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治療痔瘡有哪些方法
內治法以益氣固脫、收斂止血為治則,主要用於I期內痔、體弱者或者Ⅱ期、Ⅲ期內痔兼有其他嚴重疾病,如心腦肝腎功能障礙而不能耐受手術者。此外,對痔瘡初起時的炎症有較好的療較。一般選用祛風涼血、清熱利濕、清熱解毒、通下、生津潤燥、養血補血、補中益氣等功效的中葯。
外治法熏洗法: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劑沖泡後,先以其蒸氣熏肛門部位,待其葯液溫度降至37℃~40℃時,以毛巾蘸葯液熱敷患處;或坐浴,使肛門浸於葯液中即可,每次15~20分鍾。一般選用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中葯,以起到活血止痛、消炎消腫、收斂止血的功效。主要用於Ⅱ、Ⅲ期內痔、嵌頓痔以及各種外痔及並發炎症者。
敷葯法:把消炎、止痛、生肌、收斂止血的中葯粉碎後,以水或其他基質調敷於肛門患處。可在每次排便後,先坐浴,再外敷葯物。
葯膏:使用中成葯制劑,如馬應龍痔瘡膏、九華膏等局部敷貼,既能較好地發揮中葯的作用,又便於攜帶和用葯。
Ⅱ 如何用中葯治療痔瘡
痔瘡,是很多人都會有的肛腸疾病。但是又因為位置比較隱私,多數情況下大多是人都會覺得難以啟齒。但是,痔瘡一旦發作,又痛苦難以忍耐。有些人甚至選擇不聞不問任由發展。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痔瘡由肛管和直腸末端靜脈叢曲張而成,分內痔、外痔和謹激內外混合痔。多見於坐立過久,經常便秘或妊娠者。便血(內痔)、疼痛(外痔)或塊物突出為其主要症狀,外痔血栓形成時產生劇痛,出現紫色腫塊,壓痛明顯。
治痔瘡的中醫竅門
硫黃、雄黃各10克,樟腦3克祥消襪。使用前,把這些磨成粉末,然後用適量的芝麻油調均,使用時塗抹在患處。這種方法可以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痔瘡。
生理原因
結腸和盲腸是人體內主要運送食品殘渣和存留糞便的主要器官,而食品在體內經過一定的分解吸收後,殘渣中通常是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的,這些物質長期滯留在我們的結腸盲腸中,就會引發腫瘤。
解剖原因
肛門靜脈系和腔靜脈系在直腸下端,有許多靜脈叢和吻合枝,靜脈壁薄弱,對壓力的抵抗力減低,直腸粘膜下組織疏鬆,有利於靜脈擴大麴張變形,橋卜容易形成痔。
痔瘡不是非常嚴重的疾病。很多人都會存在這樣的肛腸問題。但是,千萬不要諱疾忌醫。遇到不適及時就診,並且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和狀態。這樣,疾病才會遠離我們。
Ⅲ 中醫治療痔瘡的方法
中醫以為痔瘡的發作起因與風、濕、熱、燥、氣虛、血虛有關。因此,一般而言,中醫治療痔瘡可分為內治和外治兩種方法,中葯坐浴屬於外治的其中一種。歸納起來,大致有清熱涼血,清熱利濕,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瀉熱通腑,養陰潤燥,補中益氣,活血祛瘀,滋陰清熱和溫陽健脾等法則。
Ⅳ 痔瘡偏方_痔瘡中葯偏治療方法
痔,又名 痔瘡 、痔核、痔病、痔疾等。 醫學 所指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 疾病 。痔瘡 偏方 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痔瘡偏方的資料,僅供參考。
痔瘡偏方
1、 蒲公黃、黃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每天一副,可以用3次。用時先加水3000毫升,待煮開後,把渣滓去掉,然後把葯液倒在盆里,趁熱先熏後洗患處,每次20分鍾左右為宜。
這個方法可以 清熱 解毒 ,除濕消腫,活血散瘀,可用於治療痔瘡。
2、 硫黃、雄黃各10克,樟腦3克。使用前,把這些磨成粉末,然後用適量的芝麻油調均,使用時塗抹在患處。
這種方法可以治療因 濕熱 引起的痔瘡。
3、 烏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參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用水煎了口服,每天一劑,每天口服2次。
這個方法的功能是清熱解毒,潤腸通便,可用於治療痔瘡。
4、 浮萍適量。用水煎了,趁熱 用葯 液擦洗患處。
這種方法可用於因痔瘡而抓破皮膚出血,但不流水的患者。
5、 槐花、地榆各10克,仙鶴草、旱蓮草、側柏葉各15克,枳殼10克,黃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萊莧30克。用水煎了口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還可以用此葯煎液熏洗患處。
本方法的作用是清腸利濕,止血,可用於治療痔瘡。
6、 柞樹葉30克。把柞樹葉搗爛了,敷在患處。
本方法來源於《黑龍江常用中草葯手冊》,可用於治療痔瘡。
7、 把生豆腐渣放在鍋里炒,直至炒干成了末,每次取9克用白糖水服下,每天3次。 本方源於《危氏方》,可用於治療血瘡。
痔瘡 中葯 偏方
中葯 方劑 (一)
【辨證】 風濕 燥熱侵襲臟腑,陰陽失調,氣血縱橫,經脈交錯,濁氣瘀血下注。
【治法】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涼血散瘀。
【方名】治痔湯。
【組成】蒲公英30克,黃柏30克,赤芍30克,丹皮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用法】水煎外用,每日1劑,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後過濾去渣,將葯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內,患者趁熱先熏後洗,每次15~30分鍾。
【出處】鄒桃生方。
中葯方劑(二)
【辨證】濕熱內生,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瘀血濁氣下注肛門。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潤腸通便,化濕通路,軟堅散結,收澀固脫,止血定痛,適用於痔瘡。
【方名】消痔湯。
【組成】烏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參15克,射干10克,炮山甲10克,煅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凌朝光方。
中葯方劑(三)
【辨證】中焦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利濕,潤腸止血。
【方名】甘旱蜜湯。
【組成】莧菜30克,生甘草10克,旱蓮草30克,蜂蜜10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服時加蜜糖10毫升。1~2次煎液內服,第3次煎液外用熏洗肛門。
【出處】黃洪坤方。
中葯方劑(四)
【辨證】血熱毒火內盛,瘀血濁氣下注。
【治法】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活血止痛,逐淤消痔。
【方名】槐花消痔湯。
【組成】槐花15克,槐角15克,生地12克,黃連10克,銀花12克,黃柏10克,滑石15克,當歸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殼6克,黃芩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葯方劑(五)
【辨證】中焦濕熱,下注挾寒濕。
【治法】清腸利濕,止血,適用於痔瘡。
【方名】加味槐榆合劑。
【組成】槐花10克,地榆10克,仙鶴草15克,旱蓮草15克,側柏葉15克,枳殼10克,黃芩5克,胡麻仁15克,菜莧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葯煎液熏洗肛門
。
【出處】黃洪坤方。
中葯方劑(六)
【組成】硫黃、雄黃各10克,樟腦3克,麻油適量。
【用法】前葯研成細末,用麻油調勻,擦患
處。
【方源】本產適用於濕熱而致痔瘡。
中葯方劑(七)
【組成】浮萍適量。
【用法】水煎,趁熱擦洗患處。
【方源】本方適用於痔瘡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中葯方劑(八)
【組成】柞樹葉30克。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源】本方源於《黑龍江常用中草葯手冊》,適用於痔瘡。
中葯方劑(九)
【組成】劉寄奴、五倍子備等分。
【用法】研為細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
【方源】本方源於《類編朱氏集驗方》,治痔瘡。
中葯方劑(十)
【組成】生豆腐渣,鍋內炒干為末。
【用法】每服9克,白砂糖湯下,日3次。
【方源】本方源於《危氏方》,適用於血痔。
中葯方劑(十一)
【組成】絲瓜,燒存性。
【用法】研末,酒服6克。
【主治】肛門久痔。
中葯方劑(十二)
主治:外痔出血
處方:土豆(學名:馬鈴薯)片
用法:晚上睡覺前將土豆片貼於肛門處,膠條固定,起床解掉。
中葯方劑(十三)
麥麩不僅粗纖維、粗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組成較平衡,其中賴氨酸、色氨酸和蘇氨酸含量均較高;麥麩的維生素B族及維生素E的含量極高。小麥麩質地疏鬆,含有適量的硫酸鹽類,有輕瀉作用,有助於胃腸蠕動和通便潤腸。
中葯方劑(十四)
主治:痔瘡
處方:白礬200克、塊鹽200克
用法:共搗為末裝入一個豬水泡內陰干,每天一次,每次服25克,空肚溫水送服。
本方源於孫建永提供
●中葯方劑(十五)
主治:內痔出血
處方:金針菜(土名:黃花菜)50克
用法:水煎,加紅糖適量,早飯前一小時服用,連服四天。
(註:鮮黃花菜應去心蕾,微毒易致瀉)
本方源於孫建永提供
●中葯方劑(十六)
方葯:黃芩15克,梔子、丹皮、槐花、地榆、火麻仁各12克,枳殼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用,連服5~7天。
功效:清熱寬腸,涼血止血。方中諸葯配合,起到消炎、止血、改善局部循環、加速水腫吸收、調暢大便的作用。
主治:痔瘡出血、腫脹、疼痛,大 便秘 結或 肛裂 等。
療效:該方是在祖國醫學傳統方劑“槐角丸”基礎上變化而成,我院臨床應用30餘年,療效明顯,有效率達96.9%以上。
注意:有心、肝、腎疾病患者或孕婦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葯。
29種偏方調治痔瘡
偏方一、馬齒莧豬腸
配方:馬齒莧100克,豬大腸約3寸長左右,精鹽適量。 製法:將馬齒莧洗凈切碎,裝入洗凈的豬大腸內,兩頭紮好,放入碗中加少許水蒸熟,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潤腸止血,可作為痔瘡患者的輔助治療葯。 用法:每日晚飯前1小時,連湯服下,連服數日。
偏方二、蒲公英敗醬豬場湯
配方:鮮蒲公英50克(干品25克),敗醬草25克,豬大腸250克,食鹽適量。
製法:將豬大腸洗凈、切片;蒲公英、敗醬草洗凈,用布包裹;二者一起入砂鍋內,加燉至爛熟,去布袋,加入食鹽調味。
功效:適用於實熱所致之內痔。
用法:分2次食豬腸喝湯。
偏方三、醋煮赤小豆
配方:赤小豆500克,白醋、白酒各適量。
製法:將赤小豆洗凈,用白醋煮熟、曬干,再用白酒浸至酒盡為止,晾乾,研為末。
功效:排膿止血,對內痔出血有效。
用法:每次取5克以白酒送服,日服3次。
偏方四、黨參無花果燉瘦肉
配方:黨參50克,無花果250克,豬瘦肉500克,食鹽適量。
製法:將黨參、無花果洗凈,豬瘦肉洗凈、切塊,三者一同入鍋,加水燉至肉熟透,加鹽調味。
功效:適用於痔瘡日久所致之氣血虛弱。
用法:分頓食肉喝湯。
偏方五、米醋羊血
配方:羊血200克,米醋300克,精鹽適量。
製法:將羊血切成小塊放入碗中,倒入米醋,煮熟後加精鹽調味。
功效:化瘀止血,對內痔出血有很好的療效。
用法:只吃羊血,不飲醋湯。
偏方六、大棗烏魚湯
配方:大棗50克,烏魚500克,食鹽、生薑各少許。
製法:將烏魚剖洗干凈,大棗去核,二者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生薑和鹽燉至魚肉熟爛。
功效:補脾益氣、消炎,對於痔瘺虛證有很好的療效。 用法:分餐食用。
偏方七、黃酒煮豬皮
配方:豬皮150克,黃酒半碗,紅糖50克。
製法:將豬皮颳去油脂、洗凈,放入砂鍋內,加半碗黃酒和半碗水煮到稀爛,再加紅糖調勻即可。
功效:養陰清熱,對內痔出血有效。
用法:吃豬皮飲湯,每日1劑,分2次服完,連用數天。
偏方八、香蕉薤菜粥
配方:香蕉100克,薤菜100克,粳米50克,食鹽或白糖適量。
製法:將香蕉去皮搗為泥、薤菜取尖,粳米加水煮至將熟時放入薤菜尖、香蕉泥,加入適量食鹽或白糖同煮為粥。 功效:適用於痔瘺實熱之症。
用法:作早餐食用。
配方九、茄子末
配方:茄子2個
製法:將茄子洗凈、切片,燒成炭,碾成細末。 功效:清熱止血,適用於內痔出血。
用法:每次取10克,用溫開水送服。每日服3次,連服10天。
偏方十、木耳芝麻茶
配方:黑木耳、黑芝麻各60克。
製法:將黑木耳、黑芝麻各取一半炒熟,之後與未炒的一起混合。
功效:潤腸通便、止血斂血,對內痔粘膜糜爛、下血不止有效。
用法:每次取15克用沸水沖泡,燜15分鍾代茶飲。每日1~2次。
偏方十一、黃芪西洋參燉雞
配方:童子雞1隻,炙黃芪30克,西洋參3克,鹽少許。 製法:取童子雞,宰殺後剖洗干凈,將炙黃芪和西洋參裝入雞腹,加少許鹽清燉至熟爛。
功效:對於痔瘡便血、氣血虧虛、痔瘡脫出有效。 用法:吃雞肉喝湯,每周2次。
偏方十二、仙人掌甘草酒
配方:仙人掌100克,甘草60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仙人掌洗凈、曬干水分,切細,與甘草一起放入干凈的容器內,倒入白酒,密封保存。
功效:清熱、活血、解毒,適用於久治不愈的內痔。 用法:1周後飲服,早晚2次,每次1小杯。
偏方十三、南瓜子熏洗方
配方:南瓜子1000克。
製法:將南瓜子加水煎湯
功效:消腫收斂,用治內痔。
用法:趁熱熏洗肛門,每日最少2次,連續熏洗數天其間禁食魚類發物。
偏方十四、野艾葉外敷方
配方:野艾葉適量
製法:在七八月間採摘野艾葉子陰干備用,施用時將野艾葉洗凈搗爛如泥。
功效:此法對各項內痔外翻、充血、水腫、脫出者效果較好,一般敷葯3~4次,症狀可明顯改善。如有出血,可加入少量白及粉,效果更好。
用法:外敷或內塞痔核處,每日調敷1次。為了防止脫落,可蓋上紗布並用膠布固定。
偏方十五、麒麟菜飲
配方:麒麟菜3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麒麟菜洗凈,加適量水煎湯,加白糖調勻即可。 功效:瀉熱消腫,主治外痔腫痛,痔瘡初起疼痛。 用法:候溫飲服,每日2次。
偏方十六、紅糖金針菜
配方:金針菜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金針菜用2碗水煎至1碗水,加入紅糖攪勻。 功效:活血消腫,對初起痔瘡可以消散,重者可減輕痛苦。 用法:溫服,每日1次
偏方十七、無花果葉熏洗方
配方:干無花果葉洗去灰塵,加適量水煎煮半盆葯汁 功效:消炎、散腫、止痛,主治外痔腫痛。
用法:趁熱熏洗痔位處約半小時,每夜熏洗1次,一般外痔2~3天可愈。
偏方十八、花椒水
配方:花椒十幾粒,食鹽一茶匙。
製法:將花椒、食鹽置於盆中,用開水沖泡。
功效:消腫止痛,主治外痔腫痛。
用法:坐於盆上,熏洗患部,每日1次,每次10分鍾左右,重者每日早晚各1次。
偏方十九、螺礬汁
配方:活田螺1個,明礬5克。
製法:將田螺用清水漂養2天,使其吐盡泥沙,然後去殼取肉,把螺肉裝入干凈的小瓶內,加入明礬放置一夜,螺肉即化為水。
功效:本方只適用於外痔未出血者,內痔不宜。
用法:用干凈的鴨毛或棉花蘸螺汁塗於痔面上,每日2次,連用一周。
偏方二十、桃紅四物湯
配方:桃仁、紅花、當歸尾、川芎、三菱、莪術各10克。 製法:將上葯用半臉盆40~50度溫開水浸泡。
功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外痔有很好的效果。
用法:坐於盆中,浸泡肛門15分鍾左右。一般1~2次就會好,外痔病情重的可能需要4~5次,而且很少復發。
偏方二十一、黃柏五倍方
配方:將黃柏20克,五倍子適量。
製法:將黃柏加水煎取葯汁,五倍子焙乾後研成細粉,用溫開水調成糊狀。
功效:對內外痔均有較好療效。
用法:先用黃柏水熏洗,然後在臨睡前用棉簽蘸五倍子葯粉塞入肛門,次日晨排出。
偏方二十二、艾葉熏洗方
配方:艾葉20克,鹽10克,醋5毫升。
製法:將艾葉加1000毫升水,用大火燒開後煎煮5分鍾,然後加入鹽和醋攪勻即可。
功效:溫經通絡、止痛止血、對內痔、外痔均有效。
用法:先用葯液熏患處,待水溫合適時再洗患處,早晚各1次。
偏方二十三、無花果黃豆湯
配方:無花果葉子10片(沒有葉子時用樹枝砸爛亦可),黃豆1把。
製法:將無花果葉子、黃豆分別洗凈,加適量水煎煮半小時。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對內外痔均有效。
用法:將所得葯汁熏洗患處。
偏方二十四、魚腥草熏洗方
配方:將魚腥草加適量水,煎煮10分鍾,濾渣取汁。 功效:解毒消腫,主治痔瘡及 肛門 瘙癢 。
用法:將葯汁倒入盆中,趁熱先用蒸汽熏患處,待水溫適宜時再用紗布洗患處。每日2~3次,一般2~3日即可止痛消腫。
偏方二十五、辣椒面雞蛋
配方:雞蛋1個,辣椒面、玉米皮(或稻草)各適量。 製法:將雞蛋開一小洞,往洞內塞入辣椒面,用稻草或玉米皮包好、捆牢,放在未燃盡的草木灰(或鍋底的慢火)中烤熟、注意別烤糊蛋清和蛋黃。
功效:本方曾經多位壯醫使用,具有特效,屢用屢驗,一般連用1周。
用法:將雞蛋、辣椒面一次吃下,每天早晨1個,不管內痔外痔,3~5次即愈。
偏方二十六、全蠍僵蠶蛋
配方:全蠍6克,僵蠶6克,生雞蛋15枚。
製法:將全蠍、僵蠶置瓦上焙乾,研成粉末,分為15份。每日取1枚生雞蛋打一小孔,將1份葯末從小孔裝入雞蛋內攪勻,用麵粉封好小孔,隔水蒸熟。
功效:解毒散結,對內痔、外痔都適用。
用法:每日睡前吃一枚葯雞蛋,連服15個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治癒。
偏方二十七、綠豆豬腸湯
配方:綠豆200克,豬大腸1節(能裝下綠豆並留出一定空間即可),食鹽少許。
製法:將豬大腸、綠豆分別洗凈,然後將綠豆加鹽拌勻,填入豬大腸內,預留一些綠豆膨脹後的空間,兩端用線扎緊,加入煮1小時。
功效:治內外痔及便時出血,3日見效。
用法:切段食之,每日1次,1次吃完。
偏方二十八、韭菜鯽魚
配方:鯽魚1條(約200克左右),韭菜適量,香油、鹽少許。
製法:將鯽魚剖洗干凈,周身用鹽抹勻,然後將洗凈的韭菜塞入魚腹內,上籠蒸半小時,淋上香油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可用於內外痔瘡、痔漏的治療。 用法:食魚肉喝湯,每日1次。
偏方二十九、蚯蚓肉丸
配方:豬肉90克,太白粉半匙,蚯蚓3條。
製法:將豬肉剁成肉餡,加太白粉調勻製成肉丸。將蚯蚓剖洗去泥,切碎放入肉丸內,用一個大碗盛好,上面倒扣一個小點的碗,入鍋蒸40分鍾。
功效:瀉火、收斂,不論是內痔、外痔,效果較好,內部紅腫小時,外部大腸收縮恢復原位,使便後出血停止。
Ⅳ 中葯治療痔瘡的最有效方法
痔瘡是一種肛門疾病,痔瘡都是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三種,人們常患上的就是外痔了,會讓你疼痛難以,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的治療呢?讓我們看看中醫里的中葯良方吧。
中葯治療痔瘡的有效方法 馬齒菜
具有清熱仿團解毒、消腫散血作用,是味腸道消炎葯,適合肛門內或外周瘙癢腫痛者。馬齒菜吃的方法很多,可以單獨涼拌吃,也可以和魚腥草一起,放開水中稍微焯一下,拌小磨油、醋和少量鹽吃。
槐實鉛大侍茶直接用中葯槐實泡茶喝,能夠清熱涼血,消腫止痛,對濕熱下注引起的痔瘡出血,內痔外痔混合痔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中葯熏蒸
取中葯地骨皮60克,升麻9克,桃仁12克,槐花60克,地榆60克,野菊花30克,敗醬草30克,五倍子30克,將上葯水煎後去除葯渣,趁熱熏洗肛門數十分鍾,每日槐吵2—3次,可連續使用1周,可治療外痔的作用。
中葯外貼法取中葯兒茶15克,炙輕粉7.5克,龍骨10克,冰片5克,將上葯共研細末,然後加適量的水調成糊狀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