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的好處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的好處

發布時間:2023-08-22 12:45:41

A. 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好處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旨在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教學」已成為廣大教師積極追求的目標。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都能得到提高,使學生在三維目標上能夠獲得真正的發展,這是課堂有效與否的唯一標准。小學中年級,是學生形成邏輯思維能力的初級階段,同時也是實現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進步和發展。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有效性的數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情境對於數學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個有效手段。但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應該是有價值的、有效的,應蘊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數學問題,即讓學生在特定的數學情境之中,發現或挖掘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數學問題。
《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的已有認知發展水平、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等構成了學生的現實學習起點,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現實學習起點,從學生現實生活中尋找素材,進行提煉、加工,創設出適合學生實際的、學生熟悉、感興趣的數學情境。有效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促進他們數學素養的提高。情境的類型有很多,譬如故事情境、活動情境、操作情境、練習情境、問題情境等。
、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數學的學習過程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謂有效提問,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醞釀提問內容,科學地進行發問。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進行學習方法的遷移,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提問技巧,提出的問題要少而精,而提問的形式要多樣,問題的難度要合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教師要准確把握提問時機,要結合課堂教學的進展及變化組織提問。

B. 道德與法治中教師如何能做到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有效性

合理的教學策略,能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有效地學習。但是目前一些教師對學習方法的傳授還不夠重視,將重點放在知識的傳授上,所以教師應變教學方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習效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提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並且通過對問題的探究,總結學習方法,打破學生思維定式,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我的祖國」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海陸疆域,讓學生結合地圖,進行觀察,然後教師提出問題「祖國的地圖像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回答說:「像一隻大公雞。」然後教師又提出問題「如果你想去徒步旅行,你應該要做什麼准備?」學生可以採取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探討,確定徒步旅行的路線等,模擬「徒步旅行」方式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通過對活動的自主探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遼闊,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理解能力相對薄弱,教師制訂課堂教學的方法,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學內容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小學課堂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如小組合作方法、自主探究方法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地運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學習「傳媒與生活」時,由於現在小學生在生活中接觸了許多的傳媒工具,如電腦、電視以及手機等,學生本身就非常感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了解傳媒工具及作用,教師提出問題「有關《瘋狂動物城》電影上映的日期,你是通過哪些傳媒工具來獲得的?」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後,學生都積極地回答,有的學生說是從手機上獲取信息,有的學生從電視上獲得的信息,還有的學生說是從廣播上獲得的信息,然後組織學生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這些傳媒工具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今後更好地運用這些傳媒工具。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目標之一,所以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採取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生有更多的情感體驗,加強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應積極幫助學生解決課上和課下的問題,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C. 解題方法多樣化,對學生有何作用

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一個較復雜的問題。從理論上看,解題能力涉及到邏輯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問題。從內容上看,解題能力包括對應用題、文字題、計算題等各類問題處理的能力。從小學生解題的行為實際看,小學生解題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一是難以養成思維習慣,常常盲目解題;二是任務觀點嚴重,解題不求靈活簡潔;三是馬虎草率,錯誤百出。心理學認為: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從素質教育的觀點來看,發展思維、提高智力,是提高素質的重要內容。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智力,發展他們的思維。
下面從發展學生的思維角度和學生的解題實際出發,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一、一例多說,養成解題的思維習慣
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反過來,良好的邏輯思維,又會引導出准確、流暢而又周密的語言。在教學實踐中,不少老師只強調「怎樣解題」,而忽視了「如何說題(說題意、說思路、說解法、說檢驗等)」。看似這是重視解題,實則這是忽略解題能力的培養。由於缺少對解題的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只囿於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中,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從學生解題的實際表現看,學生解題的錯誤,一般是由於缺乏細致、周密的邏輯思考和分析。特別是當作業量稍多時,這種表現更為突出。從教師教學實際看,教師為了強化對學生解題思路的訓練,往往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分析思路圖,或畫出線段圖。但這項工作,對於小學生來說,一方面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因費時多,學生持久性不夠,往往收效並不大。筆者認為加強課堂教學中的「說題訓練」,即採用「順逆說」、「轉換說」和「辯論說」等幾種訓練形式,養成學生解題的思維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1.順逆說。
每解答一道應用題時,不必急於去求答案,而要讓學生分別進行順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題思路及計劃說出來。比如解答「三年級種樹25棵,四年級種樹是三年級的2倍,四年級比三年級多種幾棵?」先讓學生用綜合法從條件到問題依次說出思路,再讓學生用分析法從問題到條件說出思路。學生順逆分別說清思路後,再列出算式「25×2-25」。如果,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語言還不夠流暢,思路還不夠清晰,還要再讓學生看算式「25×2-25」,再進行第二次「順逆說」:先讓學生說第一步「25×2」表示什麼?再讓學生說第二步「25×2-25」表示什麼?最後先說第二步、再說第一步。在解答文字題時,也可進行順逆說的訓練。如「3個1/5比2個1/4多多少?列出算式」1/5×3-1/4×2「後,讓學生根據算式,說出」1/5×3-1/4×2「的意義,再把說出的意義與原題對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則要重新分析,認真檢查,直到說出的意義與原題一致為止。
2.轉換說。
對於題中某一個條件或問題,要引導學生善於運用轉換的思想,說成與其內容等價的另一種表達形式,使學生加深理解,從而豐富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如已知「A與B的比是3∶5」,可引導學生聯想說出:(1)B與A的比是5∶3;(2)A是B的3/5;(3)B是A的5/3;(4)A比B少2/5;(5)B比A多2/5;(6)A是3份,B是5份,一共是8份,等等。這樣,學生解題思路就會開闊,方法就會靈活多樣,從而化難為易。
3.辯論說。
鼓勵學生有理有據的自由爭辯,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勇於發表不同見解的思維品質,尋找到獨特的解題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師教學解答圓面積一題時,老師問學生:「計算圓面積要知道什麼條件才能進行計算?」多數學生回答「必須知道半徑,才能求出圓面積。」但有一個學生舉手錶示不同意,認為「知道周長或直徑,同樣可以計算圓面積。」對這個學生的回答,老師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見的同學進行辯論。這樣,雙方經過幾輪辯論後,使這位學生認識到「已知周長或直徑,最終還是要先求出半徑」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學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徑,才能計算圓面積」的道理。
二、多向探索,培養解題的靈活性
求異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對某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容易產生消極的思維定勢,造成一些機械思維模式,干擾解題的准確性和靈活性。有的學生常常將題中的兩個數據隨意連接,而忽視其邏輯意義。如「小方和小圓各有同樣多的水果糖,小方吃了5粒,小圓吃了6粒,剩下的誰多?」由於受數值大小這一表象的干擾,學生的思維定勢集中在「6>5」上,容易誤判斷為「小圓剩下的多」。為了排除學生類似的消極思維定勢的干擾,在解題中,要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常運用的方法有「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
1.一題多問。
同一道題,同樣的條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如解答「五一班有學生45人。女生佔4/9,女生有多少人?」這本來是一道很簡單的題目。教學中,老師往往會因學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過,忽視發散思維的訓練。對於這樣的題型,老師要執意求新,變換提出新的問題。如再提出如下問題:(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幾倍?(5)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等等。這樣,可以起到「以一當十」的教學效果。像同一道題,老師還可以從分析上多提問,從解法上多提問,從檢驗上多提問,進行多問啟思訓練,培養學習思維的靈活性。
2.一題多解。
在解題時,要經常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題途徑,以求最佳解法。
例如「某村計劃修一條長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計劃的20%,照這樣計算,完成這條路還需多少天?」首先老師要學生用多種方法解。在學生沒有學習工程問題時,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種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
針對這些解法,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比較三種方法的異同點,總結出「三種方法中都運用了全程150米」這一條件的共性。針對這一共性,老師可打破思維定勢,啟迪學生的新思維:「假如把150米當作一條路(用1來表示),還可以怎樣解答?」這一點撥,學生很容易發現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
綜上六種解法,顯然後三種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簡潔,想像豐富,充分可以顯示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一題多變。
小學生解題時,往往受解題動機的影響,因局部感知而干擾整體的認識。例如:「某商廈共有6層,每兩層間的板梯長5米,從1樓到6樓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於「每兩層5米」和「6層」與學生的解題動機發生共鳴,忽視了「6層只有5段間距」這一特點,而容易得出「5×6」的錯解。要消除類似的干擾,就必須進行一些一題多變的訓練。
針對解題模式的干擾進行變題訓練。如學生學習了工程問題後,求合做工作時間,容易形成這樣一種解題模式「1÷(1/A+1/B)」。我們可將條件中的時間改變成分數形式。如「一項工作,甲獨做1/2小時完成,乙獨做1/4小時完成,如兩人合做要多少小時完成?」如老師不提醒,學生絕大多數會把「1/2小時」和「1/4小時」當作工效,仍然列出算式「1÷(1/2+1/4)」來解答(實踐統計,第1次這樣的錯誤率在75%以上)。又如學生學過等分除法應用題後,往往見「分成幾份」就「用除法計算」。在學生掌握等份除法計算方法後,也要注意變題訓練。如設計類似題「6粒水果糖分成3份,最少的1份是多少粒?」可淡化消極的「6÷3」思維定勢的干擾。因為「6÷3」計算錯了,其實最少的1份是1粒(題中並沒有要求平均分)。
通常,教學中的變條件、變問題、條件和問題的互換等,都是一題多變的好形式,但是,變題訓練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要在學生較牢固的掌握法則、公式的基礎上,進行變題形練。否則,將淡化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不利於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
三、聯系對比,提高解題的准確率
為了減少學生的解題錯誤,提高解題的准確率,除加強估算和檢驗外,通常較有效的辦法是要善於聯系對比,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在比較中區別、在比較中理解、在比較中提高。常用的聯系比較方法有:
1.聯系生活實際對比。
對於一些農業生產上的株距、行距,工業上的產值、工效,商業上的成本、利潤等,學生缺乏生活經驗,難以產生共鳴;對於一些較大數字的四則運算,學生解答毅力不強,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加之,有些教師講到應用題,便說應用題怎樣重要,如何難學,上課要認真呀……說到計算題,又說怎樣容易出錯,計算時要怎樣細心,否則……看似老師提醒學生重視,實則給學生增加了心理壓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實,只要把數學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進行對比,解題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對於難理解的題,要增添一些與之數量關系相同,能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先解熟悉的題,再解生疏的題。如要解答:「某專業戶要種一塊300平方米的果樹,行距2米、棵距1米,種完這塊地要多少棵樹苗?」可首先補充另一題:「在一塊300平方米的操場上站隊做操,每兩排縱隊之間相距2米,前後兩人之間相距1米,按這樣站隊,站滿這個操場一共要多少人?」因兩題思路相通,解法相同,先解貼近學生生活的補充題,再解原題,遷移自然,默化易成。
2.聯系正誤對比。
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生解題的錯誤,往往錯在認識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膚淺上,用給出正確答案(或算式)和錯誤答案(或算式)的對比如正誤分析對比、正誤解法對比等,都有利於加強學生辯證思維訓練,有利於提高解題能力。通常的選擇題就是很好的訓練形式。
3.聯系題型對比。
在小學數學題型中,歸納起來,不外乎是概念題、計算題、文字題、應用題和圖式題等幾大類。像計算式題、文字題、應用題、圖式題大都是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只是用四種不同的描述形式表達而已。比如「6個蘋果吃了2個,還有幾個?」除用這種「應用題」的形式描述外,還可以用最簡單的算式「6-2=?」來描述,也可以用一句話「6減2的差是多少?」或一幅線段圖(或實物圖)來描述。根據這種知識內在的聯系特點,在教學中,要善於把各種描述的形式,聯系起來,進行訓練,達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匯貫通和舉一反三的效果。
培養解題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很多,但無論哪種途徑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離不開思維的訓練

D. 如何看待數學解題的方法多樣性

「解題方法多樣化」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新版的《數學課程標准》中提倡全新的教學理念,其中「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就是對學生解決問題方式的詮釋,提倡多策略解決問題旨在讓學生開拓數學思維、優化思想、創新研究,讓教師實施解題方法多樣化教學,老師不要「死教學」,學生不能「讀死書」,將重視結果教學轉變成重視過程教學。「解題方法多樣化」將重新構建師生關系,老師評價學生的准繩變得更加寬泛,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形式多樣化,使得教學過程中的理念在提升,真正讓數學課堂變得高效,很准確地落實課堂教學。
下面我就從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兩方面對「解題方法多樣化」作淺顯的探索。
一、 數與代數方面落實「解題方法多樣化」
我經常問自己:數學源自於哪裡?為什麼要學數學?聽過很多名家的講座,看過很多名師上課,我覺得別把數學看得深不可測,尤其是小學數學,就是來自於生活的,並且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才去學習數學。所以,小學生們也是有各自不同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的。正是有了這樣那樣的經驗,學生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會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去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徑去觀察、猜測、驗證、從而解決問題,達到數學課堂的高效。
【教學實例1】教學《一個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時以6捆小棒引出課題,問學生:如何計算小棒的總數是多少?在一陣獨立思考之後,組內進行交流,最後學生給出了這樣一些方法:
① 數一數:
生1:我是一根一根地數,共60根。
生2:你那樣數太慢了,我是十根十根數的,10根,20根,30根……一共60根。
生3:我是二十根二十根數的,20根,40根,60根,一共60根。
②加一加:10+10+10+10+10+10=60(根)
③乘一乘:
生1:10×6=60(根)
生2:20×3=60(根)師問:這個20表示什麼意思?3又代表什麼呢?
生3:30×2=60(根)師問:你來說說算式中的30和2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老師在黑板上把學生的各種想法一一呈現,讓更多的學生看到不同的方法解決這道題,開拓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在這三種方法的牽引下,學生會思考了,可以從加法、乘法兩方面去解決這樣的數學問題,當然老師會問:這三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便?這也是一個方法最優化的體現。
接下來,老師可以再出示一道問題:在6捆小棒的外面再加上6根小棒,問問現在有幾根?讓學生思考。仍然是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在剛才三種方法的基礎上再加上6根小棒就可以了,又鞏固了一遍本課的重點內容,使得學生學習知識扎實,達到高效課堂。
【教學實例2】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 時有這樣一道題:紅星小學組織學生給希望小學捐書,六年一班學生捐書78本,比一年一班的2倍還多12本,一年一班捐書多少本?老師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本例題 。學生在本上計算,老師巡視,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老師適時板書:
法一:算數法 (78-12)÷2
法二:用方程計算 解:設一年一班捐書x本,列方程如下:
2x+12=78
教師引導學生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讓學生說說兩種方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析,在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時候應注意什麼?給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想法的時間。
上述兩個教學實例,就是教學中最常見的例子。老師每拋出一個數學問題,都是又學生自主探究,形成了多種解題方式的呈現。如果給這兩個案例細分的話,前者是演算法多樣化、後者則是一題多解。演算法多樣化所採用的教學策略主要是使學生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而一題多解的教學策略主要是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
無論是演算法多樣化還是一題多解,都是在學生靈活思維的牽引下,對於一個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至於課堂上如果學生還有更多的解題思路,老師要鼓勵學生表達,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正是由於每節課上孩子的生成性問題的不斷涌現,才會使我們的課堂活動充滿生機。學生思維活躍了,老師的情緒也會被帶動,教者情緒高漲,學者自會信其理。
二、 圖形與幾何方面落實「解題方法多樣化」
北師大版教材在圖形與幾何部分的編排特點就是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圖片和實例走進學生心理,淺顯的文字表述以及鮮亮的圖片顏色都是促使學生快速找尋數學信息的因素。
其實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使我明白,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現實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尋求解決方案。
【教學實例3】教學完《長、正方體的體積》後,教師在之後的一節練習課上讓學生帶來長、正方體的物體或容器,以及小石塊、土豆等不規則形狀的物體,讓學生動手試一試,能測量並計算出哪些物體的體積或容積。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你能利用正方體的容器、水和直尺,想辦法測量小石塊的體積嗎?學生在組內進行了激烈的談論與探索,老師深入到學生的討論中,指導啟發學生運用更快更好更多的辦法解決這類題。學生代表在匯報的時候有許多精彩的表現:
生1:我們組討論的方法是這樣的:把正方體容器裝滿水,量出水的高度。
師:為什麼要量出水的高度?
生1:此時水的高度實際上就是正方形的棱長,只有知道水的高度才會計算出小石塊的體積。然後把小石塊放進這個容器中,水就會馬上溢出來,這溢出來的水的體積就是小石塊的體積。
師:大家覺得這個方法怎麼樣?有什麼要說的嗎?
其他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生2:這個溢出來的水的體積到底是多少呢?怎麼計算了?我認為還要把溢出來的水放進跟這個正方體一樣的容器中,再量出這個水的高度,計算出水的體積,這個水的體積就是小石塊的體積了。
師:對了!你說的非常精彩!這個方法的計算過程就是你們兩個人的說法捏到一起去,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大家這么喜歡動腦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你們充滿智慧的表達中老師簡儼然看到了一個個小科學家的誕生! 那麼其他小組還有背別的方法嗎?
生3:我們組是這樣做的:把正方體容器裝一點水,不用裝滿,然後量出水的高度。再把小石塊放進去,這時水面就上升了,然後再量出水的高度,這時上升的水的體積就是小石塊的體積。最後用「正方體的底面積×上升了的水的高度」就可以計算出小石塊的體積了。
師:大家給他鼓鼓掌吧!這第二種方法大家聽懂了嗎?誰來說說你對於這兩種計算方法的看法?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對每一種方法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最後請學生自己談談對這些方法的感受:更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麼喜歡這種方法?大部分學生已認識到第二種最簡便,因為它的思路很清晰,操作起來也不是很復雜。教師再小結。
在解決圖形與幾何方面的習題時,經常會出現這個教學實例中的現象,學生要通過自己的研究,動手操作,實際演練,匯報交流,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呈現方式氣氛熱烈活躍,學生踴躍參與,大部分學生積極地爭取機會發言,通過交流來發現各種不同演算法之間的區別和本質聯系。
以上三個教學實例中,老師都注重方法的多樣性指導,而非總結出哪種方法好,哪種方法不好,這也是很多老師疑惑的地方,就是說:到底用不用告訴學生哪種方法剛好?其實我認為:只要學生能掌握順手的方法就可以了,不用非得說必須用哪種方法解決。
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出「不規則物體體積」的基本方法。這樣的演算法使學生理解、掌握,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因此對於此類的特殊題型,教師要合理把握教學中生成的問題,切忌急於給學生一種正確的方法,而是在學生不斷的練習,交流,體驗中引發思維震動,真正理解和掌握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教學中對於「解決方法多樣化」是有很多研究價值的,課堂的時效性也不是空穴來風,教師要抓住課堂的生成性問題,靈活應對各種意料之外的問題。當學生的回答貼合課堂的節奏,老師就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的主體認知,學生的潛力很大,很喜歡用別人沒用過的方法解決問題,這就是孩子們特有的對新鮮事物的探究慾望。老師在課堂上要給足學生探究的時間,讓孩子們在小組內盡量多交流,迸發出思維的火花來,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就活躍了,這樣做也是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但是千萬不可以為了「方法多樣化」而方法多樣化,一味的追求多種方法,這樣也是不對的。機械的羅列出一大堆方法,如果老師不適時總結和歸納,找尋它們的共同點,提升思維,創建高效課堂,那麼再多的方法羅列也是徒勞,這樣只會讓我們的課堂內容看起來太滿太多,卻抓不住重點,反而起了「反作用」。所以,老師要把握好這個度,真正讓「解決方法多樣化」對教學有指導意義,而不是一件「浮誇的外衣」。

E. 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的好處

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學習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閱讀全文

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的好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伐木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539
尿梗阻的治療方法 瀏覽:891
早醒的治療方法百度知道 瀏覽:743
如何計算總金額的方法 瀏覽:525
對刀儀使用方法 瀏覽:388
98x299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122
大圓桶的使用方法 瀏覽:730
小米怎麼設置語音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6
檢測地漏水泥方法 瀏覽:164
活用成詞的四種方法有哪些 瀏覽:757
如何找自己做客觀題的方法 瀏覽:533
全國退休工資計算方法都一樣嗎 瀏覽:128
文學意境的分類有哪些方法 瀏覽:658
研什麼方法 瀏覽:744
同仁堂阿膠的食用方法 瀏覽:442
皮膚過敏試驗有哪些方法 瀏覽:732
土壤項目檢測方法 瀏覽:159
在家吃豆腐的簡單方法 瀏覽:579
便秘有什麼是方法 瀏覽:565
食用菌事業管理方法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