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學生認知風格的特徵及教育
中學生認知風格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特徵如下:
①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
根據中學生認知風格的特徵進行教育教學:
這些認知類型沒有優劣之分,不同認知類型有著不同的特點及不足。在教學時明確這兩種策略:匹配策略和失配策略。
匹配策略:採取與學生認知風格一致的教學策略,即揚長。失配策略:對學生缺乏的認知風格進行補短。
『貳』 中學生認知風格的特徵及教育
中學生認知風格的特徵及教育如下:
一、中學生認知風格的特徵:
1、場獨⽴型與場依存型。
場獨⽴型孩⼦傾向靠於獨⽴思考來判斷事物;場依存型孩⼦傾向於以⽼師或周圍同學的影響來判斷事物。場獨⽴型孩⼦對學習更多地依賴於資料本⾝,不喜歡過多講解,喜歡獨⽴思考;場依存型孩⼦遇到問題時喜歡請教別⼈,並喜歡有⼈進⾏系統講解。場獨⽴型孩⼦擅長對理⼯學科的信息材料加⼯、處理;場依存型孩⼦擅長對⼈⽂社會學科的信息材料加⼯、處理。
2、沖動型和慎思型。
在課堂上,沖動型孩⼦想到什麼就脫⼝⽽出,解題雖快,但錯誤可能較多;慎思型孩⼦反應慢,在有⼏種可能解答的問題情境中,思考的時間長,但錯誤較少。
3、整體型和序列型。
整體型孩⼦習慣於從整體上感知材料,閱讀理解的跨度⼤;序列型孩⼦習慣於按照材料順序,直線地閱讀理解,步步為營地學完整個材料。
4、分析型和綜合型。
分析型孩⼦長於邏輯思維;綜合型孩⼦長於直觀思維。
二、不同認知風格的教育:
對不不同認知⽅式和學習風格的學⽣,⾸先,教師應尊重學⽣特有的認知⽅式,因材施教,發揚每個學⽣的優勢認知風格。
其次,要注意培養學⽣多樣化的學習風格,引導學⽣彌補其學習風格的不利因素。如如對場依存型的學⽣,注意培養其獨⽴思考的能⼒;如對沖動型的學⽣,注意培養其有條理地、細⼼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等。
認知風格介紹:
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指個體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表現在認知組織和認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貫的特有風格。它既包括個體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方面的差異,又包括個體態度、動機等人格形成和認知能力與認知功能方面的差異。
個體的認知風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分析性與非分析性概念化傾向;對認知域寬窄的選擇;對兩可與非現實體驗的不容忍;復雜認知與簡約認知;記憶過程中信息的整合與分化;掃描與聚焦;冒險與保守;解決問題的滯阻與暢通等。
由於個體的認知風格不同,教學中有效的學習指導方法也應有所不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認知風格
『叄』 如何根據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組織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
如何根據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組織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 一、在生活中滲透教育。 幼兒日常生活教育工作是幼兒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各種日常生活的技能技巧對成年人來說,早已形成熟練技巧、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然而,幼兒還處於人生的早期階段,獨立生活能力還很低,生活習慣還在形成中,因此,在幼兒園需要教師的培養和教育。 1、建立科學的一日活動常規,細化每一環節的管理,從入園、晨間活動、集體教學、游戲活動、餐點、午睡、起床、離園,每一環節有具體明確的要求,保證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活潑的發展。 2、保教結合,把幼兒良好習慣養成落到實處,強化幼兒常規習慣的訓練,重視養成教育。在悉心照料幼兒生活的同時,積極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如飯前洗手是關系幼兒健康的問題,也是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過程,即使對小班幼兒,教師也要在耐心講解示範甚至手把手教的基礎上對其提出要求,想方設法讓幼兒學會,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 3、注重隨機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日常生活是向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經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實際效果的一個途徑。在組織幼兒日常生活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要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敏銳地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把品德習慣教育、安全衛生教育、環境保護教育等滲透在一日生活之中。 4、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組織幼兒日常活動中要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和年齡特點出發,循序漸進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寓教育於游戲之中,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 「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模仿各類人物、動物及各種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滿足;興趣得到發展,身心愉快。因此我們加強對游戲活動的正確引導,促進其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1、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比如老師在組織幼兒玩「搶椅子」的游戲時,可提醒幼兒觀察:為什麼總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搶到椅子呢?幼兒通過觀察及點數椅子與人數從中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小朋友的人數總是比椅子多一個。這樣使孩子逐漸養成做事動腦筋的習慣,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從而使求知慾也更加旺盛。 2、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如玩「小小飛行員」的游戲,可讓孩子想想,還有什麼樣的玩法?飛機起飛時是怎樣飛?下降時又是怎樣下降?創造條件讓孩子去想像。當孩子在頭腦中想想出一種新形象時,及時幫助孩子通過有效的形式把完整的形象表達出來。 3、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如在科學活動「沉浮」中,讓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材料,並鼓勵大膽實驗,教師積極地捕捉他們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使他們能夠大膽想像,自由思索,並以極大的熱情去嘗試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這種創造力得以升華。 4、利用游戲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 三、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究能力。 1、主題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 「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幼兒的學習效果源於學習興趣。因此,在組織的相關活動中,幼兒顯得輕松自如,游刃有餘,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此外,在我們的師幼互動過程中,不斷會有新的問題產生,不斷生成新的內容。生成和預設是靈活機動的,而不是機械呆板的。生成的內容可以是正在進行的課題本身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生活中孩子其他感興趣的問題。 2、主題活動充分體現了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的綜合。在每個主題中,將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五大領域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按照單元主題的形式呈現給幼兒,有利於幼兒全面、完整地認識事物,使教育內容更加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同時強調各種資源的綜合以及教育手段、方法的綜合。 3、主題活動從關注教材轉變為關注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 過去,我們較多考慮怎樣去教會幼兒,讓幼兒通過「聽」來學習,主題活動的開展,讓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怎樣使活動氣氛和諧,讓幼兒感到寬松、自由。我們注意改變自己的角色和立場,常以「朋友」的身份投入各項活動中。在主題活動中,注意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比如在小班主題活動「食物」中,教師以水果為二級主題,讓孩子們自帶水果到班級和同伴共同觀察、認識,數水果、水果分類、吃水果、畫水果等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4、主題活動培養了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主題活動中,教師不再單純地追求結果的正確,更注重了解幼兒在整個探索活動中是否去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讓幼兒有自信、有思想、有自我表現的慾望,有探索、發現、嘗試、創作的慾望。如《交通工具》的活動中孩子們已不滿足於外部結構和特徵,而把他們靈敏的觸角伸向了內部結構。為了滿足幼兒的需求,斜坡、滾動、慣性等科學理論得到了實踐和驗證;孩子們收集了各種材料進行交通工具的製作;環保問題也深深根植於孩子心中。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他們的求知慾、探究性被激發起來了,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也得到了提高,同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的自信心以及對周圍世界的積極態度等,將伴隨他們一生。 5、主題活動的節日活動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抓住各種節日的教育契機,組織豐富多彩的節日主題活動。如國慶節、春節、中秋、兒童節、勞動節、新年等各個節日雖然有不同的思想內容和教育意義,但對兒童來說都有著共同的,突出的教育作用,那就是迎接節日的准備工作到慶祝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兒童持續地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之中,開展豐富了幼兒的生活,擴大了幼兒的眼界,增長了知識和才能,促進了兒童的社會性得到發展。 四、開展特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將特色課程滲透在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廣泛培養幼兒的興趣和愛好,讓幼兒在幼年接受更多有益於身心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1、抓住幼兒語言成長的關鍵期,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積極創設幼兒語言學習環境,啟蒙閱讀以完整語言能力的培養為教育主線,通過聽視、生活、聽讀和游戲四個途徑,伴隨其活動、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發展。 2、重視體格訓練,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根據《綱要》精神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活動內容,確保幼兒體育活動時間,注重提高各環節中的戶外活動的質量,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以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3、開展藝術教育,培養幼兒審美能力。 4、創設良好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5、爭取家長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幼兒園只有與家長攜手合作,實現家園同步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以上資料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如果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