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化文字的方法有哪些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為基礎的,共有七種:
1、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
如「從」、「眾」、「禮」、「無」、「塵」、「雲」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
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的了。
2、草書楷化。
如「專」、「東」、「湯」、「樂」、「當」、「買」、「農」、「孫」、「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復雜的偏旁。
如「雞」、「觀」、「戲」、「鄧」、「難」、「歡」、「區」、「歲」、「羅」、「劉」、「
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徵的部份。
如「聲」、「習」、「縣」、「醫」、「務」、「廣」、「條」、「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
如「遼」、「遷」、「郵」、「階」、「運」、「遠」、「擾」、「猶」、「驚」、「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
比如「龜」、「慮」、「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並為簡單的那個字。
比如「里程」的「里」和「裡面」的「里」合並,「面孔」的「面」和「面條」的「面」合並,
「皇後」的「後」和「以後」的「後」合並,「憂郁」的「郁」和「鬱郁蔥蔥」的「郁」合並。
② 在漢字的發展歷程中,一直存在著簡化的趨勢,請簡述漢字簡化的方法
漢字由繁到簡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字體和字形兩方面。
字體上的演變過程可以分為兩個大階段,即古文字階段和隸、楷階段。古文字階段,漢字象形程度不斷降低,逐漸變成平直的線條。從古文字演變為隸書的階段,由點、畫、撇、捺組成符號。
字形上,古文字變為隸書,是漢字形體上最重要的一次簡化。楷書的筆畫書寫比隸書更方面,漢字變為楷書之後,字形仍在簡化。由下圖就可以明白看出:
總之,漢字簡化的方法可以歸納為:
線條化:象形程度降低,書寫改為比較平直的線條。
筆畫化:象形意味完全喪失,用筆畫組成漢字元號。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③ 第一次漢字簡化的原則是什麼
原則有三條:
1、以述而不作之原則;(只根據目前已有的漢字進行簡化,不重新創作新的漢字)
2、擇社會上比較通行之簡體字,最先採用;(社會上普遍流行和通用的簡體字最先採用)
3、原字筆畫甚簡者,不再求簡。(原來的漢字筆畫簡單不復雜的,不再簡化)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為基礎的,共有七種:
1、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
如「從」、「眾」、「禮」、「無」、「塵」、「雲」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了的(參見方舟子《字源和漢字簡化》一文)。
2、草書楷化
如「專」、「東」、「湯」、「樂」、「當」、「買」、「農」、「孫」、「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復雜的偏旁
如「雞」、「觀」、「戲」、「鄧」、「難」、「歡」、「區」、「歲」、「羅」、「劉」、「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徵的部份
如「聲」、「習」、「縣」、「醫」、「務」、「廣」、「條」、「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
如「遼」、「遷」、「郵」、「階」、「運」、「遠」、「擾」、「猶」、「驚」、「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
比如「龜」、「慮」、「愛」等。
7、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並為簡單的那個字。
比如「里程」的「里」和「裡面」的「里」合並,「面孔」的「面」和「面條」的「面」合並,「皇後」的 「後」和「以後」的「後」合並。
「憂郁」的「郁」和「鬱郁蔥蔥」的「郁」合並。這些合並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感到不便,反而 是些從未用過簡化字的人在那裡想當然地杞人憂天。
(3)如何分析漢字簡化的方法擴展閱讀
其他使用漢字的國家,同樣也在簡化漢字。
1、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為「異體簡化字」),均與中國公布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簡體字總表》,收簡體 字2248個,包括了中國公布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如「要」、「窗」。
1976年5月,頒布《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簡化 字和異體簡體字,從而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2、馬來西亞:1972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表》,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3、泰國:本來規定華文學校一律不準用簡體字教學,在聯合國以簡體字為漢字標准後,宣布取消原來的限制,於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學簡體字,發行簡繁對照表手冊,並在小學課本上附加簡繁對照表。
4、日本:日本使用漢字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1946年日本內閣公布《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體字,與中國簡體字相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5、南朝鮮:1983年《朝鮮日報》公布第一批簡體字90個,在《朝鮮日報》上使用,與中國相同的有29個,差不多相同的有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