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多肽葯物研究與開發的介紹
《多肽葯物研究與開發》,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厲保秋,是國內第一部以系統介紹多肽葯物研發為主要內容的專業書籍。
B. 簡述蛋白質和多肽類葯物制劑的開發研究過程
摘要 您好,主要流程如下
C. 植物多肽是怎麼回事
經酸法或酶法水解後分離、精製而得到的多肽混合物。
其以3~6個氨基酸組成的小分子肽為主,還含有少量大分子肽、游離氨基酸、糖類和無機鹽等成分,分子質量在1000μ以下。
以大豆肽為例,大豆肽的蛋白質含量為85%左右,其氨基酸組成與大豆蛋白質相同,必需氨基酸的平衡良好,含量豐富。大豆肽與大豆蛋白相比,具有消化吸收率高、提供能量迅速、降低膽固醇、降血壓和促進脂肪代謝的生理功能以及無豆腥味、無蛋白變性、酸性不沉澱、加熱不凝固、易溶於水、流動性好等良好的加工性能,是優良的保健食品素材。
(3)多肽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一般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的數目為二到九,根據肽中氨基酸的數量的不同,肽有多種不同的稱呼:由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類推還有三肽、四肽、五肽等,一直到九肽。
通常由10~100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分子量低於10,000Da(Dalton,道爾頓),能透過半透膜,不被三氯乙酸及硫酸銨所沉澱。
也有文獻把由2~10個氨基酸組成的肽稱為寡肽(小分子肽);10~50個氨基酸組成的肽稱為多肽;由50個以上的氨基酸組成的肽就稱為蛋白質,換言之,蛋白質有時也被稱為多肽。多肽也簡稱為肽,是20世紀被發現的。
D. 多肽和蛋白質類葯物的研究進展
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技術活性物質不斷面世,已有不少生物技術葯物應用於臨床,國內外已批准上市的約40多種,1995年開發數為234種,目前正在研究的則成倍增加,在這些品種中,大量的均為多肽和蛋白質類葯物。由於多肽和蛋白質葯物的體內外不穩定性,臨床主要劑型是溶液型注射劑和凍乾粉針。為解決長期用葯的問題,克服注射劑的不便和缺點,發展適宜給葯途徑的非注射傳輸系統是葯劑學面對的挑戰。
E. 多肽是什麼
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鍵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是蛋白質水解的中間產物。由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類推還有三肽、四肽、五肽等。通常由10~100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它們的分子量低於10000Da(Dalton,道爾頓),能透過半透膜,不被三氯乙酸及硫酸銨所沉澱。也有文獻把由2~10個氨基酸組成的肽稱為寡肽(小分子肽);10~50個氨基酸組成的肽稱為多肽;由50個以上的氨基酸組成的肽就稱為蛋白質。
(5)多肽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多肽對人體的作用:
1、多肽在人體中表現出載體作用
可將平常人所食的營養物質,特別是鈣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吸附、粘貼、裝載在本體上。
2、多肽可在人體中起運輸工具的作用
可將人平常所食的各種營養物質吸附在本體上後,然後運載輸送到人體各個細胞、器官、組織,同本體一起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發揮各自不同的功能作用。這就是目前世界上人們把多肽原料中間體作為葯品和食品配方的原因,其目的是要加強葯效,增強吸收率。
3、多肽具有主動被人體吸收的特點
對於因消化系統缺陷、障礙、損傷,而不能吸收營養者,多肽具有主動讓人體吸收或迫使讓人體吸收的特點。這對於那些消化能力差,營養缺乏,身體虛弱,體弱多病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多肽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論多肽的吸收機制
F. 誰那有最新的合成多肽葯物葯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2007 年的?你要哪年的
G. 國外對多肽熒光性質的研究程度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以下是為您查詢到的相關資料;多色系熒光蛋白,被廣泛應用於分子世界的精準動態成像。日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教授、王躍飛博士團隊在新型仿生熒光多肽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研發的「彩虹色仿生熒光多肽納米顆粒」,可作為天然綠色熒光蛋白(GFP)的潛在替代物。此項研究工作在線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H. 固相合成多肽需要研究哪些基因毒性雜質
基毒性雜質設定5ppm每用葯量少基毒性雜質(或遺傳毒性雜質Genotoxic Impurity GTI)指化合物本身直接或間接損傷細胞DNA產基突變或體內誘變具致癌能或者傾向潛基毒性雜質(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y PGI)結構看類似基毒性雜質警示性未經實驗證明黃麴黴素類、亞硝胺化合物、甲基磺酸酯等化合物均見基毒性雜質許化療葯物具定基毒性良反應由化療葯物細胞基毒性所致順鉑、卡鉑、氟尿嘧啶等
I. 論多肽的吸收機制有哪些
由於動物體內存在大量的蛋白酶和肽酶,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動植物蛋白質降解成小肽後,再降解為游離氨基酸才能被動物吸收利用,所以人們一直把氨基酸作為研究、製作、追求、服食的主要營養。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才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小肽可以被完整吸收和利用。由於這個重大的發現,人們才逐步接受了肽可以被動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觀點。小肽和氨基酸的混合物在人體的吸收率和吸收速度都比單純氨基酸佳,不僅如此,小肽還能在腸道內保護易被破壞的氨基酸。此外,單純的氨基酸在體內根據需要新組成肽和蛋白質,而小肽和氨基酸的混合物可省去一部分重新組合的過程,因此,它的生物效價更高。此後,人們對動物體內的運轉機制進行了大量研究,表明動物體內可以存在多種小肽的轉運體系。目前的研究認為,二、三肽能被完整地吸收,大於二、三肽的小肽能否被完整吸收尚有疑問,但近來的研究發現四肽、五肽、六肽都能被動物直接吸收。關於小肽的轉運機制目前還不全部清楚,但是三種可以證實:1、具有pH依賴性的H+/Na+交換轉運體系,不消耗三磷酸腺苷(ATP);2、依賴於H+或Ca2+濃度的主動運轉過程,要消耗ATP;3、谷胱甘肽(GSH)運轉體系。盡管對動物小肽轉運機制還不全部清楚,但小肽的轉運需要載體是得到公認的,某些哺乳動物的小肽載體基因已被克隆表達。通過研究小肽載體的結構和功能,揭示載體與小肽及各相關離子間的作用關系,是目前小肽轉運機制研究的熱點,在這方面已取得了許多新的成果。多肽專家鄒遠東在長期研究中對肽有了新的發現。首先是在對哺乳動物的喂養和解剖中,發現他們的小腸末端有大量的小肽聚集,試驗表明動物吸收蛋白質的形式主要是以小肽吸收的。小腸是小肽的主要吸收場所,腸黏膜上存在肽的轉運載體,具有轉運快,耗能低,不易飽和的特點。腎臟是另一個小肽較多的場所,能夠吸收未被機體充分利用、但對機體仍然十分有用的那部分小肽。其次是在以小肽喂養動物的科研實踐中,發現了酶法多肽吸收速率較氨基酸快70%、在動物體內合成蛋白質率較氨基酸高26%,作為神經遞質,在動物體傳遞信息、作為運輸工具,輸送營養物質的作用。還發現了機器摩擦可產生食物蛋白降解所不能產生的肽等。
J. 多肽葯物研究與開發的內容簡介
第一、二章簡要介紹了多肽基礎知識、多肽葯物研究及開發趨勢;第三、四章介紹了多肽葯物原料葯、制劑(尤其是非注射給葯途徑制劑)研究與開發的基礎理論與技術;第五章 簡要闡述了多肽葯物臨床前研究與評價的一般常識和主要特點。《多肽葯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內容為第六、七章,全面系統介紹了國內外已上市和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多肽葯物的最新信息和現狀,包括其國內外知識產權信息,資料系統豐富,全面反映了國內外多肽葯物研發的最新進展。該書主要為葯物研究院(所)及生物醫葯研發單位(企業)從事立項、研究、開發和管理的工作人員提供多肽葯物研發的相關知識,也適用於關注多肽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的高校教師、研究生等人員閱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