比 數據分析軟體程序的類型 理查德夫婦&麥爾斯和韋斯 曼&紐曼 軟體功能 軟體舉例 文字處理 寫作、記錄、改編、注釋、備 忘錄、簡單的文字字元串的搜 索、處理多樣化文檔和格式、 鏈接以及超文本 Word 文本搜索 文本搜索、字元串搜索 Metamaroph 相關數據管理系統 文本檢索、數據的分類和組織 WinMAX Hypercard 和超媒體 Hypercard——文本存儲 Hyperqual——基本編碼檢索 程序 Hypersoft——建模 HyperRESERCH——建設檢 驗 Hypercard 、 Hyperqual 、 Hypersoft、HyperRESERCH 編碼檢索軟體 支持備忘錄、注釋功能並提供 檢索 ATLAS.ti 一規則為基礎的構建理論; 以邏輯為基礎的系統;以索 引為基礎的方法 以編碼、邏輯和索引為基礎構 建理論 ATLAS.ti 概念網路系統 圖表和網路圖來創建並檢驗 結論 ATLAS.ti ATLAS.ti 和winmax 程序 CAQDAS 網路項目網站(www.soc.surrey.ac/caqdas )上找到IBM 兼容機和Macintosh 計算 機的應用軟體的全部列表。 7.6 本章小結 本章問題 1. 雖然定性數據分析和都能夠量數據分析方法是有諸多相似指出,但兩者仍有區別。本章 所列舉的相似之處包括:做出推論;確定方法;進行對比;研究人員力圖准確無誤。從 定性和定量視角概括出存在於每一條相似之處中的主要區別。 2. 你認為同時進行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的主要優點是什麼?這樣做存在什麼挑戰? 3. 對每一種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分析思考:你認為那種類型的數據分析是每一個定性研究 項目中必不可少的? 4. 寫一段250 字左右的短文,概括出你對研究報告中所使用直白的訪談記錄證明主題和主 旨的看法。 5. 使用計算機軟體程序進行定性數據分析的主要優缺點是什麼? 本章練習 1 關注節選,對其進行初步的軸心式編碼。 2 繪制圖標,能反映出前40 分鍾內討論的主要參加者,且能反映出他們的互動關系網路。 並討論你用於記錄數據的方法以及如何選擇來繪制互動關系圖。 3 訪問網站,根據連接訪問給出範例的網頁,然後對自己所能獲得的軟體包進行評價。 研究項目 繪制一張能夠反映現階段你對自己總結報告的看法的思維導圖,也可以單獨考慮按每一章的 結構來繪制。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相關網站 1. www.soc.surrey.ac/caqdas 2. www.sagepub.com 3. www.atlasti.de/atlasneu.html 4. www.researchware.com/demos.html 5. http://www.winmax.de 6. http://www.qualisrearch.com/info.html 7. http://www.qsr.com.au/sofeware/nvivo/nvivo.html 第八章 定量方法與旅遊研究 數據獲得的三種方式:問卷調查法、觀察法和二手資料法 學習目標: 評述如何在假設——演繹範式中運用定量方法 概述可供研究者選擇的不同類型的調查方法 解釋調查和問卷調查的區別 描述郵寄調查的特徵 建樹文化調查的優點和缺點 解釋自填式問卷和調查者完全問卷之間的差異 說明路訪、現場調查、上門調查和綜合性調查涉及的主要問題 了解電子問卷的主要特徵 明確構成問卷的主要元素 描述其他定量方法,例如:觀察法、歷史研究、案例研究、德爾菲法、文獻檔案法、實 驗法與准實驗法 評述、預測社會環境效應評估以及名義群體法的基本原理 討論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交叉點 8.1 引言 8.2 定量方法論的相關範式 理論範式包括:實證主義範式、後實證主義範式和假設演繹範式 方法論:演繹法;本體論;客觀認識論;使用出位視角;採用可反復時間的;系統的、結構 性的設計研究;隨機抽樣;基於數字的數據收集;統計分析;使用統計表格和圖標展示研究 結果;用第三人稱撰寫報告以及以廣泛人群為樣本總結出結論 主要的數據收集方法:調查法、縱向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觀察法、影響估計 法和准實驗法。 8.3 調查的種類 分類: 1) 描述性調查法:用以描述人口特徵,一般是概率抽樣。該調查收集的資料有:性別、年 齡、教育背景、職業或收入水平、旅遊團隊類型、目的地、交通方式、停留時間、住宿 類型和旅行目的 2) 解釋性調查法:目的在於檢驗假設。通過收集數據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證實或推翻假設。 收集資料有:參觀遊客的居住地和旅遊類型、居住時間、旅遊類型和原因資料 3) 預測和估值調查法:有助於管理者對未來類型/趨勢做出決策,並對某項時間、草案或 戰略加以評估。這種方法包括2~3 個現實數據集,其中一個是代表現在或過去狀態的數 據,還有一種是丁香魚未來的數據。 以上三者可組合使用。 8.4 調查法與調查問卷 調查法是一種通過口頭或書面提問方式收集信息的數據手機方法。口頭提問方式成為訪問 法;書面提問方式則通過調查問卷。 8.4.1 郵寄調查 採用調查問卷收集信息。 步驟: 1) 第一次郵寄包括四個要件:封面信、指導語、調查問卷和回寄信封 2) 第二次和第三次郵寄包括:提醒卡片;重新發送全部的問卷材料 優點與缺點 優:人少、執行成本少、進行分散地區研究、保證匿名、消除消費者偏見、回應率高 缺:不能全部收回、需要時間、提醒卡的使用增加成本、研究持續時間、不能做觀測 記錄、問卷長度會限制視覺教具的使用、開放式問題回答可能過於簡略。 8.4.2 電話調查 是結構式訪談,採用封閉式問題。 考文獻 補充閱讀
定性研究方法有資料分析方法,連續接近法,舉例說明法,比較分析法,流程圖方法等。連續接近法指的是通過不斷地反復和循環的步驟,使研究者從開始時一個比較含糊的觀念以及雜亂、具體的資料細節,到達一個具有概括性的綜合分析的結果。
具體地說,研究者從所研究的問題和一種概念與假設的框架出發,通過閱讀和探查資料,尋找各種證據,並分析概念與資料中所發現的證據之間的適合性,以及概念對資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
定性方法
一種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認的 公理、一套演繹邏輯和大量的歷史事實為分析基礎,從事物的矛盾性出發,描述、闡釋所研究的事物。進行 定性研究,要依據一定的理論與經驗,直接抓住事物特徵的主要方面,將同質性在數量上的差異暫時略去。
定性研究有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沒有或缺乏數量分析的純定性研究,結論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較濃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 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定性研究。在實際研究中,定性研究與 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
在進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須藉助定性研究確定所要研究的現象的性質;在進行定量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又須藉助定性研究確定現象發生 質變的數量界限和引起質變的原因。
Ⅲ 材料分析方法
材料分析方法:
1、化學分析:化學分析又稱經典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兩部分,是根據樣品的量、反應產物的量或所消耗試劑的量及反應的化學計量關系,經計算得待測組分的含量。化學分析是鑒別材料中附加成分的種類、含量,是剖析材料組成、准確定量的必要手段。
2、差熱分析:熱分析是研究熱力學參數或物理參數與溫度變化關系分析的方法,可分性材料晶型轉變、熔融、吸附、脫水、分解等物理性質,在物理、化學、化工、冶金、地質、建材、燃料、輕紡、食品、生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通過熱分析技術的綜合應用可以判斷材料種類、材料組分含量、篩選目標材料、對材料加工條件、 使用條件做出准確的預判,是材料分析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3、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研究被測元素原子的中外層電子由基態向激發態躍遷時吸收或者放出的特徵譜線的一種分析手段,通過特徵譜線的分析可了解待測材料的元素組成、化學鍵、原子含量及相對濃度。元素分析針對材料中非常規組分進行前期元素分析,輔助和佐證色譜分析,是材料分析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4、光譜分析:光譜分析是通過對材料的發射光譜、吸收光譜、熒光光譜等特徵光譜進行研究以分析物質結構特徵或含量的方法,光譜分析根據光的波長分為可見、紅外、紫外、X射線光譜分析。利用光譜分析可以精確、迅速、靈敏的鑒別材料、分析材料分子結構、確定化學組成和相對含量。是材料分析過程中對材料進行定性分析首要步驟。
5、色譜分析:是材料不同組分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分配平衡的過程中,不同組分在固定相上相互分離,已達到對材料定性分析、定量的目的。根據分離機制,色譜分析可以分為吸附色譜、分配色譜、離子交換色譜、凝膠色譜、親和色譜等分析類別,通過各種色譜技術的綜合運用,可實現各種材料的組分分離、定量、定性分析。
6、聯用(介面)技術:通過不同模式和類型的熱分析技術與色譜、光譜、質譜聯用(介面)技術實現對多組分復雜樣品體系的分析,可完成組分多樣性、體系多樣性的材料精確、靈敏、快捷的組分、組成測試,是非常規材料剖析過程中不可或缺分析方法。
Ⅳ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定性資料分析和統計資料分析的差異有哪些
定性資料分析和統計資料分析的差異包括:
(1)分析程序與技術的標准化程度不同
(2)資料分析的開始點不同
(3)與社會理論間的關系不同
(4)分析的方式和所用的工具不同
Ⅳ 資料分析都分哪幾類啊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三條閱讀方法
做題時迅速勾勒材料結構,准確鎖定數據位置,是完成資料分析試題需要具有的基本能力。對於文字型材料,我們一定要掌握好「分段落中心法」;對於其中包 含特殊數字、字母、符號的題目,「關鍵詞搜索法」將為我們帶來巨大的便利;而面對表格、柱狀圖和趨勢圖,「橫縱目標定位法」是鎖定所需數據最為快捷的方 法。這三大結構閱讀的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幫助各位考生掃除尋找數據時的障礙,為大家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十大核心要點 這十個要點告訴我們三組重要的信息:首先,在考場之上,千萬不要因為時間、單位或者某些特殊概念的錯位而冤枉失分;其次,某些特殊的技巧可以很好的輔 助我們做題,譬如在試題上做適當的標記、對統計圖形做定性的分析或者用工具的刻度代替實際的數據、利用排除法解組合選擇型試題以及利用基本常識在時間有限 的條件下做出迅速選擇,所有這些都是幫助我們解題的實用技巧;最後,只有懂得避重就輕、先易後難的整體策略,充分明白聯合選項共同做題的精髓,你才能從思 想上真正領悟到得到高分的策略。 十大速算技巧 資料分析中,幾乎所有復雜的計算都有簡化的可能,因為我們可以使用十種不同的速算技巧來應對各種各樣的情形:如果選項或者待比較數相差非常大,估算便 是首選;如果選項或者待比較數的首位各不相同,直除便是不二法門;如果在一群分數中,有一個分數的分子最大而分母最小,就應該知道此分數為最大;如果選項 或者待比較數之間相差一個特殊的分數,插值法多半在所難免;看到待比較的兩個分數之中,有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分別略大於另外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那你 就應該毫不猶豫的進行差分……十大速算技巧給我們解決復雜計算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為大家節省了本來會浪費在計算上的大量寶貴時間。
更多相關信息可見寧夏公務員考試網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Ⅵ 資料分析分為幾大類各自含義是什麼
資料分析有三大類,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論分析。各自特點見以上名詞解釋。
三者關系:傳統的資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論分析,直至今天,這兩種分析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當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視的是定量分析。但就社會調查研究本身而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論分析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定性分析的識別屬性、要素分析和歸類等工作為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定量分析對調查對象精確的測量、描述和推斷使調查對象的定性更加科學;理論分析則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為必要前提,定性分析區別事物、分析劃類和定量分析准確地說明事物變化的程度和趨勢,為理論分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理論分析承擔著透過調查感性材料,揭示事物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證實或者證偽理論假設的任務,對於應用性調查課題,還承擔著在理論說明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實際工作提出對策建議的任務。
Ⅶ 一份資料怎麼區別是定性資料還是定量資料
統計資料類型的現代劃分方法是將資料粗分為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 定量資料又可細分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 定性資料又可分為名義資料和有序資料。計量資料一般指從每個考察對象身上獲得該指標的具體數值, 該數值可帶度量單位和小數, 如身高、肌肉氨基酸含量。計數資料是指從每個考察對象身上獲得指標的具體數值, 數值可以帶度量單位並且為整數, 如每個樣方內的植株數量或昆蟲的數量, 正常人每分鍾的心跳次數。名義資料指從每個考察對象身上觀察到的結果不是數值, 而是一種
狀態和名稱, 如生境類型的劃分、血型的劃分。有序資料一般指考察對象的指標狀態在本質上有數量大小或先後順序之分, 如動物個體大小的等級劃分、體重大小的等級劃分。
參考文獻:
胡寶文;動物學定量與定性資料分析中的常見錯誤[J];動物學雜志;2009年06期
Ⅷ 定性資料收集的方法
定性方法,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專業術語,常用的資料收集方法有無結構訪問、半結構訪問、全結構訪問、小組訪談、觀察等。
定性研究長期與人文社會科學聯系在一起,近年來也日益應用在其他領域,包括教育、護理與公共衛生等。定性研究常用的資料收集方法有以下幾種。
1.無結構訪問(unstructuredinterviews):是人類學研究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資料收集過程中,可使用問題清單,但不受清單的影響。在無結構訪問中既沒有要詢問的特殊問題又沒有事先規定的可能答案,其形式是非正式的、隨便的,目的在於使訪問對象用他們自己的術語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此方法是否成功在於怎樣刺激被訪問者產生更多的信息,而在交談中從不注入研究者的觀點與概念。
2.半結構訪問(semi-structuredinterviews):主要根據事先確定的問題進行訪問,但不一定用問題的原話提問,可以討論在交談中出現的新問題,但主要的議題在清單上。在半結構訪問中,可使用深入詳細了解某個特別感興趣問題的深入訪談法,全面、系統與深入收集某種事例資料的事例研究法,以及了解個人生活與事物發展的生活史法。
3.全結構訪問(structuredinterviews):主要用在以回答者的觀點描述與分析回答者的文化與行為,其成功與否取決於研究者事先對研究人群觀點與認識的了解程度。在此類訪問中,有幫助確定一個新領域或新概念的自由列答案法,有研究文化差異對事物影響的歸類法,有研究事物嚴重或發展程度的打分法以及排序法等。
4.小組訪談(groupdiscussion):有焦點組訪談和非焦點組訪談。焦點組訪談經精心組織,目的是了解參加人員對某個問題的看法與認識。參加人員一般由事先互不了解但有某些與討論主題有關的共同特徵的6~8人組成。除此之外還各有1位經過培訓的主持人與記錄員。在資料分析中,以每個訪談小組為1個分析單位。除了焦點訪談外,還有一些非焦點訪談,非焦點訪談在人員組成與操作程序上都沒有焦點訪談嚴格。
5.觀察(observation):在於了解人們的實際行為,直接觀察可以反映人們潛意識的習慣行為。調查者積極參與社會的一切活動,與當地居民打成一片,在參與中進行觀察。調查人員可以採用無結構觀察方法,以觀察人員的身份來進行多目的的觀察活動,了解在物理與社會環境中人們的行為以及進行詳細描述性分析;也可以採用事先進行周密設計的全結構觀察方法來進行特定目的的觀察,了解人們的特定行為,進行特定行為的分析。
Ⅸ 韋伯的街角社會,採用了哪種定性資料分析方法求告知啊啊啊啊啊
微博的街角社會採用了,哪種冰箱資料的分析很抱歉,這個我並不清楚,你可以問問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