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常用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優缺點和功能
(一)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二)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三)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二)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根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於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學模式包含著一定的教學思想以及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教學原則、師生活動結構、方式、手段等。在一種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種教學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定有發展變化的程序框架。
Ⅱ 教學方法內涵特點有哪些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那麼網友們知道教學方法內涵特點有哪些嗎?感興趣的網友們,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中外對教學方法的不同界定。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 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教學方法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3、 教學方法的內涵重點。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以上就是對於教學方法內涵特點有哪些的相關內容。
Ⅲ 教學方法的概述
教學方法的概述
教學方法的概述,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那麼我整理出來了教學方法的概述相關內容,一起來閱讀看看吧!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方法概述
(一)教學方法的定義
1、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活動時所採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
a、教學方法是以教學目標為指向的。
b、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展開的。
c、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聯系的活動方式,是教師發出信息和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它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
(二)教學方法的特點:
1、相對性 2、針對性 3、綜合性 4、多樣性
(三)教學方法的分類:
1、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
a、講述教學法
b、演示教學法
c、練習教學法
2、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a、自主學習教學法
b、合作學習教學法
c、探究學習教學法
3、教與學並重的教學方法
a、角色扮演教學法
b、討論教學法
c、問題教學法
(四)教學方法的選擇考慮因素:
1、分析教學內容
2、確定教學目標
3、了解學生的特徵
4、了解教師自身的特徵
5、認識和利用教學資源
6、確定教學組織形式
7、選擇適宜的教學媒體
教學方法概述
一、 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的關系:
教學方式應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進行的個別操作活動。
二、 教學方法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可以達到教學目的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
三、 教學方法的意義:
1、教學方法是聯系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紐帶;
2、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
3、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4、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師威信和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
5、教學方法影響學生身心發展、
四、
1、古代的教學方法(個別教學):
古代社會特別是在我國封建專制社會的學校,只要是形成了教師滿堂灌輸、學生呆讀死記的注入式教學方法。
2、、近代的教學方法:
要求教師不僅要清晰而連貫的講授,還採用了演示、觀察、實驗等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來學習的各種方法。
3、現代的教學方法:
現代試聽手段的普遍運用,不僅大大豐富了教學傳遞信息的途徑,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
4、教學目的和任務:
教學內容、時代要求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影響教學方法發展的直接因素。
五、當代國內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為推進素質教育,教育部發文倡導的新的教學方法:
1、愉快教學法: 是上海特級教師倪谷音首先倡導的。它要變「厭學」為「好學」,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情景教學法: 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李吉林首創的`。
3、嘗試教學法: 由江蘇常州特級教師邱學華首創。嘗試教學法,是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變先講後練為先練後講。
4、成功教學法: 是以上海閘北八中校長劉京海為首的一批教改研究者首先提出的。
六、當代國外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已經深深的影響了我國的教學改造,並已廣泛的運用到了我國的教學實踐中:
1、發現法: 通常稱作發現學習或問題教學法,就是讓學生通過獨立工作,自己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掌握原理的一種教學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倡導。
2、範例教學法: 由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創造的。範例教學法的教學內容必須具有基本型、基礎性、範例性等三個基本特徵。
3、目標教學法: 是依據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和「掌握學習策略」。
4、程序教學法(機器教學法): 是由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斯金納倡導的。
5、「綱要信號」圖表教學法: 是前蘇聯教育家沙塔洛夫創造的。
6、暗示教學法: 又稱啟發式外語教學法或啟示法。是保加利亞教育心理學家喬治·洛扎諾夫提出的。暗示教學法可以比傳統方法進度快5—50倍。
7、非指導性教學法: 又叫促進教學法,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的首創。(判)人際關系是非指導性教學法的核心與關鍵。
Ⅳ 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
8、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4)學思融通課堂教學方法的特點擴展閱讀: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Ⅳ 常見的教師教學方法種類有哪些_如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轉變
教學方式是指 教學 方法 的活動細節。教學過程中具體的活動狀態,表明教學活動實際呈現的形式。下面是我整理的常見的教師教學方法種類有哪些_如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轉變,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目錄
常見的教師教學方法種類有哪些
教學態度帶給學生的影響
如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轉變
常見的教師教學方法種類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 想像力 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 辯論 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 教育 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卻有其特殊的作用。
<<<
教學態度帶給學生的影響
教師好的教學態度會反作用於其教學行為,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因此,會對學生產生正面的積極的激勵作用,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其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參與者。反之,如果一個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好,則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如下:
1.「師容」不整
「師容」指的是教師的儀表,它代表一個教師的精神和風度,要求教師服裝整潔、態度和藹、表情自然舉止大方、可親可敬,這樣會把學生的情緒引導到教師的身上來,為授課創造條件。反之,如果教師身穿奇裝異服,頭發蓬亂,講課慌亂緊張或處理課堂偶發事件行為過火等,都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的良好形象。
2.「師學」不實
「師學」是指一個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要勝任教學工作,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較強的工作能力,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崇敬。如果教師不安心工作,不認真備課,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簡單,對學生接受知識漠不關心,不注重自身業務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做「一桶水不滿,半桶水晃盪」的教師,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麼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也就是一句空話。
3.「師風」不嚴
「師風」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良好作風。良好的師風主要是治學嚴謹和誨人不倦,對事物懷有真誠、一分為二的態度,熱情關心學生的成長,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實踐證明,遵循「尊師愛生」這一原則來處理師生關系,會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反之,會挫傷師生的積極性,損害師生之間的正常關系,產生惡性循環。
<<<
如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轉變
一、由重「教」向重「學」轉變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這是以教定學,讓學生配合和適應教師的教。學生習慣於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強調學法與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最優結合。它要求教師要從學情出發,設計課堂教學方法,從而保證教法與學法改革的同步進行。
1、精心備課,贏在課堂。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說做任何事情以前都得事先作好准備。課改之後,教師普遍反映英語難教,詞彙量大,尤其是對於農村學生難度更大。實際上,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挑戰,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師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精心備課上,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縱觀前後,挖掘教材,整合課本資源,提升課堂質量。
2、從學生興趣點入手,構建開放式的教學氛圍。
傳統的英語過多強調語法,語言的組織,學生學起來難,而且與現實生活不太融合。因此學生學起來感覺枯燥、泛味,實用性不太強,沒有充分發揮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功能和價值。如今,我們不難發現,課改後的英語教材與學習、工作、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我們可以從現實的生活中找到許多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教師可以從這些興趣點入手,讓學生感覺到英語就在身邊。
二、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所謂重結果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教學的結果,忽略知識的來朧去脈,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准答案」。所謂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習的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新課程倡導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能力得到發展。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英語學科的教學方式應怎樣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呢?在筆者看來,應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情景,開展語言實踐活動。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英語就是一門外語。語言需要環境與氛圍,我們不能把它單獨地割裂開來學習。有人說,如果我們的學生在英、美呆上一年,比他在中國學習十年獲得的英語知識更多,口語更地道。筆者想說,語言應該生長在語境的土壤里,情景是語言的生長點,活動是語言的載體。因此,我們應想方設法為英語教學設置一個情景,讓學生能夠置身其中,用英語思維,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進行語言實踐。在做中學,學中用,真正實現英語的價值。
大家都知道, 聖誕節 (Christmas Day )是西方最隆重的節日,猶如我們的 春節 一樣。學生都知道聖誕節,但對它缺乏具體的了解。怎樣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這一節日,運用一些用語掌握有關這一節日的知識呢?傳統的教學就是把這些知識,如單詞、 短語 等教給學生,教學生讀,讓學生記。這樣,學生在學習時覺得很無聊、很乏味,既無興趣,也無激情,學習的效果也不好,單詞記不住,用語不會用。筆者在教這一課時,改變了以往直接給學生結果的這一方式,而是讓學生置身於聖誕節節日氛圍中,在裝扮聖誕樹的活動中去進行語言實踐。
課前,和幾個學生一起把教室裝點一下,貼上彩紙,掛上氣球、彩燈等,讓教室充滿節日的氣氛。上課時,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一顆聖誕樹,然後讓他們各自裝扮自己的聖誕樹。在裝飾的過程中,他們會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交際運用decorate、christmas ball、christmas card;Put a star on the top of the tree;Pass Christmas lights around the tree;christmas light這些詞和短語,還會想盡辦法發揮小組各個成員的優勢,擅長美術的畫畫、剪貼的剪紙等,同學們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小組服務。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裝飾聖誕樹的活動中,而且各盡所能,相互幫助。那些平時覺得自己學習困難的學生也顯示出了自己另一方面的優勢,他們感覺到自己也有閃光點,也能為小組服務、添彩,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筆者也參與到活動中,與學生一起動手、動口,同時幫助、引導他們學習,和他們一起置身情景中練習口語,開展語言實踐活動。
2、把學生當作課程資源。
大多數的老師都不敢相信學生,總是自己講得多,擔心學生這沒有學會,那沒有掌握好,不敢把機會交給學生。實際上,我們教師必須轉變一個觀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要什麼都在學生之上的傳授者的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都要求教師從傳統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脫出來,這些方式也是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的無形資源。本文前面所舉的 《Christmas Day》一課的教學方式就充分地體現了老師相信學生,把機會交給學生,給學生一個充分施展能力,發揮自我的空間這一教學特點,各組的表演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結果表明:同學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很好,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合作也十分愉快,他們也懂得了探尋知識的方法。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完全達到。這樣的教學方式難道不好嗎?
教學是一門學無止境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 反思 與提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應本著「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在教學中不斷完善優化自己的教學,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向著「更好」邁進!
<<<
常見的教師教學方法種類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幾種常見的教師教學方法介紹
★ 老師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 4種教學方法,3種常用教學方法分析
★ 學好教學方法的方式有哪些
★ 教學方法的種類和手段有哪些
★ 教師的教學方法
★ 教案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