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家長開放曰活動感想怎麼寫
參考 11月28日,我以家長的身份參加了果果班的家長開放日活動。由於這是王珏入園後的第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我與王珏的媽媽都非常重視這次難得機會,由於王珏媽媽上午有課,我特地請了假參加這次開放日的活動。下面,我先簡要陳述一下幼兒園周五上午半天的活動過程,然後再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活動簡述 回想周五上午幼兒園的組織的活動,我認為,幼兒園周五上午半天的教學活動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早操、室內活動和室外游戲。 1、早操 九點鍾左右,小朋友們在四位老師的組織下排著隊伍有秩序地走到樓下,開始做廣播體操。做操時,小班和中班是分開做得。因為王珏是小班的,所以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小班小朋友的作操過程。小班小朋友等間距地圍成一個圓圈,董老師站在中間做示範,小朋友學習董老師作。董老師的動作非常規范,也非常漂亮。總體上來看,小女孩普遍比小男孩做得好,其中,兩三個小女孩能夠伴著音樂完整地模仿董老師的動作,但小男孩大多數都做不完整。 呵呵,作為王珏爸爸,我還是非常關心王珏的做操動作。說句實在的,王珏的早操動作並不好,主要原因是王珏的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全神貫注地看董老師的示範,而是偏著頭去看別的班的小朋友。對於王珏是否能夠很好地做早操我並不著急,在我看來,做操是一個參與式的學習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熏陶和示範,王珏會慢慢地學好的。 2、室內活動 早操結束後,小朋友們又在老師們的引導下排著整齊的隊伍回到教室。回到教室後,保育員李老師已經為孩子們准備好了牛奶和糕點。小朋友們坐好後,老師們為每個孩子分發了一包牛奶和一片餅干。孩子們吃完餅干,喝完牛奶,都能自覺地把牛奶的塑料袋放到教室門後的垃圾袋中。哎呀,小朋友們的表現真不錯,基本上已養成了一個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孩子們喝完牛奶後,朱老師將小班的小朋友和幾位中班的小朋友帶到教室的西側,然後利用移門將教室分成兩部分。在移門東側,王老師組織中班的小朋友參加游戲和學習活動。因為王珏屬於小班,所以我從教室西側的後門進入教室的西側,觀看小班的同學活動過程。小班的朋友在朱老師的組織下,主要參與了以下三種游戲和學習活動。 (1)平衡走線 活動開始前,朱老師先是組織、帶領小班的同學沿著教室中央的彩色圍成圓角矩形的線條行走。行走過程中,朱老師要求小朋友或者雙手叉腰,或者雙手與肩水平,或者將雙手置於頭頂,同時沿著彩色線條向前走。因為我是外行,不知道這個活動具體名字。但是憑著經驗,我猜想這項活動主要用來鍛煉孩子運動的平衡性,對於發展孩子的運動協調性很有幫助。 (2)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完成平衡行走活動後,在朱老師的要求和引導下,圍成一個半圓,然後席地(強化地板)而坐。朱老師拿著一摞紙牌,與孩子們面對面坐下來。活動開始了,朱老師向每個小朋友分發「工作牌」。朱老師拿出牌子(每個牌子上寫著一個小朋友的名字),叫道牌子上名字時,小朋友喊「到」,並起立走到朱老師跟前領取自己的工作牌,並與朱老師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個人認為,這個活動很有意義,能夠引導小朋友認識自己名字,也能鍛煉小朋友的隨機應變能力,同時能部分地鍛煉小朋友的人際交往能力。 小朋友領到自己的工作牌後,朱老師接著又組織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朱老師先是問小朋友昨天是什麼節日,大部分小朋友都答不上來,因為孩子們都還不知道感恩節是什麼。朱老師就向小朋友們講解昨天是感恩節,並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景(大致描述):「天氣變冷了,應該買一雙手套送給自己的親人,你是送給誰呢?」然後請每位小朋友說出買手套送給誰?在朱老師的組織下,小朋友以順時針的順序先後表達買一幅手套送給誰。大多數小朋友都說買一幅手套送給媽媽,而有的小朋友的回答也很新奇,回答得過程也很長,有的小朋友說了好一大會才在朱老師的引導下把這個問題表達出來。或許是我今天陪王珏來幼兒園的緣故,王珏回答說買手套送給爸爸,回答完了還看了一下我,嘿嘿,這個小鬼。 (3)圓形形狀對比與操作 同學們完成了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後,朱老師又拿出了一套玩具,這套玩具大概包含5-6個大小不同的塑料圓形。首先,朱老師在做大小比對模擬,動作惟妙惟肖,比對了,小朋友點點頭,比錯了,小朋友們就搖頭。朱老師做完後,然後就請小朋友上來做模仿,作比較,並對相同的圓形做配對。每個小朋友都有一次機會參加這項活動。 3、室外游戲 室內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們稍作休息,就拍著隊伍到樓下作游戲。游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董老師讓小朋們圍成一個大圓圈,董老師站在中間做示範動作,小朋友手拉手學習董老師的示範動作。這個活動很有必要,小朋友們在教室內坐了一個多小時的靜止型的游戲,然後出來在陽光下做一些活動腿腳的動作,可以很好地舒展小朋友的筋骨
㈡ 網紅教師是如何煉成的
今日在學王珏老師的《基於學習科學的高效教與學方法》時,看到了很多網紅教師的故事。他們都能把最枯燥的知識講得生動有趣。
河南大學劉嘉堯教授,被學生稱為「有魔力」的思政課老師,將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用生活化的語言,讓學生迅速理解。
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的蔣剛老師講《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出了名的「超級故事會」。
山東理工大學的岳松老師,講《形勢與政策》秘籍是——多角度切入,講清理論,代入現實,貼近學生,力求實效。
華中師范大學戴建業教授,把詩歌當故事來講,深受學生喜歡。
長沙理工大學教師譚艷祥的高數課堂堂爆滿,秘訣就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用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出來。
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很多.......
我發現這些老師共同的特徵,就是幽默,課堂上使用生活化的語言,讓枯燥的,抽象的知識易於學生理解。看似非常簡單,但是卻需要教師有極高的素養。譚老師說自己做了數萬道題;岳老師在看綜藝節目時,都會聯系自己的教學;戴老師必然是閱讀了足夠多的資料,沒有輸入,怎麼輸出。
當代的孩子,早已不再為生計發愁,他們感興趣的是更加有趣,能夠引發他們思考和探究的東西。我們不是為了迎合學生,我們首先要贏得學生。學生連基本的內容都不明白,不想聽,那來的思維成長呢。學習就是建立聯系,讓學生和自己原有的知識建立聯系,和他們自己建立聯系。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積淀,還要做一個有心人,要知道學生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