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多文本閱讀教學
散落君
2019-12-06 · 浙江大學博士研究生 文化領域創作者
多文本閱讀,又叫文本細讀,指的是就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詩詞,反復閱讀。魔鬼就在細節中,通過發現一些小細節,掌握詩文的真正意思。這是今天一種比較流行的語文閱讀方法,很受歡迎和喜歡,目前做的很好的有福師大的教授,代表作是《文學創作論》,還有就是台灣大學的歐麗娟,她解讀的《紅樓夢》也是文本細讀的經典代表。
文本細讀具體是什麼樣的?以文本為中心。我們平常解讀文本,喜歡脫離文本談作者的生平,脫離文本談作者的思想,這種做法被認為是空洞而浮誇的。文本細讀強調文本的內在性,它提出文本自身就包含著一切,無論是思想感情,還是自身遭遇,都在文本中。面對著這一切,要通過反復的閱讀,仔細的思考,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如果能夠做到對語言的准確理解,那麼我們就能夠解讀出作品的意義。
文本細讀怎麼做?直接閱讀文本,不要看翻譯,不要看解釋,不要看參考資料。直面文本,直面作者的內心。細細品味文中真意,仔細咀嚼作者真情。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是這個道理。不要想著一遍就讀通,就明白了這首詩詞。要做到,每讀一遍都有新發現,每讀一遍都有新內容,這就做到了文本細讀。
文本細讀運用在哪裡?文本細讀相對來說比較小眾,是一種比較專業化的研究方法,它是專業研究者的必備技能,也是中小學教師教授閱讀時的常用技能,而不是一項面對所有人的要求。
文本細讀有什麼影響?這方面可以借鑒一些大家的說法,葉聖陶先生說「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呂叔湘先生也說:「文本細讀就是從語言出發,再回到語言。」南帆先生則說:「文本細讀就是沉入詞語。」
㈡ 文本細讀的方法和意義
文本細讀
文本細讀源於20世紀西方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流派——語義學,這一流派將語義分析作為文學批評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細讀是語義學對文本進行解讀的重要方法和顯著特徵。文本解讀是一種大而化之的提法,事實上並不真正存在一種抽象的、普適的文本解讀方法。文本解讀總是具體的、實證的,諸如文體論式解讀、社會學解讀、文化學解讀、接受美學解讀等等。
中文名
文本細讀
起源流派
語義學
起源時間
20世紀
方法手段
語義分析
特點
具體、實證
快速
導航
文本細讀和文本解讀的聯系和區別
課程教學語境下的「文本細讀」的內涵和意義
文本細讀的基本特徵
文本細讀是一種語義學解讀,其基本特徵是:
第一,以文本為中心。文本細讀強調文本本身就是一個自足獨立的存在,布魯克斯主張,文學批評就是對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評價。至於作者的真實意圖,我們只能以作品為依據。只有在作品中實現的意圖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圖。至於作者事前對作品的設想和事後對作品的回憶,都不足為據。文本細讀強調文本語言和思想的關系,認為文本語言的功能和意義可以體現為意思、感情、語氣和意向等四個方面,如果能夠准確把握語言的這些因素,我們就能夠解讀作品的意義。
第二,重視語境對語義分析的影響。文本細讀認為語境對於理解文本詞彙的深層意義是十分重要的。瑞恰茲反復強調,文本中,是某個詞、句或段與上下文之間的聯系,正是這種聯系確定了特定詞、句或段的具體意義,甚至一本書也存在著語境問題。
第三,強調文本的內部組織結構。文本細讀還將文本解讀重點聚焦到文本內部的組織結構上。韋勒克認為,對文學背景、環境和外因的研究決不可能解決對作品這一對象的描述、分析和評價等問題。他強調作品就是一個隱含著並需要意義和價值的符號結構,主張解讀就應該以具有這樣的符號結構的作品為主要對象。
以上從溯源的角度介紹了何謂「文本細讀」,需要特別加以指出的是,這是一種文學批評語境下的文本細讀。
文本細讀和文本解讀的聯系和區別
文本細讀源於20世紀西方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流派--語義學,這一流派將語義分析作為文學批評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細讀是語義學對文本進行解讀的重要方法和顯著特徵。
文本解讀是一種大而化之的提法,在我看來,事實上並不真正存在一種抽象的、普適的文本解讀方法。文本解讀總是具體的、實證的,諸如文體論式解讀、社會學解讀、文化學解讀、接受美學解讀等等。
課程教學語境下的「文本細讀」的內涵和意義
通俗的講,「文本細讀」是對語義學文本細讀概念的一種借用,一種拿來主義式的活用,甚至是一種「盜用」。在文學批評的語境下,文本細讀做為一種作品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規定性,其目的和旨歸被牢牢鎖定在文學批評上,它是為文學批評服務的。而到了課程教學的語境下,文本細讀的服務對象則轉移至閱讀教學身上。此時的文本細讀,從閱讀教學出發,為了閱讀教學,與閱讀教學結伴同行。
正是這一轉移,使課程教學語境下的文本細讀衍生了一些與其母體不同的規定性,具體來說:第一,細讀姿態的多元性。解讀姿態是文本細讀的一個先在的問題,課程論語境下的文本細讀,主張作者崇拜、文本崇拜、讀者崇拜等多種姿態的和平共處。無論基於何種崇拜的文本細讀,對閱讀教學而言,我們認為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價值。而選擇何種細讀姿態,則是教師的一種自由。第二,細讀指向的言語性。文本細讀,就是教師對言語的此在的細讀。它從字、詞、句等言語材料的釋讀入手,細致分析言語的表達手法、修辭手法,層層解剖言語內在的組織結構,全力開掘言語的多側面內涵。指向言語性的細讀,是被課程背景和教學目的雙重規定的。第三,細讀結論的兼容性。教師的文本細讀,既是一個接受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教師在文本細讀時,既要消化吸收、整理評判他人對文本細讀的種種見解和觀點,更要關注珍視、歸納梳理自己對文本細讀的獨特感悟和發現。只要有利於教學,他人的觀點、自己的感悟就有必要兼容並包、相輔相成。第四,細讀經驗的共享性。文本細讀,對教師而言,不僅是對言語存在的一個發現過程,也是對言語細讀的一個體驗過程。因此,文本細讀對教師而言是一種雙重收獲,他既收獲言語解讀的意義、意味和意蘊,也收獲細讀言語的經驗、情緒和感受。這些通過教師親歷親為得來的細讀經驗,對閱讀教學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課程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