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研究方法導論期末試題

教學研究方法導論期末試題

發布時間:2023-07-23 19:53:36

Ⅰ 2011年全國課程與教學論4月考題的答案

課程與教學論模擬試題
一.填空題
1.(揭示規律)(確立價值)(優化技術)是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三大任務。
2.《禮記》中的《學記》可以說是我國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學專著,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先秦時期的教育思想與教育經驗。
3.《大教學論》標志著教學論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
4.古希臘教育包括斯巴達(軍事)教育和雅典的(文雅)教育。
5.(布魯納)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對發現學習從理論上進行詳細研究、周密論證的教育學家。
6.博比特的(《課程》)問世標志著課程作為一門研究領域的誕生。
7.永恆學科大致有三大類:(理智訓練的內容)(理智訓練的方法)(理智訓練的工具)。
8.教學過程的動力是指(教學過程運行)和(發展)的動力。
9.課程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課程本身的評價對教師課程實施評價對學生課程進行評價。
10.教學設計的前期准備分析主要包括:(教學背景)分析(教學任務)分析(學習者)分析。
二.選擇題下列選擇題中有的是單選題,有的是多選題,請將所選擇的答案的序號字母填上空格多選題的答案多於標准答案則扣分。
1.下面哪項不屬於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多媒體教學)。
A.全班上課B.班內分組教學C.多媒體教學D.班內個別教學
2.教學媒體分為(單項教學媒體、雙項教學媒體、自學媒體)。
A.單項教學媒體B.雙項教學媒體C.自學媒體D.傳遞媒體教學
3.講授法的類型(講述、講解、講讀、講演)。
A.講述B.講解C.講讀D.講演
4.教學環境的功能有哪些(.益智功能、健體功能、美育功能、養德功能)。
A.益智功能B.健體功能C.美育功能D.養德功能
5.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結構的基本原則有那些(.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
A.均衡性B.雙向性C.綜合性D.選擇性
6.赫爾巴特的教學主張可以歸結為(教師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
A.教師中心B.學生中心C.書本中心D.課堂中心
7.下列哪些選項是鍾啟泉認為的西方迄今為止出現的課程結構(中觀結構、宏觀結構、微觀結構)。
A.整體結構B.中觀結構C.宏觀結構D.微觀結構
8.下列那一選項是美國課程專家古德萊德提出的課程層次(A.①②③④⑤)。
①理想課程②文件課程③理解課程④實施課程⑤經驗課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9.我們一般說的師生關系是指(業務關系、倫理關系、情感關系)。
A.朋友關系B.業務關系C.學習關系D.倫理關系E.情感關系
10.列哪些選項是屬於發展性評價的功能(導向功能、評價功能、激勵功能、調節功能)。
A.導向功能B.評價功能C.激勵功能D.調節功能
三.判斷題
1.認識課程與教學論的客觀規律,這是課程與教學輪的基本任務之一。(√)
2.現代教學論是以德國的赫爾巴特為代表。(X)
3.表現性評價是指通過觀察學生在學習上的表現來評價學生已經取得的發展成就。(X)
4.課堂教學心理環境可分為積極的,消極的和反抗的三種類型。(√)
5.問題解決的過程是一種「探索——失敗——成功——再探索」的過程。(X)
四.簡答題
1.簡述教學媒體的作用。
答:①輔助師生的教與學②提供學生訓練或實踐的機會③有利於發現學習④有利於個性化教學⑤有利於教學互動
2.教學環境有哪些功能?
答:①益智功能②體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研究性學習具有哪些主要特徵?
答:①發揮主體性,促進學生相應的發展②通過合作和協商,加深對學科知識的認識③提供探究的實踐機會,讓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④個性與民主性的統一
4.課程的分類標準是什麼
①以培養目標為標准②以課程內容或范圍為標准③以學生在課程中的主要學習方式為標准④以管理方式為標准⑤以課程開發為標准
五.論述題
1.論述課程與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
答:論述課程與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要點:(一)目標分解①進行學習需要和興趣的分析②進行學習任務選擇③進行學習任務的組織④單元目標的表述和歸類
(二)任務分析
①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②分析使能目標及其類型③分析學習的支持性條件
(三)起點確定①分析新知識的學習所需要的先備知識和,技能②目標能力的分析③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
(四)目標表述
2.試述綜合課程在全國大規模推廣的可能性。
答:論述綜合課程在全國大規模推廣的可能性要點:第一,綜合課程建立了教學與學生經驗,社區生活的聯系,可以給學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體觀念,使各類知識能夠相互支撐,更為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使學生能夠產生學習上的聯系,綜合的方式和觀念。第二,綜合課程超越了分科課程的學科局限,強調各類知識的橫向聯系,為課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靈活性和適應性,具有更強的吐故納新的能力,同時,提供了多學科方法和視野,更利於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第三,綜合課程強調各類知識的整合,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結構相互溝通的機會,強調開展學科綜合性學習活動,以更好的完成學科課程內容的教學,它與綜合實踐活動有著相同的活動方式,但他的目標是服務於學科教學內容。同時也更有利於學生和教師開展研究,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
六.材料題
材料一: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對教學的順利開展並且獲得優異的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材料二:05級中文班的同學在九小見習時,九小的王進老師向他們面授教學技巧,王:「教學有多種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效果,但是我們選擇哪種教學方法的時候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實際,充分考慮教學方法的優選因素。」
問題:
1.結合材料一,說說教學方法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談談選擇教學方法應考慮哪些因素?
3.根據上述材料,結合這次見習的心得體會,圍繞《課程與教學論》的相關知識談談自己對教學技能的認識或對教學方法的看法。
答:1.教學方法的作用:①溝通師生教與學的中介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手段③實現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基本途徑
2.教學方法的優選因素:①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②依據教材內容選擇教學方法③依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④依據教學環境選擇教學方法
⑤依據教師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3.教學技巧:①採取點名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防止學生開小差②不斷向學生強調學習的重要部分③聯系回憶,即時溫故知識④鼓勵,表揚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⑤小組競賽,提高教學的效率⑥教學方式創新,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多做游戲,以師生互動的形式來學習⑦教師應為人師表,在學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權威,使學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

答案一.填空題
1.揭示規律,確立價值,優化技術2.《禮記》,《學記》3.《大教學論》4.軍事,文雅5.布魯納6.《課程》7.理智訓練的內容理智訓練的方法理智訓練的工具8.教學過程運行發展9.對課程本身的評價對教師課程實施評價對學生課程進行評價10.教學背景教學任務學習者
二.選擇題
1.C2.ABC3.ABCD4.ABCD5.ACD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斷正誤
1.√2.X(以美國的杜威為代表)3.X(觀察學生在完成任務是的表現)4.√5.X(探索——失敗——糾正——再探索)
四.簡答題
1.①輔助師生的教與學②提供學生訓練或實踐的機會③有利於發現學習
④有利於個性化教學⑤有利於教學互動
2.①益智功能②體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發揮主體性,促進學生相應的發展
②通過合作和協商,加深對學科知識的認識
③提供探究的實踐機會,讓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
④個性與民主性的統一
4.①以培養目標為標准
②以課程內容或范圍為標准
③以學生在課程中的主要學習方式為標准④以管理方式為標准⑤以課程開發為標准
五.論述題
1.論述課程與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要點:(一)目標分解①進行學習需要和興趣的分析②進行學習任務選擇③進行學習任務的組織④單元目標的表述和歸類
(二)任務分析
①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②分析使能目標及其類型③分析學習的支持性條件
(三)起點確定①分析新知識的學習所需要的先備知識和,技能②目標能力的分析③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
(四)目標表述
2.論述綜合課程在全國大規模推廣的可能性要點:第一,綜合課程建立了教學與學生經驗,社區生活的聯系,可以給學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體觀念,使各類知識能夠相互支撐,更為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使學生能夠產生學習上的聯系,綜合的方式和觀念。第二,綜合課程超越了分科課程的學科局限,強調各類知識的橫向聯系,為課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靈活性和適應性,具有更強的吐故納新的能力,同時,提供了多學科方法和視野,更利於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第三,綜合課程強調各類知識的整合,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結構相互溝通的機會,強調開展學科綜合性學習活動,以更好的完成學科課程內容的教學,它與綜合實踐活動有著相同的活動方式,但他的目標是服務於學科教學內容。同時也更有利於學生和教師開展研究,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
六.材料分析題
1.教學方法的作用:①溝通師生教與學的中介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手段③實現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基本途徑
2.教學方法的優選因素:①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②依據教材內容選擇教學方法③依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④依據教學環境選擇教學方法
⑤依據教師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3.教學技巧:①採取點名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防止學生開小差②不斷向學生強調學習的重要部分③聯系回憶,即時溫故知識④鼓勵,表揚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⑤小組競賽,提高教學的效率⑥教學方式創新,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多做游戲,以師生互動的形式來學習⑦教師應為人師表,在學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權威,使學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

Ⅱ 教育學試題庫及答案

填空:1、教育學是研究( )的一門科學。(教育現象及其規律)2、教育現象包括( )和( )(教育社會現象、認識現象)3、教育的方針政策是( )的體現。(人們主觀意志)4、教育規律是( )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於教育規律,甚至有些教育經驗不一定符合規律。(教育經驗)5、我國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獻,傳說是戰國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羅馬昆體良(《 》)還早300年。(《學記》、樂正克、《論演說家的教育》)6、1632年,著名的( )國教育家( )出版了(《 》),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捷克、誇美紐斯,《大教學論》)7、廣義教育包括( )、( )、( )。(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8、狹義教育既是( )有時可以作為( )的同義語使用。(學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會屬性即是( )、( )、( )。(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10、古代社會教育包括( )和( )。學校始建於( )社會,古代教育的內容是( )、( )、( )、( )、( )、( )。歐洲奴隸社會出現過兩種著名的教育體系( )和( )。歐洲封建社會的兩種教育體系是( )和( );教會培養教士和僧侶,教育內容是七藝:包括三科( )、( )、( );四學( )、( )、( )、( )。騎士教育培養騎士,教育內容是騎士七技:()、( )、( )、( )、( )、( )、(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奴隸社會、禮、樂、射、御、書、數;斯巴達、雅典;騎士、教會;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11.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遺傳、環境、教育)12. 教育目的規定了把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是培養人的__,是對受教育者的一個__。(質量規格標准、總的要求)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發點,又是教育工作的__。(歸宿)14. 機器大工業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展的__和___;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___,__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基礎、可能;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15. 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決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發展,成為健全發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盧梭、洛克)16.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應根據社會要求來確定,教育目的除社會需要以外無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爾巴特、塗爾干)17.馬克思主義認為確立教育目的應根據___和__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社會需要、人的自身發展)18.體育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組織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徑、體操、球類、游泳、軍事體育;體育課、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鍛煉、運動隊訓練、運動競賽)19. 美育的任務是__、___、___。(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20. 美育的途徑是___、___、___。(通過各科教學和課外文藝活動實施美育;通過大自然實施美育;通過曰常生活實施美育。21. 智育的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__,培養__,發展學生的___。(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技巧、智力)22. 普通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它承擔著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新生和__的雙重任務。(為社會輸送勞動後備軍)23. 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是什麼?(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4. 廣義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個國家為實現其國民教育目的,從組織系統上建立起來的一切__和___。(國民教育制度、教育設施、有關規章制度)25. 狹義的教育制度即__,簡稱學制。__是整個教育制度的核心。(學校教育制度、學校教育制度)26. 建立學制的依據是___、__、___、___。(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狀況;政治經濟制度;的身心發展規律;民族傳統和文化傳統)27. 中國第一個現代學制頒布於___年,稱為__。(1902年,壬寅學制)28. 中國實行的第一現代學制是__年,張之洞、榮慶、張伯熙三人重新修訂的__。體現了「中學為體,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學制、西學為用)29. 1912年,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__學制,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廢止讀經,充實了自然科學內容,將學堂改為學校。(壬子癸丑學制)30. 1922年,以美國的學制為藍本,頒布了___學制,又稱__或新學制。這個學制一直沿用到全國解放初期。(壬戌學制、「六三三制」)31. 新中國的第一次學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32. 1958年9月19日頒布了<<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確定了「___」的方針和「___」、「____」的具體原則。(兩條腿走路、三個結合、六個並舉)33. 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__。(主體)34. 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在__、___、___三個方面。(自覺性,獨立性、創造性)35. 學生年齡特徵是指青少年學生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不同年齡階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典型的、本質的)36.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__。具體任務包括___、___、___。(教書育人、搞好教學、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關心學生的身體和生活)37. 教師的勞動特點是__、___、___、__。(復雜性、創造性;連續性、廣延性;長期性、間接性;主體性、示範性;)38.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__,在教育過程中起___作用。(領導者、主導作用)39. 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___,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起___作用。(傳遞者、承前啟後的橋梁)40. 教師的素養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結構)41. 教學是___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42. 教學是貫徹教育方針,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實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學是學校工作的__,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徑、中心環節、教學為主)43. 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學校的教育任務,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的__。(指導性文件)44. 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教學大綱、教科書)45.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社會的要求和___,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文化科基礎知識和___,發展學生的___,形式科學世界觀及培養__。教學過程是一種__。(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基本技能、智力和體力、道德品質的過程、特殊的認識過程)46. 在近代教育史上,對於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問題,__和___曾有過長期爭論。主張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訓練學生的思維形式,知識的傳授則是無關緊要的學派是____。主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於傳授對實際生活有用的知識,至於學生的認識能力則無須特別訓練的學派是__。(形式教育論者、實質教育論者、形式教育論者、實質教育論)47. 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統一,反映了教學的__規律。(教育性)48. 教學原則是教學必須遵循的___。(基本要求)49. 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體系是___和____。(啟發式、注入式)50. 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紀捷克教育家__提出來的。中國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開辦的__中開始採用班級授課。(班級授課制、誇美紐斯、1862年、京師同文館)51. 課的類型分為__和___。(單一課、綜合課)52. 課的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進行先後順序和時間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幾部分。(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53. 教學的輔助形式有___、___、___。(個別教學、分組教學、現場教學)54.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___、___、___、___、___。(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55. 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確、內容正確、結構合理、方法恰當、語言藝術、板書有序、態度從容自如)56. 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時考查、考試)57. 考試一般有___、___和__三種(學期考試、學年考試、畢業考試)58. 學業成績評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級記分法又可分為兩類,一類為__,另一類為__等。(百分制記分法、等級記分法、文字等級記分法、數字等級記分法)59. 德育是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__的活動,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個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會現象、個體現象)61. 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會的品德轉化為___的過程。德育過程區別__的過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受教育者品德、學生思想品德形成)62. 德育過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的矛盾)63. 德育過程的四個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64. 德育過程是對學生___、__、___、___的培養和提高過程。(知、情、意、行)65. 德育原則是學校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___。德育原則來源於實踐,是德育實踐經驗的__。我國孔子曾提出過循循善誘、___原則,英國洛克提出___,法國的盧梭提出___,德國赫爾巴特提出__,美國的杜威提出__的原則。(基本要求、總結和概括、因材施教、環境教育的原則、自然後果原則、愛的原則、教學的教育性原則、社會化活動)66. 中小學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服教育、榜樣示範、實際鍛煉、陶冶教育、指導自我教育、品德評價)67. 課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以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___、___、___的教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68. 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有___、___、___。(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69. 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是___、___、___。(自願、靈活、實踐)70. 三結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71. 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___、___、___,是學校領導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幹力量,是聯系各科任課教師、學生集體的__,也是溝通學校與__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__、___。(組織者、指導者、教育者、紐帶、家庭、帶好班級、教好學生)72. 了解和研究學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觀察法、測量法、問卷法、談話法、實驗法、調查法、訪問法、書面材料分析法)73.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組織和培養班級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統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單項選擇題
1.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C.實用主義教育思想;D.永恆主義教育思想
2.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
A.北歐的尼德蘭;B.捷克的誇美紐斯;C.法國的斯圖謨;D.德國的福祿培爾
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4.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 )。
A.觀察法;B.讀書法;C.文獻法;D.行動研究法
5.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教育起源問題上堅持( )。
A.勞動起源論;B.生物起源論;C.心理起源論;D.生物進化論
6.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 (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和規定,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學校教育制度;C.教育體制;D.學校領導制度
8.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於( )。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師范大學學制研究小組於1981年在其附屬中小學開始進行的學制實驗是()。
A.六三制; B.雙軌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B.加強現代科學教育;C.開展網路教育;D.高等學校擴招
11.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 )。
A.認識活動;B.教師教的活動;C.學生學的活動;D.課堂活動
12.師范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從時間上來說,( )。
A.是同時的;B.師范學校出現得早;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的時間早;D.說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採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4.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個性( )。
A.並不重要的時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C.沒有效果的時期;D.最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範例教學」主張的是( )。
A.赫爾巴特;B.瓦·根舍因p;C.懷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應堅持的是( )。
A. 堅持人文教育為主; B.堅持科學教育為主;
C.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攜手並進; D.要看情況而定
18.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
A.主體;B.客體;C.教的主體;D.學的主體
19.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 )。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B.環境決定論的觀點;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20.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 )。
A.杜威;B.懷特海;C.布魯納;D.克伯屈

多項選擇題
1.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應當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認知領域;B.日常生活領域;C.情感領域;D.動作技能;E.安全領域
2.文化發展對學校課程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
A. 內容的豐富;B.增強國家對課程改革控制權;
C.課程結構的更新;D.為課程改革提供物質基礎;E.課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國學校教育層次包括( )。
A.幼兒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學歷教育
4.古希臘把「三藝」作為教育內容,這「三藝是指( )。
A.四書;B.文法;C.修辭;D.辯證法;E.論語
5.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三結合」,發揮教育合力,這「三結合」所指的三種教育是(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級教育;D.學校教育;E.社區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說法的是( )。
A. 方法科學;B.家長對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文化學習;
D.不能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7.結合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的特殊性,組織教師進修時,一般是( )。
A.以業余為主;B.以自學為主;C.以長期為主;D.以短期為主;E.以國外學習為主
8.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的少年兒童社會權利是( )。
A.無歧視原則;B.提早自立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D.尊重兒童尊嚴原則;E.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9.以下說法中,反映當代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所存在著的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的是( )。
A. 重視課程的標准化建設;B.重視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
C.重視基礎學科和知識的結構化;D.重視能力的培養;E.重視個別差異
10.下列課程屬於綜合課程的有( )
A.核心課程;B.融合課程;C.潛在課程;D.活動課程;E.廣域課程

簡答題
1. 科技發展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科技進步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
(2)現代科技知識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要內容;
(3)科學技術改變了教育技術。
2. 為什麼學校教育工作必須要堅持以教學為主?
(1)以教學為主是由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2)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3)教學為主是由教學自身特點決定的;
(4)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學校工作必須要以教學為主,如我國建國以來教育實踐能說明這一點。
3. 請說明教育目的同培養目標的關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個國家對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而培養目標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級或某一類學校或某一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是國家總體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階段或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專業的具體化;
其次,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礎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須通過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而實現。
4.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1)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3)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
(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

論述題
1. 聯系實際,談談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與具體內容。
答: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它的意義是:
(1)師德對教師自身的發展與提高起保證和推動作用,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從業心態;
(2)教師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是直接的示範,對於養成良好品德處於關鍵時期的小學生來說,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師德修養直接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是
(1)對事業無私奉獻; (2)對學生,真誠熱愛;
(3)對同志,團結協作; (4)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
2.如何理解教育的經濟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夠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4)教育還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新的生產力

Ⅲ 教育技術學導論考試的重點或試題和答案


1.美國教育技術發展歷程可分為視覺教育、視聽教育、視聽傳播和4大階段。
A.視聽技術
B.視覺技術
C.教育技術
D.教育傳播
2.下列那個不是智能教學系統基本模塊。
A.教師模型模塊
B.學生模型模塊
C.系統管理模塊
D. 領域知識模塊
3.哪位學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學機解決教學問題?
A.戴爾
B.斯金納
C. 克勞德
D.加涅
4.程序教學法是強調以什麼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A.教學資源
B.學習者
C。系統設計思想
D.教學實踐
5.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流派是:
A. 認知結構理論、認知發現學說、認知同化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B. 認知結構理論、
認知發現學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C. 認知結構理論、認知同化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D. 認知結構理論、認知發現學說、認知同化理論。
6.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盛行的時期是:
A. 20世紀20年代—60年代
B. 20世紀40年代—60年代
C. 20世紀40年代—50年代
D.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
7.在美國教育技術作為一個新興的實踐和研究領域而出現是始於下列哪一項內容
A計算機輔助教育
B網路技術應用
C程序教學法
D視聽運動
8.下列哪一內容不屬於學習資源
A.信息和人員
B.材料和設備
C 設計和製作
D技巧和環境
9.誰提出了「媒體是人體的延伸」
A.香農
B.韋弗
C.貝克
D.麥克盧漢
10.戴爾「經驗之塔」強調的是
A.做的經驗
B.觀察的經驗
C,抽象的經驗
D.給學習者的刺激
11.最便於重現的媒體是
A.教科書
B.幻燈投影
C.無線廣播
D.電影電視錄像
12.接觸面最廣的媒體是
A.教科書
B.幻燈投影
C.錄音和計算機
D.電視和無線廣播
13.哪類媒體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信息傳播的新篇章
A.語言
B.文字和紙
C.印刷術
D.電子媒體
14.媒體根據什麼標准可分為電聲類媒體、光學投影類媒體、電視類媒體、計算機類媒體
A.物理性能
B.傳播范圍
C 呈現的形態
D.使用方式
15.計算機在教學上主要應用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和
A.利用計算機自學
B.計算機輔助設計
C.計算機聯網
D.計算機管理教學
1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電子媒體終將取代傳統媒體
B.傳統媒體將得到發展和完善
C.電子媒體的功能越來越強
D.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促進
17.教育實驗研究方法基本類型為:
A.驗證實驗,設計實驗,分析實驗;
B.判斷實驗,推理實驗,驗證實驗
C.判斷實驗,設計實驗,析因實驗;
D.判斷實驗,對比實驗,析因實驗
18.所有的虛擬現實系統都有五個關鍵部分:
A.虛擬環境、虛擬軟體、計算機、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B.虛擬世界、虛擬軟體、感測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C.虛擬世界、虛擬現實軟體、計算機、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D.虛擬世界、系統軟體、計算機、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二、填空題(8*2=16分)
1.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階段,即以_______為基礎的技術體系;以機械和電氣技術為基礎的技術體系和當代蓬勃發展的以__________為基礎的技術體系。
2.信息化社會教育新的含義和特徵在技術層面表現為:數字化、_________、網路化和_______。
3.教育技術學是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對其影響較大的理論有:______、教學理論、課程理論、__________和系統科學理論。
4.行為主義認為教學就是要控制_________,以達到預期的結果;控制學習行為的主要措施是強化_________。
5.教育技術是一個運用系統方法分析_______、開發和使用________的領域,其目的是優化教與學的過程。
6.教育研究中存在三種不同的研究層次,即.教育____層次、教育______層次和教育的技術學層次
7.目前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五個發展方向是教育技術學, ________; 信息技術教育; ________和現代遠程教育。
8.多媒體創作工具本質上屬於_______生成系統,而著作軟體本質上屬於______生成系統。
三、判斷題(並改錯) (3*2=6%)
1.多媒體教學軟體是一種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表現特定的教學內容,反映一定教學策略的計算機教學程序。
2.媒體素材創作軟體可以看作是著作軟體系統的支撐工具,適當的著作軟體與媒體素材創作軟體相結合可構成一個多媒體教育軟體。
3.認知主義特別關注人的自我實現,認為每一個人都具有發展自己潛力的能力和動力,個體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發展的方向和價值,並對自己選擇的結果負責。
四、概念解釋(5*3=15分)
1. 思維導圖
2. 教學系統設計:
3. 協作學習:
4. 研究性學習:
5. 人機工程學:
五、簡答題(5*6=30分)
1 .簡述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本科生所應具備的能力要求。
2.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3. 簡述多媒體教育軟體的腳本設計的內容和作用。
4. 簡述教學資源管理軟體的功能和組成。
5.教育技術學數字媒體專業方向的本科生應具備哪些基本能力?
六、論述題(3*5=15分)
1.談教育技術1994定義與2004年定義不同之處。
2.試論述教育技術在促進有效學習方面表現出來的特點。
3.試用戴爾經驗之塔理論談談教育媒體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選擇題
CCBBAADCDDADBADADC
二、填空題(16*1=16分)
手工技術 信息技術
多媒化 智能化
學習理論 教育傳播
學習的環境 正確的反應
教育問題 各類學習資源
哲學 科學
數字媒體技術 教育軟體工程
媒體素材 應用軟體
三、判斷題
1.正確
2.錯誤,可改為可構成一個多媒體教育軟體開發環境。
3.錯誤。「認知主義」錯,是人本主義
四、概念解釋(5*3=15%)
1. 思維導圖:最初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人東尼•博贊創造的一種筆記方法,它呈現的是一個思維過程(1分),同一層次的節點數目表示思維的廣度(1分);一個分支的長度表示思維的深度(1分)。
2. 教學系統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計劃過程和操作程序。(1分);它以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1分);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及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1分)
3.協作學習:是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最大化個人和他人習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2分);協作學習與個別化學習相比,有利於促進學習者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於學習者健康情感的形成。(1分);
4. 研究性學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1分);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1分);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1分);
5. 人機工程學:是一門讓技術人性化的科學,(1分);是研究「人—機—環境」系統中人、機、環境三大要素之間的關系,為解決系統中人的效能、健康問題提供理論與方法的科學。(1分);也就是讓技術的發展圍繞人的需求來展開,把人作為產品和環境設計的出發點,使其性能、色彩等更好地適應和滿足人類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從而使人們在工作中更安全、便捷和舒適,工作效率更高。(1分);
五、簡答題(6*5=30%)
1 .簡述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本科生所應具備的能力要求。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本科生所應具備以下六個方面的能力:教學系統設計能力(1分);教學媒體應用與評價能力(1分);持續更新、補充和完善知識結構的能力(1分);現代化教學系統的使用、維護與管理的能力(1分);媒體設計與開發能力(1分);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的初步能力(1分)。
2.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該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1分),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2分)。基本理念:情境是學習的一部分,脫離情境的學習是錯誤而缺乏成效的(1分);學生是完整的個體,其主動探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1分)。
3. 簡述多媒體教育軟體的腳本設計的內容和作用。
腳本是在教學設計基礎上所作出的計算機與學生交互過程方案設計的詳細報告,是下一階段進行軟體編寫的直接藍本,是課件設計與實現的重要依據(1分)。因此,腳本設計階段也是多媒體教育軟體開發過程中能夠由面向教學策略的設計到面向計算機軟體實現的過渡階段(1分)。
從所描述的內容來看,多媒體教育軟體的腳本可分為文字腳本和製作腳本兩種(1分)。前者是由教師按照教學要求對教學軟體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的文字描述(1分);後者則猶如影視製作中的分鏡頭腳本,是在文字腳本基礎上改寫而成的能體現軟體結構和教學功能,並作為軟體編制的直接依據的一種具體描述(1分)。
4. 簡述教學資源管理軟體的功能和組成。
教學資源管理軟體的主要功能是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採集、管理、檢索和利用。(2分); 教學資源由兩部分組成:CAI軟體庫和學習資源庫。(1 .5分);
CAI軟體庫包括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國內外的優秀課件,可能是一門完整的課程,也可能是一節課或一個知識點。CAI軟體庫中的CAI軟體應滿足學科齊全、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等要求,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的教育培訓的需要或個別化培訓的需要。(1.5分)
學習資源庫為各級各類學校提供豐富的學習背景材料、擴展學習材料以及其他各種分類多媒體素材。學習資源庫也可用作教師培訓備課的參考資料(包括各種史料、教參、優秀教案和優秀課例的分析等)。(1分)
5.教育技術學數字媒體專業方向的本科生應具備哪些基本能力?
簡單概括為以下四種基本技能:數字化影視攝錄技能(1.5分)、電腦動畫創作技能(1.5分)、數字非線性編輯技能(1.5分)、廣告創意與設計技能(1.5分)。
六、論述題(15%)
1.談教育技術1994定義與2004年定義不同之處
第一,2004年定義採用的是「教育技術」,而1994年定義採用的是「教學技術」。(1分);
第二,2004年定義主要包括三個職能范疇:創設、利用、管理,其中1994年定義中的設計、開發的職能在新定義中演化為一個職能:創設。在新定義中,評價范疇也不再被列為一個單獨的范疇,已經將其融入了創設、利用和管理之中。(2分)
第三,新定義添加了有關改善績效的新內容。改善績效的提法強調了學習的含義不單指獲取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和提高能力。(1分)
第四,新定義更加強調過程和資源的技術性與合適性。傾向於認為教育技術的技術性是教育技術區別於教育領域中其他過程或資源的根本所在。(1分)
2.試論述教育技術在促進有效學習方面表現出來的特點:
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一種能夠在做中學,能夠及時得到反饋以及不斷地提煉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知識的環境。(1分)
教育技術能夠幫助人們把那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可視化,幫助我們創建一個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學校課堂的富有活力的教學環境,在那裡學生不僅可以解決問題,還可以發現他們自己的問題。(1.5分)
教育技術為我們打通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數字圖書館、可分析的真實世界數據以及鏈接其他能夠提供信息、反饋和靈感的人。所有這些都能加強教師、管理人員還有學生的學習。(1.5分)
許多技術可以作為支架和工具,幫助學生解決問題。(0.5分)
技術可以把課堂和社區、校內和校外聯系在一起。(0.5分)
3.試用戴爾經驗之塔理論談談教育媒體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戴爾經驗之塔理論要點簡述(1.5分) ;
教育媒體的特點(1.5分)
教育媒體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2分)。

Ⅳ 08年的護理管理學和護理教育導論的考題及答案

全國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護理教育導論試題
課程代碼:0300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教育起源於()
A.社會活動 B.生活習慣
C.勞動 D.人類精神
2.用研究「迷箱中貓的行為」的方法,發現動物的「嘗試與錯誤」的學習方式的心理學家是()
A.華生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斯金納
3.短期記憶的儲存能力有限,能儲存()
A.約3個信息塊 B.約5個信息塊
C.約7個信息塊 D.約9個信息塊
4.社會學習理論認為()
A.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中起重要作用
B.個體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後果而進行學習
C.人的大多數學習行為是通過刺激和反應學會的
D.人的學習過程包括:新信息的獲得、信息的轉化、評價
5.人本主義理論重視()
A.人的行為 B.人的動機
C.人的價值和人格的發展 D.人的觀察力和技能
6.由小組成員按照一定的互動結構進行相互學習的系統學習方法為()
A.社會學習 B.合作學習
C.強化學習 D.自主學習
7.以社會的需要為中心的課程類型是()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 D.核心課程
8.學科課程的缺點是()
A.分科不夠精細 B.強調知識體系、忽略了學習者因素
C.過於重視學科間的差異 D.課程門數過多
9.行為目標模式對課程設置有廣泛的影響,其優點是()
A.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B.陳述每一個學習結果的目標
C.不僅反映訓練的領域,也反映教育領域
D.促進了同一性和差異性
10.下列增進講授效果的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A.注意講授內容的科學性
B.根據學生愛好組織教學內容
C.為學生提供一種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氛圍
D.講授者注意語言清晰、生動、簡練、准確
11.教師在經驗學習中的角色功能()
A.面臨—催化劑 B.參與—激勵者
C.認同—調節者 D.內在化—批評家和評價者
12.對主觀性試題的優點描述不正確的項是()
A.考試對象可以從不同側面進行自由發揮
B.可以一次進行多因素的綜合評分
C.可間接用於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
D.評分比客觀性試題容易
13.下列不屬於有效評估的標準的選項是()
A.真實性 B.簡易性
C.可靠性 D.區別性
14.試題的量應根據考試時間、內容、題型等選擇,一般考試時間為2小時,那麼試題的量應該以中等水平學生完成時間是()
A.1小時到1小時30分 B.1小時30分到1小時40分
C.1小時40分到1小時50分 D.1小時50分到2小時
15.使用描述性語言對評估對象「質」的特徵程度、狀態和性質進行評估屬於()
A.正式評估 B.非正式評估
C.定量評估 D.定性評估
16.「學生能夠為乳腺癌病人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護理計劃」,這一目標屬於認知領域的層次為()
A.知識層次 B.分析層次
C.應用層次 D.綜合層次
17.行為塑造的過程中,效果最佳的強化原則是()
A.正性強化 B.負性強化
C.懲罰 D.強化消退
18.下列不屬於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原則的是()
A.正性強化 B.負性強化
C.強化遞增 D.強化消退
19.一項技能對另一項技能產生積極的、促進的作用,稱為()
A.負遷移 B.正遷移
C.前攝遷移 D.倒攝遷移
20.「論證法」屬於課程類型在護理教育中應用()
A.以學科為基礎的護理課程 B.綜合性護理課程
C.以問題為中心的護理課程 D.以能力為基礎的護理課程
21.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的分類方法是()
A.按認識的主體與客體劃分 B.從分科型或綜合型的觀點劃分
C.從層次構成上劃分 D.從課程規模大小來劃分
22.「決定成為某個經歷中的一員」是屬於經驗分類中的()
A.面臨 B.參與
C.認同 D.內在化
23.影響經驗學習運用的重要因素是()
A.教師對專業技能的掌握 B.教師對專業知識的感知
C.教師對專業的情感 D.教師對經驗的感知
24.經驗學習的過程正確的是()
A.經歷階段→反應階段→分析階段→評價階段
B.經歷階段→分析階段→反應階段→評價階段
C.分析階段→反應階段→經歷階段→評價階段
D.反應階段→經歷階段→分析階段→評價階段
25.一份試卷,如果P>0.5,D>0.2,那麼可以認為該試卷()
A.試題難度適中,區分度良好
B.試題偏難,但仍然有較好的區分度
C.區分度較差,如果內容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試題尚可使用
D.無區分度,又過分難,應該放棄不用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6.1984年,某些學者將人類的動作技能分為3個主要部分,分別是()
A.成熟依賴性技能 B.教育相關性技能
C.固有價值技能 D.獨立性技能
E.先天性技能
27.教育目標是指教師所預期的學生變化,教育目標的特點有()
A.相關性 B.明確性
C.可測量性 D.發展性
E.可行性
28.在不同課程模式類型中,行為目標模式被廣泛應用在學校和課堂教學。這一模式中課程設置過程包括()
A.目標 B.內容
C.教學 D.方法
E.評價
29.演示法的特點是()
A.可使學生獲得感性資料 B.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思維
C.需要物質條件 D.演示過程應配合教師說明、講解
E.使用不當會干擾教學任務的完成
30.減輕學生臨床學習的焦慮的方法有()
A.鼓勵學生討論實習中的問題 B.鼓勵學生進行語言溝通
C.讓學生知道教師可以隨時找到 D.教師與學生保持開放性的溝通
E.簡單明確地解釋學習的目的
31.行為主義理論的主要觀點認為動物和人的大多數學習行為是通過刺激和反應學會的,這一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艾賓浩斯
C.斯金納 D.布魯納
E.羅傑斯
32.有關遺忘的理論包括()
A.干擾理論 B.編碼特性理論
C.增強理論 D.消退理論
E.認知理論
33.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方式有以下幾種作用()
A.提高智慧潛力 B.使外來動機向內在動機轉移
C.學會發現試探法 D.有助於知識的記憶
E.降低記憶效率
34.核心課程主張的觀點有()
A.以學習者的興趣和動機作為課程編訂的基本出發點
B.比較傾向於打破學科間的界限
C.以學習者的活動作為教學的形式
D.由教育者按照社會的需要來決定課程
E.主張實行分科教學
35.「活動課程」是由「進步教育」運動代表人物杜威倡導,並在美國實驗學校率先試行的,下列不屬於「活動課程」主張的是()
A.教育就是生活,是經驗的不斷改造
B.教育是為未來的生活做准備
C.教育是一個社會過程
D.採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
E.以學科做為課程的基礎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1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36.當學生的覺醒程度低於或超過最佳時,他的學習和決策能力就會________________。
37.四種常見的課程模式包括系統模式、________________模式、過程模式和________________模式。
38.操作技能必須通過________________才能學會。
39.人本主義理論學家認為學習是人的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應該相信任何正常的學習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發展自己的潛能。
40.在學習兩種不同的、但彼此十分相近的材料時,導致遺忘的最重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1.護理教學過程是護理教育者根據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教育內容,運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對護士學生________________,促進他們身心發展的過程。
42.開放式學習可以有多種形式,常見有________________、地方體系、________________和半合同體系。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43.測量
44.操作技能
45.合作學習
46.「光環」效應
47.教育評價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8.簡述操作技能學習的過程。
49.簡述護理教學的基本原則。
50.簡述制定講授計劃時需考慮的學習者的心理因素。
51.小組教學法是護理教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簡述可促進小組教學效果的各項措施。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52.結合實際,談談講授法的優缺點。
53.試述成人教育理論在護理教育的課程設置中的應用。

Ⅳ 課程與教學論,期末考試題不會,冰天雪地跪求,內附題目

山師的吧?!嘿嘿,校友好!
一 、泰勒原理: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書中開宗明義地指出,開發任何課程和教學計劃都必須回答4個基本問題:

1、學校應該試圖達到什麼教育目標?

2、提供什麼教育經驗最有可能達到這些目標?

3、怎樣有效地組織這些經驗?

4、我們如何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以實現?

評價:
這四個基本問題可以進一步歸納為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育經驗、組織教育經驗、評價教育計劃。四個環節有其內在的邏輯順序性,各環節之間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及關聯性。確定教育目標,是課程開發與研究的出發點;選擇教育經驗和組織教育經驗是課程開發的主體環節,它指向教育目標的實現;評價教育計劃則是課程開發系統運行的結果檢驗和基本保證。其中,教育目標既作用於學習經驗,又作用於評價;既是選擇、創造和組織學習經驗的指南和關鍵因素,又是開發評價手段和工具的規范。因此,教育目標是課程開發的出發點與歸宿,是課程開發的核心。

泰勒原理的歷史貢獻

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廣為採用的課程研究範式,引起人們在課程研究中的方法論思考。這種課程的體系為具體的課程實踐研究奠定了基本框架。當然這種目標編制模式過於強調科學性、操作性與程序性,也會導致妨礙運用過程中的教師及學生積極主動性的發揮和其他潛在教育內容的被利用,使教師受目標的嚴格限制而影響對課程內容的進一步開發與研究,學生也被教師嚴格地控制在應該學習的經驗與情境中。

二、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在幻燈片中插入剪貼畫、圖片文件、自選圖形;製作一份圖文並茂的「自我簡介」演示文稿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利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學習新知識,領會對比新舊知識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製作美化演示文稿,體驗信息技術對生活的影響,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審美能力。

三、
學科課程是以文化知識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以不同知識和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成為學科的內容。學科課程可以分為科目本位課程、學術中心課程、綜合學科課程。學科課程的優點是:有肋於系統地傳承人類的文化遺產,有肋於學習者獲得系統的文化知識,有助於組織教學與評價,有益於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它也有明顯的局限性:容易忽視學生的經驗、生活知識,容易導致死記硬背,容易導致忽視當代社會現實生活的需要,容易導致單調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單調的教學方法,變革的難度較大。

經驗課程是以兒童主體性活動的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旨在培養兒童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其優點在於:能充分滿足學習者的動機、需要、興趣,能體現學習者學習的主體性。它主張把人類文化遺產以兒童的經驗為中心整合起來,有助兒童人格的完整和健康。其局限性表現在:經驗課程容易導致忽略學科知識的系統學習,經驗課程難度大於學科課程,要求老師有相當高的組織能力。經驗課程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同學科課程相輔相成。

兩類課程雖然在時間上,份量上有多少之分,但在功能上應無主次之分,兩者缺一不可。可以從幾個方面認識兩者的功能及關系:

第一,經驗課程是學生獨立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實踐活動,獲得的是直接經驗,學科課程中學生獲得的是間接經驗。

第二,經驗課程主要是學生的自主活動,具有個性化的特徵,學科課程的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制,主要體現為教學內容的同一性和教學活動的一致性,面在經驗課程中,老師的作用體現為指導性和服務性,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學習過程表現為學生的自主性。

學科課程與經驗課程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學科課程學好了,為經驗課程確立了知識基礎,並為學習經驗課程提供認知能力的准備,有肋於經驗課程活動的開展和深入,而在經驗課程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也有間接經驗)豐富了感性認知,提高了認識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發展了個性特長,對學習學科課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隱性課程的含義及特點

1.隱性課程的內容
關於隱性課程的含義,有多種表述方式。盡管人們對隱性課程的看法不盡相同,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也並非易事,但其中的共同點還是非常明顯的,即隱性課程是指學生在學習環境(包括物質環境、精神環境)中所學習到的非預期的或非計劃性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等,是學校課程表上看不到的課程。隱性課程是非正式的課程,具有隱含性,泛指在學校教育中沒有被列入課程表,但卻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一切學校文化要素的統稱,是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
2.隱性課程的特點
(1)廣泛性。隱性課程泛指除顯性課程之外的所有學校文化因素的總和。它涉及到學校建築的樣式及色調、各項規章制度、各種人際關系(包括領導與教師、學生之間的關系、師生關系、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團體及其亞團體、環境衛生甚至學校的一草一木等因素。
(2)潛在性。隱性課程主要是以間接的、潛在的等不明顯的方式,通過學生無意識的心理反應機制來對學生產生影響。這些潛在的課程因素整天與學生相伴,在學生看來似乎是「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一般情況下,學生也很難意識到隱性課程對他們的實際影響,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感。
(3)持久性。隱性課程多是通過心理的無意識層面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正因為這些影響是在學生幾乎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下產生的,學生對這種影響就有一種「理所當然」的感覺,學生從情感上接受了這些影響,所以這些影響一旦產生就會持久地發揮作用,難以消除。
(3)難量化性。隱性課程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多是精神方面的,屬於非理性的,例如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心理適應能力等,這些都是難以量化的,所以我們對隱性課程的影響結果往往採用定性分析。

3、作用:(1.)擴大課程研究的視野,完善我國的課程體系
潛在課程是一個與顯性課程有密切關系又相對獨立的領域,其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潛在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在某些方面比顯性課程更加具有影響力,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課程研究領域,盡管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的效果在短期內尚無法精確測量和評估。對潛在課程的深入研究必將擴大我們的課程研究視野,豐富和發展我們的課程理論體系,更加全面地、深入地認識課程這一概念。
(2.)順應時代的發展,豐富課程研究的內容
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以及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現代化的人才,不僅要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還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合作等能力,而隱性課程在這些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勢的發展促使我們必須重視潛在課程,加強對潛在課程的深入、全面的研究,這將進一步豐富我國課程研究的內容,同時還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
(3.)利於重視學習過程,加強學校環境的建設
顯性課程的實施較偏重於教科書,偏重於對知識的「灌輸」,偏重於對學生的「訓練」。僅僅靠這種單向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學生很難實現個性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潛在課程的重要特點就是在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利用學生的無意識心理逐漸使學生受到環境的熏陶,從而使學生受到教育。對隱性課程的本質和作用的深入研究必將使人們認識其重要性和作用,進而使我們更加重視環境以及學習過程的重要性。
(4.)有助於人們課程觀念的現代化
對潛在課程的認識、研究和宣傳,能夠促進人們對學校課程的科學理解以及對學校教育各種現象的深入理解,能夠促進人們教育觀念的現代化和教育思維模式的科學化,有利於全面貫徹我國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Ⅵ 高分懸賞:請教育技術學達人幫忙解答以下2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試題:(麻煩詳細解答)在線等!!!!

1. 利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教育技術領域的問題,弄清教育技術的發展規律和應用效果,有助於我們更了解教育技術、更好地更有效地應用教育技術。
2.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1、觀察法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觀察法的步驟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現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據研究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如果情況復雜或內容多﹐可採取小組分工觀察。最後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所需的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採用的儀器等﹔並考慮如何保持被觀察對象的常態等等。②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過程中﹐既要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要選擇最適宜的觀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記下重點﹐不為無關現象擾亂﹐觀察時可藉助儀器及時作記錄﹐不要事後回憶。③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統計技術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後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2、文獻法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文獻法的步驟是﹕收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文獻﹐如圖書﹑資料﹑文件和原始記錄等。然後從中選擇重要的和確實可用的材料分別按照適當順序閱讀。詳細閱讀有關文獻﹐邊讀﹑邊摘錄﹑邊立大綱。根據大綱﹐將所摘錄材料分條組織進去。分析研究材料寫成報告。使用這一方法須注意﹕查閱文獻之前﹐要有與研究問題有關的知識准備﹐否則難於從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確的結論。
3、調查法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調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發問卷﹑開調查會﹑測驗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在調查的過程中﹐經常利用觀察法作為調查和核對材料的手段。調查法必要時可同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調查法的步驟是﹕①准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種必要的安排。②按計劃進行調查活動﹐通過各種手段收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研究報告。
4、統計法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如整理實驗或調查來的大量數據﹐找出這些數據分布的特徵﹐計算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將大量數據簡縮﹐找出其中所傳遞的信息。還可進一步使用推斷統計法﹐即利用描述統計取得的信息﹐通過局部去推斷全局的情況。近幾十年來隨著統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實驗設計﹐要求在較嚴謹的實驗研究中檢驗設計中所列的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統計法一般分為兩大步驟﹕統計分類。整理數據﹐列成系統﹐分類統計﹐制統計表或統計圖。數量分析。通過數據進行計算﹐找出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從中找出改進工作的措施。掌握統計法﹐必須學會科學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統計計算的技術。
5、行為研究法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現代行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他主張控制情境﹐採用褒獎和強化的方法﹐來修改兒童的行為。這種方法進行的步驟如下﹕①把兒童行為的表現作詳細的觀察和記錄。②根據觀察的結果和記錄﹐對兒童行為進行具體分析﹐確定行為修改的內容和程序。③按計劃幫助兒童改變行為。④進行過程中要注意強化是否及時﹐物質強化是否伴隨言語的贊賞﹐強化方式是否多樣化﹐強化是否恰當﹐給予強化的人是否為兒童所信任等。一般不用懲罰的方法。
6、歷史研究法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歷史研究法的步驟是﹕史料的收集。要盡可能地收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史料﹐如政府的教育法令﹑規章制度﹑決議﹑規劃﹑條例等材料﹔還要收集反映當時教育情況的論著﹑報告﹑小說等有關材料。不僅要有文字的史料﹐還要有非文字的史料。史料的鑒別。要用各種方式對收集的史料鑒別其真偽﹐也要區別長期為大家所公認的史料中史實的真偽。史料的運用。史料鑒別後﹐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要對具體事物作具體分析﹐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7、比較法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採用比較法﹐要考慮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反映﹐明確可比較的指標。這樣﹐才能正確掌握某一國家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明確可以借鑒和學習什麼。進行步驟﹕①描述。把所要比較的國家的教育現象的外部特徵加以描述﹐要求准確﹑客觀﹐為進一步分析﹑比較提供必要的資料。②整理。把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如作出統計材料﹐進行解釋﹑分析﹑評價﹐設立比較的標准等﹔必要時須研究某些材料在歷史發展中的變化﹐以便深刻地理解所分析的教育對象的現狀。③比較。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運用的意見。比較法的使用離不開其他方法的配合﹐比較法本身還要求科學化和定量化。
8、分析法或稱邏輯分析法﹐即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具體方法。分析是把復雜的教育現象分為各個組成要素﹐抽出它的各種特點來﹐單獨地觀察它們﹐剖析每個組成因素的性質和特徵。分析之後﹐又必須進行綜合。即根據分析的結果﹐把事物或現象的各個要素聯成一個整體來認識。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抽象是對某種教育現象抽出基本的﹑本質的東西﹐撇開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集中注意力去掌握事物的本質﹐概括則是從某些教育現象中抽取出其本質屬性﹐從而形成概念。歸納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將所研究的同類教育現象概括出該類現象中的一般特徵來。演繹是由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方法。分析法對研究成果的關系甚大﹐分析工作必須慎重地進行﹐特別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方法論作為指導。
9、實驗法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它能使觀察﹑記錄更為精密﹐便於弄清每一個條件所產生的影響﹐保證研究工作的准確進行。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設置的條件下進行﹐可採取各種復雜的儀器和現代技術。後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條件下進行。教育實驗法多數採用自然實驗法進行﹐但對某些問題的研究也需要應用實驗室實驗法。不論採用哪種實驗法﹐都要保證受試者處在正常的狀態中。實驗法一般分 3種﹕單組法。就一個組或班進行實驗﹐看施加某一實驗因子與不施加實驗因子或在不同時期施加另一實驗因子﹐在效果上有何不同。等組法。就各方面情況相等的兩個班或組﹐分別施以不同的實驗因子﹐再來比較其效果。循環法。把幾個不同的實驗因子﹐按照預定的排列次序﹐分別施加在幾個不同的班或組﹐然後把每個因子的幾次效果加在一起﹐進行比較。實驗法進行的步驟是﹕①決定實驗方法﹑組織形式﹐擬定實驗計劃。②創造實驗條件﹐准備實驗用具。實驗進行前﹐根據實驗目的﹐擬定測驗題目﹐准備教具﹑儀器﹑記錄表格﹑統一標准﹐擬定記錄方法﹑符號等﹐設法控制實驗因素﹐使重要因素不變或少變。③實驗的進行。在實驗過程中要作精確而詳盡的記錄﹐在各階段中要作準確的測驗。為了排除偶然性﹐可反覆實驗多次。④處理實驗結果。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對結論﹐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與實驗法有關的還有模擬法﹐即創設專門類似物(模型)或情境的辦法。科學模擬便於進行精確分析﹐把所得結論用於現實環境。如外語教學中創造語言環境和外語演劇教學﹐直接教學法的試驗等等。
10、個案研究法對單一的人或事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過若干個個案研究﹐再作比較﹐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指導工作。個案研究一般常同典型調查結合進行﹐進行的步驟﹐與調查法類同。一般為﹕進行了解﹑確定個案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調查﹐收集資料。進行個案分析研究﹐寫出分析報告。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法,是指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的分析研究,從而達成疏理、解釋或評價、預測任務的一種方法。

閱讀全文

與教學研究方法導論期末試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失眠晚上耳鳴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271
測定hiv的最簡便方法是選擇題 瀏覽:742
elf冰淇淋妝前膏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686
炸雞架子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152
孕期口臭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5
快速冷卻方法 瀏覽:286
蘋果4s的模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51
24乘205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339
1萬小時定律訓練方法 瀏覽:602
快速讓肉溶化的方法 瀏覽:313
劉邦快速脫單的方法 瀏覽:250
紅芸豆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237
眼葯水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52
樓下有叫賣聲有什麼方法對付嗎 瀏覽:518
開口扳手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628
手串正確佩戴方法 瀏覽:416
瑜伽快速燃脂的方法 瀏覽:782
活期和定期計算方法 瀏覽:146
研究方法論的基本分析 瀏覽:653
三成倉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