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記教學原則記憶口訣
常用的八大教學原則記憶口訣:科教理論春答叢直啟發,循序鞏固因量力。
口訣當中,包含了每一種教學原則:
1、鞏固:指的是鞏固性原則。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⑵ 八大教學原則順口溜
口訣如下:
「向導至尊,正因機智」,"陶行知正而疏導一連的學生:積極守紀律,才有尊嚴。」這句順口溜來記憶這八大原則,「陶行知」即知行統一原則,」正面」和「守紀律」即正面教 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原則:
德育原則(principles of moral
ecation)是辯襲春指思想品德教育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和要求。德育規律的體現,受德育目的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制約,古今中外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體現一定階禪做級、民族和文化的特點。
是制訂德育計劃,選擇德育內容、方法和組織德育過程的依據。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提出言行一致、因材施教、以身作則、長善救失、篤志、自省、鍛煉意志等原則。宋代朱熹主張知為先,行為重,積極教育與消極預防結合。
德育原則是人們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在中外教育史上,許多教育家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代表一定的階級總結這方面的經驗,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德育原則。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丘很重視循循然善誘人」 (《論語·子罕》);對人不僅「聽其言」,更重視「觀其行」(《論語·公冶長》);而且採取因材施教、以身作則等原則。
孟軻特別強調意志的鍛煉和培養,主張一個人要有作為,須經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的刻苦磨煉。
荀況重視環境和教育的作用,提出「居必擇鄉,游必就士」,以「防邪僻而近中正」(《荀子·勸學》)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是中國古代德育的重要原則,《學記攜耐》早就指出「禁於未發之謂豫」。
後來(見程顥、程頤)也說「以預為先」朱熹主張知先行重,認為「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朱熹語類輯略》)王守仁在兒童教育方面,要求教育要順應兒童的性情,像時雨春風之於花木一樣,「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明清之際的王夫之、顏元、戴震等反對宋明理學,都強調實行、實用等實踐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