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加強學習研究的方法

加強學習研究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3-08-11 18:09:35

㈠ 研究性學習活動有哪些研究方法



研究性學習活動常見研究方法如下:
1、調查法: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2、實驗法:實驗法是研究者有意改變或設計的社會過程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外顯行為。實驗法的依據是自然和社會中現象和現象之間普遍存在著因果關系。
3、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指通過閱讀、分析文獻得出對主、客觀事物認識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通常不與研究對象進行直接的接觸,而是通過文獻來間接地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進行研究。
4、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㈡ 課題研究措施有哪些

措施如下:

1、觀察法

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對自然發生條件下的自然現象和社會論述進行直接、系統、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和描述,從而獲得經驗事實的一種科研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觀察3700名學生,並做好詳細記錄;陳鶴琴用文字和攝影像的方法記錄下808天的孩子兒童心理)。

2、調查法

通過現場考察、觀察、調查、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收集資料,從而對現狀作出科學分析,得出規律性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種方法。

3、經驗總結法

以自己和他人的經驗為對象,對其進行科學的篩選分析、核實、驗證,從而使人們對相關事物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善於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

4、文獻法

對文獻進行查詢、鑒別、整理、分析,從而找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等。

5、比較法

根據一定的標准,對某類教育現象進行對比研究,通過揭示其異同,找出教育現象的普遍規律及主要對象的特殊規律,提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結論或具體作法。

課題研究設計假設特徵:

(1)推測性。任何假設都是對於外界各種現象的猜測,尚未達到確切可靠的認識,因而有待於進一步通過科學研究來檢驗或證實。

(2)科學性。假設不是隨意的幻想和毫無根據的空想,而是人們根據已經認識並掌握了的有關科學知識或經驗知識,以一定的確實可靠的關於研究對象的事實材料為基礎,並按照科學邏輯的方法推理而成。

(3)邏輯性。假設不是經驗事實的簡單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斷、推理構成的邏輯體系。

(4)多樣性。即對同一現象及其規律可以做出兩種或多種不同的理論假設。所以,假設具有多樣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課題研究設計

㈢ 研究性學習,方法是什麼

1、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也有社會科學方面的,或者既包括自然科學又涉及社會科學范疇的。

2、因此,採用的研究方法也會有多種多樣,不能機械地認為,一個課題中只能用一種方法。

3、在課題中某個問題上你用這一方法,而在解決課題中另一個問題時,你採用其他的方法。

4、總之,在研究的過程中你要選擇適合自己課題的研究方法,才能進行實質性的研究。

如何加強理論學習

有以下五點方法:

1、課堂是學習的主要陣地,應該學會有效地傾聽。

(1)課前要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找出問題,把知識點和問題帶到課堂上聽,會有解疑釋惑的快樂,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僅把自己置身於「聽」的旁觀者,更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所說或提出的問題,在你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地回答(回答)問題。

2、學習整合知識點,提高知識理解和記憶能力。

將要學習的信息和要掌握的知識分為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使大腦和思維清晰,便於記憶、復習和掌握。同時,我們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學到的知識聯系起來,不斷地混合和完善知識體系。這可以促進理解和加深記憶。

3、提高記憶力。

為了提高記憶力,可以專門訓練它。

4、有效地回顧並吸取過去的教訓。

(1)制定定期的復習目標,合理規劃每天的學習和復習任務。什麼時候復習什麼科目,什麼時候做練習,什麼時候看書背誦,什麼時候檢查不足,彌補遺漏等等。

(2)復習時,不要長時間只復習一個科目,也不要頻繁更換復習科目。每一階段的復習都要保證題目的完整性,按照計劃復習一個題目,然後再復習另一個題目。

(3)在每個小階段的復習之後,檢查掌握情況。可以自己做:合上書本,回憶一下這一階段學過和復習過的知識,掌握過的知識,沒有掌握的知識,有疑問的知識,趁熱,回頭快速復習鞏固。

5、正確用大腦,避免事倍功半。

所謂合理,一是交替學習、復習文理交叉、歷史地理等不同性質的課程,使大腦皮層不同部位交替興奮和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和發展。

其次,在最好的記憶時間,一般應該安排在早上,晚上睡覺前,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來選擇。要做到勞逸結合,不熬夜,注意午休等,保證良好的精神狀態。

(4)加強學習研究的方法擴展閱讀:

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1、思想貧困往往源自理論貧困,而理論貧困往往是不學習的結果,現在似乎已是通病,現在有的領導幹部自我感覺良好,自認為有文化,不願意學習;有的忙於應酬,沒有心思學習,工作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片面追求政績,干群關系時有惡化。

2、就其原因在於事業心、責任感不強,學習的內在動力不足。理論貧困,必然導致思想貧困,而解決理論貧困的途徑首先是學習。有的同志天天高喊「革命」,但沒有從理論上弄明白什麼叫「革命」,怎麼去「建設」。

3、學習不僅可以拓寬我們的思想,更加讓我們體會到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帶動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思想修養,能促進良好風范的養成。作為黨的一分子,素質和能力的高低,關繫到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因此,理論學習非常重要。

4、學習是提高理論水平的基層,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內在要求。作為農村工作人員,更要把學習作為修身養德的重要途徑,貫穿到工作和生活的全過程,始終保持勤於學習、樂於奉獻的優良傳統。

㈤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訪談調查

個別采訪、開調查會,採用的是問答式、討論式,要同被調查者平等對話,採取虛心求教態度,並口問手記。這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之後,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個體,進行更加深入具體的調查,便是典型調查。其目的是,加強所獲信息的准確度和所獲資料的可信度,確保調查結論的可靠無誤。

2、問卷調查

在調查研究中,發問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它簡便易行、節省時間,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較容易整理和統計。有時用無記名形式問卷,可以獲得訪問或開調查會所不容易獲得的某種有價值的資料。

當然有時發出的問卷無法全部收回,會影響所給材料的代表性。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要重視對問卷的設計。

3、表格調查

調查表是調查研究中用以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登記,並列有一系列調查項目的表格。

調查表是獲得數據的方法,設計時一定要內容明確,按一定順序或邏輯排列。一般表的後面都附"填表說明"以便說明調查目的和填表要求。

其作用:

1、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教學活動

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局限於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

當然,這里的「實踐」的含義不僅是指社會調查,收集資料,它還包括選題,制定研究計劃,到大學、科研機構請教專家學者,撰寫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的過程。

2、研究性學習強調知識的聯系和運用

研究性學習和以往的興趣小組、奧賽訓練不同,它不僅是某一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更是各個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如「節水潔具的設計」就至少需要數學、物理兩個學科的知識。

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

3、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研究」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挑戰性,而學生選的課題往往是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高中屬於基礎教育階段,高中的研究性學習和大學、科研機構的「研究」在內涵和要求上有著根本的區別。

它仍然是一種學習,只不過是「像科學家一樣」的學習。它形式上是「研究」,實質上是學習,一種綜合性的學習。

㈥ 中學生如何更好的研究性學習

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
推薦內容
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
最佳答案
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研究性學習的兩種含義: ⑴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探究和發現進行書本知識的學習,並把書本知識作為結果,是一種接受性學習。⑵作為一種課程領域,研究性學習強調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要求學生自主地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關於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等方面的問題,展開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從而獲得探究的體驗,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一種以「研究」或「探究」為中心的實踐性學習活動。二、為什麼要提出研究性學習(1)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學條件下,許多學生的學習偏重於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僅僅立足於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這種學習方式十分不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這一狀況,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通過教學目標、內容和途徑方法調整,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並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2)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掌握和運用,需要依託相應的課程載體。在學科課程教學中,如果能做到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那是教學上的很高境界。但是,從目前情況看,更廣泛做到這一點還有困難。第一,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形成定勢,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要實現教學行為方式的重大轉變從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需要有一個較長過程。第二,基礎性課程的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打基礎」(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與培養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關系,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有待解決的新課題。因而,如果能開發出一種新的課程類型,它的實施主要地採取研究性學習方式,那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就會比較容易實現。(3)原有的活動課實踐的發展需要新的生長點。近年來,活動課作為一種與學科課程相區別又相補充的課程類型,在學校教育中廣泛實施,活動課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很受學生歡迎。但是在實踐中,已有的活動課較多的還是著眼於學科教學內容的深化與拓展的知識類活動課,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上還未能起到的獨特的作用,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中研究性學習的設置,為高中階段活動課實踐的發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4)每一個高中生都具有發展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很大潛能。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組,學生們在指導教師引導下,開展研究探索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這些小組往往只有少數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夠參加。我們能否為全體同學提供這種開放性研究活動的機會?已有的實踐經驗表明,每個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發展潛能,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探索慾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見得就比別人差。(5)各地學校都有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可能性。(6)有助於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三、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四、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1.開放性(1)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題目,並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為研究課題。(2)教學空間是開放的。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強調活動、體驗的作用。學習地點不再限於教室、實驗室和圖書館,要走出校門進行社會實踐;實地勘察取證、走訪專家、收集信息等等。(3)學習方法、思維方式是開放的。針對不同目標,選擇與之適應的學習形式,如問題探討、課題設計、實驗操作、社會調查等。(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開放的。不是單純從課本和參考書獲取信息,而是從講座、網際網路、媒體、人際交流等各種渠道收集信息(5)師生關系是開放的。學生在研究中始終處於主動的地位,教師扮演著知道者、合作者、服務者的角色。提倡師生的辯論,鼓勵學生敢於否定。2.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自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自己得出結論。3.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五、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1)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2)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學會分享與合作(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六、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1.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內容選擇上的主要特點第一,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當廣泛,既可以是屬於傳統學科的,也可以是屬於新興學科的;既可以是科學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單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於社會實踐的,又可以偏重於文獻研究或思辨的。第二,在同一主題下,研究視角的定位、研究目標的確定、切入口的選擇、過程的設計、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均有相當大的靈活度,留有展示學習者、指導者個性特長和發揮才能的足夠空間。2.問題性是研究性學習內容呈現的主要方式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指導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是呈現一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專題或課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3.綜合性、社會性和實踐性是研究學習內容選擇和組織時應該重視的幾個方面:(1)綜合性,即圍繞某個專題組織多方面或跨學科的知識內容,以利於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 (2)社會性,即加強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與人類生存、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注意開發社區資源;(3)實踐性,即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提供學習直接經驗並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途徑與機會。4.研究性學習的重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於中學生而言,創新更多的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本課程的實施對學生加以教育和影響。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體現主體性,發展學生豐富的個性;具有針對性,適應不同年齡學生的水平和需要;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 研究性學習課程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出發,一方面應組織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搞小發明、小製作,開展思維訓練,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為學生的成才提供一個有利於學生創新和實踐的"土壤"及良好的氛圍,從而提升學生對自身的價值追求。5.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1)因地制宜,發掘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產、生活,關注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鄉土和自己的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2)重視資料積累,提供共享機會。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所獲取的信息,採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體驗和取得的成果,對於本人和他人,對於以後的各屆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借鑒作用。將這些資料積累起來,成為廣大師生共享並能加以利用的學習資源,是學校進行研究性學習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七.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類型1.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為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2.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二)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的過程中這三個階段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三)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1.研究性學習具體實施的一般要求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過程而非研究的結果;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非掌握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非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重在全員參與,而非只關注少數尖子學生競賽得獎。2.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1)開設相關講座,參觀訪問。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識的鋪墊,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存,提供選題范圍,誘發探究動機。(2)指導選題。研究課題可以由教師指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較多的是通過師生合作,最後確定題目。(3)組織課題組,制訂研究計劃。課題組多採用學生自由組合,教師適當調節的做法。研究計劃中要有對目標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體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設計。可以組織由教師參加或師生共同參加的評審組對學生設計的研究方案進行論證。課題組聘請本校教師或校外專業人員擔任課題指導者,對於課題研究的順利展開會起到有益的作用。(4)實施研究。學校要給予一定的時間保證,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並對學生進行操作方法的指導和如何利用社會資源的指導。學生要作好比較詳細的工作記錄,並隨時記下自己的感受、體會。課題組應積極主動地爭取校外力量的幫助.(5)處理結果,撰寫報告。研究結果的表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同時教師又要引導學生學會整理資料、加工處理信息,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研究結果。(6)組織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討。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這是整個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

㈦ 如何做好研究性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研究性學習無論是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是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目前仍屬於初創、實驗階段,還存在許多方面的問題,同時也給我們廣大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實踐證明,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展開。我們的許多優秀教師,正是在原先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
長期以來,由於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科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忽視,學習主動性被壓抑,因而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現代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平等合作,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的活動空間,這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保證,因此,教師教學的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首先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必須加以轉變,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
二、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主要途徑
(一)學科教學中穿插專題研究單元
目前學科教學中嘗試開展研究性學習較多的一種形式,是在不破壞學科知識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同時,在學科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與學科教學內容有關的專題研究活動。這是目前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較多的一種形式,這種專題研究與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的專題研究在實施操作上相似,都是要經歷三個主要階段:即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但是在選題的范圍大小上存在差異。
研究性課題的確定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成功與否。其實,在普通高中新大綱中,每一門學科都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參考課題,為課題的選擇指明了方向,但在實際使用時,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或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自行選題時肯定會出現這樣的困惑,如何確定適合自己的、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從自己力所能及的渠道獲得知識並予以解決的課題,此時學生的這種選題、立題、捕捉問題的過程就需要教師創造性的指導。如有的學生設計出了這樣的課題:「呵護地球」「藍天在呼喚」等。這些課題是相當復雜的,而且所涉及的環境問題方面是相當廣的,解決這類問題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的污染狀況以及每一種污染所造成的環境問題等。而目前高中學生所能做的只是思考其中個別污染的因素,他們對如此大的課題會感到無從著手,於是所做的研究、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泛泛而談,甚至無法通過研究而獲取對此類課題的正確解答。此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的課題轉變為研究大氣、水、噪音、白色污染等小課題。還可以把這些小課題再分解為更小的問題,如汽車尾氣排放、塑料飯盒、施工噪音、廢電池的危害、廢紙的回收與利用、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抗性等問題,這種課題的轉變更能適合學生的研究。因此,學生自主選題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具體選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考慮。
1.從教材中確定研究課題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規律等知識,雖然對人類是已知的,但是這些結論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可以把這類課題設計成讓學生再創造和再發現的過程。如初中地理課中「南北方地區差異」的內容,有些教師就把此內容改為「是生活在南方好還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課題,讓學生自選一方,然後通過學生查閱書籍、訪問、調查等活動來收集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然後通過雙方激烈的辯論,從而得出南北方地區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這種課題選擇時必須考慮哪些內容適合學生自主搞研究,而且還要考慮每個學生都能參加。
2.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與學科內容有關的問題
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解決身邊與學科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學生可通過查找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查等親身實踐獲得對社會的直接感受,同時還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嘗試著與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還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渠道,並試圖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正在研究的課題。學生會看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現實生活中是那樣的重要,從而理解到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今後更好地生活。如「家鄉河流的污染與治理」這一地理學科課題的解決,常常需要運用其他學科知識,通常需要打破學科界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科教學中穿插專題研究單元的這種形式,能夠在開放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是,由於這種形式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因此在現有的條件下,只能在教學中少而精地設計一些研究課題,通常一個學期安排一到兩個課題為宜。
(二)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
目前,班級授課制依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組織形式,課堂依然是常規學習的主要空間。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一個現實而又具體的問題。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關鍵是教師要把研究性學習的思想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學科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而不是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具體可採取如下措施。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基礎的。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使學生獨立工作、自行發現問題並掌握知識的一種方法。它是學生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藉助課本和教師等提供的材料信息,圍繞問題收集、加工、處理信息,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或獨立探索、或協作討論,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進而形成正確的結論與概念。「探究是一種有多側面的活動,需要觀察;需要提出問題;需要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麼情況已經是為人所知的東西;需要設計調研方案;需要根據實驗證據來檢驗已經為人所知的東西;需要運用各種手段來搜集、分析和解讀數據;需要提出答案、解釋和預測;需要把研究結果告之於人。」對傳統的學科教學,需要也能夠滲透探究因素,以便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能。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呢?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發現做好充分的准備,如教具、學生分組學習的材料等。然後向學生說明發現的過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討的問題,指出探討的價值和步驟,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其二,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目標和途徑,通過閱讀、演示、觀察、思考等學習活動,主動去概括原理、法則,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以期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是探究學習過程中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發現知識的基礎,這時教師要巡迴視導,積極做好引導工作。其三,學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結論,並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或不甚理解的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並作進一步的探究。其四,在以上幾個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探索的問題,把初探和交流中獲得的知識、結論加以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最後,教師可讓學生把探究出的結論等運用到解決問題的實際中去,從而進一步驗證和鞏固所獲知識。
如上海大同中學在探討學科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時,將物理《單擺》一課的內容進行了處理,突出了物理科學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現象觀察→提出問題→提出假設→建立模型→實驗分析→理論推導→形成規律→應用實踐,力求使學生通過《單擺》這個教學內容的學習,對自然科學的這種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有深層次的體驗,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2.創設多種實踐活動,融入一些經驗性學習。
現行課堂教學知識獲得和運用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觸客觀實際,只直接接觸經過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圖形、表格等「書面材料」,缺少直接經驗的過程和真正的體驗。而研究性學習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學生在親自操作中體會到該「如何做」,自己走進實驗室核實一下,並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這要比在牛頓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書中搜尋答案更有意義。這種「真正的體驗活動」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宗旨。通過這種學習,學生將得到「如何去獲得知識」的體驗,學生的各項技能和能力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也會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多種實踐活動,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
3.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一些科學探索史,啟發學生思辯的內容。
以往的學習,偏重於對概念或理論的死背硬記,缺乏深一層次的疑問,如用以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眾多知識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則或理論存在的依據和前提是什麼?這些知識存在的價值是什麼?而人們又是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其實這些都是學生應該考慮的問題,而學生並不知道它們,這正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內容。比如,地理學科中的「板塊構造學說」是如何產生的?它的價值何在?還有沒有其他學說能解釋海陸分布的現狀?學生是不是能創造一個新的學說來替代它呢?真正的科學態度是批判的態度,誇大科學的權威性是不對的。人們盡可以把科學的歷史視為發現新理論,摒棄並不真實的理論並以更好的理論取而代之的歷史。在21世紀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中,學會這種思維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在浩瀚的知識信息海洋中,學生就會迷失方向,以假當真,是非難辨。適當增加一些科學探索史,不僅有利於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而且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路,尋找問題創新的切入口。
(三)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
在人類的教育實踐中,歷來包含著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過系統的傳授,讓學習者「接受」人類已經有的知識;二是通過學生親身的實踐,讓學習者「體驗」到知識使用的樂趣,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如果我們把與前者相應的教育稱之為「傳授性教育」、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稱之為「接受性學習」的活,那麼,我們把與後者相適應的教育稱之為「體驗性教育」、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稱之為「研究性學習」。從一個人的全面發展來看,這兩種教育、兩種學習方式不可或缺,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腿,只有兩條腿都健壯,才能走得穩、跑得快。但是我們過去過多地強調了「接受性學習」,把「接受性學習」置於中心,而忽視了「研究性學習」。而今強調「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學習」在課程中的應有位置,而非貶低「接受性學習」的價值。
應當看到,這兩種學習方式各有所長:「研究性學習」在積累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而接受性學習在積累間接經驗、傳遞系統的學科知識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因此,這兩種學習方式在學科教學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的。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是如何處理好「打基礎」(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與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關系。研究性學習只是人類經驗建構的一種途徑,我們強調它對教學的意義,但並不是以此而反對或摒棄其他學習活動方式。人的不同學習途徑需要相互配合,優勢互補。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中雖然強調了用探究的方式學習科學,但也建議「教師們應該用不同的策略設法使學生們掌握內容標准所描述的知識,弄懂所描述的道理,學會所描述的技能」。因此,在通過問題解決進行學習的同時,學習者可以結合閱讀、聽課和討論等其他學習形式,將以不同途徑建構起來的知識整合起來,把研究性學習和其他形式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那種企圖用研究性學習來取代接受性學習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閱讀全文

與加強學習研究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核桃樹嫁接方法視頻 瀏覽:799
男性問題的治療方法 瀏覽:2
快速脫單方法和技巧 瀏覽:240
三星的錄音許可權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93
鼻炎怎麼治好徹底除根方法視頻 瀏覽:700
佰草集太極泥使用方法 瀏覽:193
批量安裝機械硬碟的方法 瀏覽:30
板薯的種植方法 瀏覽:541
單片機銷售技巧和方法 瀏覽:849
小飛蛾的最佳消滅方法 瀏覽:898
快速背知識的方法 瀏覽:651
硒鼓用什麼方法打不開 瀏覽:661
如何學好語文教學方法 瀏覽:561
等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966
失眠恢復訓練的方法 瀏覽:235
高三升學最佳方法 瀏覽:188
租賃車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609
房屋用粘鋼方法加固如何檢測強度 瀏覽:578
食用油哪幾重提煉方法 瀏覽:690
手機檢測手機真假有幾種方法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