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族志和紮根理論的區別
回答:
1、民族志(Ethnography)又稱人種志,是人類學的一種研究方法和寫作文本,是基於實地調查、建立在人群中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
2、紮根理論研究法是由哥倫比亞大學的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兩位學者共同發展出來的一種研究方法。是運用系統化的程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並歸納式地引導出紮根的理論的一種定性研究方法。
延伸:
1、民族志
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它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准確理解。
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志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志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民族志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作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可區分為「巨觀民族志」;研究復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
「微觀民族志」,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制度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者。
2、紮根理論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GT)是一種定性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是從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理論(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開始之前一般沒有理論假設,直接從實際觀察入手,從原始資料中歸納出經驗概括,然後上升到系統的理論。
這是一種從下往上建立實質理論的方法,即在系統性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尋找反映事物現象本質的核心概念,然後通過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建構相關的社會理論。
紮根理論一定要有經驗證據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點不在其經驗性,而在於它從經驗事實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學思想上,紮根理論方法基於的是後實證主義的範式,強調對已經建構的理論進行證偽。
紮根理論的方法起源於格拉斯和斯特勞斯兩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醫院里對醫務人員處理即將去世的病人的一項實地觀察。
這個方面的形成與兩方面的理論思想有關,分別來自哲學和社會學:一是美國的實用主義,特別是杜威、G.米德和皮爾士的思想,他們強調行動的重要性,注重對有問題的情境進行處理,在問題解決中產生方法。
另外一個影響來自芝加哥社會學派,該學派廣泛使用實地觀察和深度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 ,強調從行動者的角度理解社會互動、社會過程和社會變化。
❷ 如何進行紮根研究
紮根理論(GroundedTheory,GT)是一種定性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從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理論(Strauss,
1987、5)。
研究者在研究開始之前一般沒有理論假設,直接從實際觀察入手,從原始資料中歸納出經驗概括,然後上升到系統的理論。
這是一種從下往上建立實質理論的方法,即在系統性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尋找反映事物現象本質的核心概念,然後通過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建構相關的社會理論。
紮根理論一定要有經驗證據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點不在其經驗性,而在於它從經驗事實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
在哲學思想上,紮根理論方法基於的是後實證主義的範式,強調對已經建構的理論進行證偽。
紮根理論的方法起源於格拉斯和斯特勞斯兩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醫院里對醫務人員處理即將去世的病人的一項實地觀察。
這個方面的形成與兩方面的理論思想有關,分別來自哲學和社會學:一是美國的實用主義,特別是杜威、G.米德和皮爾士的思想,他們強調行動的重要性,注重對有問題的情境進行處理,在問題解決中產生方法;
另外一個影響來自芝加哥社會學派,該學派廣泛使用實地觀察和深度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強調從行動者的角度理解社會互動、社會過程和社會變化。
❸ 請簡要談談分別在什麼情況下,你會選擇用紮根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和生命敘事法
了解農村的基本情況,就應該用紮根研究法紮根到農村。要研究人的行為,就要採用行動研究法來進行探究。要了解一個人的經歷和故事,就要用生命敘事法去探究。
❹ 紮根理論的基本思路
紮根理論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由於紮根理論的主要宗旨是建構理論,因此它特別強調研究者對理論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論是在設計階段 ,還是在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時候,研究者都應該對自己現有的理論、前人的理論以及資料中呈現的理論保持敏 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構理論的線索。保持理論敏感性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在收集資料時有一定的焦點和方向,而 且在分析資料時注意尋找那些可以比較集中、濃縮地表達資料內容的概念,特別是當資料內容本身比較鬆散時 。
通常,質的研究者比較擅長對研究的現象進行細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對理論建構不是特別敏感,也不是特 別有興趣。紮根理論出於自己的特殊關懷,認為理論比純粹的描述具有更強的解釋力度,因此強調研究者對理 論保持敏感。 使用有關的文獻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為資料分析提供新的概念和理論框架,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 不要過多地使用前人的理論。否則,前人的思想可能束縛我們的思路,使我們有意無意地將別人的理論往自己 的資料上套,或者換一句話說,把自己的資料往別人的理論里套,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削足適履」,而不是「 量體裁衣」。
在適當使用前人理論的同時,紮根理論認為研究者的個人解釋在建構理論時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 者之所以可以「理解」資料是因為研究者帶入了自己的經驗性知識,從資料中生成的理論實際上是資料與研究 者個人解釋之間不斷互動和整合的結果。原始資料、研究者個人的前理解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之間實際上是一 個三角互動關系,研究者在運用文獻時必須結合原始資料和自己個人的判斷。研究者本人應該養成詢問自己和 被詢問的習慣,傾聽文本中的多重聲音,了解自己與原始資料和文獻之間的互動關系。 在一級編碼(開放式登錄,Open Coding)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種開放的心態,盡量「懸置」個人的「偏見」和研究界的 「定見」,將所有的資料按其本身所呈現的狀態進行登錄。這是一個將收集的資料打散,賦予概念,然後再以 新的方式重新組合起來的操作化過程。登錄的目的是從資料中發現概念類屬,對類屬加以命名,確定類屬的屬 性和維度,然後對研究的現象加以命名及類屬化。開放式登錄的過程類似一個漏斗,開始時登錄的范圍比較寬 ,隨後不斷地縮小范圍,直至碼號出現了飽和。在對資料進行登錄時,研究者應該就資料的內容詢問一些具體 的、概念上有一定聯系的問題。提問的時候要牢記自己的原初研究目的,同時留有餘地讓那些事先沒有預想到 的目標從資料中冒出來。在這個階段研究者應該遵守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既什麼都相信, 又什麼都不相信(S trauss ,1987:29)。
為了使自己的分析不斷深入,研究者在對資料進行開放式登錄的同時應該經常停下來寫分析型備忘錄。這 是一種對資料進行分析的有效手段,可以促使研究者對資料中出現的理論性問題進行思考,通過寫作的方式逐 步深化自己已經建構起來的初步理論。這一輪登錄的主要目的是開放對資料的探究,所有的解釋都是初步的、 未定的。研究者主要關心的不是手頭這個文本里有什麼概念,而是它可以如何使探究深入進行。
在進行開放式登錄時,可以考慮以下一些基本的原則:1 )對資料進行仔細的登錄,不要漏掉任何重要的 信息;登錄越細致越好,直到飽和;如果發現了新的碼號,應該在下一輪進一步收集原始資料。2 )注意尋找 當事人使用的詞語,特別是那些能夠作為碼號的原話。3 )給每一個碼號進行初步的命名,命名可以使用當事 人的原話,也可以是研究者自己的語言,不要擔心這個命名是否合適。4 )在對資料進行逐行分析時,就 有關的詞語、短語、句子、行動、意義和事件等詢問具體的問題,如:這些資料與研究有什麼關系?這個事件 可以產生什麼類屬?這些資料具體提供了什麼情況?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情?5 )迅速地對一些與資料有關的 概念的維度進行分析,這些維度應該可以喚起進行比較的案例;如果沒有產生案例,應該馬上尋找。6 )注意 列出來的登錄範式中的有關條目。 二級編碼(又稱關聯式登錄或軸心登錄,Axial Coding)的主要任務是發現和建立概念類屬之間的各種聯系,以表現資料 中各個部分之間的有機關聯。這些聯系可以是因果關系、時間先後關系、語義關系、情境關系、相似關系、差 異關系、對等關系、類型關系、結構關系、功能關系、過程關系、策略關系等。在軸心登錄中,研究者每一次 只對一個類屬進行深度分析,圍繞著這一個類屬尋找相關關系,因此稱之為「軸心」。隨著分析的不斷深入, 有關各個類屬之間的各種聯系應該變得越來越具體。在對概念類屬進行關聯性分析時,研究者不僅要考慮到這 些概念類屬本身之間的關聯,而且要探尋表達這些概念類屬的被研究者的意圖和動機,將他們的言語放到當時 的語境以及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加以考慮。
每一組概念類屬之間的關系建立起來以後,研究者還需要分辨其中什麼是主要類屬,什麼是次要類屬。這 些不同級別的類屬被辨別出來以後,研究者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把它們之間的關系連結起來。當所有的主從類 屬關系都建立起來之後,研究者還可以使用新的方式對原始資料進行重新組合。為了發現這些分析方式是 否具有實踐意義,研究者還可以在對各種類屬關系進行探討以後,建立一個以行動取向或互動取向為指導的理 論建構雛形。這種理論雛形將分析的重點放在處理現實問題和解決現實問題上面,其理論基礎是當事人的實踐 理性。 三級編碼(又稱核心式登錄或選擇式登錄,Selective Coding)指的是:在所有已發現的概念類屬中經過系統的分析以後選擇 一個「核心類屬」,分析不斷地集中到那些與核心類屬有關的碼號上面。核心類屬必須在與其他類屬的比較中 一再被證明具有統領性,能夠將最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囊括在一個比較寬泛的理論范圍之內。就像是一個魚網的 拉線,核心類屬可以把所有其他的類屬患成一個整體拎起來,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歸納起來,核心類屬 應該具有如下特徵:1 )核心類屬必須在所有類屬中占據中心位置,比其他所有的類屬都更加集中,與最大數 量的類屬之間存在意義關聯,最有實力成為資料的核心。2 )核心類屬必須頻繁地出現在資料中,或者說那些 表現這個類屬的指標必須最大頻度地出現在資料中;它應該表現的是一個在資料中反復出現的、比較穩定的現 象。3 )核心類屬應該很容易地與其他類屬發生關聯,這些關聯不應該是強迫的,應該是很快就可以建立起來 的,而且相互之間的關聯內容非常豐富。 4)在實質性理論中一個核心類屬很容易發展成為一個更具概括性的 理論;在發展成為一個形式理論之前,需要對有關資料進行仔細的審查,在盡可能多的實質理論領域進行檢測 。5)隨著核心類屬被分析出來, 理論便自然而然地往前發展出來了。6)由於不斷地對核心類屬在維度、屬性、條件、後果和策略等進行登錄,因此其下屬類屬可能變得十分豐富和復雜,尋找內部變異是紮根理論的一個 特點。
在核心登錄階段,研究者應該經常問:「這個(些)概念類屬可以在什麼概括層面上屬於一個更大的社會 分析類屬?在這些概念類屬中是否可以概括出一個比較重要的核心?我如何將這些概念類屬串起來,組成一個 系統的理論構架?」這個時期研究者寫的備忘錄應該更加集中,針對核心類屬的理論整合密度進行分析,目的 是對理論進行整合,直至取得理論的飽和和完整性。核心類屬被找到以後,可以為下一步進行理論抽樣和資料 收集提供方向。
核心式登錄的具體步驟是:1)明確資料的故事線;2)對主類屬、次類屬及其屬性和維度進行描述;3)檢 驗已經建立的初步假設, 填充需要補充或發展的概念類屬;4)挑選出核心概念類屬;5)在核心類屬與其他類 屬之間建立起系統的聯系。如果我們在分析伊始找到了一個以上的核心類屬,可以通過不斷比較的方法,將相 關的類屬連接起來,剔除關聯不夠緊密的類屬。 上述問題涉及到行為或事物的後果:「如果這個東西看起來如此,那麼它可能會帶來危害生命的後果嗎? 」此時,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具體條件,如:如果病人移動得太快,或者他晚上睡覺的時候翻身,或者 這個管子掉出來了,他的身體發炎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生命會受到威脅。我們也可以就醫務人員使用的策 略發問:「為什麼他們把管子這么插著,而不那麼插著?」或者就病人使用的策略發問:「他是否與護士協商 使用另外一種方式?」我們還可以就雙方之間的互動發問:「當機器連到他身上時,他和護士之間發生了什麼 事情?他們是否事先告訴他了,是否給了他一些警告呢?他們是不是沒有告訴他就這么做了,結果他感到很驚 恐呢?」(最後這個問題也是涉及到雙方互動所產生的結果。)
這些問題被給予初步的回答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形成一些假設了。有的假設還需要進一步通過觀察或訪 談進行檢驗,但是我們可以比較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和訪談了。我們也許會發現一個連接病人鼻子 的管道雖然不舒服,但是很安全。因此,我們可以就這一點進行訪談。如果我們希望對「導致不安全的條件」 繼續進行探詢,我們可以問護士:「在什麼時候這些連接對病人來說不安全?」我們也可以注意觀察當病人的 鼻子被機器連接變得不安全時,有什麼條件出現,比如連接突然斷了,或者連接的方式出了問題。
這一思考線索可以進一步導引我們對維度進行細分,提出更多的問題,形成更多初步的假設。比如,對那 些比較容易脫落的機器連接,我們可以問:「它們是如何脫落的?是因為事故、疏忽,還是故意的(比如病人 感到惱怒、不舒服或害怕時自己拉掉的)?護士使用了什麼策略和技巧盡可能避免或預防脫落?給予特殊照顧 ?警告病人不要亂動?強調個人的安全取決於不論多麼疼都不要動或者不要拉斷連接?或者通過『合作』的方 式,保證只連接幾個小時?或者定期地移走機器,使他們放鬆一下?」上述這些問題、假設和區分不一定「屬 實」,但是如果「屬實」,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就此進行探究,找到「是—不是—可能」和「為什麼」。顯然, 我們最終總是要問更多的有關條件和後果的問題的,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到病人本人,而且還有病人的親屬、護 士、不同的工作人員、病房的功能,可能還會問到對某些機器部位的重新設計。
上述比較有針對性的探究會自然地引導我們追問:「我可以在哪裡找到『X』或『Y』的證據?」這個問題 提出的是「理論抽樣」的問題。通過前面的調查,我們開始為自己初步出現的(也許是十分原始的)理論 尋找有關的人群、事件和行動作為抽樣的依據。對於研究新手來說,這個抽樣通常是隱蔽地在比較的活動中進 行的,主要是對不同的子維度進行對比。 受到上述理論的導引,我們還可以更加廣泛地進行抽樣。比如,就其他機器的安全和舒適程度進行抽樣, 看這些機器是否與人的身體相連,如X光設備、飛機、烤麵包機、 鋤草機或那些受雇在街上打破水泥路面的工 人手中的機器震動時對身體的震盪。這么比較不是為了對所有的機器或安全的/危險的機器形成一個概括性的 理論,而是為了給在醫院環境下使用醫療設備的有關理論提供理論敏感性。我們的外部抽樣是與內部抽樣緊密 相聯系的。當然,這些比較也可以從我們自己的其他經驗資料中獲得(即所謂的「逸事比較」),比如我們自 己與機器有關的個人經歷、觀看別人使用機器、自己閱讀有關機器的小說、自傳或報告文學等。
本文著重介紹了質的研究中紮根理論的方法,特別是其基本思路和操作程序。在質的研究中存在很多其他 不同的建構理論的方式,研究者個人所受訓練的流派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不同、研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採取 一種不同的對待和處理理論的方式。因此,讀者在考慮理論建構的問題時,需要採取一種開放、靈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