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的教學方法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教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 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 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 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 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 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 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 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 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 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 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 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 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 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 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卻有其特殊的作用。
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於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
7、導讀教學法 (錢夢龍)
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
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
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
11、欣賞教學法
12、活動教學法 (杜威)
13、點面教學法
14、愉快教學法 (上海一師附小等)
15、成功教學法 (上海閘北八中)
16、整體教學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學法 (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阿莫納什維利)
18、啟發式教學法 (《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
19、設計教學法 (克伯屈)
20、發現教學法 (布魯納)
21、創新教學法 (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
22、差異教學法 (華國棟)
22. 單元教學法
23. 比較教學法
24. 程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
25. 直觀教學法
26. 圖示教學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學法 (洛扎諾夫)
28. 競賽教學法(羅樹根)
29. 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
30. 非指導性教學法(羅傑斯)
31. 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
32. 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
34.遷移教學法 (馬芯蘭)
35.嘗試教學法 (邱學華)
36.學導式教學法 (胥長辰)
學生學法 : 討論法(合作學習法) 實習作業法 練習法 參觀法 自主探究法
發現教學法 欣賞法
發現法教學法 ( 網路)
發現法作為一種嚴格意義的教學法是美國認知主義心理學家傑羅姆.S .布魯納(Jerome S. Bruner, 1915-)在《教育過程》一書中提出的。這種方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認真指導下,能像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學習,「發現」事物變化的因果關系及其內在聯系,形成概念,獲得原理。
中文名 出處 提出者 性質 發現法特點
發現法 《教育過程》 Jerome S. Bruner 教學法 聽語音
在這個認知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種興奮感和自信心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布魯納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發現法能較正確地、較充分地體現出教和學這對矛盾在發展中的關系。發現法又稱探索法,研究法,現代啟發式或問題教學法。指教師在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是給他一些事實(例)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獨立實現認識過程,即在教師的啟發下,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科學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內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發現法背景
發現法就其思想淵源說,是個古老方法。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愛彌爾》中作過這樣的:表達「至於我,我是不想教愛彌爾幾何的,相反地,要由他來教我;由我尋找那些關系,而他則發現那些關系,因為我在尋找那些關系時,採用了使他能夠發現那些關系的方法。」
德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1790-1866)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又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英國的斯賓塞也說過「堅持一個人無論怎樣也不過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1859-1952)曾認為:「學校中的求知識的目的,不在於知識本身,而在於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這些觀點,無疑是發現法的思想基礎。
發現法雖是很老的一種方法,但並未確立起明確的定義。有人指其為教法,有人指其為學法:而有人則主張,應把「靠發現而學習」與「以發現為目標的學習」區分開來。前者是通過發現過程進行學習的方法,而後者則是把學習發現的方法本身作為學習的目的。不過,有的人往往把兩者結合起來。美國當代認知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認為要培養具有發明創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發展學生對待學習的探索性態度,從而大力提倡廣泛使用發現法。他指出:「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確切他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由於他的倡導,引起了人們對發現法的重新關注和研究。
發現法學習過程
發現法的基本的典型的學習過程是:(1)掌握學習課題(創造問題情境);(2)制定假設(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假設和答案;(3)發現補充,修改和總結。
布魯納認為發現法有如下優越性:(1)能提高學生的智慧,發揮學生的潛力;(2)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增強自信心;(3)能使學生學會發現的試探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發明的態度;(4)由於學生自己把知識系統化、結構化,所以能更好地理解和鞏固學習的內容,並能更好地運用它。
發現法優缺點
發現法雖有一定的優點,但不是唯一的教法或學法,必須同其他方法結合一起使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有人研究指出,不能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科學家的發現方法完全等同起來;由於發現法需要向學生揭示他們必須學習的有關內容,耗時大多,是不經濟的;發現法,是適合於那些能引出多種假設,原理,能明確展開的數理學科,並不是對所有學科都是有效的;由於發現法需要學生具有相當的知識經驗和一定的思維發展水平,並不是對兒童發展的任何階段都是適用的。同時,發現法的使用,還需要邏輯較嚴密的教材和具有較高水平的通曉本學科科學體系的教師。
發現教學法的步驟是什麼? 有6個!
第一步:提出要求,使學生明確發現目的。思維源於問題,疑問引發發現,應用發現教學首先需要給出「發現」的明確任務和目標。
第二步: 做出假設,使學生明確思考方向。
第三步: 創設情景,使學生面臨矛盾。只有內心的「矛盾」,才可能引起學生求知探索的動力,所以在提出要求、給出假設後,需要進一步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矛盾」。
第四步: 指導學生根據案例,整理資料,羅列證據,發現結論,歸納總結。
第五步: 將發現的結論與事實材料結合,加深理解。學生一旦發現自己的歸納結論與「答案」一致時,會欣喜異常,若出現不一致,教師則應加以指導。
第六步: 將發現獲得的知識應用於實際。這個環節是發現教學法的升華,也是一個後續的要求。
發現法
發現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的以發展探究性思維為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構為內容,以再發現為學習步驟的教學方法綜合方式。以研究法為主,將實驗、考察、討論、自學進行綜合,強調學生是發現者,參與知識的建立過程,關心學習過程甚過關心學習結果。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學習,發現事物的變化及內在聯系,從而獲得規律性的知識。
教學手段有哪些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
教學手段是只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具等,包括現代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像幻燈片、收錄機、小黑板、多媒體、實物展示台等。
教學方式是在教學中採用的手段,如網路,觀看視頻課件、通過BBS、聊天室等多種手段,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等。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一定環境下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方法論體系,是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對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1)一是指具體的教學方法,從屬於教學方法論,是教學方法論的一個層面。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
(2)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3)教學方法不同於教學方式,但與教學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可以分解為多種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一連串有目的的活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而教學方式只被運用於教學方法中,並為促成教學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服務,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
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的概念還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為完成某一教學課題而運用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方法的程序及策略體系,它由若干個有固定程序的教學方法組成。每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導思想,具有獨特的功能。它們對教學方法的運用,對教學實踐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現代教學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學模式是傳授——接受模式和問題——發現模式。
二 運用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1.注入式
2.啟發式
提倡啟發式,發對注入式
三 我國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談話法
3.討論法
4.演示法
5.練習法
6.實驗法
四、 教學方法的選擇
1.根據教學任務
2.依據教學內容
3.依據教學條件
2. 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導語: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游刃有餘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例如:王洪江老師的錄像課(學前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就是利用這一教學法完成的。
3、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將本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模擬提煉、愉悅寬松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這種教學方法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經常應用,因現場教學模式要受到客觀條件的一些制約,因此,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採用此種情景教學法。學生們通過親自參與環境的創設,開拓了視野,自覺增強了科學意識,提高了動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既滿足了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也體現了其方便、有效、經濟的特點,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求。
4、討論法:
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多處採用討論法,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學習,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強調集體性任務,強調教師放權給學生。合作學習的關鍵在於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過開展課堂討論,培養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5、體驗學習教學法:
「體驗學習」意味著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建構,親歷過程並在過程中體驗知識和體驗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過程並不是一個「教師傳授—學生聆聽」的傳遞活動,學生獲取知識的真實情況是學生在親自「研究」、「思索」、「想像」中領悟知識,學生在「探究知識」中形成個人化的理解。例如,劉艷華老師在「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指標及測量評價」一節教學中,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對兒童生長指標測量,然後進行統計分析,並讓學生針對非正常兒童生長狀況,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親自體驗的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喚起了學生的「求知熱情」,使學生在「求知興趣」和「求知信仰」的支持下熱情地求知,這時,真誠熱情的態度就化作了理智的力量。
教學特點
1、中外對教學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
⑴教學方法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
⑵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
⑶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3、教學方法的內涵重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⑴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⑵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⑶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3. 現代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5、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積極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4. 適合小學教師使用的教育理論
1.孔子、《禮記》:
教學方法: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德以育人、啟發誘導、誨人不倦、言行一致;學習方法:學思結合、學行結合、溫故知新、虛心好學、實事求是、以學為樂、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2.誇美紐斯:
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被譽為「教育學上的哥白尼」。《大教學論》重點闡釋了教學理論問題。他說,教學論是教學的藝術,「大教學論」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普遍的藝術」,這是一種「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徹底」的藝術。這本書明確提出並詳細論證了一系列的教學原則和教學規則,提出並論述了各種教學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學方法和分科的教學方法),擬訂了各級學校的課程設置,確立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制訂了編寫教科書的原則要求,甚至對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也都作了具體的規定。同時提出教育者本身也應當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以便更好地教育別人。
3.盧梭:
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愛彌兒》,副標題是《論教育》。這本書,通過虛構一個出身名門的孤兒「愛彌兒」和他未來的妻子「蘇菲」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張,其核心是以自然教育的原則培養適應未來理想社會的新人。這個理論被稱為自然教育理論,其目的是培養自然天性充分得到發展的「自然人」,他強調教育必須順應兒童天性發展的自然歷程,即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同時還要尊重兒童的個性特點。盧梭將教育分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後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礎上實現三者的協調一致。這本書也觸及到一些遺傳、環境、教育對人發展的作用問題。
4、杜威:
美國教育學家,實用主義的代表。
他倡導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等。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他認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他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再則,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還有著名的兒童中心論。由於傳統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師和教科書上面,而不是放在兒童的本能和活動中,於是,兒童只能受到「訓練」、「指導和控制」以及「殘暴的專制壓制」。去除這種弊病的出路是使教育實現重心的轉移,即有教師和教材轉移到兒童(也就是學生)。有人把這種變革和哥白尼天文學的中心從地球轉到太陽的意義相提並論。好比說兒童變成了太陽,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則圍繞著兒童(學生)轉動;兒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圍繞著他們而組織起來。兒童中心論很像現在的以學生為本。
5.陶行知:
陶行知是「五四」前後中國教育改造的旗手,曾師承杜威,但並不是全盤吸收、簡單照搬。他創立「生活教育」學說,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倡導「創造教育」和「終身教育」。毛澤東同志曾給予他「人民教育家」的光榮稱號,郭沫若先生把他與孔子並稱為「中國最偉大的兩位教育家」。
生活即教育。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礎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主張,形成「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體系。陶行知認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他說:「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由此可見,陶行知所說的「教育」是一種終生教育,他堅決反對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學校、死課本。
社會即學校。「社會即學校」來源於杜威的「學校即社會」。陶行知認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多起來。「社會即學校」是與「生活即教育」緊密相聯的。
教學做合一。
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用陶行知的話說,這是對生活現象的說明,即教育現象的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陶行知的「做」與杜威的「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
6.維果茨基:
維果茨基是蘇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被稱為「心理學界的莫扎特」。他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幾乎無人不曉。維果茨基理論可以概括為以下5個原理:
人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社會實體,是社會歷史產物。
人滿足各種需要的手段是在後天通過不斷學習掌握的。
教育與教學是人的心理發展的形式。
人的心理發展是在掌握人類滿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過程中進行的。
人與人的交往最初表現為外部形式,以後內化為內部心理形式。
最近發展區概念:
最近發展區概念是維果茨基在1931-1932年將總的發生學規律應用於兒童的學習與發展問題時提出來的。維果茨基將最近發展區定義為「實際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實際的發展水平由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定,潛在的發展水平則是指在成人的指導下或是與能力較強的同伴合作時,兒童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維果茨基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成了三種類別:學生能獨立進行的、即使藉助幫助也不能表現出來的、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的藉助他人幫助可以表現出來的。它所體現的教學與發展之間的關系是教學促進發展,教學應該走在發展的前面。當然,他彰顯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是學生心理發展的促進者;同時,他明確了同伴影響與合作學習對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意義;啟發了對兒童學習潛能的動態評估。
7. 傑羅姆·布魯納:
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他運用建構主義和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構築了以認知心理學研究為基礎的教學理論。在布魯納看來,學生的心智發展,受環境影響同時又反過來影響環境,但主要是獨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認識程序的。教學是要幫助或形成學生智慧或認知的生長。他認為,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要把知識轉換成一種適應正在發展著的學生的形式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由此,他提倡使用發現學習的方法。他認為發現學習有以下特徵:
一是強調學習過程。布魯納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的探究者。
二是強調直覺思維。除了注重學習過程之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還強調學生直覺思維在學習上的重要性。他認為,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不同,它不根據仔細規定好了的步驟,而是採取躍進、越級和走捷徑的方式來思維的。直覺思維的形成過程一般不是靠言語信息,尤其不靠教師指示性的語言文字。直覺思維的本質是映象或圖象性的。所以,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想像,防止過早語言化。與其指示學生如何做,不如讓學生自己試著做,即邊做邊想。
三是強調內在動機。在布魯納看來,學生在一般教學條件下,學習的動機往往很混亂。有些學生謀求好成績,是為了一些外來的動機,如為了得到或避免教師和家長的獎勵或懲罰,或為了與同學競爭。而布魯納更重視的是形成學生的內部動機,或把外部動機轉化成內部動機。而發現活動有利於激勵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驅使,對探究未知的結果表現出興趣。所以,布魯納把好奇心稱之為「學生內部動機的原型」。當然布魯納在強調學生內部動機時,並沒有完全否認教師的作用。他認為,學生學習的效果,有時取決於教師何時、按何種步調給予學生矯正性反饋,即要適時地讓學生知道學習的結果,如果錯了,還要讓他們知道錯在哪裡以及如何糾正。
四是強調信息提取。布魯納對記憶過程持比較激進的觀點。他認為,人類記憶的首要問題不是貯存,而是提取。盡管這從生物學上來講未必可能,但現實生活要求學生這樣。因為學生在貯存信息的同時,必須能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關鍵在於如何組織信息,知道信息貯存在哪裡和怎樣才能提取信息。
布魯納的教學論思想:布魯納認為,一個教學的理論應包括五個主要的方面:
一是事先為學習者安排學習的最佳經驗。布魯納認為,教學要著重考慮學生在學習中的意向和目標針對性,要把學生的技能轉變成他們自己的智力活動的安排。這就是說教學的內容要與學生的求知慾望相關聯,要把所教的東西轉變成學生所求的東西,把教學的過程轉變成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教師要善於把所教的知識轉換成與學生的思想規律有關聯的知識,變被動的教學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並且按照學生自己選擇的方法去學習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使學生既獲得知識,又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
二是為學生的最佳理解提供一種知識結構。布魯納指出,教任何一個學科,或者教任何一組有關聯的學科知識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理解題材的結構。每門知識都具有一種層次的結構,它通過每個人的編碼系統而被接納,又可以通過相應的再現模式表現出來。所以他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生採用一定的編碼方式掌握知識的結構。
三是提示所學材料的最佳順序的詳細說明。布魯納曾經「任何思想、或任何問題、或任何一種知識都能夠用足夠簡單的形式描述,使任何特殊的學習者都能用一種可辨認的形式去理解它」。因此,簡單地說,任何學科都可以用某種正確的和有用的形式,教給任何年齡的任何人。根據這種思想,學校和教師的任務就是把知識轉變成各種年齡的學生都能夠理解的結構,並以一種最佳的呈現順序去安排這些結構。
四是成功與失敗的作用及獎勵與懲罰的性質。布魯納承認強化手段對學習的作用,但他更重視學習的內部動機對學習的促進作用。並「大量降低『外在的』獎勵和懲罰作為學校中學習的因素的重要性」。布魯納認真分析了當一個人企圖認識某事物或精通某項工作之後所出現的兩種極端狀態,即成功與失敗和獎勵與懲罰。他認為成功與失敗是眼前工作本身內部存在的。因此,它們構成內在動機;而獎勵與懲罰是由父母和教師控制的,它們構成外部動機。他認為成功與失敗所構成的內部動機足以保證學習或工作的動力需要。如果這時再給子獎勵和懲罰往往會產生消極作用。
五是在學校環境中激發思想的程序。布魯納把知識獲得的一切過程都看成是問題解決過程的例子。並將這個過程劃分為兩個步驟:一是根據所得到的感性材料到提出試驗性的假設,這需要把新來的信息和以過去經驗為基礎的內在世界模式相聯系而完成的。二是用更多的感性材料對試驗性假設作進一步的檢驗。如果兩者一致,這個假設就得以保持;如果不一致,就要改變假設使之與感知的事實相一致。布魯納提倡在學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充滿自信地去進行發現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有價值的「頓悟」。有利的家庭情況和學校氛圍將會使一些兒童比其他兒童成為更大的「發現者」,「教師們應當力爭教導學生堅實地掌握他們的學科,從而促使他們成為自主的和自己開動腦筋的思考者,當他們的正規的學校教育結束時,他們將會獨立地繼續進行學習。」
8.蘇霍姆林斯基
蘇氏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實踐家、理論家,在蘇聯被譽為「教育思想的泰斗」,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農村教育事業。他把一所普通的農村學校——帕夫雷什中學轉化成了蘇聯的優秀學校,被視為當代世界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他的教育理論被公認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網路全書」。
蘇霍姆林斯基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而培養這種人需要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現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
論教育
關於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提出了「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主張,並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校的牆壁也說話」。關於智育,他認為智育就其本質與任務來說,包括給學生以系統的科學知識、形成科學世界、發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傳授,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並發展他們的智力。他提出學生的知識要建立在廣闊的「智力背景」上,創造了許多新鮮經驗,其中包括:給兒童上思維課;開展課外讀書;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參加課外小組活動等。關於體育,他說:「對健康的關注,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觀、智力發展、知識的鞏固和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們是否樂觀愉快,朝氣蓬勃。」並響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個還是健康」的口號。關於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個受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抓緊美育的實施。他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們美的心靈,並提出了進行美育的多種多樣的途徑和手段,如通過觀賞大自然感受美,通過文學藝術作品鑒賞美,通過動手勞動創造美等,甚至要求兒童重視衣著美和儀表美。關於勞動教育,他明確指出:「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他認為,如果一個學生進行十年制教育,僅僅教給他科學基礎知識,從不讓他接受勞動訓練,而在他畢業時把一把鏟子交給他開始勞動,那麼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悲劇」。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論述,既提出了明確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體的五育任務。
論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關於教學基本理論的論述,又有各個教學環節的體經驗介紹和建議,基本上構成了一套較完整的教學論。他從智育的基本任務出發,要求正確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兩對矛盾,即教學——教育、教學——發展,要求在促進矛盾的辯證統一過程中,完成目的,實現和諧發展的總任務。
關於教學——教育的統一。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學(或教學的教育性)原則,指出這一原則不僅要求世界觀教育、道德教育也必須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來進行。反對把教育看成與學習和教養相隔絕的東西,認為教學、教育和教養是統一的。
關於教學——發展的統一。首先他強調師生通過教學有效地傳授和獲取知識認為只有掌握知識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堅決反對那種只給知識,不重視發展智力的教學。他說:「教師把事先准備好的種種原理、結論和推理一古腦塞進兒童的腦子,往往不讓兒童有可能哪怕接觸一下思維和活的言語的源泉,這就捆住了他們的幻想、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翅膀。孩子時常有富有朝氣的、積極的、活躍的人變成了彷彿專門用於背誦的機器。」因此,他要求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講課力求生動、形象、有趣、反對「滿堂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真正的學校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並用分數去鼓勵他們,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取得成績的快樂。
9.巴班斯基
巴班斯基是蘇聯著名的教育家、教學論專家,曾任蘇聯教育科學院副院長。20世紀60年代起,他就以羅斯托夫地區的普通中學為實驗基地,潛心進行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的研究,並撰寫《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系列著作,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教學過程最優化教育學派。
巴班斯基從理論上論證了一條新的教學論原則,即教學最優化原則,闡述了現代普通學校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實質、准則和研究方法,並較為系統地指明了將最優化思想貫徹到學校實踐工作中去的途徑。
研究最優化的方法論前提。巴班斯基認為,在有規律的相互聯系中詳細研究教育過程所有組成部分的教學系統論方法,是制訂、選擇最優教育決定理論的方法論前提。只有採用系統的方法,教師才能考慮到全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即過程的任務、內容、方法、手段、形式以及實現這一過程的條件。要想找到適合一切條件的萬能教學法、教學手段或教學形式是不可能的,必須在每一具體情況下評價受教育者的可能性、教學物質條件、學校衛生條件、道德心理條件、進行美育和其他的條件,必須選擇正是該情境下最好的教育與教學過程的方案。
將最優化思想貫徹到學校工作實踐中去的心理學基礎。巴班斯基認為,最優化是教育學發展中的一個邏輯階段;它直接依據教育學過去所取得的成就,同時,心理學所取得的成就也促進了最優化思想的發展。從心理學觀點來看,教育過程最優化就是最合理地完成某種教育任務所採取的理智和意志的行動。選擇最優化方案要求教師具有特別善於從教育角度思考問題的本領,即要進行問題探索思維,而不是復現思維。只有在創造性思維的條件下,教師才會從一系列可能的方案中挑選最接近該情境的一種方案。
最優化的實質和准則。巴班斯基認為,在現代學校中,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就是指選擇這樣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效果。他是在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基礎上,教師對教育過程的一種目標明確的安排,是教師有意識的、有科學根據的一種選擇,是最好的、最適合於該具體條件的課堂教學和整個教學過程的安排方案。用這種觀點來考慮教學方案時,教師不是簡單地從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案中選出一種進行試驗,而是信心十足、深信不疑地選擇最恰當的課堂教學方案或課堂教學方法。巴班斯基提出最優化的四個准則:一是在現代條件下,在形成知識、技能、技巧和形成某種個性特點方面,在提高學生教養水平方面,取得最大限度可能的結果。二是為達到一定的效果,師生花費的必要時間最少。三是為達到一定的結果,師生花費必要的精力最少。四是為在限定時間內取得一定的結果,花費的經費最少。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條件、取得同樣效果的情況下,哪種方案最能節省教學經費,那種方案就是該情況下最優化的方案。
衡量教學過程是否最優化的兩條標准:一是教學過程的內容、結構和活動邏輯能保障有效地和高質量地完成對學生的教養、教育和一般發展的任務,使之符合國家教學大綱提出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達到最大學習可能性的水平;二是在不超出學校和勞動衛生學規定的家庭作業時間標準的情況下,達到預定目的。
最優化的基本方法:課堂教學最優化要求教師在備每一節課時都必須依靠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必須創造性地選擇最好的方案來講新課,課堂教學的設計切忌公式化、陳規舊套和千篇一律,既不可誇大某些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也不可平均使用這些方法和形式,而要根據具體情況把它們最好地結合起來。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案,就是選擇最優化的教學任務、內容、方法、手段、形式和必要的速度,保證良好的教學條件。因此,講最優化不能只談個別方法,而必須談現實最優化的方法系統,把一整套方法合在一起才能包括教學過程的全部特徵。最優化的方畫法系統是教學論上的新概念。教學最優化要求把教(教師的活動)的最優化和學(學生的活動)的最優化結合起來。巴班斯基從兩個方面來闡述最優化的方法:
教的最優化方法:一是綜合擬定教養、教育和學生發展的任務並根據學生的特點使其具體化。二是使課堂教學內容最優化,突出其中主要的、實質性的內容。三是有意識地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最成功的課堂教學結構來完成一定的教學、教育任務。四是對學生因材施教。五是為教學創設良好的教學物質條件、學校衛生條件、精神心理條件和審美條件。六是採取專門措施來節省教師和學生的時間,選擇教學的最優速度。
學的最優化:一是在教師影響下,學生應當了解他們面臨的基本任務的全部范圍,把基本任務作為自己行動的准則;二是經常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課題的主要問題上,努力尋找最好、最合理的完成學習任務的方案;三是通過有效地自我檢查,努力逐漸調整自己的活動;四是發揮實際學習可能性的長處,克服短處;五是合理支配時間,在保證學習的高質量的同時,堅持提高自己的學習速度;六是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和時間消耗進行自我分析。這種在教師巧妙地指導下的學習活動的自我組織是符合最優化標準的,它保障不會使學生感到負擔過重而又達到可能的最佳效果。
10.加德納:
加德納是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發展心理學教授,國際聯運上享有盛譽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他在《心智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已被各國教育學、心理學界稱作「哥白尼式的革命」。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准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具體包含如下涵義:
一是每一個體的智能各具特點。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作為個體,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但每個人身上的八種相對獨立的智能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絕對孤立、毫不相乾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正是這八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組合,使得每一個人的智能各具特點。
二是個體智能的發展方向和程度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和制約。在多元智能理論看來,個體智能的發展受到環境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教育條件的極大影響與制約,其發展方向和程度因環境和教育條件不同而表現出差異。盡管各種環境和教育條件下的人們身上都存在著八種智能,但不同環境和教育條件下人們智能的發展方向和程度有著明顯的區別。
三是智能強調的是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生產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看來,智能應該強調兩個方面的能力,一個方面的能力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個方面的能力是生產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根據加德納的分析,傳統的智能理論產生於重視言語—語言智能和邏輯—數理智能的現代工業社會,智能被解釋為一種以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
四是多元智能理論重視的是多維地看待智能問題的視角。在加德納看來,承認智能是由同樣重要的多種能力而不是由一兩種核心能力構成,承認各種智能是多維度地、相對獨立地表現出來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現出來,應該是多元智能理論的本質之所在。
多元智能的理論結構:加德納認為,支撐多元智能理論的是個體身上相對獨立存在著的、與特定的認知領域和知識領域相聯系的八種智能:語言智能、節奏智能、數理智能、空間智能、動覺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
言語—語言智能:指聽、說、讀和寫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並與認交流的能力。
音樂—節奏智能: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表現為個人對音樂包括節奏、音調、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過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達音樂的能力。
邏輯—數理智能:指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現為對事物間各種關系如類比、對比、因果和邏輯等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等進行思維的能力。
視覺—空間智能:指感受、辨別、記憶和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並藉此表達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它們表現出來的能力。
身體—動覺智能:指運用四肢和軀乾的能力,表現為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善於利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自知—自省智能:指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夠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緒、動機、慾望、個性、意志,並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製的能力。
交往—交流智能:指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表現為覺察、體驗他人情緒、情感和意圖並據此做出適宜反應的能力。
自然觀察智能:指個體辨別環境(不僅是自然環境,還包括人造環境)的特徵並加以分類和利用的能力
5. 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教學方法分類有: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卻有其特殊的作用。
6. 老師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在新課標改革的大趨勢下,老師 教學 方法 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那麼有哪些教學方法呢。以下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一些教學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常見的教學方法分類有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 辯論 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
(6)最喜歡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如果檢查教案的目的是為了督促教師更好的為上課做准備,那麼,不妨讓教師習得更好的學習技巧使得他在教學和生活中免受皮肉之苦。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20種比「抄教案」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希望能為老師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如何備課?
1對比教材
備課時要對3套不同的教材來回比較,從而選擇確定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70%左右要緊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縱橫滲透,綜合整合,進行相關發揮。
2提前備課
教師可以在假期中把新學期的課完全備好,包括各次考試的題目,要有一個整體的備課框架,然後才上課。最好的教學策略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
3把握整體
備課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合理取捨講課的內容。只能講授學生可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
如何上課?
4反復推敲
上課怎樣開頭、怎樣結束,要反復推敲。開頭要能激發學生興趣,結束要讓人有所回味。開頭、結束都要力求短小精悍,切忌拖泥帶水。板書演示要清楚明了,重點關鍵要突出鮮明。堅決守時,決不壓堂。
5關心學生
上課要關心每位學生。要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真聽懂。在讓學生思考、操作、討論時,優秀生和後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後進生感到在進步。
6把握整體
備課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合理取捨講課的內容。只能講授學生可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
7善於提問
要善於提出恰當的問題,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時間。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嚴肅而又活潑。每節課的最精華之處,一定要放慢速度,讓學生能銘刻在心。
8注重互動
學習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互動」。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活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議、辯、練、評要交替進行。
9勤於 總結
每次上課後,教師要及時記下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的地方。教師要寫「教學 日記 」,隨時總結 經驗 ,自覺進行 反思 。還要及時將教學經驗上升到模式建構,從個別上升到一般。
如何考試?
10激發興趣
千方百計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一定要增強每位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改進學生的 學習方法 ,讓學生學習時能夠積極、主動、合作、創新。
11讓考試成為一門藝術
要從「邏輯」「操作」「藝術」「交往」這些不同的 思維方式 對學生進測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年中都曾有獲得前三名的經歷,這樣會對你的教學留下美好的回憶。
12避免優秀學生自滿
對成績優秀的學生,要想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就要讓他們深切地認識到「不進則退」的道理。考試要讓他們感受到一定壓力,保持必要的張力。避免他們盲目自滿,但不能傷害他們的自信與自尊。
13考試後要鞏固學習
每次考試後,應立刻將正確答案公布或發給每位學生。要讓學生「趁熱打鐵」,鞏固正確,修正錯誤,打好基礎。當天知道考試答案正確與否,對於有效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提問?
14要有預見
提問與思維。「選擇思維」的問題是:「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嗎?還有 其它 解決辦法嗎?」,增加思路。「前瞻思維」的問題是:「如果那樣做,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教師提問要有預見。
15換位思考
「情感思維」的問題是:「出現這樣的結果滿意嗎?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嗎?」嘗試體驗;「換位思維」的問題是:「別人怎樣看這個問題?別人會有怎樣的感受?」設身處地。
16鼓勵提問
要鼓勵學生提問題。要將學生的問題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研究。努力做到針對性強,切實幫助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問題到問題,學無止境。
綜合經驗
17多肯定,少否定
對學生好的言行,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的回應;對學生不好的言行,及時給予否定的回應。大多數應是「肯定回應」;「否定回應」只佔少數。
18不斷學習
每一學年都要調查統計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力爭在自己最弱的一項上,有所改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重在提高教學的藝術性,體現出「審美和立美」,藝無止境。
19上好每一節課
每上一節課,教師要設想全校師生都在傾聽,所以要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力戒偏見。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來上好一節課,讓學生如坐春風。「生命和使命」,價值統一。
20珍惜時間
要珍惜時間。力爭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掌握較多的知識,培養較強的能力,學會獨特的審美,發展良好的人格。知識、能力、審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7.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育 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開始,也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更應得到重視。然而現在很多學校之中時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忽視了科學課的教學。部分學校雖然開展了科學課,教師卻往往只重視理論知識而忽視實驗。那麼我就給各位分享一些 教學 方法 !
目錄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呢
常用的教學方法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 想像力 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 辯論 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
一、 情境教學法
1.什麼是情境教學
情景教學法是指通過角色扮演、游戲、表演等各種形式來創設特定的情境,進而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參與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給學生提供一種更好的學習體驗方式。通俗點說,就是讓所學語言在一個人為創設的環境中展現出來。
二、 自然拼音教學法:
是根據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本身所代表的音源,不學國際音標,而是訓練學生具有建立其單詞與發音之間的直覺音感,從而練就出聽音能寫,看詞能讀的超強能力。如果您的學校即將或已經開設【自然拼讀課程】,但您在備課或授課過程中還有很多無不從心、需要協助解決的教學事宜,請點擊以下鏈接,了解一下由我們創造未來教育獨家製作的——
三、 TPR教學法:
1.TPR的理論基礎: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
發明者James Asher (詹姆斯.阿士爾)定義:指全身反映教學法。它是外語教學法流派中很重要的一支,是建立言語和行為協調基礎上的一種語言教學方法,主要通過body language讓孩子們領悟語言,從而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要求:老師要有愛心,善於鼓勵學生的思維創新。
四、 重疊螺旋式三循環教學法
每堂課都可以復習,要讓學生通過已知走向未知,再從未知走向已知。也就是讓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認知新知識。
五、 歌曲 童謠 教學法
它不僅是語言的最好載體,而且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所以用歌曲的形式表現教學內容,不但讓孩子們通過 唱歌 把所學的內容唱出來,使孩子易學易會,在娛樂中自然吸收,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如果再配上舞蹈動作,那更是鍛煉了孩子的行為感知能力和協調能力。
六、 簡筆畫 教學法
相關推薦:
少兒英語教學教法升級培訓必備素材:簡筆畫教學視頻(1-3)共享
畫畫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它可以作為游戲或者是在學生操練中運用到。比如說在warm-up環節中,教師可以一邊畫一遍邊讓學生猜是什麼;在講五官的時候,仍可以一邊畫一邊講,趣味性更強一些。
<<<
1.教師的學術業務水平
如對教材內容的熟悉程度,對重點、難點掌握的准確程度,組織課堂討論、選用編寫教材、選習題及試題的水平等方面。
2.教師的教學方法
如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講授方法是否恰當,是否結合學生實際,是否達到教學大綱要求及能否妥善組織各個教學環節,承前啟後及啟發式教學方式運用得如何,表達與板書是否清楚與有條理。
3.教師的教學態度
如是否認真備課,是否執行教學計劃,能否不斷改進教學、更新教學內容,能否既教書又育人。
4.教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整個教育的主旨,也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5.培養學生具有自我約束的能力。
自我約束能力,也就是要學生有自我教育的本領。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學生必須是一個具備足夠的自學能力的人,能夠隨時隨地地進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則,算不得是個優秀的學生。作為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自己去學習、去研究、去掌握,去掌握更多的知識。
人類的知識財富,其積累主要不是機械相加,而是發展演進的,由此,學生對於現代的知識,絕不可「光知守而不知變」,一定要多看書,在接受前人 經驗 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有所發現、有所改革、有所創新才是。這種發現、改革、創新,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必須在自學過程中逐步達到這樣的境地。
<<<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 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教案中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什麼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 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8.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教學教研幾種常見的教師 教學 方法 ,你常用的教學方法是什麼?下面,讓我為你答解。
關於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1、 大腦風暴教學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發表意見,並對其意見的正確 性或准確性教師不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它是一種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工作方法。被廣泛應用於教學、 企業管理 和科研工作中。在職業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可通過大腦風暴法,討論和收集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也稱為建議集合),通過集體討論得出結論。
2、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個具體 教育 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 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宗旨不是傳授最終真理,而是通過—個個具體案例的討論和思考,去誘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確答案,他真正重視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在課堂上,每個人都需要貢獻自己的智慧,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學生一方面從教師的引導中增進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從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中提高對問題的洞察力。
3、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 動,在職業教育中,項目是指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任務。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及生產組織形式對職業教育要求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採用小組工作的方式及共同制定計劃、共同分工完成整個項目。在許多情況下,參加項目教學工作小組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工種,不同的職業專業領域,目的是訓練他們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與不同的專業、不同的部門的同事合作的能力和對參與的整個項目完成的能力。
4、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獨立的獲取知識,培養自 我學習能力的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參考書,指導學生預習,復習、使用工具書以及閱讀相應的課外書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需要他們自己的閱讀和領會,因此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是十分必要的,讀書指導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認真讀書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可以彌補教師講授的不足;也有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學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5、實習作業法:實習作業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或校外進行 實際操作,把書本知識運用於實踐的方法。該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採用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書本知識、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對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和實現勞動技術教育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6、發現法:發現法也稱解決問題法,該法從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心理特點出發,以發 展探究性思維為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溝為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發觀、回答和解決問題。運用這種方法,可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充分發揮認識能動性,發展對掌握知識的探究和創造精神。運用發現法的一般程序是:
(1)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或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出並探究問題的要求;
(2)學生利用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對課題進行分析、思考,提出解答的假設;
(3)引導學生展開爭論,驗證假設;
(4)對爭論做出 總結 ;得到原理或概念並檢驗核實。該方法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靖神,使學生學到科學認識的方法。但也有不利於學生掌握系統知識的弱點。
六種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而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向學生說明、解釋或論證生物學的概念、原理等知識。例如: 八年級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一課,本節的難點內容理論性較強,因此教學的突破就必須藉助於教師的講解,講解時注意語言的邏輯性和內容的先後順序,多採用畫圖和理論相結合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從而突破難點。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充分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系統的生物學知識,缺點是沒有充足的機會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及時的作出反饋。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利用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例如:在學習《遺傳和變異》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詢問學生自己與父母、自己兄弟姐妹間的性狀特徵或者他們身邊的動物、植物上下代間的性狀特徵等問題,學生回答的方式來認識遺傳和變異的概念。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充分的啟發學生的智力活動,發展思維能力,養成探討問題的習慣,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為解決某一問題,交流意見,互相啟發,辯明是非,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一課,在學生初步了解性狀和相對性狀的基礎上,閱讀完“資料分析”後可以再經過討論讓學生得出超級鼠培育成功的原因是大鼠生長激素基因作用的結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狀的結論。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表達出自己的意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得知識、培養自學能力的方法。例如:七年級《輸血和血型》一課,課程內容非常的簡單,老師可以通過幾道有代表性的習題來讓學生完成,學生在課本中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完全可以把課程的內容掌握,這樣老師教學工作得以減輕,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得以培養。
五、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憑借一定的儀器設備,人為的引起所要學習的自然現象和過程的出現,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例如《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一課,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的方案,再通過實驗的完成來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實驗的結論。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使學生看見事物的因果關系,體現實驗檢驗事實和證明真理的價值,堅信所學知識的正確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實驗和小組協作的能力和愛科學、用科學的嚴謹態度和求實精神。
六、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是指以計算機為工具,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藉助聲、像、圖、文,通過人機交互對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與學的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的方法。在生物教學上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許多優點,如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圖、文、聲、像、影並茂的特點,極大的拓展了教學空間,豐富了教學內容,能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靠掛圖或黑板作圖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求知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例如:在教學《環境保護》時,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展現出一副副被破壞的人為環境災害(白色污染、赤潮、酸雨、長江洪水、荒漠化等),以及一段段真實的錄像片斷,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環境危機就在眼前”,然後老師再提出問題,學生積極思考並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並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探索和創新精神,提高了教學效率。
9. 教學理論與方法
試答一下:
(1)「漁王」的方法是「填鴨」式教育,好比當前的應試教育。
我兒子是初中學生,學習對他來說沒有一點興趣。這次期末考試,復習時只背答案序號和關鍵字,應試教育造成了老師教考試方法,學生學考試方法,除此之外,別無所學。
「漁王」注重的是傳授經驗,這種經驗是寶貴的,是其在實踐過程中的總結,然而這種經驗的價值在於特殊的環境,無環境,經驗也就談不上價值。對於其子來說,將經驗與對應的特殊環境相結合,使經驗與實際相結合才能產生效果。此外,還有興趣的關系,這里不談。
(2)路人所談,「捕魚技術」應該注重理論結合實際,不僅兒子學到經驗,還要從「漁王」身後走到身前來,身體力行,有效的檢驗經驗,才能成長起來。此外,還有一層含意:經驗來源於教訓,兒子沒有受到「教訓」,經驗也難以被充分的認識,從這一點來看,路人所談的實踐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
(3)結合個人觀點:本案例帶來的啟示是:教學的目的是考試還是讓孩子成長。如果只是考試,就別談方法了,讓孩子多做題,多背「序號」即可;如果是想讓我們國家的孩子成長起來,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那麼我建議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走一條特色之路,走一條素質之路。不要斷送孩子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