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方法論中國傳統美學研究

方法論中國傳統美學研究

發布時間:2023-08-15 19:01:32

❶ 中國傳統美學對審美本質經典概括的理論是什麼

中國古代關於美本質的普遍看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復合的互補系統,以味為美、以意為美、以道為美、同構為美、以文為美,構成了中國古代美本質觀的整體特色。中國古代的美本質觀本同而末異,如儒家認為自然比德為美、以情為美、以和為美、以「合目的」的形式為美,道家以無、妙、淡、柔、自然、生氣和適性為美,佛家以涅盤 、寂滅、死亡以及涅盤 的象徵——圓相、光明為美,便體現了中國古代美論的多樣性。中國古代的美感論集中論述了審美的特徵和方法。審美特徵論涉及美感的愉悅性、直覺性、客觀性、主觀性、真實性。審美方法論強調咀嚼回味、以我觀物、虛靜納物,與中國古代的美本質論遙相呼應。

本文試圖對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系統作出簡要而整體的把握。在我看來,審美感知是由審美對象引起的,而普遍引起審美感知滿足、完善、愉快的對象,就是美 ① 。美學不僅應當研究感覺規律,還應研究感覺對象的規律。易言之,美學不僅應當成為美感學、主體審美學,還應當成為美的本質學、客體審美對象學。因此,本文闡釋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將把焦點聚集在中國古代關於美本質和美感的理論上。

中國古代普遍的美本質觀

中國古代對美的看法,既有異,又有同。所謂「同」,即儒、道、佛各家相通相近、殊途同歸、末異本同之處,或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頗為流行、佔主導地位的觀點。中國古代對美的普遍看法大抵有如下數端:

一、以「味」為美。這是中國古代關於美本質的不帶價值傾向的客觀認識,可視為對美本質本然狀態的哲學界定。從東漢許慎將「美」釋為一種「甘」味,到清代段玉裁說的「五味之美皆曰甘」,文字學家們普遍將美界定為一種悅口的滋味。古代文字學家對「美」的詮釋,反映了中國古代對「美」是「甘」味的普遍認識。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聽到優美的《韶》樂「三月不知肉味」。老子本來鄙棄慾望和感覺,但他又以「為腹不為目」為「聖人」的生活准則,並把自己認可的「大美」——「道」叫做「無味」之「味」,且以之為「至味」。佛家也有「至味無味」的思想。以「味」為美,構成了與西方把美僅限制在視聽覺愉快范圍內的美本質觀的最根本的差異。

二、以「意」為美。這可視為中國古代對美本質當然狀態的價值界定,其中寄託了中國古代的審美理想。中國古代美學認為,美是一種快適的滋味,這種滋味,主要不在事物自身的形質,而在事物所寓含的人化精神。這種精神既可以表現為審美主體審美觀照時情感、直覺、意念的即時投射,所謂「物以情觀,故辭必巧麗」(劉勰),「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也可以表現為一種客觀化了的主體精神,所謂「玉美有五德」(《說文解字》「玉」字條),「花妙在精神」(邵雍)。梅、蘭、菊、竹,因為符合儒家的「君子」理想,所以成為歷代文人墨客鍾愛的對象。山、水、泉、林,因為是清虛恬淡的理想之境,所以成為道釋之徒、出世之士心愛的棲身之所。現實的美源於「人化自然」,藝術的美亦在「人的本質的對象化」。「詩」者「言志」,「文」為「心學」,「書」為「心畫」,「畫」尚「寫意」。「文所以入人者情也」(章學誠),「情不深則無以驚心動魄」(焦竑),只有「意深」才能「味有餘」。所以古人主張:「文以意為主」,「詩文書畫以精神為主」(方東樹)。中國古代由此形成了「趣味」說。「趣」,即「意趣」;「趣味」,即「意味」。「趣味」說凝結了中國古代這樣一種美本質觀:有意即有味。這與西方客觀主義美學觀明顯不同。

❷ 文藝美學基本理論·文藝美學研究的方法論

文藝美學基本理論·文藝美學研究的方法論

文藝學、美學研究的方法論是關於文藝美學研究的方法的科學,是對文藝學、美學研究的理論、原則、方法和手段的概括和總結。文藝美學研究的方法,是研究文藝美學的工具,它受哲學、思維方式的制約,受研究主體和研究客體的制約,受文藝美學觀念的影響。方法是不斷發展的,多樣化的方法為開拓文藝學研究的思維空間,提供了多樣的途徑。

文藝美學的研究,存在於三個不同的領域,表現為三種形態,成為三個層次,即哲學方法,具體研究方法,個別表述方法。文藝美學研究方法,從邏輯方法上看有:歸納方法、演繹方法、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從研究模式上看有:文藝心理學研究方法、社會學研究方法、歷史比較分析方法、馬克思主義的文藝學研究方法、精神分析方法、原型分析方法、形式主義分析方法、結構主義方法,後結構主義方法、類型學研究方法、符號學、語義學方法、現象學方法、接受美學方法;從橫向方法上看有:系統分析方法、信息分析方法、數學方法,等等。

作為工具和手段,文藝美學研究的方法的活力和價值是通過實踐來驗證的。拿文藝學的研究來說,社會的歷史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把文藝與社會的關系作為視角,研究整個社會狀況同作為特殊的社會活動領域的文藝之間的相互依賴性,研究文藝特殊的社會功能,研究文藝的內容和形式與作家的創作和社會根源的關系。而作為這種方法的補充和發展的一系列新的方法,則從更多的角度研究文藝學。可以說,新的方法具有整體性(強調有機聯系、多向思維、多學科綜合)、模式化(要素、層次、結構)、思辨性(強調研究生命運動形式)等特禪悉點。當然也需要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從方法論的歷史看,中國和外國的文藝美學研究方法都是從脊襲迅少到多,是發展著變化著的。在中國,古代文藝學、美學研究主要是社會道德的研究、本體研究、主體研究和接受研究的模式,常採用點悟式、比較式、實證式的形式,在思維方式上未能達到辯證綜合的高度。現代文藝學、美學研究體櫻此現出方法論意識的覺醒,並能以正確的哲學方法作為理論指南。近代開始,引進西方的許多理論和學說,打破了傳統的方法論格局。比較文學的方法,丹納的社會學研究方法等等都得到運用和實踐。後來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文藝學研究,給文藝學、美學的研究,帶來很大的變化。八十年代,在中國掀起方法論熱潮,文藝美學研究的方法形成了四種拓展:即由著重考察文藝學的外部規律向深入研究文藝學的內在規律轉移;由單一的哲學、政治角度擴大為從美學、心理學、倫理學、人類學等多種角度來觀察文藝學,用有機整體觀念代替機械整體觀念,用多向的、多維聯系的思維代替單向的、線性因果聯系的思維;由孤立地就一個命題進行思考分析轉變為從聯系的、整體的觀點進行系統的宏觀綜合;吸收外來文藝學方法論和其他科學的養料,以豐富內容和改造形式。在外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運用謹嚴的邏輯方法研究文藝學、美學,從而在方法論上成為有重大貢獻的第一人。新古典主義時期,主要運用演繹方法,用從古典作品中抽繹出的規矩去套當時的作品。浪漫主義時期,出現表現主義研究方法,注重在作品與作者的關繫上的研究。進入十九世紀,改變了一種研究方法長盛不衰的局面,文藝學、美學研究有了更清醒的意識。印象主義的研究方法、形式主義的研究方法、結構主義、符號學、語義學、闡釋學等等研究方法紛紛出現,注重以文學作品本身為研究對象。到本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止,文藝美學研究的對象又轉移到讀者身上,接受美學的方法、後結構主義方法、信息分析方法等等更擴大了研究視野。

❸ 美學的研究方法

美學學習與研究首先具有區別於實證經驗科學的哲學思維,美學的哲學思維性質首先體現在對審美本質的把握上,學習美學原理並非通俗意義的審美欣賞,哲學思維的訓練是必須的過程。其次,美學學習區別於純思辨的人文體驗描述。


閱讀全文

與方法論中國傳統美學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正確發聲訓練方法 瀏覽:56
東莞哪裡有塑料內飾劃痕處理方法 瀏覽:373
浴室肌肉鍛煉方法 瀏覽:755
如何diy扎染方法圖解 瀏覽:377
13兒童鼻竇炎治療方法 瀏覽:623
除了測紙還有什麼方法確定懷孕 瀏覽:969
實驗性研究的方法及特點 瀏覽:572
真皮包的成本計算方法 瀏覽:970
方管校平方法視頻 瀏覽:993
發蠟棒使用方法 瀏覽:386
圖片製作方法步驟 瀏覽:924
博贊學習方法有哪些 瀏覽:853
治療痛風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70
使命召喚17怎麼毒殺將軍七種方法 瀏覽:916
扳腕子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685
等電點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45
租車罰單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266
數控車安裝方法 瀏覽:360
如何diy風車的製作方法 瀏覽:850
cod分析方法國標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