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文獻目錄學的研究方法

文獻目錄學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7-18 07:03:03

① 文獻的研究方法哪些

文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如下:

文獻綜合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宴歷課題。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耐祥鎮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② 文獻檢索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文獻檢索的方法有直接法、順查法、倒查法、抽查法、追溯法、循環法。
1、直接法:直接法又稱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檢索系統(工具)檢索文獻信息的方法。又分為順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2、順查法:順查法是指按照時間的順序,由遠及近地利用檢索系統進行文獻信息檢索的方法。這種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課題的系統文獻,適用於較大課題的文獻檢索。例如,已知某課題的起始年代,需要了解其發展的全過程,就可以用順查法從最初的年代開始查找。
3、倒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遠,從新到舊,逆著時間的順序利用檢索工具進行文獻檢索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可最快地獲得最新資料。
4、抽查法抽查法是指針對項目的特點,選擇有關該項目的文獻信息最可能出現或最多出現的時間段,利用檢索工具進行重點檢索的方法。
5、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檢索系統,而是利用文獻後面所列的參考文獻,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獻),然後再從這些原文後所列的參考文獻目錄逐一擴大文獻信息范圍,一環扣一環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滾雪球一樣,依據文獻間的引用關系,獲得更好的檢索結果。
6、循環法又稱分段法或綜合法。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長補短,相互配合,獲得更好的檢索結果。

③ 論文文獻研究方法部分怎麼

論文文獻研究方法部分怎麼寫

論文文獻研究方法部分怎麼寫,畢業論文對大學生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如果畢業論文不通過就可能畢不了業了,論文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和大家分享論文文獻研究方法部分怎麼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論文文獻研究方法部分怎麼寫1

1、調查法

調查法是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指有目的、計劃的搜集與論文主題有關的現實狀況以及歷史狀況的資料,並對搜集過來的資料進行分析、比較與歸納。調查法會用到問卷調查法,分發給有關人員,然後加以回收整理出對論文有用的信息。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或者其他的輔助工具,直接觀察被研究的對象,可以讓人們的觀察的過程中,可以擁有新的發現,還可以更好的啟發人們的思維。

3、文獻研究法

以一定的目標,來調查文獻,從而獲得關於論文的更加全面、正確地了解。文獻研究法有助於形成對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可以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與比較,從而獲得事物的全貌。

論文研究方法最為典型的有調查法、觀察法以及文獻研究法,都是值得大家採用的方法。

論文文獻研究方法部分怎麼寫2

論文寫作中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一、研究的循環思維方式

二、研究的路徑

三、研究的分析方法

四、研究過程的設計與步驟

五、對傳統研究思維模式的再思考

在我們指導研究生寫論文的過程中,甚至於我們自己從事課題研究時,不禁讓我們思考一系列有關研究的基本問題。例如,我們為什麼要寫論文?我們為什麼要做研究?在我們探討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們是為了完成論文本身的寫作,還是完成一個研究過程?寫論文與做研究之間有什麼聯系與區別?如果論文寫作應該反映一個研究過程,那麼研究過程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研究?我們發現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指導研究生的論文寫作有非常大的幫助。因此,本文就以我個人在從事教學課題研究和指導研究生完成論文中總結的一些有關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的問題與大家交流共享。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世界上無論哪個領域都存在許多未知的事物,也存在著許多未知的規律。我們研究者的主要任務就是要不斷地從大量的事實中總結規律,將之上升到可以指導實踐的理論。然而理論也並不是絕對的真理,它也要在實踐中不斷地被修正,因此,就會有人對理論的前提和內容進行質疑,並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維。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維又要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從而發展和完善理論體系。我們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規律就需要有研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研究的循環思維方式(Research Cycle)。用概念模型來表述就是[1]:

Facts —Theory—Speculation

事實——理論——猜想

上述從「事實」到「理論」,再進行「猜想」就構成了一般研究的思路。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既要側重從事實到理論的研究過程,也同時在研究中要有質疑和猜想的勇氣。而這一思路並不是一個終極過程,而是循環往復的過程。當猜想和質疑得到了事實的證明後,理論就會得到進一步的修正。

上述研究的循環思維方式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理論與實踐關系中理論來源於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過程(Thought Process)。通常被認為符合科學規律,而且是合理有效的邏輯思維方法為演繹法(Dection)和歸納法(Inction)。這兩種邏輯思維方式應該貫穿研究過程的始終。

另外,從知識管理角度看研究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研究的過程也可以被理解為,將實踐中的帶有經驗性的隱性知識轉化為可以讓更多的人共享的系統規律性的顯性知識。而顯性知識的共享才能對具體的實踐產生普遍的影響。研究者除了承擔研究的過程和得出研究的結論之外,還要將這一研究的過程和結論用恰當的方式表述出來,讓大家去分享。不能進行傳播和與人分享的任何研究成果,對社會進步都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認為,研究人員(包括研究生)撰寫論文就是要反映上述研究過程,不斷探索和總結未知事物及其規律,對實踐產生影響。我們強調,論文的寫作不是想法(idea)的說明,也不僅是過程的表述。論文的寫作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步驟,在一定的假設和前提下,去推理和/或驗證某事物的一般規律。因此,對研究方法的掌握是寫好論文的前提條件。

研究的路徑(Approaches)是我們對某事物的規律進行研究的出發點或者角度。研究通常有兩個路徑(Approaches):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

實證研究(Empirical Study)一般使用標準的度量方法,或者通過觀察對現象進行描述,主要用來總結是什麼情況(what is the case)。通常研究者用這種研究路徑去提出理論假設,並驗證理論。規范研究(Normative Study):是解決應該是什麼(what should be)的問題。研究者通常是建立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和/或定量模型(Quantitative Model)來推論事物的發展規律。研究者也會用這種路徑去建立理論規范。

我們認為,上述兩種研究的路徑不是彼此可以替代的關系。二者之間存在著彼此依存和相輔相成的關系。對於反映事物發展規律的理論而言,實證研究與規范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前者為理論的創建提供支持和依據;後者為理論的創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針對上述兩個路徑,研究過程中都存在著分析(Analytical)過程,也就是解釋為什麼是這樣的情況(Explaining why the case is as it is),而分析過程就需要具體的研究分析方法來支持。

[2]。然而,更多的學者傾向認為,定量與定性的方法問題更多的是從分析技術上來區別的[3]。因為,任何的研究過程都要涉及數據的收集,而數據有可能是定性的,也有可能是定量的。我們不能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對立起來。在社會科學和商務的研究過程中既需要定量的研究分析方法,也需要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針對不同的研究問題,以及研究過程的不同階段,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優勢。兩者之間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對於如何發揮各自優勢,國外的一些學者也在探索將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4]。

因此,定性分析方法是對用文字所表述的內容,或者其他非數量形式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的方法。而定量分析方法則是對用數量所描述的內容,或者其他可以轉化為數量形式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的方法。一項研究中,往往要同時涉及到這兩種分析方法[5]。定性分析是用來定義表述事物的基本特徵或本質特點(the what),而定量分析是用來衡量程度或多少(the how much)。定性分析往往從定義、類推、模型或者比喻等角度來概括事物的特點;定量分析則假定概念的成立,並對其進行數值上衡量[6]。

定量分析的主要工具是統計方法,用以揭示所研究的問題的數量關系。基本描述性的統計方法包括:頻數分布、百分比、方差分析、離散情況等。探索變數之間關系的方法包括交叉分析、相關度分析、多變數之間的多因素分析,以及統計檢驗等。定量研究之所以被研究者所強調,是因為定量分析的過程和定量結果具有某種程度的系統性(Systematic)和可控性(Controlled),不受研究者主觀因素所影響。定量分析被認為是實證研究的主要方法。其優勢是對理論進行驗證(Theory Testing),而不是創建理論(Theory Generation)。當然,相對自然科學的研究,社會科學和商務研究由於人的因素存在,其各種變數的可控性被遭到質疑,因此,定量分析被認為是准試驗法(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

定性研究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因為文字作為最常見的定性研究數據是人類特有的,文字的.描述被認為具有「豐富」、「全面」和「真實」的特點。定性數據的收集也最直接的。因此,定性分析與人有最大的親和力。恰恰也就是這一點,定性分析也具有了很大的主觀性。如果用系統性和可控性來衡量研究過程的科學性。定性分析方法比定量分析方法更被遭到質疑[7]。然而,定性數據被認為在輔助和說明定量數據方面具有重要價值[8]。實際上,定性分析方法往往貫穿在研究過程的始終,包括在數據的收集之前,有關研究問題的形成、理論的假設形成,以及描述性分析框架的建立等都需要定性的分析過程,即對數據進行解釋和描述等。如果遵循系統性和可控性的原則,那麼定性分析方法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也有一些可利用的輔助工具,例如,摘要法、卡片法、聚類編碼法等。在研究結論的做出和結論的描述方面,像矩陣圖、概念模型圖表、流程圖、組織結構圖、網路關系圖等都是非常流行的定性分析工具。另外,從定性的數據中也可以通過簡單的計算、規類等統計手段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方法結合起來。

這里要指出的是,科學研究不能用想法(idea)本身來代替。科學研究需要有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用一定的方法來證明有價值的想法,並使之上升為理論;或者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證明、創建或改進理論,從而對實踐和決策產生影響。研究過程的科學性決定了研究成果是否會對實踐和決策產生積極的影響效果[9]。

第五步、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數據的處理主要是保證數據的准確性,並將原始的數據進行分類,以便轉化成可以進行進一步分析的形式。數據處理主要包括數據編輯、數據編碼和數據錄入三個步驟。數據編輯(Data Editing)就是要識別出數據的錯誤和遺漏,盡可能改正過來,以保證數據的准確性、一致性、完整性,便於進一步的編碼和錄入。數據編碼(Data Coding)就是對所收集的第一手數據(例如對問卷開放式問題的回答)進行有限的分類,並賦予一個數字或其他符號。數據編碼的主要目的是將許多的不同回答減少到對以後分析有意義的有限的分類。數據錄入(Data Entry)是將所收集的第一手或者第二手數據錄入到可以對數據進行觀察和處理的計算機中,錄入的設備包括計算機鍵盤、光電掃描儀、條形碼識別器等。研究者可以用統計分析軟體,例如SPSS等對所形成的資料庫進行數據分析。對於少量的數據,也可以使用工作表(Spreadsheet)來錄入和處理。

數據的分析就是運用上述所提到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來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者要根據回答不同性質的問題,採取不同的統計方法和驗證方法。對於有些研究,僅需要描述性的統計方法,對於另一些研究可能就需要對假設進行驗證。在統計學中,假設的驗證需要推論的統計方法(Inferential Statistics)。對於社會科學和商務的研究,一些研究是針對所獲取的樣本進行統計差異(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的驗證,最終得出結論是拒絕(Reject)還是不拒絕(Fail to Reject)所設定的假設條件。另一些研究則是進行關聯度分析(Measures of Association),通常涉及相關分析(Correlation)和回歸分析(Regression)。相關分析是通過計算來測度變數之間的關系程度;而回歸分析則是為預測某一因變數的數值而創建一個數學公式。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們研究和分析的`問題越來越復雜,計算機和統計軟體的發展使得多變數統計工具應用越來越廣泛。如果多變數之間是從屬關系,我們就需要從屬關系的分析技巧(Dependency Techniques),如多元回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判別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方差的多元分析(MANOVA,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典型相關分析(Canonical Analysis)、線性結構關系分析(LISREL,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結合分析(Conjoint Analysis)等。如果多變數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我們就需要相互依賴關系的分析技巧(Interdependency Techniques),如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多維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等。如果收集的數據有明顯的時間順序,我們不考慮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是重點考察變數在時間方面的發展變化規律,我們就需要時間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目前流行的統計軟體,如SPSS對上述各種分析方法都提供非常好的支持。

第六步、得出結論,並完成論文

論文的撰寫要結構合理、文字表達清楚確定,容易讓人理解。形式上要盡量採取可視化的效果,例如多用圖表來表現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具體論文的撰寫要考慮包含如下內容:摘要、研究介紹(包括背景、研究的問題、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驟(樣本選擇、研究設計、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發現、結論(簡要結論、建議、啟示意義)、附錄、參考文獻。

針對社會科學和商務領域的問題研究,我們傳統上所遵循的研究思維模式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承認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過程。遵循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決策者快速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然而,用這一思維模式來指導研究的過程,容易使我們混淆研究者與決策者的地位,找不準研究者的定位。首先,這一研究思路和模式將問題的解決和問題的研究混在一起了。其次,沒有突出,或者說掩蓋了對研究方法的探討和遵循。這種傳統的思維方式是結果導向的思維方式。它忽略了問題的識別過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過程。而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問題的識別過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過程是一項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兩個前提。問題的識別過程可以保證所研究的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與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防止出現只做表面文章的情況,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研究方法的遵循過程可以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使研究結果有說服力。當然,在此,我們並不是說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一傳統模式是錯誤的,也不否認研究的目的是指導實踐。然而,我們覺得,這一傳統研究思維模式太籠統,太注重結果導向,不足以說明科學的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研究步驟。

在社會科學和商務研究中,運用這一傳統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來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容易出現兩個不良的傾向。一是使我們過於重視論文本身的寫作過程,而忽略了論文寫作背後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只強調結果,不重視過程。在此情況下,論文的寫作多半是進行資料的拼湊和整合。當然我們並不能低估資料的拼湊和整合的價值。可是,如果一味將論文的寫作定位在這樣的過程,顯然有就事論事的嫌疑,無助於問題的澄清和問題的解決,也有悖於知識創造的初衷。特別是,既沒有識別問題的過程,也沒有形成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甚至沒有用任何可以遵循的研究分析方法,就泛泛對一個問題進行一般描述,進而提出感覺上的解決方案。這種研究結果是很難被接受的。第二個不良的傾向是上述傳統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使我們辨別不清我們是在做研究,還是在做決策。研究通常是在限定的一個范圍內,在一定的假設前提下進行證明或推理,從而得出一定的結論。我們希望這個結論對決策者能產生影響。然而,決策者畢竟與研究者所處的地位是不一樣的,考慮的問題與研究者或許一致,或許會很不一致。有價值的研究是要給處在不同地位的決策者(或者實踐者)給予啟示,並促其做出多贏的選擇。因此,傳統的研究思維模式缺乏研究的質量判定標准,缺乏系統性和可控性,也不具備可操作性,容易讓研究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片面的終極的解決方案。

在指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的實踐中,我們曾試圖改變以往的傳統思維模式,嘗試讓我們的研究生將論文的寫作與研究過程結合起來,特別注重研究的過程和研究方法,並且要求在論文的寫作中反映這些研究的方法與步驟。例如,2002屆研究生萬蓮蓮所寫的《電子采購系統實施中的管理因素-摩托羅拉公司電子采購系統實施案例研究》碩士論文就是在這方面所做的最初探索。此論文的結構就分為綜述、指導理論、方法論、數據分析,以及研究結論和啟示等五個主要部分,運用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等定性和定量的各種具體方法。其研究結論具有非常強的說服力,因為研究者並不限於第二手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而是借鑒前人的理論研究框架,運用問卷定量調查等手段,遵循案例研究的方法,對第一手資料進行收集、處理和分析之後得出的結論,對實踐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相同的研究方法,我們又應用在其他研究生的論文寫作過程中,例如2002屆龔托所寫的《對影響保險企業信息技術實施的主要因素的研究》、2003屆王惟所寫的《對中國銅套期保值現狀的研究》,以及2003屆馬鳴錦所寫的《中國銀行業知識管理程度與網路銀行發展程度的關系研究》等。通過論文寫作,這些研究生的確掌握了一般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步驟。以上的研究結論對教學和實踐直接有借鑒的意義。在教學和咨詢過程中,其方法和結論都得到了肯定。據多方反饋,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注釋】:

[1]這是筆者在美國芝加哥自然博物館看恐龍展覽時了解的美國科學家的基本研究思路而得到的啟示。

[2] 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03。

[3] Bryman, A. (1988),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Social Research. London: Unwin Hyman.我們發現許多文獻資料將定量與定性分析方法稱為定量與定性技術(techniques)

[4] Cook, T.D. and Reichardt, C.S. (1979)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Evaluation Research. Newbury Park and London: Sage. Ragin, C. C. (1987) The Comparative Method: moving beyo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 Berkeley, Ca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5]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07。

[6] John Van Maanen, James M. Dabbs, Jr., and Robert R. Faulkner, Varieti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82), P32

[7] 這是因為社會科學和商務研究中包括了人的因素,而人本身作為分析者具有自身的缺陷。例如:數據的有限性、先入為主的印象、信息的可獲得性、推論的傾向性、思維的連續性、數據來源可靠性、信息的不完善性、對信息價值判斷誤差、對比的傾向性、過度自信、並發事件與相關度的判斷,以及統計數據的不一致性等。上述缺陷的總結與分析來源於Sadler, D. R. (1981) Intuitive Data Processing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Bias in Ecational Evaluation. E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 P25-31。

[8] 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71。

[9] Ronald R. Cooper, C. William Emory (1995, 5th ed)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IRWIN, P352

④ 古文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古文獻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古文獻目錄、古籍版本、古籍校勘、古籍辨偽、古文獻輯佚。針對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法:

首先是「古典文獻的普查登記與學科分類方法」。古典文獻學最首要的任務就是系統全面地認識了解自己的研究對象——中國古典文獻的總體面貌,只有通過全國范圍的古典文獻普查登記,並對普查登記材料進行條分縷析,使之分門別類,才能掌握其數量和大致的學科類別。因此,普查登記與分類是古典文獻學最基礎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是「古典文獻的編目與著錄方法」。古典文獻的典藏與查閱都需要目錄書和目錄卡片提供按圖索撰的途徑,而編制書本式目錄和卡片式目錄,既要遵循一定的編目原則,又要按照一定的著錄規則,這就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由此可見,「編目與著錄方法」也是中國少數民族古典文獻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再者是「古典文獻的鑒定與辨偽方法」。古典文獻學在考辨古典文獻的源流、判斷某一部書或某一篇文獻的價值、分析不同文獻版本之間的關系時,都需要對文獻的特徵和內容予以鑒別,特別是對那些偽造的書籍和文獻檔案子以斷定。

⑤ 傳統文獻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傳統曾經遭到意識形態的閹割,以致於我們除了做些典籍的貴族式研究,很難看到傳統的蹤影。以前的國學熱仍舊是一種旁觀者式的復歸傳統,畢竟我們的習俗、文化傳承方式,以及各類文物被文革所破壞。如今,長期處於「傳統」迷惘的上一代、這一代和下一代,又要面對全球化的沖擊。看到很多人為中國加入全球化而歡欣鼓舞,心中頗多感慨。要知道,傳統的困境又將進入「全球化」旗幟下西方現代文明的「合法」侵襲。本來,任何文化尤其弱勢文化在全球化面前不堪一擊,中國的情況更是如此。為了保護自己的傳統,很多國家都有文化委員會(Council),包括西方國家,還有相關的法律,這是政府層面的。反觀中國,政府除了由於某些領導人的偏好做些弘揚民族文化的表示,並沒有對傳統文化做真正的、全面的考慮和保護。比如,古籍出版大量依靠市場選擇,若大的中國對於自己悠久的文化典籍竟只有400萬人民幣的政府資助,何等的悲哀!地方政府也僅僅為了旅遊來假造歷史,對地方風俗、古跡的保護非常有限。傳統文化類學術機構的正常運作缺乏資金和規范,從來沒有哪個國家的學者像中國這樣忙於建立所謂的新學科,在處理傳統學科與現代課程的關系方面缺乏經驗。藏於民間的傳統文化,一天天衰弱,學者與民間的關系還是那麼遙遠。希望政府、學術機構(學者)和民間力量合作,在全球化進程中保有並豐富我們的傳統文化。
談了兩個問題,一是對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內涵的認識。該學科是在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等傳統學科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文獻學理論與方法而形成的學科。其內涵包括以下層次:傳統的「小學」層面;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柢之書,即中國文化元典;歷史地理學和官職等;在此基礎上,才進入各個歷史階段、各種體裁的專門研究。二是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培養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生的體會。首先要熱愛本專業,認識所從事專業的重要性。該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一定要通過古籍整理的實踐培養研究生。
一、對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內涵的認識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是因為它涉及的內容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而對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太遙遠的不說,從孔老夫子序《書》、記《禮》、正《樂》、訂《詩》、解《易》、作《春秋》算起,少說也有兩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但是中國古代文獻學家大多偏重於實踐,不重視理論的探討,所以除了唐初劉知幾《史通》、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校讎通義》等少數幾部帶有理論探討性質的著作之外,最早的文獻學理論著作要算鄭鶴聲出版於1933年的《中國文獻學概要》(商務印書館)。但作為一門學科體系的確立,才是近二十年的事。所以它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各家的認識並不一致,這一點,我們從全國高校研究生招生目錄的古典文獻學專業方向設置方面可以大致了解。

正因為古典文獻學是有關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與整理的學科,因此與古代文化各個分支的研究都有密切的關系,比如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古代史學、考古學等學科的研究內涵都與中國古典文獻學有重合的部分。但是既然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一定有自己獨特的內涵。

我的理解,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在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等傳統學科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文獻學理論與方法而形成的學科,它為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以及其它涉古學科提供有關典籍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文獻處理方法。所以它更測重「橫」的規律的探討,而不是像古代文學那樣更重視「史」的規律的研究。

就其內涵的層次而言,至少包括以下層次:第一是傳統的「小學」層面,即目錄、版本、校勘,文字、音韻、訓詁,這是古典文獻學的基礎。第二層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柢之書,即中國文化元典,像《尚書》《周易》《詩經》《左傳》《老子》《論語》《莊子》《孟子》《荀子》《楚辭》等。第三是歷史地理學和官職等,呂思勉曾說,歷史地理學和官職之學是研究中國學問的兩把鑰匙。在此基礎上,才進入各個歷史階段、各種體裁的專門研究。第四層是古典文學研究的基礎學科,包括:古典文學基本資料的整理,如文學作品總集、歷代作家別集的校點、箋注、輯佚、新編;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如撰寫作家傳記、文學活動編年、作品系年、以及寫作本事、流派演變的記述與考證等;基本工具書的編纂,如古代文學家辭典、文學書錄、詩詞曲語詞辭典、戲曲小說俗語辭典、文學典籍專書辭典、斷代文學語言辭典等。這些研究是各類專題研究賴以進行的基本條件,具有相對的長期穩定的特點。

中國古典文獻的內容如此之多,而且都是專門之學,一個人當然不可能樣樣精通。即使那些通人碩儒也是學有專攻的。但是在個人專門從事的學科方向上,力求「辨彰學術,考鏡源流」,能夠處於較前沿的境地。所以,作為濃縮了中國古典文獻學各層次知識的《古典文獻學》這門課,應當是碩士研究生的理論必修課。學習這門課的目的,就是要關注、跟蹤相關學科的進展情況。這樣,在自己的研究過程中,涉及到某一方面的問題,可以知道到哪裡去尋找最重要、最權威的資料。

二、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培養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生的體會

首先要熱愛本專業、了解學習本專業的意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專業和經濟效益關系十分密切。申請科研立項,申請經費資助,申報科研獎勵,幾乎每一項填表工作都有「能否創造經濟效益」的問題。對研究學習古典文獻學專業的人來說,遇到這類表格,往往十分尷尬,不知不覺當中,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的意義產生了懷疑,減少了學習的信心。所以,應當給同學講清楚,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是它的根。傳統典籍,則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因而傳統文化的研究是一項尋求民族之根、築造民族靈魂的偉大工作,它是社會主義新文化大廈的基礎。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而其文明傳承沒有間斷,民族文字、民族典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試想,如果我們用的不是方塊表義漢字,而是拼音文字,那麼,我們面對粵語寫的小說、吳語寫的詩歌、閩南語寫的散文等,恐怕只有經過九曲重譯才能略知其大意一二。在這種情況下,有人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一個民族,那是無法理解的。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實踐性強,主要指的在大量閱讀原典基礎上的整理實踐。理論再多,那怕講的頭頭是道,不親自拿著古籍字酌句斟,午夜篝燈,殘宵不倦,最終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碩士研究生期間,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仔細地校勘一些古籍,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研究生沉潛到典籍的最低處,了解它生成的最細微因素,就如同從事生物研究者對其研究對象進行細胞解剖一樣。

當然,中國古典文獻學並不排斥理論,實際上,沒有理論,我們面對的古籍只能是一盤散沙。聚沙成塔是理論的偉大魔力。當前的中國古典文獻學界,理論的建樹處於低谷。古典文獻學的學習和研究應當努力擺脫對一切現成理論的依傍,盡量從材料中發現問題。研究者應當沉潛於史料的寶藏之中,並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提煉出理論結晶。研究的靈感應當來自典籍本身,不是用實證去證實現成的理論,而是從大量的古籍整理實踐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論。

⑥ 文獻綜述一般用什麼研究方法

對於文獻綜述的研究方法一共總結了以下五種:

一、調查法

調查法是一種目的、計劃、系統三合一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者是歷史狀況的材料的研究方法。同時,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了多種方法例如歷史法、觀察法以及各式各樣的科學方式,從而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一個了解。

二、觀察法

觀察法指的是研究人員根據特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等等之類,然後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的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⑦ 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的目錄

前言
第一章科學研究概述
第一節科學與科學研究
第二節科學技術與社會進步
第二章選題
第一節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選題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選題的類型
第四節選題的過程
第五節選題的程序
第六節選題的途徑
第七節選題的方法
第八節選題的來源
第三章文獻利用
第一節文獻的定義和類型
第二節文獻檢索
第三節重要檢索系統的介紹及其使用
第四節紙質文獻及其利用
第五節電子文獻及其利用
第六節文獻的閱讀與管理
第四章開題報告
第一節開題報告的作用及其意義
第二節開題報告的寫作規范
第三節生命科學相關基金項目介紹
第四節課題申請書的撰寫
第五章實驗設計
第一節實驗設計概述
第二節簡單實驗設計
第三節單因素實驗設計
第四節拉丁方設計
第五節兩因素實驗設計
第六章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節實驗研究
第三節調查研究
第四節問卷調查
第五節訪談法
第六節評價研究
第七節行動研究
第七章數據處理
第一節基本概念
第二節數據處理原理及方法
第三節數據轉換
第四節數據處理軟體介紹
第八章論文的基本格式
第一節前導部分
第二節論證部分
第三節附屬內容
第九章學位論文寫作
第一節學位論文與創新
第二節學位論文與研究
第三節學位論文與讀書
第十章學術成果及評價
第一節學術成果概述
第二節論文答辯
第三節論文的發表
第四節學術報告
第五節專利申請
第六節報獎
第十一章學術規范
第一節學術規范概述
第二節學術活動中的基本規范
第三節學術道德
附錄(見配套光碟)
·收起全部<<

閱讀全文

與文獻目錄學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粟樂使用方法 瀏覽:314
食用油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75
食用油哪些方法 瀏覽:120
健身地膠點訓練方法 瀏覽:745
透明手機解鎖方法 瀏覽:988
2021年智慧樹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試題答案 瀏覽:706
測量鋪貼瓷磚平整度的正確方法 瀏覽:362
如何確定齒輪的製造方法 瀏覽:611
公路涵洞測量方法 瀏覽:638
對數方程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7
導泄作用的研究方法 瀏覽:94
生態建設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72
職位評價技巧和方法 瀏覽:305
有治療近視的方法嗎 瀏覽:747
蟲草花的最佳食用方法煲湯 瀏覽:376
寶雞扶風種植方法 瀏覽:678
目前術後疼痛臨床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970
衣櫃空心橫桿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850
梨花燙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659
人參的鑒別方法和原理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