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將本人作為研究對象的質性研究方法
內省報告,通過自身經歷來詮釋弗洛伊德那套理論方面的研究吧,或者人本主義的東西。
2. 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調查法。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二、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三、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四、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五、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的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六、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七、跨學科研究法。跨科學研究法是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
八、個案分析法。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九、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十、數量研究法。數量研究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十一、模擬法。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
十二、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2)以自身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1、宏觀與微觀相結合
宏觀問題因其關系全局,學生難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會有畏難情緒,研究中也會困難重重。指導學生研究應網之一目以見網,豹之一斑以見豹,從微觀著手,從身處的一地,熟悉的一方著手去研究。在對局部的研究中聯系全局,通過對微觀的研究去認識宏觀。
2、抽象與具象相結合
理論、概念、原理、法則等等,往往因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學生感到高、難、空而難以入手,影響研究情緒。指導學生去研究與之相關的具體事物,可以通過對這些具體生動、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認識,對有關通過調查、訪問、收集到的具體數據、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認知把握原本抽象的東西。
3、課題研究與個人興趣相結合
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告訴我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給學生創造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充分有效地調動其學習的內在動力,激勵其學習的積極性、持續性、深入性和創造性。
讓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環境中產生的對某一方面的興趣愛好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變要我研究為我要研究,變任務為興趣,從而提高研究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
4、當前學習與將來應用相結合
高中學生的課題研究,要注意麵向實際,注重實用性。引導學生將當前學校學科知識學習、相關課題的研究與將來的實際應用相結合。這個實際應用,即包括當前社會的實際需要,更包含社會發展需要和科技自身發展趨勢的需要。
3. 質性研究方法
一、哲學研究:哲學研究也稱為思辨研究或理論研究。從論證的方式來看,哲學研究分為演繹法、歸納法和類比法。從研究的主題來看,哲學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本質研究(是什麼)、價值研究(為什麼)和對策研究(怎麼辦)。
(一)、價值研究的主題一般表述為「論……的價值」,與之類似的主題還有「論……的意義」、 「論……的作用」,與之相關的另一種表述方式為「……最有價值」、 「……有什麼用」。此類價值研究直接討論某事或某物的價值,此類研究似乎理所當然是有意義的,但是,某些研究雖然有實踐意義,卻沒有理論意義,某項研究是否有理論意義,主要取決於研究者是否提供了有說服力的理論辯護。價值研究往往呈現為「有立場的研究」或「強立場的研究」,甚至顯示為強烈的價值判斷的研究。價值研究主要包括評價研究和批判研究。其中,批判研究是價值研究的核心方法或核心精神。
(二)、本質研究的主題一般表述為「論……的本質」,與之類似的主題還有「論……的特徵」本質研究相關的語法結構為「是什麼」或「有什麼」。與「是」相關的表述形式包括「何謂……」
「……意味著……」。選擇本質研究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研究者需要掌握本質研究的論證技術或技巧。
(三)、批判研究也稱為元研究。元研究主要是對已有研究的研究,而且主要聚焦於方法論的反思和批判,也主要是對研究自身的方法論的反思,「元研究」主要呈現為教育認識論、教育研究方法論的反思和教育語言分析。批判研究也是哲學的本性,批判研究可能導致某種「重建」或「整體轉型」,主要立足於系統的反思和前提性的批判。
論文:
此類研究方法中,選擇的是《南國農先生現代化教育思想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作者是新疆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系的任榜坤和新疆電化教育館的馬升明。文章伊始,就對南國農先生提出的現代教育思想做了背景的鋪墊,接下來討論了現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以及現代化教育思想的歷史背景,接著文章討論了現代化教育思想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文章直接討論了現代化教育思想的價值,文章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理論價值的探討。作者認為南先生的現代化教育思想,首先不僅會對實施素質教育進程中關於教育思想、模式、方法、評價的改革和教育環境條件建設產生積極影響;第二,它會對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的現代化建設發揮具體指導作用,第三,它會對電化教育――教育技術的內涵發展起到有力推動作用。
二、實踐研究:實踐研究主要表現為日常的教育改革、經驗總結和教育對策。
(一)、教育改革類似教育實驗,如果教育改革落實到某種具體的課程或者課標中,那麼這種實踐性的研究就稱為「教學研究」或「課例研究」。如果教育改革的主體是老師或者其他教育工作者,那麼這類研究就可以稱為「實踐的行動研究」。一般代課老師的「課堂教學研究」,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研究」,以及涉及到學校課程開發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以及「地方課程開發研究」等。
(二)、經驗總結也可稱之為「教育反思」,這種研究方法適合一線教師的課程論文寫作,如果教師以反思的方式改進自己教學的不足,這種教學稱之為「反思性教學」。這種經驗總結可以分為短期的教育經驗總結、季度經驗總結、以及年度經驗總結。短期的經驗總結比如:班主任工作日誌、教育管理日誌,這種工作總結對於教學效果的影響顯著,能夠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以便及時彌補。教育經驗總結從宏觀上可以分為自我教育經驗總結和他人教育經驗總結。
(三)、某種對策研究或教育理想、方案設計都屬於實踐研究。對策研究的主題一般表述為「論……的對策」或「論……的策略」或「論……的發展方向」等。教育對策研究或教育理想、方案設計只是研究者比較隨意的「設想」、「看法」,而並不為這些設想、看法提供系統的論證。實踐研究中的對策研究雖然也需要對所提出的策略和方案作比較周全的考慮,但它只提供條款式的、文件式的實施建議或實施方案,而不提供「為什麼這樣做」的批判性分析或系統論證,這與哲學研究有所區別。實踐研究還可以將教育對策或教育理想、方案設計轉化為調查研究或實證研究的「假設」,並使之在調查或實驗中獲得驗證和討論,此時,實踐研究轉化成為實證研究。
論文:
三、實證研究中的量化研究 量的調查研究主要包括問卷法、內容分析法和元分析,與之相關的方法還包括測量法、話語分析法等等,量的研究主要採用數字和量度來提交研究報告。
(一)、問卷法
問卷法和測量法都屬於調查研究,一般用於大樣本的調查研究,並輔以觀察法和訪談法,牽扯抽樣和統計,與教育統計學有關。
(二)、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是對傳播內容所隱含的相關趨勢或傾向進行歸納話而分析,一般顯示為量的研究,並有學者提出應該與質化的內容分析相互補充,內容分析一般包括文本分析、言語行為的互動分析和話語分析。
(三)、元分析法
元分析定義為:為了整合已有結論,而對大量的分析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量的元分析主要是收集並整合某個主題的研究數據,並以統計的方式從已有的資料中歸納出新的結論。量的元分析主要有三個步驟:確定研究的問題、數據的搜集、統計分析和解釋、研究結果的呈現。
論文:
四、實證研究中的質性研究:質的研究主要採用文字敘述的方式提交研究報告,質的調查研究主要包括人類學研究(訪談法、觀察法和檔案法)、現象學研究(體驗研究)和自傳法。
(一)、人類學研究
人類學研究的研究對象一般是普通意義上的人或某一類群體,學習研究對象的語言和行為,收集研究對象的實物、照片、日誌等等,實證研究中的歷史研究,「三角互證法」是為從多角度收集資料並驗證資料的可靠性而使用的方法,是指運用同一種方法去調查不同的對象,也指採用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比如訪談法、觀察法、問卷法等等,去獲取不同類型的信息,以便相互印證。
論文:
《基於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學習教學設計研究——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 作者闊宇
從論文整體結構來看,論文首先是理論背景的研究,作者從問題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相關概念的界定以及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研究方法和內容,混合式學習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等方面為中小學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學習教學設計研究提供基礎。接下來作者對基於Moodle平台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這里邊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學生情況、Moodle模塊功能進行分析。從課堂真實模塊進行分析總結經驗,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實證研究。
五、實證研究中的歷史研究 教育研究主要以「人」為研究對象,這使歷史研究可能成為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
歷史研究因其敘述歷史事實而更容易顯示出深切著明的效應,歷史研究所面對的研究對象是比較穩定的文本,它既不像試驗研究那樣容易受到無關因素的干擾,也不像調查研究那樣因缺乏資料而無話可說,而且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現實」是一個相對概念,一切現代都正在成為過去,歷史研究可以理解為當代史,從研究主題看,歷史研究分為思想研究、制度史研究和學術研究,從研究方法上看,歷史研究可以分為歷史的考證研究、歷史的敘述研究和歷史的解釋研究。
(一)、歷史的考證研究
考證研究和敘述研究其實就是歷史的調查研究,更多依賴於研究者個人的判斷及其選擇的視角,不同的研究者會存在不同的研究視角和觀點,因此不同於其他實證研究那樣顯示出毋庸置疑的客觀性,歷史的解釋研究在提出解釋時仍然重視解釋的理由和證據,以便使自己的解釋令人信服。歷史考證研究分為校勘法和三重證據法,校勘法是尋找適合閱讀的文獻,做注釋或參考文獻,以及撰寫文獻綜述的前提條件。
(二)、歷史的敘事研究
與哲學研究論文相比,歷史的敘事研究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關注個人生活史以及相關的日記、書信、實物、檔案等日常生活資料,二是重視個人心理體驗和心理分析,三是在寫作中重視講故事的技巧,尤其重視故事的情節。從收集資料的途徑來看,敘事研究主要包括三種:一是歷史的敘事研究,二是調查的敘事研究,三是試驗或行動的敘事研究。歷史人類學研究意味著研究者需要進入教育現場,同時以檔案法或口述史的方式收集與教育現象相關的歷史資料。
(三)、歷史的解釋研究
歷史的解釋研究主要顯示為傳統解釋研究、隱微解釋研究和比較研究,傳統的解釋研究包括簡述、評述和翻譯。隱微解釋學研究往往有三個視角,一是指正文本的字面意義與隱含意義的差異,二是從整體與部分的解釋學循環的思路更正已有研究的誤解。三是指正某個教育思想或教育制度改革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思想是否出現斷裂,或者貌似出現了斷裂實際上卻隱含了某種內在的統一性。歷史的比較研究主要顯示為兩種比較:一是求同取向,在看似差異的背後尋找相同,二是求異取向,在看似相同的背後尋找不同。常見的比較研究的主題有:……與……的比較或者是從……的視角看……
4. 課題研究方法以及有關常識
研究方法定義:
研究方法,哲學術語,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於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目前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課題研究的常見科研方法:
1.觀察法
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對自然發生條件下的自然現象和社會論述進行直接、系統、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和描述,從而獲得經驗事實的一種科研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觀察3700名學生,並做好詳細記錄;陳鶴琴用文字和攝影像的方法記錄下808天的孩子兒童心理)
2.調查法
通過現場考察、觀察、調查、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收集資料,從而對現狀作出科學分析,得出規律性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種方法。
3.經驗總結法
以自己和他人的經驗為對象,對其進行科學的篩選分析、核實、驗證,從而使人們對相關事物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善於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
4.文獻法
對文獻進行查詢、鑒別、整理、分析,從而找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是記錄有碰耐知識的一切載體――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等。
5.比較法
根據一定的標准,對某類教育現象進行對比研究,通過揭示其異同,找出教育現象的普遍規律及主要對象的特殊規律,笑指春提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結論或具體作法。
6.個案法
把個體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直接或間接調查了解其發展變化的某些線索特點,並據此設計和實施相應措施,促進其發逗蠢展變化,然後把對這些條件、措施與結果之間聯系的認識和結論推廣到一般上去。
7.統計法
通過觀察,調查和實驗,對所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分析解釋和統計檢驗的原理和方法。
8.行動研究法
由社會情景的參與者,為提高對自己所從事的社會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某依賴的背景的理解,進行反省式的研究。
作用:
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就有什麼樣的科學研究。如果說歸納法產生經典科學,假說演繹法產生相對論,那麼系統方法則產生復雜科學,恰如手工鐵鏟代表農業社會、蒸汽機代表資本主義社會、計算機代表信息社會一樣。研究方法對於社會進步、學科建設和學術規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於推進社會進步與社會發展。梁啟超認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發明蒸汽機都與培根的歸納法有關。他指出,近代社會與古代社會、中世紀社會的差異很多,但一個顯著差異就是科學研究方法的革新,科學研究方法的革新成為道德、政治、技術、器物等領域的進步的基礎。科學研究方法不僅是一種純粹的學理性思維,而且有利於科學進步,有利於國計民生。因而吸收西學研究方法,推動科學研究方法的變革,對當時的中國而言是勢在必行。從近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也可以看出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伽利略、培根等科學家所倡導的科學實驗方法,不僅為近代自然科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在自然科學與宗教神學、經驗哲學的激烈斗爭中取得了勝利。從16世紀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到17世紀末牛頓經典力學的完善,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自然科學成為人們定量表述自然規津的一種知識體系。最為重要的是,它改變了人們的科學觀、自然觀,導致了科學與工業的結合,使人類歷史出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2)有利於各門學科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方法的多寡優劣及其應用水平,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的效果、效率、效能。不少科學家都非常重視對於研究方法的科學探討,甚至認為,一切理論探討都可以歸結為對其研究方法的科學探討。特定學科的研究方法的完善,某種程度上表徵著該學科的完善程度。如經濟理論發展是與經濟學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密不可分的。藉助於數學方法,使經濟學對經濟規范的描述更加清晰、精確,邏輯性更為嚴密;通過使用抽樣調查、談話法等,使行為經濟學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很有生命力的分支學科。自古典經濟學開始,天文學、力學、物理學等學科的發展都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過深刻的影響。情報學的發展也藉助了數學、計算機科學、認識知識科學、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使其研究內容更加廣泛,研究問題的角度更新、更有深度。現在科學的發展正呈現出一個雜交化、整體化的發展趨勢,學科間的交叉與整合日益加強,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方法的相互借用、相互促進。研究方法的創新,將為各學科的理論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也依賴於理論的指導。
(3)有利於學術規范的形成。學術規范是研究者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要求,它是人們在長期從事科學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而且在動態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研究方法是人們解決科學問題時所採取的一些基本手段、途徑和規則,它對於學術規范的形成和完善有很重要的意義。自然科學研究方法中的實驗方法、歸納方法、實證方法都要求有嚴密的論證過程和對結論的檢驗,是對自然規律的正確解釋,這其中要求研究人員有一種"求真"與"平等"精神。唯物辯證法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要求科學研究人員有整體的、變動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人文主義的研究方法則要求關注人的生命與權利,肯定人的價值,它有助於培育科學研究者的主體性、原創性和獨立性,培養其"獨立"精神。研究方法對於學術爭鳴中的"平等"規范和學術評論中的"量性統一"同樣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些都是學術規范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們應該努力把研究方法應用於科學研究中,並且注意把研究方法中所蘊含的積極精神轉換成科學研究的規范。
有關常識:
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從古希臘到16世紀(直覺觀察時期);17世紀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析為主的方法論時期);20世紀以來(形成獨立學科時期)。
2、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四個層次:直覺觀察水平(資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內在效度);遷移推廣水平(外在效度);理論研究水平。
3、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類型及其對教育研究的作用:基礎研究的基本目的在於發展和完善理論(為什麼);應用研究的目的是解決當下的、實際的問題(是什麼);發展研究的目的在於發展用於學校的有效的策略(如何改進);評價研究是通過搜集和分析資料數據,對一定教育目標和教育活動的相關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怎麼樣);預測研究的目的在於分析事物未來發展的前景和趨勢(將會怎樣)。
3、我國最早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著作是羅廷光的《教育科學研究大綱》。
4、科學觀察的基本特點:觀察的目的性、觀察的客觀性、觀察的能動性。
5、測驗的基本類型:按行為目標,測驗內容可以分為智力測驗、能力傾向測驗、成就測驗、個性測驗四大類。
6、教育實驗分組設計的基本類型:前實驗設計、准實驗設計、真實實驗設計。前實驗設計通常是一種自然描述,用來識別自然存在的臨界變數及其關系,其表現形式有:單組後測設計、單組前後測設計、固定組比較設計。准實驗設計是指運用原始群體,而不是隨機地安排被試進行實驗處理,其主要類型有:不等控制組設計、時間序列設計、平衡設計。真實實驗設計中的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都能得到比較嚴格的控制,能較好地控制內外部無效因素,並有效地操縱研究變數。真實實驗設計,都有一個控制組,被試隨機選擇並隨機分派到組。
7、教育人種學是對特定情景中的教育系統、教育過程以及教育現象完整和科學的描述。人種學研究具有現象學和自然主義的特徵。人種學研究必須以整體的、全局的觀念看問題。
8、定量分析的概念和特點:定量分析是賦予對象一種純形式化的符號以反映事物的特徵的方法。定量分析的對象是具有數量關系的資料,採用的方法主要是數學分析的方法。
9、好的實驗的特徵有:充分的實驗控制;不加人為修飾;比較的基礎;通過數據獲得充足的信息;非污染數據;無相關變數間的干擾;代表性;省力原則。
10、列聯相關對變數測量標準的最低要求是兩變數都用名稱量表測量。
11、參數檢驗的類型有:t檢驗(t正態分布)、方差分析、協方差分析等;非參數檢驗的類型有:X2檢驗(列聯表分析)、惠特尼U檢驗等;相關檢驗的類型有:t檢驗、費舍Z轉換檢驗等。
12、建立教育科學研究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要求:客觀性、可測性、簡易性、可行性。
13、撰寫教育科學研究報告和論文的基本要求: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創新;觀點和材料的一致性;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借鑒吸收;語言文字精煉簡潔,表達要准確完整。
課題指南:
指科研規劃領導組織對招標課題的具體說明。課題指南是科研規劃的具體化,對課題選定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課題指南一般包括說明、主課題、子課題。可供研究人員或研究單位選擇。
制訂課題指南,目的是正確發揮科研導向作用,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成果質量。指南課題的確定採取公開招標、平等競爭、擇優立項、適當資助的原則。
制訂課題指南,實行課題招標,這是科研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這樣做,可以彌補申報渠道不通暢的不足,有利於教育科研規劃制定和管理部門與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相互聯系。促進科研人員、管理人員更新觀念,加快改革,加強科研部門科研活動的有效管理和科研人員的責任感。它力圖將競爭機制恰當地引進教育科研管理,使課題的確定不受地區、部門、單位的限制。為科研能力強,基礎條件好的單位和個人提供更多的科研任務和更好的條件;通過組織專家對投標者的方案設計、隊伍構成、人員素質等科學性、合理性如何和可行性的分析和質疑,發現問題,修正設計,也將有利於提高課題研究的科學水平和社會效益。
課題選擇:
選擇課題是一項思想性、科學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復雜勞動。選擇研究課題時,不論是從發布的課題指南中選擇,或者是自行確定,都有必須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依據其課題的科學價值。其具體原則有四個方面:
1、需要性原則。根據教育事業發展和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確定課題,使教育科研能更好地為教育行政領導部門的決策服務,為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服務。
2、科學性原則。即選題必須有事實根據和理論根據,必須有科學價值。如教育科學上的新發現、空白的填補、通說的糾正、前說的補充等。
3、創造性原則。是科學研究的生命,要求在研究成果上有新發明、有新發現、有新創造。
4、可行性原則。一是看所選的課題是否具備研究能力和研究條件。一般說來,選題不宜太密、太大、太籠統。尤其對於那些初涉教育科研的人來說,應當側重選擇范圍較窄且比較具體的課題。二是看研究課題出的成果有無推廣的價值。
課題形式:
從課題的組成分有:
1、重點課題。也稱規劃課題,是國家根據社會、經濟和科學發展的戰略規劃而下達的課題。由於這種課題關繫到整個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要確保按期完成。
2、合同課題。即國家部門和地方政府從局部性需要出發提出的課題,主要通過委託研究、招標承包、科技合同等形式,由研究所開展研究。
3、自選課題。它包括兩方面,一是科技人員個人選定並自行開展研究的課題。二是研究所根據社會發展動向、趨勢、社會需求,而選定的課題,這種課題來自於橫向聯系渠道,又可分為自選、自定、自研課題和上報批准後再下達到所內的任務性課題。
從課題的研究屬性上分有:
1、宏觀課題。主要研究的是教育根本性問題,有的涉及到方針政策。如「教育本質及其在四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等。這樣的課題規模大、投的人力、物力多,必須是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門或科研機構才能承擔。有的要省市縣多級課題級協作才能完成。
2、中觀課題。主要研究的是教育階段性、地區性的課題。如「搞好教育整體改革,為農村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心理結構問題。」這類課題規模大,也要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需要行政、科研和學校合作進行。
3、微觀課題。主要是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往往以個體或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個案研究。如「培養差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探討」等。這類課題不求人力、物力的投入,適合科研人員與教師進行研究。
課題申報:
研究人員或研究單位,按立題審批手續,將所選定的課題向有關科研規劃部門申報。其一般程序:
1、確定選題。可以自行確定題目,也可以從發布的課題指南中選題。
2、填報重點研究項目申請書。申報哪一級課題,就向哪一級辦公室索取申請書。
3、申請人應按申請書各項內容和申請書上「填報須知」的各項要求認真填寫,並按限期報給主管部門。
4、並按規定繳納課題評議費。
5、若申報指南課題應在課題名稱註明「指南課題」字樣,或按課題指南說明要求註明課題類別。
6、申請書須經本單位領導審核,簽署明確意見(包括申請者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是否適於承擔本課題研究;主管單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課題所需時間和其他必要條件;能否按規定進行經費代管)承擔信譽保證並加蓋公章。凡只有申請人而無單位意見和公章,或以單位名義而無具體承擔人的申請不予受理。
5. 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
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
你有了解過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嗎?實證研究是一種特殊的研究方法,實證研究講求效率、證據和真實的證據,實證研究在研究中非常重要。我精心為大家整理了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實證研究方法是在價值中立(價值祛除)的條件下,以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為基礎來建立和檢驗知識性命題的各種方法的總稱。所謂價值中立,指的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可以用自己特定的價值標准和主觀好惡來影響資料和結論的取捨,從而保證研究的客觀性。實證研究方法包括觀察法、談話法、測驗法、個案法、實驗法。
1、觀察法
研究者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觀察結果按時間順序系統地記錄下來,這種研究方法就叫觀察法。自然觀察與實驗室觀察;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2、談話法
是研究者通過與對象面對面的交談,在口頭信息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對象心理狀態的方法。分為有組織與無組織談話兩種。須注意:一是目標明確。二是講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優勢」。四是盡量做到言簡意賅。、
3、測驗法
是指通過各種標准化的心理測量量表對被試者進行測驗,以評定和了解被試者心理特點的方法。問卷測試,操作測驗和投射測驗、
4、個案法
對某一個體、群體或組織在較長時間里連續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資料,從而研究其心理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種方法稱為個案法個案研究。
5、實驗法
研究者在嚴密控制的環境條件下有目的地給被試者一定的刺激以引發其某種心理反應,並加以研究的方法稱為實驗法。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兩種、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
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
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將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
1、積極開展理性思維。
2、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
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一是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二是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理由;三是假設應是可檢驗的;四是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
3、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
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是:⑴提煉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結構化;⑷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
4、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
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5、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
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
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
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
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
2、經驗研究性課題的設計。
經驗研究性總結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
課題特點: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預先提出的、十分明確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與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識地運用教育科研的有關方法;依據科研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採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搜集的資料全面、完整等等。
課題設計:要突出通過經驗總結得出理性認識和揭示規律的主題。
3、實驗性課題設計。
實驗性課題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或假設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究變數關系揭示教育規律的活動。
課題要求:研究者必須有一個關於解決該問題的設想或初步的特徵理論;用比較嚴密的研究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預設實驗條件,把變數明確區分,加以控制;對測量的事物規定操作定義。
課題設計:要突出「實驗」的特點,充分體現實驗要求。
6. 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四種研究方法主要有:
一是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參考前人已經發表的類似主題的文章,站在巨人肩膀上做研究。
二是案例研究法:通過以具體、典型的案例為素材和研究對象,縮小選題,避免泛泛而談。
三是問卷調查法:通過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所需資料,確保獲得的第一手資料更加准確。
四是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概念的描述和數量分析方法相結合,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研究方法的作用
(1)有利於推進社會進步與社會發展。科學研究方法不僅是一種純粹的學理性思維,而且有利於科學進步,有利於國計民生。
(2)有利於各門學科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方法的多寡優劣及其應用水平,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的效果、效率、效能。研究方法的創新,將為各學科的理論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也依賴於理論的指導。
(3)有利於學術規范的形成。學術規范是研究者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要求,它是人們在長期從事科學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而且在動態的過程中不斷完善。
7.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什麼
研究對象:心理健康者、成功人士
研究內容:需要(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潛能、動機、人的價值、思維能力、情感體驗,強調對作為整體的人的研究。
研究方法:採用人格問題的研究方法,對成功者進行個案研究。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由馬斯洛創立,以羅傑斯為代表,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它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等同於動物,只研究人的行為,不理解人的內在本性,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經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稱之為心理學的第三種運動。
人本主義和其它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並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稱為自我實現。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起源有很多方面,但主要來自兩個領域。一是歐洲影響廣泛的存在主義哲學,一是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和亞拉伯罕·馬斯洛的研究。
不少治療師如羅傑斯、馬斯洛等,都認為精神分析學派過於強調病態的行為和過於以決定論作為人的價值基礎,缺乏了對行為的意義、正面的成長和發展的探索,因此決意創立一個全新的心理學取向,藉以強調正向的心理發展和個人成長的價值。
同時又加入了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強調自由、個人決定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存在主義哲學的問世已有幾百年,盡管它艱深難懂,特別是沒有共同認可的關於存在主義哲學的定義,但它提出了許多問題,例如人存在的意義、自由意志的作用和人的唯一性等,後來成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