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方法那麼多該如何選擇

教學方法那麼多該如何選擇

發布時間:2023-08-25 19:37:53

如何在教學中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答:教學有法:教師肩負著教學的重擔,那麼在教學中教學要講究方法。這個法是指被教學實踐反復證明了的、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認識規律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採用的一般有講授、談話、演示、實驗、參觀、討論、練習等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教無定法是指具體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靈活多樣的。是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各方面的不同情況,不套用或拘泥於某一固定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工作公式化和模式化,而是思路要開拓,方法要靈活多樣,並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首先必須是有法,才能在有法的基礎上產生新的飛躍。這兩者是有關聯的。 在備課過程中如何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這要根據培養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組織形式以及學生年齡特徵等具體情況而定。一個班級的學生接受能力和程度是不一樣的,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選擇適合的教法。課文內容的不同,也決定了採取的教學方法不同,在備課中,只有根據課文內容,學生的接受程度,選擇適合本班級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㈡ 怎樣選擇課堂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能否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實踐證明,教師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學依據,綜合考慮教學的各有關因素,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並能合理地加以組合,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所以,每個教師都必須學會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主要有教學的具體目的與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的自身教學素質,以及各種教學方法的職能、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等。 1、不同的教學目的與教學任務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去實現和完成。如果是傳授新知識的教學任務,就得選擇語言傳遞信息的方法、直接感知的方法;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技巧的任務,就得選擇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 2、不同學科性質的教材,應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某一學科中的具體內容的教學,又要求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如就學科教材來講,語文、外語多採用講讀法;數學多採用練習法等。就每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講,它們有各自的特點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它們又總是和學生掌握內容所必需的智能活動的性質相聯系的。所以有些部分可以用講讀法,有些部分可以用討論法,有些部分可以用練習法。總之,必須根據教材的性質和具體內容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3、教師是教是為學生的學,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所以,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要考慮學生對使用某種方法在智力、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紀律及風氣等。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是消極地適應學生的現實水平,而是應當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那些能促進和發展學生學習獨立性的方法。 4、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選用,只有使應教師的素養條件,能為教師所理解和掌握,才能發揮作用。因此,教師的某些特長、某些弱點和運用某種方法的實際可能性,都應成為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總之,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採取與自己條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但作為一名現代教師,應努力學習克服缺點,不斷提高選用教學方法的能力。 5、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定作用或功能,同時又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某種方法對於某種學科或某一課題是有效的,對另一課題或另一形式的教學可能是完全無用的。譬如,傳授新知識的談話法,是以學生的知識准備和心理准備為前提條件的,離開了這個條件,用談話法去傳授新知識是困難的。講授法雖能保證學生在短時期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便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它不容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因此,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認真分析各種方法的職能、應用范圍和條件。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㈢ 如何選擇合適的數學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完成教學任務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有講解法、談話法、演示法、討論法等。今天我主要來講解幾種我們新課程倡導的的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
發現法教學舉例(一位數除兩位數的教學)
給出一道題39÷3。學生可先拿39個物品,每3個一份,把它們分成13份。做幾個這樣的題目後,可以讓他們把物品10個組成一組。例如,給出這樣一道題:「哈利買了4條糖果,每條有10塊。他吃了1塊,把剩下的每3塊包成一包,分給同學們,分給了幾個同學?」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解法:
(1)每3個分成一堆,然後數出分得的堆數。
(2)從3個10中各先拿出1個,剩下的每9個分給3個同學,再把其餘的也每3個分成一堆。
9+9+9+3+3+3+3=39(塊)
↓↓↓↓↓↓↓
3+3+3+1+1+1+1=13(人)
(3)與(2)相似,但他們看出有4個9。
9+9+9+9+3=39(塊)
↓↓↓↓↓
3+3+3+3+1=13(人)
(4)他們看出3個10正好分給10個人,剩下的每3個分成一組。
30+3+3+3=39(塊)
↓ ↓↓↓
10+1+1+1=13(人)
(5)與(4)相似,但他們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給3個人。
30+9=39(塊)
↓ ↓
10+3=13(人)
在學生得出解法之後,全班進行討論。教師對不同的演算法不給出評價。再出一道題,許多學生會選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為簡便的方法。教師進一步提出引導性問題,促使學生找出更為有效的計算方法,形成一般的豎式計算。
發現法有它的的局限性:(1)就教學效率而言,使用發現法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2)就教學內容而言,它的適應是有一定范圍的。通常適用於概念和前後有聯系的概括性知識的教學,如求平均數、運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稱、符號、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師來講解。(3)就教學的對象而言,它更適用於中、高年級的學生。
(二)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
1.嘗試教學法的基本內容
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嘗試教學法與普通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改變教學過程中「先講後練」的方式,以「先練後講」的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2.嘗試教學法的教學程序和課堂教學結構
嘗試教學法基本的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
(1)出示嘗試題
嘗試題一般是與課本上的例題相仿的題目,是課本上問題的變形。
如書上例題:1/2+1/3
嘗試題:1/4+5/6
出示嘗試題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2)自學課本
在學生嘗試練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書上對這個題目是怎樣講的。教師提出一些與解題思路有關的問題:如上題,「分母不同怎麼辦?」「為什麼要通分?」
通過自學課本,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對個問題認識的情況,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3)嘗試練習
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對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了解,並且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這時,就再出嘗試題讓學生試一試。一般採取讓好、中、差三類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同時在練習本上做的辦法。
(4)學生討論
在嘗試練習時,可能有的同學做得不對,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做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討論。
(5)教師講解
學生會做題,並不等於掌握了知識。教師這時可按照一定邏輯系統向學生講解所學的內容。這種講解是有針對性的,是在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已經通過某種方式學會了或部分學會了解題方法時進行的講解,更能夠突出重點。
以上五個步驟是嘗試教學法在進行新課時所用的,作為一節完整的課,嘗試教學法的課堂教學結構包括以下六個環節:
(1)基本訓練(5分鍾);(2)導入新課(2分鍾);(3)進行新課(15分鍾);(4)鞏固練習(6分鍾);(5)課堂作業(10分鍾);(6)課堂小結(2分鍾)。
這一教學結構的優點在於:突出了教學重點;增加了練習時間;改變了滿堂灌的做法。
3.其優越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想自己試一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2)它可以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最佳時間,使學生盡快地進入新內容的學習,並以較多的時間進行嘗試性和鞏固性的練習。(3)這種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教師一般都可以掌握,並且更有利於差等生的學習。
4. 嘗試教學法應用舉例
「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教學實例。
(1)導入新課:把復習舊知題中的645÷3改成615÷3,來繼續學習。
(2)進行新課:①學生嘗試練習,試試看,這道題和以前的題有些不同,能做出這道題嗎?②自學課本③學生討論,針對學生的出現的演算法進行討論。④教師講解。
(3)鞏固練習
(4)課堂作業
5.課堂小結其局限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和自學能力,對年齡較小的學生不適合用這種教學方法。(2)適合於後繼課的教學,對於新的概念原理的教學不宜使用。(3)對於操作性較強的內容不適用於運用。
(三)自學輔導法
1.自學輔導法的基本含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自學輔導法一般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法。
2.自學輔導法的教學程序
自學輔導法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採取適當步子、及時反饋的原則重新編寫教材,運用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規定了一節課中學生用於自學的時間在30~35分鍾,這包括自學、自練、自檢。教師用於講解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
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的基本步驟分為五步。
(1)提出課題。教師可以直接導入新課,也可以復習有關知識後提出課題,後一種方法更加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對高年級學生提出課題的同時,還應提供自學提綱,使其帶著問題自學,圍繞課題的中心問題邊讀邊想,求得問題的解決。
(2)學生自學。這一步主要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本,與此同時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認知水平和教材難易選用相應的方式指導自學,考題指導要提綱挈領、簡明扼要。
(3)答疑解難。針對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也可以啟發學生進行討論互相解答。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在答疑之後,還要以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以鞏固所學的內容。
(4)整理和小結。由教師出題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如發現有理解方面的問題要及時補救,還要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小結。小結時盡量讓學生運用准確的數學語言進行概括,得出結論,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5)鞏固和應用。根據教學內容布置課堂獨立作業,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知識,初步形成技能。
3.自學輔導法的主要優點在於:這種教法,能在課堂上基本解決問題,大大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由於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及時改正作業中的錯誤,使得教師從作業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備課和研究學生問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4、自學輔導法教學實例(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具體教學過程:
(1)教師談話
(2)准備練習
(3)進行新課
①出示例題和自學思考題
例題: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從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
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系?
思考:什麼是比例?組成比例需要什麼條件?由這幾個條件可以得到比例嗎?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是怎樣的?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②引導自學,總結法則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比例,說出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集體討論:組成比例的條件。
讓學生將比例轉化為分數的形式。
引導學生練習,思考:比和比例的區別。
讓學生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通過運用加、減、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③質疑問難、精講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在解釋疑惑的基礎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於兩內項之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4)課堂練習
(四)「探究—研討」法
1.「探究—研討」法的基本內容
「探究—研討」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學分為兩個大的環節,即「探究」和「研討」。
第一個環節「探究」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思考,研究問題中各種因素或數量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第二環節「研討」是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最後由師生共同找出所學習問題的規律或結論。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不受這兩個環節的限制,靈活地組織和運用。
2.「探究—研討」法的應用舉例(求平均數問題)
先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四個人。
量出每個學生的身高,並根據測量的身高剪下一張紙條。教師提出,「怎樣知道四個人連起來一共有多高?」「四個人平均有多高?」
然後教師說明什麼是平均數。並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怎樣表示出這個平均身高?」學生說出可以把全班的身高加起來,然後再用總人數去除。接著學生把表示每一個人身高的紙條貼在牆上釘的一張紙上,在平均數的地方畫一條線。發現有些在線的下方,有些在線的上方。並分別用「-」和「+」來表示。學生把高出來的部分剪下來,恰好可以補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學生感到非常興奮。
接下來又有同學提出了計算平均數的簡便方法。找出最矮的同學的身高。把全班同學高出這個數字的值加起來,再除以全班總人數,再加上最矮的同學的身高,就是全班的平均身高。
還有的同學提出了隨便找一個標准線,與這個標准線進行比較計算平均身高的簡便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同一個知識點的教學,不同的教學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那麼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呢?教學方法的優化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自主性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必須把要學習的新知識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結合起來,使學生自身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但教學必須越過學生現實的發展水平,走在學生智力發展的前面,讓學生始終處於"跳一跳"摘果子的學習狀態。嘗試教學法、引導——發現法、探究法在這方面體現得比較明顯。 如教學「十幾減9」是,首先由一個實際問題引人,"小明家來了一批客人,為了招待客人,小明洗了11個蘋果,客人吃了9個,還剩幾個蘋果?"由問題引出題圖,當學生直觀數出還剩兩個蘋果後,教師進行目標激勵:不看圖,誰能想出怎樣計算?學生就會主動搜索自己原有的、與新問題最接近的認知圖式9+( )=11,11-10=1,9+1=10等。教師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創造。學生有多種思維方式:(1)想加算減;(2)先減去10,再加l ;(3)9和11都先加1再相減;(4)先算10-9,再算11-10,再把兩個差和起來;(5)11先減去1得10,10再減去8;(6)11可以分為9和2,所以11-9=2;等等。教師安排學生互相交流想法,用"13-9=?"來驗證自己的發現,互相出題,尋找十幾減9的規律等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動,使教學過程得到了明顯優化。
2.使教學目標能夠完整
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去實現,但絕不是各種方法的疊加,因此,在考慮將教學目標完整實施時,就必須將各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其最佳功效。仍以"十幾減9"一節為例,該節的認知目標是會用"想加算減"等方法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可以選擇講授、探究、嘗試等教學方法;情意目標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態度、價值觀念和意志力等,教師由生活例子引人,學生非常感興趣,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技能目標是讓學生熟練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可以採用練習法;發展目標是激活和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發展需求的程度和層次,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超越教材的多種思維方式),採用探究、常識、實證等教學方法;自我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和自我調節能力,採用獨立作業、獨立思考、獨立檢查等教學方法。可見.在這一節課中採用了幾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並整合為"自己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互相出題,自我檢驗"的自主探索教學法。
3.促進教學進程的有序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無論有何不同,但所選用的教學方法一定要保證課堂教學進程緊湊有序,這是為了保證學生學習過程的完整性。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包括明確學習目標、提取材料信息、探索(猜測)方案、嘗試實踐、理解強化、內化運用等。在一節課里有時也可能是幾個學習過程的循環提升。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有的教師首先讓學生測量准備好的紙圓,找出各種不同的測量方法(繞線法、滾動法等)後,教師講解,有的圓可以直接測量周長,但多數的圓不能直接測出周長,有沒有別的辦法呢?接著引導學生回顧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讓學生感知、猜測周長可能和直徑(半徑)有關系,再讓學生測量手中的紙圓,重復前一階段的工作,把學生的思維定向從圓周長的探索上轉移到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回顧上,找出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前後共用去了近30分鍾,費時多,效果差,不如直接讓學生自己探索。在學生尋求測量紙圓的方法中,隨手記錄測量結果,然後引導學生整理觀察數據,猜測周長和直徑(半徑)是否有關系,是什麼關系,從而發現規律,得出結論。這樣能節約了十幾分鍾。要保證教學進程緊湊有序,學生學習過程完整流暢,就必須控制好教學節奏。如選用發現法教學,一定要注意對時間節奏的控制,選用講授法,教師則要注意對自己語言節奏和學生情緒節奏的控制。另外,在教學節奏的安排上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思維活動規律,以一年級"10"的教學為例,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都在10的組成與分解上,該知識點就要在前15分左右這一段時間安排完成,教師的指導語言必須清晰、明確,但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節奏,在前面耽誤了時間,將近30分鍾才開始安排學習10的組成與分解,於是不敢再放,只是讓學生草草比劃一下便開始了練習,就不會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重耍的是讓學生會學、會用,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如教學完百分數,學生就能應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去解決有關利息、利稅、保險等的簡單問題;學習了統計的有關知識後,學生就能主動去收集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圖表,了解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再一個是內部要素之間的延伸。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講究推理,知識之間都是有內在聯系的,可以利用已有知識進行有效正遷移,如學好了整數才可以延伸到分數、小數。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不僅要讓學生有興趣學習本節內容,還要給學生留有餘念,如在教學2~4的乘法口訣時,就要誘導學生主動去想5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是什麼,6、7、8、9的乘法口訣又各是什麼,促使學生自己去探索。
4.深入了解學生.
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要從兩個方面人手:一是要通過平時的作業反饋了解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二是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學生有意注意的持久性、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思維方式的延展性。對處於不同年齡特點、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低年級的教學要注意採用直觀式的教學方法,中高年級的教學則要注意多用發現式教學法;對理解能力強的學生採用質疑式的教學方法,對推理能力強的學生採用聯想式的教學方法等。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例子,分析一些課堂上容易出現的問題。
(一)自主:既要凸顯主體,也要體現主導
[案例1]教學片段:《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師出示投影,屏幕上出現了公園里賣氣球的場面,孩子們在買氣球。
師:總共有15個氣球,賣掉了9個,還有幾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算一算。
生A:15-10+1=6;
生B:10-9=1,1+5=6;
生C:因為9+6=15,所以15-9=6;
生D:9=5+4,5-5=0,10-4=6。
……
師:同學們想出了很多方法,在這些方法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
師: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問題(略)。
過去,我們過分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出現了「滿堂灌…『填鴨式」的做法;現在,我們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又出現了「放羊式」的現象。因此,我們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課堂教學「嚴而不死,活而不亂」。教師在重視學生的獨特理解、珍視學生的勞動成果時,也要正確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不能因為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感受」,該否定的就不予以否定;不能說要「賞識孩子」,該引導的就不予以引導。對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對一些是非分明的問題,教師應毫不含糊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為學生指點迷津。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為一個「導」字: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當學生出現偏差、走人誤區時,要「引導」;當學生思路不清、認識膚淺時,要「開導」;當學生遇到困難、思維卡殼時,要「輔導」。
(二)合作:從形式走向實質
[案例2]《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教學片段
教師呈現問題情境:
母親節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師想買一束50元左右的花,請你設計一種方案。
在這之後,教師立即讓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按自己的喜好組成小組,開始合作學習。有的是一個優秀生在發言,其他學生當聽眾;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語,卻沒有圍繞主題;有的對問題還不清楚,無從做起……)
然後各小組匯報學習成果並選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的發言被代表取代了。
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是否採用要根據學習內容而定,關鍵是要看實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在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哪些問題應該由學生獨立解決、哪些問題應該通過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做到瞭然於胸。要注意三點:一是做好合作準備。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必須對所需要研究的問題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然後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二是明確合作目標。在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目的是什麼、通過合作要達到什麼目標、各自在小組合作中擔任什麼角色、需要完成什麼任務,從而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三是形成合作機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組內成員應該有明確的分工,每一個合作小組都要有一名「領頭羊」負責組內活動的組織與協調,確保合作學習有序進行,保證組內成員有平等的參與機會。
(三)探究:該出手時才出手
「做數學」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改變了以往數學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但學習方式的改變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用一種方式去代替另一種方式,讓學生每節課都去親自經歷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既無必要,更不現實。一些名詞、概念、事實等只能用陳述和講解的方式傳授,如負數的表示,在數字前面加"-"號,告訴學生就行了;兩條直線平行的判定,也是不好操作和體驗的,這類知識必須通過教師的講授。
四、整合:數學課別變了昧
[案例3] 教學片段:一年級《認識人民幣》。
初步認識人民幣後,教師設計了一個購物活動,讓3名學生扮演售貨員,其餘學生模仿顧客,在布置好的小文具櫃前購物。學生爭先恐後地用模擬樣幣"購買"鉛筆、本子、橡皮等。10多分鍾過去了,學生仍興致勃勃地擺弄著"買"來的物品,旁若無人地討論,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反思]本節課的任務是"認識人民幣",但在購物活動中,大部分學生把注意力放在了具體的物品上,"買者"和"賣者"都不去注意幣值大小,對物品的興趣遠遠超過了人民幣。從形式上看,學生積極性高,主動地投入和參與了學習活動,活動中也滲透了情感、態度、價值觀,但這節課要完成什麼任務?活動與認識人民幣有多大關聯?
新課程提出要賦予學生更多自主實踐、親身體驗的機會,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改變以往數學教學忽視學生實踐和感性操作的傾向。應該肯定,活動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節課中,設計購物場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但活動不應該只注重外在表現方式,更多的應是注重內在品質,要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年齡特點,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處於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活動,用活動這一外顯形式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強調數學教育生活化,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內容的置換,用"生活味"取代數學教育特有的"數學味",而應是藉助現實、有趣的活動溝通生活場景與數學本質的聯系,實現二者在更高層次上的整合。只是追求活動表面的熱鬧和形式,忽視對活動內在過程的有效轉化和品質的提升,將使活動流於形式而難以收到實效。
作為數學教師,要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不同的課型合理地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還可以在這些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索和創立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只要是自己能夠運用自如的,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就是好的教法。

㈣ 教學中如何選擇教學方法

1.選擇原則

(1)教學方法包括教法、學法以及教與學互動的方法。

(2)教學方法的應用目的是為了優化教學效果,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和質量。

(3)教學方法受教學理論(思想)的支配,其有效性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

(4)「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2.選擇依據

(1)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依據教學內容,我們可以信息技術課程分為理論課、技能課、作品製作課和實驗課四類,依據不同的內容,選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2)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的性格特徵、知識儲備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法。

(3)依據教師的實際情況。教師根據自身的情況,從教師素養和個性特徵方面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4)依據教學實施的硬體條件。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的選擇還依賴硬體條件,信息技術學科以計算機為核心,硬體環境包括計算機設備和實施教學的計算機網路教學環境、外圍設備等,如開源硬體、3D列印機等,教師應充分利用已有條件,選擇合適的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大上的硬體堆砌。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不需要盲目跟風,也不需要刻意去冷落某種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來選擇教學方法,而不是搞形式。

㈤ 如何選擇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講授法、視聽結合法、聯系對照法為主,不同於一般技巧訓練採用的方法。它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易於把握所傳遞的所有的音樂知識及音樂常規(包括基本樂理、音樂表現手段、作品的分析處理等)。它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運用時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靈活變換講授的具體方式。如果運用不當,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可能就會受到壓抑,甚至形成一講到底的「滿堂灌」,並將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運用講解法時,語言要生動形象,在講述教學內容時可以穿插一些形象的描述或者與講述內容有關的趣聞,以增強講述的效果。在講解時,還可穿插直觀的掛圖、音頻、示範等,使講解更明了、透徹。

二、律動法

律動教學則應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較為簡單的可能性的示範,並且大量採用游戲的方法。如:節奏接龍的方式,由教師演示一段節奏,學生通過改編或者編創一段節奏進行接龍演示,以此類推。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律動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不管在器樂、欣賞或音樂常識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要以形象性、趣味性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示範法

示範法是教師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由於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舞蹈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示範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現代音樂課堂上的示範法不僅僅由教師范唱范奏,還可以運用教具及手勢提示,藉助多媒體等手段相配合。示範時要綜合運用完整示範和重點示範,對內容的重、難點適時地加以示範或對比示範,更便於學生理解。合理運用示範法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

四、欣賞法

欣賞課占音樂課程的比重日漸增大,所以欣賞法的運用也日趨重要。欣賞法是引導學生通過聆聽或觀看作品,感受音樂表達的內容與情緒。所以欣賞法,要通過提問啟發,還可以採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像。從而讓學生了解音色與音樂作品表現之間的聯系,通過聯想和想像,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感受與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與意境,加深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引起內心共鳴。對於較為復雜的作品,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運用已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分析音樂作品。通過聽賞音樂的情緒情感變化,逐步領會音樂作品的整體情感,感受節拍、節奏、音色、和聲、配器等音樂要素的對比與變化,充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選擇教學方法要依據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一堂好的音樂課一定是融會貫通的。只有多種教學方法之間的互相配合,合理運用,才會有相輔相成之功效。總之,選擇音樂教學方法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在選擇的同時,既要正確對待經長期教學實踐檢驗至今仍然適用的各種教學方法,還要科學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造出切合音樂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

㈥ 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

如何選擇適宜各種可行的教學方法

一、常見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方法

常見的體育課堂教學方法有:語言法(講解、口令、指導、提示、口頭評價等)、講解示範法、預防改正錯誤動作法、保護與幫助法,表揚鼓勵法,完整與分解法、電化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法對每一位體育教師來說已再熟悉不過了。

二、新的體育課堂教學方法

(一)目標教學法

目標教學法是圍繞所設立的學習目標而開展教學工作的一種教學方法。《課程標准》
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設立三級目標體系,即課程目標、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首先要設立學習目標,然後根據這個目標開展教學工作,即在目標
的統領下,選擇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方法,以實現學習目標。

(二)主題教學法

主題教學法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徵,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教學,並
實現課的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以「環境保護」為主題,通過活動中的跑動、跳躍、搬運、傳接、競賽等開展一系列的場地、周邊的環境保護活動,激發
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相互協作的精神,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教育,從小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又如,以「為孤寡老人獻愛心」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可以培
養學生尊敬老人,關注社會的意識
(三)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把同一個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難易程度,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
層次進行練習。在教學活動中,可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難度,在完成較容易的一個練習後,可進行高一層難度的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
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但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難度,而不要硬性作出規定,否則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失去分層教學的
實際意義。分層教學法一般可應用在跨欄跑、單雙杠、跳高、支撐跳躍等教學內容中。

(四)信息教學法

信息教學法是信息技術應用在體育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使用這一方法旨在通過多
媒體的音響、影像、文字、圖表、圖象來提高教學效果。尤其是近幾年來體育教學課件、信息網路技術的運用為體育教學帶來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體育教學課件、
信息網路技術在體育教學上的應用,確實能收到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效果。但體育教學課件、信息網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不是萬能的,不能生搬硬
套,必須結合教學內容有選擇地應用,這樣才能起到信息教學的真正效果。

(五)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在該情景中表達感情,活動身體,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例如,為了使學生的身心達到充分的放鬆,有經驗的教師通常會通過創設幽閑、舒心的潺潺流水聲、鳥叫聲和柔美抒情音樂,使同學有一種身如其境的感受,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輕松愉快地做著各種的動作。又如,以
「見義勇為捉小偷」為情景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促進學生參與活動,達到發展學生體能,培養學生見義勇為精神的目的(見案例十一)。再如,以「抗洪搶險」為情
景,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對「抗洪物資」和「國家、人民財產」的搬運和傳送,鍛煉學生的體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相互間的密切配合,培養
學生集體主義的觀念。

㈦ 如何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

(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教學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時,其目標之一就是「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教學時最好是選擇直觀操作的方法,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等活動促使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二)依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例如教學課文《九寨溝》時,只有綜合運用多媒體視聽等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入風景如畫的人間仙境,學生才能更加全面、真切地了解有關九寨溝的知識,感受到九寨溝的美妙絕倫。由於九寨溝離絕大多數學生生活太遠,單憑語言文字的品味與想像他們是很難有深切體會的。
(三)根據智能狀 況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智能狀況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准確地研究分析學生的智能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生身體—動覺智能偏強時,在故事教學時可讓學生進行表演;學生語言智能偏強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故事續編等;教學中使用圖片和想像對那些有較強空間智能的學生將起作用,而可能對其它智能發達的學生作用甚小。
(四)依據教師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也應當根據自己的優勢智能,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例如有音樂特長的教師可以把歌曲引進語文課堂;擅長簡筆畫的教師,不妨嘗試簡筆畫板書,則更可以讓學生肅然起敬,讓課堂出彩。
(五)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以前,教師通常用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教學,現在,各個學校電化教學手段已經相當普及,教師運用雙師光碟和電子白板上課,課堂品質便頓時提升。

閱讀全文

與教學方法那麼多該如何選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開機密碼從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28
餐墊套裝鉤針編織方法視頻 瀏覽:150
火影忍者手游快速得忍者方法 瀏覽:947
排卵監測方法有哪些 瀏覽:741
採用專一抗體檢測的方法 瀏覽:788
狗偽狂犬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183
兒童的燒傷面積計算方法 瀏覽:328
滿堂腳手架扣件計算方法 瀏覽:692
大苗多肉的種植方法 瀏覽:980
哺乳下奶的正確方法 瀏覽:812
羽毛球穿線方法及視頻 瀏覽:971
水電開槽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24
我知道了微信的方法是怎麼寫 瀏覽:223
手剎調整的正確方法 瀏覽:771
抖音零基礎快速漲粉方法 瀏覽:321
工作方法簡單粗糙的原因分析 瀏覽:983
橢圓周長下料最簡單方法 瀏覽:809
遊人容量的計算方法 瀏覽:45
怎麼用最簡單的方法做奧特曼卡冊 瀏覽:860
電火花檢漏儀使用方法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