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小學課文上課分析方法

小學課文上課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05 20:52:05

❶ 小學語文各階段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課文教學步驟及課文分析方法

第一階段(1-2年級)

一、教學目標

1.熱愛學習,掌握漢字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感受漢字形體美,養成良好寫字習慣。

2.學會漢語拼音,學習獨立認字,藉助拼音認讀漢字,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

3.喜歡閱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閱讀課文。

4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閱讀淺近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關心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樂於與人交流。

6.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7.認識常用的標點符號,體會句號、問號和感嘆號的不同語氣。

8.積累成語和格言警句。

二、教學重點

1.拼音

2.識字與寫字,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三、課文教學步驟

1.導入(音樂導入、復習導入、故事導入、謎語導入、談話導入等)

2.釋課題,初讀課文。

3.生字詞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識記生字詞。

4.採取多種方式讀通讀順課文(分組讀,角色表演等),根據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句。

5.指導書寫生字

6.課後延伸

四、課文分析和理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課文的寫作順序

2.課文的結構

3.課文的思想情感

4.詞句的妙用

第二階段(3-4年級)

一、 教學目標

1. 具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2. 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3. 初步學會默讀,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4.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6. 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7. 誦讀詩文,注意在誦讀的過程中體驗感情,展開想像,領悟詩文大意。

8. 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和引號的一般用法。

9. 積累好詞佳句。

10. 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內容清楚,能嘗試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

11. 能用簡單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12. 能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生動有趣。

13. 學會傾聽,樂於請教,就不同意見與人商討,能簡要轉述別人的講話內容。

14. 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收集資料,共同商討。

15. 結合語文,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用書面或者口頭方式表達觀察所得。

16. 在教師指導下組織有趣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17. 在家庭生活中,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

二、 教學重點

1. 識字寫字

2. 聯繫上下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4. 了解語言表達方式。

三、 課文教學步驟

1. 導入

2. 釋課題,初讀課文

3. 自主學習生字詞,讀通課文

4. 精讀課文,體會詞句的妙用,掌握中心思想

5. 拓展視野

6. 課後延伸

四、 課文的分析和理解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 寫作順序

2. 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

3. 課文結構

4. 中心思想

5. 字詞句的妙用

第三階段(5-6年級)

一、 教學目標

1. 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用硬筆書寫楷書整齊美觀,有一定速度,用毛筆寫楷書體會漢字優美

2. 默讀有一定速度,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3. 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4. 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5. 閱讀敘事性文章,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章,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

6. 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7. 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8. 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學習常見應用文

9. 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

10. 與人交流相互尊重理解

11. 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意見

12. 聽人說話認真有耐心,能抓住要點,並簡要轉述

13. 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14. 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要發言

15. 為解決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16.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17. 對身邊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美醜

18. 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

二、 教學重點

1. 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有關詞句意思,辨別詞語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2. 了解文章表達順序和表達方法,體會思想感情

3. 分析字詞句的妙用,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三、課文教學步驟

1.導入

2.釋課題,初讀課文

3.自主解決生字詞障礙

4.精讀課文(分析字詞句的妙用、修辭手法,了解表達方式及表達順序等)

5.拓展延伸

四、課文分析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寫作順序

2.表達方式

3.修辭手法

4.課文結構

5.中心思想

❷ 小學語文分析課文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是具體化了的課程標准,是師生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憑借,是實現小學語文課程日標的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分析課文的 方法 ,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分析課文的方法

一、讓學生有目的預習,弄懂生字詞

語文課讓學生預習是非常重要的。預習時提出明確的目的,讓學生有目標可行。如查字典弄懂生字的音形義。找出形近字。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預習時弄懂了那些內容?你最感興趣的什麼?搜集與 文章 相關的內容:如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等。

二、引導學生誦讀,熟悉課文內容

文章必須讓學生多讀,要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才進行分析。如果光是讓學生簡單的自由的讀,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的。這就要教師採取多種方法讀。首先讓學生默讀一遍,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劃出生字詞並自己弄懂。然後教師范讀一遍。

讓學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朗讀的基調。哪些地方該讀重音,哪些地方該緩慢。再就是讓學生同一段對比讀。(讀時要求聽朗讀的學生指出讀的優缺點。讀之前要讓學生明白。不能掉字,漏字,添字,不能重讀,要流暢,有感情)。

對比讀後問班裡有誰能比他們讀的更好,更能讀出文章的思想感情。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對這段主要內容,學生也就了解得很透徹。

三、讓學生提問討論,教師歸納

在學生熟讀課文後,對講讀課文,難點課文。根據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出能把全文內容概括出來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討論。而對閱讀課文。

我一般提這樣幾個問題:1、你讀懂了什麼?你對哪些內容感興趣?為什麼?3、你能根據課文提出些什麼問題?開始時學生提問題很零散,教師不容易圍繞一個主線來分析,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在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視時,就可以根據他們提的不同問題。有目的地理順。

對課文的 總結 歸納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文內容,對全文進行系統的總結,讓學生對全文有整體系統的理解。

四、教師指導寫作,課後延伸

一篇課文學後,我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如《荔枝》這篇課文。我重點讓學生反復誦讀母親吃荔枝時的情景,體會通過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的描寫來表現母親愛吃荔枝,但捨不得吃,都留給了兒孫。表達了母親對兒孫的愛。

讓學生明白細節描寫的好人為你做一件事來突出他們對你的愛。除了練習 學習方法 外,課後還要注意延伸,讓學生明白課後觀察調查母親為你做了哪些事,體會母親的辛勞和母愛的無私。這樣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一次很好的思想品德 教育 。

2小學語文分析課文的方法

第一點:要抓住關鍵,緊扣重點

俗話所說的「打蛇打七寸」和杜甫在《前出塞》中所寫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說的都是這個意思,即要抓住關鍵,擊中要害。教學也是這樣,只要抓住了關鍵,其餘部分,就可迎刃而解。

例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如能抓裝妒忌」這關鍵一詞進行分析,就會比較容易地突破難點。因為文中所講 故事 的起因在於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然而,當時的形勢卻是在孫劉兩國聯盟期間,曹操大兵壓境之時。

周瑜雖然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卻又擔心加害諸葛亮會破壞兩國的聯盟關系,會因「小不忍」而亂了「大謀」,所以不敢公開地無緣無故地殺掉諸葛亮。於是周瑜就想通過合法手段找諸葛亮的「碴」,然後理所當然地除掉諸葛亮。

於是,他問諸葛亮:「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作為一個東吳的大都督,能在「談笑間」使「強虜灰飛煙滅」的儒將周瑜,難道連這樣簡單的問題都不懂嗎?「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很明顯,他是有所圖謀的。而作為一代大政治家、軍事家的諸葛亮並沒有揭露周瑜的陰謀,而是佯裝不知,將計就計。

於是,二人合演了一出流傳千古的名劇———「草船借箭」。到後來,二人又數度交鋒鬥智,結果都以周瑜失敗而告終。周公瑾在被諸葛亮氣死的彌留之際,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說,「妒忌」一詞貫穿了全文,也貫穿了二人鬥智終生,是關鍵所在。因此,只要抓裝妒忌」,就可將全文剖析得清清楚楚。

再如:《飛奪瀘定橋》一文中的「飛」和「奪」,《將相和》中的「和」,都是貫穿全篇的關鍵。

第二點:內容要廣、要博

不能僅僅局限於課本知識,要給孩子們創造一個海闊天空的學習環境。即要多給學生介紹一些有關作家生平、文章背景、作品特點等知識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寬其知識面。這實際上是屬於「磨刀」的過程,是不會耽誤「砍柴功」的。

因為一篇作品,它在反映客觀的現實生活的同時,往往會帶有作者個人的思想感情,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反映出作者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認真地了解作家及作品的時代背景,對於理解其作品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例如,司馬遷之所以能夠「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為一家之言」,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不朽的名著《史記》,這是與他出身於史官世家,幼時耕牧河山之陽,早年遍游名山大川,有著廣博的 文化 知識和豐富的生活經歷分不開的。

他的「發憤著述」,也可以說是他受宮刑的直接後果。再如杜甫,如果沒有早年的「讀書破萬卷」,又哪來的「下筆如有神」?如果沒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嚴謹治學精神,又怎能達到「毫發無遺憾」的藝術高度,而被後人尊為「詩聖」呢?如果他沒有經歷過「安史之亂」。

「三吏三別」能問世嗎?如果他不是胸懷高遠志向,又怎能寫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斜的名句?如果他沒有「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濟世憂民之心,怎麼能在其茅屋為秋風所破時,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宏願。多了解一點杜甫,那麼理解起杜詩來,不就很容易了嗎?

第三點:開掘要深

唐代司空圖說:「江嶺之南,凡足適口者,若醋,非不酸也,止於酸而已,若鹽,非不咸也,止於咸而已。華之人以充飢而遽輟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有所乏耳。」他要求一種「味外之旨」「韻外之致」,要達到一種「酸咸之外」的醇美境界。我認為,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教學。

它告訴我們,在分析課文時,不僅要講出課文的內容和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想性,而且要講出文章的形式和形式中所顯露出來的藝術性;不僅要講出文章的旨趣所在,而且要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美學高度。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緊密結合,「文」與「質」相統一。

例如教學《火燒雲》,一方面要講出它的內容及思想性———通過火燒雲、霞光的形狀和顏色的變化的美,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講出它的形式及藝術性———①結構嚴謹、首尾呼應;②有靜有動,動靜結合;③手法靈活多變。另一方面要講出它的「質」———字詞使用准確。

例如:寫「霞光」之美,用了五個「……變……」的排比句,以及「……是……」的比喻 句子 ;寫「火燒雲」的程度、范圍用了「燒」「紅通通」「著了火」等字詞,特別是「燒」字用得更妙,不僅表現出了火燒雲的特徵,還表現了火燒雲的動態,而且還與後文的「著了火」相照應,並緊扣了題目;寫「火燒雲」的顏色,則從色澤、色度、色調、色形四個不同的方面描繪出了火燒雲色彩變幻多姿的壯美情景。

與此同時,還要講出「文」———將其上升到美學的高度。讓學生充分領略到:由天上火燒雲的景,地上霞光照映的物以及人們愉快的心情交織在一起的一幅鄉村夕照圖的情景美;那五光十色、五彩繽紛的色彩美;那變化萬千,多彩多姿的形態美。

3小學語文分析課文的方法

一、仔細琢磨語言特點

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從「語言」這個根上長出來的樹。語文老師必須時時想著自己在教語文,時時想著從文本中尋找有獨特精妙的語言表達,引領學生反復揣摩,領悟作者用詞 造句 的精妙。就語文教學來說,選擇與切入文本閱讀的角度,是整體把握文本的關鍵所在。

如果把教材內容當作教學內容,一堂課從文章的開頭到結尾,從文本的「可講處」到「可衍生出」,大大小小提出很多問題,東碰一下,西摸一把,就會造成學生體驗與理解的浮光掠影。一篇出色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關鍵的詞語或句子。

在正確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教師要從教材中尋找出一個切入點,通過精心設計,突破一點,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投身到教學過程之中。

(一)解讀關鍵字。

比如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我們可以抓住課題中的一個「游」字,引導孩子質疑:「魚為什麼會游到紙上呀?」「魚是怎麼游到紙上的呢?」學生帶著疑問默讀課文,找到兩個關鍵的句子:「魚游到了心裡」和「魚游到了紙上」。他們還弄清了這兩者的關系是先與後、因與果的關系。

我們可以通過換字的方法理解「魚游到了心裡」中的「游」字就是「印、刻、烙、留……」的意思,「魚游到了心裡」就是魚的靜態和魚的動態已經深深地印在了青年的心裡,就是「胸有成魚」的境界。這個「游」字,贊頌的是青年從春到冬的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看魚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刻畫出青年看魚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的形象。

而「魚游到了紙上」中的「游」就是「畫」的意思。作者為什麼不用「畫」而用「游」呢?一個「游」字,就令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金魚萬千的形態和生動的姿態;一個「游」字,金魚和青年的形象就躍然紙上、栩栩如生了。難怪古人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的執著追求和「推敲」的千古佳話。

作為語文教師,在研究教材的時候既要做到「字斟句酌」,還要努力引導學生用字用詞准確、簡潔和生動。

(二)解讀關鍵詞。

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就可以抓住 「了不起」這個詞,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悟文章中 「父」的偉大,「子」的勇敢、無私。

在教學老舍先生的《貓》一課時,古怪一詞是含有貶義的,那麼,在文本中老舍先生是用古怪表達他對貓的討厭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1-3自然段,發現課文中雖然沒有明確的表達作者內心情感的詞句,可是也不難體會到作者對貓的情感傾向。

比如,作者贊貓「有時候很乖」,誇貓捕鼠的時候「多麼盡職」。並詳細描摹貓動作的「溫柔可親」和叫聲的「豐富多腔」。

細讀課文,聰明的學生發現作者其實十分喜歡貓,因為他把貓印在稿紙上的泥腳印比喻為漂亮的小梅花;還能從貓毫無意義的叫聲中聽出「長短不一、粗細各異、變化多段」和「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作者經常都在關注貓,難道這不是因為喜歡它嗎?

(三)解讀關鍵句。在教學《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抓住文中一句往往被許多老師認為簡單而忽視的「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去領悟文章所蘊含的「誠實」思想內容。

又如王崧舟老師在教學魯教版五上冊《草船借箭》一文時,慧眼獨具地開發出了諸葛亮的「三笑」,從而使學生從一個「笑」字就領悟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課文精髓。所以只有抓准了教材的突破口,才能更好地整體把握教材;如果不能抓住突破口,就不可能分析好教材,更不能從「整體」把握教材,抓住教材的「神」。

而且教材重點和難點的確定,分析課文應咬准不放的關鍵詞句的提煉,以及板書的設計等等,都是基於這個「神」的。

二、多層次、多角度解讀文本

(一)要了解語言背景

文本解讀必須對作者的情況進行了解,才能准確把握作品。如《落花生》一課引導學生感悟課文重點句「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時,由於教師沒有很好地了解文本的時代背景,出現了看似熱鬧,實則無意義甚至誤導學生的現象。生:老師,我覺得作者的想法太落後了。

師:噢?你是個很有見地的孩子,能 說說 你的獨特感悟嗎?生:像蘋果和石榴那樣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人,我覺得他們既好看又實用,比「花生」那樣的人更好!老師眼睛一亮,表揚說:「你的見解真獨特。同學們,你們的看法呢?」生1:外表不好看,用人單位不歡迎,找工作困難。

生2:像花生一樣深深地埋在地下,沒有表現的機會。生3:外表好看也是一種用處,起碼讓別人看了「賞心悅目」。師總結:「你們真了不起,一個個見解獨特,值得肯定。」

作者許地山筆名「落花生」,剛好與文本題目一致,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這是作者以物自喻,彰顯自己做人的態度。再聯系那個時代水深火熱的中國,有多少仁人志士和先生(落花生)一樣,為大義、為祖國、為社會「藏而不露,只求奉獻,不求索取」啊,哪怕這索取的僅僅是旁人因看見「體面」而產生的「愛慕之心」。

如果教師對文本的作者、創作背景等都有全面的了解,就能根據課堂上學生的質疑,進行恰如其分的引導,師:同學們,其實花生那樣的人就是作者那樣的人!讓我們先來看看作者是怎樣的人吧!(簡介作者生平)師:(質疑)在作者的心裡,和講體 面相 比,更重要的是什麼?(是教書育人,是為抗日救國奔走呼號,是開展各項教育工作,是為發動更多的人參與救國……)師:是呀,和這一切相比,講體面已經變得微不足道了。

再讀讀這個句子,你們覺得和蘋果、石榴、桃子相比,誰更可敬呢?相信此時沒有學生再會為花生雖實用但不好看而遺憾,相反,會為落花生的藏而不露,只求奉獻而自豪,為作者的不求索取,但求奉獻而敬佩。

(二)解讀文章題目。

文章的題目往往與文本的內容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有些標題常常是已經告訴或暗示了文章的內容、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看法及傾向性。抓住了文章的題目,從題目入手,可以通過題目大致推測一下文本的內容,這樣就能較快地進入文本的內容解讀,為深層次的解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魯教版三下冊第七單元,這組教材是以「認准目標,不懈努力」為主題,仔細觀察,發現《全神貫注》、《魚游到了紙上》,這兩篇課文的題目就揭示了人物精神。

文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只要我們注意了它,我們就或把握了文章所述之事或是抓住了文章行文線索、或是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是明確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等等。這無疑對我們整體把握文章大有禆益。

(三)以孩子的角色體驗文本

閱讀文本,讀者就會從中獲得信息,接受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每一個人的知識、閱歷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所以每一個人與文本對話時都會產生不同的體驗。小學生處於六到十二歲這一年齡段,他們與我們這些成人,無論是在知識結構,還是在生活閱歷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差距。

而我們在解讀文本時,如果一味地用成人的思維去體驗文本,往往會把課文讀得太深。

如《生命 生命》這一文本,如果用我們成人的思維去解讀,除了能體會到作者分別從動物、植物、人類這三個不同的方面談到了生命現象,從而分別從強烈的求生欲、頑強的生命力、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等角度強化了生命的價值這個主題,還能體會到這三個例子是有關系的,前兩個關於飛蛾和香瓜子的例子說明了它們是不能主宰生命的,只有我們人類才能主宰生命。

但是,如果讓他們體會第二層就有點拔高了。因此,從孩子的思維角度考慮,我們應重點引領孩子體會第一層。同時,我們也只有用孩子的思維去體驗文本,才能更切實地體會到,哪些會是學生在解讀文本時最容易出現的疑問。真正把握好這一點,我們才會從學生實際出發去設計問題,所提的問題也才會更加貼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

4小學語文分析課文的方法

一、民主氣氛的形成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於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

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 思維方式 與傳統的 教學方法 ,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准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落到學生的心理基礎上,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就不會被打破,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永遠是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囊袋」。

所以,我們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體現真正的民主。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的: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請您出點子」,然後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提出來,越多越好。」

幾天後,我收到學生交上來的「作業」,通過對它們的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牆報,命名為「學生的金點子」,並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於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得到了學生們的大力支持,原因很簡單:我們常說,學生是主體,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教是最有發言權,教師通過上文中學生「點子」的調查。

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最歡迎的;通過改進,就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少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再說;作業中「請您出點子」的一個「您」字,動之以情,學生樂意去做,說「提建議」,而不說「提意見」,可消除學生的顧慮,學生就會積極去做,說是「出點子」,則想到一點就可提,方便可行,學生容易做。

可見,這種做法應是有效的捷徑。

二、理解思維的多向

知識是智慧的結晶,但擁有知識不等於擁有了智慧,知識可以授與,但智慧卻不能,從個體認識發展論的觀點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動中自我建構的產物,真知是知識和智慧的統一體。

於是,在閱讀教學中,因為學生們有著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個性,對課文內容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理解,還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發點進行多向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有些學生提出最好課題改為《草船騙箭》,其理由是:「因為諸葛亮是用詐騙的方法從曹操那裡得到箭的,而不是借來的,「這理由一出來,就像是一滴水掉進沸騰的油鍋里,教室里頓時炸開了。

可是,過了一會兒,一位學生從座位上彈簧似地站了起來說:「從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這句話可以看出,騙箭不必謝,借箭才要謝,因而題目應用《草船借箭》。

話音剛落,另一位學生緊接著說出自己的理由:「我認為是借箭,因為到赤壁之戰時,諸葛亮不是把借來的箭還給曹操了?人家有借有還嘛。」教室里的氣氛緊張起來了,同學們的情趣也高漲了起來。

更妙的是還有一位學生說:「文章的寫作目的是贊揚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而『騙』是貶義詞,題目改成《草船騙箭》,文章的中心就變成揭露諸葛亮的陰謀詭計了。」面對這么多富有個性的理解,而對這激烈的 辯論 ,我欣喜地說出了一段啟發性的話:「大家的見解太獨特了,大家的表演太精彩了。

學習中,只要你們能善於質疑,大膽發問,提出創造性的見解,並富有挑戰的激情,成功之門就離你們不遠了。」

三、探疑方式的選擇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大體可分為兩種:獨立學習,解決現有發展區的問題,即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能夠獨立加以解決的問題;合作學習,解決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即學生經過個人努力,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

其中,學生可以獨立解決的問題,師則不講,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完成,而學生需要合作才能解決的問題,除了教師的適當點拔外,讓學生自由地尋找學習的夥伴,自由地選擇探疑的方式。

在閱讀教學中,我常常是讓問題從學生中來,又回到學生中去,除了那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通過讀書、思考、討論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外,不能解決的問題則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語」全班同學群策群力,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形成學習小組。

自由選擇解疑辦法,如:讀書解疑、實驗解疑、討論解疑、圖示解疑、聯系實際解疑等,學生愛用哪種,自由選擇不加限制,之後讓學生自由發表對有關問題的理解和獨特的創造性的見解,從而使學生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四、自學目標的自定

眾聽周知,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即差異性,所以,課前的預習,無論從質還是從量,兩方面都存在著難以克服或縮小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掌握得多,學得好、快,這無疑給課堂閱讀的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如何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需求?該如何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呢?本人認為,既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課前的自學目標應由學生自己擬訂,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教師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的自己自學目標,要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總之,只要每位教師能根據教學實際,開動腦筋,定能創設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讓語文活動課「動」起來。


小學語文分析課文的方法相關文章:

1. 小學語文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匯總

2. 小學語文分析課文的方法

3. 小學語文閱讀分析方法有哪些

4. 小學語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5.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方法與技巧分享

6. 小學語文句子賞析方法有哪些

7. 小學語文閱讀基本方法,

8.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

9. 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方法

❸ 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策略

學情分析,在教學設計中通常被稱為學習者分析、學生分析和教學對象分析。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 方法 與策略,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策略

(一)通過檢查學生預習和作業完成情況,分析學生「已知」

通過課堂提問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程度,及理解的難點所在,以便教師掌握教學重點,這種了解學情的方法是我們日常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方法。

作業是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最直接反饋,教師要及時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業,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 學習態度 ,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哪些知識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識學生還比較生疏或者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了解學生所學難點問題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加以講解,加深學生理解。

(二)確定教學內容,分析學生「未知」

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和生活 經驗 ,對比新知識與原有學習之間的聯系,進行學情分析,重點解決學生最欠缺的知識和能力。不同於數理化學科,語文教學內容不明確,不易操作,因課文僅是語文教學的載體,學生需要掌握的是課文所表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內容的確定需考慮課程目標、教材及學生的需求,教師要依據課程特性、學情特徵和課文特點來確定教學內容,因此,學情分析與教學內容的確定是密不可分的。

(三)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分析學生「需知」

教材是編輯們精選出來的,具有典型意義的 文章 集合,每一篇文章都有其 教育 意義和主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文章編寫的目的和主旨,據此進行學情分析,這是分析學情的關鍵一環。

在了解了課文的編寫意圖後,所要做的學情分析是學生之前學過幾篇類似的文章?他們在文章中能感受到什麼?學生在理解文章概念方面,會存在哪些難點?學生能否習慣文章的寫作方法等。進行充分的學情分析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能抓住重點,有的放矢。

(四)探究學生的學習需要,分析學生「想知」

在教學設計中,學習需要指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期望達到的目標之間的差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分析,是要確定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是否能夠使學生有所收獲,是否能夠合理安排教學目標等。

教師進行學習需求分析,就是在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為起點,圍繞學生開展教學設計,使學生在教學中取得收獲。要對學習需求進行深入的了解,確保獲取信息的真實、可靠,同時也要考慮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滿足和心理感受。

2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策略

1.分析 語文教材 內容,掌握學生的語文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情分析的開展,應從學生在學習的不同層面著手,對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考驗是關鍵。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應明確了解學生的語文功底和 文化 修養程度,進而才能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以及 語文知識 點的設置,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

小學是 語文學習 的基礎階段,知識點相對瑣碎,但是每種知識點都是重點內容,教師應予以高度重視。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並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然後將其納入到日後的教學計劃之中,有利於語文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宿新市徐公店》時,這是一首古詩,與小學生距離較遠,在理解上存在著困難與障礙,教師可以將古詩教學作為小學生學習的難點列入到日後的教學計劃之中。

2.運用創新性教學法,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小學語文來說,教學模式的選擇至關重要。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提出,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倡以生為本的理念,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情分析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對學生能力和特點的充分考驗。

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教學、趣味性教學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了解學生的 興趣 愛好 。通過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教師能充分地了解到學生更熱衷於哪種教學模式,從中解讀出學生的興趣愛好。

我們以多媒體教學為例對學生的興趣情況進行了調查。例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首先用動畫閃現出「圓」、「明」、「園」三個字,讓學生解釋這三個字的字意,然後老師引出課文導語:一座圓滿無缺的皇家園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它的名字就叫圓明園。用這種方式引起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用多媒體播放圓明園的空中俯瞰圖和平面展示圖以及它的建築美景: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風景名勝「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詩人筆下的「蓬萊瑤台」以及異域風情的西洋建築的畫圖,使學生在視覺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圓明園被稱之為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真是名不虛傳。

接著畫面設置問題:「想想,為什麼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然後繼續播放配樂課文關於圓明園珍貴的歷史文物段落,多媒體課件上展示圓明園歷代珍藏的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等,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運用這些多媒體資料進行教學,相信每個孩子通過這些形象直觀的圖片,在心裡都要再一次贊嘆圓明園的雄偉。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理解,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華。

在理解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時,讓學生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斷,再讓學生談感受,然後把感受帶到課文里讀第五自然段,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憤慨和仇恨的情感,然後用《火燒圓明園》電影解說詞里的一段話結束本課教學,更好地滲透了「愛我中華,勿忘國恥」的情感教育。

再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亡羊補牢》時,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動畫的播放,激起了學生的很大興趣,深度認識了該 成語 的內涵。但是,在進行《驚弓之鳥》學習時,並未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學效果平平,並未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可見,多媒體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通過此案例教學,教師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可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定會取得理想的效果[4]。

3.提供自主學習空間,掌控學生的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的了解,應將其放在自主學習的情況下,才能對學生的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予以掌握。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要求性和規范性,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方法受到制約,只有讓小學生在輕松、無壓力的氛圍中,才會運用屬於小學生自己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憶江南》時,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巡視,認真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在做問題類題目時,是先看問題再讀文章,還是先讀文章再看問題,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每個細節都要予以掌握,以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

4.為學生合作學習留出空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實現良好的發展。

例如學習《田忌 賽馬 》時,先激發學生預習的願望。教師說:「戰國時期齊國舉行賽馬比賽,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可是在孫臏的幫助下後來卻輸了。這是為什麼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明白的字詞在小組內解決。

另外,你們小組還能想出什麼辦法幫助田忌取勝?」學生感覺很有趣味,很自覺地做著預習工作,小組長更是積極自讀、督促組員。在檢查預習效果中,每組對字詞掌握都過關,並出現了思維火花。

如有一組積極地探究合作,說到幫助田忌取勝時這樣提出:科技發達了,可以讓田忌的馬腿進行轉基因,變成豹子腿,那齊威王的馬只能望塵莫及了。此想法令人拍案叫絕,學生不由自主為他們小組鼓掌。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小組合作完成了預習任務。

3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策略

一、找准學生學習的起點,因材施教

在備課之前,教師要根據三維目標,根據學生情況,從各方面對教材內容、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 進行分析:對於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起點怎樣?學生對於這個內容的學習興趣如何?學生相關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怎樣。

教師還要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學生可能會產生哪些錯誤?如果出現問題時教師如何設置台階來解決難點?也就是說,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周密考慮,充分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瞭然於胸,這樣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人勝,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每個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 空間。

有一位語文老師上一堂《迪斯尼樂園》,他從網上下載了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教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加強語言模仿、語言遷移的訓練項目,利用教材中的示範語段,結合多媒體錄像的畫面,進行說話練習,讓學生學著課文的樣子說一說「迪斯尼樂園」,但教師的任務布置以後,學生反應不大,出現了冷場。

整節課下來,學生的反響平平……課後,經了解,學生都沒去過迪斯尼樂園。教師在上課前沒有做過調查,對學生的情況不了解,學生對迪斯尼樂園毫不知情,讓他們想像著介紹迪斯尼樂園顯然難度很高,所以就出現了上課的冷場情景。

再看那節獲獎的課,那個班上的學生幾乎都去過迪斯尼樂園,有感性認識,學習課文中的寫法迪斯尼樂園當然可以說得栩栩如生,富有生氣,教學氣氛也相當精彩。由此可見,一節精彩的課堂必須建立在了解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找准學生學習的起點,才會是一節有生命力的課。

除此之外,還要預知學生的預習程度如何,找准學生學習的起點,以學定教。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教學中,最合理的教學設計就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並根據其特點確定適當的學習方案。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把控課堂節奏

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由於有了情感基礎,課堂教學的進展才能順利,學生的學習任務才能完成得非常出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才能很高,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益。

語文教師進行的學情分析不僅要有意識地與具體課文內容緊密結合,而且要在語文課堂上不斷進行學情分析,把控好課堂節奏。

教學是動態的不可重復的過程,語文教師要在現有課堂資源的基礎上,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關注課堂教學的具體形態,有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個別學情的特殊性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程序的安排與教學節奏的控制。

因此語文教師要持續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不斷開展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診斷、評估與分析,以便為下一步的有效教學決策提供准確的信息,並進行及時、適度的調整,促進學生學習。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看著學生,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以及交流問答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疑問和困惑,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引領學生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對問題有更深或新的認識,這樣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課堂交流問答的過程中,我特別關注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是否清晰,回答是否有依據,語言是否規范等。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問題、教學流程。

此時,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准確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改進教學 措施

准確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它主要是重點分析課堂生成與預設的差異以及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活動中的精彩片斷,在批改作業過程中 總結 、提煉學生的薄弱知識點……從 反思 入手,增強教學研究的意識。

這種反思評估,不僅可以指導教師今後的教學行為,還可以使教學經驗上升為理論,是非常有利的。

4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策略

一、對小學語文教學學情分析的原因

1.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教師是花園里的園丁,園丁的職責在於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使花朵茁壯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切實掌握學情,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教學活動只為滿足學生的需要,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2.改進教師教學的需要

教師的教是針對學生的學,如果脫離了學生這一主體,教師的教也就失去了意義。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有基於這一情況的教學才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如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不透徹,那麼一切的教學活動就猶如空中樓閣,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3.促進教育發展的需要

教育是針對學生的教育,如果教育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以學生為藍本,學生的學習質量是判定教師教學水平的標准,也是衡量一種教育模式的有效指標。

如果不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就不能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不能找出對策幫助其解決問題,也就不能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從宏觀的角度看,也就阻礙了整個教育的發展。

二、如何對小學語文教學學情進行分析

1.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分析

對小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測評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態,從而為其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以蘇教版小學 三年級語文 教學為例,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日月潭的 傳說 》,在對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

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朗誦課文;其次,在進行課文內容教學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文章所描繪的內容;最後,教師要進行深層次的教學,讓學生試著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到學生的長處和不足,並為其制定具體的學習方案。

2.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分析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套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以學習《日月潭的傳說》為例,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有的學生會進行 課前預習 ,自主查閱課文中的生字,標注文章的段落,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在對這些學情進行了解和分析後,教師可以適當地提高教學要求、增加教學難度,在學生掌握基本課文知識後,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對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進行統一分析

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所了解、認知的事物也不一樣。北方的孩子難以想像南方的江南水鄉,南方的孩子也無法感受北方的冰天雪地。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彌補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對學習的限制。

例如,在學習《雪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雪花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對雪兒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4.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語文學科感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才能學好語文課程。所以,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一定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分析。

具體的方法如下: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在對學生的興趣有了一定了解之後,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感興趣內容的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三、掌握學情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1.有助於教師的因材施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是每個教師必須做到的,要對學生進行教導,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白學生需要什麼,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整體把握,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2.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握,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為其制訂切實可行的 學習計劃 和學習目標,這樣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也就能在教師的指引下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這樣一來,學生要實現全面發展也就不再只是 口號 ,而是一定會實現的偉大目標。

搞好學情分析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學情分析時,教師要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不斷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健康、穩定的發展。


❹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與策略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將科學 文化 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擴充學生的文學素養。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 教學 方法 與策略,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與策略

(一)採取一切可實施的 措施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以講誘導法。這種方法就是指通過教師給學生講述某一些 故事 ,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閱讀的慾望。教師可以選取一些 童話故事 、一些名著等等,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講出來,讓學生有閱讀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範法。教師要和學生一道進行閱讀、寫 讀後感 等等。起到模範帶頭的作用,要用自己的閱讀情況實打實地感染學生,讓他們愛上閱讀。

3.賞識激趣法。教師要對那些喜愛閱讀的學生進行鼓勵,要多多誇獎他們,讓他們始終保持閱讀的熱度。平時也要多舉辦一些「讀書小明星」的評選活動,並給出色的學生一些獎勵,由此來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要給學生創造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小學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周圍是圖書的世界,那麼他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書進行閱讀。因此,我們教師要學生創造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我們可以將教室裝扮成小型的圖書館,讓學生沉浸在書的世界;可以在教室掛上激勵學生多讀書的 名言 ,讓教室中充滿著文化的氣息;還可以每一周抽出幾節課的時間專門讓學生進行閱讀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學生就能夠深深地被環境和氛圍打動,能夠主動地進行閱讀。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學會正確的閱讀步驟

正確的閱讀習慣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養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形成習慣之後,也就會下意識地按照自己的習慣走。學生的閱讀步驟應該分為以下三點。

1.首先讓學生大聲朗讀 文章 ,找出其中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單詞。並在黑板上寫出這些詞,先教學生怎麼讀,怎麼解釋。然後在讓他們默讀文章,在每一段之前標上序號,對段落分段,畫出每一段中心句。在他們讀完之後,和他們一起分析每一段中心思想。

2.在分析文章之前,教師要為學生講一下當時的背景,這樣可以使學生大致了解到文章中的某些形象詞語的言外之意。之後創設相應的情景。讓他們進一步身臨其境,再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3.根據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討論,也可以和教師一起討論,讓學生的思維開闊一些,不能禁錮他們思想。對於課後的問題也是一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但是也要告訴他們答案不是的。

(四)傳授給學生正確地閱讀技巧,讓學生體會閱讀的快樂

我們應該遵循與課內外相互結合的原則,並讓學生學會閱讀的順序,即一般應用程序類,第一次閱讀初感覺文章的表明意義,第二次閱讀和深入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隱含情感,第三次閱讀評論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作目的等等。

通過這樣的閱讀途徑,學生也能自己進行閱讀。閱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能力的養成,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小學語文老師要根據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正確地閱讀。

相關的具體做法

1.五遍讀書法

熟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就是要強調書要多看,多讀,並非真的要讀百遍、看萬卷。不過,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讀幾遍,學習效果會更好。特別是,同學們使用的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讀三五遍並不多,而有的文章讀十遍尚覺得少。現向同學們推薦一高考狀元的「五遍讀書法」,以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遍:上課前對老師要講的課文先預習一遍。

第二遍:課後,把課文再認真的研讀,並把老師講過的內容復習一遍。

第三遍:學完一個單元後,從單元第一課到單元最後一課仔細的看一邊遍。

第四遍:是當一本書全學完後,結合教師的復習指導,把整本書再讀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後一遍,即在考試前幾天,與學習筆記和平時的單元檢測相配合,把課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復習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重點、難點。

2.寫 讀書筆記 和製作卡片

首先,最好一則筆記記一個問題,內容思想等可多些幾則,不要混在一起,這樣便於整理和以後使用。其次,一個故事、一句話、一個數據、一段議論,不論大小均可寫成讀書筆記。但決不能肢解原文、歪曲願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與引用的原文混雜在一起。

相關文章:

1. 小學語文教學難點的突破方法

2.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方法與學好語文十大習慣

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方法

4. 小學生語文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5.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心得體會3篇

❺ 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單元整體教學

這種方法是遵循人的認識心理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使兒童在愉悅的情緒中獲取知識。它是根據英國教育家斯賓塞1894年提出的「快樂教育」思想而創造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課文上課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黑馬訓練方法 瀏覽:327
金賽研究方法 瀏覽:401
智能門鎖安裝具體方法 瀏覽:937
遺傳性腎炎的最新治療方法哪裡治 瀏覽:270
什麼方法可以最快減肥 瀏覽:14
處理小動物的簡單方法 瀏覽:951
線上看車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470
後門攻擊怎麼的方法 瀏覽:223
用什麼方法治療痔瘡 瀏覽:131
常用的降溫兩種方法 瀏覽:953
天然氣單灶安裝方法 瀏覽:308
燃油微生物污染物的檢測方法 瀏覽:558
自身免疫性肝病檢測方法有幾種 瀏覽:597
測量材料磁性的方法 瀏覽:615
找汽車找貨技巧和方法 瀏覽:785
頸動脈硬化治療方法 瀏覽:347
幼兒輔食簡單的方法 瀏覽:250
游離鉤使用方法 瀏覽:32
土方法冶瘊子怎麼治 瀏覽:486
高一女生長高的正確方法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