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古代紀年法有哪三種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六種: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星歲紀年,生肖紀年。
紀年,是指以文字確切記載歷史現象發生的年代。我國歷史悠久,從商代開始就有文字記載,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沒有確切年代記載。司馬遷根據前人留下的資料,在《史記》中明確記載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我國歷史開始有了確切紀年。
(1)紀年方法除干支紀年法外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
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
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
戰國時期用歲星紀年。歲星就是木星,由西向東運行,繞太陽一周用11.86年古人發現大約12年後木星又出現在星空同一位置,於是把一周天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並給他們起上名字。
生肖紀年它是我國民間推行的一種與干支密切相關的紀年方法,用十二肖獸名稱作為年名和地支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