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原型法和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方法(2)
2.原型法(prototyping)
(1)原型法定義
原型法是指在獲取一組基本的需求定義後,利用高級軟體工具可視化的開發環境,快速地建立一個目標系統的最初版本,並把它交給用戶試用、補充和修改,再進行新的版本開發。反復進行這個過程,直到得出系統的「精確解」,即用戶滿意為止。經過這樣一個反復補充和修改過程,應用系統 「最初版本」就逐步演變為系統 「最終版本」。
原型法就是不斷地運行系統「原型」來進行啟發、揭示、判斷、修改和完善的系統開發方法。
(2)原型(prototype)
原型(prototype)即樣品、模型的意思。把系統主要功能和介面通過快速開發製作為「軟體樣機」,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給用戶,及時徵求用戶意見,從而明確無誤地確定用戶需求。同時,原型也可用於徵求內部意見,作為分析和設計的介面之一,可方便於溝通。
對原型的基本要求包括:體現主要的功能;提供基本的界面風格;展示比較模糊的部分以便於確認或進一步明確;原型是可運行的,至少在各主要功能模塊之間能夠建立相互連接。
原型可以分為三類:
① 淘汰(拋棄)式(disposable):目的達到即被拋棄鏈謹,原型不作為最終產品。
② 演化式(evolutionary):系統的形成和發展是逐步完成的,它是高度動態迭代和高度動態的循環,每次迭代都要對系統重新進行規格說明、重新設計、重新實現和重新評價,所以是對付變化最為有效的方法。
③ 增量式(incremental):系統是一次一段地增量構造,與演化式原型的區別在於增量式開發是在軟體總體設計基礎上進行的。很顯然,其應付變化的能力比演化式差。
在信息系統設計的過嫌槐程中,常用的各種不同形式的部分原型有:
① 對話原型
原型模擬預期的終端交互,使用戶可以從屏幕上查看他們將接收什麼、進行的操作,並提出遺漏之處,從而加深正確的理解。終端對話的設計效果直接影響著系統的可用性和用戶對系統的接受程度。
② 數據輸入原型
建立數據輸入的原型,可以檢查數據的輸入速度和正確性,還能進行有效性和完整性的檢查。
③ 報表系統原型
提供給用戶的各種報告應在整個系統實現之前給用戶看,報表子系統需要經常進行大量修改以滿足系統的需要,因此,可以把報表生成器作為原型。
④ 數據系統原型
首先生成一個含有少量記錄的原型資料庫,這樣用戶和分析員與它可以進行交互,生成報表和顯示有用信息。這種交互經常導致產生對不同的數據類型、新的數據域或不同的數據組織方式的需求,還可以在原型化工具的幫助下探索用戶將如何使用信息以及資料庫是什麼樣的。
⑤ 計算和邏輯原型
有時一個應用邏輯或計算是復雜的。審計員、工程師、投資分析員和其他用戶可以使用高級程序芹喚友設計語言建立他們所需的計算實例。這些實例可以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大的系統,與其它應用系統、資料庫或終端相連接,用戶可以使用這些計算原型檢驗他們所求結果的准確性。
⑥ 應用程序包原型
在一個應用程序包和其它應用系統相連或實際使用之前,可以通過一個小組用戶來鑒定這個應用程序包是否令他們滿意,若不滿意可以進行大量的修改,直到令他們滿意。
⑦ 概念原型
有時,一個應用概念不能被正確全面地理解,這是信息系統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在花費大額經費來建立這個系統之前,需要進行測試和細化。可以用一個快速實現的數據管理系統來測試,使用標準的數據輸入屏幕和標準的報表格式,以減少測試和細化其概念的工作量。在測試和細化之後,對概念有了明確的理解,再進行建立該應用的特定報表和屏幕等細節工作。
(3)原型法意義
原型法意義是可視化,強化溝通,降低風險,節省後期變更成本,提高項目成功率。一般來說,採用原型法後可以改進需求質量;雖然投入了較多先期的時間,但可以顯著減少後期變更的時間;原型法投入的人力成本代價並不大,但可以節省後期成本;對於較大型的軟體來說,原型系統可以成為開發團隊的藍圖;另外,原型通過充分和客戶交流,還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
原型法是在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用戶應用需求高漲的情況下發展的一種方法論,但它同時又是對開發人員有高要求的一種方法論。
㈡ 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
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主要包括結構化生命周期法(又稱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對象方法。
按時間過程來分,開發方法分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實際上還有許多處於中間狀態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對原型結果的處理方式分為試驗原型法和演進原型法。試驗原型法只把原型當成試驗工具,試了以後就拋掉,根據試驗的結論做出新的系統。演進原型法則把試好的結果保留,成為最終系統的一部分。
按照系統的分析要素,可以把開發方法分為三類:
①面向處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 ,簡稱PO)。
②面向數據方法(Data Oriented ,簡稱DO)。
③面向對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簡稱OO)。
㈢ 什麼是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和設計
什麼是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和設計?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和設計的主要目的和應完成的主要工作是什麼?系統分析和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解答答: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和設計是將面向對象的方法運用到軟體工程的分析設計階段。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和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對某個特定應用論域(application
domain)的分析和系統的建模。應完成的主要工作是描述系統中的對象、對象的屬性和操作、對象的動態特性、對象間的構造關系和通信關系等,從而建立系統的靜態結構和動態活動模型。系統分析和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是:(1)
系統開發是面向客戶的,應從客戶的角度考慮。(2)
諸如系統開發生命周期之類的產品更新換代機構應該在所有的信息系統開發項目中建立起來。(3)
信息系統開發的過程並不是一個順序的過程,它允許步驟的重疊和倒轉等。(4)
如果系統的成功可能性受到很大限制時,應取消整個項目。(5)
文檔材料是系統開發生命周期中重要的可遞交成果,應加以重視。
㈣ 什麼才是真正的面向對象設計方法
面向對象是一種程序設計方法,它以對磨斗象作為基本的單元來構建系統,它利用對象將系統的復雜性隱藏在對象里(也就是常說的封裝),從而構建大型的工業級系統和大型系統(注意是工業及系統和大型軟體系統而不是播放器等小型的系統)。面向對象包括三個過程:面向對象分析(OOA)、面向對象設計(OOD)、面向對象編程(OOP)。
1。什麼是面向對象的分析?
面向對象的分析指的是分析要開發的系統的各個方面,從而找出類和對象(不是你想有什麼對象就有什麼對象的)。
2.什麼是面向對象的設計?
是指我們設計出一些特殊的類(如:抽象類,目的:來表達系統中不同對象的共性)和機制(讓系統的對象互相協作,提供系統的功能肆游物);
3.什麼是面向對象的編程?
是指我們用特定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來實現我們的設計,實現我們發現的對象和類。裂液
使用面向對象的困難在於找出系統的對象和類很困難,這常常需要經驗、洞察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這是最重要的),以及設計特殊的類和機制很困難。但是一旦做好了分析和設計,一切都變得極其簡單。所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使用面向過程而不是用面向對象。
不要以為面向對象就是你的教材里講的那些東西,面向對象還有許許多多的概念,而這些概念常常被忽略、吳用。
用面向對象設計你還要用學一樣東西:UML(統一建模語言),這個語言在國人教材中沒提到到(實際上沒提到的東西多了)。
建議:去書店認認真真地找一本書國外的關於面向對象的書籍,這樣你才能學到面向對象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