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中國的跨文化交際研究方法

中國的跨文化交際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06 20:00:02

❶ 跨文化交際主要研究什麼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於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
從對外漢語專業的角度,「跨文化交際」的概念可以這樣界定:在特定的交際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際者使用同一種語言(母語或目的語)進行的口語交際。它包含以下幾個要點: 1.交際雙方必須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的差異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既是指不同文化圈之間的差異,也是指同一文化圈內部亞文化之間的差異。不過立足對外漢語專業,文化差異主要指不同文化圈之間的差異,尤其是中國和歐美國家的文化差異。因為從跨文化交際的實際情形來看,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交際失誤,容易引起沖突的主要是中國和歐美國家的人際交往。中國同亞洲地區國家,如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一些 國家的人際交往,雖然也有文化差異的一面,但要順利的多,這是因為這些國家與中國同屬東方文化圈,彼此之間在文化取向和交際規范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2.交際雙方必須使用同一種語言交際
這是顯而易見的,假如一方使用一種語言,而另一方使用另外一種不同的語言,交際是無法進行的。但是,既然交際的雙方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又要使用同一種語言,那麼用來交際的語言對一方來說是母語,而對另一方來說必然是第二語言(習得的「目的語」)。比如一個中國人與一個美國人交談,他們可以選擇使用漢語,也可以選擇使用英語,這樣他們就可以用同一種語言直接交際,而不需要通過翻譯這個中間環節。這樣界定的著眼點也是由對外漢語專業的特點決定的。
3.交際雙方進行的是實時的口語交際
跨文化交際的途徑多種多樣。可以是語言符號的交際,也可以是非語言符號的交際,如商品、畫報、實物、影像、演出到呢個其他物化形式符號的交際;可以是現場的雙向交際,也可以是通過媒介的單向交際,如電視、廣播、報刊、廣告等傳播方式的交際;可以是口語交際,也可以是書面交際,如信函、公文等的來往。從對外漢語專業來看,我們著眼的主要是實時的口語交際,即雙方面對面的交談。此外也包括伴隨口語交際而可能發生的書面語交際,即文字傳播方式的交際。
4.交際雙方進行的是直接的言語交際
當前國內的跨文化交際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語教學界。
跨文化交際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是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特定時代產生的新興學科。在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漢語國際推廣戰略決策的需要。跨文化交際又是一門綜合性學額,它是當代社會科學學科綜合研究的結果,學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言語交際學。其中文化語言學凸顯「文化」的側面,社會語言學凸顯「社會」的側面,而言語交際學凸顯「交際」的側面,這三個不同的側面都圍繞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的「語用」這個核心。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了這么一門綜合性的語言學科。通俗解釋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這樣一些問題。許多人在語言交流當中有很多障礙,最早的時候溝通障礙在於你的英語表達不好而產生誤解,這是傳統的看法。之後,當雙方的語言能力都很好的時候,好像就沒有障礙了,而這其實是我們的一種誤解。研究之中發現,並不是英語好就能達到溝通的目的。我們過去所說的溝通僅僅是會表達。所以搞外語的人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譯成中文叫「跨文化交際」。交際,就意味著用語言進行表達,而在語言表達過程中還有許多溝通上的問題。因為前者更注重你的語言表達好與不好,而不注重溝通之中對方是否真正理解到了你所要表達的問題,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傾向於「跨文化溝通」。同時,溝通的目的在於要讓對方理解你要表達的intended message,即你要表達的意思,而不是你所說的話。I know what you are saying, but not what you are trying to tell me or what you mean.而溝通則是在理解what you are saying 的基礎上同時理解what you mean to say.
研究必要性
(一)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特徵
20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這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和人類的生活方式。現代交通高速發展,航班日益增加,油輪頻繁出入,火車屢屢提速,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家用轎車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大范圍內普及,這使得人們之間的交往空前頻繁。現代通訊技術高度發達,行動電話的迅速普及,可視電話的廣泛應用,這使得人們之間的溝通絕對暢通。尤其是電腦的普及和國際互聯網的誕生,使人類的生活形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突破了以往生活功能空間的限制,辦公無紙化、商務電子化、生活網路化、溝通互動化等無處不在人們眼前展現一個「虛擬的世界」。這些巨大變化的一個核心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時間、空間距離被拉近了,巨大的地球被壓縮成一個小小的「地球村」,人們可以像村民在小村子裡一樣,隨時、隨地地串門、聚會、交往、溝通。
與此同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也日益加速。經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命脈,圍繞著經濟的發展,國家、民族、地區之間在政治、文化、科技、貿易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頻繁。這種交往可以表現為合作、援助,也可以表現為交涉、我選,乃至於沖突、戰爭,使得世界日已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格局,而且變得精彩紛呈、變化無窮。事實表明,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交往,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大家必須溝通,需要接觸、會晤、談判、協商、討論,這就是外交舞台特別精彩的根本原因。所以這些所謂的「外交」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際,因為盡管現代科技的發展拉近了人們之間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卻無法拉近人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不同的國家、民族由於不同的歷史淵源、不同的社會習俗,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社會規范、語用規則,這些因素給跨文化交際帶來的潛在的障礙、低效率的溝通、相互間的誤解以及可能導致的文化沖突,都會給人類帶來不必要的災難。
跨文化交際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這個領域的研究無疑是為了適應這樣一個日益發達的跨文化國際交往和人際交往的需要應運而生的。因為這門學科必須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的差異,必須研究不同社會結構導致的角色關系、行為規范的差異,必須研究不同民族習俗所積淀的文化符號、代碼系統的差異,必須研究不同交際情景制約的語言規則、交際方式的差異。所有這些研究不但要進行深入的理論探究,還要注重實際的應用研究,這樣才能使這門學科更科學、更完善、更豐滿,從而更好地為這個時代服務。
(二)漢語國際推廣的戰略需求

❷ 誇文化交流分別有那些理論啊要具體一點的!

跨文化傳播與跨文化傳播學
什麼是跨文化傳播?跨文化傳播指的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個體、群體或組織之間進行的交流活動。對於不少讀者來者來說,跨文化傳播是依然一個非常陌生的詞語,不過實際上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我國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玄奘取經、鄭和下西洋等都是跨文化傳播的典範。在交通和通訊工具日新月異,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跨文化傳播對於我們來說不再是稀罕的事情。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以及普及,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進行跨文化傳播了。在網際網路上,人們完全可以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形式與來自境內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聊天、游戲。如果說傳播是一種生活方式,跨文化傳播則是「地球村」中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隨著跨文化傳播活動的不斷增多,不少跨文化傳播的實踐者便開始關注這一現象。很早已前,佛教、基督教的宗教領袖,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以及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便注意到「說對方的語言,根據聽眾來調整傳播技巧」的重要性 (Sitaram & Cogdell, 1976, 第六頁) 。然而,系統地研究跨文化傳播活動第一人則是愛德華?霍爾,20世紀50年代,愛德華?霍爾在美國外派人員培訓學院(FSI)工作時第一次提出了「跨文化傳播」的概念。
什麼是跨文化傳播學呢?跨文化傳播學是由美國人類學家、跨文化研究學者愛德華?霍爾在20世紀50年代建立的一門學科,其英文表達為「Intercultrual Communication 或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在我國也翻譯為「跨文化交際學」或者「跨文化交流學」。跨文化傳播學作為傳播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旨在研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是如何進行交流以及研究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技巧,跨越跨文化交流障礙的方法和途徑。跨文化傳播學是一門跨領域的學科,融合了人類學、文化學、心理學以及傳播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跨文化傳播的主要理論見諸於有關文化差異(文化維度)的著作中,特別是吉爾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哈里? C. 特蘭狄斯(Harry C. Triandis)、方斯?特龍皮納爾斯(Fons Trompenaars)、沙龍?施瓦茲(ShalomSchwartz)及克里佛德?吉爾茲(Clifford Geertz)等人的著作中。目前,這些學者的相關理論已經廣泛地運用到傳播理論和傳播情景中,特別是商務、管理和市場營銷之中。
二、 美國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時代背景及愛德華?霍爾其人
(一)美國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時代背景
跨文化傳播學始創於美國並不是偶然的。我們知道,在發現新大陸之前,美國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後來各大洲的移民都相繼湧入美國,於是美國便逐漸成為一個移民大國,一個文化多元社會。在這個宗教、文化多元的社會中,白人占統治地位,印第安人、非洲、亞洲、拉丁美洲以及東歐的移民便自然處於被支配地位。於是,種族矛盾和文化沖突開始蔓延。
二戰使得不少歐洲的美國同盟變成了廢墟,為了冷戰的需要,為了跟蘇聯抗衡,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大力扶植歐洲經濟發展,於是大量的專家、學者、企業員工被派往歐洲;同時,美國經濟並未受到二戰的太大影響,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成為了一個超級大國繁榮,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和移民。美國政府發現,許多由美國政府和企業外派的工作人員都因文化差異,無法適應派往國生活,最終無功而返。美國的外來移民及留學生中經歷著這種「文化震撼」的也大有人在。可以說美國20世紀50年代的外來移民、留學生、旅遊者劇增,外派工作人員不斷,多元文化社會的形成,客觀上需要一門嶄新的學科——跨文化傳播學來研究相關的跨文化沖突問題。
(二)愛德華?霍爾的生平
愛德華?霍爾正好處於這個時代,他的生活經歷和專業背景使他成為了承擔這一使命的人。愛德華?霍爾1914年5月16日出生於美國的密蘇里州,先後獲得人類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從事過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後研究。1933-1937年曾經在美國西南部的納瓦霍和霍皮印第安村莊工作並研究,寫成自傳《三十年代的西部》。二戰期間,愛德華?霍爾曾經在歐洲和菲律賓服役,並在這些地方從事不同文化中的空間概念研究。20世紀50年代,愛德華?霍爾在美國美國政府部門的外派人員培訓學院(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任教,對外派出國人員進行跨文化技能培訓。期間,他提出了「高語境」和「低語境」文化,並撰寫了幾部非常暢銷的有關跨文化傳播的著作。

愛德華?霍爾生平和事業主要事件
時間 事件
1914年 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Webster Groves
1918-1932年 在新墨西哥長大
1933-1937年 在美國西南部的納瓦霍和霍皮印第安村莊工作
1936年 獲丹佛大學人類學學士學位
1938年 獲亞利桑那州大學人類學碩士學位
1942年 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1942-1945年 二戰其間,被派往歐洲和菲律賓服役
1946年 在哥倫比亞大學從事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後研究並在美國軍隊機關府特魯克島管理處從事研究
1946-1948年 任丹佛大學人類學系主席並從事丹佛的種族關系研究
1948-1950年 與Eric Fromm一起在佛蒙特州的本寧頓學院教書
1950-1955年 華盛頓特區外派人員培訓學院第四課程體系主任
1952-1956年 在華盛頓特區精神病治療學校任教
1955年 在《美洲科學》雜志中發表了發表《禮節人類學》一文
1959年 《無聲的語言》一書發表
1960-1963年 又在華盛頓特區精神病治療學校任教
1963-1967年 成為伊利諾斯州理工學院(芝加哥)人類學教授;由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資助進行空間關系學和不同種族交往的研究
1966年 《隱藏的維度》一書發表
1967-1977年 成為西北大學人類學教授,直到退休
1976年 出席在日本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主辦的跨文化傳播會議
1976年 《超越文化》一書發表
1977年 在柏林國際傳播協議會議上宣讀了一篇論文
1977至今 退休後居住在新墨西哥的聖達菲;偶爾在國際跨文化教育、訓練與研究協會(SIETAR)的會議中及暑期跨文化傳播學院講學;在新墨西哥大學任教
1983年 《生活的舞蹈——時間的另一個維度》一書發表
1983年 《隱性差異:國際傳播研究》一書發表
1987年 《隱性差異:與日本人做生意》一書發表
1990年 《理解文化差異:德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一書發表

(三)愛德華?霍爾的跨文化經歷和專業背景
前面我們提到,跨文化傳播學是一門跨領域的學科,融合了人類學、文化學、心理學以及傳播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愛德華?霍爾能夠開創跨文化傳播這一嶄新的學術領域與他的生活經歷和專業背景是分不開的。
愛德華?霍爾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白人,自己所屬「文化身份」是來自北歐的美國白人文化。從在他的生活經歷中可以發現,他前後跟印第安文化、非洲文化和菲律賓文化有過較深的接觸。這些經歷使得他對各種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也為他從事跨文化研究積累的第一手資料。
愛德華?霍爾四歲時,舉家搬遷到El Paso(在美國和墨西哥交界處,屬於德克薩斯州),家裡僱傭了一位來自Juarez(德克薩斯州的一個鎮)的保姆,後來他們又搬遷回了聖路易絲。到了這里,保姆和她的兩個女兒便不能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五歲時,霍爾和一群西班牙小孩同在一個幼兒園,後來在法國也住過一段時間。可以說霍爾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里。「我小時候經常碰到這類事情。我對此非常感興趣。」
1933-1937年,霍爾在美國西南部的納瓦霍和霍皮印第安村莊工作。他的工作主要是用金錢來激勵當地的印第安人修建大壩,以便改善那裡的生存環境,提高印第安人的生活水平。與印第安人交往了一段時間後,霍爾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化敏感,「我在保留地的時候,常常考慮如何才能跟瓦霍人和霍皮人共事,在這里我發現他們完全不同。要把我的思維方式強加給他們根本就不管用。」 這段期間的接觸讓霍爾知曉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跨文化關系的第一手資料及其復雜性。」 (Hall, 1992, 第76頁)
1942-1945年,二戰期間,霍爾被派往歐洲和菲律賓服役,期間領導了一個非裔美籍士兵組成的軍團。他認為自己的領導工作非常具有創造性,「我非常自己的工作具有創造性,因為我和黑人士兵一道工作。我非常尊敬他們,並且常設身處地的考慮他們的利益。」
霍爾的跨文化生活經歷使得他對跨文化傳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注意到了跨文化傳播中的問題,獲得了跨文化傳播第一手的資料,從此對跨文化傳播獲得了感性認識;而真正引領他進行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應該是受到的學術影響。霍爾先後獲得人類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在哥倫比亞大學從事過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後研究,也曾在外派人員培訓學院中工作過。這些學習和研究使得他能接觸到相關方面的學者,最後形成了跨文化傳播這個概念。後來,霍爾把他受到的專業影響分成四個部分:(1) 文化人類學;(2) 語言學;(3) 動物行為學;(4) 弗羅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Hall, 1992; Sorrells, 1998)
三、愛德華?霍爾對跨文化傳播研究的貢獻
施拉姆曾經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傳播學的建立。他說拉斯韋爾、勒溫、拉扎絲菲爾德、霍夫德都從各自的研究領域來到傳播學這片沙漠中的綠洲,當他們為傳播學領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便像游牧民族一樣離開了這片綠洲,繼續其他領域的研究。施拉姆是傳播學的創始人,因為他來到這片沙漠中的綠洲後,跟其他游牧學者相反,他留下來了並建立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Rogers, 1994) 。
海默借用了施拉姆的比喻來描繪跨文化傳播學的建立。二戰後,來自人類學、心理學、傳播學、社會學和國際關系研究的學者,如馬格麗特???米德,盧絲???貝尼迪克特,格里果力?貝特森離開各自的研究領域,短暫地涉足這塊人類當時很陌生的領域:有關文化與人類互動關系的交叉領域。這些人後來都離開了,霍爾卻留下來了,在這塊文化與人類互動的交叉領域安家,並把這塊領域叫做 「跨文化傳播學」。
霍爾首先提出了跨文化傳播的相關概念。到20世紀50年代,霍爾的跨文化生活和工作經歷已經讓他產生了「跨文化」 這一概念,在外派人員培訓學院進行跨文化技能培訓教學工作期間,他就提出了「高語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語境文化」 (low context culture)概念,他把這些思想進行了梳理後於1959年出版的《無聲的語言》一書。該書已經包含了我們理解文化和傳播的基本問題,如「什麼是文化」 ,「文化就是傳播」,「時間會說話」 ,「空間會說話」 。霍爾非常重視非言語傳播問題,該書花了將近20%的篇章來討論這個問題。這本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961-1969年間便發行了505000冊,還被眾多著作、雜志和其他出版物轉摘,前後被翻譯成6種文字。 ( Masao Kunihiro )可以說該書的出版標志著跨文化傳播學這一學科的誕生。在霍爾的努力耕耘下,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跨文化傳播學誕生了,霍爾成為了跨文化傳播學的創立者。
自跨文化傳播學創建以後,這門學科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美國不少大學的傳播學院(系)相繼開設了跨文化傳播學課程,我國外語教學、國際關系等涉外專業中也開設了跨文化交際課程。1970年,國際傳播協會中還下設了跨文化傳播分會;1972年,第一屆跨文化傳播學國際會議在日本東京舉行; 1974年,國際跨文化教育、訓練與研究協會(SIETAR)在美國馬里蘭州正式宣布成立;1998年國際跨文化傳播學會成立。跨文化方面的著作、雜志也相繼出版,如《跨文化傳播讀本》(Larry A. Samovar and Richard E. Porter ,1972年)、《跨文化傳播學》(L.S. Harms ,1973年)、《跨文化傳播學入門》(John C. Condon and Fathi Yousef,1975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的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傳播學課程。從大量的跨文化傳播著作和文章來看,霍爾依然在該學科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力,他的著作的引用率依然最高。
我國學者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注意到跨文化傳播學這一領域,研究重點為外語教學與文化的關系。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大學也相繼開設了傳播學課程,在我國有關跨文化傳播(交際)的著作和外文的影印和翻譯文本也相繼出版,如關世傑著的《跨文化交流學》,胡文仲著的《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和《跨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較文化論集》,郭鎮之主編的《全球化與文化間傳播》;Larry A. Samovar 和 Richard E. Porter合著的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A Reading的影印版本已經在我國發行,並被麻爭奇等譯翻譯並命名為《文化模式與傳播方式》。 1995年,我國還召開了第一屆跨文化交際研討會,會議成立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2005年5月舉辦了第六次會議。可以說,霍爾在文化和傳播之間拓展的這一領域已經跨越了太平洋,在我國不斷的影響日益擴大。
希望採納

❸ 跨文化溝通包括哪些方面

不同文化間的溝通的話,需要是全方位之間的溝通,因為跨文化的溝通,我們要了解對方的語言,行為習慣,風俗。以及一些節假日吃喝,衣食住行等等,比如說我們不同的民族之間,是有不同的衣服,服飾,頭型,發型以及注意事項等各方面的不同的。嗯,對於飲食習慣和傳統文化這一塊兒的話,基本上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因為有一些of民族文化的話,是有一些忌諱的,所以說這個地方要遵守一下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跨文化交際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處理小動物的簡單方法 瀏覽:951
線上看車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470
後門攻擊怎麼的方法 瀏覽:223
用什麼方法治療痔瘡 瀏覽:131
常用的降溫兩種方法 瀏覽:953
天然氣單灶安裝方法 瀏覽:308
燃油微生物污染物的檢測方法 瀏覽:558
自身免疫性肝病檢測方法有幾種 瀏覽:597
測量材料磁性的方法 瀏覽:615
找汽車找貨技巧和方法 瀏覽:785
頸動脈硬化治療方法 瀏覽:347
幼兒輔食簡單的方法 瀏覽:250
游離鉤使用方法 瀏覽:32
土方法冶瘊子怎麼治 瀏覽:486
高一女生長高的正確方法 瀏覽:419
離子測量儀的校準方法 瀏覽:155
248乘99的簡便方法 瀏覽:586
飛利浦咖啡機hd7447使用方法 瀏覽:760
女避孕套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361
適合所有患者眼壓測量方法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