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角色朗讀,到底如何教讀》
《如果我們的教學只停留於形式,戴上頭飾,裝扮成各種動物的樣子,讀出各種角色的台詞,那麼和小孩自己鬧著玩兒差別不大。第一學段中的「分角色朗讀」是可以讀出不同層次感、角色感、故事感、情境感的,是「可教」「需教」「教後能讀得更好的」。
以《寒號鳥》為例,分享分角色朗讀的實施策略:
第一,統計「角色數量」。一號角色為「寒號鳥」,二號角色為「喜鵲」,但千萬不要忽略三號角色——「講故事的人」。
第二,進行「角色定位」。
所謂「分角色」,就是要根據不同角色的不同特點,區別對待。
首先,關注最容易被忽視、最為隱蔽的「講述者」角色該怎麼讀。「講述」部分起到展示故事內容、推動情節發展區、服務故事傳播等重要作用,一定要讀好,讀出故事味兒。故事不是讀出來的,是講出來的,用「讀」的方式模擬「講」,就是要提示我們這個角色部分的朗讀,要讀得通順、自然,好像「嘮家常」。有時候,我們還可以吊胃口,吸引你好好聽故事,關注故事。同時,講述者還有針對其他角色的講述,讀的時候可以融入對這個角色的情感,帶著感情讀,讓「讀故事」具有「情感交流」的意識,更加吸引人,更有代入感。
其次,再談談不同角色的表述部分該如何讀。故事中不同角色說的話,做的事,想的心事都不同,分角色朗讀,就要表現這些最為顯性的不同。
最顯而易見的對話朗讀指導,可以牢牢抓住課中的「勸」字,讀出「勸告者」和「被勸告者」兩種不同的角色特點。指導的時候,可以分三個層次推進。第一個層次叫「讀得像它一樣」。這一層,關注的是角色的「物質性」。第二層叫「讀得應該那個樣」。可以用「人」的角度介入思考,把日常生活中類似情境的感受代入,就可以讀出「讓人一聽就接受」的熟悉感,就會產生「相似的生活場景體驗」。這一層,屬於角色的「氣質性」。第三層,就是注重細節,屬於「技術性」層面了。教師在指導的時候,可以請小孩兒特別關注文中在角色說話前的提示語,讀出「提示語中帶有的感覺」。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讀好相應的部分。
第三,實施「角色教學」。
基於以上對角色部分的理解,我們給出教讀的「五字訣」建議。
第一,「放」。放手讓小孩兒自由讀全文,熟悉故事。
第二,「理」。抓住「勸」字,讓孩子梳理故事。誰勸誰?勸什麼?關注不同時間的不同勸告內容,提取故事中的要素。
第三,「學」。學說故事。怎麼「學」?可以從「聽」開始。聽老師范讀,聽優質音頻范讀,聽別人如何講故事,模仿著學。
第四,「教」。先學後教,教孩子練習分角色朗讀。老師的指導,可以介入孩子的學習。在教的過程中,依然可以隨文學習生字,也可以藉助生字的字理知識,反過來促進對故事兒的理解,對角色的把握。
第五,「練」。教與學相伴之後,就是孩子大量的練習,練習分角色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