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心理健康研究方法

心理健康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1 15:49:48

⑴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哪些

(1)傳授知識:開設心理教育課程,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僅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的情緒狀態、轉變其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2)學科滲透:出於教學活動是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進行的,因此,教師完全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每一教學步驟,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3)結合班隊、團隊活動:不把心理教育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出、列入課程計劃,而是結合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團隊活動來進行,是這一途徑的特點。新生入學時的「新生教育」、畢業時的升學就業輔導也屬於這一類。 (4)寓於活動: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擴大和延伸。它通過社會實踐活功(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參觀、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文學藝術活動、科學技術活動、體育鍛煉活動、勞動公益活動等,為學生走向社會、接觸自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5)輔導與咨詢:個別輔導是輔導老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的專業助人活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談話、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有些小學開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動、中學的「成長熱線」等,就是通過信件、電話的咨詢輔導。個案研究則是針對個別學生實行比較深入、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也可結合小組輔導或者是團體咨詢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果學生心理已進入不平衡狀態或不健康狀態,就應該運用各種專門的心理學方法矯正,使之恢復到正常健康狀態。這些方法主要有心理分析法、患者中心療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宣洩疏導法、暗示法、代償遷移法、自信療法、自我防禦啟動法等等。一般來說,這些方法有的主要是作為引導學生從不平衡狀態回復到正常狀態,有的主要是使學生從不健康狀態恢復到正常狀態,而多數的方法都兼有上述兩種功用,我們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用這些方法,以獲得最佳效果。此外,行為主義方法還需要運用各種技術,其理論依據是聯想主義和行為主義的學習原理。這些方法如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範法、消退法、處罰法、自我控製法等等,就其實質來說,大都歸結為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條件反射的形成與消退、接近學習與模範學習。在中小學心理教育過程中,這些技術的操作性強,對於矯正學生的不良心理與行為比較有效。總之,在學校心理教育中,我們應根據心理教育目標的要求,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形成一個統一的心理教育的工作模式。

⑵ 手機對心理健康的危害的研究方法

摘要 調查法

如何維護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標准

1908年,美國耶魯大學學生皮爾斯,將自己患躁鬱症和住進精神病院3年的親身經歷,寫成了一本舉世聞名的書——《我尋回了自己》;同時,也為世界性心理衛生運動揭開了序幕。心理衛生工作的目的在於培養和增進個人與社會的心理健康。

事實上,各種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很難截然分開,每一種水平都與另一種水平相連,很難將一種心理健康水平同另一種區分開來(極端情況除外)。不少心理醫生相信,僅僅沒有神經症和精神疾病是不夠的。

一個人沒有心理疾病,並不能證明他就有健康的個性。心理醫生認為,處於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如果不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其生活是不可能富有、幸福和豐富多彩的。即使我們沒有什麼心理疾患,也滿足了自己的一切需要和動機,我們仍然會感到不幸和不足。

對於心理健康標準的描述,並無一個普遍模式。對於不同的人,心理健康可能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即使是對於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中,其反映心理健康的特點也可能是不同的。下面介紹的幾種常見的模式,是對高水平心理健康的人進行研究的結論。

1.心理「成熟者」模式

奧爾波特在哈佛大學一直從事對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人的研究。他認為心理健康的人即是「成熟者」,為此他提出了7個指標:

(1)能主動、直接地將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興趣和活動中;

(2)具有對別人表示同情、親密或愛的能力;

(3)能夠接納自己的一切,好壞優劣都如此;

(4)能夠准確、客觀地知覺現實和接受現實;

(5)能夠形成各種技能和能力,專注和高水平地勝任自己的工作;

(6)自我形象客觀,知道自己的現狀和特點;

(7)能著眼未來,行為的動力來自長期的目標和計劃。

2.「自我實現者」模式

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其學說旨在研究和挖掘人類心理的最大潛力,他把那些能發揮自身遺傳限度內最大可能力量的人稱之為「自我實現者」,亦即真正的心理健康的人。他認為這類人在人類中並不多見,但卻是我們的楷模,其特點有如下表現:

(1)良好的現實知覺;

(2)接納自然、他人與自己;

(3)自發、坦率、真實;

(4)以自身以外的問題為中心;

(5)有獨處和自立的需要;

(6)功能發揮自主;

(7)愉快體驗常新;

(8)有神秘或頂峰的體驗(頂峰體驗是指那種如痴如醉、物我兩忘的境界或情緒);

(9)有社會興趣;

(10)人際關系深刻;

(11)有民主性格結構;

(12)有創造性;

(13)不隨波逐流。

3.「創發者」模式

弗洛姆認為,社會環境與心理健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變革的社會可以造就大量心理健康的人,他們可以充分使用自己的所有力量、潛能和能力,他稱此種人為「創發者」。「創發者」主要有4個特徵:

(1)創發性的愛情:相愛的雙方能保持獨自的個性。在愛情之中不可為追求「和諧」而泯滅個性,而應使個性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然而要達到這種愛是很困難的,因為它要涉及關懷、負責、尊重和理解4個方面的難題。

(2)創發性的思維:對思維對象有強烈的興趣,並能以客觀、尊重與關心的方式來考察思維對象。

(3)幸福:它是一種生機盎然、充滿活力、身體健康和個人各種潛能得到實現的狀況,而不只是一種愉快體驗。

(4)良心:這是一種嚴格的道德准則的體現。支配心理健康者的良心是自我的心聲(出自內心的),而不是外在的力量(迫於壓力的)。

上述心理健康的模式主要基於極端心理健康的人而言,也是一般人應奮進的目標,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多數人來講,若提出一個標准,也就是所謂正常人的行為標准。

二、心理健康的維護

健康心理的維護是現代人所必須注重的一種心理教育內容,也是預防心理異常的最好方法。因每人所處的環境不同,遭遇的問題各異,也就沒有一套用於各人而皆準的方法。所以下面介紹的原則或方法並不見得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去做,因為生活本是一種藝術,運用妙否,全在乎心。

1.認識自己,悅納自己

蘇軾有言:「人之難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雲不足以比其變。」此處道出的僅僅是知人難,不知他老人家可否知道:知人雖難,知己更難。自我認識的膚淺,是心理異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卑自憐者因幼時的過分依賴,競爭中的多次失敗,由此得出的自知是「你行,我不行」。於是束縛自我、貶抑自我。結果是焦慮增劇,毀了自己。

自暴自棄者不甘心說「我不行」,而又無正確的方向,亦缺乏能力來表現自己,因此故作怪狀,與人為難,在別人無可奈何的眼光中來肯定自我的價值,於是放縱自我,踐踏自我。結果是反抗社會、害人害己。

自傲自負者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其實是一種極度自卑之人,但他們不像自卑自憐者那樣因自卑而關閉自我、自怨自艾、自嘆不如,而是自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只是不為。他們所持有的自知是「我行,你不行」,於是,吶喊著「我知道一切」,卻連自己也不認識。結果是欺人一時,欺己一世。

自信自強者對自己的動機、目的有明確的了解,對自己的能力有適當的估價,從不隨意說「我不行」,也不無根據地說「不在話下」。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對他人也深懷尊重,他們認為在認識自己的前提下,是沒有什麼不可戰勝的,於是他們走上了「我行,你也行」的康莊大道,其結果是充分認識自我,發揮最大潛力。

自卑自憐者、自暴自棄者和自傲自負者也並非全然不了解自己。從另一角度看,他們也認識了自己,但卻用一種歪曲的形式來對待自己,即不能真正接受自己,其根子都是自卑。接受現實的自我,選擇適當的目標,尋求良好的方法,不隨意退卻,不作自不量力之事,才可創造理想的自我,欣然接受自己,於是可避免心理沖突和情緒焦慮,使人心安理得,獲得健康。

2.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能否面對現實是心理正常與否的一個客觀標准。心理健康者總是能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一則他們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環境,以求外界現實符合自己的主觀願望;二則在力不能及的情況下,他們又能另擇目標或重選方法以適應現實環境。心理異常者最大的特點就是脫離現實或逃避現實。他們可能有美好的理想,但卻不能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觀規律而不顧,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樓閣。於是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現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有「走自己的路,任他人去說」的精神,若常是人雲亦雲,隨波逐流,便會失去自主性,焦慮也由此產生。人生活在現實之中,沒有一個人不被評說。所謂「人品」之「品」便是三張嘴。在那風氣不正的環境中,人品之好壞,常是由人說成的,所以做人必須有自己的原則。若老是考慮「對不對得起別人?」「別人會如何看我?」也就失去了自我。看上司的臉色辦事,看朋友的面子說話,四面討好卻可能落得四面楚歌。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注重朋友忠告。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只會落得形影相弔、無人理睬的境地。孔子雲,「知恥者近乎勇也」,「恥」字的構成是個會意字,有兩種意思:①即是你聽到別人說你的壞話之時,應該止住你的行為;②即當你聽到人說你時,應該用心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能如此,便是「知恥」,否則使是「無恥」。

心理醫生認為,心理健康的人應與別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生理上如此,心理上也是這樣。比方由「月亮」想到「太陽」、「星星」或「黑夜」等;由「花兒」想到「小草」、「幸福」或「姑娘」等,都是正常的聯想。但那些「對月傷心」者,由「月亮」想到「死亡」;「見花墜淚」者,由「花兒」想到「痛苦」,就顯然與眾不同,使人難以理解。若經常都如此「與眾不同」,其心理便可能不健康。推而廣之,如果一個人的想法、言談、舉止、嗜好、服飾等,總是與人差別太大,與現實格格不入,又如何能得到心理健康呢?3.結交知己,與人為善

樂於與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人是群居動物,與人群一起不只是可得到幫助和獲得信息,還可使我們的苦、樂和能力得到宣洩、分享和體現,從而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保持心理平衡、健康。試想,一個人若遇到新婚之喜、喬遷之喜,或晉升職務、發表佳作而無人祝賀,其滋味如何?又試想,一個人若遇喪事之苦、病痛之苦,或工作不順、夫妻不和而無人安慰、無人傾訴衷腸,其滋味又會如何呢?僅就心理健康而言,他也是需要朋友的。

與人相處之時,正面態度或情緒如尊敬、信任、喜悅等,應多於反面態度或情緒如仇恨、嫉妒、懷疑、畏懼、憎惡等。人生是美好的,與人相處是有利於心理健康的。但不要天真地認為我怎樣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待我。其實這是一種兒童的思維,但成人卻也常常擺脫不了。與人相處的原則是:對得起他人,對得起自己。我們雖不提倡人家打你左臉還把右臉伸過去,但更不贊同人家因一小事負你便視其為仇人,人際關系是復雜的,我們交友肯定有深淺或厚薄。對於事實已證明不可深交的人,我們也不妨限交,不必嫉惡如仇,注意適當的距離即可。所謂遇事退一步,海闊天空;凡事論曲直,路窄林深。請體會一下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的寬大胸懷吧!

4.努力工作,學會休閑

工作的最大意義不限於由此獲得物質生活的報酬,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它對個體還具有兩方面意義:

(1)工作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平常瑣事(如寫篇小文章、修理家用電器等),還是從事長期性的職業工作(如培養一屆學生、訓練一支球隊等),都能獲得一種成就感。自己做的玩具、自己縫的衣服、自己打的傢具等,都會覺得與買的就是不一樣,這是因為它代表了你的「成就」。

(2)工作能使人在團體中表現自己,以提高個人的社會地位。個人在團體中要得到接受和承認並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工作成績便是與人比較的最好標准。

由此,我們便知道了為什麼有人說「工作是老年人的救生圈」。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休的老年人,常常有嚴重的失落感。為適應這種新的環境,最佳的方法就是重新工作。於是許多退休老人又去尋找臨時工作,或做點小生意,或整日栽花鋤草、修理家用小玩意。就是在心理治療的方法上,也有所謂工作治療法與職業治療法,其目的就是經由工作或職業活動,使心理異常者獲得成就的滿足、發現自我價值,從而達到正常適應。

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忙碌而機械,不少人情緒長期緊張而不又不善於休閑調劑,於是也成了心理異常的一個原因。不少人遇到休閑日卻又不知如何打發,經常睡個懶覺或看看電視消遣。也有人一逢休閑便拚命娛樂,或打通宵牌,或跳通宵舞,或看通宵電影,於是休閑之日反比工作之時更累更忙。

我們應該合理地安排休閑時間,經常改換方式,或郊遊、或聚會、或訪友、或參觀展覽等,也可參加一些職業性的活動或社會性的活動,要使休閑日更為豐富多彩,真正成為恢復體力、調劑腦力、增長知識的時光,獲得健康的機能。

心理健康的維護主要依靠自己,心理疾患的治療除需有心理醫生的指導外,也需要依靠自己的信心與毅力。如果掌握了有關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療的知識,我們不僅能隨時關心和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還可隨時修正自己的行為。從此意義上講,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醫生,此亦乃本書寫作目的。

⑷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什麼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馬斯洛、羅傑斯等。人本主義心理學既反對行為主義只研究行為,又反對精神分析過分強調性本能的作用。認為人性本善,如果後期發展得不好,那是由於環境不好造成的,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
研究對象:心理健康者、成功人士
研究內容:需要(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潛能、動機、人的價值、思維能力、情感體驗,強調對作為整體的人的研究。
研究方法:採用人格問題的研究方法,對成功者進行個案研究。

⑸ 小學生心理健康課題研究方案

上課認真聽講,不回頭,不搞小動作

⑹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如下: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6、小組心理輔導。

(6)心理健康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要求考生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較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技能,並具有分析解決大、中、小學生與其他個體、群體實際心理健康問題的能力,成為能較好承擔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或相關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

心理師,幼教、初等和中等學校心理學教師與研究人員,各級各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教師,醫院、心理咨詢等相關行業的心理學專門人才等。

⑺ 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1、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具有樂觀心態的人往往將人生的感受與人的生存狀態區別開來,人生是一種積極體驗,是一種愉快心理感受,可以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調節自己的心理感受,使其處於最佳狀態。自信、投入、自覺,是擁有樂觀心態的人重要的特質。一個人有了自覺,就可能少受環境和條件的限制,在面對壓力時找到生活的突破口。

2、保持平靜淡定心態

面對壓力時,一個人如果能平靜地反復思考、明察原因,就能很快穩定情緒。科學研究表明,「入靜狀態」能使那些由於過度緊張、興奮引起的腦細胞機能紊亂恢復正常。如果面對壓力時處於心煩意亂狀態,就別指望能理性思考問題,而只會使歪曲的事實和虛構的想像乘虛而入。

3、保持知足隱忍心態

我國傳統文化強調的隱忍克制,其外在表現是一種被動的知足,實質是對生存環境的一種主動適應。盲目知足以逃避壓力並不可取,但慾望滔天、自加壓力更不可取。



克服孤獨抑鬱心態,需要積極調節情緒和心理

1、善於運用理智的力量。決定情緒的是人的認知。有一句名言說得好:「人受困擾,不是由於發生的事實,而是由於對事實的觀念。」

2、適度宣洩情緒。壓抑不是處理負面情緒的好辦法,面對壓力要讓情緒有適當的宣洩機會,適度的宣洩可以把心中的不快釋放出來,並且還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心理換位,增強同理心。有些情緒是由於自己抱怨別人引發的。其實這是缺乏換位思考能力,心理學上稱之為缺乏同理心。遇事應該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仔細考慮對方的想法、理由、處境和難處,這樣就會給予對方諒解和同情,也能為自己減輕壓力。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面對壓力要積極維護心理健康

⑻ 調節心理健康的方法 有什麼

1.笑是營養素

研究證實,笑能降血壓;笑1分鍾可以起到劃船10分鍾的效果;笑還能釋放壓力,減輕沮喪感;笑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欣快感。中老年人應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喜劇、漫畫,多聽相聲。

2.「話療」是特效葯

美國白宮的保健醫生曾給布希開過一個健康秘方:話療,每星期至少與家人交流15個小時以上;夫妻之間每天至少交流兩個小時,包括共進晚餐或是午餐。

3.朋友是「不老丹」

老人長期獨處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朋友圈廣的人平均延壽7年。所以,即使是離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總憋在家裡,要努力擴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並試著主動向素未謀面的鄰居問好。

4.寬容是調節閥

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不可避免。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很容易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而學會寬容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在生活中,當你出現有失眠、情緒低沉、煩躁、自責、疲乏等等情況的時候,往往是不能忽視的,這樣的情況考慮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存在的,是需要及時的進行心理調節的,而上述講的主要就是有關心理健康調節方法有哪些的知識,需要大家多去學習的,更需要我們能用健康的心理從容面對。

⑼ 保持心理健康的11個方法

心理健康意味著擁有幸福感,在日常生活中得心應手,並且在面對挑戰時有自信心。與身體健康一樣,也有許多活動能幫助你改善心智健康。可以遵循以下步驟促進幸福感並保持心理健康。

1、人際交往

與周圍能支持和豐富你人生的人建立並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個人關系的質量對幸福感有很大影響。拿出時間並付出努力建立強大的人際關系能帶給你許多好處。

2、拿出時間享受生活

給活動,興趣愛好和喜歡的事情留出時間。玩填字游戲,到附近的公園散步,讀一本書,縫一床被子,給孩子畫一幅畫,與寵物玩耍,這些都能給你帶來想像力和創造力。

3、參與並分享興趣

參加一個能與你一起分享興趣的俱樂部或社團。與有共同愛好的人在一起對你的心理健康有好處。如樂隊,晚間步行,跳舞班,以及讀書會等。

4、為社區做貢獻

拿出時間做志願者。幫助鄰居,為朋友做點好事等。有許多貢獻方式能帶給你良好感覺。在改善其他人的生活同時也能促進你的生活品質。

5、照顧好自己

適當運動並吃好,這能幫助你保持身體健康。生理和心理健康緊密相關,身體好也會讓心理感覺好。不一定去健身房鍛煉,做園藝,打掃房間,跳舞和徒步都是很好的健身運動。身體鍛煉結合均衡飲食能滋養身心,讓你從里到外都保持良好感覺。

6、挑戰自我

學習新技能或挑戰一個目標。如制定健身目標或學習烹飪等。在實現目標,掌握新技能,獲得自信和成就感的同時,學會如何改善心理健康。

7、應對壓力

了解誘發壓力的原因並掌握應對方法。可以避免一些誘發源,並學會控制其它因素。壓力是生活的組成部分,並會以不同方式影響我們。只有在它讓你感覺不舒服或痛苦時才會成為問題。平衡的生活方式能幫助你更好的應對壓力。如果感覺難以平靜,嘗試深呼吸,瑜伽或冥想,這些活動或許對你有幫助。

8、休息與調整

確保充足睡眠。定時上床睡覺,並養成睡眠的好習慣。睡眠能修復心理和身體。然而,如果在醒來後總是匆匆忙忙,仍然會讓你有疲憊感。因此,在白天拿出一些時間放鬆和調整很重要。

9、注意此時此地

每天拿出時間留意自己的感覺。感覺臉上的陽光和微風,並注意呼吸的空氣。我們很容易陷入對過去或未來的思考,而不是體驗現在。專注於當下是做到這一點的好方法。有意識的內外聯合對身心健康很重要。

10、尋求幫助

無憂無慮的生活不存在,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煩心事。與可信的朋友或家人溝通,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人士幫助,也對保持你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⑽ 促進心理健康的方法

1.與其抱怨環境,不如提高心理抵抗力!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學會保護自己,釋放壓力,保持內心的平衡和協調!現實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相當復雜的,因此,對自我的理想和要求要建立在切合實際,力所能及的基礎上,不要過高地制定自我難以實現的目標,否則,目標不能實現就會引發自卑感和無能感,最終產生抑鬱焦慮情緒.一般來說,目標制定得越高壓力越大,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既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苛求他人,保持一個平常健康的心態,有利於緩解各種壓力.

2.宣洩,即將內心的壓力排解出去,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壓力.當一個人反復積累自己的煩惱,痛苦,不願意暴露於外界,而是壓抑或埋藏在心裡時,一旦遇到生活中的刺激或壓力,就會加劇其自我的苦惱,最後心理失衡,產生心理疾病或心身疾病.當自己有煩惱,自我解決不了的事情時,要向您的親朋好友傾訴出來,哪怕是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把不良的情緒宣洩出來,釋放出壓抑情緒,就會心身平衡,有益於身心健康.切記不要採用不健康的宣洩或應對方式,如大量酗酒,打打鬧鬧,發牢騷,說怪話等,都無濟於解決自己心理上的苦悶,反而會加劇心理痛苦.

3.轉移,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挫折時,如考試失敗,與同事關系緊張,任務過重等,一時又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就應順其自然接受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同時把注意力轉移到其它方面,如去散心,打球,聊天,娛樂,旅遊等,以淡化某種困境,遺忘煩惱之事,使緊張的情緒鬆弛下來.這種有意識地轉移,可使情緒壓力得以緩解.

4.不妨從兩個方面來認識問題,認知正確了,情緒就會相應發生變化.當我們處於逆境之時,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調節自我,從不好之中找出好事,就能減輕壓力,擺脫煩惱.

5.運動是最好的放鬆方式,因為它可以幫助你釋放緊張和壓力,緩解疲勞,減輕焦慮.運動不但增強體質,而且鍛煉人的意志品質,提高對困難挫折的應對能力.

6.幽默永遠是一劑良葯,對緊張和壓力過大的人是一種鬆弛劑.當一個人緊張不安時,適當幽默一下,可以應付緊張尷尬局面,使情緒恢復正常.其次,幽默使人開懷大笑,有助於肌肉放鬆,緩解壓力,恢復正常心態,從壓力中解脫出來.最後祝你成功!

閱讀全文

與心理健康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兒去甲腎上腺素計算方法 瀏覽:301
幼兒身高測量方法 瀏覽:40
證券技術分析最基礎的方法 瀏覽:944
衣服的裁剪方法簡單 瀏覽:620
有沒有竹筍怎麼看的方法 瀏覽:574
小鴿子鑒別方法 瀏覽:226
梧桐子跳繩的安裝方法 瀏覽:871
三次樣條插值函數計算方法 瀏覽:636
早期腺肌症的治療方法方案 瀏覽:169
公積金貸款利息計算方法 瀏覽:947
清洗洗衣機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346
認知能力訓練方法 瀏覽:252
你好鄰居第一章通關快速方法 瀏覽:100
測量人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361
去視頻水印字的方法 瀏覽:309
菜花炒肉方法步驟美食傑 瀏覽:495
嬰兒長濕疹怎麼辦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888
胡麻油減肥食用方法 瀏覽:511
頸結石最快的治療方法 瀏覽:999
白駁風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