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使用教學方法什麼為最根本的標准

使用教學方法什麼為最根本的標准

發布時間:2023-07-17 08:14:17

1. 小學語文常用的高效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學問,沒有掌握好的方法和技巧,教起學生會比較困難,那麼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什麼方法技巧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教學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1、教學目標要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學、系統、全面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准確把握課堂節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講解精要的課堂內容,根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學習目標。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劃分學生等級,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

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列舉例子,補充其他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既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也學會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有著終生的意義,他們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等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相當重要。所以,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課堂效率。

2、渲染課堂氣氛的方法

2.1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機會。語文課最怕的就是教師一個人把課堂時間全部佔用,而學生只能認真聽講。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越來越低。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自由學習的時間。以課文《飛向月球》為例,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老師應該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

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東西,小學生對月球也充滿了好奇,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學生一個自由想像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在發言過程中,教師可以起帶頭作用,然後再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月球上的事物進行猜測、想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聲講出自己的想像。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整個課堂顯得自由活潑,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

2.2角色體驗,點燃學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學生的表演慾望比較強,而且通過角色表演可以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語言的節奏,使學生在表演中逐漸對課文產生感情。《牛郎織女》是一個千古傳唱的神話愛情故事,像這樣的故事光靠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牛郎織女的故事,當然,學生也可以發揮想像,豐富故事內容。比如,當牛郎織女分別多年後,在鵲橋上相見後會說些什麼,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情境模擬相關的對話。筆者相信用這樣的方法,肯定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樂趣,使他們在以後的語文課上更有激情。

3、巧妙設計疑問,激發學生好奇

心理學認為,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的效果。因此,老師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投其所好,巧妙設計疑問,讓他們的好奇心成為語文課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劑。我在教學《"兩彈元勛"鄧稼先》時,以"我的偶像"引入,接著把鄧稼先的圖像掛出來,讓學生們猜猜他是誰,講述一下他的故事,學生情緒高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紛紛在書上找答案,較短時間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的愛國的科學家,順理成章地為老師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做好鋪墊。

在教學《人類的朋友》時,老師運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問學生:"你們想去這個美麗的樹林嗎?願意成為小動物們的朋友嗎?"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指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這節課我們要開動腦筋,怎樣使大自然更美麗?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學生們在情景的創設下饒有興趣地展開豐富想像,想出了很多好辦法,促使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展,有效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4、鼓勵質疑

學貴有疑。"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閱讀產生疑問時,正是他們積極參與學習,認真思考,主動探究,使思維向深入發展之際。因此,訓練學生生疑、質疑、釋疑,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及自主意識的重要手段。平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從課題發問;從課文內容發問;從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發問;在教學結束前留出適當時間讓學生發問;從標點符號的運用發問;從課文的中心發問;從某些修飾詞語發問,訓練學生從敢問到善問的能力。

如學習《靜夜思》這篇古詩,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了第一句話後,帶領學生歸納學習方法:①讀詩句;②講字義;③連成句。然後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學生自學後提出:不懂"疑"和"霜"是什麼意思。老師便針對學生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解疑,這樣,教師的思維活動與學生思維活動協調一致,使教師思維暴露在學生思維最恰當的地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了學習動力,而學習第三、四句時,老師則採用夥伴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四人一組,運用學法自學,互相質疑、解疑,然後向全班匯報學習過程。這樣學習,用時少,負擔輕,效益高,學生獲得了知識與能力,取得了最優化的學習效果。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二

一、教師的教態促成良好課堂氣氛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情緒的外在表現,比如:教學心情、表情、體態動作、神態等,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察其容」,而且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而「觀其色」。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一種課堂氣氛。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課堂氣氛。

教師的教態有先入為主的作用。當教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教師教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這種先入為主的方式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及時調整好你的心態和精神面貌。微笑是人際交流中一種最好的方式,微笑讓學生對教師沒有懼怕感,課堂氣氛溫和。如果教師板著臉孔,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學生感到壓抑,學習有緊張感,課堂氣氛變得生硬、冷漠,不利於教學的開展。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有些教師在授課時,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總是板著面孔,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學生還願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於你的學問和修養。

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時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二、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老師掌握著「話語霸 權」,學生只能當作一個個容器,等著老師往裡灌東西,可結果,園丁的辛勤,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天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變成了統一模式鑄造的標准件。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發言。筆者認為,學生「講」教師‘聽」。 有三大好處:一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筆者通過「聽」常常被學生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獨到深刻的見解、幽默睿智的語言所折服。

二是通過「聽」可以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真諦。三是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生。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堂成了他們發揮的舞台,這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煥發出課堂的活力。 「授之與漁」「操練捕魚」的有效途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做主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保持活躍和熱烈,使語文課堂呈現無窮的活力與魅力。

三、語文老師要習慣贊揚、欣賞每一位學生

小學語文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清代學者顏元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是講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筆者採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像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老師要盡量多贊賞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虛偽的應付,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

贊賞出創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生。通過贊賞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創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及方法上的優良行為,還要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

四、教師充滿殷切期待的提問方式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之一。如果我們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進行生硬的提問(如「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么?」),或對學生的提問作出生硬、粗暴的回答(如:「不,你錯了,正確的答案究竟是什麼?」),教師就顯得缺乏親和力,學生在情感上就會與教師拉開距離,表現出一味地從眾與退縮的狀態,他們多半會以模式化或機械化的方式來服從與迎合教師的「指令」或「命令」。在這種課堂氛圍下,交際能力、語文素養是無法形成的,更不用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了。因此,教師提出問題時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待。例如問:「這個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你有什麼看法?」其聲調表情都要像日常問話,而不應是審問。

學生回答時,教師可適時運用鼓勵性語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啟發性。」)或適時地插話,進行圓場和啟發。例如:「你是不是這樣的意思?」「可不可以從這個方面去理解?」教師這樣的插話是為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減輕被問學生的緊張感。教師提問的技巧在於保證學生能夠回答(盡情講出自己心中所想)並樂於回答。當學生提出問題或發表意見時,教師的應答應根據班級情況、靈活多樣、並具有交際表率作用。另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或坐或站,教師大可不必統一要求,一切以能讓學生放鬆心情、消除緊張感為好。

五、自由選擇的作業形式

我清醒認識到:不論是何種作業形式,過量的作業或罰抄、罰寫,只會使學生不堪重負,挫傷其學習積極性,從而產生反感和厭學情緒,最終使得課堂生態被破壞,教學環境被人為地惡化。不同層次的學生被統一要求的大量作業所累:成績好的學生因覺得簡單無必要而厭做,成績差的學生因覺得太難、做不出而不做,教師卻又因學生沒能按要求完成任務而不悅,良好的課堂氛圍也就沒有了。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變強制性的布置作業為商量式的推薦作業,根據所授內容在一定范圍內,指定一些分量或難度有所不同的題目由學生自由選做。

這樣,可使學生在不感到負擔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讓其少做些瑣碎的作業,推薦他們做些課本以外的練習,以拓寬加深其知識結構;對於中低層次學生,在推薦作業之前,教師需精選一些示範題進行講解,做些必要指導。如:在學習關於《別……》的詩詞後,就可要求成績好的學生做這樣的作業:收集古代聯「送別」的詩詞曲賦文,作專題研究。使得他們必須去查找有關「送別」類古詩詞資料,這樣他們既學到了與課文有關古代詩詞曲賦知識,又培養了查找資料的能力和寫作能力;對其他學生,則只需要能做出課文中的鞏固性練習即可。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三

一、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包括講述法、講解法和講演法。主要是由教師運用語言來傳授知識。其基本要求是:表達正確、明了、生動,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堅持用普通話。板書清晰、簡要、規范。

2、演示法

這是教師藉助實物和教具,向學生進行展示以說明或印證所講知識的方法。當然也可以利用向學生播放影像資料、作演示性實驗的方法來說明或印證。

3、討論法

這種方法是指當老師或學生提出有探討性或值得商討的問題時,老師組織學生分組對問題進行議論。它有助於師生、生生交流思想,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讓學生對問題有一定深度的理解。

4、談話法

談話法,又叫提問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師生間的對話,讓學生自己獲得知識、提出結論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5、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和熟練技能的一種訓練方法

二、新課標理念下教學方法的運用

1、師生角色相換

教師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學習「中國畫」的「留白」藝術,課不能備得太滿,要給生成留有空間,要對各種情況做出預測。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學生主體的地位。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2、興趣與疑問相雜

皮亞傑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以趣開頭,精心設計導入語,(或以耳熟能詳的民歌、童謠,或以動漫畫面)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興味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激疑同時也是激趣。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把激疑看成是「創設問題情境」,語文教學是圍繞一個「疑」字展開的:無疑——有疑——質疑——釋疑。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同時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朱熹早就已指出:「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3、表演與實效相合

課堂情景表演兼顧了教學目標中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身體運動領域三個方面,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它是推進語文素質教育,強化學生主體活動,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教學形式。在閱讀教學中,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個人表演、小組合作、綜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即興表演課文(或只是其中的詞句、片斷),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元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使學生在體悟中不斷創新。

4、思維與創新相重

長期以來,在傳統教學中不是缺乏創新意識,就是把創造性教學視為高不可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習慣,增強思維活力,而不是要他們馬上為社會做出有價值的發明創造。只要是在他們的知識范圍內,能夠提出具有新意的思考和設想,就要給予鼓勵和引導。創造性思維往往自疑問和想像開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取多種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指導學生面對平常的事物進行種.種聯想和想像,就有可能順著問號去思考,去發現,去創造。

5、口語與習作相融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慾望,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從而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語文的基本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他們之間密切聯系,相互影響。一般來說,說話說得好,清楚、干凈、有條理、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作文也會寫得好。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根本,說是寫的基礎,說又是檢驗書面語言的尺度,要讓學生照說話來作文;書面語言通過對口頭語言的加工,又比口頭語言更准確,更凝練,更規范。當然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要培養初步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我們在進行小學作文教學時,要把這三者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2. 教育中的幾種教學方法求解答

摘要:本文分別介紹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實驗法、問題探究法、陶冶法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說明每種方法的特點、優點,在生命化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這些教學方法,力求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謂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現代學生接觸新事物廣泛,思維活躍,以前單調的教學方法、方式,已經不適用,生命化課堂要求教師不能再一味的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用單一的講述的教學方法,那麼在改革的浪潮中,使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才適應社會的發展,符合時代的進步? 中國李秉德教授在《教學論》中對教學方法進行了如下分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我個人認為李教授對教學方法的分類非常適合目前生命化課堂初中化學的教學,他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使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李教授的主張也正是我校開展的生命化課堂教學精神的體現。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力求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並盡可能的進行優化組合。以下是我在課堂中對幾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一、認真聆聽 領略知識中的精華講授法要求教師運用語言的方式,系統的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和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該法對教師的語言組織能力,知識概括能力要求較高。對初三學生來說,他們剛剛接觸化學這門學科,對微觀世界了解甚少,很難理解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對原子的內部構成,原子中的電子排布更是無從想像。這就要求教師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上,用精煉清晰的語言,簡明扼要的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蜜蜂在某一朵花附近采蜜時,沒有確定的飛翔路徑,一會兒向西,一會兒向東,蜜蜂在這朵花的近處、遠處都可能出現,似乎沒有什麼規律。但經過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蜜蜂在花朵附近出現的次數比在遠離花朵的地方大得多。使學生感知,電子在原子核外的這個極小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時而出現在離核遠處,時而出現在離核近處,我們不能精確測定或計算出電子在某一時刻的位置,但是能從理論上統計出它在原子核外某一范圍內出現的機會的多少。最終讓學生明白在多電子的原子中,各電子的能量不同,運動區域也不同,能量高的離核較遠,能量低的離核較近。離核最近的區域叫第一層,依次向外類推,分別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層,即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第一電子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舉例說明如氧原子核外有8個電子,第一層排布2個電子,第二層排布6個電子,電子圍繞原子核作高速運動。在學生了解的基礎上,通過習題加以鞏固,進一步加深理解。二、動手動腦 體驗學習中的樂趣俗話說:「我聽過了,就忘記了;我見過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可見動手實驗對理解並掌握知識的必要性,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動起來,才能在動中有所感悟,有所啟迪,受到熏陶。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操作更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理解道理。實驗法也是我們在生命化課堂教學中運用的較多的一種方法。例如對氧氣的性質一節,我們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從氧氣的製取,氧氣的收集到研究氧氣的性質,一切活動都由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只充當助手的角色,在必要的時候指導一下,學生和教師角色互換,學生處於主導地位,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每個小組內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人人動手實驗,經過自己的實踐真正明白了為什麼長頸漏斗的下端要浸沒在液面以下,為什麼導管不宜伸入集氣瓶太長,怎樣做集氣瓶里不會留有氣泡,保證收集的氧氣的純凈……在動手操作中,學生徹底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中豁然開朗,避免了只從表面知道而實際不明白其中道理的弊端。從本節的檢測情況看學生對實驗操作、實驗注意事項等都掌握的很好,充分證明了動手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合作交流 探索問題中的玄機問題探究法要求教師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節,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在以往的教學中,當教師把問題拋出後,學生不會答或答的不完整時,教師往往急不可耐,怕學生耽誤時間影響課堂教學進度,趕緊告訴學生標准答案。可是學生往往並不領情,在知識檢測中反復強調的知識點仍然錯誤百出。根本原因,就是由於這些問題不是由學生自己去解決的,學生並沒有動腦,所以學生不理解,只是一味的死記硬背,不用幾天就忘了老師講的是什麼了,老師覺得很委屈,辛辛苦苦講了那麼多遍,就好象對牛彈琴。更嚴重的是,這種直接揭秘的方法慢慢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行探究的科學素養扼殺掉了。在生命化課堂中,我認為一定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應該放手將問題扔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分析題意、參與討論、最終發現問題的解決方法。在燃燒和滅火的教學中,由於燃燒是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學生已經知道很多促進燃燒和滅火的方法,所以本節課的設計上,應該盡可能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角度認識燃燒和滅火的原理,引導學生把自身的生活經驗與化學聯系起來。本節課設計如下:准備打火機,蠟燭,酒精燈,分別點燃,讓學生說出它們熄滅的方法及採取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在課堂上,問題一提出,學生立刻活躍起來,這些活動是學生熟悉的,了解的,所以很自然的將學生引入新課的氛圍。經過短時間的交流討論,學生踴躍發言,發表自己小組的見解。 「打火機熄滅只需松開開關,沒有氣了,就滅了。」「對!」一名學生剛答完,全體學生大聲對其評價。「酒精燈熄滅,用燈帽蓋滅,裡面沒有氧氣了,就熄滅了。」「對!」「燈帽要拿下來,再蓋一次。防止壓強小,下次不容易打開。」有另一名學生進行了補充。「太好了,你考慮的非常仔細。」聽了我的表揚,這名學生開心的笑了。「蠟燭用嘴吹滅,吹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火就熄滅了。」「對。」「不對吧。」學生的評價出現了分歧,而且明顯猶豫不決。我進一步提示,「用扇子扇風,蠟燭會不會熄滅?扇出的風,是二氧化碳嗎?」「扇風是由於溫度降低了,蠟燭熄滅。」學生紛紛搶著回答。不少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么回事。從隨後的課堂檢測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滅火的原理都非常理解明白,大多數學生所舉例子就是導課所用的三個例子。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這樣對知識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四、陶冶情操 感受生命中的閑情陶冶法是指利用各種情境中的教育因素,特別是教育者自覺創設的教育情境,對學生進行感化和熏陶、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從而提高他們思想覺悟和品德水平的方法。學生初次接觸化學這門學科,怎樣讓學生產生熱愛化學、喜歡化學之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第一單元化學改變了世界通過化學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響,衣食住行個個方面都離不開化學製品,說明化學對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讓學生感受化學的奇妙,用我們身邊的事物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奇妙,在這種奇妙的愉悅感受中,初步使其形成化學科學的價值觀。本節課我盡量讓學生發言,提醒學生從早晨醒來起床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設想直到晚上睡覺時為止,都會用到哪些物品,這些物品是天然的還是人工製造的?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課堂上學生情緒高漲,從起床後穿的衣服、褲子、鞋,吃飯時飯桌上的饅頭、面條、米飯、蔬菜,上學用的自行車、汽車,教室里的課桌、書本、鉛筆、門窗等等一一分析,感受到化學對生活的重要,學好化學將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急切的想了解更多的化學知識。學習原子的結構,制鹼等內容都可以採用陶冶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創建身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感。五、博採眾長 感悟化學中的真諦在實際的教學中,單一使用一種教學方法,很單調乏味,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及目標,授課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的甚至交叉的、重復的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之花在生命化的課堂上遍地開放,使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識,理解含義。對質量守恆定律的講解,我分別使用了實驗演示法、講授法、學生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從各個方面了解、分析,最終達到理解的目的。正如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以上是我的一些體會和做法,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進一步努力,力爭做的更好。參考文獻:1、李秉德 《教學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2、盧巍 程同森等 《化學教師教學用書》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83、畢華林 盧巍 《任務分析理論與化學教學設計》 中國教育學刊 2000

3. 如何有效的進行教學

如何有效的進行教學?

您好!

一、走出常規的備課誤區
我們往往以為,要備好課,就是要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備出每節課講授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錯點以及教學方法、過程等。勿庸置疑,這些是必要的,但關鍵是,我們應走進學生的心裡,找出學生的興奮點,備出真正讓學生感興趣的課。能夠備出這樣的課,是學生能輕松掌握所授知識的前提和保證,也是教師能永遠感受課堂的新鮮感和誘惑力的原因所在。記住:每一天都是新鮮的!要進行有效教學,教師須自覺地對教學活動及其他因素進行巨集觀與微觀的統一設計准備,實施調控和檢核評價,以追求最佳的教學效率。
二、要有正確的教學方法
面對每一個教學內容,我們都應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興奮作為出發點,重視應用,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重視學生的參與面和參與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通過對各層次學生的引導和鼓勵,達到掌握和運用知識的目的。我認為,在教學時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1、遵循由易到難的授課規律
面對同一個授課內容,每一位教師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但面對難點,一定要逐步分解,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切不可草率行事,簡單粗暴地去處理,否則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下面是幾種授課方式的效果比較,深入淺出→高效;深入深出→有效;淺入淺出→低效;淺入深出→無效。
2、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參與面與參與度
素質教育的春風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在教學時應做到「三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有專家曾經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作了統計:授課形式為:教師講授→學生對所教內容記住的平均率為5%;學生閱讀→10%;視聽並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5%。從中不難看出:學生動手、學生參與的重要性。還有一句俗語:我聽到了就忘記了,看到了就明白了,而做過了就記住了!所以,不要怕浪費時間,不要怕學生出錯,讓學生嘗試從失敗或成功中汲取知識,這樣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3、注意提問的藝術
好的提問應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定和學生的正確作答,通過老師的運作,讓學生逐漸領悟並深化所學內容。好的提問應給學生一種學習的 *** 、滿足感和成就感,是激起學生學習慾望和探究慾望的關鍵所在。
4、賞識教育
要有一雙慧眼去發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通過一次次的表揚,強化、鞏固這些「閃光點」,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師生氛圍,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保證。有一句俗話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雖然不能將所有責任都推給教師,但從另一方面也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教學效率的關鍵。許多人也許都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試驗:有人把16個學習成績相當的同學分成兩組,稱其中有4人非常非常出色,結果這4人受到了老師的青睞,最終確實發展成了非常優異的學生,這就是賞識的力量。
5、重視合作與質疑
合作與質疑的品質,正是當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品質,因此,我們的課堂務必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重視合作與質疑。對於合作的使用應注意:所給的合作專案要有合作的必要性,必須要分工合作、互相討論幫助才能形成某種共識。小組合作時還應指定小組長與記錄人,作好合作結果匯報。通過合作,不僅解決了學習任務,而且有助於同學間的團結協作、互幫互助,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從而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質疑時要注意:首先,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要相信學生能提出好的問題。事實上,你如果運用了就會發現,他們也許會提出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在上一次瀘縣的語文優質課選拔賽時,有一位教師在上《天上的街市》一課時,有學生問:「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相會一次,為什麼課文中有看到他們騎著牛兒來往?」你看,這問題提得多麼可愛!另外,在質疑時,應多給學生鼓勵(不管他們提出的問題如何)。通過質疑,讓學生明白:原創方法是智慧的,多種方法是高明的,一種方法是可行的。這樣有助於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提高他們質疑的積極性。
三、精講精練、講練結合
適時回顧復習,適當測評,開展起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把理論運用於生活實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達到輸入與輸出的平衡,這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反饋手段之一。長期光講不練,不能發現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程度,許多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這樣也會極大地降低教學的效率。同時,適當的教學壓力也是保證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在教學時給學生以緊張感,讓學生在一個緊張的氣氛中動手操作,真正做到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問題。讓我們攜起手來,踏著時代的步伐,努力營造出一個個生機盎然、師生氣氛和諧、充滿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綠色課堂!我深信:我們一定會樂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如何有效的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 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二、為何要寫教學反思
1、促進思考向縱深發展的意義。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時間、大腦遺忘規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導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還沒思考出具體的結果就產生了擱置現象。而寫,首先需要教師對在教學中的引發了注意的教學現象進行認真地回憶,具體、細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對教學事件、個案的進一步細致地、比較全面的認識,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礎。其次,寫反思的時候,因為要落筆,就需要對所思考的內容進行邏輯化、條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同時,對寫下來的教學現象、個案進行思考,因為寫得翔實,思考也會趨於全面。
2、促進教師教育理論學習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師的思考不能夠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的膚淺。而寫,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寫的深刻一點的需求,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往往要參閱一些資料、翻看一些書籍,促使教師進一步學習,是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3、促成教師的經驗積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將往事淡忘。而寫,能夠幫助教師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積累下來,使自己對自己教學現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記憶下來。因為寫的積累作用,教師便真正成為了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理性思考的教師。同時,寫下來的東西更方便與人交流,會促進教師更好的發展。
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的」
反思的目的是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以提高教師自身業務能力。
通過反思,教師可以發現新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學反思,「思」之要有物。這里的「物」,特指教學實踐的過程。經歷教學實踐後,教師總會產生一些難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一思:特色是什麼?教學特色是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教學,給人的感受是別樣的,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它蘊含於諸多要素之中:在教學理念上,看主體地位的突出,主導作用的發揮;在教材處理上,看教材特點的把握,知識聯絡的溝通;在教學方法上,看教學層次的呈現,實踐活動的安排;在教學方式上,看學生參與的程度,知識獲取的過程;在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目標的落實,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思:「精彩」在哪裡?精彩的教學片段依附於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勝的新課匯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應用,新穎別致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慧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
三、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據」
教學反思有價值還需要思之有「據」。這里的「據」是優質教育的要求。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改進教學、實現自我發展,實現優質教育。優質教育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優質教育來源於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教師豐富的實踐性知識。可以為教學反思提供「據」的主要的來源可以包括三個方面:
一據: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和課程標準是現在教材編寫和教學實施的基本依據。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離開了這一點,教學活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二據:學生發展。教學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是否有所收獲並得到發展是我們始終要關注的問題,離開了這一點,教學活動就會成為「無本之木」。
三據: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從細節上講,一堂課教學程式、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活動的組織、教師的點撥引導是否到位,學生參與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突出,課堂的氣氛是否活躍,課堂教學效果是否較好等,都是促成教學成功的因素。課後將它記錄下來,作為有效反思的依據。
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的」、思之有「物」、思之有「據」。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如何有效進行教學反思

□ 王興山 反思來源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有反思的產生。教學反思不是簡單地回憶或回想,而是探究、檢測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以及產生這些問題和困惑的深層原因。在新課程標准實施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是重構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那麼,,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教學前的反思備課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備好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備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備課程標准,知道理念新在何處,明確教育教學方向;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備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備教法,注意預設與生成,讓課堂活起來;備好自己,成功一堂課,成就一個人。 二、教學中的反思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使課堂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新課程所提倡的生成性教學具有多變性、復雜性,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對每天都在進步成長的學生、日日都在發展變化的社會,如果我們仍固守著陳舊的經驗去操縱教學,那麼課堂生成將成為難得一遇的精彩,所以,我們必須加強教學反思,經常審視和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和應變能力。進行教學反思,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教學目標是否體現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活動是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過程是否關注課程資源的動態生成,教學策略的選擇是否科學,等等。 三、教學後的反思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後反思並不是新東西,但新課標特別強調反思教學,並賦予了它新的內容。在將備好的課進行實踐後,把實踐中和實踐後所獲得的資訊,滲透到教案中去,進行修改和優化:記下課堂教學中的體會和感悟,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學生的表現和反應,突發事件的處理;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境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並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認真整理在備課本上;在審視自己教學活動的同時,積極吸取新的資訊,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訂新的實施方案。(作者單位:南召縣城關鎮第二初級中學)

問一下學生的感受
或者把反思記錄下來
以後吸取教訓
請採納
謝謝

如何有效的運用多媒體教學進行教學

一、多媒體資源的選擇和應用要最優化
多媒體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給人們對課堂的期望帶來了美好的憧憬,希望以此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認知過程。但是,由於資訊科技的飛躍式發展和網路技術的突飛猛進,多媒體資源的數量呈爆炸式增加,出現了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局面。如何選擇和使用這些資源,成了廣大教學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此,筆者以為,在對多媒體資源進行選擇和應用時,要遵循最優化的原則,切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所謂最優化原則,即所選的資源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和影象等)要能最好地呈現教學的內容,最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的學習動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讓人產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沖動。
實踐表明,動態的文字比單一呈現的文字更具有 *** 性,而圖片所創設的情境更優於文字的效果,動畫、音視訊的應用能更好地使師生互動,能直觀、動態、准確形象地傳遞資訊。因此,在通常情況下,選擇多媒體資源時,要注意精挑細選,仔細斟酌,做到能用視訊的不用圖片,而能用圖片的則往往遺棄文字。這樣的資源選擇和應用方式,使獲取的資源是最好的,將對學生的身心產生最大的沖擊力。應用資源的方法是最佳的,達到的效果必定是最好的。
二、要將多媒體資源應用到教學的「關鍵點」上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多媒體資源的應用也是一樣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只有用在「關鍵點」上才能發揮關鍵的作用。所謂教學的「關鍵點」是指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匯入點、啟發點、銜接點、拓展點和思維盲點等。對這些點的處理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
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首選就需要解決好重點和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多媒體資源的應用,其優越性首當其中的是要體現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和化解教學難點。這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重、難點的分析能否到位,關繫到教學的成敗。而以優質教育資源支撐的課堂,通過優美的畫面、動態的場景、互動的雙邊活動、真實有趣的生活內容,恰當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其次是課堂的匯入點。匯入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始。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將多媒體資源應用於教學匯入的環節,創設主動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置身於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學習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用多媒體資源進行課堂教學的匯入,猶如一位德國學者做出的精闢比喻一樣。他說,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當將15克鹽放入一大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會在享用佳餚時,將它們情不自禁地吞下。知識之於情境,猶如鹽在湯中。這樣的比喻,何等的形象!
第三,將多媒體資源應用於教學環節的啟思點、銜接點和拓展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有著一語點醒夢中人的作用,幫助學生破解心中的困惑和疑難,從而建構起生動、活潑並具有良好生成性和生命活力的課堂。在這里用多媒體資源的可視性、互動性和優質高效性等特點,既對教學內容進行註解,同時又對學生的學習和思考進行點撥,如武術招術中的四兩撥千斤,使學生豁然開朗,放飛思維。
三、多媒體資源的使用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
優質的多媒體資源,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但是,它們最終只能是教育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把教學全託付給它們,不能用多媒體資源代替教師對教學問題的深度剖析,更不能用它取代學生的探究活動。因此,我們既不提倡將多媒體資源供奉於神台之上,視之為萬能之法,也不提倡資源的濫用和誤用而導致教學要素的缺位。
多媒體資源選用的「適可而止」,是說在使用它時要做到適時、適量和適度。
所謂適時,即教師要把握多媒體資源應用的時機和時間,既不能一謂不用,也不可「滿堂灌」地亂用。該出手時才出手,這樣才能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了學習重點,破解了學習難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避免視聽疲勞,防止資訊污染的出現。
適量是要教師控制多媒體資源傳遞的資訊量,防止資訊氾濫。多媒體資源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資訊,學生接受和加工處理後,便於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這本是多媒體資源的一個巨大優勢。但不少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資源時,喜歡將能找到的資料都堆到課件或課堂上,匯入時視訊播放要好幾段,解釋重點時用好幾個動畫,播放好幾段音樂,結果使學生面對繁雜的資訊時無所適從。狗吞泰山無從下嘴,反而產生出新的、更多的困惑和疑問。因此,對於那些可有可無的資料,即使很精彩,也要裁剪掉。量體裁衣,衣美觀,按量取食,更健康,教學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再者是適度的問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師生共建,和諧生成的過程。教師過多依賴多媒體資源製作的課件,會侵佔學生的想像空間,減少學生主體思維的主動性,從而背離資源使用的初衷。所以,多媒體資源應用的教學活動,應該是通過課件引導學生進行「做中學」,而不是光「看課件」。應該引導學生分析、思考、互動、生成與創新,而不是不加思考地從課件中獲取問題的答案或僅僅對課件進行「欣賞」。
四、多媒體資源使用時要減少「偽資源」的干擾
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用多媒體資源的目的是通過情境創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而課件中過於繁雜的色彩,過多的版式變換和動態效果,會干擾學生的思維;無關的動畫,與課題不相乾的圖片,多餘的音、視訊則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不利於學生知識的建構和技能的提升,不利於學生認知的正向遷移。這些我們稱之為「偽資源」。
面對浩如煙海的資源環境,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減少「偽資源」的妨礙呢?這就要求我們追求多媒體資源使用的「真」「善」「美」。
1.求真
「生命成長的課堂」中「生命」的內涵在於教師要把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放在第一位,把學生當成發展中的人來看待。把學生放在首位的關鍵,就是傳授「真知」。資源中展示的概念、原理要真實可靠,分析推理要嚴謹、准確,方法步驟要正確無誤,模擬效果要形象逼真。就是有比喻、誇張,也要貼切、恰當、合理,不能隨便臆造。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真實的課堂教學才是有價值的。
2.求善
要求教師要善於取材,合理用材,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獨特魅力。全新思維要求教學資源素材要具備交響感、設計感、故事感、共情感、娛樂感和意義感。故而,多媒體資源的選取,要具有嚴密性和科學性,其應用要具有代表性和規范性。課件不僅要在版面布局上合理,內容呈現上吸引學生,而且要關注畫面的啟發性、新穎性以及表現力、感染力等。對於無關的動畫,要做到少而精,甚至完全放棄。裝飾和點綴要盡可能科學有趣。多餘的音、視訊要設法裁除。
3.求美
要求教師選擇和應用資源從形式和內容上具有美感,包括各種資源的色彩、比例、層次要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同時又給人舒適、和諧、有品位的享受,能表達積極向上,追求進步的情感等。這要求素材的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整體標准相對統一,語言文字規范、簡潔明了,聲音清晰、無雜音、無停頓,視訊解析度要高,人物形象鮮明。同時,在導航圖示、動畫設計上,要意圖明朗,易於理解和操作,能快速引起學習者的跳轉,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唯真、唯善、唯美,才能求真、求善、求美,才能把握各種資源的真諦,凸顯教學資源對有效教學的輔助作用。
五、多媒體資源應用時要關注課堂的彈性
任何時候,教學都要以傳承人類文明和培養創新人才為己任,無論完成哪種任務的教學,「教」始終是為了「學」。「教」是依附於「學」,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學生的學。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的法子要依照學的法子。由此可預見,多媒體資源應用的課堂應該是以學為主的課堂。所以,對於多媒體資源的應用,也要靈活,因學而動,不要過於生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如何教,教什麼,還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要依據學情和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調節資源
使用的長度和廣度。不能因為資源是自己費心找來的,就捨不得丟棄。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使用教學資源,不僅是對學生的負責,更是教師對職業的尊重。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一如藝術家,教學才能如行雲流水,流暢歡快。多媒體資源運用應自然得體,生動活潑,看不出半點牽強和做作,並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從而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這樣就會避免因「一刀切」而出現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停頓、超時、失控等尷尬局面。
課堂教學的彈性還體現在其生成性的一面。課堂的生成往往是師生互動過程中隨機產生的,是動態的,這樣就會有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包裹在裡面。此時,教師就不能因為自己的課件是「這么設計」的而繼續生搬硬套,置學生的思維於不顧,這樣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因此,要求教師在應用資源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時,把「彈性」思想融入其中,有時可以順水推舟抑或另闢蹊徑,使教學的過程更加靈活多樣,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更具創新精神和創新品質,多媒體資源的優越性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學活動才能更有效地開展。

如何有效的進行單詞教學?

對於剛剛接觸英語的學生來說,單詞的識記是學好英語的極大障礙。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讓學生識記一定的詞彙,進而運用詞彙達到學生能初步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較多的嘗試與探索,現將我自認為較為有效的方法作如下小結,願與廣大英語教學同仁交流。 一.採用靈活的方法教讀單詞。 在以往教學單詞時,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先由我范讀和領讀,在學生會讀之後就讓他們自己記。然而在檢查學生的識記效果時卻往往不盡如人意。為此,我改變了以往常用的教法,利用投影出示、實物呈現、簡筆畫描繪、動作演示等形式多樣的方法教新單詞,效果就比以前好多了。實踐證明:在教學新單詞時通過投影出示、實物呈現、簡筆畫描繪、動作演示等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學生度過記單詞的難關,獲得基礎知識;又能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養成在生活中學習英語,學英語應用於實際的良好習慣。 二.提供有效的方法識記單詞。 學習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掌握了科學的方法,做起事來才會事半功倍。剛進入中學的學生在記單詞的時候往往都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他們在記單詞的時候急於記寫法,而且很多人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記,寫法好不容易記住了,卻有的連讀都不會,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在學生記單詞前,讓學生明確聽說讀寫之間的關系,要求先知其聲,後明其意,再記其形。對於形相近的單詞可採用比較記憶,對於一詞多義的可結合句子記憶;對於詞性不同的可注意英漢之間的差異。這樣學生記單詞就容易多了。 三.開展多樣的活動鞏固單詞。 人的記憶是有一定的時效性的,原本記住的東西,如果不在一定的時間內加以復習和鞏固,就會很快的遺忘。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已經學過和記過的單詞及時地加以復習和鞏固。我通常採用的方法就是在每節課的課前或課後用幾分鍾的時間,用開火車、猜謎語、詞語接龍、做動作、唱歌、畫畫、同桌聽寫等游戲活動來引導學生復習鞏固所學單詞,避免學生過快地遺忘單詞,讓學生把單詞記得更牢。 四.制定具體的措施落實單詞。 在落實單詞方面,本人著重兩個方面:一是聽寫。聽寫分每課聽寫,單元聽寫。對於聽寫分層制定達標要求。達標的給以獎勵,不達標的及時加以督促。二是應用。在以往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學生記住了單詞,但卻不會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以很好的應用。這就需要通過做一些口頭或書面練習來讓學生熟練掌握。為此,我常常設定一些與新單詞有關的選擇、填空、造句、作文等題型來幫助學生正確使用所學單詞。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初步運用語言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

4. 教育學試題庫及答案

填空:1、教育學是研究( )的一門科學。(教育現象及其規律)2、教育現象包括( )和( )(教育社會現象、認識現象)3、教育的方針政策是( )的體現。(人們主觀意志)4、教育規律是( )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於教育規律,甚至有些教育經驗不一定符合規律。(教育經驗)5、我國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獻,傳說是戰國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羅馬昆體良(《 》)還早300年。(《學記》、樂正克、《論演說家的教育》)6、1632年,著名的( )國教育家( )出版了(《 》),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捷克、誇美紐斯,《大教學論》)7、廣義教育包括( )、( )、( )。(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8、狹義教育既是( )有時可以作為( )的同義語使用。(學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會屬性即是( )、( )、( )。(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10、古代社會教育包括( )和( )。學校始建於( )社會,古代教育的內容是( )、( )、( )、( )、( )、( )。歐洲奴隸社會出現過兩種著名的教育體系( )和( )。歐洲封建社會的兩種教育體系是( )和( );教會培養教士和僧侶,教育內容是七藝:包括三科( )、( )、( );四學( )、( )、( )、( )。騎士教育培養騎士,教育內容是騎士七技:()、( )、( )、( )、( )、( )、(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奴隸社會、禮、樂、射、御、書、數;斯巴達、雅典;騎士、教會;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11.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遺傳、環境、教育)12. 教育目的規定了把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是培養人的__,是對受教育者的一個__。(質量規格標准、總的要求)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發點,又是教育工作的__。(歸宿)14. 機器大工業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展的__和___;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___,__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基礎、可能;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15. 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決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發展,成為健全發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盧梭、洛克)16.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應根據社會要求來確定,教育目的除社會需要以外無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爾巴特、塗爾干)17.馬克思主義認為確立教育目的應根據___和__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社會需要、人的自身發展)18.體育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組織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徑、體操、球類、游泳、軍事體育;體育課、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鍛煉、運動隊訓練、運動競賽)19. 美育的任務是__、___、___。(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20. 美育的途徑是___、___、___。(通過各科教學和課外文藝活動實施美育;通過大自然實施美育;通過曰常生活實施美育。21. 智育的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__,培養__,發展學生的___。(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技巧、智力)22. 普通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它承擔著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新生和__的雙重任務。(為社會輸送勞動後備軍)23. 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是什麼?(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4. 廣義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個國家為實現其國民教育目的,從組織系統上建立起來的一切__和___。(國民教育制度、教育設施、有關規章制度)25. 狹義的教育制度即__,簡稱學制。__是整個教育制度的核心。(學校教育制度、學校教育制度)26. 建立學制的依據是___、__、___、___。(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狀況;政治經濟制度;的身心發展規律;民族傳統和文化傳統)27. 中國第一個現代學制頒布於___年,稱為__。(1902年,壬寅學制)28. 中國實行的第一現代學制是__年,張之洞、榮慶、張伯熙三人重新修訂的__。體現了「中學為體,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學制、西學為用)29. 1912年,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__學制,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廢止讀經,充實了自然科學內容,將學堂改為學校。(壬子癸丑學制)30. 1922年,以美國的學制為藍本,頒布了___學制,又稱__或新學制。這個學制一直沿用到全國解放初期。(壬戌學制、「六三三制」)31. 新中國的第一次學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32. 1958年9月19日頒布了<<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確定了「___」的方針和「___」、「____」的具體原則。(兩條腿走路、三個結合、六個並舉)33. 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__。(主體)34. 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在__、___、___三個方面。(自覺性,獨立性、創造性)35. 學生年齡特徵是指青少年學生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不同年齡階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典型的、本質的)36.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__。具體任務包括___、___、___。(教書育人、搞好教學、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關心學生的身體和生活)37. 教師的勞動特點是__、___、___、__。(復雜性、創造性;連續性、廣延性;長期性、間接性;主體性、示範性;)38.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__,在教育過程中起___作用。(領導者、主導作用)39. 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___,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起___作用。(傳遞者、承前啟後的橋梁)40. 教師的素養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結構)41. 教學是___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42. 教學是貫徹教育方針,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實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學是學校工作的__,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徑、中心環節、教學為主)43. 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學校的教育任務,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的__。(指導性文件)44. 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教學大綱、教科書)45.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社會的要求和___,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文化科基礎知識和___,發展學生的___,形式科學世界觀及培養__。教學過程是一種__。(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基本技能、智力和體力、道德品質的過程、特殊的認識過程)46. 在近代教育史上,對於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問題,__和___曾有過長期爭論。主張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訓練學生的思維形式,知識的傳授則是無關緊要的學派是____。主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於傳授對實際生活有用的知識,至於學生的認識能力則無須特別訓練的學派是__。(形式教育論者、實質教育論者、形式教育論者、實質教育論)47. 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統一,反映了教學的__規律。(教育性)48. 教學原則是教學必須遵循的___。(基本要求)49. 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體系是___和____。(啟發式、注入式)50. 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紀捷克教育家__提出來的。中國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開辦的__中開始採用班級授課。(班級授課制、誇美紐斯、1862年、京師同文館)51. 課的類型分為__和___。(單一課、綜合課)52. 課的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進行先後順序和時間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幾部分。(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53. 教學的輔助形式有___、___、___。(個別教學、分組教學、現場教學)54.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___、___、___、___、___。(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55. 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確、內容正確、結構合理、方法恰當、語言藝術、板書有序、態度從容自如)56. 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時考查、考試)57. 考試一般有___、___和__三種(學期考試、學年考試、畢業考試)58. 學業成績評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級記分法又可分為兩類,一類為__,另一類為__等。(百分制記分法、等級記分法、文字等級記分法、數字等級記分法)59. 德育是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__的活動,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個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會現象、個體現象)61. 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會的品德轉化為___的過程。德育過程區別__的過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受教育者品德、學生思想品德形成)62. 德育過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的矛盾)63. 德育過程的四個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64. 德育過程是對學生___、__、___、___的培養和提高過程。(知、情、意、行)65. 德育原則是學校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___。德育原則來源於實踐,是德育實踐經驗的__。我國孔子曾提出過循循善誘、___原則,英國洛克提出___,法國的盧梭提出___,德國赫爾巴特提出__,美國的杜威提出__的原則。(基本要求、總結和概括、因材施教、環境教育的原則、自然後果原則、愛的原則、教學的教育性原則、社會化活動)66. 中小學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服教育、榜樣示範、實際鍛煉、陶冶教育、指導自我教育、品德評價)67. 課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以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___、___、___的教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68. 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有___、___、___。(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69. 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是___、___、___。(自願、靈活、實踐)70. 三結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71. 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___、___、___,是學校領導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幹力量,是聯系各科任課教師、學生集體的__,也是溝通學校與__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__、___。(組織者、指導者、教育者、紐帶、家庭、帶好班級、教好學生)72. 了解和研究學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觀察法、測量法、問卷法、談話法、實驗法、調查法、訪問法、書面材料分析法)73.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組織和培養班級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統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單項選擇題
1.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C.實用主義教育思想;D.永恆主義教育思想
2.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
A.北歐的尼德蘭;B.捷克的誇美紐斯;C.法國的斯圖謨;D.德國的福祿培爾
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4.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 )。
A.觀察法;B.讀書法;C.文獻法;D.行動研究法
5.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教育起源問題上堅持( )。
A.勞動起源論;B.生物起源論;C.心理起源論;D.生物進化論
6.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 (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和規定,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學校教育制度;C.教育體制;D.學校領導制度
8.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於( )。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師范大學學制研究小組於1981年在其附屬中小學開始進行的學制實驗是()。
A.六三制; B.雙軌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B.加強現代科學教育;C.開展網路教育;D.高等學校擴招
11.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 )。
A.認識活動;B.教師教的活動;C.學生學的活動;D.課堂活動
12.師范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從時間上來說,( )。
A.是同時的;B.師范學校出現得早;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的時間早;D.說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採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4.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個性( )。
A.並不重要的時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C.沒有效果的時期;D.最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範例教學」主張的是( )。
A.赫爾巴特;B.瓦·根舍因p;C.懷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應堅持的是( )。
A. 堅持人文教育為主; B.堅持科學教育為主;
C.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攜手並進; D.要看情況而定
18.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
A.主體;B.客體;C.教的主體;D.學的主體
19.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 )。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B.環境決定論的觀點;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20.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 )。
A.杜威;B.懷特海;C.布魯納;D.克伯屈

多項選擇題
1.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應當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認知領域;B.日常生活領域;C.情感領域;D.動作技能;E.安全領域
2.文化發展對學校課程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
A. 內容的豐富;B.增強國家對課程改革控制權;
C.課程結構的更新;D.為課程改革提供物質基礎;E.課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國學校教育層次包括( )。
A.幼兒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學歷教育
4.古希臘把「三藝」作為教育內容,這「三藝是指( )。
A.四書;B.文法;C.修辭;D.辯證法;E.論語
5.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三結合」,發揮教育合力,這「三結合」所指的三種教育是(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級教育;D.學校教育;E.社區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說法的是( )。
A. 方法科學;B.家長對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文化學習;
D.不能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7.結合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的特殊性,組織教師進修時,一般是( )。
A.以業余為主;B.以自學為主;C.以長期為主;D.以短期為主;E.以國外學習為主
8.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的少年兒童社會權利是( )。
A.無歧視原則;B.提早自立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D.尊重兒童尊嚴原則;E.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9.以下說法中,反映當代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所存在著的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的是( )。
A. 重視課程的標准化建設;B.重視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
C.重視基礎學科和知識的結構化;D.重視能力的培養;E.重視個別差異
10.下列課程屬於綜合課程的有( )
A.核心課程;B.融合課程;C.潛在課程;D.活動課程;E.廣域課程

簡答題
1. 科技發展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科技進步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
(2)現代科技知識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要內容;
(3)科學技術改變了教育技術。
2. 為什麼學校教育工作必須要堅持以教學為主?
(1)以教學為主是由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2)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3)教學為主是由教學自身特點決定的;
(4)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學校工作必須要以教學為主,如我國建國以來教育實踐能說明這一點。
3. 請說明教育目的同培養目標的關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個國家對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而培養目標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級或某一類學校或某一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是國家總體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階段或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專業的具體化;
其次,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礎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須通過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而實現。
4.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1)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3)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
(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

論述題
1. 聯系實際,談談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與具體內容。
答: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它的意義是:
(1)師德對教師自身的發展與提高起保證和推動作用,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從業心態;
(2)教師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是直接的示範,對於養成良好品德處於關鍵時期的小學生來說,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師德修養直接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是
(1)對事業無私奉獻; (2)對學生,真誠熱愛;
(3)對同志,團結協作; (4)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
2.如何理解教育的經濟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夠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4)教育還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新的生產力

閱讀全文

與使用教學方法什麼為最根本的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貴州中元節新式寫包的正確方法 瀏覽:877
做沙包的步驟帶有說明方法 瀏覽:720
萬聖手機殼製作方法 瀏覽:500
常用的浸提方法包括超濾法 瀏覽:663
惠普筆記本開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36
投籃瞄準方法和技巧 瀏覽:741
馬粟樂使用方法 瀏覽:314
食用油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75
食用油哪些方法 瀏覽:120
健身地膠點訓練方法 瀏覽:745
透明手機解鎖方法 瀏覽:989
2021年智慧樹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試題答案 瀏覽:706
測量鋪貼瓷磚平整度的正確方法 瀏覽:363
如何確定齒輪的製造方法 瀏覽:611
公路涵洞測量方法 瀏覽:639
對數方程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7
導泄作用的研究方法 瀏覽:94
生態建設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72
職位評價技巧和方法 瀏覽:305
有治療近視的方法嗎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