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的主要方法是
班主任和老師要教育好學生就要先了解學生。班主任工作,可以說是從了解學生開始的,從多方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順利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條件。只有掌握了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特點、道德情操、友誼情感、學習情況、生活習慣等,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了解和研究學生包括學生個人和集體兩個方面,並把了解學生個人同了解學生集體結合起來,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了解學生個人,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學習態度、興趣愛好、心理特點、個性特徵、成長經歷、交友情況及家庭情況、社會生活環境等。在了解學生個人的基礎上,進行全面分析綜合,以便了解學生集體。了解學生集體包括德、智、體美諸方面的發展狀況,班集體的主要特徵、幹部狀況、傳統作風及傾向等。了解和研究學生,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用全面的、發展的、系統的觀點,要不斷掌握新情況,研究新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了解學生不是目的,而是教育手段,應當把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與教育學生緊密地結合起來,不能只靜態地了解學生,更要動態地了解學生和教育學生。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的主要方法有觀察、談話、分析書面材料和調查訪問。
㈡ 進行學生研究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
學科教學中能夠?我認為,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學生研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活動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學生是核心環節。備學生的工作效果對於備課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即「在備課時先要了解你的學生,備課時的切入點要面向中、差學生,課堂教學注重抓基礎教育」。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教師必須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成為充滿生命活力的學堂。 、1. 為學生創設參與的情景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取決於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高,學習質量也高;主動參與面廣,教學效果就好。 2. 尊重學生的選擇。 二、活動中面向全體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 (1)、補缺補差,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首先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系統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結構;其次,教師要了解並掌握學習困難學生的知識結構情況,知道他們缺什麼,需要補什麼;第三,要廣泛涉獵,汲取別人的經驗方法,掌握科學的補缺補差的方法,有效地完善學習困難學生的知識結構。 (2)、排除情感障礙,使非智力系統有序化。熱愛學困生,用愛打通師生間的情感障礙。把愛生和知生相結合,創造條件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從而引導學生產生學習動機,進而獲得新的成功。培養學困生的意志,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戰勝困難的信心,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充分發揮集體在轉化學習困難學生中的作用。 (3)、注重方法,使信息渠道暢通。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習的內在規律,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靈活地運用各種形式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指導他們學會預習,學會聽課,學會作業,學會運用知識。比如在指導學困生課外閱讀時,要選擇學困生感興趣的書籍,能激發學生渴求知識的願望,讓學生是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去讀自己喜歡的書。 (4)、排除客觀環境干擾使各系統互相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局面。教師首先多與學困生接近,掌握其學習環境、家庭背景、心理狀態,了解其思想品德行為的各種不良傾向等方面情況。其次,教師通過家訪、個人幫助、談心或通過社會幫助等不同方法幫助學困生排除客觀環境不良干擾。再次,排除干擾後對學困生再進行跟蹤性教育。 三、活動結果與學生的探究,創新不可分割 教學活動所追求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完整的人的教育。它表現為對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培養的全面關注,並在教學中處處著眼於他們的未來。這體現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學生在認知領域內應達到的水平,而且要考慮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在價值觀、態度、情感、行為調節和交往方面應發生的變化;不僅要關注學生在現實情況下應達到的水準,而且要關注對他們的未來發展會產生深刻影響。具有奠基作用的那些素質和能力。例如: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創新的意識和能力、認識能力和認識方法、探索精神、合作精神、感受和欣賞的能力、科學的態度和思維品質,等等。要做到以上這些,需要教師切實地把教學看成是對人的培養過程,而不是單純的技術性活動。在教學中不是把目光停留在作為事實和結論的知識上,而是能夠深入地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智力價值和審美價值,並把它們和學生的發展聯系起來。 四、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學生研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充滿愛心和信任。要想了解和研究學生,首先就要熱愛學生、信任學生,這也是教師應遵循的最基本的職業操守。從學生的心理需要上講,愛和信任是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學生渴望在充滿愛心和信任的環境中成長。如果教師能以發自內心的愛和信任對待學生,那麼學生就會把你當作知心朋友,有什麼心事就會向你訴說,讓你幫他出主意、想辦法,你也會從中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興趣、愛好等,從而尋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2.要熟悉每個學生。學生學習、生活的良好情緒很大程度來源於師生之間的良好感情的交流。為此教師要抽出一定的時間接近學生。如果教師總是以尊長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那麼,即使是一個學期、一個學年也難以熟悉自己的學生,更談不上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教育了。如果教師能夠在很短時間內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把握他們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等,就能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打下基礎,從而能夠順利地對學生開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 3.要善於觀察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通過言行必然能表現出他們的真實行為和思想。因此,洞悉學生的內心世界,需要長時間地、不動聲色地觀察,並進行多方面的驗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觀察時要注意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切忌主觀臆斷,以免對學生心靈造成傷害。只有這樣,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並在此基礎上採取靈活有效的教育方法。 4.要與學生交心。教師必須經常深入到學生的學習、校內外生活中去,與學生廣泛地接觸,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動態,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教師與學生交心要善於選擇方式、技巧以及態度,並且營造恰當的氣氛,以消除學生的緊張拘束感,使學生無所顧慮地傾吐真實的思想感情。這樣,再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對他們進行幫助和教育。
㈢ 小學科學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信度:研究所測量的結果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誤 差:指與測量目標無關的任何一種變數或多次測量結果不一致所造成的不準確的測量結果。(接受並清楚地認識到誤差的存在以及誤差產生的原因是減少誤差的前提告迅條件。
一、簡述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
選題——查閱文獻——提出假設——制定研究計劃或方案——收集資料——分析和整理材料——作出結論——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
二、在運用訪談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如何接近訪談者。自我介紹,說明來意,行到配合。
2、如何處理拒絕、態度要誠肯
3、追問的技巧。被訪者回答含糊不清,追問就很有必要。
4、記錄技巧。1)准確記錄訪談對象所說內容2)隨時觀察訪談者的表情動作並記錄。
三、在編制調查問卷時需注意哪些問題
1、問題內容。要著眼於課題研究的內容,問題與問題之間,問題的各個答案之間,防止交叉和重疊。
2、問題的數量。一般讓被試能夠在30分鍾內完成,題目以30——50題為宜。
3、問題的排列。一般遵循原則,同類組合先易後難,先一般後特殊,先封閉後開放。
四、觀察法有哪些類型
根據觀察過程的結構性質與控製程度可分為:
1、 正式觀察與非正式觀察。正式觀察一般用於教育研究。
2、 開放性與封閉性。
3、 選擇性與非選擇性
4、 推斷程度
5、 理論參照程度
按照觀察是否有預先嚴密計劃和程序來劃分,觀察法可以分為結構性觀察與非結構性觀察法。。
根據研究者在觀察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分為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五、科學觀察應滿足哪些要求
1、 安排觀察預備期
2、 不幹預被觀察者的活動。
3、 講究記錄方法
4、 集中目標
5、 足夠的時間和次數
6、 了解誤差來源,減少誤差
六、什麼是行動研究、主要特點。
行動研究就是用行動去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為了更好地行動而研究,通過研究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生活的世界。
行動研究是在社會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種形式,參與者包括教師、學生、校長等人,其目的在促發社會的或教育實踐的合理性及正義性、幫助研究者對實踐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組織內)之實踐工作能夠付之實施而有成效。
1、 為行動而研究——指出行動研究的目的。
2、 在行動中研究——指出行動研究的情情境和方式
3、 由行動者研究——指出行動研究的主體是實際工作者。
七、什麼是實驗研究的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內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被明確解釋的程度;
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被推廣到其洞友做他情境與樣本的程度。
內部效度主要與內部的因果聯系相關,外部效度主要與研究結果的可推廣程度相關。
八、影響內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實驗研究的效度?
1、實驗情景以外的事件。2、測驗效應與練習效應。(2、兒童的自然發展與成熟影響實驗效果,體自變數的作業難以區分)3回歸效應4分組誤差5失去被試
6、反應方式與反應心向。
1)隨機化控制(隨機抽樣、分組)2)設對照組控制3)對外部情境的控制4)對人為因素的控制(主試和被試)5)研究設計模式控制
九、結構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有哪些類型,請就學生厭學問題的影響因素設計一套調查問卷,拳頭題目應包括結構問卷的幾種類型。
答:選擇式、排列式、是否式、尺度式。
關於技校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
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名學生,首要任務是學習。但是,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因為各種原因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有厭學的現象或曾經厭學過。這份問卷目的是探尋學生厭學的原因,為幫助學生解決厭學問題貢獻一份力量。本次測試只作為一項調查活動,不記名,不會對你產生任何影響,希望你能如實地回答問卷上的問題。我們保證資料僅供研究決不外泄。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調查,謝謝!納衡
性別: 年級: 專業:
一、個人原因
1、你經常曠課、遲到或找各種借口請假不上課嗎?( )
A 、是 B 、否
4.你怎樣看待學習的?( )
A、學習是一種負擔B、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C、認為學不學無所謂 D、其他
5、你學習的目的是( )
A、為自己的前途 B、父母之命難違 C、大勢所趨 D、自己的興趣
6、你厭學的原因是什麼?(可多選) ( )
A、家長期望過高 B、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 C、學習壓力過重 D、基礎太差跟不上 E、學習太單調太無聊 F、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不願意學 G、不喜歡某老師
7、當你厭學是你怎麼做?( )
A、逃課 B、上課不認真心不在焉 C、聽之任之D、找信得過的師長或朋友解決
8、你認為厭學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
A被社會淘汰B、受老師的批評C、同學看不起D、學習越來越差E、從未想過
9、你是否想擺脫厭學的困擾?( )
A、會 B、不會
10、如果你認為學校不是你理想的學校是你厭學的原因么?*
A、是 B、不是 C、可能是 D、沒有
11、.你喜歡在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嗎:
A.很喜歡 B.比較喜歡 C.一般 D.不太喜歡 E.很不喜歡
18、產生厭學現象與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可多選)( )
A.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關心
B.家長外出打工,難以教育孩子
C.家長對孩子提出不切合實際的要求
D.家長放縱孩子的要求
㈣ 研究性學習,方法是什麼
1、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也有社會科學方面的,或者既包括自然科學又涉及社會科學范疇的。
2、因此,採用的研究方法也會有多種多樣,不能機械地認為,一個課題中只能用一種方法。
3、在課題中某個問題上你用這一方法,而在解決課題中另一個問題時,你採用其他的方法。
4、總之,在研究的過程中你要選擇適合自己課題的研究方法,才能進行實質性的研究。
㈤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問題一: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問題二: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對與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各個市場、各種商品的供求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與變化的方法。
四、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V: sun_willshine
問題三:課題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觀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即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藉助於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方法。
教育觀察法的分類:自然觀察法與實驗觀察法,直接觀察法與間接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是在自然發生的條件下,在對觀察對象不加變革和控制的狀態下進行的觀察;實驗觀察法是在控制條件的情形下進行的觀察。
直接觀察法是指直接通過感官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法;而間接觀察法是人的感官通過儀器觀察研究對象的方法
2、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發現問題、揭示事物的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研究法一般和其他研究法配合使用。按調查對象的性質和調查工作的方式,可以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和文獻調查等。
調查研究法的步驟
第一步,做好調查的准備工作。首先要根據科研課題確定調查的題目是什麼,比如對「高村溫泉呼雷湯」的研究。首先要確定調查對象,擬定調查研究的提綱,確定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案,如調查的方式方法,調查的組織安排、人員分工,所需要的經費等等。
第二步:具體實施調查。這是調查研究最關鍵的環節,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論和應用價值,往往都取決於這一步。最大限度地獲得第一手真實的資料,是這一階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對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通過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推斷出結論,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四步:總結階段。根據資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撰寫調查報告,進行課題總結。
3、文獻法
就是用書中的理論作為依據,推斷或驗證一個觀點的正確與否。也就是我們要站在歷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抽取出有規律性的東西為我所用,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或者比較分析,展開深層次的研究,從中總結出經驗,尋找出規律。但一定要避免重復別人的東西。
4、教育實驗法
它是根據研究目的,人為地改變或創設條件,讓一種因素發揮作用,從而引起或產生某種現象,揭示事實之間的必然聯系和客觀規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實驗主要採用自然實驗法,也就是在自然的、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實驗,使學生保持常態。這樣的實驗結果才是可靠的、可信的、真實的,才具有科學價值。按實驗對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實驗分為單組實驗、等組實驗和循環實驗等。
單組實驗:比如說一個地區、一個學校、一個年級或者一個班的學生,分期實施不同的實驗因素,每次對一個實驗因素的效果加以測量和分析。比如,「分層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採用單組實驗法,通過對某個班級學生前後行為的變化,我們可以分析出分層教學法對教學質量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等組實驗:是選擇兩個條件相同或相似的組進行實驗,一組施加實驗因素,另一組不施加這種實驗因素,通過兩組間的比較,來看實驗因素的效果。比如,「新型××訓練法對提高運動成績的實驗研究」,我們就可以安排一個以傳統方法進行訓練的對照組,來對照分析這種新型的訓練方法對提高運動成績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循環實驗:是把幾個實驗因素循環施加於幾個不同的實驗組,按照各實驗因素變化的總和來判定實驗結果。比如對「和諧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通過循環實驗,輪流對不同的實驗班施測,通過最後的結果,綜合分析和諧教學法對學生學習行為改變的影響程度。...>>
問題四: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
問題五:簡述心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的研究,既有與其他科學研究相同的方法,又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實驗法、測驗法、訪談法、問卷法、調查法。這些方法已經成為國內外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大規模的團體能力測驗首先是在西方國家的軍隊中發展起來的。例如,二戰期間,美軍共有900萬官兵接受了能力分類測驗,現在每年有150萬人參加美國防部組織的《軍事機構職業能力系列測驗》。目前,我國用於公務員考試的能力測驗,軍隊中應用的飛行員、駕駛員、坦克乘員的心理檢測,以及官兵的能力特長、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心理健康等的檢測,均採用這些方法。因此,了解和掌握這些研究方法對於我們正確把握和探索官兵的基本心理素質和心理活動規律,進行定量的評價和分析是很有幫助的。 (1)觀察法。就是研究者依靠自己視、聽器官,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觀察結果按時間順序系統地記錄下來。在運用觀察法時,人們也常常藉助於現代的視聽器材設備,如攝影機、錄像機、錄音機、閉路電視等。觀察又分為縱向觀察、橫斷觀察和隨機觀察。縱向觀察,即選擇一定的對象,進行有目的地系統地追蹤觀察。縱向觀察對研究管理對象的心理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新兵到部隊後,可採用建立「個人心理檔案」的形式,始終不間斷地積累觀察日記和調查資料,分析他們心理發展的情況。這對於掌握士兵心理變化的完整過程,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特別有用。橫斷觀察,即在同一時間內對某一單位的人員心理發展水平進行觀察,並加以比較。隨機觀察,即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偶然機會的觀察。 (2)實驗法。就是通過有目的地控制或改變心理現象發生的條件,從而引起和改變某種心理活動,以揭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發展規律的方法。如,設置近似實戰的客觀條件,以揭示官兵心理變化的規律。 (3)測驗法。就是適用心理測驗來測量官兵智力水平、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差異的方法。心理測驗的種類很多,比如智力測驗、性格測驗、能力測驗等。 (4)訪談法。就是研究者通過與官兵面對面交談的方式收集資料,從而了解其心理狀態的方法。訪談法分為有組織的訪談和無組織的訪談兩種。有組織的訪談,是研究者根據預定目標,事先擬定談話提綱,按提綱向對象提出問題。無組織的訪談,雖然也有一定的目標,但談話中沒有嚴密固定的程序,研究者的提問往往涉及較大范圍。 (5)問卷法。就是運用內容表達正確的問卷量表,讓官兵根據個人情況實事求是地自行作出回答的方法。常用的問卷量表有是非法、選擇法、等級排列法三種。是非法是採用是與非兩種答案的問卷,讓官兵根據自己的情況對每個試題作出是與否的回答。選擇法是要求官兵從並列的兩種(或多種)答案中實事求是地按個人的實際情況選取一種的方法。等級排列法是在問卷中列出可供選擇的多種答案,要求官兵按其重要程度(對自己而言)依次進行排列的一種形式。 (6)調查法。就是通過搜集有關資料,間接了解官兵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研究者不能從外部觀察到的官兵內隱的心理活動。
問題六: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現代經濟學中通常所採用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它包括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參照系,給出度量標尺,提供分析工具.
問題七:我們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 您好 希望對您有幫助 謝謝採納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
問題八: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對與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各個市場、各種商品的供求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與變化的方法。
四、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V: sun_willshine
㈥ 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課題研究方案
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課題研究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越來越多的發現,學生拿到一篇文章總是囫圇吞棗地讀,不加思索,很多學生依賴於老師課堂上的講解與分析,學完課文甚至讀得結結巴巴。學生考試最怕做閱讀題,每次檢測完做試卷的分析時,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這一塊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於學生的閱讀量少,沒有主動深入地去讀文章,閱讀方法不對。
新課程標准對小學生五年的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然而現實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對於我們農村小學生來說,真正達到新課程標准閱讀要求的學生卻並不多,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
2、農村小學生閱讀是勉強的,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更成為他們的負擔,不願意也不習慣做筆記,即使做筆記也只是完成任務。
3、閱讀方法不正確,只讀不思,思而不深。
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我准備進行《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希望通過該課題的研究,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積極閱讀的最高閱讀境界。
二、研究內容:
1. 學習興趣的培養
(1) 加強情感投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這樣,不僅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而且教師的言行也將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生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慾望。
(2) 選好閱讀材料,引發學習興趣
在閱讀訓練中,教師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並善於把學生雖有所感動卻有不甚明白的課外問題恰當地引入課堂。
(3) 利用學習成果,發展學習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且要不斷強化使他們的成功慾望越來越強烈,學習興趣越來越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慧水平。
(4) 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訓練中,我們將通過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 閱讀習慣的訓練
(1) 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閱讀習慣
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知識。在訓練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
(2) 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教師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3) 大膽發言,敢於質疑,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在訓練中要多創設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4) 課外閱讀的習慣
教師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三、步驟
1、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14.09——2014.10)
(1)對三個學段班級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和記錄。
(2)設計小課題——《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方案、計劃。
2、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14.10——2015.01)
(1)組織實驗人員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並深入實踐研究。
(2)主研人員深入課堂調研、指導。
(3)給學生推薦有益的讀物;
(4)開展各種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5)撰寫經驗論文活動,完成教學設計集、論文集,定期通報研究成果。
(6將學生閱讀所得寫成的文章,編輯成冊。
(7)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8)舉行各種形式的經驗交流活動。
3、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15.01)
(1)收集、整理研究資料。撰寫論文在校內交流。
(2)總結、提煉研究成果。推薦部分學生參加作文比賽。
(3)形成詳細、具體的研究報告,申請結題。
四、改革措施: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為了探討農村小學如何培養學生閱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解決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不高的問題,以便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基。我們提出幾點策略:
1、研究思路:
首先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計劃並規定課時,以確保學生在校有一定的時間閱讀課外書籍。
其次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幫他們找到課外閱讀的途徑和方式。還要積極開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活動,如:中華經典誦讀比賽、舉辦紅色經典故事會、開展課外閱讀興趣小組等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既可以豐富學生精神生活,又可以更靈活更直觀地汲取豐富的知識營養,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和能力。
2、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廣泛查閱文獻資料,把握閱讀方法的類型,從文獻中確定課題的界定和研究內容。
(2)問卷法:通過對家長和學生一系列問題的調查,准確地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數目、時間、類型等
(3)觀察法:通過了解學生學習活動現狀及成因,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選取不同層面的學生,進行全面調查,保證結果的客觀性和代表性。
(4)訪談法:通過與學生直接或間接交談,了解學生閱讀的基本情況(包括閱讀興趣、閱讀傾向、方法、閱讀范圍等)等。
五、預期效果:
通過此研究:
(一)、學生形成強烈的讀書願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學生掌握一些科學讀書的方法。
(三)、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師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指導方法和教學方法,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五)、整個學校會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
六、預期成果及形式
1、文字成果:各類調查資料、論文集、學生作品集。
2、圖片成果:學生閱讀活動圖片、其他圖片資料。
3、可操作性成果:優化閱讀方法指導,學生自主閱讀。
4、學校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㈦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訪談調查
個別采訪、開調查會,採用的是問答式、討論式,要同被調查者平等對話,採取虛心求教態度,並口問手記。這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之後,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個體,進行更加深入具體的調查,便是典型調查。其目的是,加強所獲信息的准確度和所獲資料的可信度,確保調查結論的可靠無誤。
2、問卷調查
在調查研究中,發問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它簡便易行、節省時間,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較容易整理和統計。有時用無記名形式問卷,可以獲得訪問或開調查會所不容易獲得的某種有價值的資料。
當然有時發出的問卷無法全部收回,會影響所給材料的代表性。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要重視對問卷的設計。
3、表格調查
調查表是調查研究中用以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登記,並列有一系列調查項目的表格。
調查表是獲得數據的方法,設計時一定要內容明確,按一定順序或邏輯排列。一般表的後面都附"填表說明"以便說明調查目的和填表要求。
其作用:
1、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教學活動
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局限於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
當然,這里的「實踐」的含義不僅是指社會調查,收集資料,它還包括選題,制定研究計劃,到大學、科研機構請教專家學者,撰寫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的過程。
2、研究性學習強調知識的聯系和運用
研究性學習和以往的興趣小組、奧賽訓練不同,它不僅是某一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更是各個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如「節水潔具的設計」就至少需要數學、物理兩個學科的知識。
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
3、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研究」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挑戰性,而學生選的課題往往是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高中屬於基礎教育階段,高中的研究性學習和大學、科研機構的「研究」在內涵和要求上有著根本的區別。
它仍然是一種學習,只不過是「像科學家一樣」的學習。它形式上是「研究」,實質上是學習,一種綜合性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