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社會研究方法紐曼電子版

社會研究方法紐曼電子版

發布時間:2023-07-15 22:26:48

① 社會工作課外必讀書目

課外閱讀的好處在於她潤物細無聲的提高您對事物的理解與認知。我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工作課外必讀書目,喜歡的朋友要錯過啦。

一、專業基礎類(14本)

戴維·波普諾,社會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謝弗,社會學與生活(第9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3、喬恩·威特,社會學的邀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韋德·塔佛瑞斯,心理學的邀請(第3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格里格,心理學與生活,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布倫南,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第6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謝利·泰勒等,社會心理學(第1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黛安娜·帕帕拉等,發展心理學(第9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特魯爾等,臨床心理學:概念、方法和職業(第6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文軍,社會工作模式:理論與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宋林飛主編,社會工作概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顧東輝,社會工作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美拉萊斯、謝弗主編,社會工作:一體多面的專業,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

二、社會工作理論(29本)

文軍、黃銳,西方社會工作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向德平主編,社會工作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何雪松,社會工作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佩恩,現代社會工作理論(第三版),馮亞麗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廖榮利,社會工作理論與模式,【台】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

Malcolm Payne,當代社會工作理論,何雪松等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范明林,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

韋克難主編,社會工作理論、方法與實務,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宋麗玉等,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宋麗玉、施教裕主編,優勢觀點: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哈德凱瑟等著,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第2版),夏建中等譯,中國人民出版社,2008

Dennis Saleebey,優勢視角:社會工作實踐的新模式,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邱仲平編,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

盧謀華,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

美國社會工者協會(1996),美國社會工作者倫理守則。

香港社會工作者注冊局(1998),香港社會工作者工作守則。

香港社會工作者注冊局(2000),香港社會工作者工作守則實務指引。

王思斌,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繼同(2003),社區就業與社區福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邦妮(2004),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古學斌等(2004),本土中國社會工作的研究、實踐與反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Dennis Saleebey(2004),優勢視角——社會工作實踐的新模式,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顧東輝(2004),支持與回應:社會工作視野中的下崗職工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法利等(2005),社會工作概論(第九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扎斯特羅等(2005),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導論(第七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Malcoom Payn(2005),社會工作理論,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多戈夫(2005),社會工作倫理:實務工作指南(第七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巴比(2005),社會研究方法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

三、社會工作實務(62本)

劉夢主編,小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許莉婭主編,個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陳志霞,個案社會工作,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翟進、張編著,個案社會工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史柏年主編,社會工作實務(中級),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庫少雄編著,社會工作實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文軍、朱眉華主編,社會工作實務手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文軍,《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資格一級二級培訓教程),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童敏,社會工作實務基礎:專業服務技巧的綜合與運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Benyamin Vhetkow-Yanoov,《社會工作實務:系統取向》(第二版)江佩玲、潘美英翻譯,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

安秋玲主編《兒童青少年案例:理論與方法》,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安秋玲著:《青少年同伴群體交往與自我同一性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安秋玲著:《老年社會工作實務與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Barry Cournoyer,社會工作實務手冊,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F·埃倫·內廷, 彼得·M·凱特納, 史蒂文·L·麥克默特里,宏觀社會工作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查爾斯·H·扎斯特羅等,社會工作實務:應用與提高,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Janet Seden,社工實務的諮商模式,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羅伯特·F. 里瓦斯, 小格拉夫頓·H. 赫爾主編,社會工作實務案例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迪安等、何雪松等譯,社會工作直接實踐:理論與技巧(第七版),格致出版社,2015

戴維·羅伊斯, 蘇瑞提·S·多培爾, 伊麗莎白·L·羅姆菲,社會工作實習指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蔡漢賢,從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論如何建立我國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守則,台北市社會福利學會,1982

Marlene G. Cooper, Joan Granucci Lesser,臨床社會工作實務:一種整合的方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Barry Cournoyer,社會工作技巧手冊,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琳達·卡明斯, 朱迪斯·塞維爾, 勞拉·佩德瑞克,社會工作技巧演示:直接實務的開始,格致出版社,2011

帕梅拉·特里維西克著,社會工作技巧實踐手冊,格致出版社,2010

Dean H.Hepwoth等著,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評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Leon H.Ginsberg,社會工作評估:原理與方法,黃晨熹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Rita,心理咨詢面談技術,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威丁等,心理治療個案研究(第四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伯納德等,臨床心理督導綱要(第三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科米爾·葆拉,心理咨詢師的問詢策略(第五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科瑞,心理咨詢與治療經典案例(第六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科瑞,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與實踐(第七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Judith S.Beck,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Robert Leahy,認知治療技術——從業者指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米爾騰·伯格爾,行為矯正——原理與方法,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朱東武主編,家庭社會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張文霞、朱冬亮著,家庭社會工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Michael P.nichols, Richard C.Schwarts,家庭治療基礎,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張李璽主編,婦女社會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Michael P.Nichols,Richard C.Schwarts(2005),家庭治療基礎,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張昱主編,矯正社會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張和清、向榮、高萬紅,弱勢群體的聲音與社會工作介入,中國財經出版社

科爾斯基,危機干預與創傷治療方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B.E.Gillil,危機干預策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王思斌,社會工作本土化之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王思斌,社會工作專業化及本土化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古學斌、阮增媛琪,本土中國社會工作的研究、實踐與反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馬伊里、吳鐸主編,社會工作案例精選,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韓曉燕主編,青春護航——社會工作案例精選,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韓曉燕、朱晨海著,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何式凝,中國社會工作案例,格致出版社,2008

孫建春主編,中國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探索,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

何明寶主編,走向社工——專業社會工作實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徐愫編著,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王瑞鴻編著,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第2版),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庫少雄主編,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Vimala Pillari,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

查爾斯·H·扎斯特羅,卡倫·K·柯斯特-阿什曼,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Robert L.Berger, James T.McBreen, Marilyn J.Rifkin,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羅肖泉,踐行社會正義: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拉爾夫·多戈夫, 弗蘭克·洛溫伯格, 唐納·哈林頓,社會工作倫理:實務工作指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曾華源等,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概論(第2版),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

徐震、李明政主編,社會工作倫理,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Frederic G.Reamer,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

四、社會研究方法(11本)

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盧淑華,社會統計學(第4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華夏出版社,2009

張文彤,SPSS11.0統計分析教程(基礎篇),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

楚曼,社會工作實務研究法,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

范明林、吳軍編著,質性研究,格致出版社,2009

勞倫斯·紐曼,拉里·克羅伊格,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質性和定量方法的應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Bonnie L. Yegidis, Robert W. Weinbach,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Christine Marlow,社會工作研究方法,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Frederic G. Reamer,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Anselam Strauss Juliet Corbin,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五、研究方向類(95本)

華理出版社推薦叢書(10本)

陳蓓麗:《學校社會工作》,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年

黃晨熹:《社會工作評估—原理與方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

王曦影:《家庭治療——理論與方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

黃晨熹:《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年

曾守錘:《殘疾人社會工作》,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年

文 軍:《社區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國際比較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

翟宗悌:《青少年團體治療——認知行為互動取向》,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

何雪松:《現代社會工作理論》,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

庫少雄:《臨床社會工作實務——一種整合的方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

范明林:《老年社會工作案例分析》,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

范明林:《老年社會工作案例評析》,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

(一)農村社會工作(4本)

張和清主編,農村社會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史鐵爾編著,農村社會工作,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刁官玉, 何洪福, 楊曉玲主編,農村社會工作,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民政部社會工作司編,農村社會工作研究,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

(二)社區社會工作(14本)

徐永祥主編,社區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周沛,社區社會工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江立華主編,社區工作,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夏建中主編,社區工作(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蔡禾主編,社區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錢寧、馬居里,社區建設中的社會工作探索,雲南民族出版社

潘乃谷、馬戎主編,社區研究與社會發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殷妙仲、高鑒國主編,社區社會工作:中外視野中的交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徐永祥,社區發展論,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聶鵬、賈維周,社會工作方法:社區工作與管理作業,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李素菊、袁光亮主編,社會工作與社區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上海市浦東新區社會工作者協會組織編寫,上海浦東新區社會工作發展之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賴雨陽著,社區工作與社會福利社區化,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

W.R. Breakey 編著,現代社區精神醫療,2002

(三)老年社會工作(17本)

王樹新主編,老年社會工作,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熊躍根主編,老年社會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周玉萍等主編,老年社會工作,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仝利民編著,老年社會工作,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范明林、張鍾汝編著,老年社會工作,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

梅陳玉嬋等,老年學理論與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黃耀明,老年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范明林主編,老年社會工作案例評析,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凱瑟琳·麥金尼斯-迪特里克著,老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方面的評估與干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張愷悌主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呂寶靜,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

陳燕幀,老人服務與社區照顧,威仕曼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

Mike Nolan, Sue Davies, Gordon Grant主編,老人照護——護理與社工的.專業合作,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Hal Kendig, Akiko Hashimoto, Larry C.Coppard,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張月霞譯,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6年

B.Fast,老年優勢基礎照顧管理訓練手冊,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

Enid O. Cox, Ruth J. Parsons著,老人社會工作:權能激發取向,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Abraham Monk,老人社會福利服務,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

(四)學校社會工作(14本)

克奈普等,學校咨詢與學校社會工作指導計劃,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Yalom,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美)Paula Allen-Meares,學校社會工作,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文軍主編,學校社會工作案例評析,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楊曉龍、張子中主編,高校社會工作,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范明林、張潔編著,學校社會工作,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

Sarah Edison Knapp, Arthur E. Jongsma, Jr.著,學校咨詢與學校社會工作指導計劃,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張宇蓮主編,高校小組工作:研究與實踐,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Sheldon D. Rose,青少年團體治療:認知行為互動取向,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石彤主編,學校社會工作實務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學校社會工作,謝振裕等譯,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David R Dupper,學校社會工作,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林騰義著,學校社會工作,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騰義著,學校社會工作理念與實務,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相關:

社會工作自我評價

我是一名宜賓學院法學系社會工作專業的應屆畢業學生。

在學校學習期間,我們主要學習了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導論、社會保障概論、社會福利思想、市場營銷、實用市場調查;以及社會工作三大工作方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作為專業方向,我們學習了,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社會工作。在學校期間,還學習了社會政策、社會問題、社會工作行政等相關的知識;以及現代社會研究方法,以及社會統計學以及SPSS統計軟體的相關知識。

作為一門注重調查與研究,並確定問題,解決問題的專業,我學會並且能夠熟練的運用社會學研究方法中的各種調查方法及其原理,並且進行必要的統計、整理、分析。我能夠運用社會統計學「置信度」的影響,分析得出可靠的數據,以及相關問題的表現形式,並且確定解決方案。

作為一門秉承「助人自助」理念的社會工作專業的大學生,我能夠理解社會的各種現象,並且尊重各種社會事實,進行我的一切工作。

社會工作專業方面:四年完整、系統的學習給了我足夠的理論知識,在宜賓市翠屏區民政局的實習給了我實踐經驗,但是我的經驗仍不夠,在日後的專業工作中,我仍然將努力學習,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並且提高自身的能力,為了更好的回報各位領導的信任而努力。

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人力資源管理並不只是簡單的人力管理,還在於資源的整合,配置,以實現效益最大化。我不是一名人力資源管理的學生,但是社會工作專業賦予了我簡單的資源整合,管理知識,能夠進行簡單的管理。我更能夠在企業、團體構建其自身的文化氛圍,企業認同方面通過幫助有各種苦難(經濟方面除外)提供各種輔導,緩解壓力,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及完善企業、團隊認同。

市場營銷方面:市場營銷的關鍵在於市場的開拓、銷售以及售後服務。我們專業系統的學習了社會學研究方法以及社會統計學與SPSS統計軟體,能夠勝任市場開拓前期的調查,分析,能夠抓裝潛在市潮的潛力,以及相關要求,為企業、團體進軍「潛在市潮掃清障礙,實現市場的開拓。由於實踐經驗的不足,願意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挑戰自我,也完善自身的能力。

農家生活給了我較好的體質,更給了我好的抗壓能力。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我經歷了很多磨難,但是也收獲了經驗與成長。

感恩是每一個人應該的,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學校的培育之恩,更加感謝給我機會與挑戰的「領導」的知遇之恩。我是個執著的人,認準的事情就會努力去做,並且拒絕不誠信,拒絕背叛。

我渴望一份能夠促進自身成長、完善的工作。我認為付出與收益是成正比的,願意企業、團體在保障基礎生活的前提下,根據「績效」支付我的付出。

② 社會學中測度轉化的書籍

艾爾·巴比,2000,《社會研究方法》,北京:華夏出版社。
袁方主編,1997,《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范偉達,2001,《現代社會研究方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喬納森·特納,2001,《社會學理論的結構》(上下),北京:華夏出版社。
馬爾科姆·沃特斯,2000,《現代社會學理論》( 第2版),北京:華夏出版社。
勞倫斯·紐曼,2007,《社會研究方法》(第五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③ 社會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勞倫斯紐曼著作,電子版pdf版,誰有

能分享一下嗎?[email protected]

④ 社會研究方法名詞解釋--04

七、抽樣 (風笑天第六章,袁方第七章,紐曼第八章)

總體: 構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element):構成總體的最基本單位。

樣本: 從總體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總體的一個子集。

抽樣: 從組成某個總體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選擇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過程。或者說,抽樣是從總體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樣本的過程。比如,從3000名工人所構成的總體中,按一定方式抽出200名工人的過程;或者從1000戶家庭 構成的總體中,按一定方式抽出一個由100戶家庭構成的樣本的過程,都稱為抽樣。

抽樣單位: 指一次直接的抽樣所使用的基本單位。抽樣單位與構成總體的元素不一定相同。如元素是學生,抽樣單位是班級。對比:分析單位即收集信息的基本單位,也稱為個體。

抽樣框: 又叫抽樣范圍,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樣時總體中所有抽樣單位的名單。在一次抽樣中,抽樣框的數目是與抽樣單位的層次相對應的。如有三個層次的抽樣單位:鄉、村、家庭,則

對應的抽樣框亦應有三個:全部鄉的名單、鄉樣本中所有村組成的名單、村樣本中所有家庭的名單。

參數值: 也稱為總體值。是關於總體中某一變數的綜合描述,或者說是總體中所有元素的某種特徵的綜合數量表現。在統計中最常見的總體值是某一變數的平均值。比如,某

市待業青年的平均年齡、某廠工人的平均收入等等,它們分別是關於某市待業青年這一總體在年 齡這一變數上的綜合描述,以及某廠工人這一總體在收入這一變數上的綜合描述。需要說明的

是,總體值只有通過對總體中的每一個元素都進行調查或測量才能得到。

統計值: 也稱為樣本值。是關於樣本中某一變數的綜合描述,或者說是樣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種特徵的綜合數量表現。

隨機抽樣: 保證總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同等的機會入選樣本,或者說,總體中每一個成員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個個體的入選與否,與其他個體毫不相關,互不影響(獨立性)。

概率抽樣: 就是依據概率論的基本原理,按照隨即原則進行的抽樣,能避免抽樣過程中人為誤差,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多段抽樣)

簡單隨機抽樣: 是概率抽樣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則直接從含有N個元素的總體中抽取n個元素組成樣本。

系統抽樣: 系統抽樣又稱等距抽樣或機械抽樣。它是把總體的單位進行編號排序後,再計算出某種間隔,然後按這一固定的間隔抽取個體的號碼來組成樣本的方法。它和簡單抽樣一樣,需要有完整 的抽樣框,樣本的抽取也是直接從總體中抽取個體,而無其他中間環節。

分層抽樣: 類型抽樣,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種特徵或標志劃分成若干類型或層次,然後在各個類型和層次中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或者系統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後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的樣本的方法。

整群抽樣: 又稱聚類抽樣,是指將總體按照某種標准劃分為一些子群體,每一個子群為一個抽樣單位,用隨機的方法從中抽若乾子群,將抽出的子群中所有個體合起來作為總體的樣 本。它的分群原則是使得群間異質性低,群內異質性高,適用於界質不清的總體。整群抽樣的優點在於:①它可以通過轉換抽樣單位擴大抽樣的應用范圍;②它可節省人財、物力。它的最大缺點是樣本分布不均勻,樣本的代表性較差。因此與其它抽樣方法相比,在樣本數相同時,其抽樣 誤差較大。整群抽樣分為等規模整群抽樣和不等規模整群抽樣,前者總體內所有的群規模都相等,而後者總體內各群大小不一。

多段抽樣: 分段抽樣或多級抽樣,按抽樣元素的隸屬關系或層次關系,把抽樣過程分成幾個階段。

戶內抽樣: 從抽取的每戶家庭中抽取一個成年人,以構成訪談對象的抽樣過程。

PPS 抽樣: 即「概率與元素的規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樣」。其原理是以通過階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樣(按元素規模大小抽樣)來換取最終的、總體的等概率抽樣的方法。

過程:1.將各個元素排列起來,寫出其規模,即在總體規模中的比例;2.將比例累加起來,根據該累計數寫出元素對應的選擇號碼范圍;3.用隨即或系統抽樣選擇號碼;4.從上述階段的樣本中進行第二階段抽樣,獲取最終的樣本。

偶遇抽樣: 自然抽樣,研究者根據現實情況,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僅僅選擇那些離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為調查對象的方法。

判斷抽樣: 立意抽樣,調查者根據研究的目標和自己主觀的分析來選擇和確定調查對象的方法。即研究者依據主觀判斷選取可以代表總體的個體作為樣本。這種樣本

的代表性取決於研究者對總體的了解程度和判斷能力。能充分發揮研究者的主觀能動性,在對總體熟悉、分析判斷能力較強、研究方法和技術熟練、經驗豐富時使用。

定額抽樣: 配額抽樣,是依據那些有可能影響研究變數的各種因素對總體分層,並找出具有各種不同特徵的元素在總體中所佔的比例。然後依據這種劃分以及各類成員的比例去選擇符合要求的對象的方法。其前提是要對總體中各種構成的比例有所了解。

雪球抽樣: 滾雪球抽樣是先從幾個適合的調查對象開始,然後通過他們得到更多的調查對象,這樣一步步擴大樣本范圍。當調查總體的個體信息不充分時,常採用這種方法。但是,用這種方法抽樣最後仍有許多個體無法找到,還有些個體因某些原因被提供者故意漏掉不提,這兩者都可能具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性質,因而可能產生偏誤。

空間抽樣: 空間抽樣是針對一個變動的總體進行抽樣的方法,這種總體雖然是變動的,但在空間上是有限的。空間抽樣最重要的是要在同一時間對整個總體進行抽樣,以防止它的組成經歷太大的變化。具體的做法是同時派出若干名經過訓練的調查員,排成一排均勻分布在群體的一側,每個調查者以他面對的人為第一個調查對象。然後按一定的步數間隔穿過聚集的群體,每一間隔停頓下 來時碰到的人均為調查對象。

置信度: 又稱為置信水平,指的是總體參數值落在樣本統計值某一區間的概率,或者說,總體參數值落在樣本統計值某一區間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樣的可靠性程度。

置信區間: 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樣本值與總體值之間的誤差范圍。它所反映的是抽樣

的精確性程度。誤差范圍越大,精確性程度越低;誤差范圍越小,精確性程度越高。置信水平與 置信區間通常成正比的關系,置信水平越高則一般所需要的置信區間也就越大。

抽樣誤差: 總體的異質性和樣本與總體范圍的差異性,在用樣本的統計值去推算總體的參數值時總會有偏差,這種誤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在樣本設計中事先進行控制的。它是樣本代表性大小的一個標准。抽樣誤差主要取決於總體的分布方差和抽樣規模, 這兩個因素都可以導致抽樣誤差的增加或降低。當樣本規模增加時,樣本統計量的隨機波動程度 就會降低,從而使抽樣誤差也降低。這種偏差就是抽樣誤差。

八、實驗研究 (風笑天第七章,袁方第十二章,紐曼第九章)

實驗: 經過精心的設計,並在高度控制的條件下,通過操縱某些因素,來研究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試驗的基本目標是決定兩個變數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其特徵是控制情境和變數來研究社會行為和社會現象的變化,以建立變數間的因果關系。

匹配: 指的是依據各種標准或特徵,找出兩個完全相同或幾乎完全相同的實驗對象進行配對,並將其中一個對象分到實驗組,而將另一個對象分到控制組的方法。在實際中匹配的方法基本上是無用的。

隨機指派: 也稱作隨機化,即完全按照隨機抽樣的原理和方法來將實驗對象隨機地分配到實驗組和控制組中,它是研究者用來解決實驗中兩組對象相同性問題的另一種辦法。

雙盲實驗: 一項實驗中,實驗刺激對於實驗對象和參與試驗的觀察人員都是未知的。

准實驗法: 就是沒有嚴格的進行指派和嚴格控制實驗刺激的實驗方法。它通常不是在純粹的實驗室環境中,而是在研究現場進行,他們常常依據現場的條件和可能性來設計實驗方案,並對純粹的實驗設計加以簡化。准實驗設計有以下幾種常見類型:①具有不等同組的僅有後測的設計②有前測和後測的單組設計③僅有後測的單組設計。

時間序列設計:也稱趨勢研究 ,一般用於研究較長時期內人們的態度和價值觀念的變化。是對相關設計的擴充,它也是一種交互分類設計,不過,它的前測和後測包括多個時點,由此組成一個較長時間序列的觀測值,從這些因變數的變化趨勢中可以發現自變數的影響程度和影響過程。

交互作用: 前測和實驗刺激之間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另一種外加的影響。

因子設計: 多因素設計一般又稱為因子設計,它是檢驗多個自變數(或一個自變數的多種取值)對因變數的影響。多因素設計的一種形式是考察兩個以上的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以及自變數之間 交互作用對因變數的影響。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響等於零。

拉丁方格設計: 拉丁方格實驗是一種多因素設計,但是與因子設計不同,它不是考察多個自變數與因變 量的關系,而是考察多個自變數的引入順序對因變數的影響。這種設計可以引入多個不同自變數,但這些自變數只有一個取值。實驗組的數目取決於引入的自變數,有多少個自變數就分派多 少個實驗組。每個實驗組都依次引入各個自變數,但引入的次序各不相同。

九、調查研究 (風笑天第八章,袁方第八章,紐曼第十章)

調查研究: 稱調查,是社會研究中一種最常見的研究方式。採用自填式問卷或結構式訪問的方法,系統地、直接地從一個取自某種社會群體(總體)的樣本那裡系統地收集資料,並通過對資料的統計分析來認識社會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研究方式。調查研究兼顧描述和解釋兩個目的;信度高;能夠迅速地、有效地提供有關某一種總體的豐富的資料和詳細的信息;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特徵: 抽取一定規模的隨機樣本;依靠調查問卷;巨大的量化資料,依賴計算機。

市場調查: 為拓展商品的銷路,以便更好地為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服務,而圍繞某類產品或商品的市場佔有率、顧客的購買情況、產品廣告的宣傳效果等所進行的調查。

民意調查: 也稱為輿論調查,即對社會中民眾的意見、態度、意識等主觀意向進行的調查。

問卷: 社會調查中涌來收集資料的一種工具,問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設計的問題表格,其用途是用來測量人們的行為、態度和社會特徵。包括:封面信、指導語、問題、答案、編碼。

問卷調查: 利用設計好的問卷對大量樣本進行調查以收集數據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的社會調查研究方式。

開放式問題: 即不為回答者提供具體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問題。a.開放式問題的優點。包括:第一,允許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發表意見,不受什麼限制;第二,所得的資料也往往比封閉式問題所得資料豐富生動得多。b.開放式問題的缺點。包括:第一,開放式問題要求回答者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這就大大限制了調查的范圍和對象;第二,開放式問題要求回答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第三,開放式問題所得到的資料難於處理,尤其難於定量的處理和分析。

封閉式問題: 即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還給出若干個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中選擇一個作為回答。a.封閉式問題的優點。包括:第一,回答者填寫問卷十分方便,對文字表達能力也無特殊的要求;回答者完成問卷十分容易,所需的時間和精力要少得多;

第二,封閉式問題所得的資料十分集中,而且特別便於進行統計處理和定量分析。B.封閉式問題的缺點。包括:第一,限制了回答者的回答范圍和回答方式,所得的資料往往失去了開放式問題所得資料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自發性和表現力;第二,回答中的偏誤難以發現,從而影響到調查結果的准確性和真實性。

相倚問題: 所謂相倚問題就是指在前後兩個(或多個)相連的問題中,被調查者是否應當回答後一個(或多個)問題,要由他對前一個問題的回答結果來決定。前一個問題作為「過濾性問題」。

自填問卷法: 調查員將問卷表發送或郵寄給被調查者,由其自己閱讀和添答,然後由調查員收回或郵寄回的資料收集方法。包括個別發送法、集中填答法、郵寄填答法。

結構訪問法: 調查員依據事先設計好的調查問卷,採取口頭詢問和交談的方式,像被調查者了解社會情況、收集有關社會現象資料的方法,可劃分為當面訪問和電話訪問法。它是一種對訪問過程高度控制的訪問。這種訪問的對象必須按照統一的標准和方法選取,一般採用概率抽樣。訪問的過程也是高度標准化,即對所有被訪問者提出的問題,提問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對被訪問者回答的記錄方式等是完全統一的。為了使這種統一性得到保證,通常採用實現統一設計、有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訪問。訪問中所有調查員都必須嚴格按問卷上的問題發問,不能隨意對問題作解釋,當被調查者表示不明白時,只能重復一邊問題或按統一的口徑進行解釋。通常這種類型的訪問都有一份訪問指南,其中對問卷中有可能發生誤解問題的地方都有說明,這些說明規定了訪問者對這些問題解釋的口徑。

重點訪問: 又稱集中訪問,是指集中於某一經驗及其影響的訪問,其重點不是對調查對象的重點挑選,而是訪問所側重的內容。重點訪問的具體做法是選擇一定的情境,並把調查對象安 排到這一預先設置好的情境中去;再對調查對象進行訪問,調查他們在情境當中的主觀經驗,這種主觀經驗即是重點訪問的重點所在。研究者對被訪者的回答進行分析與解釋,從而獲得信息。

深度訪問: 又稱臨床式訪問,是指為搜集個人特定經驗(例如偷竊、吸毒、自殺)的過程及其動機和情感資料所作的訪問。最初常用於個案工作的調查、囚犯的調查和精神病人的調 查,其目的是作出臨床診斷,挽救罪犯和治療患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人,後來廣泛用於對一般人的個人生活史及有關個人行為、動機、態度等的深入調查中。深度訪問與重點訪問相似,可以說 是一種半結構式訪問,它選取研究問題的某些方面向調查對象提問題,訪問是機動的或結構鬆散的,但重點與焦點是有的。

客觀陳述法: 又稱非引導式訪問,是指讓調查對象對他自己和他周圍的社會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觀地陳述出來,即調查者鼓勵調查對象把自己的信仰、價值觀念、行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客觀地加以描述的方法。客觀陳述法是一種能讓被訪問者發表意見的方法,一種能使研 究者直接接觸被訪人的信念、價值觀或動機一類抽象概念的方法。它常用於了解有關個人、組織、團體的客觀事實及訪問對象的主觀態度。

聲望偏差: 聲望偏差與某個有聲望的個人或團體相關聯。被訪者可能會根據自己對這個人或團體的感覺, 而不是根據那個議題來回答。舉例來說,「你贊同總統對科索沃的政策嗎?」之類的問題,對於那些聽都沒 聽過科索沃的人來說,將會根據他們對總統的看法來回答。

威脅性題目: 威脅性題目是自我形象與自我保護這個較為廣泛主題的一部分。被訪者通常會試著把自己較正面的形象呈現給他人。他們可能會因羞愧、不好意思或害怕,而未能提供真實的答案。他們覺得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行為,或獨自向他人承認有這些行為是痛苦的。他們或者低報,或者有刪節地報告自己希望隱藏或違背社會規范的行為和態度。另一方面,他們則高報那些正面的行為或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社會遵從性偏差)。

知識性問題: 大多數民眾無法正確回答的問題或超出民眾記憶范圍的問題,比如某些基本的地理問題,或者某些重要的政治問題。知識性問題可能會給被訪者帶來威脅感,因為當研究者詢問被訪者對某個議題 或話題是否了解時,被訪者不願意表現出無知的樣子。研究者可以使用試測或探測性題目來避免這個問題。

相倚題目: 相倚題目是一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的題目。這個問題第一部分的答案決定研究者接著將要回答的不同題目。相倚題目篩選出適合回答第二個問題的被訪者。有時候,這類題目也被稱為過濾 題或跳答題。根據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被訪者或訪問員依照指示跳到另一個題目或跳過特定的的題目。

標准題目: 不提供「不知道」這個選擇,被訪者要自動想到。 全過濾題目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相倚題目。先問被訪者是否有某個意見,然後再要求那些表示有意見的被訪者說明他們的意見。 准過濾題目: 提供了「不知道」這個選項。

游離者: 如果沒有列出「沒意見」的選項,或是如果直接問他們的話,他們會選擇「不知道」的選項。 如果有這個答案的話,或者如果直接問他們的話,他們會說他們沒有意見。這種被訪者被稱為「游離者」,因為他們游離在有答案與不知道之間。文字稍微變動都會影響到他們的答案,所以研究者用准過濾題目或全過濾題目將他們篩選出來。過濾題目不會消除對不存在議題的答案,但是可以降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近因效應: 被訪者更有可能選擇研究者所提供的最後一個選項。近因效應指出,最好以連續體的方式給出答案,帶有一個中間的答案,或者把中立的立場擺在中間。

用字效應: 1)文獻記載最為詳盡的、有關於使用禁止與不可以之間差異的討論,說明了用字差異的問題。這兩個詞有相同的意義,但是更多的人比較願意接受不可以做某件事,而不是禁止做某些事。一般而 言,教育程度較低的被訪者最容易受到極微小的用字差異的影響。2)某些字眼也會觸發情緒反應,帶有強 烈負面含義的字眼最好避免使用。3)有時候題目的用字與文字的含義令許多被訪者大惑不解。

順序效應: 研究者關心題目在問卷中的順序可能會影響被訪者的回答。這種順序效應對以下被訪者影響最大:缺乏強烈意見的、教育程度較低的和記憶力較差的老年人。例如,如果題目 1「支持單身女性進 行常規流產」,排在題目 2「已檢查出胎兒後流產是可接受的」後面,則贊同題目 1 的人數會增加;如果只 問題目 1,或將題目 1 排在題目 2 前面,就不會有這種結果了。

上下文情境效應: 研究者注意到上下文對調查會產生有力的影響。上下文不僅僅包括一個問題對其他問題的影響。它包括訪談者的影響、訪談的設計甚至歷史背景。可以做兩件事來處理上下文效應。使用漏斗次序來安排題目出現的先後順序。或者將被訪者分成兩部分,給其中一半的問卷根據某種序列的安排,給另一半的則根據另一種序列的安排。然後檢驗結果察看題目的次序是否發揮作用。

整體設計法: 迪爾曼發展整體設計法改善電話與郵寄調查,這個方法分理論和實務兩個部分。理論部分是說,調查是個社會互動過程,在這個互動中,被訪者以他們期望的收益作為給予給做的交換。當社會成本低、預期的收益超過已知成本時,以及當研究者建立起信任感時,被訪者就會合作。實務部分重復了此處有關良好的用字措辭與問卷設計的忠告

⑤ 《社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社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原版的作者是勞倫斯 紐曼。

⑥ 社會研究方法的內容簡介

威廉·勞倫斯·紐曼的《社會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s)是一部概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經典之作。它是美國大學的通用社會學教材,同時它被譯成多國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聲譽的經典之作。
《社會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第6版)(英文版)》是其最新修訂的第6版的英文版。全書分5編共16章,分別介紹了理論與方法的關系,方法論的含義,文獻檢索與學術倫理,定量與定性研究的設計、測量與取樣,實驗研究,調查研究,非反應式研究、田野研究、歷史比較研究,以及如何撰寫研究報告等。
本書討論范圍廣泛,論述嚴密,從社會理論基本範式到學科報告撰寫,從社會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種復雜技術方法,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既適合專門研究人員,也是其他相關學科研究人員的必備參考書。
本書包含大量圖表和鮮活案例,同時吸納社會研究的最新理論和方法,並附有詳細的參考書目和豐富的網路鏈接,為師生教學和學者研究提供了極大便利。

⑦ 社會研究方法名詞解釋--03

四、選題與文獻回顧 (風笑天第三章,紐曼第五章)

研究問題: 一項社會研究所要回答的具體問題,它是一個可以通過研究來回答的問題,與日常生活的「問題」既相似又不同。往往更具體、集中、明確。主要來源:現實社會生活、個人特定經歷、各種文獻資料等。如生活實踐、社會問題、新的社會現象、他人的研究、社會政策的需要等。

研究主題: 社會研究所涉及的某一類現象領域或問題領域。與研究問題相比顯得更廣泛更一般。如:婚姻、家庭、人際關系、社會流動等。

研究問題明確化: 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某種界定,給予明確陳述,以達到將最初頭腦中比較含糊的想法,變成清楚明確的研究問題;將最初比較籠統、比較寬泛的研究范圍或領域,變成特定領域的特定現象或特定問題的目的。通常是將主題變為問題。

文獻回顧: 文獻考察或文獻評論,指的是對到目前為止的、與某一研究問題相關的各種文獻進行系統查閱和分析,以了解該領域研究狀況的過程。或者說,就是一個系統地識別、尋找、考察和總結那些與我們的研究有關的文獻的過程。

後設分析: 是研究者在綜合回顧或更經常的在方法論回顧中所使用的一項特殊的技術。研究者收集大量研究項目的細節資料,然後對這些信息加以統計分析。

五、研究設計 (風笑天第四章,袁方第五章,紐曼第六章)

研究設計: 對整個研究工作進行規劃,制定出探索特定社會現象或事物的具體策略,確定研究的最佳途徑,選擇恰當的研究方法。同時還包括制定詳細的操作步驟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內容。根據研究目的可分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多數研究是描述解釋兼有,只是側重點不同。

探索性研究: 是一種對所研究的對象或問題進行初步了解,以獲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認識,同時為今後更周密、更深入研究提供基礎和方向的研究類型。探索性研究通常採用參與觀察和無結構訪問等方法搜集資料,其所研究的對象規模通常都比較小。探索性研究的資料結果主要用於「探測」某類現象或問題的基本范圍、內容或特徵,「提示」深入研究這一現象的可能的途徑。

描述性研究: 是一種對研究的總體或某種現象在某些特徵上的分布狀況進行描述的研究類型。其關注的焦點通常不是為什麼存在這樣的分布,而是在於回答這種分布是怎樣的,也可以說,其主要目的是收集資料,發現情況,提供信息。對社會現象的描述應當注意兩個方面:①准確性;②概括性。描述性研究中資料的收集主要採用以封閉式問題為主,以自填、郵 寄或結構式訪問等方式進行的問卷調查。所得的資料必須經過統計處理,得出以數量形式為主的各種結果,並要將這些結果和結論推論到總體中去。

解釋性研究; 指的是那種探尋現象背後的原因,揭示現象發生或變化的內在規律,回答各種「為什麼」的社會研究的類型。解釋性研究的目標是回答「為什麼」,是解釋原因、說明關系,因而它的理論色彩往往更濃。它通常是從理論假設出發,經過深入實地收集經驗材料,並通過對資料的分析來檢驗假設,最後達到對社會現象進行理論解釋的目的。在內容上特別注重研究內容的適用性和針對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進行雙變數和多變數的統計分析。

理論性研究: 指那些側重與發展有關社會世界的基本知識,特別是側重於建立或檢驗各種理論假設的經驗研究。其關注點在於探索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其主要目標是要增加人們對社會現象的內在規律的理解,增加人們對社會事物的認識。

應用性研究: 側重於了解、描述和探討某種現實社會問題或者針對某類具體社會現象的問題。其關注點通常集中地體現在迅速地了解現實狀況,分析現象或社會問題形成的原因,並力圖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供政策建議,以幫助制定社會政策,解決社會問題,以及評估社會後果等。

分析單位: 社會研究的研究對象,即研究中將分析和描述的對象(人或事物)。五種類型:個人、群體、組織、社區、社會產品。

層次謬誤/區群謬誤: 它指的是在社會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種集群的分析單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單位作結論的現象。或者說,研究者用一個集群內的分析單位收集資料,而用非集群分析單位做結論的現象。比如,當一個研究者所收集的是有關某種集群(城市工廠公司)的資料,然後從這些資料中抽出有關個人行為的結論時,他就犯了區群謬誤。要避免犯區群謬誤這種錯誤,關鍵的一點是要保證你做出結論時所使用的分析單位,就是你運用證據是所使用的分析單位。

簡化論: 指的是研究者用個體層次的資料來解釋宏觀層次的現象。如,看重個人成就的個性與國家發展的關系(忽略了宏觀因素)。導致因素:社會研究易獲得關於個人的具體資料,而客觀的單位運行比較抽象和模糊。避免這兩種錯誤的關鍵是,保證作結論時使用的分析單位,就是運用證據時使用的分析單位。

橫向研究: 橫剖研究。指在一個時間點上收集研究資料,並用以描述研究對象在這一時間點上的狀況,或者探討這一時間點上不同變數之間的關系。如各種內容的民意測驗和全國人口普查。它是社會研究的最常見的形式。主要是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

縱向研究: 在若干個不同的時間點上收集資料,用以描述現象的發展變化,以及解釋不同現象前後之間的關系。①縱貫研究的類型a.趨勢研究; b.同期群研究;c.追蹤研究。②縱貫研究的特點a.它能了解現象的發展過程,能比較不同時期的變化; b.由於各種變數的時間順序清楚,因此容易作出邏輯上的因果判斷; c.縱貫研究的調查范圍較小,難以進行不同類型的比較。

趨勢研究: 趨勢研究是指對研究對象隨時間推移而發生的變化進行研究。趨勢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對一般總體在不同時期的態度、行為或狀況進行比較,以揭示和發現社會現象的變化趨勢和規律。實際上,對某一總體的趨勢研究,就相當於利用對這一總體所進行的若干次橫向研究的結果,來分析和探尋其發展變化規律的研究。

同期群研究: 同期群研究是縱向研究的一種,同期群研究又稱為人口特徵組或共同特徵組研究,它是指對

某一特殊人群隨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的研究。在這種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樣本並不相同,即每次 研究的具體對象可以不一樣,但他們必須都同屬於這一特殊人群。這種特殊人群通常都與時間或年代相關。

同組研究: 又稱定組研究或追蹤研究,對同一組人隨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的研究。與上者的區別在於始終都是同一樣本。同組研究主要用來探討人們的行為、態度或意向的改變模式和變化過程,分析影響這種改變的各種因素。由於同組研究每次進行研究時都使用同一個樣本, 但被研究者隨時間推移所發生的 各種變化有時是難以預料的。困難是後續的研究難以獲得這些樣本。

三角校正: 從不同的角度或觀點觀察事物,他們就能確定它的實際位置,這個過程被稱為三角校正。包括以下幾種類型:①測量的三角校正,即研究者對同一現象進行多重測量;②觀察者的三角校正,即多個觀察者或研究者則會增添多個視角、個人背景和社會特徵;③理論的三角校正,即使用多種理論視角去構思研究方案和解釋數據;④方法的三角校正,即混合定性和定量類型的研究和數據

雙重負載假設: 把兩個獨立的關系置於一個關系之中,這類假設表明研究者思路不清、製造混淆。研究者應該避免使用它。例如,地區貧困與青少年人口高度集中會導致盜竊。

同義反復: 是一種循環論證,它發生在某人好像是在說一些新的東西,但實際上卻是在重復已說過的話,或敘述某些「就定義來說是正確」的話。同義反復無法接受經驗證據的檢驗。例如某人是保守主義者,因為他相信應該減少政府的管制,但這些態度並不是造成某人是保守主義的原因。

目的論: 源於最終的目的和目標,它有多種形式,一件由上帝或神發起的事件,預先決定著它一定會發生。目的論無法被經驗所驗證,它違背因果論的暫時性時間順序要求,並且缺少一個真實的自變數,因為「引發因素」極其不明確。很多人將目的論與目標動機相混淆,首先一個人的意識狀態可以做經驗上的測量,其次意識狀態目前是存在的,最後意識狀態可以與將來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進行比較。

虛假相關: 意味著變數之間的關系是錯誤的,是種幻覺。虛假相關發生在兩個變數之間有關聯,但不是因果關聯之時,因為實際上尚有未被察覺的第三個因素,可能才是造成這個關系的真正原因。/第三個變數同時是看似明顯的自變數與因變數的原因,它能為觀察到的關聯做出解釋。以因果關系的條件來說,未被察覺的第三個因素代表一個更強有力的解釋。例如,頭發長短與電視節目,隱藏變數(性別)。

六、測量 (風笑天第五章,袁方第六十章,紐曼第七章)

測量: 是對所確定的研究內容或調查指標進行有效的觀測與量度。具體地說,測量是指根據一

定的規則將數字或符號分派於研究對象的特徵(即研究變數)之上,從而使社會現象數量化或類型化。

定類測量: 也稱為類別測量或定名測量,測量層次最低。本質是一種分類體系,將研究對象的不同屬性或特徵加以區分,標以不同名稱或符號,確定其類別。數學特徵是(不)等於。具有對稱性和傳遞性。如性別:男、女。

定序測量: 也稱為等級測量或順序測量,其取值可按照某種邏輯順序將研究對象排列出高低大小,確定其等級及次序。或者說,定序測量按某種特徵或標准將對象區分為強度、程度或等級不同的序列。數學特徵是大於和小於。具有區分類別的對稱性和不等於的非對稱性及傳遞性。如城市規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定距測量: 等距測量或區間測量,不僅能將社會現象或事物區分為不同的類別、不同的等級,而且可以確定它們相互的間隔距離和數量差別。其結果可以相互進行加減運算。比如溫度的測量。

定比測量: 也稱為等比測量或比例測量,除具有上述三種測量的全部性質之外,具有一個有實際意義的絕對的零點,其數據可以加減或乘除運算。如出生率。是否具有實際意義的非中介性質的零點的存在,是定比與定距測量的唯一區別。

概念: 是對現象的抽象,它是一類事物的屬性在人們主觀上的反映。概念是構造理論的磚石,它是對研究范圍內同一類現象的概括性表述。概念是客觀世界與主觀思維相互作用的產物。概念 可分為實體概念和非實體概念。實體概念是指可直接觀察到的物體、事物或現象;非實體概念則是無法直接觀察的概念。

變數: 是指具有一個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說,就是包括一個以上范疇的概念。變數是概念的

一種類型,它是通過對概念的具體化而轉換來的。變數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狀態或屬性,它反映了概念的可變動性,它說明了現象在規模、重量、密度、速度等方面的變化情況,或現象在程

度差異上的變化方式。從變數之間的影響關繫上可分為:自變數和因變數。

指標: 指表示一個概念或變數含義的一組可觀察的事物,稱為這一概念或變數的一組指標。指標是反映社會現象變異特徵的范疇。是對社會范疇的變異方面的規定性加以具體化。它把現象的質的方面與量的方面密切的結合起來,以便精細描述社會現象的某一特徵。

操作化: 把我們無法得到的有關社會結構、制度或過程,以及有關人們行為、思想和特徵的內在事實,用代表它們的外在事實來替換,以便於通過後者來研究前者。或者說,操作化就是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觀察的具體指標的過程。是對那些抽象層次較高的概念進行具體測量所採用的程序、步驟、方法、手段的詳細說明。是社會研究過程中最困難、最關鍵的步驟之一。

具體化: 從抽象下降到經驗層次,使概念具體化為可觀測的事物。1.概念的形成,對抽象的概念加以精確化;2.概念的界定,包括降低概念所指內容的維度、基本單元的分類、給出概念的描述性定義;3.選擇測量指標,即對概念的具體度量方案;4.編制綜合指標。

指數: 由多個不同的回答所構成的一個簡單累加的分數。是由一組有關事物的態度或看法的陳述構成,回答者分別對這些陳述發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見,然後按照某種標准將回答者在全部陳述上的得分加起來,就得到了該回答者對這一事物態度的量化結果。

量表: 用於測量人們的態度、看法、意見、性格等內容的一種量化工具。是一種具有結構強度順序的復合測量,即全部陳述或項目都按照一定的結構順序來安排,以反映出所測量的概念或態度具有的各種不同程度。

總加量表: 由一組反映人們對事物的態度或看法的陳述構成,回答者分別對這些陳述發表意見,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並進行計分。然後將回答者在全部陳述上的得分加在一起,就得到了他的態度得分。

李克特量表: 總加量表的特殊形式。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李克特在原有的總價量表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里克特量表也有一組對事物的態度或看法的陳述組成,但與總加量表不同的是,回答者對這些陳述的回答被分為「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類,或者「贊成、比較贊成、無所謂、比較反對、反對」五類。由於答案類型的增多,人們在態度上的差別能更清楚地反映出來。

社會距離量表: 鮑格達斯量表,又稱社會距離量表。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它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鮑格達斯於1925年創用的。定量測量人們相互心理距離、相互關系的程度或人們對某一群體所持的態度及所保持的距離的量化工具。由在內容上具有某種趨強的邏輯結構的一系列陳述構成,不同陳述代表人們在態度上的不同程度。

語義差異量表: 用於研究概念對於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義。由處於兩端的兩組意義相反的形容詞構成,研究者通過對被調查者在適當位置標下的記號所代表的分數,來研究人們對某一概念的看法或態度,或進行個人或團體間的比較分析。用於文化比較分析、個人與群體的差異,人們對環境和事物的態度等的研究。

社會計量法: 社會計量法又稱社會交往計量,是「評量某一群體、組織中的人際吸引或拒斥關系的工具」,或更進一步說是「用以決定個人在群體與組織中被接受的程度,發現群體內人與人之間的現存關系,並揭示組織本身的結構特徵的工具。」社會計量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莫雷諾等人1930年所 創用的,主要用於小整群體的人際關系與群體結構的研究。

信度: 即可靠性,指的是採取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復進行測量時,其所得結果相一致的程度,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測量結果能否穩定的測量所測得事物或變數。包括:再測信度,復本信度,折半信度

再測信度: 不同的時間對同一對象採取同一種測量,根據兩次測量結果計算相關系數,此相關系數即為再測效度。這種信度能表示兩次調查結果有無變動,反映了測量的穩定程度,故又稱作 穩定系數 。使用這種方法時,兩次測量所採用的方法、所使用的工具是完全一樣的。再測信度的缺點是容易受到時間因素的影響,即在前後兩次測量之間的某些事件、活動的影響,會導致後一次測量的結果客觀上發生改變,使兩次結果的相關系數不能很好地反映兩次測量的實際情況。

復本信度: 復本是相對於原本而言的,它是原本的復製品。對一項調查的問題,讓被調查者接受問卷測量,並同時接受這份問卷的復本的調查,然後根據調查結果計算其相關系數,就得到復本信度。使用復本求取信度可以避免重測信度的缺點,但使用的復本必須是真正的復本,即在題數、形式、內容、難度及鑒別度等方面都與原本一致,僅在問法與用詞方面與原本不同。復本調查可連續或相距一段時間進行,連續實施的復本信度又稱等值系數,相距一段時間實施的復本信度又稱穩定與等值系數。

折半信度: 折半法是將調查來的結果,按題目的單、雙數分成兩半記分,再根據各個人的這兩部分的總分,計算其相關系數,就得到折半信度。它可檢查出問卷或量表中所詢問的各項問題是否都針對同樣的研究內容。

評分者信度: 檢查評分者信度,可計算一個評分者的一組評分與另一個評分者的同一組評分的相關系數。

若信度低,則說明測量工具不標准,不客觀,且易於受評分者主觀因素的影響。減少這種影響的方法是刪除極端的評分或評分者,由多人評分並計算平均值。

效度: 測量的有效度或准確度,指測量工具或測量手段能夠准確測出所要測量的變數的程度,或者說是能夠准確、真實地度量事物屬性的程度。即測量標准或所用的指標能夠如實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義的程度。含義是內容性質與程度重合的統一。

表面(內容)效度: 內容效度又稱表面效度或邏輯效度,是指測量內容或測量指標與測量目標之間的適合性 和邏輯相符性。也可以說是指測量所選擇的項目是否「看起來」符合測量目的和要求。檢查內容效度即檢查由概念到指標的經驗推演是否符合邏輯,是否有效。對此只能憑借人們的主觀判斷和共同定義,因為對一個概念的理解是因人而異的,但在科學研究中,需要以大多數科學家所接受的概念定義為標准。

准則效度; 實用效度或預測效度,指用一種不同以往的測量方式或指標對同一事物或變數進行測量時,以原有的方式或指標為准則,新的方式或指標所得到的結果與原有準則的測量結果相比,將二者的相關系數來反映測量工具和手段的效度。准則效度三種形式:預測效度,共變效度,實用效度。

結構效度: 通過利用現有的理論或命題來考察當前測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涉及一個理論的關系結構中其他概念或變數的測量。比如兩種具有一致方向的變數,是否在測量的結果中表現出一致的方向性。

預測效度: 預測效度是指效標或准則依據將來實際發生的情況建立的准則效度。預測效度是將已經得到的測量結果與未來實際發生的情況進行比較,以檢查兩者的一致性。例如,設計一種預測學

生學習成績的量表或測驗,用它來測量學生畢業時的學習成績。如果在學生畢業時,實際的學習成績確實與預測值相一致,那麼這一量表或測驗就具有預測效度。

共變效度: 如果效標識於某種測量方式同時被證明為有效的,則稱之為 共變效度 。共變效度是用來判斷其他的測量工具是否可以取代作為效標的測量工具。

實用效度: 如果效標是以實際經驗判斷為準的,則稱為 實用效度 。實用效度通常用來檢查測量工具的實際效果。由於對某些現象的測量過去並沒有一定的標准,所以只能依據實際經驗來檢驗測量工具的有效性。

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測量都是在具體的時間、地點對具體的調查對象所作的觀測。如果在一項具體研究中,對內容效度、准則效度、建構效度的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的話,就可以認為這一研究具有 內在效度 ,它的資料和結論可以有效的解答所研究的問題。可以說, 內在效度 是指一項研究的資料和結論的有效性。而 外在效度 是指這種研究結論的普遍有效性。對外在效度的檢查要考慮樣本的代表性和特殊性,以及研究時間、地點、情境和研究內容的普遍意義。

閱讀全文

與社會研究方法紐曼電子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手環跟手機連接方法 瀏覽:133
汕頭有機砷去除解決方法 瀏覽:638
兒童自行車車筐如何安裝方法 瀏覽:262
660驅動安裝方法 瀏覽:876
可行性研究報告撰寫方法 瀏覽:628
白脈軟膏使用方法 瀏覽:298
喉骨軟化有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635
貴州中元節新式寫包的正確方法 瀏覽:877
做沙包的步驟帶有說明方法 瀏覽:722
萬聖手機殼製作方法 瀏覽:500
常用的浸提方法包括超濾法 瀏覽:663
惠普筆記本開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36
投籃瞄準方法和技巧 瀏覽:741
馬粟樂使用方法 瀏覽:314
食用油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76
食用油哪些方法 瀏覽:122
健身地膠點訓練方法 瀏覽:747
透明手機解鎖方法 瀏覽:990
2021年智慧樹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試題答案 瀏覽:708
測量鋪貼瓷磚平整度的正確方法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