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提高表演有哪幾種訓練方法
說到表演專業,很多愛好影視表演和參加表演藝考培訓的同學們情緒激動的根本停不下來:我以後要演戲,想要登上大舞台,北電、中戲是我的夢想,立志要成為第二個某某某,有追求的說明你的上進心不缺乏,社會需要這樣有理想、有追求的上進青年。
影視表演的一種特殊表現手段,以當代行為表現出來一種藝術的特色。影視表演藝術是通過人的演唱、演奏或人體動作、表情來塑造形象、傳達情緒、情感從而表現生活的藝術。
影視表演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影視表演必需的文化基礎與專業知識,掌握現代化表演的基本技能,具有影視表演、配音、舞台演出、節目主持等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藝術院校影視表演專業藝考考試內容:
初試:朗誦(自選散文、小說片斷、詩歌或寓言一篇,時間限在3分鍾內 命題表演、(集體)。
二試:朗誦(自選散文、小說片斷、詩歌或寓言一篇)聲樂(自選歌曲一首,無伴奏)、命題表演。
三試:朗誦(自選散文、小說片斷、詩歌或寓言一篇)、聲樂(自選歌曲與主考教師測試相結合)、形體(自選舞蹈、體操、武術與主考教師測試相結合)、命題表演 、才藝。
影視表演專業基本規律
其實所謂的影視表演,就是由演員(既是擁有表演技巧的人)扮演劇本中設定的各種角色,然後在攝影機前表演劇本中的情節的藝術。而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同屬於表演藝術的范疇之內,兩種表演形式具有共同的基本規律。
影視表演繼承了舞台表演(既戲劇表演)中許多的合適於在影視表演的演員在舞台上的表演更加的直接,而且與現場觀眾交流,而且影視演員在攝像機前的表演,更不是觀眾們感受到的,並接受的最後形象。因為電影銀幕上,演員的最後形象,必須經過攝影藝術的處理,並由電影導演運用蒙太奇等一些藝術手段進行再創造才能完成的。特別是電影藝術擁有的紀實性、綜合性、時間與空間觀、各種蒙太奇技術以及電影特有的生產過程,才能吧影視演員的表演,呈現在公眾面前。而這樣更為了影視表演帶來了種種特點與要求。影視表演要求真切、自然和生活化。而且影視劇在現場的拍攝是以分鏡頭的方式進行的。
所以要進行影視表演的演員在現場,為了能夠達到一種劇本中所需要的角色的狀態,就要盡可能地努力去消除理性的對待自身的支配,從而才能達到角色的感性的最佳狀態。同事還要求影視演員具有鏡頭感,以及要適應電影的非連續創作等。
http://www.chuanyinpx.com/Article/1112.html
開設此專業的知名藝術院校: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等等。
㈡ 話劇演員都是如何訓練自己的表演技巧的
對於話劇和表演的一些知識,我不推薦文字去傳達。但是沒辦法只能打字了。
其實話劇發音方式就是美聲的發音方式。所以流行歌唱得好的朋友們,需要注意了,要小心演話劇還用流行歌的發聲方式會毀聲帶。
中國話劇演員的技巧訓練有其自己的特點,它學習與借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劇體系和國外其他演員技巧訓練的方法,總結與吸收中國話劇表演藝術的實踐經驗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藝術的美學觀,逐漸形成把思想、生活、技巧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演員技巧訓練法。
㈢ 怎樣培養自己的表演能力
提線木偶:就是將自己想像成被細線懸掛的木偶。踮起腳尖,頭頂彷彿有提線,從頭部、脖子、肩膀、手臂……一路往下,逐個放鬆。從而達到完全的放鬆狀態,再根據導師的言論進入角色和場景。
盲走:就是由同學朋友帶領,或牽手或靠聲源,不以雙眼去感官。從而深入感受真實的外界和內界的區別,同時培養與夥伴的信任感,也有助於專注力、舒緩緊張。
隨樂而動:就是導師隨機播放或輕快或緩慢,或時尚或古典,或搖滾或抒情等不同種類和形式的音樂。要根據指定音樂,以動作姿態,表達所感受到的音樂。從而擴展表現能力,加強專注力和行動力。隨樂而動可以是閉眼或睜眼的形式。
鏡子模擬:就是兩人或兩群人,面對彼此站立,模仿對方的行為。要求雙方行為上高度同步,細至鎖眉、撇嘴、抽搐、嘆息等都要相似,可以從同步呼吸開始。此舉可以較為緩慢地進入對方的身份,從而清空自己。
動物模擬:從各個方面去模仿,比如形態,叫聲,習性,走路的方式,吃東西的樣子等等
環境音反應:可以是上述的隨樂而動,也可以是任何類型的聲音,即興做出反應。要求是下意識的反應,從而獲悉如何准確控制自己的下意識,如何去反應。
㈣ 在表演中怎樣訓練發怒的方法
我們當時練習發怒好像就是想以前讓自己生氣的事·上課前准備好的報紙啊,課本啊,隨便撕隨便扔。這種內心的東西外部訓練好像很困難吧,只有老師用寓言一步步的去引導,還需要學生能認真去感覺,只有老師一張嘴是不行的。學生不真的深入進去想,最終也只能是做狀,不是真的內心感受。
㈤ 如何才能學好表演,才能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
聽說過去曾有這么個故事,梅蘭芳有個學生,她對梅蘭芳的表演藝術非常仰慕,決心要將老師的演技學到手,於是就十分苦心地將梅蘭芳表演過的身段、唱腔逐一去模仿。後來她把自己認為學的最稱心的一個叫《洛神》的劇目表演給一些老前輩看,徵求意見。那些老前輩看後就向她提意見說;「梅蘭芳表演的是洛神,而你表演的卻是梅蘭芳。」這個批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演員的勞動應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演員的工作是表演。表演藝術的任務,是在舞台上創造出典型的人物性格或形象,以此去教育觀眾和影響觀眾。演員則是以自己具體的舞台行動把角色的身世,命運當眾展示出來,從而完成對人物性格或形象塑造,因此演員的表演就是一種藝術創造。故此任何演員都不應只滿足於重夏他人的藝術創造,即使是學習他人成功的作品,也容許演員有自己獨到的藝術見解,可以根據演員自己的表演風格和藝術特長去進行再創造。所渭「有一千個莎士比亞就有一千個哈孟雷特」就是這個道理。演員要有揮自己的藝術創造,這其實並不是個新問題,演技大師史丹尼斯拉夫斯基早就認為演員應該是個藝術家,不應該是個「藝匠」。藝術家和「藝匠」的主要區分在於是否有創造能力。「藝匠」,只會模仿、復制、而不懂得創造。對於舞蹈演員來說,同樣也是這個道理。舞蹈之不同於別的藝術,只不這是舞蹈演員是按照舞蹈的藝術特徵,用演員自己的身體和思想感情作為材料去創造各種各樣的人物性格或人物形象。他們是創作者,也是創作材料;他們是藝術家,也是藝術工具。但在「四人幫」的十年肆虐期同,演員的地位不僅不被尊重為藝術家,而是當作奴才一祥的任由驅使。演員的作用只不過是用來圖解某種政治概念,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已。這不是言過其實,聽說某團排練舞劇《沂蒙頌》就是這樣。在排練「乳汁救親人」那個片斷時,江青就不準扮演英嫂的演員在表演時流露出內心的矛盾狀況和真實感情。因為英嫂是個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心裡只能想「革命」,不應該滲雜著任何個人的「私心雜念」等等。試想生活當中一個青年的婦女,要讓一個陌生的、全不相識的男子漢去喝自己的奶汁,此時此地、能夠不產生任何心理活動嗎?如果按照江青這樣的意旨去表演,演員除了應付以「裝假」之外,恐怕再沒有別的辦法了。真實是藝術的生命,一切虛假的東西不能算是真正的藝術。「虛假的表演」之所以虛假,主要原因是脫離生活實際,不從角色復雜的情緒狀態出發,不考慮角色性格及其處境的具體性,把角色豐富的思想感情簡單化、表面化,甚至「想當然」地把不是角色本身的東西強加到角色身上。這種違反藝術規律的處理方法,必然損壞人物的真實形象。雖然角色的性格和行動安排得不合情理,不能錯怪演員,但演員實質上亦是參與作品的創作。作品是規定角色,演員是塑造角色。因此,當作品還處在謀篇布局時,選擇什麼動作素材,安排人物怎祥去行動,編導或演員都有抉擇一切材料之權。但當人物性格已經展開以後,人物就按著自己的性格和規定情境去思想去行功了。這時,演員就只能忠實於人物的性格和行動。人物的形象才會真實可信。舞劇《小刀會》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為劇本和表演都忠實於角色生活,因此角色才生動感人。比方序幕中的潘啟祥,他路過黃浦灘,目睹滿清官兵與帝國主義分子互相勾結欺壓人民的慘狀,忍無可忍,憤怒地毆打了晏瑪泰,拯救受害者,因而自己也不幸被捕。角色的這一系列行動的產生、變化、發展,都是角色性格及展的必然結果。此時此地,象潘啟祥這祥的一個人,不可能不打晏瑪泰,在那「烏雲密布」的情況下,單刀匹馬的潘啟祥也不可能不被逮捕。這是角色的生活邏輯和行為邏輯所決定的。演員創造了角色,角色又給演員以規范,這是表演藝術的規律。因此演員在舞台上表演的就不是演員本人,而是角色的化身了。所謂「化身」就是不管演員本人的性格特點、感情爰好等與扮演角色多不相同,而演員都必須做到使自己的性格與思想感情與角色一致,才達到塑造角色的目的,才算完成了演員的藝術創造任務。「化身於角色」是一種演技。優秀的演員不僅能演各種各樣與自己性格全不相同的角色,甚至演員的年令、性別和角色全不相同都能適應,誰都知道梅蘭芳是個男演員,但他的特長是反串女角,而且表演得維妙維肖。外國有些著名的芭蕾舞演員,雖然年逾半百,但一樣在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飾演少女朱麗葉,而且表演得比生活當中的青春少女還要青春,這都是他們「化身於角色」的卓絕本領。要做到「化身於角色」,當然不是「說到做到」那麼簡單,它還需要經歷一個創作過程,首先是從角色出發,對作品的思想主題、事件進行正確分析,從而對角色所處的地位、身分、思想感情,性格外貌要深入研究、體驗。所謂「體驗」,就是「親身經歷」過的感受。當然演員不可能對每種角色生活都親身經歷,他就只能夠把自己對人物各方面的形象的全部構思,通過想像情態感受到自己身上,創造性地在自己身上相應地激起如身歷其境的自我感覺。達到設身處地的地步。這就是演員從對角色的體驗到進入角色的過程,這個過程,從不少著名舞蹈演員的創作經驗中都能找到相同的例證。比方在舞劇《寶蓮燈》中飾三聖母的演員趙青,她介紹她如何創造這個角色時曾這樣說:「有一天夜裡排練,忽然真正感到自己就是三聖母了,好象真的把我和自己的爰人和孩子分開,破壞了我的幸福生活,……」演員的創作狀況就是這樣。演員在創造人物行動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自己就是角色的化身,還要以角色之身去感受與同台角色之間的關系,並與之交流。所謂「交流」,就是演員一方面給予對方的是角色的思想感情,同樣感受到對方給予自己的也是對方角色的思想感情。在這種人物相互之間的思想感情交流中,促使著演員達到更深一步的再體驗,這樣的例子也是常見的。在舞劇《小刀會》第五場裡面,潘啟祥要單身匹馬去向南京求援,與周秀英離別前的一段雙人舞,在這段表演中,扮演周秀英的演員舒巧,在介紹她的表演體會時是這樣說的:「當我看到潘啟祥一段豪邁的、表示決心的獨舞時,真正的被感動了,……我覺得這個時候的潘啟祥比一切時候都可愛,我為他驕傲。」這個事例就是說明了扮演周秀英的演員既給予扮演潘啟祥的演員以思想感情,同時也感受到對方給予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感受到對方有了情緒反應後,演員自己又產生了新的思想感情。由於這交流的相互作用,才使演員對角色的創造得以達到完善的境界。演員真實的思想感情和真實的交流是分不開的,演員的交流對象當然不是只限於角色與角色之間、舞台上一切布景、實物,甚至是虛擬的情境,只要與演員的表演有關,它都應該是演員的交流對象。凡看過舞蹈《養豬姑娘》表演的人,都承認演員所表現的東西是可信的。盡管在這個舞蹈中沒有出現真正的實物,但實物的感覺是十分明顯的。這些無形的豬,無形的飼料之類的實物在觀眾的想像中甚至會覺得比真正的實物更形象,演員在表演中能把沒有的東西表現得如此逼真,其奧妙是在於演員「心中有」。所謂心中有,就是演員設想的景物、情境巳形成了一個「內心視象」,演員又在自己所創造的「內心視象」里去行動、去表演,這個「內心視象」之所如此具體,歸根到底就是演員對於角色生活有所體驗。對角色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體驗,這不僅是舞劇演員才是必要的,沒有故事情節的類似《孔雀舞》、《荷花舞》這類形式的抒情舞蹈,同樣也是必需的,雖然這類型的舞蹈沒有具體的個別的人物性格可供體驗,但它所表現的卻也是人的思想感情,只不過是通過間接形象去體現而已,就以《孔雀舞》來說,表現孔雀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再現這種動物的形態,而是要通過孔雀的某種形體特徵去體現傣族婦女所理想的聰明、智慧、活潑美麗的婦女性格形象。因此表演《孔雀舞》的演員就不應只滿足於再現一個孔雀的形象,而要象詩人一樣通過自己的想像一方面去感受作品中的詩情畫意,更重要的是通過想像情態去感受傣族婦女的優美感情和風貌。演員的藝術創造,不僅要創造出人物的內心世界,還必須要創造出相應的藝術表現形式把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讓觀眾看到、感受到和理解到,這才是演員創造的目的。外在的表現形式當然取決於內容,人物的動作和行功,首先是依據人物的某種生活狀況和某種心理動機然後去設計出恰當的動作形象。但亦有些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他們有時卻又反過來從形體動作入手,從動作中去感受一切,以達到角色創造的目的。比方梅蘭芳在表演《貴妃醉酒》中有三個「卧魚」的動作,卧魚這個身段原來是沒有什麼目的的,他把它改成蹲下去是為嗅花,這就非常形象地完成了他對角色的那種醉態和夏雜心理的體驗。這種做法在舞蹈表演方面也是不乏例子的,特別是一些具有民族、民間風格的舞蹈。例如蒙古族舞蹈演員莫德格馬表演的《盅碗舞》。肩背抖動是蒙古族舞蹈的主要特徵,這個動作本身是不代表什麼意義的,而演員卻從這個動作中發掘了人物的內心感情。當她要表現一種歡快的心情時,就利用一連串的快速「碎肩」,巧妙地表現出恰如一片歡笑聲友自這位少女的內心,透過薄紗的舞衣奔涌而出。重視演員外部形體動作是必要的,其必要性還不僅是舞蹈演員要依靠它去形神狀物,更重要的是角色人物的創造最後是由形體動作去完成的。形體功作準確和富於表現力,人物形象就能深刻生動。舞蹈是舞台表演藝術,角色的形體動作的創造,就有個舞台性問題。因為要考慮到舞台效果,它就要比生活動作更誇張更鮮明。動作可以擴大幅度,亦可以伸延動作過程。動作不僅要連貫、流暢、自然,還要講究舞台位置和角度,要有畫面感,要有造型美。一句活,就是既要從舞台的藝術效果出發又要受舞台制約,這個特性,在設計、組織和體現角色的外部形體動作時是不可忽視的。善於掌握這種特性和規律,演員的表演就能取得「以假代真」的效果。比方一些有經驗的戲曲演員,在表演哭泣的時候,並沒有真正的哭,只是在形態上,轉過身,低著頭,觀眾只看見她象是在偷偷地抽泣時聳動著肩膀的背面。這個動作就既是美的造型,又富於表現力。舞台的真實性就是逼真感。逼真就是「以假代真」。不管是要引起觀眾同情憐憫的心情,或是要使觀眾產生緊張、驚險的心理,都是利用以假代真的表演技巧去取得效果的。比方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有幾個激烈的斗劍場面,觀眾看了感到驚心動魄,為角色的安危擔憂。其實這種格鬥不過是一種表演技樣,是假的。對於斗劍動作,誰勝誰負,哪時安哪時危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它之所以逼真,是在演員的表演過程中,利用技術上的速度變化加上演員的真實表情給觀眾造成緊張搏鬥的錯覺;在擊劍過程中又利用定點定位的准確控製造成擊中要害的錯覺來取得緊張、驚險的效果。這也是一種創造角色的手段。 形體動作要完滿地達到角色創造,它還關繫到演員的形體訓練的問題。演員既是創作者又是創作的材料,這就必然需要演員具有靈巧、柔韌、協調和可塑性的形體,亦需要演員掌握有一定高難度的動作技術,藉以得心應手地去塑造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和表達角色細致復雜的內心感情。但是動作技術不能代替表演,單純的技術動作不能算是舞蹈。論動作技巧,舞蹈和武術體操等項目同樣是需要的,但舞蹈不同於體操或武術表演,那是因為二者的目的不相同,體操或武術運動員的表演,只要全神貫注地把動作完成了,他們的表演任多也就完成了,但舞蹈演員在舞合上表演,動作技巧卻是服務於作品內容和角色創造的。比方舞台上需要出現格鬥、擊劍場面,當然需要演員掌握精湛的格鬥,擊劍技術,但格鬥、擊劍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作為一種手段去服務於劇情。舞台上任何美觀的舞蹈動作,其所以為美,觀眾之所以歡迎,這並不是單獨地出自這些動作的本身,重要的是在於它能確切地表達出角色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演《洛神》的那位梅蘭芳的學生,她之所以演的不象洛神。不在於她的動作不優美,而是在於她沒有演出洛神的那種「仙氣」,後來這位學生向梅蘭芳請教什麼是「仙氣」時,梅蘭芳就向她解釋說:「這恐怕是一種藝術修養吧?」亦確實是這樣,梅蘭芳為了演好洛神這個角色,先是揣摩《洛神賦》原作精神。又博覽古代有關神仙的故事中的畫象和雕塑。再從想像中去體會洛神的性格,把她的惆悵、懷念,寂寞等心理狀態表現出來。由此可見,要當好一個演員,提高表演技巧,確實是應該從全面提高藝術修養著手的。
㈥ 表演訓練法有哪些
逐漸形成具有明確、堅實的理論基礎,是一種充實、完整的教學內容和系統性較強的演員技巧訓練方法。還有梅耶荷德的有機造型術訓練法、瓦赫坦戈夫的綜合訓練法、美國薇俄拉·斯潑玲的即興戲劇表演訓練法、格羅托夫斯基的排除法訓練法等。
㈦ 如何練習表演
同學你好,2020屆樹藝學姐拿到了雲南藝術學院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還進入了北電的終試,樹藝學長也拿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業和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專業的合格證,樹藝聘請的也是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畢業老師全職授課,所以還是有一些影視表演經驗可以傳授的!
01
表演藝考中的台詞技巧
1、說好普通話
作為一名演員首先必須要說好普通話。中國有八大方言區:北方話、吳話、湘語、贛語、客家話、閩北話、粵語。如果考生只能說家鄉話,而且又極難糾正為普通話,是很難成為合格的演員的。
2、聲音條件很關鍵
一個演員具備優美的聲音,能給觀眾帶來精神上的享受,而反之嘶啞的嗓音會使人物的語言黯然失色。因此,在選拔一個演員時,考察他的聲音條件是很重要的,這直接關繫到將來對人物的塑造。
3、正確理解作品,准確表達內涵
一個考生要想朗誦好一篇文學稿件需要進行深入、細致地理解。因為朗誦是在作品的基礎之上演員進行的藝術再創造,所以,考官對考生在理解和表達作品內容方面要進行細致的考查。
4、選材很重要
在朗誦考試時,選擇一篇既好同時又適合自己的材料是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為,選擇材料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你朗誦的效果。選擇自己能夠理解的,同時又好表達的,藝術性較強,有一定的思想性的材料。
5、語言要生活
考生在朗誦時既要學會運用語言來表達作品的內涵,同時又要用自己的形式來表達情感。不能有「朗誦腔」,盡量使語言接近生活,不能「假」「大」「空」。首先要讓觀眾或聽眾能聽懂、聽明白,在語言的運用上要生活化、自然、貼近生活。語言的處理要從作品的內容出發,不要做作,要有真實的情感體驗。
02
表演藝考中的台詞四要素
台詞不是背出來的,是發自人物肺腑而說出來的,聲音好聽或普通話標准不等於說好了台詞,而把台詞背得滾瓜爛熟更也不代表台詞很好,只有按照人物的思想、情感並賦有潛台詞含義而說出來的語言,才是演員真正的台詞。
所以背出來的台詞是空洞乏力的。如何做到說台詞,作為表演藝考生應要掌握以下四個要素:
(1)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麼場合說的——地點
(2)弄清楚這句話是與什麼人物說的——對象
(3)弄清楚這句話是以什麼情緒說的——狀態
(4)弄清楚這句話是為什麼動機說的——目的
03
表演藝考中的節奏技巧
1、演員的表演。首先是現實中人的生活過程的再現,既然節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運動,所以「電影角色要以人類的有機性去建立起角色的有機性。電影演員的創作只有一條途徑,就是遵循人類的規律。」
2、在表演這一藝術領域里,節奏是通過形體的表現(外在的)和心理的反應(內心的)感覺和理解它,其專業術語被稱之為「表演的速度節奏」。它來源於斯坦尼體系術語,是表演技術諸元素之一。
節奏作為幫助演員激起正確體驗和情感的技術,也是形成舞台演出節奏和情緒氛圍的重要手段。速度一般指內、外部動作的快慢,是節奏的構成部分和外在表現之一;節奏則是貫穿在表演過程中的一種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現象,一般指內、外部動作的強弱、長短、張弛等。
例如,常說的「演出不合節奏」,不僅只是針對速率而言,同時也指演員的行動和體驗的強度,也就是實現舞台事件時內心情感激動的程度。除此之外,節奏這個概念還包含節奏性,即行動的某種均勻性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安排。
斯坦尼說:「劇本或角色的速度節奏要是找對了,能自然地直接地,有時是機械式地抓住演員的感情,激發正確的體驗。」由此可見,行動的速度節奏不僅可以激起演員的情緒體驗,而且可以創造出一定的情緒氛圍,幫助演員准確地掌握好規定情境中人物的任務和行動。在一部影片中,銀幕節奏是電影多種手段綜合處理的結果。
隨著事件情節的發展,對人物節奏的處理也應有所不同,最終體現出人物性格的統一性和多面性。在這個意義上,正如瑞典著名的兩棲導演英格瑪?伯格曼說:「節奏是至關重要的,永遠是至關重要的。」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人物的個性,同時決定了不同的動作節奏,而節奏反映出的准確性將反作用於人物的性格。
04
表演藝考中的人物性格技巧
一部影片對演員表演最基本的要求是銀幕上塑造具有鮮明個性的、自然而真實的人物形象。
要使觀眾通過演員的表演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物獨特的氣質和巨大的性格力量,就必須從分析人物性格入手。人物的性格又通常可以理解為人物處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而人物的思想和情緒則是性格的一個組成部分。
人物的性格基調是角色內心變化的基礎和依據,而節奏的體現就是角色內心變化的過程。既然節奏是一切運動的組織原則,當掌握了一部影片角色的整體節奏之後,也就掌握了「角色的性格基調」。
而演員可以十分有目的地把任何一個過程,根據花費最少的力量而達到最大效果的原則,把對角色每個片段的分析、人物基調的把握、行為動作的設計有規律地組成一個統一整體。
05
表演藝考中的節奏與人物性格多面性
1、表演節奏與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表演藝術創造角色的歷程,經歷了由表演程式一人表現人一人演人的過程。」「人演人」的階段就是需要演員創造生活化的角色,這是由電影的紀實性決定的。既然生活中自然人的性格基調不是單一的,總是復雜的,多側面多色彩的性格就必然有著一定的節奏規律。
2、表演節奏與人物性格的畸變現實生活本身充滿了真假、善惡、美醜、光明與黑暗的對立統一,戲劇如同其他的表現形式一樣,都是反映現實生活並做出自己評價的,「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這句話正是強調了對立統一在戲劇中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畸變也是「沖突」的表現手段之一。
性格的畸變是人物性格多面性構成的表現之一,但畸變是通過某種突發事件,打亂了人物本來有規律的生活狀態,從而造成了人物性格前後的極大反差,因此它與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側面又有所不同。
在影片中,隨著人物前後性格極大反差的轉變,同時造成了人物節奏變化的差異。原本是各種成分有機的聯系,服從於一個具體的有意義的組織,一旦突發事件引起的矛盾沖突破壞了這個組織,也就出現了原有性格的表演節奏差異現象。這種現象並不是指簡單的無序的差異,而是要建立在人物性格基調之上,前後有聯系的差異。
06
表演藝考中理性感性節奏的結合
節奏把握中理性和感性的結合,既是表演藝術不可逾越的起點(不論一個演員在理性上有沒有節奏的意識,他的舉手投足都已具有了節奏的屬性),又是表演藝術在高層次上的造詣(能被譽為「很有節奏」的表演,將是很高的表演創作境界)。
理性地分析出各層次的表演,才能使情緒的強烈程度、性格前後的差別以及節奏張弛的變化做到「有度」。過於「理性」可能會使人物看起來模式化,甚至呆板而無張力;過於「感性」又可能會出現舞台劇式的誇張,甚至跳出角色身份的范疇而脫離整個劇本。
只有在表演節奏上依照「理性」與「感性」有機的結合,一部電影角色的真實性才能不溫不火地得到體現最終使人物的性格基調和多面性同時匯集起來凝聚成完整的人物形象。
㈧ 如何學習表演
表演的基本功:聲樂~形體~台詞~ 通俗點說~聲樂就是考試的時候讓你唱歌~ 形體就是讓你來一段舞蹈~ 台詞就是讓你朗誦一段(普通話很重要)~ 當然~考試的時候還會有即興小品~考察的是你的心理素質~臨場發揮和藝術構思~ 表演的知識:為了使一些枯燥的道理能交談得活潑一些,問題接觸得廣泛一些,我用了對話的形式。可能這對習慣於課堂答疑的學生來說,讀起來更親切一些。
學生(以下簡稱「生」):老師,說實在的,我們許多中學生對「考試」兩字是很熟悉的,可是對表演專業的入學考試實在陌生。要說考唱歌、舞蹈還知道一點,考表演、朗誦就不知道該怎麼准備了。您能在如何准備?為什麼要考這么些內容等方面,給我們講一講嗎?
老師(以下簡稱「師」):你提的問題很寬泛,要簡略地說清楚這些問題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讓我們從一些具體問題入手,慢慢深入地溝通,可能會使這些答案漸漸清晰起來。
生:好的,那我先問一個小問題:聽說當演員要長得十分靚麗,女演員身高需一米七五,男演員需一米八零,否則就沒戲,是嗎?
師:不能這么單純、死板地論述男、女學生的身高條件。誠然,演員這個職業的特點之一是要用自己的身體去創造人物形象的,因此,錄取表演專業的學生不能不考慮他(她)的外部條件。假如在外部條件上確實達不到錄取標准,勉強進了學校,學習起來他(她)自己也會覺得沒有自信(因為盡管自己努力了,仍難得到觀眾相應的肯定),將來到了社會上也倍感痛苦。有的學生就因為外部條件差一些,屢屢與各個攝制組擦肩而過。不過,身高只是外部條件的一個方面,也不是絕對要達到某種高度才有錄取可能的。身材比例的勻稱、和諧、協調,沒有什麼生理上明顯的缺陷,也是重要條件之一。考生那麼多,對於學生的外部條件,老師當然要擇優而取了。除了身體條件之外,考生的內部素質也是極重要的。有的考生外部條件很一般,可內部素質相當好,他(她)一演起來卻「光彩照人」,相當有魅力,這樣的考生為什麼不能取得好成績呢?因而,內外部條件要綜合起來比較,辯證地加以考察才對。
生:內部素質是那些呢?
師:內部素質就不如外部條件那麼看得見、摸得著,簡略一說就能明白的。在此只能舉例說明:如「信念感」、「注意力」、「想像力」、「感受力」。演員演戲不是要「以假當真」的嗎?把假的當成真的來演,這看來簡單,其實很不容易。舉個例子說吧:表演考題是「你在烈日下爬山,渴急了,拿起同伴遞過來的水壺喝水。」有的考生表演時舉著水壺、仰著脖子就往嘴裡倒,為什麼這么演呢?為了表現「渴」。水倒得那麼猛,觀眾看到他(她)把水都倒進脖子里去了,自己卻沒喝著多少。從道理上分析他(她)並沒有真的相信自己渴了,真的渴了會十分珍惜水。只有真的渴急了的人才會認識到水的珍貴,怎麼捨得把水倒到脖子里去呢?
生:是的,是的,我們經常會這么演的。為什麼呢?
師:我想有的考生總想表現一下自己的「表演才能」,老師出的題不是「渴急了」嗎?為了讓老師看到我「渴急了」,我就使勁往嘴裡倒水,也不顧我是否喝不喝得上水。有時演完了還竊竊自喜,自以為演得不錯。其實這時考生心裡很緊張,一心想著要好好演,心想「這是關鍵時刻了」 。於是就使勁地表演「渴」,「渴」怎麼演呢?於是學廣告里或某個電視劇里的演法,把水都倒到脖子里去了。就這樣演了還怕老師嫌他(她)「渴」得不夠。
生:對啊,我們在表演的時候是非常注意老師的一舉一動,他們的反應對我們考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師:是啊,全神貫注在老師身上,那怎麼還會去注意水呢?於是水究竟倒在了脖子里或嘴裡就無所謂了!這樣表演能是正確的嗎?這位考生真的相信自己渴急了嗎?
生:他演的時候只想著讓老師看到『我渴急了』的表演,只想著「我要把『渴』演出來、演好,讓老師能看中我」。
師:對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雜念」。爬山爬渴了,喝水的目的是為了「自已解渴」,怎麼變成了「讓老師看到我渴急了呢」?不同的目的,必然產生不同的演法。目的錯了,怎麼還會演得正確呢?
生:噢!我有點明白了,演戲要抓住當時我做這件事(喝水)的目的——「為了解渴」,認認真真地演,不要去想其他的。不能有討好觀眾(老師)的雜念。
師:不錯,雜念有多種多樣,有時「我要認認真真地演」也會成為「雜念」。在日常生活中喝水解渴也會想到我現在應當「認認真真」地喝嗎?「喝水解渴」是極為普通也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為什麼這次非要「認認真真」呢?這不是因為有老師在那兒坐著,我要讓他看到我演得不錯,因為這是「入學考試」,非同一般,所以要「認認真真」。於是喝起水來使拙勁,動作也變了形,這豈非仍然是「雜念」作的怪? 表演新手看的書:請看~~~~~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7438556 這書應該是不錯的, 別外還有一本書叫做演技六講,不過很少能看到, 別外就是斯坦尼體系的書了,比方說他著作演員的自我修養,不過要銀子多才行
㈨ 表演如何練習形體
表演專業形體建議要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教你,才比較好一點,免得自己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