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人格個案研究方法

人格個案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03 11:36:27

『壹』 人格心理學的三種主要研究途徑是什麼

有三種主要方法一直被用來收集有關人格的資料:個案研究、相關研究和實驗法。行為的系統觀察是這三種方法的共同元素。這三種方法的主要不同是:所作觀察的類型,觀察的情景,如何檢驗觀察資料。個案研究意思是對單一個體行為,作詳細質化描述。個案研究可獲得深度及豐富的資料,這是相關研究與實驗所無法獲得的。個案研究的一個特別形式是生活歷史或敘說取向。相關研究是在相同情景下,就所觀察一群人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因素、特性、或蘊含價值的事件),檢驗其間量的關系。實驗是檢驗被系統改變的不同情境間量的關系,情境被預期導致人們行為的特定改變。元分析是指結合及評價許多相關研究的任何技術。

人格測量資料的來源之一是自陳人格量表,其基於正態樣本算出個人的量表分數。人格量表應有信度資料和效度資料。明尼蘇達多相人格量表(MMPI)是依據能區別有症狀的病人與正常人的標准答案發展而成。MMPI-2的18個量表(包括14個臨床量表與4個效度量表)常被畫成人格側面圖,可與MMPI圖解幾種不同形態的側面圖比較。MMPI可就側面圖預測不同群體的作為,但卻從未精確到能就特定個體做出明確的決定。除了自陳人格量表,評量人格的可能方法還有等級評定、題名與組合素描。從問卷與評定等級量表所得知的態度,對實際行為的預測力不高。自陳量表的回答這在某種程度可以「作假」。自陳量表同時也為潛在的反應定勢所困。反應定勢是回答問題的特性,它包括反應默從、反應偏離及社會贊許性。

『貳』 什麼是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也稱個案調查。對某一特定個體、單位、現象或主題的研究。這類研究廣泛收集有關資料,詳細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對象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內在與外在因素及其相互關系,以形成對有關問題深入全面的認識和結論。

個案研究的單位可以是個人、群體、組織、事件或者某一類問題,由此而產生人員研究個案,各生活單位或社會團體個案、傳播媒介個案,以及各種社會問題個案等。

(2)人格個案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個案研究有三種類型:

1、個人調查,即對某個人的心理發展、智力、興趣、愛好、情緒、性格、氣質、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深層次的調查;

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團體或心理教育組織的詳細調查;

3、問題調查,即對某社會心理現象或問題進行專案調查研究。無論採用何種調查方式,均應有明確的目的和內容,訂好調查研究計劃或方案,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如訪談、問卷、觀察、測驗等),認真收集、整理和分析材料,提出研究報告。

『叄』 怎樣進行個案研究

在一個教學班裡,總會遇上個別學習困難或行為偏差的學生,採用常規的教育教學方法很難奏效,需要對其進行全面而深人的研究,必須給予特別的處理。通過收集有關個人的資料,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或問題的症結所在,診斷形成問題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提出矯正方案或提供正確的指導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個案研究。 一、個案研究及其特徵 個案研究,指採用各種方法,收集與研究問題相關的資料,對單一個體或一個單位團體作深人細致研究的過程。個案研究一般採用評判法進行,即以系統的方式對個體、個別事件或案例作深人的研究及調查,結合主觀評判試圖用推理方式解釋、分析所收集來的事實材料,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策略。個案研究的任務是對個案的行為特徵提出描述性的報告,並為最終判斷提供現實的證據。它是一種綜合多種研究手段進行研究的方法。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個案研究往往運用於差生轉化研究,或對某些難以重復,難以預測和難以控制的個案進行研究。如學生輟學、學業失敗、家庭破裂、道德不良、青少年犯罪等,還適用於尖子學生、特長學生、優秀學生的培養研究。研究對象的單一性、研究方法的綜合性、研究內容的深人性,是個案研究的三大特徵。研究對象的單一性,顧名思義,個案研究的對象通常是單一個體或單一群體,即使研究中有多個被試,通常把它作為一個單位或某個問題去看待,研究的對象往往是那些具有特殊行為表現的個體或具有反常行為的個體,如天才兒童、弱智兒童、輟學兒童,問題兒童。研究方法的客觀性,指收集個案資料的方法是多樣的,研究的手段是綜合的,常常要綜合測驗法、訪談法、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文獻法等多種方法進行。研究內容的深人性,指研究的周期較長,需要進行連續的跟蹤研究,不但要研究個案的現狀,也要研究個案的過去,還要跟蹤研究個案的發展,由於對象的單一,便於進行深人細致、全面系統的分析和研究。 二、個案研究的六個基本步驟 一般來說,個案研究的過程,圍繞「問題」展開研究,可以把實際操作程序分為六個步驟:確定問題的性質把握問題的關鍵~了解問題的背景一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一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形成解決問題的最佳決策。首先,提出問題,問題是什麼,必須加以確認及界定。其次,問題的關鍵是什麼,必須通過資料的收集,從問題的性質中找出相關資料,再加以校對、評估和分析,進而確定問題要解決的答案。第三,個案問題的發生有其獨特的背景和原因,必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問題發生的過程、條件,了解個案的內在動機和社會環境等外在因素。第四,根據過去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和方法提出處理意見,也可以創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第五,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有很多,必須在行動過程中加以檢驗,探究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循環重復,直至問題的最終解決。最後,在比較多種結果的基礎上,選擇解決問題效果最好的方法,形成最佳的研究決策。六個步驟是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前一步是後一步的基礎,一旦哪個步驟出現問題,可以返回到前一步,重新探究。 對個別學生進行個案研究,或差生轉化,或優生培養,參照下列六個基本步驟進行。(一)確定研究對象與問題。根據個案研究的目的和內容,以及對個案問題行為的界定,選擇典型的人或事為研究對象。例如,探索優秀學生的成長規律,就應該選擇智商高、學習成績出眾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個案研究的對象通常是生理心理障礙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行為偏差學生,情感異常學生,資優學生等。(二)資料收集與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是多樣的,可採用書面調查、口頭訪問的方式,也可採用觀察、側驗、評定的方式,還可以通過查閱個人資料的方式獲得信息。其資料來源大致有:l、個案的個人資料。包括基本資料如姓名、性別、年齡、出生年月、籍貫等;身心健康狀況,如身高、體重、病史、性格、氣質等;還有歷年的學習手冊,考試成績、作業、日記等相關資料。2、學校有關記錄。如各種情況登記表、成績記錄、能力、興趣、人格、智商等測驗結果、操行評語、獎懲情況、教師和學生的評價等。3、家庭和社會背景。如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社會經濟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家人與個案的關系,個案在家庭中的地位;所在社區的文化狀況,所交的男女朋友等。(三)診斷與假設。在廣泛收集個案資料的基礎上,還需要對相關問題作進一步的測試,以診斷問題的症結所在,推論原因:主因、次因,內因、外因,遠因、近因,形成初步的假設。(四)分析與指導。收集到的資料往往比較粗糙、瑣碎,難以直接解釋問題,要用邏輯思維的方式對有關資料進行理性的加工。不僅要提出研究的問題,還要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指導性意見和行為矯正的方法。(五)實施與驗證。通過跟蹤、觀察、記錄等方式驗證先前的診斷與假設。在個案研究的診斷與假設、分析與指導過程中難免會有錯誤的判斷和推論,需要在實施過程中,通過多方面的信息和資料來檢驗先前主觀推斷的合理性。(六)結論與報告。對個案的表現進行討論和評估,提出建議,得出結論,撰寫個案研究報告,個案研究除了收集個案相關資料外,還需與個案進行溝通,以達到輔導、咨詢、解決問題的目的,溝通方式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多對一,可以是正式場合,也可以是非正式場合,關注非語言信息、動作、表情等,反映個案的真實性,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 三、個案研究的三個重要環節 在個案研究過程中,問題的界定,問題的描述與分析,相關資料的收集,個案問題的判斷、決擇以及推論等,都是復雜的認知過程,具體操作還有技能技巧問題。下面就個案記錄方法、問題的描述與分析、個案研究報告三個重要環節的具體操作作些簡單介紹。(一)個案記錄方法。 個案研究不僅要收集有關資料,還需要將資料整理、記錄,形成報告。個案記錄,類似病歷記錄,必須以客觀、准確、清晰的方式加以描述,必須建立在充分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記錄的基本原則要保持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可靠性,盡量使觀點簡潔、明確,內容易於聯系、理解。個案記錄的方法有直接描述法、圖表表示法、結構描述法、半結構描述法等。下面例舉半結構式個案記錄的項目內容:1、身份和外表:姓名、性別、年齡、居住地、相貌特徵等。2、生活史:過去、現在及發展等。3、目前狀況:個人的處境,如何形成目前的情境等。4、未來透視:未來需掌握的是什麼?採取行動會導致什麼結果?將來會有哪些變化?5、經濟狀況:經濟來源和物質供應來源。6、身心健康:生理及心理,有哪些正常的想法,感覺、行動和慾望。7、人格特質:平常個人表現如何?較持久性及一致性的行為舉止是什麼?8、動機狀況:個人需求、企圖、慾望、懼怕、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9、能力表現:個人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適應環境的能力是什麼,表達能力如何?10、處事態度:從實際發生事件中顯示出個人心理特徵是什麼?在特殊情況下的行為表現如何,個人對所遭遇的情境感受如何,有何期待或想法?11、理想與價值觀:個人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和道德原則。12、自我概念:個人對自己的態度如何,想法如何,如何描述自己?13、興趣:個人認為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相關的事情如何影響的?14、家庭親屬:與誰關系密切,行為上最像哪個人?巧、友誼與忠誠:誰是他的最要好的朋友,對哪個人最忠實?16、對他人的反映:個案對他人的反映如何,如何想法,如何期待。17、他人對個案的反映:別人對他的看法如何,別人對他的反映、想法、期待如何?18、與他人的交互關系:與他人分享的興趣及活動是什麼?與他人比較有什麼相同及相異的看法?好的個案記錄應具有的特徵是:准確、客觀、完整,並且是簡明和清晰的,易於理解和查閱。個案記錄可以按時間順序記錄,如按年月先後順序,或按研究的不同階段(起始、調查、診斷、治療、跟蹤)記錄;也可按專題內容分項記錄,如家庭狀況,社區環境、文化背景、教育、娛樂活動,興趣、健康狀況、精神狀況、職業、經濟收人等;也可對個案學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進行跟蹤記錄,這種累積記錄的內容有:各門課程的成績、能力傾向測驗、性格氣質的評定、出勤率、健康狀況、體檢資料、參加活動情況、學生的軼事材料、興趣、態度、同伴關系等。(二)問題的描述與分析。 在確定和識別要研究的個案後,個案的描述與分析是個案研究過程中的關鍵一環。個案問題的描述與分析是否符合科學方法的要求,關繫到整個研究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有些個案研究報告常常將個案研究的事實資料與意見資料混為一談,難以分清個案的實質問題,對個案推論形成威脅。因此,在形成個案研究報告時,必須明確描述哪些是事實資料,哪些是有關的證據,哪此是研究者的推論和價值判斷。區分哪些是描述,哪些是分析;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意見」。研究資料的描述與分析是一件相當耗時費力的工作,由於時間精力的限制,有時對於與個案相關的資料未能全面收集,深入探討,常常會造成錯誤的判斷和推論。個案研究者有必要考慮下述問題:l、個案研究准備解決什麼問題?2、與主題相關的證據是什麼?3、如何去獲取有關資料?4、如何選擇相關資料,淘汰無關資料?5、如何解釋收集到的資料?6、如何分辨「事實」資料與「意見」資料?7、如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策略?總而言之,個案問題的描述與分析,必須明確區分證據與推論,辨別「事實」與「意見」,研究者需要廣泛地收集資料,多渠道地觀察,合理地作出邏輯判斷,使個案的描述與分析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三)個案研究報告。 個案研究報告是個案研究的表現形式,是研究成果的一種表述方法,是個案研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正如醫生看病,醫生寫的病歷一樣,可以為以後的診斷治療提供依據。個案研究報告分描述性報告、簡介性報告和分析性報告三類。如前所述,個案研究實際上就是用各種方法收集個案的相關資料,通過科學的推理,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評價其效果的研究過程。它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復雜的認知過程,並且是解決問題的理論框架。典型的個案研究報告的格式參照研究的六個步驟大致涉及以下九個方面的內容:1、基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學習程度、籍貫等。2、個案來源:別人介紹、自己尋來或其他關系等。3、背景資料:父母及其他人的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等。 個案家庭史:父母、兄弟姐妹、其他人。 個案與家庭的關系:父母的管教態度,兄弟姐妹關系等。 個案的社會影響:人際關系,與朋友的交往。4、主要問題的描述。5、診斷和分析。6、指導策略。7、實施指導策略。8、實施結果。9、跟蹤及討論。

『肆』 個案研究的步驟

1、確定個案:指確定研究及輔導的對象。個案來源可從幾方面得到:
教師發現:包括導師或科任教師。
訓導單位轉介:如學生違反校規或偏差行為導致記過等。
家長提出:由家長發現學生行為異常須輔導者。
學生自認有困擾,想獲得幫助以解決問題者。
從心理測驗結果篩選而得。
2、確定個案的主要問題:是指透過導師、家長、訓育人員或案主個人的描述,
以了解案主主要問題之行為特徵,以便搜集相關資料。問題的描述重在具體 、清晰、明確,以事實的呈現為主,而非觀察者的個人意見。
3、收集資料:指收集與主要問題相關的資料。
A、資料內容:
案主的家庭背景:如家庭結構、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職業狀況、手足人數、排行。
案主個人的資料:如性別、年齡、年級、身高、體重、健康狀況、外型特徵、人格特性、案主的重要生長史。
問題發展史:如首次發生的時間、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當時家庭與學校的背景事件、問題的處理及效果。
其他層面的影響:如食慾、睡眠、情緒、行為。
家庭適應:如親子關系、手足關系、父母管教態度與技巧。
學校適應:如師生關系、同儕關系、學習態度、學習成果等。
社會適應:如社區生活、休閑等。
B、資料收集的方法
觀察法:指透過教師教學的過程,父母親平時的相處。或在晤談中諮商員的觀察。通常可了解案主的情緒穩定情形、思考狀態、認知能力等。方法雖較主觀,但多為資料收集的首要步驟。
測驗法:指運用各類心理與教育測驗來了解案主的各種能力與心理狀態。常見的有智力測驗、人格測驗、性向測驗、成就測驗或態度測驗等。
晤談法:指透過與案主的談話以獲得所需的資料。此法所獲得的資料通常較缺乏組織與結構,但因是融入晤談過程中自然而得,故案主合作意願也較高。
文件分析:指透過收集案主的日記、周記、作文或照片等文件來了解案主的情形。
游戲技術:尤其適用於兒童,通常利用游戲或玩具等相關媒材來了解兒童的想法,如娃娃家、布偶等。
投射技術:指利用繪畫或相關投射測驗來了解兒童。
生理檢查:如懷疑案主的行為症狀與生理有關,則應先就診,以排除生理因素的影響。
4、分析與診斷:資料收集完成後,分析架構常分幾個方面來看,包括學校方面、
家庭方面、社區環境方面、及個人因素方面,並根據所搜集的資料提出假設。
嚴重的偏差行為亦可以依照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所編訂之「心理疾病診斷及統計
手冊」(DSM-IV)所訂之分類架構,來分析問題的形成原因。此外,再介紹二種
常用模式以茲參考:
1.行為取向的診斷模式:
重點在了解兒童或青少年個案行為出現之前,當時及之後的環境刺激,及案主的行為—認知—情緒等層面的行為序列之間的關系,以找出個案行為的成因並發展出有效輔導策略,該模式又稱ABC模式,共包含三個層面:
先行事件(antecedants):指在個案行為出現之前或同時出現的環境刺激。
行為序列(behavior sequene)指案主面對困難情境時,其認知、情緒及行為三個層面的行為依序出現互相影響的過程。
後果事件RR;(consequences):指案主在出現問題之後,環境或他人所給予的刺激而言(喜歡或厭惡)。
應用此模式來診斷時,應先與當事人或重要他人進行晤談、或進行實地觀察,以仔細辨認問題行為出現過程的先行事件、行為序列或後果事件,以茲診斷。
2.RQC模式∣轉介個案諮詢模式:
是由Knott 和Batsche(一九九一)發展出來用以診斷轉介過來的個案的理論架構和處理的流程。是一個適於衡鑒適應困難兒童的好模式,其架構包含四個部分:
兒童的家庭、鄰居和社區的概況。
兒童的就學和學習環境概況。
兒童個人的特殊狀況:包括身心發展,醫葯疾病歷史、個性(氣質)、能力、態度、價值觀念、期望、社交技巧、人際關系、語言表達、自我調適、自我管理能力等。
兒童的社會—情緒結果狀況:包括其行為、情緒、人際關系之現況、適應環境的方式等。
5、輔導與處理:通常依據案主問題的成因選用適當的策略。例如進行諮商、 游戲治療、行為改變技術、進行家庭訪問等。
6、檢討輔導成效:輔導成效應作有系統的評量,從案主的反應、相關老師的意見 、家長的觀察及輔導者的自我評鑒幾方面來進行。

『伍』 如何進行個案研究

在一個教學班裡,總會遇上個別學習困難或行為偏差的學生,採用常規的教育教學方法很難奏效,需要對其進行全面而深人的研究,必須給予特別的處理。通過收集有關個人的資料,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或問題的症結所在,診斷形成問題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提出矯正方案或提供正確的指導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個案研究。
一、個案研究及其特徵
個案研究,指採用各種方法,收集與研究問題相關的資料,對單一個體或一個單位團體作深人細致研究的過程。個案研究一般採用評判法進行,即以系統的方式對個體、個別事件或案例作深人的研究及調查,結合主觀評判試圖用推理方式解釋、分析所收集來的事實材料,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策略。個案研究的任務是對個案的行為特徵提出描述性的報告,並為最終判斷提供現實的證據。它是一種綜合多種研究手段進行研究的方法。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個案研究往往運用於差生轉化研究,或對某些難以重復,難以預測和難以控制的個案進行研究。如學生輟學、學業失敗、家庭破裂、道德不良、青少年犯罪等,還適用於尖子學生、特長學生、優秀學生的培養研究。

閱讀全文

與人格個案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電壓降的測量方法 瀏覽:398
刻度尺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857
哈利波特魔法杖製作方法簡單 瀏覽:305
斷奶仔豬偽狂犬和腦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229
節目演用什麼方法 瀏覽:169
小天才手錶的時間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99
聯想電腦支架的安裝方法 瀏覽:957
加大電腦磁碟空間方法 瀏覽:978
鍵盤截圖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3
白堊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280
偏癱坐位平衡2級訓練方法 瀏覽:562
影響腦干檢測的方法 瀏覽:573
心理學研究方法這本書簡單么 瀏覽:240
肌底液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893
用什麼方法能快速睡 瀏覽:344
客廳吸頂吊燈安裝方法 瀏覽:759
倉鼠快速換牙齒方法 瀏覽:400
太歲與合神計算方法 瀏覽:957
樓房怎麼施食最好方法 瀏覽:507
JH6頭掛連接線接線方法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