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設計過程和研究方法
創建設計的過程在團隊之間甚至在項目之間可能會有很大差異。學習 UX 設計中使用的不同流程可以讓您在與不同的團隊和產品合作時獲得優勢。
除了如何創建實際設計之外,設計過程還包括如何完成用戶研究和測試。這些是創建具有令人愉悅的用戶體驗的產品的重要部分。
設計沖刺 最初是由 Jake Knapp 開發的。它們可以幫助設計師快速提出想法並解決問題。一般來說,它們包括五個階段,每個階段持續一天。這些階段包括繪圖、草圖、決定、原型設計和測試。他們背後的想法是,當你工作得這么快時,你會失敗得更快,學得也更快。快速測試想法,以便更快地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
設計思維 ,就像設計沖刺一樣,建立在解決問題的五個階段:同理心、定義、構思、原型和測試。設計師首先研究用戶的需求,產生想法,然後使用低保真或高保真原型對其進行測試。設計思維不一定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允許設計人員循環回到之前的階段來修改解決方案,直到創建出最好的設計。
設計思維應該從盡可能早的階段就融入到項目中,以防止不得不從頭開始。理想情況下,您應該從開始項目的那一刻起就使用設計思維。
在早期設計階段引入設計思維,以避免將來必須從頭開始做所有事情。
雙 鑽石 技術將設計過程分為四個 D:發現、定義、開發和交付。前兩個使用發散思維來探索用戶及其需求,而後兩個則通過測試在發現階段獲得的見解來專注於收斂思維。
設計師可以將想法返回到之前的階段以進一步探索它們,直到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
用戶研究 對 UX 設計至關重要。設計師和研究人員借鑒了心理學、市場營銷、民族志和其他學科來提出用戶體驗研究方法。在進行用戶研究時,您應該始終考慮產品的高級目標以及您可以使用的資源。
用戶訪談 是用戶和面試官之間的一對一對話。這是深入了解用戶的態度、需求和背景的有用方法。用戶訪談應與可用性測試相結合,在此期間您可以看到用戶如何與產品交互。在面試過程中,您可以提出問題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行為。
如果您想將用戶訪談提升一個檔次,請考慮進行情境訪談,您可以在他們通常的工作空間中觀察用戶。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用戶如何與您的產品進行交互。
嘗試在自然環境采訪用戶,以了解他們的真實行為。
用戶測試 是用戶研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您可以對用戶進行各種不同的測試,具體取決於您所處的設計過程的階段。有些更便宜並且可以在早期完成,例如使用紙質模型的游擊測試。其他的,比如可用性測試,需要設備、高保真原型、安排好的焦點小組,甚至是用戶研究實驗室。
無論進行何種用戶測試,最終目標都是相同的:在設計過程中盡早收集反饋並發現任何潛在問題
最常見的用戶測試類型之一是 A/B 測試 。這種類型的測試提供了兩個產品版本的有效性和可用性的比較,以了解哪個更好。這通常是通過向用戶隨機顯示產品的兩個版本之一來完成的,而不向他們顯示另一個版本。一次只測試一個設計元素以獲得最准確和可用的結果非常重要。
雖然 A/B 測試提供了客觀和統計的——定量的——數據,但它並不能解釋與設計相關的用戶行為。因此,它最適合設計過程的後期階段,例如改進調色板或比較兩個圖像如何影響用戶行為。
將所有用戶研究和用戶測試數據(以及影響用戶體驗的其他元素)放在一個可用的文檔中,以 UX 審計 的形式出現。審計是一份詳細的報告,可以包含各種組件,包括業務分析、角色描述、技術審計、A/B 測試結果、調查、訪談、線框圖和原型。
UX 審核的主要目標是識別任何問題並提供推薦的解決方案以消除 UX 差距。聘請外部 UX 專業人士對產品提供客觀、批判性的意見可能是個好主意。
『貳』 研究者們用什麼科學的方法來設計研究並收集所需的信息呢
最常用的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文獻研究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四種研究方法各有其用,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
『叄』 請列舉兩種常用的實驗設計方法
科學研究的方法有三種: 一種是歸納法,第二種是實驗驗法, 第三種是演繹法。
歸納法:就是通過對客觀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 (或經驗) 進行觀 察,從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點、典型關系、 典型規律入手,進而分 析研究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 從中找出事物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 這 種從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稱為實證研究。
實驗法:就是認為地為某一實驗創造一定條件, 觀察其實際試驗結 果, 給予這些條件的對比試驗的實際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尋找外加條 件與實驗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如果經過多次試驗, 而且總是得到重 復相同的結果, 那就可以得出結論, 這里存在某種普遍適用的規律性。
演繹法:就是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通過推導即「演繹」,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論的過程。演繹推理的邏輯形式對於理性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對人的思維保持嚴密性、一貫性有著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演繹推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應用,通常存在於邏輯和數學證明中。
『肆』 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具體有哪些研究方法
在論文寫作這一環節,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的,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由易到難,層層推進。做事情都要講究一個方法,方法用對了,就會事半功倍,論文課題研究也是一樣。本文主要講的是畢業論文設計具體有哪些研究方法。
一、調查法
調查法: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二、實驗法
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特點:
(1)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2)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
(3)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三、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
實證研究方法排斥價值判斷,規范研究方法卻以價值判斷為基礎。
(1)規范研究法
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說明經濟現象及其運行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即要說明所要研究的對象本身是好還是壞,對社會具有積極意義還是具有消極意義。
目的:提出一定的標准作為經濟理論的前提,並以該標准作為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以及研究如何使經濟現象的運行符合或實現這些標准。
(2)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
目的: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該方法步驟:
(1)確定所要研究的對象,分析研究對象的構成因素、相互關系以及影響因素,搜集並分類相關的事實資料。
(2)設定假設條件。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對象的行為是有其特徵所決定,試圖把所有復雜因素都包括進去,顯然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為此,必須對某一理論所使用的條件進行設定。當然,假設的條件有一些是不現實的,但沒有假設條件則無法進行科學研究。運用實證研究法研究問題,必須正確設定假設條件。
(3)提出理論假說。假說是對於現象進行客觀研究所得出的暫時性結論,也就是未經過證明的結論。假說對研究對象現象的經驗性概括和總結,但還不能說明它是否能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
(4)驗證。在不同條件和不同時間對假說進行檢驗,用事實檢驗其正確與否。檢驗包括應用假說對現象的運動發展進行預測。
四、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
(1)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五、文獻綜合法和個案研究法
(1)文獻綜合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作用:
1)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
2)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
3)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
4)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2)個案研究法
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基本類型:
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
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
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六、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早檢測論文查重系統我祝大家順利通過~~~
『伍』 設計方法之定性研究
確定事物本質屬性的科學研究,通過觀測、實驗和分析等,考察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屬性、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以普遍承認的公理、一套演繹邏輯和大量歷史事實為分析基礎,從矛盾性出發,描述闡釋所研究事物。
注重從當事人視角看待研究問題,了解被研究者本人的主觀態度、看法,對產品設計和使用方面的感受,行為方式等。
主要方法包括:Behavior observation行為觀察法、Interview 訪談法、Focus Group焦點小組、Card Sorting 卡片分類
一·用戶觀察(User Observation):通過用戶觀察,研究目標用戶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深入挖掘用戶「真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攸關變數及現象和變數之間的關系。適用於開發全新產品或服務。
與用戶訪談(見下文)結合使用可以更好理解用戶思維。
1.視頻拍攝是最好的記錄手段,後期可反復觀察。拍照片、筆記整理等都利於積累真實原始數據,便於全方位統一分析。
2.可設定在真實情況中或實驗室場景中(隱蔽)觀察用戶對某情形的反應或者採用問答的形式。
3.在不幹預的情形下觀察用戶,會遇到諸多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結果,保持開放的心態,關注並接受意料之外的未知事項。
4.更好地理解問題和原因,理解什麼是好的產品或服務體驗,得出有效可行的改進概念
5.每次觀察結束後及時回顧記錄並添加個人感受。
註:當用戶知道自己被觀察時,行為可能有別於通常情況;保護被觀察者個人隱私。
二·用戶訪談(User Interview):面對面討論,理解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認知、消費動機及行為方式,也可以從業內專家出收集相關信息。適用於開發消費者已知產品或服務。
相較於焦點小組能更深入的挖掘信息,可對采訪者給出的答案進行二次提問。
1.在起始階段,了解用戶角度的領域知識以及對現有產品的評價,獲取用戶何時何因如何使用產品等情景信息。
2.在概念設計階段,測試設計方案,得到現有產品的不完善之處的詳細反饋,利於當前任務流程和活動方案改進。
3.准備覆蓋所有相關問題的話題指南,合理分配話題時間,預留給重要話題。使用普通問題開場,循序漸進帶入使用情景,不要直接展示設計概念。
4.可採用其他啟發式技術(Generative techniques)引導訪談,激發采訪對象說出更多故事
5.洞察特殊現象、調查特定情景、問題、極端情形,捕捉消費者偏好、常見習慣,使用產品的動機和期望。
6.錄音記錄訪談過程,記錄具體對話內容並總結訪談筆記,分析結果歸納總結。
註:研究表明在評估消費者需求的調查中,10-15個訪談能夠反映80%的需求。
簡要流程:明確訪談目標——建立時間表——篩選並邀請用戶——確定訪談問題——生成訪談提綱——挑選主持人——選擇場地——訪談——數據分析及結果報告
三·焦點小組(Focus Group):以集體訪談的形式,探討與某個產品或設計問題相關的話題,收集用戶數據。訪談參與者主要集中於被開發產品或服務的目標用戶群。
每次討論只有少數參與者,想將結果推廣至一般層面,需要配合定量研究方法使用。
1.參見用戶訪談(上文)前三點。
2.助於收集用戶對未來產品開發的意見(如產品外觀),提供選擇設計方案的依據。能快速找出消費者對某一問題的大致觀點以及背後的深層意義和目標消費群的真實需求。
3.測試新的設計概念,視覺表達十分重要。先清晰表達概念並詢問參與者是否有疑問,再提出相關問題。
4.視頻記錄,收集長時間使用產品的反應,分析並匯報小組得到的發現,展示重要觀點,報告直接引用參與者原話表述結果更有說服力。
註:具備意見領袖特質的參與者可能迫使他人贊同他的觀點,小組傾向於達成一致,抑制行為和觀念的多樣性。需要主持人在進程中發揮作用。
四·卡片分類(Card Sorting):對一疊有產品的功能/信息的卡片分類,結果分析通過探索趨勢或者統計分析來揭示各種模式以及關聯。適用於設計或重新設計網站、導航/菜單、網站內新區域或復雜的信息集分類。
1.助於信息整理歸類,展示信息的整體架構
2.以用戶測試為中心,提供可觀察的用戶心理模型,展示用戶的認知方式及使用視角,能夠發現用戶期待的功能和內容,提高系統的可發現性。
3.將用戶反饋進行整理歸類。最有效的信息提供方式是研究網站用戶真正需要什麼
4.開放式卡片分類:為測試用戶提供帶有內容但未經過分類的卡片,讓他們自由組合並且描述出擺放的原因。為新的或已有的網站和產品提供合適的基本信息架構。
5.封閉式卡片分類:為測試用戶提供建立時已經存有的分組,然後要求將卡片放入這些已經設定好的分組中。用於在現有的結構中添加新的內容或在開放式卡片分類完成後獲得額外的反饋。
註:用戶希望信息位於哪個分組?如何命名?包含多少二級分類?不同用戶群間是否有相似點?用戶的不同需求是什麼?
優:簡單易上手;經濟/時間成本低;可靠穩定;用戶反饋,可用性高;奠定良好分類基礎
缺:不考慮用戶目標,通過表面特徵進行排列,不適合用戶真正使用狀況,輔以必要的信息需求和行為目標分析;結果差異;分析費時費力
五·可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產品可用性評估,驗證產品可用性,助於了解現實使用情景中設計(概念/創意)的質量,在測試結果清單的基礎上修正不足之處。適用於測試並分析類似產品使用情況,模擬設計概念、視覺效果和功能模型。可用性度量指標:易學性;易記性;使用效率;低出錯率;主觀滿意度。常用的評測方法為尼爾森啟發式評估法(Nielsen Heuristic Evaluation)
1.觀察用戶有意或無意識的使用情況,感知能力(接收或發現使用線索),認知能力(理解線索),這些能力如何幫助用戶達到使用目的。
2.邀請未參與或極少參與設計的人參與測評,避免受已知信息左右,影響評估,保障結果公正客觀。
3.結束後可就設計方向以及改進意見向參與者提出少許定性問題,不幹擾評估過程。
4.錄音、照片、視頻等形式記錄活動過程,方便後期分析交流,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註:一次簡單定性評估一般需要4-10名參與者
六·層次任務分析(Hierarchical Task Analysis):一種結構化的客觀化地描述任務與其子任務層次體系的方法。認知任務分析(Cognitive Task Analysis)可彌補其忽略的整合個人/團隊知識、技能和態度等外界因素。
1.主要關注工作中可觀察和可編制的任務,用來分析並描述用戶如何為達到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任務,以及用戶與產品是如何交互的,促使對用戶、產品更縝密地思考。
2.助於逐級細化用戶的任務,通過任務計劃將子任務進行任意重組來勾勒出用戶實際的操作流程,優化交互設計從而滿足用戶的行為路徑。
『陸』 項目研究方法有哪些
問題一: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一、 調查法 :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大致分為如下步驟: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鏈圓核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腔賀用。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學習反思:以「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進行活動教學」的研究為例。政治教學中的所謂「活動」 ,是集討論、辯論、演講、表演、調查等實踐於一爐的教學形式,它棚掘能夠更大范圍地給學生一個發表看法、交流心得、討論問題、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台,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感受道理認識分析社會現象,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課題研究過程中,在不同年級開設與教材相應的主題性活動,例如:在初一教學中,開展「綠色校園至多少」和「保護地球 保護太湖水資源」等社會調查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更好的看到學校的美麗和家鄉的驕傲,同時又能發現環保中存在的問題,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能力。在初二法律知識教學中,開展「法律和道德哪個更重要」的班級辯論,「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主題演講活動,通過活動,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做一個好公民。在初三教學中,開展關於網吧、網路游戲與中學生學習關系的調查研究,引導學生在這些問題上的正確態度。課題研究方法:個案法:政治組老師根據初中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能力,聯系教材設置主題性課堂和課內活動,並進行階段總結。實驗法:在初一、初二、初三年級中設立實驗班,在取得成功經驗基礎上再向全初中年級推廣。調查法:通過個別訪談、座談會、問卷調查方式,對班級實施課題研究前後變化情況收集第一手資料,進行研究。對比法:對實驗班學習政治課的興趣、課堂氣氛、思維習慣與非實驗班進行對比,總結成功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確定課題研究步驟:准備階段: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教育文獻,制定課題方案。實施階......>>
問題二: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實驗法、觀察法、文獻研究等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科學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方案。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6、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如經典書籍,名人格言,以及課程標准推薦的書目,為學生閱讀提供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正面教材。7、教育調查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就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縝密分析,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3)確定觀察對象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4)制定觀察計劃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
問題三: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3)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4)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6)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
問題四: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伐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
問題五:課題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觀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即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藉助於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方法。
教育觀察法的分類:自然觀察法與實驗觀察法,直接觀察法與間接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是在自然發生的條件下,在對觀察對象不加變革和控制的狀態下進行的觀察;實驗觀察法是在控制條件的情形下進行的觀察。
直接觀察法是指直接通過感官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法;而間接觀察法是人的感官通過儀器觀察研究對象的方法
2、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發現問題、揭示事物的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研究法一般和其他研究法配合使用。按調查對象的性質和調查工作的方式,可以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和文獻調查等。
調查研究法的步驟
第一步,做好調查的准備工作。首先要根據科研課題確定調查的題目是什麼,比如對「高村溫泉呼雷湯」的研究。首先要確定調查對象,擬定調查研究的提綱,確定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案,如調查的方式方法,調查的組織安排、人員分工,所需要的經費等等。
第二步:具體實施調查。這是調查研究最關鍵的環節,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論和應用價值,往往都取決於這一步。最大限度地獲得第一手真實的資料,是這一階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對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通過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推斷出結論,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四步:總結階段。根據資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撰寫調查報告,進行課題總結。
3、文獻法
就是用書中的理論作為依據,推斷或驗證一個觀點的正確與否。也就是我們要站在歷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抽取出有規律性的東西為我所用,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或者比較分析,展開深層次的研究,從中總結出經驗,尋找出規律。但一定要避免重復別人的東西。
4、教育實驗法
它是根據研究目的,人為地改變或創設條件,讓一種因素發揮作用,從而引起或產生某種現象,揭示事實之間的必然聯系和客觀規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實驗主要採用自然實驗法,也就是在自然的、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實驗,使學生保持常態。這樣的實驗結果才是可靠的、可信的、真實的,才具有科學價值。按實驗對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實驗分為單組實驗、等組實驗和循環實驗等。
單組實驗:比如說一個地區、一個學校、一個年級或者一個班的學生,分期實施不同的實驗因素,每次對一個實驗因素的效果加以測量和分析。比如,「分層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採用單組實驗法,通過對某個班級學生前後行為的變化,我們可以分析出分層教學法對教學質量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等組實驗:是選擇兩個條件相同或相似的組進行實驗,一組施加實驗因素,另一組不施加這種實驗因素,通過兩組間的比較,來看實驗因素的效果。比如,「新型××訓練法對提高運動成績的實驗研究」,我們就可以安排一個以傳統方法進行訓練的對照組,來對照分析這種新型的訓練方法對提高運動成績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循環實驗:是把幾個實驗因素循環施加於幾個不同的實驗組,按照各實驗因素變化的總和來判定實驗結果。比如對「和諧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通過循環實驗,輪流對不同的實驗班施測,通過最後的結果,綜合分析和諧教學法對學生學習行為改變的影響程度。...>>
問題六: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也有社會科學方面的,或者既包括自然科學又涉及社會科學范疇的。因此,採用的研究方法也會有多種多樣,不能機械地認為,一個課題中只能用一種方法。也許;在課題中某廠問題上你用這一方法,而在解決課題中另一個問題時,你採用其他的方法。總之,在研究的過程中你要選擇適合自己課題的研究方法,才能進行實質性的研究。
長期以來,人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創立了許許多多的研究方法。如觀察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預測研究法、溯因研究法、內容分析法等。這里我們介紹幾種常用的研究方法,即觀察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
問題七:寫論文時具體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