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從作品到文本研究方法的創新

從作品到文本研究方法的創新

發布時間:2023-07-14 19:37:24

Ⅰ 課題研究中的創新之處如何

課題研究中的創新之處圍繞以下幾點寫:

1、課題研究能夠反映時代特點。

2、課題研究具有新內容。

3、課題研究具有新的角度。

4、課題研究採用新的方法,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例子如下:

(1)理論創新,本文以某某理論為切入點,以某某理論作為論文的主要貫穿點,緊緊圍繞該觀點進行。

(2)研究框架創新,在借鑒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大膽的採用新穎的框架模式,以實驗為基準,在獲取大量數據的基礎上,突破以往理論研究的局限性。

(3)研究方法的創新,經過查閱大量資料發現,對於該課題的研究多以量研究為基礎,本文更加註重量化與質化的結合,利用某研究方法,以期可以得出更加適合於實踐應用的結果。

Ⅱ 如何進行研究方法創新

Data and Method 」。不要小看這一節,這是一篇文章的關鍵所在。我經常審一些中文的論文 ,但是,許多中文論文中就沒有這一節。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有些國內的學者並不清楚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對於一個創新性的結果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講,沒有創新的方法,就沒有創新的結果。為什麼這樣說?做研究,首先是要有科學問題,但是,如何解決科學問題,研究的方法非常關鍵。有的科學問題之所以解決不了,根本原因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研究方法。我曾經聽數學家王元講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是發展了一種證明的方法,才導致了他成功證明了「1+2」,至於最後的「1+1」猜想,除非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不然就無法解決。在這里,我們就可以感覺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物理學領域,其重要性則更加突出。可以講許多物質粒子的發現,都是研究方法創新的結果,更正確地講是實驗方法的創新導致許多新的發現。而有些已經被理論預言的現象或結果,至今沒有得到實驗或實踐的證實,很大程度是研究方法的限制。包括宇宙中的反物質存在與否。愛因斯坦用了四十年的時間,試圖把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電磁力和引力統一起來,但是,最終沒有成功。說明這個問題獲得解決的方法尚未發現,時機尚未成熟。 在生物學領域,實驗的方法同樣非常重要。稍微有一些條件不一樣的實驗,會導致許多絕然不同的結果。譬如藍藻水華的培養實驗,我們都知道,在實驗室里很難培養出類似野外的水華。不管你用的培養基氮磷濃度有多高,也不管你是否加入浮游動物的捕食。但是,你用野外湖水來培養,添加氮磷就很容易培養出水華。雖然二者看起來很相似,但是,實際上實驗條件有了很大的不同。用培養基,其中的營養鹽成分是人工配好的,而用天然湖水,裡面成分較人工配製的培養基復雜得多,包括礦物質和微生物。問題的根本還是在實驗的方法上。許多植物生長培養實驗,在我看來實驗方法是有問題的。因為,放在開敞的環境下,經過數月的時間,實驗中的底泥、上覆水、營養鹽、微生物、及物理化學環境如氧化還原電位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終的實驗結果很難說與當初的環境條件有多少聯系。這樣的實驗既不可控,也不可重復。因此,對於這樣的生態學實驗,實驗方法的設計必須非常慎重仔細。但恰恰是生態學本身,對於水生動物和植物與影響其生長的環境條件的關系尚有許多不清楚,這就導致了在生態學層次上來進行這些實驗具有較大的風險。美國在1990』s開展的生物圈(I號和II號)實驗就是一個生態學層次上失敗的實驗。 傳統的地學科學,包括地質學和地理學,都是以考察和調查為主的研究方法。這樣的研究方法,常常是從現實存在的現象中去尋找科學問題,尋找其產生的原因。研究方法的傳統和單一,使得人們往往會忽視其方法論。在面對過程和機理的研究時,這樣的研究方法也常常顯得不足。譬如,風浪過程會導致底泥的懸浮,使得沉積物中的營養鹽得到釋放。雖然研究的方法是抓住風浪過程進行詳細的觀察,沒有脫離傳統的調查方法,但是,已經需要對調查方案作出精細的設計。而進一步需要揭示藍藻水華爆發的機理時,再靠調查的方法已經無法實現了。原因是我們不知道在野外進行調查時,需要調查哪些因子,因為我們不清楚哪些因子對藍藻水華爆發起決定性作用。這時就需要實驗室的實驗來完成,但是前提是實驗必須是可控的,不然,你即使培養出了藍藻水華,你仍然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促使的。現在有許多搞地學背景的學者轉到了濕地、湖泊與海洋等領域,開始接觸植物、動物、營養鹽等與地學交叉的領域,也開始進行一些與生物相關的實驗。這是一件好事,可以促進生態學的發展。因為生態學本質上是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科學。我們現在許多生態學現象的機制解決不了,是因為生物學與環境科學結合得不夠,是與生物環境有關的研究不足所導致的,再典型的例子就是富營養化湖泊中出現的藍藻水華現象。問題的實質是研究方法受限制。譬如濕地生態系統中氮磷的循環過程,微生物的降解礦化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但是,現階段,我們有90%的微生物是無知的,更無法了解其生理特徵和功能特點。你無法拿著顯微鏡去水底原位觀察微生物吧?現階段,至多你只能冷凍後帶回實驗室做做種群的基因分析,至於如何通過改變環境條件來影響微生物種群,最後調控污染物的降解礦化,那就差得更遠了。 從野外調查轉入到實驗室實驗,是研究方法的一種飛躍。可以通過微觀的實驗,解釋宏觀的現象。但一定要明白,實驗的各項環境要素是可控的,結果是可重復的。

Ⅲ 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摘錄)

近年來,新課改強調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和任務驅動下展開語文學習,藉助現代多媒體技術推進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化,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文學類文本閱讀鑒賞的教學,也出現了許多有創新意味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推動了文學類文本審美教育的範式轉型。

1.用項目學習方式,深化閱讀鑒賞。語文項目式學習,就是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通過完成事先預設的一系列任務,最終達成教學目標的語文學習方式。它讓學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做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做中學,邊做邊學,通過積極的反思,萃取行動策略,構建個體學習經驗。這種學習方式的最大價值,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個體創造能力,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自主深入研讀文本,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它解構了傳統課堂上側重文本單一解讀套路和文意固定結論傳遞的模式,而更為重視學生既獨立自主又相互合作的姿態,獲取個體化的審美感受與審美經驗。新的學習方式豐富了文學閱讀的學習手段,更讓學生喜聞樂見。

《艾青詩選》是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的必讀書目,怎麼讀?像傳統課文學習那樣一首一首地精讀,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可以嘗試運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來實施。我們首先提出任務:編一本我的《艾青詩選》。然後讓學生通讀作品,勾畫並挑選出初讀過程中心有所動、真心喜歡的篇目;接下來再讀初選作品,運用課上學到的詩歌鑒賞知識,參閱有關資料,精選出其中的8首;依據提供的示例,深入研讀,給其中4首加上批註,同時給自己的詩選取一個富有詩意的、能概括艾詩特點的題目,如「土地的歌者—— 我的艾青詩選」;安排時間讓同學們交流分享,介紹自己選出的心愛之作,並依據自己的評點說一說為什麼喜歡這幾首詩,最喜歡什麼地方。課後,依據課堂討論和閱讀,給這部詩集撰寫前言。最後,把所選的詩歌,加上前言,配上作者照片或自己的插圖,還有自己設計的封面,編成個人化袖珍版《艾青詩選》,在班級展示分享。這樣不僅合作完成了學習任務,鞏固拓展課堂所學的詩歌知識,而且由此習得了選集類文學作品整本書「一讀二選三評四研」的閱讀策略,為學生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富有成果的項目式學習,是克服傳統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模式自身存在缺陷與不足的新的選項。

2.運用多媒體方式,升華閱讀鑒賞。多媒介、跨媒介是現代生活的特點。打開微信,媒體上由各種視頻、音頻、文件組成的跨媒介文本已經成為現文學類文本閱讀、交流、表達、分享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方式。

我們學校的讀書課程中有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讀書項目—— 經典夜讀沙龍。它選擇一部優秀的作品,採用精心布置的舞台化場景,以嘉賓對話、片段朗讀、舞台表演、形象圖文插播等手段,把書中的核心內容、思想主題、人物形象、關鍵細節、表達特色展現在師生面前。我們介紹過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組織過「黑暗森林之歌——《三體》的N種讀法」的夜讀沙龍活動:「月見草,覆了風霜,離群之鳥猶自彷徨……」,一曲《歲月成碑》引發同學對小說情節的追憶,對葉文潔功過的評論;黑暗舞台上,「羅輯」和「大史」席地而坐,一束燈光打在他們的身上,兩人分角色朗讀,寂靜的黑夜中幽幽地傳來兩人的聲音,還原了小說中解說「黑暗森林」令人毛骨悚然的現場氣氛;同學扮演的「羅輯」和「庄妍」徜徉在金碧輝煌的盧浮宮中,在蒙娜麗莎畫像前,兩人親切私密的對話和形體動作,傳遞出讓人心醉的愛意,深化對人類情感作用的深入理解;而「丁總」和「汪老師」坐在移動的太空之艦上,窗外碩大的地球背影和成列的威武的太空艦陣,他們回顧讓人不堪回首的「黑暗戰役」「末日之戰」,展開對人性的激烈爭論,思考在未來高科技背景下的人性,表達了對人性的堅定執著的信念……沙龍的創意實際上是把我們平常閱讀一本文學類作品的感受、體驗和認識轉化成「另一本」多媒介組合而成的舞台文本的過程。這其中,不僅有對話,還有唱歌、分角色朗讀、舞台情景劇以及關鍵內容的辯論,並與舞台上的背景畫面結合,形成融視、聽、說、讀、寫為一體的多媒介超文本。新的手段和方式極大地豐富了審美鑒賞的形式,拓展了文學類文本的審美空間,必將更有效地提高個體的審美意識、審美品位和審美素養。

Ⅳ 外國文學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可行性分析

喲,你問的好專業啊,我看這樣吧:
從作家看,生平考據,生活經歷對作品的影響。(作者)
從作品看,作品年代、內容考證,作品語言風格特點,作品人物形象特點,作品創新的地方,作品與同時代類似作品的比較。(文本)
從接受方面看,作品的受歡迎度及其原因,人們對作品的不同解讀。(讀者)
從背景上看,作品反映的時代性。(世界)
世界——作者——文本——讀者,這是文學空間的有機整體,也是文學研究的永恆題材。搞研究,要確定范圍,有了想法,再把范圍不斷縮小,不斷具體化,這樣無論是比較,還是就某人的某一點單獨研究,都會寫出來點東西。
(你的名字是「風飛花」嗎?有首英文詩就叫這個名字,windflowers,寫得很美)

閱讀全文

與從作品到文本研究方法的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手環跟手機連接方法 瀏覽:133
汕頭有機砷去除解決方法 瀏覽:638
兒童自行車車筐如何安裝方法 瀏覽:262
660驅動安裝方法 瀏覽:876
可行性研究報告撰寫方法 瀏覽:628
白脈軟膏使用方法 瀏覽:298
喉骨軟化有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635
貴州中元節新式寫包的正確方法 瀏覽:877
做沙包的步驟帶有說明方法 瀏覽:722
萬聖手機殼製作方法 瀏覽:500
常用的浸提方法包括超濾法 瀏覽:663
惠普筆記本開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36
投籃瞄準方法和技巧 瀏覽:741
馬粟樂使用方法 瀏覽:314
食用油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76
食用油哪些方法 瀏覽:122
健身地膠點訓練方法 瀏覽:747
透明手機解鎖方法 瀏覽:990
2021年智慧樹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試題答案 瀏覽:708
測量鋪貼瓷磚平整度的正確方法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