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5篇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篇1
教學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就必須嚴格遵循教學常規,進行精心的安排和周密的計劃,在學校前輩們的細心點撥和指導下,我懂得作為教師如何作好自己的「 教 」,更使我懂得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學,扮演好課堂組織者的角色。從備課、上課、作業的確定、學生的輔導、評價等都需要教師科學的設計,才能使教育教學達到最優化。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精心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知識特點和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准確地把握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方法、適合教師自己和知識特點的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編寫出教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各種動態的生成情況,才能對症下葯,游刃有餘。
二、認真上課。教學應當面向全體學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關注學生學習的整體狀態和個體差異,重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運用的靈活性,在教學中應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積極互動的教學氛圍,把學法指導寓於教學之中,為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提供充分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手段、方法的合理選擇和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學效率。
三、認真布置作業。作業的布置要符合要求,應當重視實效性,形式應當靈活多樣。可針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分層次作業、選擇性作業。不能布置超大量的作業,搞題海戰術,加重學生負擔。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要同步進行,精批與抽查相結合,批改標准要明確,同時要以鼓勵為主,及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 寫好教學反思。總結成功之處,查找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糾正。用於更好地指導今後的教學。
常規課的教學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用最多的教學活動,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就應將日常的教學常規落實到底、落實到位,但這說得容易,做得難。借用屈原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篇2
首先,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的備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的進程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
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如何整體落實三維目標,我認為,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瞭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說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型鉛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或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學習了"折扣"的內容後,組織學生開展"我看打折"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課余時間到本地的超市、商店實地體驗、調查,搜集"三衫租者折優惠、促銷價、買四送一、降價70%、買200元送50元"等"打折"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對比、分析,挖掘其中蘊涵的數學知識和方法,進而從商品經濟的角度來分析"折扣"問題。同學們在數學日記中寫道:"打折"的問題實際上可以轉化為數學知識,即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打折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能帶動消費、盤活貨源、促進資金周轉。但有的商家抓住顧客的心理,以次充好,或者提供虛假信息、抬高原價,欺騙消費者。還有,"砍價"也大有學問呢,一不小心就會上商家的"套"。建議有關部門要規范商家的"打折"活動,同時消費者也要學會自己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不要貿然購物…這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研究之趣、實踐之意,體會到成功之樂。
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分工協作意識、研究意識、探究發現意識、信息處理意識、數學應用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商品經濟意識也會有很大提高,這為學生未來走上社會大舞台、為學生這一生命主體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1)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
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第四,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篇3
一、收獲之處:
1、加強理論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蘇霍姆林斯基以前說過:「學生眼裡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於思考、熱愛知識的人,
教育教學工作反思。」「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為此,自畢業以來我不斷進修學習,先後取得了專科和本科學歷,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加強專業理論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課程標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潛力不斷提高。
2、對學生能傾注全心的愛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對待每一位學生都傾注愛心,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真情感動學生,對學生用寬容的眼光看待,對學生盡心盡責,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因此學生也喜歡學習數學。
3、落實課堂常規,關心學困生的成長
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我平時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優輔差。在每學期初,就確定了班級里需要課後輔導的學困生,充分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和家庭教育相結合進行輔導,使這些學生的生的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又注重落實課堂教學常規,嚴格規范學生的作業格式和課堂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和學習習慣,促進課堂教學效益,提高了學生的成績。
4、更新教育觀念,活化課堂教學。
教學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喜歡民主、平等型的課堂,期盼得到老師的贊揚和鼓勵。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涌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同樣,教師也就真實地走進了新課程。我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總是堅持多渠道查閱跟學習資料相關的資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備課、上課。課堂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較喜歡上語文課。
5、增強科研意識,提高自身素質。
我深知,作為一名教師,務必要一種開放的心態全面理解、把握課程,以科學、民主的精神組織實施課程,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調整教育實踐,努力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繼續努力進行科學研究,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才能真正的勝任肩負的使命。平時里,我經常翻閱有關教育理論專著和報刊,上網了解教育動態和教育信息,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斷提升。
二、反思與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1)重新反思課堂教學的本質。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務必始終關注著學生的發展。在 教學設計 和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時時思考如何讓每個學生樂意學,學會學習,善於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困難。
(2)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素質的主要場所,但它不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惟一途徑。教育教學應當滲透在學生參與的各類活動中,滲透在社會、家庭、學校等學生成長的各個領域之中。
(3)要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探索未知比掌握現成的知識更為重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能比學會一門技能更為重要。因為這天的學生將要迎接未來可能發生的生態環境及社會變遷的挑戰。
(4)敢說一個「不」字
實施創新教育,要敢於對目前阻礙學生創新潛力培養的教育教學現狀說一個「不」字。也就是說,要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度、發展的思路對教學現狀經常進行反思,並進行不斷的創新。如教材里出現的東西是否都要教,是否能夠對教材中的有關資料進行必要的增刪,再者,書本上、教參上說的是否都是「真理」。
2、精心備課,力爭舊教材體現新理念
如何用新課程標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我需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備課是一種個性化、創造性的勞動。備課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要備如何促進學生的全員參與,如何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要備如何引發學生個性的綻放。備課是一個過程,它需要教師不斷思考,不斷收集資料,不斷創新。教師要有自己的知識儲備,要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要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潛力。教學反思要詳細具體,在學習中,廣泛吸取教改的新鮮空氣,力爭解決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
3、創設學生喜歡的民主、平等型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因此,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涌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同樣,教師也就真實地走進了新課程。新課標要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做的過程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而教師的作用在於調動學生的用心性,調控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決問題。因此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有超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很多時候我就這樣去做的,在學生方面,的確做到了注重學生的個性,但結果呢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資料,有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進行剎車,取消了學生的自主時間。如何更好地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值得進一步研究。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雖然在學生身上化了許多心思,很多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好轉,但還有個別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徹底養成。有部分同學做題時審題還不夠仔細、嚴密,審題潛力還須培養。有個別同學仍字跡潦草,盡管我反復教育他們,甚至讓他們重寫,作業的字跡沒多大好轉,只有老師坐在他們面旁邊,他寫一個我說一下,他們才會寫得稍端正些。有些學生的作業還不能按時完成,時而會不做或少做作業。我想也許他們對學習缺少了興趣才會不完成作業,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作業能樂此不疲,這是我需要探究解決的問題。
5、多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提高駕馭課堂的潛力。
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時候我總是想盡辦法、絞盡腦汁的來設計教案,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要想使教學得心應手,只能是有意識地多收集資料,多看報刊雜志,多與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及科研水平。
6、加強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講究一個「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反思應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就課堂教學而言,既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又有教學過程中的「行動中反思」,還要有教學後的「行動後反思」;反思的主要資料為:教學設計是還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貼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到達預期目標等;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養成教師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反思自己教學行為,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理論總結,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工作。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篇4
教學常規作為一項重要的 規章制度 ,他的制定與執行,意義重大。他可以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學生觀念,認識教師的角色和地位,認識教學常規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樹立常規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目前,我校常規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是:形式主義嚴重,如還是單純的講與聽,上邊說,下邊記,活動已結束,一問不知道;集體備課其實就是單人備課。效率不高,如,很少把所學所記的內容應用到教學之中;學習氛圍較差,雖然每次強調會場紀律,但總是有人在說話,也有人打電話,會場之中不時的響起手機的聲音等等。因此,加強教學常規的督察與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常規在人們的心中,頗為反感,一說查常規,眾人反對。大家開始補、寫查缺補漏,忙了半天,效果甚微。不是人們水平太高,而是人們認識欠妥,沒有認識到常規的重要性及考評的科學性。作為一項考評制度,他的執行與評估必須要嚴密。一項考評細則,他的制定要符合科學性與民主性,他需要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從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執行的阻力必定減少。同時,執行必須嚴格,不徇私情,這樣才有說服力。我認為教學常規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認真備課,鑽研教材。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熟悉教學大綱,明確考核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加強集體備課。針對本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恰當可行的教學目標,並完成詳細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各種動態的生成情況,才能對症下葯,游刃有餘。因此,我們成立備課小組,博取眾長,進行集體備課。
認真上課,提高效率。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不能為了課堂氣氛的調動而故意離題千里。真正的課堂活躍,是建立在師生教學相長的基礎之上的。精講精煉,不搞題海戰術。抓關鍵、抓重點,牽牛要牽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認真布置作業及時批改。作業的布置要符合要求,不能布置超大量的作業,搞題海戰術,加重學生負擔。同時也不能不安排作業,借口逃避責任。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要同步進行,精批與抽查相結合,批改標准要明確,不能籠統的對與錯,同時要有鼓勵與批評,及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寫好教學反饋。明確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及時糾正;總結成功的地方,進一步保持。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按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結合「以學為主,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積極吸收他人在教學常規中的先進經驗,補充完善自己,努力縮小差距,爭取更大的進步。
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心得篇5
在課外閱讀中我了解到分層教學,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理解潛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學有所得,先後到達課程的要求。在一年教學的實踐中總結,我認為分層教學的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一、學生分層
了解學生,是使教學活動對於每一個學生都更為有效,從而是大面積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學生的學習技巧,思維和記憶的發展水平,知識面、日常生活狀況,對群眾,教師和學校的態度等。對全體學生進行前期調查和測試工作。資料包括學生的智能、體能、心理、學科成績、在校表現、在家表現及家庭環境等,並對所獲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建檔。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習小組,而這不同層次小組的學生不是長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級(沒有降級)。讓師生都明確某一個同學在某一階段時間內所處的層次。同時,要讓學生建立起對學習的樂觀主義態度和真誠的學習信心,正確對待分組方式,明確教師的分組目的,防止優生驕傲自滿,中等生得過且過,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二、備課分層
學生彼此在基礎知識,基本潛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為了到達普遍提高,全面培養的教學效果,我們有必要在備課過程中,從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式到教具准備都堅持與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強調針對性,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兼顧"提優"、"補差",使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能抓住三類學生。[復習鞏固](10分鍾左右)。針對新授與練習中的反饋信息作適當處理,對普遍存薄弱點或個別不及矯正的問題進行補救,將本節課所學資料系統化,便於學生理解和運用,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目標延伸](5分鍾左右)。分好、中、差三類學生的要求。對優生,設計一些基礎題讓他們完成,並讓他們探索思考撥尖題;對差生,診斷他們學習本課中的疑難,採取有效方法補救,讓他們完成基礎題;對中等生,要求他們自我復習鞏固,完成基礎題和提高題。
這樣,我們就能把每個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都置於自己視線之中,充分調動了各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有利於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課堂教學分層
那裡重點是分層施教和分層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後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後進生務必基本上到達課程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用心作用。
四、作業分層
作業由淺入深可分為四個層次,即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撥尖題。向好、中、差三組學生布置三種作業,並採取三種作業批改方式,"差組"--放緩題+基礎題,教師當天面批,學生當天糾正;"中組"--基礎題+提高題,全部批改;"好組"--基礎題+撥尖題,只批改革1-2本,其餘由學生自己核對,組長檢查。在分層練習中,我們應用心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突破,從調動學生求知的用心性。
五、考核分層
考核包括單元關檢測和階段性檢測。由教師自己依照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每份題都包括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和撥尖題四大類,放緩題面向差生,僅供"差組"生做;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必做;提高題面向中等生,"差組"選做;"好組"和"中組"必做;撥尖題面向優生,供"中組"選做,"好組"必做。考核後,對已達標學生提出"鞏固性"或"擴展性"的目標;對未達標學生,透過補課,個別輔導建立互幫互助小組進行"矯正幫忙"。以確保各類學生都到達預定的階段目標。
透過階段考核,對各個學生進行多次的綜合分析,並進行必要的組別調整。對進步明顯的提高一個層次;對有後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勵,下次仍跟不上的個別輔導,絕不降級。這樣做,不但能夠幫忙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於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而對這樣的個別學生,切忌冷嘲熱諷,應熱情關心,幫忙分析原因,樹立信心,以確保學生用心進取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