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手段

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手段

發布時間:2023-07-13 15:06:31

A. 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小學一年級是學生智力飛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打好基礎非常重要。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 一年級數學 教學 方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

1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的種類有很多種,如生活情境、 故事 情境、游戲情境、問題情境、實踐運用情境等。在數學教學中創設這些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與參與動機,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 經驗 和客觀事實出發,主動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開展探索性學習。

例如我在教學「位置」一課時,整堂課採用「小動物找家」的游戲模式進行。我把教室模擬成一片大森林,每個學生都是森林中的一種小動物,然後給每個小動物發放自己家的位置信息,如第幾排的第幾列,讓小動物們按照自己拿到的位置信息去尋找自己的家,最後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自己的家,我就給他一些小獎勵。當小動物們找到自己的家時,我會接著問他們前後左右的鄰居分別是什麼小動物,隔幾位又是哪個小動物的家。然後我還會指定一個小動物,讓大家說出以他為中心,隔幾位分別是哪些小動物的家。整個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情緒十分高昂。通過參與有趣味的游戲,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動手嘗試,使學生學會思考

一般的課堂教學往往局限於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感受,而體驗式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全方位的感知能力。學生是探究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指導者、幫助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研究問題,使學生通過觀察、演示、討論等方式自主感知知識,並通過模仿實踐再進行驗證、補充、鞏固。

例如在「20以內進位加法」的教學中,我提前准備了水果、小木棒、紐扣等道具,並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每個小組下發一定數量的道具。接著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道具算出「9+5」等於幾,並以小組匯報的形式說出演算法。在小組匯報時,其他學生要仔細傾聽,然後各組之間展開交流,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到多種演算法。

2一年級數學教學的激趣方法

生活化激趣

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設計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設計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學「應用題計算」時,讓學生參與「買」室內的任何物品,並標上價格,如告訴學生:「一個筆袋3元,一個本子2元,一根鉛筆1元,媽媽給你10元錢,你想買哪幾樣學慣用品?」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他們會提出一個又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可以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數學問題來源於實際生活。

置身童話激趣

我根據 兒童 好動、好玩、好奇的身心特點,利用童話來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來說,學生對小動物都有喜愛之情。因此我把一些數學內容編成 童話故事 性的東西讓學生邊玩邊學習,如:讓兩個學生分別充當熊媽媽和熊寶寶,他們在自己的果園里採摘了許多水果,想請小兔子、小猴、小刺蝟、小羊、小馬(由學生扮演這些小動物)來家裡做客,熊媽媽帶領熊寶寶禮貌地拿出6個蘋果、4個梨、5個桃子、10個葡萄(可用卡片)請它們吃。學生會興趣盎然地根據這個畫面提出各種不同的數學問題並解決。利用童話法教學,可使小學生積極地、愉快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培養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故事化激趣

低年級學生最愛聽故事,於是,我在教學時會隨時把數學知識貫穿於故事之中,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學習加減混合計算時,我邊畫 簡筆畫 ,邊講:「星期六上午,五隻小白雞來到草地上做游戲,兩只小黃雞看見了,高興地跑去也參加了游戲。一會兒,兩只小黃雞的媽媽叫它們幫她做家務,兩只小黃雞高興地走了。一隻小白雞的媽媽叫它去吃飯,這只小白雞也高興地走了,其他小雞就在草地上講故事。」講完後,我讓學生根據故事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這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非常集中,興趣也特別濃厚。

3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創新策略

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

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它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學生不發言或怕發言是因為他們缺乏勇氣和信心。所以,要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針對實際,要時時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於那些愛探索、肯帶頭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同學膽子真大,回答問題時聲音真響亮;同學真愛動腦筋;你說的棒極了等等。

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言,怕發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並加以適當的點拔、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說,即使說錯也沒關系。還可以讓怕發言者復述敢說者發表的想法,並給予鼓勵:「你也說的很好」,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課中那些較簡單的問題,就把說話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並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很有進步。」孩子都有從眾心理,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把個人的回答改為同桌互說、四人小組交流;把點名回答改為幾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回答問題的興趣。

科學引導課堂氣氛

一堂課課堂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如果課堂氣氛不好,教師就需要不斷地組織學生注意聽課或者管理紀律,從而浪費了很多教學時間。然而,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年紀尚小,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和紀律不好是在所難免的,教師對他們加以引導也是必須的。但是引導也需要方法,如果教師只一味地按照傳統的管教方式進行說教和管理,就很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恐懼情緒和抵觸情緒,也就更難令他們將這名老師所教授的知識聽進去了。因而,對課堂氣氛進行有利與科學的引導是新課程 教育 目標下一名小學教師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那麼,要如何才能正確引導課堂氣氛呢?我們不妨利用一些創新的觀念來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令學生都願意積極主動地參與進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當中。比如說,小學一年級學生正是處於渴望被大人誇贊、認可和表揚的年齡,他們的表現慾望一般較強,非常喜歡比賽,教師就可以利用這點經常性地在課堂上組織一些小比賽,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激情。再者,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喜新厭舊的情緒是很常見的,他們經常對事物只保持三分鍾熱度,所以教師在組織這些比賽的時候,可以時常變換一下比賽的項目和方式,有時進行數字書寫比賽、有時進行加減運算比賽;有時分組形式是男生一組女生一組,有時分組形式是男女混搭等等,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比賽形式中充滿學習熱情,同時比賽本身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可謂一箭雙雕。

4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練習時,大多數學生都列算式為:2+3(2個搖繩的,3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5+4。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麼要列成5+4呢?」她說:「有5個小朋友在跳繩,旁邊還有4個小朋友在排隊等著,一共有9個小朋友在玩跳繩。」

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學生說:「其實通過這幅圖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學生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許多學生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後,布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後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叫學生扮演角色——「商場小經理」,「商場小經理」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知識真正融入了現實生活。


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相關 文章 :

1.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習慣培養

2. 一年級數學《數數》教學方法

3. 一年級數學教學技巧

4.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

5.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6.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7.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及技巧

8. 一年級數學有哪些學習方法

9. 一年級數學學習的方法

B. 淺談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1、功能分類法
分類是以比較為基礎,按照事物問題性質的異同,分別將相同性質的對象歸入同一類中的一種思維方法。
只有將各種事物分門別類加以研究,我們才能弄清事物間的千差萬別,明確事物間的聯系。學生在對事物進行分類的過程,根據分類的標准,逐步提示一類對象的共同的本質屬性,並認識和掌握其本質屬性,從而對其形成概念。所以,分類的思想方法是學習數學概念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2、特性分類法
特性分類,顧名思義是按事物的某一性質進行分類。譬如,有三角形、四邊形、長方形、五邊形、梯形、等腰三角形、六邊形等幾何圖形,我們可以以是否四邊形把這些圖形分為兩類,是四邊形的一類的有:四邊形、長方形、梯形、正方形;不是四邊形一類的有:三角形、五邊形、等腰三角形、六邊形。
採用特性分類法進行教學,一般按看、想、分、查四個步驟進行。看,就是觀察對象有哪些,是什麼;想,就是思考對象有什麼特性,並提出分類的標准(或按老師提出的標准去尋找對象的特性);分,就是按分類的標准動手分;查,就是檢查分得的結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調整。

3、轉盤游戲法
游戲是啟發心智與興趣達到身心愉悅的最佳方式。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組織游戲,寓教於樂、樂中施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游戲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小學生活潑好動、愛表演,很少害羞,樂於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利用游戲的無意注意的特性,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化難為易,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4、擲骰子游戲法
小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而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在游戲中可以使孩子們的各種能力得到培養。
游戲教學法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不是老師唱獨角戲,要求學生共同參與,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5、經驗應用法
經驗應用法,是從學生 已掌握的知識技能或生活經驗出發,提出具有共同特徵的數學事實,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一般規律或法則,然後找出他們

C. 如何搞好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

如何搞好小學 一年級數學 教學?在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應充分運用現代 教育 技術,從生活 經驗 入手,創設多種形式有意義的、喜愛的、激勵性的情景,通過動手操作,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如何搞好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希望對你有幫助!

1如何搞好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

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1.創設生動的游戲情境

活潑好動,喜愛做游戲,模仿力強,可塑造性等,如果抓住這些特徵,把數學思維和知識融會於游戲中,就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注度。所以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盡量的採取多種形式創設生動的游戲情境,在做數學游戲的過程中調控學習情緒,活躍氣氛,訓練思維。例如《位置》的教學中,就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去感知「上下、前後、左右」,初步掌握判斷位置的 方法 ,以及在《分與合》的教學中運用「猜拳游戲」等,都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

數學知識離不開現實生活。學生對那些熟悉而又對其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現象的生活事物充滿著好奇心,特別是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生活數學知識,更能誘發一年學生的求知慾。作為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例如《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因為一年級學生缺乏購物社交的機會,就可以創設模擬生活情境和實踐購物情景,在模擬的情景里體現數學的價值,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課堂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 兒童 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來思維的」,而作為現代教學手段的多媒體它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於一體,可以進一步引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知識外的拓展,把抽象具體形象化,對引發孩子的求知慾,培養孩子對數學的習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學《6-10的認識》時,可以先播放相關網路教育資源的動畫導入新課,讓孩子們邊觀看動畫 邊聽 老師講解,這樣以它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的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化抽象為具體,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更為高效。

把抽象具體形象化,增強學生的理解

由於數學知識本身的概括性、抽象性、復雜性等特點,學生看不見摸不找,就可以利用製作的課件等手段,要把抽象化為形象,把靜態的變為動態的,把整體的可以分解,突破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提高學生的認知,為日後學習打好基礎。

2數學課堂教學

增加教學活動,注重學習 反思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學習的方式主要是靠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活動親身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在操作、合作、交流、探究等多項活動中去發現並解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讓他們在數學活動中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創造積極的情感體驗。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學中教師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通過這樣的活動,既使學生主動參與了教學活動,又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們都應重視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反思,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前,都要求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困惑?學生在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積極反思的同時,數學知識也得到了進一步概括和提煉。

充分利用游戲,營造良好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全體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快樂的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長數學探究能力,獲取數學知識。如果老師一味地在講台上講授知識,而讓學生只是坐著聽課的話,有的同學很容易就走神了,根本聽不進去。如果我們抓住他們的活潑好動特點,以游戲和小組討論兩種方法入手,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還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例如,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數字5,用這些5的物體編成兒歌;1隻手有5個手指,2隻手有10個手指,3隻手有15個手指……然後小組合作把這些兒歌改成乘法口訣,這樣,不僅活躍了枯燥的數學課堂氛圍,還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興趣高漲,學習效果非常好。

只有營造一種活潑和諧的班級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習效率。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各種條件,在班級上組織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課外活動,如表演體育競賽等活動,把數字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還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責任感和業務感,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與自製力,這樣有利於讓學生自覺遵守學校的制度,通過實踐,學生從中懂得了凡事要多動腦筋、找竅門,體會手和腦同用的益處,學生有了顯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參與意識日益濃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3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

用新穎有趣的教法誘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並不在於認識一眼就能看見的東西,而在於認識深藏的奧秘」。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這就要先在學生面前揭示出一種新的東西,激發起他們的驚奇感。這種情感越能抓住學生的心,他們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這就需要我們要善於用新穎的 教學方法 引起他們對於學習內容的好奇感,從而神情專注、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例如果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說:「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開展計算比賽,比一比誰算的又對又快,接著我出示了如下題目:3+3+3,7+7+7+7+7,8+8+8+8……+8(100個8)。看了題目以後,小朋友們馬上投入到緊張的計算比賽中去,正在興致勃勃的把數字一個一個的加,我卻立即說出了得數。小朋友們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很奇怪。這時我說:」其實,老師做加法的本領並不比你們強,只是我掌握了一種新的運算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以後,算幾個相同加數的加法時,速度就會快多了。這種運算叫乘法,你們想學嗎?「正是這一舉措,展示了乘法這一教學內容的內在魅力和巨大作用,無疑把學生緊緊地吸引住了,從而誘發了學生急切學習乘法的需要和強烈的學習興趣。

善用「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奇」從「疑」中來,學生對某一數學問題感到「矛盾」、「疑惑」不解時,就會引起他們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如,教學圓錐體體積時,我將學生分組,每組給定準備好的實驗材料:圓錐、圓柱和沙子。要求把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裝,直到裝滿為止。學生邊操作、邊思考、邊討論,興趣甚濃,馬上得出結論:用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倒,三次正好裝滿,說明了「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這時我又出示一組圓錐、圓柱,請學生觀察操作,可結果卻是:用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裝,裝了四次才裝滿。此時學生頓感「矛盾」,「疑惑」不解。通過這樣的設計,把研討推向了高潮,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鞏固並強化了概念表述的准確性:「圓錐體的體積等於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4開發學生數學思維

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其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是:提高學生對教師們的信任度。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在學生中具有很高的信任度,學生就對老師肅然起敬,就會對教師的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一般具有「向師性」。

要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對學生和藹可親、循循善誘,認真呵護學生的自尊心,仔細保護他們的人格尊嚴,絕不能挖苦、打擊,甚至體罰學生。教師要精心設計組織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歡樂氣氛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如在講乘法口訣時,教師可創設一個「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數卡片」的活動情景,並由學生根據實際情景提出問題。這樣,學生會產生濃厚興趣,就會在不斷探索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訣以及相關運用。

聯系實際注重應用、使小學生思維靈活變通

數學學習的目的,不僅要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 思維方式 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但應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應用缺乏真實性。一些應用情境是教師人為「設計」、想當然「加工」的。如學習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後,有的教師提供標有長、寬的長方形客廳平面圖,要求學生計算出邊長是多少分米的方磚才能將客廳鋪設得既整齊又美觀且都是整塊數,全然不顧及現實生活中是否有從最小公倍數角度去選擇地磚的可能。

二是應用的目標定位失當。數學學習的終極目標是運用。由此,一些教師把應用的價值和作用放大到了不切實際的程度,很少去思考應用對促進學生發展的價值。事實上,對於小學生來說,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中,目的並不在應用本身,而依然是數學學習,因為應用本身就是數學學習的一部分。這也正如新課標所指出的「數學學習是為了讓學生面對實際問題,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 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如何搞好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相關 文章 :

1.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

2.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3篇

3.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心得3篇

4.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案例分析

5. 一年級教師談如何教好一年級數學

6.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

7.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8.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習慣培養

9.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及技巧

D.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_一年級怎樣學好數學

對於小學一年級的教學的學習,有哪些好 方法 可以讓人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呢?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小學 一年級數學 教學方法 以供大家學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一、讓數學與生活有機結合

偉大的 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教育起源於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導每一個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作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於生活,適應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學更不能脫離生活。脫離生活的教學就失去了 兒童 主動性學習的心理基礎。在教學《位置》一課時,我就充分引用書上的練習與場景,並由此延伸和挖掘大量的生活實例,無論是新課的引入、範例的選擇還是練習的設計、作業的布置都將學生置於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感受、去發現、去比較左和右的不同,以學生最熟悉不過的座位這一生活現場來展開學習的基礎,建立起“第幾組第幾個”模式,從兩個維度來確定平面內事物位置,再延伸拓展回到生活現實之中去,最後通過聯想,實現課堂數學知識學習與現實生活有效對接,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運用數學。只有把握“生活-----數學-------生活”之間的聯系,才能明白什麼叫用活教材,感悟情境圖所提供的材料的深度和內涵。

跳出教材,在生活中去學數學,讓數學生活化。在教學“擺一擺,想一想”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充分把“玩”與“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描述中感悟100以內的數和領會、理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學生沒有棋子怎麼擺?河邊的小石子、家裡的大豆、玉米粒........就是很好的教學用具,學生拿出自己喜歡的“學具”,同樣學得有趣。溝通了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數學的聯系,使得幾何、代數、和統計與概率的內容有可能以交織在一起的形式出現,使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成為必須的學習內容。

二、大膽地去刪增教材創造教材

“用教材教”不應是停留在口頭上的 口號 ,而應該是教師切實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師要善於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和選擇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學習材料,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對於不大適合學生的內容,遠離學生實際的內容,要徹底地改,比如在教學《多些少些》時,我發現直接利用教材資源(金魚圖)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因為農村學生對金魚就很陌生,甚至沒有見到過,於是換用了學生課下喜歡玩的“跳跳球”這一操作性實驗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參與和交流的慾望,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取材於生活,改變了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於阻礙學生發展的,要毫不留情地刪;發現有探索意義,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的材料,要沒有顧慮地增,比如在教學找規律一課後,我給學生展示了“楊輝三角形”圖,讓學生觀察有什麼規律,學生對其非常好奇,學習激情很高;對於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開拓思路的因素,要有深度地挖,不浪費任何一個可讓學生發展的資源 我在教學《找規律》中,例舉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就從學生入手,我給男女生排隊,一個男生一個女生那樣重復排列,我從衣服的顏色上排,再從男女生不同人數的重復排列,就這樣,學生學得很輕松,易掌握,書本上的主題圖由於不便於操作,我便把它作當一次作業設計。

在教學《統計》中,我也沒有從教材上的圖入手,而是讓學生數數老師手中的一大把小棒,顏色有多種,為了數每種顏色有多少根,學生就知道要分類整理後才好數,統計出的數填在表內不就是統計表么,再用圖形(塗方格)表示出來,就叫統計圖了。課後學生還會自己進行統計了,如我班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等。生活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一旦老師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兩者融通,學生就可能感受到書本知識的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識到學習的價值,使學習成為一項樂在其中的活動。

三、尋找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源泉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中,農村小學校缺乏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輔助教學,教師就不能以圖文並茂、形象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的聲音,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於是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購物活動,小組內一個同學當售貨員,其他學生拿出一元錢去買文具,還讓一名同學當監督員,監督售貨員的找補操作是否正確。通過模擬“買文具”這一真實、有趣的生活體驗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體會到了一元錢的價值及應用價值。下課後我還專門與學校小賣部取得了聯系,我親自去幫著賣東西,讓我班學生來買自己喜歡的物品,更讓學生感受到買東西的樂趣及學數學的樂趣。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 經驗 。主動地進行學習,反對讓兒童被動地接受成人的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他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兒童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原蘇聯心理學家提出了活動內化的理論,和皮亞傑的建構理論都指出在學生基本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和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小學 數學教學方法

小學教師要想將學生培養成一批又一批將來有出息的人才,可別忽視小學一年級教學。小學一年級無論什麼課程都是基礎,一年級所學的知識,就好比工程師起一座高樓,預先一定要將基腳打牢,否則會前功盡棄。作為數學這門學科,要想打好基礎,就必須在一年級夯實計算教學。

一、《新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巧妙地創設情境,有利於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學習過程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索數學奧秘的慾望;有利於學生面對挑戰,接受鍛煉,體驗成功;有利於舊知識向新知識遷移和拓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一)、創設操作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由具體向抽象過渡。

由於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低年級學生不容易理解,我們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形成知識系統,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可以採用實際操作、建立表象去啟發學生,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領會算理,突破難點。比如:填一個未知加數的教學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中(教材的第70頁)填一個未知加數的教學如:7+( )=10 6 +( )=8,雖然做這種題有推導的公式——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但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顯得很空泛。因為一年級孩子的思維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概括主要處在直觀形象水平上。小學一年級學生必須依靠實物、教具、掰手指頭來掌握10以內的數概念;離開直觀條件,運算就變得困難甚至中斷。教材上的提示是:(1)想7加幾等於10?這種是通過數實物,用數的組成完成填空的。(2)再畫幾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子?這種是通過接著畫的方法來填空的。第一種方法:學生必須先數10根小棒或其他實物,再把10根又分成兩份,數7根出來放在一起,看還剩下幾根,括弧里就填幾。第二種方法:讓學生接著畫小旗,當數到8時,又畫了幾面小旗,括弧里就填幾。當然前面這兩種方法都有實物操作,學生基本會做,但讓學生獨立去完成練習十的第2題時,學生做題的正確率不高,學生的計算速度也很慢。計數由原始社會的用結繩記事、用在竹、木或龜甲、獸骨上刻字以記數,發展到現在用數字計數。從這個歷史的演變來看,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不是目的,那隻是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一種手段。我認為我們可以把接著畫轉化為接著數的方法,既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又節約時間,,正確率可達100%。(1)、7+( )=10 我讓學生接著7數,數一個,就伸出一個手指,當數到10時,伸出了幾個手指,說明括弧里就應加幾。

(二)、演算法多樣要優化

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准》的一個視點,它體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的有效平台,但在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兩種行為:一、是教師認為:演算法越多越好,把演算法多樣化僅僅理解為量上的“多”,而忽略了質的提升;二是不敢對思維層次較低、思維過程繁瑣的演算法說“不”字。實質上,低年級學生對多種演算法的分析、比較、自主擇優的能力不強,難以理解同伴提出的演算法,所以,教師必須注意對多種演算法進行優化,選擇一種最能讓低年級學生理解並且喜歡的演算法,提高計算的效率。例如: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中(教科書第12頁)20以內的退位減法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字比較小,學生可以用數實物做題,比較簡單,但如果數字變大了,學生數實物就要耽誤許多時間,影響做題的速度。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相關 文章 :

1.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2.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日誌3篇

3.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隨筆3篇

4.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的教案

5.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推薦

6.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3篇

E. 一年級數學怎樣分層教學法

一年級數學 怎樣分層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刻苦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一年級數學怎樣分層教學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1一年級數學怎樣分層教學法

一、以游戲開始,創設情景,營造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習任務與情境相聯系,可以激起 兒童 濃厚的興趣和情感,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六七歲的孩子,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 文化 知識,還沉浸在玩的世界裡 。腦袋裡想著怎麼去玩好。他們很愛一起玩。所以每次上新課,根據教材的內容,我自編一個小游戲,配上手勢,以游戲開頭。我們班有46個學生,單靠我控制課堂紀律,那一節課下來就別上課了。用游戲的方式來導入,讓學生們聽我的,這節課才能上下去,學生一但做游戲,個個都投入到裡面時,那我所要教的知識他們都學會了,我的教學目的也達到了,比如我在叫數字1-10時我就採用兒歌加舞蹈的方式教會孩子們1-10數字的特徵,並教會他們用數字。

二、多媒應用,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學習新知識情感需求

剛教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上數學課,那真是「慘不忍睹」,教室里根本沒人聽我說的,因為他們都會啊,但這樣下去肯定是不可以的,所以我用自己最擅長的多媒體來上課啊。多媒體為小學生勾畫出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環境,是實現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最優化的通道,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圖文聲並茂,非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但能強化學生的記憶,而且還給學生展現出無限的知識空間,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新知識的的情感需求。

三、多聯系生活實際 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實用性

最重要的還是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又服務於生活,如何把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易於理解呢?我們應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系生活實際講數學,把孩子的生活 經驗 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如教學圖畫應用題時,可以編一道這樣的文字應用題:星期天,爸爸買了一小箱又紅又大的蘋果共10個,你和你哥哥吃了4個,還剩幾個?從10個裡面吃了4個,則用10減去4得6個。又如教學「小明要寫9個字,已經寫了6個,還要寫幾個?」這一道應用題時,教師就畫9個方格,在6個格子中寫6個字,指著剩下方格格問學生「還要寫幾個」。寫一個字就相當於去掉了(手勢)一個格(因為這個格子寫過了就不能再寫了),寫6個字去掉了幾個格?去掉用什麼 方法 ?這樣學生就很快地理解了,還要寫幾個用減法,用總數減去已經寫的個數。這樣的例子還很多,至於怎樣表述更有利於不同的學生理解,就在於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及引導方式了。

2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實現教學價值

人所共知,小學數學向來以「難學」著稱,這一學科除了體現出嚴密的邏輯性、高度的抽象性之外,還有很強的實際運用性。在平時生活中,往往隨處可見各種數學問題,但教師往往在教學中對數學教學的實際運用性有意無意地加以忽略了。故而,作為教師應盡一切努力來拉近學生生活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二者間的距離,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樂為之者」,以之來對其學習興趣加以激發。日常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將生活緊密聯系於數學理論,以此使數學能夠被學生所「具體化」,解脫其於抽象的符號「海洋」之內,以之來展示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價值所在。

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習熱情

新課程要求傳統的學習模式要在根本上獲得改變,其中的有效 學習方法 之一,便是小組合作學習。藉助於這一形式,可以將學生之間形成「優勢互補」關系,並在其活動過程中塑造其世界觀、人生觀,促進高效、優質的全面發展體系,展示出小學數學所應具備的教學質量。如在「加減法」這一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分組開展各自的教學活動,以組為單位讓學生自行「尋找」自身的任務並相互探討知識點。藉助於這一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使學生之間形成「互通有無」的關系,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獲得知識;另一方面,也可塑造學生的競爭品質。

注重教學 反思 ,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升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活動環節就是反思。故而,不管什麼課堂過後,不管是教者還是學者,都應開展充分的教學反思活動。藉助於教學反思,教師可以有效地認識到學生的掌握程度以及相應的 教育 教學的進度。學生方面更可以藉助於不斷的反思而開展「常態化學習」,從而盡最大可能促進課堂反思習慣的形成。故而,作為教師,應採取各種方式,「動態性」地引導學生反思相應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之類,從而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積極效果加以「最大化」。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課堂教學後的集體「課堂反思」活動,在此之後在在下節課上課時開展集體的「 總結 交流」活動,在其過程中有效地注意改善不足,並將之運用在之後的課堂教學中,從而盡最大可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3激發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進行嘗試練習,滿足好奇心

小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很強,教師在教學時可利用這一特點,採取嘗試性練習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如教學「分數化成小數」時,先讓學生用除法把4/3、7/25、1/3、7/22 等化成小數,然後教師提出問題,什麼樣的最簡分數能夠化成有限小數,什麼樣的最簡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我們能否通過除法計算,從中找出規律呢?由於學生通過練習,急於尋找規律,學習的積極性就能高漲,興趣大增,教師可就勢引導學生觀察分數化成小數的幾道等式,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得出分數化成小數的規律。

巧妙設問,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藝術性的勞動,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恰當的姿勢和手勢、巧妙地設計各種啟發式的問題,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十分注意自己的數學語言,無論在復習舊知導入新知時,還是在進行新課時,或是鞏固新知時,都應注意巧妙地設計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如在講「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求「相同加數的和的加法」計算,或師生進行計算比賽,從而提出教師為什麼馬上能算出結果,或提出這樣連加比較麻煩,是否還有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什麼方法計算簡便?通過層層設問,就能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持續發展。

採取多種練習手段,適應學生心理特點

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對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時間就開始分散、喜歡多變,這是小學生的又一心理特點。因此,教學中應運用各種變換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興趣發展,特別是一堂課的聯系,切忌單調的形式和簡單機械的重復。否則,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游戲進行教學,把學生對游戲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如口算、筆算接力、組數對口令、找朋友、開火車、奪紅旗等;在高年級教學中,教師可採取看誰解得快,看誰解法多,看誰編得又快又對(自編應用題)等辦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習疲勞,而且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4怎樣讓學生喜歡數學

精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難整節課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課前的十分鍾與課後的十分鍾是學生注意力最分散的時候,而上課伊始,是否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整節課學生學習注意力的保持與興趣的激發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特級教師於猗老師提出:「在課堂的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一個良好的導入就如同是一塊磁石,可以緊緊把學生吸附在它的周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與思維進入最佳狀態。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這一節內容時,我告訴學生他們可以隨便出數,我立刻就能說出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學生對此半信半疑,有不少學生主動提出幾個數來讓我判斷,當我速迅說出答案後,學生立刻展開驗算,發現我的回答完全正確。學生感到非常驚奇,他們奇怪為什麼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准確地判斷出數能否被3整除。這樣學生探究的興趣油然而生。

巧設疑問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問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啟迪學生的思維,利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要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從而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內容時,講解後我提出這樣一個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把一個三角形分成兩份,這兩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這個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對於這兩個問題,有些學生被題面所迷惑,認為將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時,認為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應該是這兩個小三角形內角和相加,是360度,但是這又與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相違背。此時我讓學生用紙張來親自動手操作,學生通過拼一拼、剪一剪發現,拆分三角形把一條邊分成兩個角,組合三角形把兩個角拼成了一個平角,成為新組合的三角形的一條邊。這樣的操作過程使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利於學生數學思想與方法的形成,利於培養學生 邏輯思維 的嚴密性。

課中引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這只是成功了一半。接下來課堂的主要部分講授環節還要相機誘導,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不斷地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如「能被3整除的數」在成功導入後,我告訴學生我並沒有什麼特殊功能,之所以能夠快捷而准確地判斷出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是因為我掌握了一個規律,然後我讓學生觀察剛才他們讓老師判斷的這些數的特徵,來總結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猜測了許多種,如末位數是3的倍數,個位、十位等都是3的倍數。我一一舉出數據讓學生進行驗證,學生發現剛才所猜測的都不正確。此時我再次引導學生思考,這時有學生大膽地提出:我發現這些數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加起來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然後列舉出一些數來驗證,每次都正確,進而使學生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自己發現了規律臉上現了喜悅的神色,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的樂趣。這要比教師直接講解,毫無懸念地給出答案效果要好得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思維得以激活,經歷了知識的主動構建過程,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對學習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年級數學怎樣分層教學法相關 文章 :

1. 高中數學怎樣分層教學

2.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3. 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建議

4. 小學一年級數學案例分析反思

5.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6.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例文

7.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8.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總結以及2020年計劃

9.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10. 2020年上學期一年級數學教學總結範文

F. 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主要一主要採用什麼教學那些 方法。

正常的有以下幾種
1,順向引導思維
2,利用實物指引
3,數字象形
我就經常用這幾種方法,現在的孩子都聰明的很,這幾個就行了。
最主要的就是要耐心

G. 一年級數學怎麼教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講應用題小故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心智正處於成長階段,好奇心強,並且處:於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時期,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多去引導學生學習。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應用題改-編成小故事講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二、指導學生動作操作:一般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通過動腦和動手實現。對此需要教師設計相應的教學實驗幫助學生獲取數學知識。

三、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學習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溝通交流及共融的過程。其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具有創造性、能動性和自主性,教材內容則有封閉性和被動性。而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講枯燥的教材變得生動,在各種有趣、開放且充滿活力的學習活動中充實教學內容。

四、設置差異化學習目標:傳統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以教材為主,但也總局限在此范圍內,單一的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無法在小學數學中得到提升。教師可將目標轉向中學,參考中學教學模式,從小學低年級教學內容中實施分類專題學習,使學生能有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注意事項:

首先,從小就得教小孩數數,這個非常重要。然後,等到孩子從1能數到10的時候,可以教他數實物。比如屋子裡的凳子,桌子上的蘋果、老師給的糖果。然後等孩子回到家,數家裡幾口人、做了幾道菜,到了超市買東西買了幾個,只要有機會就讓他數,不要顯麻煩。只有應用到實物當中,小孩才會對數字有概念。

孩子要牢記「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湊十法簡便易行,思考過程有「一看(看大數),二拆(拆小數),三湊十,四連加」 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

先從簡單的弄始教給孩子,比如1+1=2,1+2=3,先用實物,比如1+1就可以拿1個蘋果加1個蘋果,1個蘋果加2個蘋果,慢慢讓孩子對數字加深概念,但是小孩在學校里沒有實物,所以就再教用手指來算。

要先教孩子數實物,而不是用手指。先對數字加深概念一定要先用實物讓孩子算,再教孩子用手指。不然孩子會依賴手指,而不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

閱讀全文

與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手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磚牆砌磚方法有圖片 瀏覽:16
用膠水做小兔子的簡單方法 瀏覽:680
慢性皮膚病康復訓練方法 瀏覽:284
上課如何變積極的方法 瀏覽:443
印章質量檢測與規范方法 瀏覽:497
蘋果設置設備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6
棉花的種植密度和方法 瀏覽:25
組織行為學態度測量方法 瀏覽:647
天際隔水燉使用方法 瀏覽:716
肺結節有什麼方法解決嗎 瀏覽:128
成衣製作方法分析 瀏覽:783
香樟種植方法 瀏覽:106
泮托拉唑的食用方法 瀏覽:807
解決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 瀏覽:725
熏魚乾的食用方法 瀏覽:503
gridview使用方法 瀏覽:965
用什麼方法檢查是否肌萎 瀏覽:95
治療白斑用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589
避震行為的正確方法 瀏覽:496
如何識別精密電阻有哪些識別方法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