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初中英語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
八大理念
特色: 語言點教學 2. 路子: 精泛結合多塊粗 3. 保證:課堂教學及其研究 課題應圍繞課堂教學4. 核心: 技能訓練 橋梁理論 5. 方式:啟發探究 6. 根本: 教師專業發展 包括:1)教師的思想水平 2)教師的英語水平 3)教師的教學水平 4)教師的教研水平7. 靈魂:思維訓練 包括:A:1 )邏輯思維 2)記憶力 3)觀察力 4)想像力 5)注意力 B:1) 思維的精準性 2)思維的深刻度 3)思維的發散度 4)思維的靈活度 5)思維的批判性 6)思維的創造性 8. 管理:課內課外 老師給予學生的是從薄道厚,而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從厚到薄。
方法
1.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即tblt這是新課標之後實行的新型教學方法——任
務型教學,這個意識半會兒說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這個教學方法課堂效果會很好。
2.五步教學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ost task
3.五指教學法:rpcpp
step 1 review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英語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roject
presentation
4.3p教學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ction
homework
下面談一談英語學習方式
前面提到四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共同學習、自主學習、任務型學習、探究學習。下面就對它們做一個簡明扼要的介紹。這個介紹是提綱挈領的介紹,涉及不到十分具體的技巧。關於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訓班另安排時間深入探討。過去(甚至目前)學生課堂學習的方式比較單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這種學習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學生聽教師講為主的方式。《英語課程標准》建議教師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學習方式。這里介紹的四種學習方式,不是全部的學習方式,比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利用互聯網路進行學習。這里介紹四種學習方式,不意味著其他學習方式不好,或者無效,而是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使用、交替使用、綜合使用 。而且,教師講解也不是在教學中沒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時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過不要把它作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學習方式。各種學習方式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可以相互結合,相互影響。
㈡ 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論文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在生活情境中「找」昌茄數學
所謂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之類的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情境中去。創設生活情境,能激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興趣,新課程標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的培養。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學生能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與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發現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都是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具體表現。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探索、創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在互動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體驗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
二、動腦、動口、動手中「思」數學
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還學生主人的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好師生間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時空。在《三角形的認識》耐察察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大家看看自己脖子上的紅領巾沒襪是什麼形狀?(三角形)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是的,生活中形狀是三角形的物體有很多,除了大家剛才說到的,還有三角小旗、馬路上的標志牌等。數學來源於生活。聯系學生身邊的實物認識三角形,動腦、動口說三角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再讓學生用准備好的幾根小棒擺成一個三角形,動手畫三角形,同桌合作拉一拉自己准備的學具長方形框架,看看會不會有變化。讓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的過程中,獲得對三角形的感性認識,再通過議一議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地探究、思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三、在不同的玩中「學」數學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必然會想方設法去認識它,研究它,佔有它,從而獲得與此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教師要抓住低年級學生好玩的心理,設計不同層次的「玩」,由開始的跟著老師玩,到最後的合作玩,自己玩,讓他們在玩中不停地思考、探索。
四、游戲中「悟」數學
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把游戲引入課堂,可以把教學內容寓於游戲之中,變靜態的課堂教學為動態的教學活動,進而使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獲取知識。兒童注意的特點主要是無意注意,有意注意不可能持久。因此,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後,注意力就容易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維不活躍。這時侯,用游戲的形式來完成剩下的教學任務,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戲中「悟」數學,可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數學與身邊世界的聯系,這樣的教學方式,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遵循兒童的學習規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經驗的積累,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新課程教學實驗的不斷深入,通過家庭、學校的有效溝通和一系列的實驗作業,既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
六、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做」數學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課堂教學應順應孩子的天性,依據孩子的愛好和興趣設計教學,在學生喜愛的找朋友、送信、小魚吐泡泡、送小動物回家等游戲中展示活動內容,讓他們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使情感得以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自己和充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共同尋找、探究、體驗,掌握數學的知識、思想與方法,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和樂趣。
社會在不斷進步,舊的教育理念已經不適應社會的需求,要求我們的教育理念要進一步更新。《數學課程標准》是新形勢下數學教學的.行為目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大部分教師正處在從原有的教學理念轉變到新的教學理念的一個過渡時期。我們要真正領會《數學課程標准》的精髓,既要突出新課標下的先進教學理念,又要發展傳統教學中優秀的教學思想方法。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啟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給學生充分提供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還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也能有所進步。實踐結果證明,課堂教學的變化,學生思維活躍,敢於質疑,願意與同學、老師交流,勇於發表不同見解,樂於表現自己。下面就自己對數學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轉變淺談一點自己的做法。
(一)建構新型學生觀。
學生觀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具體表現,也是教師教學行為的出發點。新課程體系充分肯定學生的內在價值,將個性發展作為課程的根本目標。要實現這一理念,首先要求教師改變陳舊的學生觀,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其次,要著力改變學生由來已久的自我認識和學習方法,通過自身教學方式的改變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生從被動的世界中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的主體,要自己思索、自己動手、獨立學習。具體說,教師應賦予全體學生比傳統教學中多得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和權利,用動態的、發展的觀點評價學生的學習,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學習體驗,善待學生生命過程中的各種表現,給學生創造進行獨立思考、辨析的空間,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
(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往應是一種對話式的,平等式的「我——你」關系,在這種關系下,師生雙方以知識作為對話的文本,尊重彼此視界的差異,敞開精神,相互接納,無拘無束的自由交流,最終實現視界的融合及知識的生成。對話式教學要求師生雙方都作為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豐富的人彼此真誠交流,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作可與之對話的「你」,雙方都作為完整的人在完整的精神世界深處投入到對話中,互相接納、敞開、理解。即教師不是作為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與學生共同探究、創生知識;學生也不再作為知識的容器被動聽從教師的指令,而是帶著各自的興趣、需要和觀點直接通過與教師的對話而與知識對話,並從中獲得生活的意義。對話雙方通過彼此心靈的互動與溝通,共同創生和開發課程,並探錄、體驗、感受知識之中、之外的世界或存在的意義。
(三)在快樂中「學」數學
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就必然會想方設法去認識它,從而獲得與此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教師就要抓住學生好玩的心理,設計不同層次的「玩」,由開始的跟著老師玩,到最後的合作玩,自己玩,在玩中不停的思考、探索。在教《0的認識》一課時,先出示一幅空教室圖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在我們的周圍找一找什麼地方有0?再讓學生玩一玩、變一變?並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怎樣的情況下,0表示起點。怎樣的情況下,0表示沒有。整個教學,學生在快樂中學會了「0」的有關知識。
(四)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經驗的積累,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新課程教學實驗的不斷深入,通過家庭、學校的有效溝通和一系列的實驗作業,既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
總之,教與學的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不斷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識形態來呈現,而是以行為的方式來呈現;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以適應課程改革地需要。
;㈢ 小學足球教學理念、原則、方法分別是什麼
足球運動已經提上歷史日程,小學生如何進行足球訓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我從足球訓練的基本原則與階段劃分,技戰術身體訓練與心理機能之間的聯系與訓練方法三個方面加以說明,以期有益於足球事業的發展。
一,小學體育課足球教學的基本原則
小學生體育課上的足球訓練是--個獨立而完整的教學過程,它是培養足球隊員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體育教師,我認為應該在不影響文化課的前提下,在體育課上對小學生進行科學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足球水平,促進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在運動負荷的運用上,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保證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又為以後的訓練打下良好基礎。小學生出於足球訓練的初期階段,與基本技能訓練階段,體育教師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條件,對學生展開各階段的訓練。
㈣ 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有哪些
一)親子觀破除把孩子作為父母私有財產的觀念,從根本上鏟除家長制賴以產生的基礎;確立「為國教子」的理念,培養現代化的建設者和創造者。
(二)評價觀破除單純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孩子的惟一標准,全面關懷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孩子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教育觀破除過度的單向傳授和灌輸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建立親子互動的家庭教育形式,構建教學相長的家庭學習氛圍。
(四)人才觀破除「升學=成才」的人才觀念,樹立「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的人才觀。尊重個性差異,促進個性發展和人格社會化。
(五)發展觀破除「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狹隘發展觀,以人的發展為本,強化人文關懷,促進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六)學習觀破除以書本知識為中心的學習觀,注重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培養,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合作、學會創造。
(七)育人觀破除以說教為主要方式的家教方法,樹立言教與身教結合並注重身教的教育理念,促進認知和情感的統一。注重榜樣的力量和感受、熏陶的育人功能。
(八)成才觀破除把學校視為培養人才睢一渠道的觀念,樹立當代教育必須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理念,積極主動配合學校教育,支持學校的教育改革。
(九)民主觀破除家長制的教育觀念,尊重孩子的人格獨立和正當權益,以民主、平等的心態和對話、交流、商量的方式教育孩子,創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
(十)主體觀破除單純以家長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觀念,尊重孩子學習和發展的自主權,保護孩子的興趣愛好,促進孩子身心的自由發展。
㈤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概括成「一個理念、兩個動力、三個階段、四個方法」。
一個理念,就是要還原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運用個人的認知能力,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圖形性質,並且嘗試用來解決問題、積累經驗,而不是單純依靠模仿和記憶,記住現成的數學知識比貓畫虎地拿來套用。
兩個動力,就是從數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既有用又有趣,充分發揮「有用」這個外在動力和「有趣」
三個階段,就是把握好學習過程由「感悟」到「掌握」再到「貫通」這三個階段。「感悟」就是通過探索和思考,初步發現、感知和領悟新事物與已有知識的內在聯系;「掌握」就是經過猜想、驗證、歸納、總結,得到新知識,並能初步運用所獲得的新知識,解決一些課本上和生活中的問題;「貫通」就是把所獲得的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之中,能夠靈活地運用新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問題,進行一些較深層次的數學思考,並在解決問題和深層思考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享受到解題的樂趣。三個階段循序漸進因人而異,要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和思考時間,不能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同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承認差別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有尊嚴、有追求、可發展。
四個方法,就是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鼓勵和引導學生,運用「聯想擴展」、「轉化遷移」、「數形結合」、「手腦並用」的方法獲取新知。「聯想擴展」就是找到新舊知識的契合點,對既有知識進行推廣,適用於新知與舊知只有量變而沒有質變。如從「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到「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轉化遷移」就是採取適當的辦法把新面孔變成老相識,適用於新知與舊知表現形式不同而實質有相通之處。如從「長方形的面積」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數形結合」是指用圖形的直觀性揭示數量關系的抽象性,用數量關系的明確性揭示圖形性質的隱蔽性;「手腦並用」是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法。因為數學本來就比較抽象,一味苦思冥想只會加重思維負擔使學習難上加難,而邊想邊算邊想邊畫可以增強問題的直觀性,減輕思維負擔,降低學習難度。在動腦方面要引導學生學會全面觀察、有序思考以及概括總結、推理論證的方法。在動手方面要引導學生學會簡單的測量和畫線段圖、示意圖、幾何形體草圖、勾畫摘錄關鍵語句和數據的方法。從小培養學生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對於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認真對待持之以恆。
㈥ 新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總結
小學語文不僅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知識的重要基礎,也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閃耀著人文色彩與想像的微光。新課改提出新的教學理念,小學語文教學也應有全新的教學策略,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新理念下小學語文 教學 方法 ,供大家參考。
1新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一、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我們深深感到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時代需要人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閱讀理解、表達交流、運用現代技術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等多種能力。語文教學就要為造就這樣的一代新人發揮其重要作用。
這也是因為語文學可作為母語 教育 的基礎學科,所承載的既有學生學語文,提升能力的一面,又有對學生思想感情和人格價值導航的作用。
二、正確處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關系
語文學科的特點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教學中應始終貫徹這一教學思想。新課標明確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創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以前的教學過於偏重知識技能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和 學習方法 的探究及對人文精神的宣揚。
現在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有部分教師對新理念的理解有些偏差,認為一節好的語文課就應該是熱熱鬧鬧的。重形式、輕效果,課上又是表演,又是合作,再加上多媒體的運用,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最終連本節課應傳授的知識也沒說清楚。教師把精力花在設計形式上,而忽略了本質的東西。
不要忘了語文姓「語」,切莫讓形式架子喧賓奪主。教師所設計的一切教學環節、教學形式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都是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所以,在教學中既不能只注重形式和人文教育,而忽視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方法的探究,也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人文教育。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處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關系,將二者合二為一,充分體現「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顯語文教學本色。
三、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語文標准課程》強調:學生是 語文學習 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地位不同,所擔負的責任故不相同。教師為教育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活動的主體,而教學是服務。
課堂上切忌出現凸顯教師「自我」,追求花樣教學,吸引眼球,博得掌聲,更不能盲目效仿。學生是火炬,需要教學智慧的點燃,教師的職責就是點燃學生心靈智慧之火,使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實」與「活」。所謂「實」即求真務實。
表現在教學過程中,花架子少了,學習目標明確了,訓練意識增強了,教學效率提高了。而「活」則是使用教材活,學習方法活。新教材的編排有很大的彈性,為教師創造性地教學和學生創造性的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給學生創造這樣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學習,發展個性思維。而合作學習,要努力做到有目的的合作,有實效的合作。
給學生明確的問題,合作過程要有思考、有議論、有交流、有補充完善,力求使每一名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合作意識都得到提高,達到合作雙贏、合作共贏之目的。英國大藝術家蕭伯納曾經說過:「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對換後我還是一個蘋果;而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流對換後,我就擁有兩種思想。」
這也說明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所在。在實際教學中切忌合作學習走過場,要真正體現它的價值。從客觀的角度講,我們的班容量很大,課堂上,不可能給每一名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而合作學習就彌補了這個缺憾,給每一名學生搭建了聽、說、讀、議的平台,使他們能夠在平等的對話交流中深入研究問題、探討問題,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充滿激情。
2新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1.密切師生交流,語文教學人 文化
新時代的教學理念強調「以生為本」,呼喚教學的人文特徵,小學語文教學人文化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平等,是人與人之間順暢交流的前提,即便面對的是學生,教師也應擺正自身地位,不要做「命令者」,而要做「引導者」,不要做課堂的「表演者」,而要做課堂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融入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語言的藝術,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如二年級上冊《難忘的一天》學習開始時,教師可先講述自己曾遇到的難忘的事情,而後推己及人「同學們也一定像老師一樣有很多難忘的經歷,有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在教師的示範性作用下,學生紛紛踴躍發言,課堂氛圍異常活躍,學生真正融入了學習角色中。
第二,運用適當的評價言語。小學生的心智處於發展階段,渴望關注,渴望肯定的心情異常強烈,批評與否定很容易使其喪失信心,一蹶不振,相應地,積極的鼓勵性言語也將對其產生極大的推動力。
因此,在實際評價中,教師應以鼓勵為主,更注重過程而非結果,對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表示肯定,若是學生回答得完全正確,則不要吝惜一句「你真棒!」若學生的答案不盡人意,也不要過於苛責,應該表示「老師相信下次你能做的更好!」給學生一個信心支點,學生往往能夠創造意想不到的奇跡。
第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傳統教學中,學校彷彿一個加工廠,學生邁出校門, 思維方式 、看問題角度都是一個模子印刻出來,失去了個人的特色,新教學理念力求打破這種桎梏,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空間,依照學生自身的興趣進行個性化培養,教師應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融入學生之間,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創設有利情境,語文教學趣味化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常用又高效的方法,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設置的情境往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創設情境的方式有許多種,尤其是在現代教學設施的技術支持下,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圖文並茂、影音豐富的特點,在課堂伊始便牢牢抓住學生的目光。
例如,二年級下冊《葡萄溝》學習開始時,教師可播放一段吐魯番盆地的視頻片段,中國地勢最低的盆地,滿目漫漫黃沙,卻有皚皚天山高高矗立,融化的雪水有如甘甜的乳汁,滋潤著荒漠中的綠洲,金黃的杏兒、粉嫩的水蜜桃、紅彤彤的沙果,還有那泛著光兒的像水晶一樣的葡萄,小學生本就對色澤艷麗的事物敏感。
而這些水果又恰好是學生所喜愛的,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這時教師可順勢引入課堂內容「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想領略吐魯番盆地葡萄溝的美景了,現在就讓我們在小小導游――課本的帶領下,跟隨作者一同領略它的美麗風光吧!」教師富有號召性的語言進一步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自覺投入到學習中,充分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3.加強課外閱讀,語文教學多樣化
孩子的 想像力 是無窮無盡的,教學不應該扼殺,反而應該進行鼓勵,為孩子插上一雙思維的羽翼,使其自由翱翔於文學的世界中。低年級小學生認識水平有限,適合其閱讀的課外書籍較少,在過去的教學中,低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常常被忽略。
俗話說,閱讀使人明智,閱讀的習慣應從小培養,針對低年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甄選一些繪本,推薦給學生。
例如,一年級上冊學習《小小的船》之後,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瑞士經典繪本《月亮的味道》,書中描寫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仰望月亮、想要觸摸月亮,並通過努力與合作實現願望的 故事 ,情節簡單卻充滿童趣,「吃月亮」與號召小夥伴這些情節點,非常容易喚醒學生的日常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架起現象與現實之間的橋梁,思維之花便在這一過程中悄然綻放。以課內為基礎,強化課外閱讀,實現課內外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3新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一、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有效教學保障
教學有成功的方法,但教學沒有固定的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學習慣和思維方式,也講究呈現出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比如江蘇洋思教學模式和河北衡水教學模式就不同,山東杜郎口教學模式和安徽毛坦場中學教學模式就不一樣。
我們強調正確的教學方法,不僅是因為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實現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因地制宜,能因材施教,能讓師生如願以嘗。當然,這樣的教學方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能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認知特點。
只要小學語文老師善於把握教學方法並把它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一定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最大功效。
二、解學情、以學定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打仗如此,教學亦如此。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環境、 學習態度 、學習方式、學習習慣、思維特點、生活 經驗 、個性差異,認知規律等,哪些方面很欠缺,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哪些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這些瞭然於胸,備課就有了針對性,否則就是盲人摸象,花了力氣,收效甚微。
而目前的語文現狀是:由於學生層次的各不相同,教師無視這些因素,從自己的主觀出發設計教學過程。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教學設計或是課堂教學:教師精心設計了精美的課件,惟妙惟肖的展示了課文中所描寫的內容。從現場來看,學生似乎很感興趣,沉迷其中。
但是一分析很多是無效教學:其一,從學生角度講,這節課他們幾乎不需要動什麼腦筋,只是欣賞和配合老師的問題而已。其二,學生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是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參與探索嗎?他們得到了什麼發展?學生們在語文課堂中「學到了什麼」和「怎樣學」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所以出色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教學得法,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對學生的全面了解,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懂得他們的的思想、感情,並能預測他們可能發生的疑問,使教學雙方能協調一致,了解學情,才能以學定教。
三、充滿激情、熱愛語文
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很有激情,很敏感、細膩,很率性、優雅的人。他(她)會感動得流淚,會興奮得歡呼,會難過得嗚咽,會生氣得頓足,而這一切,皆因為他(她)眼中的文字。語文教師,應該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
備課,決不是看看教參,抄抄教案,借鑒名師的教學設計,而是要潛心會本文,反復讀、熟練讀,在語言文字中虛心涵泳、探幽索微、仔細吟味,直至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讀到理解透徹,獲得精深的義理,有了審美欣賞,不由得深深地嘆服。
教師首先被語言文字感動,才能以真情意、真見識打動學生,這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課堂,決不是滿堂講、一味問或是機械練,而是教師以熱烈飽滿的激情、抑揚頓挫的語音、真切深刻的體悟,示範著、引領著、激發著,讓學生在熏陶感染中,也把那些優美的語言文字當作朋友,雖然或許有千年之遠,千仞之遙,卻可以和他們晤面交談,沒有了時間與空間之限,沒有了尊卑和親疏之分,在精神的自由交流,心靈的對話與撞擊中去尋求人生的意義,去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
熱愛語文,這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質和真摯情感,是我們今日做一名出色的小學語文教師的前提。
四、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實施生活化教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將小學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因此,教師要依據語文課文的特點,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的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聯系實踐,提升學生感悟語文課文教學的魅力。
例如,《魯濱孫漂流記》一文,學生通過學習,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力求生存的非凡經歷,感悟到想要生存下去,就得自己想辦法創造條件的道理。
同時,我設置了啟發性強的問題: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夏令營經歷是什麼?你最驚險的一次漂流是什麼?其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你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和戰勝這些挫折的?請自擬題目,寫一篇 作文 。結果,事情是學生親身經歷的,記憶還是十分猶新的,寫出來的 文章 是真情再現,感人猶深。
五、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
語文游戲通常具有比賽性質,它要求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利用學生希望獲勝的心理,促使他們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在一種全自發的狀態中學習,學生克服了靦腆害羞的心理障礙,消除了對自由交際的抵制。例如低年級學生可以利用文字的偏旁、結構進行游戲教學。
以「找朋友」為例,教師將盡可能多的識字卡片放入幾個盒子中,給各組學生一張不同字的卡片,如「找」「跑」「月」等,要求找到同樣偏旁的字,並將其視為自己的朋友。哪組學生尋找的「好朋友」越多,哪一組就被視為勝利者。
參賽學生在選擇卡片時,旁邊學生也會吶喊助威,並幫助他們辨別,可以說找字游戲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找字游戲,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偏旁部首的認識、理解,實現了教學目的,而且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成為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真正起到了寓教於樂、一舉多得的作用。
4新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一、改革學習方式,積極探尋新知
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師和學生的傳統角色,改變學生被動的依賴教師的學習狀態,倡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合作的、個性化的體驗過程。
如在教學《海豚救人》時,師先向學生介紹海豚是「見義勇為的海上救生員」並引出課題,「看到這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紛紛舉手:「海豚是怎樣救人的?」「海豚為什麼會救人?」「海豚為什麼會有海上救生員的美稱呢?」師便根據學生的提問整理好順序,一句問題設置合作小組,採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解決這些問題。
這樣便自覺地轉變了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小組討論中,小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個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收獲。這就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學習氛圍。
二、玩中快樂學習,情境體驗新知
小學生一般還比較單純、天真,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輕鬆快樂地學習。學生在輕松地狀態下最容易學到知識,學習的效率也高,所以教師要創設輕松地教學環境讓學去體驗。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描寫學生身邊現實的生活場景的。因此,要想學生深入的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教師就需要通過模擬的手段讓孩子最大程度的體驗作者的感受,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我在教學中的做法是開發身邊所有資源,盡可能去尋找與課本內容相同或相似的場面,然後讓學生體驗。
如《草蟲的村落》一課時,師沒有開門見山地講授,而是帶領同學們去操場的草叢里,去尋找螞蟻、蝗蟲等動物,因為我任教的學校在農村,孩子們也生活在鄉村,所以,這些動物隨處可見,找起來非常容易,同學們歡呼著,玩鬧著找到了它們,並認真觀察了它們的生活方式。
通過觀察,孩子們不再限於課文中的文字描述和展示,而是按照真實的感受和觀察到的現實情景對文章內容進行領會。這樣,學生不僅學懂了文中的內容,還增長了不少課外的知識,而且觀察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學效果非常好。
課文是靜態的,圖片是靜態的,可孩子們的心靈是動態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對課文進行改造,使靜態的課文動態化,使課堂的教學形式適應學生的特點。如直教授《自相矛盾》一課時,先讓學生通過注釋及小組合作理解了這則文言文 寓言故事 ,然後讓他們在小組中合作表演這個故事來感受情境。
在「學中玩」可以讓學生樂學,「玩中學」可以讓學生消除玩與學之間的對立心態,自然接受知識。
三、營造良好氛圍,創設想像空間
想像是創造的根源,是發明的雛形,它比知識更重要。可以說,一個人的想像力決定著他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因此,我抓住任何一個能發揮學生想像能力,挖掘他們自由想像和開發潛能的機會,培養他們奇思妙想、異想天開的想像力。
如教授《稻草人》一課時,師問同學們:「稻草人因為能力不夠、不能說話,而使主人的稻子被蛾子吃光了。你能發明一種什麼東西來替稻草人保護稻穗嗎?」學生頓時活躍起來,有的說:「我要發明一種能測探蛾子會說話的機器人,這樣在蛾子出現時第一時間告訴主人!」有的說:「我要發明一種、、、、、、」
多麼有創意的想像!抓住了這些機會,我想,也許不久的將來,他們當中就會出現偉大的發明家呢!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形文並茂更深切
多媒體應用於教學中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完善課堂結構。
如教學《海上日出》一課時,因為在農村教學,所以學生幾乎沒有看到過海上日出,而看到過日出的學生也只是山溝里的,情境完全不一樣。因此教師通過視頻、掛圖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引發學生的思維想像。剛上課時,師讓學生欣賞海上日出的視頻,伴隨著相應的樂曲筆朗讀全文。
課文讀完了,音樂也悄然而止,學生深深的陶醉其中。緊接著,教師又讓學生欣賞趵突泉的錄像。在此基礎上,筆者再讓學生讀課文。美麗、神奇的畫面,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學生讀課文時,就不由自主的把畫面與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相結合,讓學生受到一次心靈的震撼,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海上日出所展現的大自然的美與神奇深深的留在學生的心中。由於感受深切,思維也就准確、清晰。
五、合理評價學生,讓其自信起航
作為學生,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得到教師的表揚。教師的表揚能使學生發現自身的價值,發現教師對自己的期待,能使學生產生求知、向上的動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最不能吝嗇的就是激勵性的話語。
在平時,教師不能只表揚好學生,要一視同仁,好的學生有提高要表揚,差的學生有進步也要表揚;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學生在體育、勞動以及家庭表現有好的表現,教師也要積極地進行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