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形成性考核冊答案2015中的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有什麼區別
華師的是隨機作業,每個人的題目都不一樣的,所以要現做的。
B. 社會調查研究與自然科學研究相比的獨特性與困難
社會研究中的困難:社會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會現實中的人、人的社會行為,以及與人有關的社會現象,因此: a) 人的特殊性:作為社會研究對象的人、人的行為、及其所構成的社會現象和社會產物都是具有主體意識的,有主觀意志,不一定與研究者合作,所以無法達到自然科學那樣高的正確程度。 b)研究的干擾性:對人們的社會行為進行研究,這種行為本身就可能改變它所研究的行為;研究者(人)會對被研究對象(人)產生干擾,所得經驗是被干擾後獲得的。c) 社會現象的復雜性:研究對象的復雜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關因素更多,社會研究者面臨更多更復雜的變數,也更難分清現象的原因和結果;人既是一種生物個體,同時又是一種社會個體。因此人們的行為不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而且還受到所生存的社會環境(包括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會關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會互動的影響和制約。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約:社會研究除了會受到與自然科學相同的各種自然條件限制外,有時還受到倫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e) 保持客觀性的困難: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對象的一部分,難以保持客觀、超然的態度。研究者也是人,與被研究者之間會產生情感,不知不覺影響他對資料的反應和對研究結果的解釋。
C. 操作化的定義和作用是什麼如何對概念和命題進行操作化任選一概念完成操作化,
包括概念的澄清與界定,發展測量指標
D. 09電大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形成性考核冊的個別問題~會的進一下。
根據本人的興趣或條件的便利(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亦可),選擇和確定一個社會調查研究課題,(P53-59)
並設計出調查總體方案。
1.知識點:社會調查的總體方案。
2.方案內容和要求:
①調查研究課題、目的和基本觀點。
在課題方面,要說明調查研究課題的名稱、生產過程以及這一課題的性質。
在目的方面,要具體說明調查研究要解決哪些 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意義如何。
在基本觀點方面,要說明調查研究的主要命題和假設是什麼,所涉及的概念如何定義,變數及其關系
②調查研究對象、內容和范圍。
要說明調查對象有哪幾類,有哪些調查的基本單位;需要通過這些單位來調查哪些項目和指標,收集哪些資料,對資料的系統性和精確性有何要求;調查在什麼地區進行、在多大范圍內進行;調查對象的時間跨度有多大。
③調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調查方式包括個案調查,抽樣調查和普查等;調查方法即收集資料的方法,如訪談、實驗、文獻、問卷、觀察等;要說明資料整理、分析方法,包括採用的資料整理、分析的主要內容以及具體操作方法。
④調查研究的時間與步驟安排。
首先要確定調查研究的總的期限。其次要排出具體的進度表,標明調查研究中每一個具體步驟的所需時間,以控制調查研究計劃的進程。
⑤組織領導與人員安排。
要確定社會調查研究的組織形式,一般根據調查的內容和范圍,可選用調查委員會、領導小組、辦公室、課題組等不同組織形式。必要時還可以在其下細分具體部門和小組。
要明確調查研究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凡是涉及到多學科或部門的,應該有有關學科的專家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參加,以保證調查的科學性和順利進行。
⑥經費預算和物質保證
在經費預算中,須詳列各項用途並計算出具體數目。經費使用要有一定的制度,大型調查研究的現金出納,應指派專人負責。
在社會調查的物質保證方面主要是對調查工具、技術設備以及資料整理與分析設備做出安排。
E. 社會調查研究有哪些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綜合練習
第一章 緒 論
一、填空題
1.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是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社會狀態、社會矛盾等諸多問題。
2.社會調查研究作為一種體系,它包括如下階段:一是選擇課題;二是設計研究方案;三是收集資料;四是整理與分析資料;五是解釋調查結果以及檢驗調查結論。
3.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哲學理論基礎和具體科學原理。
4.社會調查研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
二、名詞解釋題
1.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指關於社會調查研究整體的理論、原則、方式、方法的科學,或者說是如何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的一門科學。
2.系統:指事物構成的內外因素相互制約,相互存在而組合的有機整體性。
三、問答題
1.當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有哪些特點?
(1)關於社會調查研究及方法的理論研究更加廣泛、更加深刻。
(2)許多新興科學的研究結果運用到社會調查研究中,使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學。
(3)各種方法相互滲透,取長補短,使社會調查的具體方法也更加完備和科學,使調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大大提高。
(4)為了使社會調查研究中主觀意願成分減少,就需要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
(5)現代科學技術工具的運用,使社會調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提高。
2.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堅持客觀性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
(1)要從具體情況出發。
(2)認識事物的差別和變化,把握事物所處的具體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
(3)充分佔有客觀資料,經過多次反復研究,探索事物發展的規律。
(4)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社會調查研究中的系統性原則包括哪些內容?
(1)要注重對象的整體性。
(2)在界定系統的界限時應明確清晰。
(3)要注意系統的內在結構與外在聯系。
(4)要注意全過程的層次性和順序性,把系統的發展過程看作一個與自然歷史一致的過程。
(5)注意發揮系統的自我調節以及與外部環境的平衡適應功能。
4.社會調查研究有哪些作用?
(1)是認識現實社會的重要手段。
(2)為正確制定政策提供客觀依據。
(3)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
第二章 社會調查研究基本原理
一、填空題
1.社會有三個基本要素:自然環境、人口、文化。
2.人口構成一般分為人口構成和人口過程兩個方面。
3.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按照區域范圍來講,主要有社會中的個人、初級群體、組織、階級階層、民族、社區等。
4.按照社會調查研究的目的來劃分,調查類型可以劃分為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和預測性研究三種。
5.描述性研究是社會調查研究的基礎性研究。
6.解釋性研究是以探討社會現狀之間的邏輯關系為目的的調查研究。
7.社會調查依時序劃分可分為橫向研究與縱向研究兩種類型。
8.社會調查按照研究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種類型。
9.社會調查按照對象的多少,可以分為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三種類型。
10.定類、定序、定距、定比變數是對社會現象進行描述和測量的四種變數,層次最低的是定類。
11.概念或命題的操作化是一種定量的研究方法。
12.操作化是現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必經的一個階段。
13.信度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是調查手段的信度,二是所取得的資料的信度。
14.信度和效度是判斷調查方法和手段的兩個重要條件。
二、名詞解釋題
1.社會組織:是人們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通過直接、間接的關系、按著一定原則而結成的社會共同體。
2.階層:指同一經濟地位的人們,根據他們的職業、收入和社會地位的差別而呈現出的分層。
3.社區:指由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人們結合的社會共同體。
4.定性研究:是對某一社會現象以現有的文獻資料或者經驗材料為依據,運用演繹、歸納、分類、矛盾分析等方法,對某種事物進行研究的一種類型。
5.定量研究:是運用概率、統計原理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數量變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
6.全面調查:指對研究對象的全體所作的無一遺漏的逐個調查。
7.抽樣調查:指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隨機地抽選出一部分單位作為總體的代表進行調查,抽樣調查的結果作為推斷總體情況的一種調查類型。
8.個案調查:是在全部研究對象的范圍內選取個別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的一種類型。
9.定序變數:指變數的取值(即變數值)除了有類別屬性之分外,還有等級或次序的區別。凡屬於等級或次序上有區別的變數均為定序變數。
10.操作化:指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將抽象的概念和命題逐步分解為可測量的指標與可被實際調查資料檢驗命題的過程。
11.信度:指調查中所運用的手段和取得的資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12.效度:指調查方法、手段和調查結果的有效程度。
三、問答題
1.人的社會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道德社會化,即人都要學習和適應社會對人倫關系等規范,並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2)性別社會化,即按社會規定的男女性別的人都要求支配自己的行為。
(3)政治社會化,即個人取得政府和政治生活的參與權的過程。
(4)民族社會化,即個人成為這個民族,必須具有民族意識,接受本民族文化的過程。
2.社會組織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1)具有固定的目標。
(2)具有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
(3)具有更嚴格的規范。
(4)具有更穩定的結構。
3.定性研究有哪些優點?
(1)多運用典型調查方法來獲取資料,並以此為主要依據獲得結論。
(2)可以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探尋其本質特徵和要素,從個別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結論。
(3)所得出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
4.定量研究有哪些特點?
(1)在實地搜集資料方面,定量研究強調運用抽樣技術選擇樣本。
(2)在對樣本研究中,定量研究運用變數、操作化、假設、檢驗等方法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量化研究。
(3)定量研究是為了認識社會現象的不同性質提供量的說明,通過量的研究來了解事物的性質,或者通過量的分析了解某一社會現象各個要素之間量的關系。
5.簡述命題在社會調查研究中的地位。
(1)命題是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它規定了調查研究的方向。
(2)規定了收集資料的范圍。
(3)科學、准確地表達了調查研究的主要觀點或概念。
6.在哪些情況下必須進行初步假設?
(1)調查研究的范圍比較窄,調查研究的問題較為深入的專門問題時。
(2)在一些解釋性調查研究和預測性調查研究中,應進行假設。
(3)所調查內容較為復雜而現有資料和現象模糊不清時,也應進行假設。
7.簡述操作化的作用。
(1)可以使概念或命題具體化,使調查研究得以進行。
(2)可以使概念或命題量化,從定性、定量兩個方面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避免了分析的片面性。
(3)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建立在量的基礎上,可以使定性分析避免主觀臆斷。
8.影響資料信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調查者本身的問題。比如,對調查方法不甚了解,或調查不深入細致,或缺少實事求是的態度;或帶著框框去尋找材料,甚至人為地編造材料。
(2)調查所運用的方法、手段存在問題。比如,調查方案、方法設計的質量差,語言表達不清晰等。
(3)被調查者由於種種原因,對調查採取不合作的態度。
(4)進行調查時環境對被調查者產生不利的影響,資料處理過程中出現疏忽和偏差。
第三章 社會調查研究的程序
一、填空題
1.課題的提出是社會調查研究的出發點,是調查研究的第一步。
2.社會調查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根據社會需要而提出的。
3.調查研究類型可以分為:描述型調查、比較型調查、因果解釋型調查、評價型調查等。
4.調查研究目的的陳述形式有:條件式、差異式等。
5.社會調查研究的組織形式一般有:調查委員會、領導小組、辦公室、課題組等。
二、名詞解釋題
1.描述型調查:指通過調查,反映客觀事物的歷史和現狀的一種調查類型。
2.比較型調查:指把研究對象與其他事物或同類事物進行差異比較以認識研究對象屬性的一種調查研究類型。
3.因果解釋型調查:指研究被調查對象內外因素相互作用以及因果關系的一種調查研究類型。
4.評價型調查:指對所研究的事物得出社會價值屬性的一種調查研究類型。
三、問答題
1.從理論方面提出課題有哪幾種情況?
(1)重新驗證已被證明的理論的正確性而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2)對某一理論作補充論證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3)證明某一理論的適用范圍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4)對原有理論產生懷疑,為了否定或部分否定這個理論而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5)對社會實踐進行理論上的總結和回答。
2.選擇應用性的調查研究課題,大體上有哪些情況?
(1)為制定政策進行調查研究。
(2)為了了解事物的基本狀況、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的趨勢而進行調查研究。
(3)為了制定規劃或計劃進行調查研究。
(4)為了對工作進行總結和評價進行調查研究。
3.確定課題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課題的確定取決於社會的各種需要。
(2)要考慮課題實現的可能性。包括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兩個方面。
(3)要考慮課題的范圍。
(4)要考慮課題成果的大小。
4.簡述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1)查閱文獻。
(2)咨詢活動。
(3)研究幾個啟發性的實例。
第四章 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
一、填空題
1.在全面調查中,可以按照調查的次數和周期分為一次性普查和經常性調查。
2.在非全面調查中,可以根據被調查對象中選擇的調查單位不同分為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
3.統計報表分為國民經濟基本統計報表和部門統計報表兩類。
4.經常性調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確、及時、全面、系統。
5.信息系統通常可以分為三類:全國性的信息系統、專業性的信息系統、地方性的信息系統。
6.從本質來看,典型調查是一種選樣調查。
7.個案調查的步驟一般可分為立案、資料搜集、診斷、治療四個階段。
二、名詞解釋題
1.普查:指為了某種特定目的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是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手段。
2.經常性調查:指結合日常登記和核算資料,通過定期報表而進行的一種經常的、連續不斷的調查。
3.典型調查:指根據調查目的,在對被研究對象進行全面的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探索其內在規律性,然後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單位的調查結果推論全面情況。
4.抽樣調查:指按照科學的原理和計算從要研究的對象的全部個體單位中按隨機原則,抽取部分個體單位進行調查,取得資料,並用以推算總體單位特徵的一種調查方法。
5.簡單隨機抽樣:指將所有總體單位事先不加任何選擇或處理,任其自然位置從中任意抽取預定的單位個數作為樣本的一種方法。
三、問答題
1.普查有哪些特點?
(1)時間性極強。
(2)調查資料全面,但不夠深入細致。
(3)人力、物力、資金耗費大。
2.普查的組織原則有哪些?
(1)普查的調查時間必須統一規定。
(2)調查期限不宜過長。
(3)調查項目一經統一規定,不得任意改變或者增減。
(4)為了使資料有連續性、可比性,普查應定期舉行,以利於分析。
3.一個較好的信息系統應該具備哪些優點?
(1)適用性。即適應使用者的需要。
(2)准確性。能准確地提供使用者所需的信息。
(3)快速性。能及時地提供使用者所需的信息。
(4)經濟性。建立一個系統和獲取所需的信息花費的費用應該最少。
(5)廣泛性。使用者能從信息系統得到多方面的信息。
(6)延拓性。信息系統應能不斷延伸,拓展,使最新信息不斷進入其中。
4.典型調查有哪些特點?
(1)從本質看,典型調查是一種選樣調查。
(2)從選擇數量看,典型調查是一種小型調查。
(3)從調查的具體方法看,典型調查是一種解剖麻雀的調查方法。
(4)從調查結果看,典型調查是一種側重於定性分析的調查研究方式。
5.典型調查有哪些局限性?
(1)容易受人的主觀因素干擾。
(2)缺少科學的定量分析手段。
(3)所代表的總體范圍和調查結論的適用范圍不易統一。
(4)只適用於同質性較強的對象。
6.抽樣調查有哪些特點?
(1)按照隨機原則從總體中抽選樣本單位。
(2)根據樣本資料估算總體的數量特徵。
(3)抽樣估算的抽樣誤差可以事先計算並加以控制。
7.類型抽樣時劃分類型應注意哪些問題?
(1)劃分類型要科學,類型之間應有清楚的界限。
(2)類型的數目不易過多,以免失去類型的特點。
(3)必須知道各類中的單位數目,以便確定在各類中抽取的樣本單位的數量。
第五章 問卷調查法
一、填空題
1.問卷調查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使用范圍寬,二是有利於定量統計分析。
2.問卷的基本構成是:問卷的題目、調查與填表說明信、主要內容、調查實施情況記錄等四個部分。
3.問卷語句的類型有三種,即直接提問、間接提問和假設提問。
4.問卷問題的回答方式有兩種:即開放式和封閉式回答。
5.通常在比較大規模調查時,其正式問卷一般以封閉式問題為主,開放為輔。
二、名詞解釋題
1.問卷調查法:指採用郵寄、直接詢問等方式,依據調查目的設計的問題,經調查對象作答而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
2.調查說明信:指在問卷的卷面上給填寫者的簡明簡訊,用意是通過說明此項調查的目的、內容和要求,消除對方的顧慮和緊張,爭取被調查者的支持與合作。
3.開放式回答:指設計者不提供具體答案讓回答者選擇,而是回答者沒有范圍控制的自由回答。
4.封閉式回答:指問卷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再提供一定范圍的若干可供回答人選擇的答案,由其根據自己的情況從中選擇確定。
三、問答題
1.問卷的問題從內容上可以分成哪幾種?
(1)關於事實的問題。如:年齡、性別、職業等。
(2)關於行為的問題。
(3)關於原因或理由的問題。
(4)關於態度或情感的問題。
(5)關於環境的問題。
2.調查實施情況中應該記錄哪些內容?
(1)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可供參考的重要情況和問題。
(2)訪問後的效果評價。
(3)調查復核後發現需要進一步復查和修正的項目等。
3.問卷的語句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必須圍繞調查主題設計。
(2)語句中所運用的概念要明確、具體,盡量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或一詞多義的概念。
(3)必須杜絕造成調查者與被調查對象之間產生歧義的概念,一面造成同一概念不同的理解。
4.問卷調查中對敏感性問題應該作哪些技術性處理?
(1)提問可假定敏感性問題有多種回答形式,使回答者放棄一些顧慮。
(2)淡化敏感性,指出某些行為、態度或觀念帶有普遍性。
(3)用尊敬的口吻稱謂社會地位比較低的階層和職業。
5.編排問卷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1)先問容易回答的問題。
(2)敏感性問題放在問卷的較後部分。
(3)開放性問題應該放在問卷的最後面。
(4)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問題。
(5)有時為了幫助回答者回憶和聯想,可先問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6)盡量使問卷在問題的形式、長度、回答的方式上具有多樣性和生動性。
第六章 訪談法
一、填空題
1.一般訪談也稱初步訪談,此類訪談有一套完整的訪問提綱,目的為了驗證一種假設理論或政策。
2.深度訪談希望發現一些新的要素,此類訪談主要適用於探索性研究。
3.訪談法的主要特點是:靈活性強、適用范圍廣、回復率高、控制性較強等。
4.實施個別訪談大致分為四個步驟:進見、建立融洽關系、正式訪談、告別。
二、名詞解釋題
1.訪談法:是調查者通過與被調查者的面談口問的形式來搜集提供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
2.訪談技巧:指在進行訪問時,以最合適、最有效的方式,取得被訪者的信任與合作,以獲取真實可信的資料。
三、問答題
1.進行集體訪談搜集資料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要對參加訪談的人進行選擇,參加者應具有多層次多方面的代表性。
(2)參加的人數不宜太多,一般7-8人為宜。
(3)要注意造成訪談氣氛,讓被訪者由輕松的漫談逐步地轉入正題。
(4)要注意控制訪談人的相互影響及方向。
2.訪談法有哪些不足之處?
(1)訪談費時費力,不能大規模地進行。
(2)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都可能在訪談中出現偏見與錯誤。
(3)常常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
3.如何與被訪者建立融洽的關系?
(1)發掘被訪者的優點。
(2)真誠地關懷被訪者。
(3)以被訪者關心的事為話題。
4.在有結構訪談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使用統一的訪問提綱。
(2)要按照順序提問題。
(3)要始終採取公正、不偏不倚的態度。
(4)要盡量保證一次完成。
5.訪談者自身應該具備哪些品德修養?
(1)誠實的品質與一絲不苟的精神。
(2)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適應能力。
(3)開朗的性格和勤奮的工作態度。
6.被訪者不願合作有哪些原因?
(1)被訪者對訪問感到迷惑和不理解。
(2)被訪者對訪談的內容不感興趣。
(3)被訪者無暇費時接受訪問。
第七章 觀察法
一、填空題
1.從研究者的觀察方式來劃分,觀察可以分為結構性觀察和無結構觀察兩種類型。
2.從研究者在觀察中扮演的角色來說,觀察可以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
3.觀察法的基本原則是:全方位原則和求實原則。
4.有結構觀察的程序包括三個階段,即准備階段、實施階段和檢驗階段。
二、名詞解釋題
1.社會觀察:指有目的地用感觀或輔助工具搜集人們各種行為數據資料的方法。
2.無結構觀察法:指研究者不預先設計出觀察項目,也不專門探究某一行為,而是觀察和記錄在研究對象本身及其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事件。
3.有結構觀察法:指觀察者在觀察前設定所要觀察的活動和行為,並根據預先設定的反映類型,制定出嚴格的觀察記錄表格。
三、問答題
1.作為科學的觀察應具有哪些特點?
(1)具有研究目的。
(2)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觀察。
(3)科學觀察是對物質世界的客觀觀察。
2.如何才能減少人為的主觀觀察失誤?
(1)密切注意各種細節,詳細做好觀察記錄。
(2)確定范圍,不遺漏偶然事件。
(3)積極開動腦筋,加強與理論的聯系。
3.觀察法有哪些局限性?
(1)研究者對於環境因素難於控制。
(2)只有較少指標可以用數量表示,而大量的觀察資料難於數量化。
(3)觀察研究的樣本比較小。
(4)觀察者難以進入觀察環境,接近觀察對象。
4.在參與觀察中應該掌握哪些技巧?
(1)消除觀察對象的戒備心理。
(2)尊重並順應觀察對象的風俗習慣、道德規范和生活方式。
(3)與觀察對象共同生活,參加他們的各項活動。
(4)參與群體的活動和個別的接觸相結合。
(5)對被觀察者提供幫助以增進互助關系。
第八章 文獻法
一、填空題
1.從文獻的來源上看,文獻包括:私人性文件、公務性文件、宣傳性讀物。
2.文獻研究從方法上可分為定性的文獻分析和定量的文獻內容分析兩大類型。
3.文獻定性研究的一般步驟是:文獻摘錄、分析文獻資料與研究主題的關系、說明主題。
二、名詞解釋題
1.文獻法:指從各類報告、報表等文字材料中尋找值得研究的資料的一種方法。
2.直接文獻:一般稱第一手材料,是由社會事件或行為的直接參與或接觸者撰寫的。
3.間接文獻:指轉手的第二手資料,不是由事件的直接參與或接觸者撰寫的,而是通過目擊者的敘述或閱讀第一手資料之後所撰寫的報告、文章等。
4.有結構文獻研究:指有預先設計的組織方式和研究提綱,通過對文獻中所涉及資料進行有目的的量化,驗證原來理論假設(觀點)的研究方法。
三、問答題
1.文獻研究有哪些優點?
(1)可以避免研究者對調查對象本人帶來任何影響。
(2)可採用較大的樣本。
(3)所得到的資料質量高、費用低。
2.文獻的定性研究有哪些特點?
(1)注重對文獻的個案研究,不太強調所用文獻資料的樣本大小與完整程度。
(2)注重文獻作者的動機與影響效果,而不過分注意內容的表達形式。
(3)在方法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因而分析的有效性比較強。
第九章 試點調查法
一、填空題
1.試點調查法有實踐性、代表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等特點。
2.根據試點的手段是否直接作用於被研究對象,可把試點分為直接試點和模型試點。
3.根據試點的環境,試點可分為實驗室試點和實地試點。
二、名詞解釋題
1.試點調查法:指為了取得實行某一政策或方案的經驗,固守一個有代表性的基點,進行一個時期的持續調查,系統地搜集和積累第一手資料,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試點對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藉以指導全面工作的調查方法。
2.平行試點:也叫對照試點,指既有試點組又有控制組或對照組的一種試點方法。
3.連續試點:指對同一研究對象在不同的時間里進行觀察或測量,以檢驗假設的一種試點方法。
三、問答題
1.試點前的准備工作有哪些?
(1)確定試點目的和試點課題。
(2)建立試點假設。
(3)進行試點設計。
(4)選擇試點對象和完備試點環境。
2.試點調查法的優點和缺點各有哪些?
優點:(1)能直接揭示或確立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2)有利於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具體途徑和辦法。
缺點:(1)難以選擇到有充分代表性的試點對象和試點環境。(2)在現場試點中,無法排除非試點因素對試點過程的干擾。
第十章 會議調查方法
一、填空題
1.根據調查者進行調查的方式不同,會議調查可以分為列席旁聽型、專門舉行型、附帶進行型。
2.會議調查法的特點是:靈活性強、有效程度高、綜合性強、可控性強。
3.會議調查方法應遵循縝密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
二、名詞解釋題
1.會議調查方法:指調查者通過召集一定數量的有關調查對象舉行會議,或直接參加有關部門的會議,利用會議的形式來搜集資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會現象的一種調查方法。
三、問答題
1.會議調查方法有哪些作用?
(1)能夠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提高調查效率。
(2)能夠使調查對象集中、客觀、具體地反映情況,保證了調查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3)是完善調查手段,增強調查信度和效度的有效形式。
2.會議的組織工作大致包括哪些內容?
(1)確定出席調查會議人員的標准要求、會議規模、次數及會議主辦人員。
(2)確定調查會議舉辦的時間、地點,並安排好會場。
(3)確定出席調查會議的人員名單。
(4)確定會議的主持人。
第十一章 資料的整理
一、填空題
1.可靠性審核一般通過檢查資料的一致性、穩定性和可信度來確定資料的真偽。
2.常用的資料可靠性檢驗方法有:經驗法、邏輯法和資料來源檢查法。
3.對歷史資料加工的常用方法有折演算法、調整法、推演算法和再分組法。
二、名詞解釋題
1.資料整理:指根據社會調查的目的,對社會調查所得的原始資料或次級資料進行科學的分類、分組、匯總和再加工的過程。
2.匯編:指按調查目的和要求對分類後的資料進行匯編和編輯,使之成為能夠反映調查對象客觀情況的系統、完整的材料。
三、問答題
1.簡述資料整理的意義。
(1)是對社會調查工作質量的全面檢查和進一步深化。
(2)是對社會調查資料進行科學分析的開始。
(3)是社會調查積累資料的需要。
第十二章 調查資料的分析
一、填空題
1.定性分析是對事物物質的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的分析。
2.定性分析的基本內容主要有識別屬性、要素分析和歸類三種。
3.理論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證的分析方法、歸納和演繹的方法、比較分析方法等。
二、名詞解釋題
1.相關系數:指表明變數之間關系密切程度的量數。
2.回歸分析:指對有相關關系的變數,根據大量資料找出合適的數學表達式,來近似地表達變數間的平均變化關系,然後進行推斷和預測。
3.歸納法:指從個別的東西,推導出一般的東西,是從大量的個別事實形成一般性的理論認識的方法。
三、問答題
1.分析資料階段的定性分析主要內容有哪些?
(1)明確分析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把調查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以便分門別類進行定量分析。
(3)從定性角度驗證最初擬定的研究假設和理論模型是否成立。
第十三章 調查報告的撰寫
一、填空題
1.撰寫調查報告是社會調查研究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如實反映和記載、描述客觀實際的主要階段。
2.根據調查性質的不同,調查報告可以分成敘述性調查報告和分析性調查報告。
3.撰寫調查報告的一般程序包括確定主題、取捨材料、擬定提綱、撰寫報告和修改定稿等五個步驟。
二、問答題
1.確定調查報告的主題應注意哪些問題?
(1)調查報告的主題必須與調查主題相一致。
(2)要根據調查分析的結果確立觀點並重新審定主題。
(3)調查報告的主題不宜過大。
2.撰寫調查報告在取捨調查材料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資料要充分、完整。
(2)要根據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篩選。
(3)在調查資料量很大時,在材料分析之前,都要對材料進行取捨。
F. 社會調查研究 組成
第一章 社會調查研究導論
一 社會調查研究的定義、作用、目的
1社會調查研究是在系統地、直接地收集有關社會現象的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和綜合來科學地闡明社會生活狀況及社會發展規律地認識活動。
2社會研究:(1)社會調查研究:a社會調查
b研究
(2)實驗研究
(3)文獻研究
3社會調查研究的特點是:(1)直接在社會生活中系統地收集資料 (2)利用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
(3)以分析和研究社會現象為目的 (4)在實踐中形成理論並檢驗理論
4社會調查的作用:感知、描述、解釋、預測
5社會調查研究的目的:(1)得出科學的理論知識,以指導社會實踐 (2)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決社會問題
(3)在實踐中檢驗政策、計劃和理論
二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
1社會調查的基本原則:(1)客觀性原則 客觀的態度,實事求是
(2)科學性原則 調查必須遵循科學的原則(實證性和邏輯性)
(3)系統性原則 要防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只見森林,不見樹木」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調查以理論為指導,同時依據調查得來的事實和數據來檢驗和發展理論。防止經驗主義與教條主義兩種傾向。
三 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與方法論
1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體系:
方法論是人們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的一般方法在社會調查研究中的體現和應用,是調查研究的指導思想
基本方式(研究方式)是貫穿於調查研究全過程的程序、步驟與操作方式
具體方法是在調查研究的某一階段中使用的方法、技術、工具等
2科學方法論
方法論 社會科學方法論
社會研究方法論
第二章 社會調查研究的主要類型
一 社會調查研究的分類
1根據調研任務的性質分:理論性調查研究和應用性調查研究(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
2根據調查研究對象的范圍分:普查(整體調查、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個案調查
3根據調查研究的作用和目的分:探索性調查研究、描述性調查研究、解釋性調查研究
4根據調查的時間性分:橫剖式調查研究、縱貫式調查研究(橫剖研究與縱貫研究)
5根據調查的基本方式方法分:統計調查(問卷調查)、實地研究(蹲點調查)
6根據調查研究的層次分:宏觀調查研究、微觀調查研究
7根據調查研究的區域分:農村調查、城市調查、地區調查、全國性調查等
8根據調研題目的范圍分:綜合性調查、專題性調查
9根據調查研究的領域分:家庭調查、輿論調查(民意測驗)、人口調查、企業調查、市場調查、犯罪調查、勞動問題調查、教育問題調查、民族問題調查、社會福利調查、社區調查等
10根據資料分析方法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二 應用性調查研究與理論性調查研究
1應用性調查研究是側重解答各個實際工作部門、各個社會領域中的具體問題。如: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社會輿論、城鄉關系、勞動就業、青少年問題、老年問題、婦女問題、城市問題、犯罪問題、環境污染問題、政策評估研究、社會指標研究等
2理論性調查研究是通過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調查來發展和豐富社會理論。它的主要任務是在於解答社會科學領域和各個實踐領域中的理論問題
3理論性調查研究是採用經驗研究方法,屬於經驗型-理論研究。
二 應用性調查研究與理論性調查研究
1應用性調查研究是側重解答各個實際工作部門、各個社會領域中的具體問題。如: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社會輿論、城鄉關系、勞動就業、青少年問題、老年問題、婦女問題、城市問題、犯罪問題、環境污染問題、政策評估研究、社會指標研究等
2理論性調查研究是通過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調查來發展和豐富社會理論。它的主要任務是在於解答社會科學領域和各個實踐領域中的理論問題
3理論性調查研究是採用經驗研究方法,屬於經驗型-理論研究。
三 普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個案調查
1普查(全面調查)是指對較大范圍的地區或部門中的每一個對象都進行調查。常用於行政統計工作中。
2普查的特點:(1)資料的准確性、精確性和標准化程度較高,可做統計匯總和分類比較
(2)普查的結論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3)普查的項目較少,資料缺乏深度
(4)耗時間、耗人力、耗資金
3抽樣調查是指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抽取一些個人或單位作為樣本,並以樣本的狀況來推論總體的狀況。
抽樣調查的目的是從許多「點」的情況來概括「面」的情況。
抽樣調查常與問卷方法相結合。
4典型調查是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選取一個或幾個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
典型調查的目的是通過深入地「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來概括或反映全局。
典型調查就是一個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
典型調查的特點:(1)調查對象是有意識地主觀選取的,它們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2)典型調查節省時間、人力、資金
(3)得出的結論並不一定能適用與總體或全局
5重點調查是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主觀選取少數單位進行調查。
重點調查的目的是通過這幾個少數單位來反映總體的數量狀況。
重點調查的特點:(1)主要了解調查總體的數量狀況
(2)對象要在總體佔有重要地位或在總體的數量總值中佔有較大比重
(3)節省時間、人力,結果可反映全局情況
(4)只適合少數調查總體,適用的范圍較小,且調查缺乏深度
6個案調查是指從調查總體中先取一個或幾個調查對象進行深入的研究。它的目的不是要了解總體,而是要詳細描述一個社會事物的全貌和發展過程。個案調查是實地社會調查的主要方式。
四 探索性、描述性與解釋性調查研究
1探索性研究是採用「走馬觀花」和查閱資料的方式對社會現象進行初步考察。目的在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為進一步調查研究提供指導。一種是短期的、走訪式的調查研究,另一種是先導性研究分:a實地考察
b請教專家
c查閱資料
2描述性研究是指系統地了解某一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的狀況及發展過程,通過對現狀的准確、全面的描述,解答社會現象「是什麼」的問題。描述性研究要注意描述的准確性和概括性(全面的)。
描述性研究不僅包括應用研究還包括理論研究如:民意測驗、市場調查、人口普查、犯罪問題、婚姻問題、社會階級狀況研究等
描述性調查研究一般是從觀察入手,而不是從理論或假設入手。
3解釋性調查研究可以解答「為什麼」的問題,能說明社會現象發生的原因,預測事物的發展後果,探討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
解釋性研究首先要提出假設,提出假設的方法有: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因果模型
五 橫剖研究與縱貫研究
1橫剖研究是指在某一時點對社會現象作「橫斷面」的調查,在短時期內了解這一時期各個地區或部門的狀況。人口普查和民意測驗多屬於橫剖研究
2縱貫研究是指在較長時期的不同時點收集資料,並對社會現象作縱向研究。
縱貫研究分:(1)趨勢研究 調查對象隨時間發生的變化的研究
(2)同期群研究 具有同一特徵的人群隨時間發生的變化的研究
(3)追蹤研究 對同一批人隨時間發生的變化的研究
(4)回溯研究 同追蹤研究相似,但只作一次調查
六 統計調查與實地研究
1統計調查(問卷調查)是一種定量化的調查方式,它是從許多單位中收集多個單位的可對比的信息,並利用這種可對比的資料,進行匯總統計,以便對調查內容作更深入的定量分析。
統計調查並不限於直接發問卷式的調查,也可採用電話詢問或郵寄問卷的方式。
2統計調查的特點:(1)利用標准化、結構化的調查方法收集資料
(2)調查資料可以精確地分類或轉換為數據形式
(3)可以對資料進行數量分析
3統計調查的作用:(1)廣泛的了解情況,概括一般狀況
(2)客觀、精確地解釋社會現象
(3)較精確地調查人們的意見、態度
還具有收集資料迅速,資料較精確、可靠,調查結論的概括性較高等優點。
4統計調查的局限性:(1)很難獲得深入、詳實的信息
(2)無法了解微觀現象和具體的行為過程
(3)調查資料的有效性較低
5實地研究(實地調查)是深入到調查現場,利用觀察、訪問、座談等方法收集少數單位的各方面的信息,作深入的解剖分析。實地研究不僅指收集資料的活動,而且也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6實地研究的特點:(1)調查少數個案
(2)對個案的各方面作長期、深入、細致的調查
(3)資料收集採用的是無結構的、非標准化的方法,資料無法進行統計匯總
(4)依靠主觀的、洞察性的定性分析得出研究結論
7實地研究分為:(1)參與觀察
(2)個案研究
(3)蹲點調查 蹲點調查也是一種領導方法,主要方法是觀察、走訪、座談、咨詢等
8統計調查與實地調查的比較:
(1)在資料方面:
a實地調查的資料有效性高、深入、詳細但耗費時間長、資料無法匯總統計。主要採用定性分析。
b統計調查的資料有效性較低、深度不夠,不過耗時較短、較精確。資料可以匯總統計。主要採用定量分析。
(2)在准備工作方面:
a實地調查方式比較靈活,屬於無結構式,可以隨時修改調查方法。調查方法不復雜,易於掌握。
b統計調查需要作較多的准備工作,屬於結構式的。
(3)在調查結果方面:
a實地調查可以實地的了解微觀社會現象及具體的過程,對事物的認識「深而不廣」難以得出普遍性的結論。實地調查適合對「點」的了解而不是對「面」的了解。
b統計調查難以了解微觀社會現象及具體的過程,但可以對社會總體的一般狀況作出精確的描述。適合了解「面」的情況。
G. 調研方法有哪些
1、實地觀察法
調查者在實地通過觀察獲得直接的、生動的感性認識和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但因該法所觀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現象或外部聯系,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受調查者主觀因素影響較大。
因此,不能進行大樣本觀察,需結合其他調查方法共同使用。通常適用於對那些不能夠、不需要或不願意進行語言交流的情況進行調查。
2、訪談調查法
該法是比實地觀察法更深一層次的調查方法,它能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適用於調查的問題比較深入,調查的對象差別較大,調查的樣本較小,或者調查的場所不易接近等情況。
包括個別訪談法、集體訪談法、電話訪談法等。但由於訪談標准不一,其結果難以進行定量研究,且訪談過程耗時長、成本較高、隱秘性差、受周圍環境影響大,故難以大規模進行。
3、會議調查法
這種方法是訪談調查法的擴展和延伸,因其簡便易行故在調查研究工作中比較常用。通過邀請若干調查對象以座談會形式來搜集資料、分析和研究社會問題。
最突出的優點是工作效率高,可以較快地了解到比較詳細、可靠的社會信息,節省人力和時間。但由於這種做法不能完全排除被調查者之間的社會心理因素影響,調查結論往往難以全面反映真實的客觀情況。
4、問卷調查法
即間接的書面訪問,該法最大優點是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在廣闊的范圍內,對眾多的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適用於對現時問題、較大樣本、較短時期、相對簡單的調查,被調查對象應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5、專家調查法
這是一種預測方法,即以專家作為索取信息的對象,依靠其知識和經驗,通過調查研究,對問題作出判斷和評估。最大優點是簡便直觀,特別適用於缺少信息資料和歷史數據,而又較多地受到社會的、政治的、人為的因素影響的信息分析與預測課題。
廣泛應用於對某一方案做出評價,或對若干個備選方案評價出相對名次,選出最優者;對達到某一目標的條件、途徑、手段及它們的相對重要程度做出估計等。
H. 社會調查方法與新聞調查方法的比較(論述題)
《社會調查方法》試題(一)
一、選擇題(3分×10,共30分)
1、 下列哪些是社會調查使用的方法:( )
A觀察法 B統計分析法 C因果分析法 D測量法
2、 關於社會調查活動與調查方法,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
A在古代中國調查活動最早產生於秦代
B科學系統的社會調查方法是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產生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C近代社會調查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實證主義為指導的
D社會調查數量方法最為興盛的時期是20世紀前20年
3、下列調查報告有費孝通先生完成的有( ):
A《江村經濟》 B《花籃瑤社會組織》
C《祿村農田》 D《鄉土中國》
4、普遍調查的特點( ):
A全面性 B准確性 C普遍性 D及時性
5、下列抽樣方法中屬於概率抽樣的是( ):
A隨機抽樣 B偶遇抽樣 C系統抽樣 D整群抽樣
6、統計圖的類型有( ):
A條形圖 B圓形圖 C曲線圖 D象形圖
7、 關於測量的信度和效度間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可信,必無效
B可信,可能有效,可能無效
C無效,必不可信
D無效,必可信
E有效,必可信
8、談法在實際應用時按其使用的工具和技術分( ):
A結構式訪談 B半結構式訪談 C無結構式訪談
D個別訪談 E集體訪談
9、2000名工人中直接抽取200名工人進行調查,則單個的工人是( ):
A總體 B樣本 C抽樣元素
D抽樣單位 E抽樣框
10、下列選項中屬於社會調查分析單位的是( ):
A個人 B群體 C社會組織
D社區 E社會產物
二、填空題(2分×10,共20分)
1、為了解決迫切的社會問題而進行的社會調查研究課題叫做______課題。
2、抽樣的方法有______抽樣和______ 抽樣。
3、 是抽取樣本時所有抽樣單位的名單。
4、問卷中的問題在形式上分為______式和______式。
5、訪談按訪談對象的組成狀況分為______ 和______。
6、資料整理的程序是:審核、編碼、分組、匯總和______。
7、從個別經過分析、比較上升到一般的邏輯思維方法稱為______。
8、 把整體分解為部分並逐個加以研究的思維方法稱為______。
9、 問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封面信、指導語和問卷的主體部分、______。
10、離散趨勢統計量越大,對應的集中趨勢統計量的代表性就______。
三、計算題(20分)
某班有10名學生,其中6名同學上學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與本學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情況如下表:
編號
上學期成績
本學期成績
1
2
3
4
5
6
63
65
72
78
85
92
70
72
73
80
88
92
試求:
(1)兩次考試有沒有相關性?相關系數為多少?
(2)如果有一名同學上學期平均成績為80分,請問他本學期平均成績大概為多少?
四、概念辨析題(2分×10,共20分)
1、集中趨勢分析與離散趨勢分析
2、結構式訪談與無結構式訪談
五、簡述題(10分)
簡述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的特點
《社會調查方法》試題(一)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BCD;2、BC;3、ABCD;4、ABC;5、ACD;6、ABCD 7、ABE 8、AC 9、CD 10、ABCDE
二、填空題
1.應用性;2.概率,非概率3.抽樣框(抽樣范圍)4.封閉式,開放式5.集體訪談,個別訪談6. 製作統計表和統計圖7.歸納8.分析9.問題與答案10.越小
三、計算題
X
Y
XY
X2
Y2
1
63
70
4410
3969
4900
2
65
72
4680
4225
5184
3
72
73
5256
5184
5329
4
78
80
6240
6084
6400
5
85
88
7480
7225
7744
6
92
92
8464
8464
8464
合計
455
475
36530
35151
38021
( 、 、 、 、 都求對5分,每個1分)
(共4分;公式2分,結果1分,答1分)
答:求得的相關系數為0.98,兩次考試成績存在著非常強的正相關關系。
(2)設回歸方程為Y=a+bX(X為上學期成績,b為回歸系數,Y為本學期成績)(1分)
(b值2分;公式1分,結果1分)
a=y-bx=79.2-0.79*75.8=19.3(1分)
所以回歸方程為:Y=0.79X+19.3(1分)
已知:上次成績為80,則本次期末成績大概為:
Y=19.3+0.79×80=82.5(1分)
答:這名同學上學期平均成績為80,本次期末平均成績大概為82.5。
四、概念辨析題
1. 集中趨勢分析,指的是用一個典型值或代表值來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或向這個典型值集中的情況;與集中趨勢分析相反,離散趨勢分析指的是用一個特定的數值來反映一組數據相互之間的離散程度。
2. 結構式訪談又稱標准化訪談,訪談時,訪談者必須依據事先設計好的標准化問卷或訪談調查表進行訪談,盡量避免個人的自由發揮,在訪談方式、訪談內容和記錄方式上都按統一規定辦;無結構化訪談就是非標准化的訪談,即不嚴格要求問題統一、提問方式統一和答案記錄統一的訪談方法,按自由度的不同,可分為半結構式和完全無結構式兩種。
五、簡述題
1.問卷法則是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向被調查者了解情況,征詢意見的資料收集方法。
優點 問卷法省時、省錢、省力;所得到的資料便於定量處理和分析;問卷法可以避免主觀偏見,減少誤差;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缺點 問卷法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回收率往往難以保證;資料的質量難以保證。
2.訪談法是運用有目的、有計劃、有方向的口頭交談方式向被調查者了解社會事實的方法。
優點 對象的回答率大大高於問卷法;適應性強;調查內容有很大的機動性,可隨時擴展和深入;能對搜集資料的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缺點 調查成本更大;匿名性差;對訪談員的依賴,訪談法的結果與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訪談員的素質、能力和現場表現訪談過程通常過於急迫並易受當時環境的煩擾;標准化程度較低;資料記錄難度大。
3.觀察法是指觀察者帶有明確目的,用自己的感覺器官及其輔助工具直接地、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的調查研究方法。
優點 通過觀察可以直接獲取資料;能直接觀察自然狀態下的比較可靠的社會現象;獲取的資料及時生動。
缺 點 受觀察者自身的限制;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受觀察對象的限制。
《社會調查方法》試題(二)
一、不定項選擇題(2分×10,共20分)
1.我國於2000年進行的全國人口調查屬於( )。
A.普查 B.抽樣調查 C.典型調查 D.個案調查
2. 統計分析方法的內容可以根據變數的多少劃分為( )。
A. 單變數分析 B.雙變數分析
C. 三變數分析 D.多變數分析
3. 「將被調查者工資單上的應發金額數加上每月獎金發放統計表上他所得的獎金數額就是他的收入狀況」是( )。
A. 測量客體 B. 測量內容
C. 測量法則 D.數字和符號
4. 從12.8萬名大學生中抽取1000名大學生,一次直接抽取出40個班級,而以這40個班級中的全部學生(假定正好1000名)作為調查對象,則班級就是( )。
A.抽樣框 B.抽樣單位 C. 元素 D.樣本
5. 最常見的集中量數有( )。
A.平均數 B.眾數 C.中位數 D.標准差
6. 社會調查中所研究的對象稱之為( )。
A.調查對象 B.研究內容
C.分析單位 D.研究主題
7. 現代社會調查主要採用( )兩種方法收集資料。
A. 自填式問卷 B. 結構式訪問
C. 個別發送法 D. 電話訪問法
8. 屬於定類測量層次。
A.性別 B.年齡 C.收入 D.職業聲望
9. 社會調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即(1)確定研究課題(2)整理與分析資料(3)搜集資料(4)撰寫調查研究報告(5)設計調查研究方案。合適的程序應為( )
A.(1)—(2)—(3)—(4)—(5)
B.(1)—(5)—(3)—(2)—(4)
C.(3)—(1)—(5)—(2)—(4)
D.(1)—(3)—(5)—(2)—(4)
10. 下列抽樣方法中屬於概率抽樣的是:( )
A. 隨機抽樣 B. 偶遇抽樣 C. 系統抽樣 D. 整群抽樣
二、名詞解釋(4分×5,共20分)
1. 應用性課題
2. 離散趨勢分析
3. 統計值
4. 操作化
5. 交互分類
三、計算題(15分)
調查100名工人和100名教師的收入,得到下列資料。問工人相互之間收入的差別與教師相互之間收入的差別哪個更大?
收入
工人數
教師數
300
30
20
400
20
30
500
30
40
600
20
10
四、綜合題(15分)
某校有4000畢業生,共80個班級。現要從中抽取200名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全校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請你用機械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等方法分別抽取樣本。
五、撰寫調查報告
請按照你實際開展的調查活動與分析結果完成一份調查報告,要求結構完整,題目自擬。
(字數不少於1000字)(30分)
《社會調查方法》試題(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A 2. A.B.D 3. C 4. A 5. A.B.C 6.C 7.A.B 8.A 9. B 10.A.C.D
二、名詞解釋
1.所謂應用性課題,是指那些側重於了解、描述和探討某種社會現實問題或者針對某類具體社會現象的課題。這類課題的關注點通常比較集中地體現在迅速了解現實狀況,分析現象或社會問題形成的原因,並力圖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供政策建議,以幫助解決社會問題,幫助制定社會政策,以及幫助評估社會後果等。概括地說,這類課題側重於通過調查來解決實際問題。
2.離散趨勢分析指的是用一個特別的數值來反映一組數據相互之間的離散程度。它與集中趨勢分析一起,分別從兩個不同的側面描述和揭示一組數據的分布情況,共同反映出資料分布的全面特徵。同時,它還對相應的集中量數(如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的代表性作出補充說明。
3. 統計值:也稱為樣本值,它是關於樣本中某一變數的綜合描述,或者說是樣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種特徵的綜合數量表現。
4. 操作化:所謂操作化,就是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觀察的具體指標的過程,或者說,是對那些抽象層次較高的概念進行具體測量時所採用的程序、步驟、方法、手段的詳細說明。
5.交互分類:就是將調查所得的一組數據按照兩個不同的變數進行綜合的分類。
三、計算題
①工人收入的平均數:(2分)
②工人收入的標准差:(3分,公式、代入數據、結果各1分)
③工人收入的離散系數:(2分)
④教師收入的平均數:(2分)
⑤教師收入的標准差:(3分,公式、代入數據、結果各1分)
⑥教師收入的離散系數:(2分)
⑦比較工人收入與教師收入的離散系數:(1分)
因為25.31%>20.83%,所以工人相互之間收入的差別比教師間收入差別大。
四、綜合題
1. 機械抽樣:(5分)
a、 將4000名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如學號)排列起來;
b、 計算抽樣距離,K=N/n=4000/200=20;
c、 在頭K個個體中,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一個個體,設其所在位置的序號為R;
d、 自R開始,每隔K個個體抽取有個個體,即陸續抽取的個體所在位置序號分別為R,R+K,R+2K,……,K+(n-1)K。直到抽夠200名為止。
2. 分層抽樣:(5分)
就是先將總體依照某一種或幾種特性分為幾個子總體,每個子總體稱為一層,然後從每一層中隨機抽取一個子樣本,將這些子樣本合在一起即為總體的樣本。
具體抽樣方案從略。
3. 整群抽樣:(5分)
就是將總體按照某種標准劃分為一些子群體,每個子群體作為一個抽樣單位,用隨機的辦法從中抽取若乾子群,將抽出的子群體中所有個體合在一起作為總體的樣本。
具體抽樣方案從略。
五、撰寫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