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八分音符律動訓練方法

八分音符律動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3-07-09 05:45:52

⑴ 音樂中節奏的訓練方法

音樂中時間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節奏的變化中。人們常常把它比作音樂的呼吸和脈搏,它讓音樂更有生命力,是音樂發展的力量源泉。而多數人往往只重視對旋律的訓練而忽略了節奏的訓練,忽視了節奏在音樂表現中的重要性,缺乏對節奏的控制能力,直接影響了音樂的表現。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音樂中節奏的訓練方法,歡迎閱讀。

音樂中節奏的訓練方法

1.節奏概述

節奏是音樂中最早出現的形式要素,又是音樂中最具有活力的表現要素,與其它的音樂要素相比,節奏是「涉及了音樂中有關『時間』方面的所有因素,以區別於音樂有關音高的那一方面」。

節奏是人們在音樂領域中,對時間要素的表達和感知,對節奏的認識,有不同層面。狹義上理解,它僅僅是發音點的長短與組合,是有關具體形態的問題,但就實際音樂中,同樣性質的節奏單位和同樣數量的發音點,完全可能由於不同的作品而言,節奏並非是孤立的,它和速度、時值、節拍、重音、小節等音樂中的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尤其是在音型組合過程中,同樣性質的節奏單位和同樣數量的發音點,完全可能由於不同的重音安排而造成不同的節拍效果。廣義上的節奏還將涉及音樂作品時段,即:「句法」或「曲式結構」的劃分,比例與平衡問題。

2.節奏聽記的訓練方法

對於一些基本的節奏劃分,正如李重光所說:「不管多復雜的節奏,細分之後,都是由最簡單的2:1的關系組成」。也就是均等接受前半拍和後半拍,每半拍一個音,這個節奏看起來十分簡單,似乎每個人都會做,但要把它准確並真正掌握了並不容易。很多人就是因為認為它簡單,而不認真訓練。

因此,沒有打下一個鞏固的,准確的基礎,當進入復雜的節奏訓練時就無法掌握了。只要掌握好「2:1」的基本關系,對於一切屬於基本劃分的節奏型的練習,均可作到觸類旁通。

比如:切分節奏,這是一般學生感到比較困難的一種節奏,其實只要能唱准一拍每兩個八分音符,切分節奏不過是把中間的兩個八分音符連結起來而已。大切分(即兩拍之內的切分節奏)掌握了,其中的八分音符變成兩個十六分音符,就又可以掌握更為復雜的切分節奏。如2/4 X XX | X X X | X X | XX XX |X ― ‖。

再比如:附點音符。往往有些學生對附點音符掌握的不夠准確,附點不是唱長了就是唱短了,附點後面出現的那個音符不是出現的早就是晚。在訓練時應將那個附點當成一個音符來訓練,並將其劃分在2:1的比例中,如附點四分音符,在2/4拍中可先寫成 X XX , 然後將兩個音符連接起來,如果讀不準,可將第二拍的第一個音讀成a,即X XX , 然後,將a輕輕讀,變為X X。

另外,不管多復雜的基本劃分的節奏,將其單位拍時值增大,也就是將拍子細分的訓練方法都可以變成十分簡單的節奏。

對所學的'基本節奏型,要進行反復的訓練和模仿。基本節奏及其變體是紛繁多樣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如果掌握其最基本的一些節奏型,那麼任由其顛倒,分裂以及加入附點、休止符或延音線,所派生的復雜節奏型,也就能一通百通,迎刃而解。

3.培養節奏感

節奏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為了准確地表達音樂情緒。而這種音樂情緒的表達恰恰是在對節奏的實際訓練中對節奏產生的感覺,即所說的」節奏感」,我們通常所說某人節奏感好,主要是指這個人對節奏的反應能力強,能夠准確快速地把握節奏律動,並能夠保持這種符合音樂節拍律動規律的速度貫穿全曲。

節奏訓練的最終目的是發展速度感、節拍感和正確的音值組合關系。在組成音樂的時間因素中,節奏、節拍和速度是三個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我們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和訓練也應從這三個方面做起。節奏是以拍為單位來實現的,速度感就是拍感。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保持穩定的速度和拍速勻整的能力。保持穩定這點重要,即不越來越快,也不越來越慢,更不忽快忽慢,這就是最基本的拍感。這個過程,要求學生一定要揮拍子(國外的訓練中也有拍腿、跺腳和捻指等擊拍方式),使學生用正確的拍感作為衡量節奏的標准。

然而,拍感的訓練又是和節奏的變化交織在一起的,節奏越復雜,拍感的穩定性難度也越高。因此,拍感的訓練需要貫穿於節奏訓練的始終,使學生在內心聽覺上有一個穩定的、有把握的拍感,才不至於在復雜和多聲關系中顯得手忙腳亂。這中間,抓住節拍重音和節奏重音十分重要,無論是什麼拍子的作品,都是以強拍,即節拍重音來劃分小節的,這就是節拍重音感覺,如果把節奏重音和節拍重音搞錯了,小節就會劃錯,就面目全非了。

音樂節奏的訓練是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學習再到感性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理論的過程,它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訓練,才有可能達到質的飛躍。

4.節奏型的練習

帶休止符的節奏型練習會造成內心的緊張感,在訓練中要克服內心的緊張,以平常的心態來面對它,不要一遇到這種節奏就打亂原有的速度。要注意穩定內心速度感,加強對節奏的內心感受意識。練習它時,可以在內心默念出休止的時值,這樣對於練習者來說,可以更准確的掌握休止的時值。

切分音的出現會改變節拍的強弱規律,在練習切分音時要注意,在切分音所在的節拍中,第一個音符並不是重音,重音轉移到了第二個音符上,所以第二個音符的出現相對該節拍中的其他音符來說是強的。

附點節奏型常常在音樂中出現,如:× ×. 、 ××.等。對附點的時值,我們往往會忽略,常常在附點時值未延續夠的情況下就停止了,久而久之就會養成沒延續夠時值就停止的不良習慣。也會影響後附點節奏型在音樂中的特點,影響音樂的表現力,所以一定要把附點的時值延續夠。

在連音的練習中,連音的節奏會在固有的節拍內顯出它的特別。練習時注意節拍的時值,在固定的時值內均勻的分配音長,同時它與其他節奏的連接上應多加註意。

5.節奏感的練習

節奏運動具有強烈的情感效應和獨特的表現功能,往往同人的心理活動相對應。良好的節奏感就是對節奏各因素的敏銳感知和准確表達。節奏感是音樂感知和音樂理解形成的基礎和條件。

節奏感的訓練可以從培養節拍感開始。如:用節拍器來進行數拍練習。先一拍一個音,一拍兩個音,一拍三個音,一拍四個音地跟著節拍器用嘴數拍練習,然後自己數著均衡的口令走路或跑步練習。這樣容易讓均衡的節拍感覺牢固在心中,能夠有一個內心的均衡速度和節拍意識,這是開展節奏感訓練的基礎,它可以為學習節奏打好前期鋪墊。

節奏感的訓練也可以加入朗誦。我們生活在語言的環境中,語言本身含有豐富、生動的節奏,從語言節奏出發來掌握音樂節奏是比較容易的,應從有節奏的朗讀開始。如:有節奏的朗讀一些簡單的詩詞、歌詞,或即興的講一些有節奏的話,並在朗讀的同時用手拍出節奏

如有節奏的朗讀詩歌:× ×.× × ×— | × ×.× × ×|

白 日 依 山 盡, 黃 河 入 海 流,

× ×.× × ×— | × ×.× × ×|

欲 窮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層 樓。

這樣既進行了節奏練習,也培養了的詞語創作能力,同時也體驗了節奏感。在節奏感訓練過程中,還可以加入基本的指揮手勢,對節奏感的訓練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用嘴讀出節奏的同時用手打出節拍,並做到每一拍的速度一致,先由慢速度的練習開始,慢慢的加速度練習,並做到強拍子的動作較明顯於弱拍子的動作。這樣做,一方面可使學生正確的念出每段節奏所要求的標准速度,同時又有助於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音樂聽力的訓練方法

一、聽琴音

絕大多數音樂教師,都是使用風琴、鋼琴、手風琴、電子琴等鍵盤樂器來組織教學的。因而,聽琴能力的訓練,是最基本的聽覺訓練,可不夫時機地提高聽琴音的能力。

1.辨琴語。辨琴語,是屬於常規性的聽力訓練。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就要經常進行辨琴語的訓練。以便形成相應的技能。

2.說音名。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都要進行說音名的訓練。教師用琴彈出一個或幾個音符(音組),讓學生試著說出其名稱來,以便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

3.唱音符。教師用琴彈奏音符或音組,讓學生聽後學唱,增強聽音的記憶和表達能力。

二、聽樂曲

讓學生經常地聽一聽有關的器樂曲,在欣賞的過程中進行聽力訓練,是增強聽覺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徑。

1.品樂器。樂曲,固然是由樂器彈奏出來的樂音。可在聆聽某個樂曲後,讓學生品味出是由哪種或哪些樂器發出的音響。例如:(1)《二泉印月》;(2)《我是一個兵》(笛子);(3)《高山流水》(古箏);(4)《雨打琶蕉》(琵琶);(5)《喜洋洋》(嗩吶、笛子、弦樂、打擊樂等)。

2.講曲名。讓學生在每次欣賞樂曲後,准確無誤地講出樂曲的題目,以利更好地認知樂曲,豐富音樂知識。例如:(1)江南(廣東)音樂(《紫竹調》、《步步高》、《十面埋伏>;(2)民族音樂(《信天游》、《小放牛》、《有個金太陽》;(3)西洋音樂(《天鵝湖》、《月光曲》、《鬥牛士》)。

3.記曲譜。在識譜教學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讓學生試著記錄曲譜,進行較高層次的聽力訓練,提高邊聽邊記的能力。當然不能超之過急,應由淺入深,由少到多,逐步量力而行,能記多少是多少,哪怕是象徵性的也好。教師進行必要的檢驗和指導。激發感知、記憶,再現曲譜的興趣,強化聽音能力的訓練。

三、聽歌聲

在音樂聽力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收錄機的作用,讓學生欣賞錄音磁帶上的歌曲,然後進行相應的聽力訓練。

1.聽歌曲。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利用收錄機,播放著名或流行歌曲,讓學生在欣賞不同風格和流派的歌曲過程中,進行感知歌曲的訓練。例如:(1)民族歌曲(《沂蒙山小調》、《綉金匾》、《二月里來》;(2)美聲歌曲(《我愛你祖國》、《北京頌歌》、《大海故鄉》;(3)通俗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好人一生平安》、《山不轉來水也轉》等。

2.評歌手。在聽完錄音或學生自己聽過歌曲後,可令其評頭論足地評議某些歌手的演唱風格及技巧,例如:李谷一、、董文華、郭頌、李雙江、蔣大為、毛寧、楊玉瑩等,從而增強鑒賞能力。

3.談感受。在每次的聽音訓練之後,都應進行暢談體會的訓練,進一步提高感受和體驗能力,激發學好音樂的興趣;相互借鑒和啟發,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使聽力訓練有所發展和升華。

如上所談,在音樂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有計劃地進行聽力訓練,逐步增強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為學好音樂插上理想的翅膀。

音樂養生方法有哪些

肝臟喜聽角調式樂曲

如果長期被一些煩惱的事情所困擾,肝臟就會使體內本該流動的氣處於停滯狀態。久之,就會逐漸消耗肝臟能量,產生抑鬱、易怒、乳房脹痛、口苦、痛經、舌邊部潰瘍、眼部干澀、膽小、容易受驚嚇等現象。

適宜樂曲:角調式樂曲,這類樂曲親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代表曲《胡笳十八拍》。

建議:不妨泡上一杯綠茶,在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晚上7點~11點時段欣賞該曲,有利於克服旺盛的肝氣,以免過多的肝氣演變成火。並利用陰氣來滋養肝,起到梳理肝氣的作用。

心臟喜聽徵調式樂曲

心臟掌控著精神狀態和血液循環。如果生活和工作壓力大、睡眠減少以及少運動等不良因素不斷傷害心臟,很容易引起心慌、胸悶、胸痛、煩躁、舌尖部潰瘍等症狀。

適宜音樂:徵調式樂曲,這類樂曲活潑輕松,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代表曲《紫竹調》。

建議:中醫最講究睡子午覺,所以在晚上9點~11點前要盡量讓心氣平和下來,泡上一杯紅茶,聽上一段《紫竹調》,對補益心臟、使心臟功能正常運轉有較好效果。

脾臟喜聽宮調式樂曲

脾臟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暴飲暴食、思慮過度等都會使脾胃負擔過重而產生腹脹、便稀、口唇潰瘍、肥胖、面黃、月經量少色淡、疲乏、胃或子宮下垂等不適。

適宜音樂:宮調式樂曲,這類樂曲風格悠揚沉靜,猶如「土」般寬厚結實,可入脾。代表曲《十面埋伏》。

建議:欣賞該樂曲適宜在進餐期間,或餐後一小時內,在樂曲的刺激下,能有節奏地對事物進行消化和吸收。並配一杯黃茶,有助於溫和地調節脾胃功能。

肺臟喜聽商調式樂曲

肺臟主管對外氣體交換,然後再輸送全身各處。由於肺和外界接觸頻繁,污染的空氣和各種致病菌很容易在身體免疫力降低的一剎那,襲擊肺臟,產生咽喉部潰瘍疼痛、咳嗽、鼻塞、氣喘、感冒等症狀。

適宜音樂:商調式樂曲,這類樂曲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代表曲《陽春白雪》。

建議:在下午3點~7點是體內肺氣較為旺盛時段,隨著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有利於通過音樂將肺從里到外梳理一遍。再准備一杯白茶,能起到生補肺氣、清除肺中雜質之效。

腎臟喜聽羽調式樂曲

腎是人體的儲蓄機構。當身體內的其他器官缺少足夠能量時,通常會從腎中抽調。久而久之,腎的能量就會處於匱乏的狀態,從而產生面色暗淡、尿頻、腰酸、性慾低、黎明時分腹瀉等現象。

適宜音樂:羽調式樂曲,樂曲風格清純、凄切哀怨,如天垂晶幕,行雲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腎。代表曲《梅花三弄》。

建議:上午7點~11點是一天中氣溫持續走高的時段,在這個時段里,體內的腎氣也會蠢蠢欲動地受外界的感召,在樂曲的刺激下,可以促使腎中精氣隆盛。如果能再配上一杯黑茶,就能起到五行相生的效果。

音樂減壓的方法

一、音樂減壓的方法

音樂不僅能夠影響人的情緒,而且不同的音樂對不同的疾病具有治療作用,現在世界上大多數醫生都已對此不再懷疑。人們把這種用音樂來治療疾病,增進健康的新型治療方法叫「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外科利用音樂鎮靜安神來進行手術等,但更多的是應用音樂來治療人們的心理疾患。英國某音樂治療專家曾說:「音樂具有喚醒、聯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不同樂曲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由於樂曲的旋律、速度、音調等不同,可分別產生鎮靜安定、輕松愉快、活躍興奮等不同的作用,從而能調節情緒,穩定內環境,達到鎮痛、降壓、催眠等效果。

這里有一些不同心情時選用的名曲:

先拿西方古典音樂來說。在你感到抑鬱的時候,可以聽一聽莫扎特的《b小調第四十交響曲》、西貝柳斯的《悲痛圓舞曲》、巴赫的《a大調義大利協奏曲》、施特勞斯的《藍色的多瑙河》、比才的《卡門》組曲;在你感到焦慮的時候,可以聽海頓的《皇家焰火音樂》、羅西尼的《威廉·退爾》、鮑羅廷的《韃靼人的舞蹈》;失眠的時候,可以聽莫扎特的《催眠曲》、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德彪西的鋼琴協奏曲《夢》……

如果你喜歡中國古典音樂,可選擇具有舒緩、低回、輕柔、婉轉、幽雅等特點的樂曲,比如《春江花月夜》、《月夜》、《南渡江》以及《病中吟》、《催眠曲》、《漁光曲》等。中國古典音樂中也不乏節奏明快、旋律流暢、音色優美的樂曲,可以振奮精神、愉悅心情,比如《流水》、《喜相逢》、《賽馬》、《光明行》、《喜洋洋》、《百鳥朝鳳》、《八哥洗澡》等,另外,還可以選擇一些反映天地人間生機盎然的音樂聽聽,比如《百鳥行》、《空山鳥語》、《蔭中鳥》,等等。

應注意的是不同的音樂療法適用的時間不同。一般來說,鎮靜性的音樂應在晚上臨睡前聽,有助於睡眠和休息;興奮性的音樂宜在早上或上午聽,使人精力充沛,意氣風發;解郁性的音樂受限制較小,可在任何時間聽。但音樂的秉性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兼容的。人們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專家指導下選擇。

另外也可以採取主動式音樂療法,如參加卡拉ok、演唱會等形式自娛自樂,效果也很好。

二、心理學音樂減壓的注意事項

音樂減壓作為一種使人身心放鬆的保健方法,適用於亞健康人群和成年人身心保健之用。音樂減壓所用的音樂多是描述高山、草原、溪流、大海、森林、田野等大自然風光的音樂,這些音樂很容易引起人們輕松、美好的感覺。不同人群在應用此方法進行心理學減壓時,應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身體放鬆方式和採用自己喜歡的音樂。

特別提醒注意的是,由於患有嚴重的抑鬱症、焦慮症、恐怖症等心理疾病患者,不能正常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所以不適合採用此方法,來進行自我心理減壓。另外,患有精神分裂的人群或有認知錯亂的患者,以及自我人格結構不健全和情感過於脆弱的人群也嚴禁使用此心理減壓方法。

三、日常減壓的小技巧

1、給植物澆水

煩惱時給植物澆點水。研究表明,置身植物世界10秒鍾,就可產生巨大的心理放鬆。

2、上下班選綠化好的路走

道路綠化景觀優美,有益行人平靜情緒,減輕壓力。

3、多喝橙汁

最新研究發現,每天補充足量維生素C有助降低人體應激激素水平。研究人員建議,每天喝兩杯約250毫升的橙汁,不僅滿足身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還能降低壓力。

4、玩橡皮泥

用橡皮泥做個象徵「失敗」的東西,然後把它遠遠地扔出去。這一動作可以幫助人走出過去失敗的陰影,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⑵ 怎樣訓練音樂的節奏律動

怎樣訓練音樂的節奏律動

節奏包括節拍和速度這兩個概念,前者是指音樂規律性的強弱交替的運動,即拍點的組合,後者是指律動的速度。節奏的律動就是節奏的生命。以下是我整理的怎樣訓練音樂的節奏律動,供大家參考。

怎樣訓練音樂的節奏律動

音樂節奏律動音樂中的節奏概念是很寬泛的,從最宏微觀的角度看,它可以說是音樂的「進行」,這個概念包括了音樂中各種各樣的運動形態,既有輕重緩急,也有鬆散與緊湊。具體來說,節奏包括節拍和速度這兩個概念,前者是指音樂規律性的強弱交替的運動,即拍點的組合,後者是指律動的速度。

節奏在自身的感覺

在知道拍號和每分鍾有多少拍後,我們就要去感覺節拍。有的學生不去感覺節拍的分組,節奏的特性,等等,而是機械也數著拍子,我們要把這種被動變為主動,進入內心的節奏感覺。要做到有內心的節奏感覺,首先要去感覺節奏。

許多節奏方面的缺點之所以產生,實際上是由於自己本身沒有很好地理解作曲家的精神和他的風格,作品的藝術形象。這就使永遠變化無窮的多種多樣的表演手法同作品、作品的意義、內容相一致首先是同它的形式結構,作曲法本身,聲音素材取得完全的協調,只有這樣,表演才可能是好的,藝術的。

1.在技術性段落中,要劃分清楚一些有規律的組織的節奏。

2.要對節奏有感覺,也就是說對每小節內強拍弱拍的區分有感覺。

舉幾個常用的節拍:四二拍是強、弱,四三拍是強弱、弱,四四拍是強、弱、次強、弱、八六拍依次是強、弱、弱、次強、弱、弱。

舉例一首作品來說,這首樂曲,表現的是船水中搖盪的背景。船歌一般是用八六拍子寫成的。以三個八分音符為一組,每小節分為兩組,根據六拍的節奏特點,把船在水中左右搖擺著前進的感覺表現得恰到好處。我們在演奏時,把第一拍作為一個重音,二三拍輕輕地帶過去,第四拍作為次重音也要放下去一個小重量,然後五六拍再輕輕的演奏。只要把這些力量安排好了,演奏的的時候的心裡節奏就會慢慢形成。有些演奏者過遠地偏離原譜和作者的構思,其根本在於不夠理解作品的基本內容,歪曲作品的結構。因此,我們必須養成認真去分析節奏,並去感覺、體現它的習慣,這是保證演奏中基本的節奏感所必需的。

節奏與律動感

節奏的律動感,是要通過自己的內心去體會,去感受,其要點是結合樂曲的情緒語言、意境,選擇好合適的節奏。這種律動感可說是一種韻律。真正以內心感覺到節奏,感覺到活生生的脈搏,節奏的律動就是節奏的生命。律動經常在較快速的段落和有規律的伴奏音型部分能更明確地得到體現。比如,在八六拍子中,每小節分成兩組,每組六個八分音符。在淡雅、寧馨的旋律之下,伴奏音型平穩而美好地緩緩向前流動著,每六個音為一個律動。這六個音中,第一個音稍重一些,作為律動的點和依靠,後五個音均勻柔和地連續下去。這時音樂的表達會讓人更加的舒服,安逸,表現力大大提高。在這種感覺中,逐步去體會出合適的律動速度和意境。節奏的律動感是一種活生生的,發自內心的感覺,就像脈搏對人的生命那樣的富有活力。我們必須多聽、多想、多體會,才能有正確的自我律動。

節奏與速度

如果演奏者沒有把大型作品,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足夠的思考並去感覺,就必然會出現速度上和節奏的錯誤。有得演奏者在剛開始表演作品是難以確定作品正確的基本速度。開始時採用的速度如果是不肯定的或是錯誤的,往往會對整個作品產生影響,有時即使作品的速度得到改進,但是表演的完整性卻已遭到破壞。練琴時可以試用各種與原來速度略為有所不同的速度,藉以確定以最慢到最快速度的狀態,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開始表演之前,最好在思想上把開始時的速度和作品以後發展中的某個地方作一比較。

比如,一個作品速度是每分鍾一百二十拍。樂曲開始,整個第一行速度極穩定。第二行第一小拍標上了加快,要求從這一小節第一拍起加快,一共兩小節,這個加快,這兩小節從原速開始,一拍比一拍更快,這是一個逐漸加快的.過程。 比如表現刑警開始行動,罪犯的四下逃竄的情景,演奏者常常過急,一下子加速至最快,這就成了突快,而不是漸快了。這樣卻違背了作曲者本身的意願。在加快之後第二行的第三小節標著回原速,從這一拍起,馬上要回到一分鍾一百二十拍的基本速度上去,這個速度不能忘記。由此可見,樂曲速度的變化是需要演奏者長時間的學習,培養節奏的律動感。所以,在變化節奏中,變化的部分能否做到漸慢或漸快,回到原速時節奏是否清楚、穩定,是我們對節奏感的很好考驗。

總之,節奏是音樂的基礎,也是音樂的生命,節奏又是千變萬化。其實每個曲子都會有一個基本的節奏,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掌握了這點,對於演奏好整個樂曲就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音樂律動活動與幼兒節奏感的培養

當我們看到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就能夠隨著歡快的音樂擺動手臂、有力蹬腿時,我們無不驚異於音樂對生命的強烈作用和兒童與生俱有的音樂潛質。音樂之所 以能對嬰幼兒產生這樣的影響,是因為它的最基本元素流動性、運動性、節律性能吸引感官不由自主地去跟隨它。這種「上下翻飛」的美妙聲響和有節律的運動又會 進一步刺激嬰幼兒的運動神經,而我們知道,運動正是生命成長的內在動力。

一、音樂律動活動的教育價值

音樂和運動不但與生命成長關系密切,而且與個體的心智發展關系密切。感官一運動發展的關鍵期發生在兒童從出生到四五歲之間。它是這個時期兒童主要的學習 方式。跟隨音樂的身體律動可使幼兒對音樂的情緒情感有更直接的感受和更自主的表達。幼兒通過身體動作感知音樂的基本要素,如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音調 的高低、段落的劃分乃至它們之間的種種關系等。跟隨音樂的身體律動還能培養幼兒聽覺的專注力以及提高幼兒的想像力、動作反應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創造力, 等等。動作還像一座連接感性和理性的橋梁,能幫助幼兒理解音調的高低,感知音樂的開始和結束,這些都可為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條件。

二、音樂律動活動與節奏能力發展

節奏是音樂的重要元素,是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它充滿活力,也充滿情感和意義。所有的節奏都需要通過身體的動作和肌肉的反應來感知,節奏感完全依賴於運動。兒童階段是感受和體驗節奏的最佳年齡期。

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的理論認為,人無不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但是需要誘發和培養。只有以聽音樂和做身體動作為手段,才能喚醒兒童天生的音樂本能。我們可 以通過音樂與運動相結合的學習形式,把兒童對音樂的理解轉化為具體的動作、節奏和聲音。把音樂表現中的力度、速度、音色變化等與兒童運動時的能量、空間、 時間感受融合在一起,從而培養他們體驗音樂情緒的能力。達爾克羅茲認為,身體是體驗節奏的第一載體,節奏是音樂教育中的一種特殊力量,人體運動是音樂節奏 的外在表現。

在奧爾夫「原本性音樂」的教育理念里,音樂教育應該融語言、動作、音樂為一體,而能夠把它們融合在一起的核心就是節奏。

柯達伊提出,節奏的形式及其表現力極為豐富和精細,它可使各種分散的音樂要素通過組織和規律化成為一種內在的力量,所以節奏感培養不但是感受、理解、表現音樂的基礎,而且能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發展節奏感的律動活動的主要形式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律動主要包括聲勢、游戲、即興表演、集體舞等形式。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創造了一整套通過動作開展音樂教育的方法,其中的「聲勢」是指 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方法。基本的聲勢包括跺腳、拍腿、拍手、捻指四種形式。聲勢對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聽辨力、記憶力、創造力都有 積極的作用。可供幼兒園選用的發展節奏感的律動活動形式多樣,如手指游戲、原地做動作、在移動過程中做動作等。

手指游戲較簡單,並且深受幼兒喜愛,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能力。例如,配合碰碰眼睛、耳朵、手腳動作的歌曲,不但可以幫助幼兒發展精細動作能力,還可以幫助幼兒認識身體並建立起身體意識。

原地做動作是指讓幼兒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探索站、坐、蹲等身體動作。幼兒動作發展的規律是從原地做動作到在移動過程中做動作。幼兒對動作的控制則是從控制頭部和上半身動作開始,再向控制下部肢體動作發展的。

在移動過程中做動作是指伴隨音樂做彈跳、搖擺、跑動、舞蹈等動作。移動位置的運動豐富了動作樣式,也促使幼兒有了更多動作想像和自我表達的機會。例如, 可緩慢拖著腳步走,可挺起身子、腳步有力地走,可輕松地蹦跳,等等。通過輕快與沉重的對比,幼兒能夠准確地體驗到音樂情感的表達。又如,配合不同風格的 (輕柔的、歡快的、節奏鮮明的)音樂即興跳舞。可以幫助幼兒通過自由的肢體動作感知音樂節奏,體驗快樂。

設計律動活動要遵循幼兒的年齡、心理和運動能力的發展規律,切合幼兒的實際能力。組織活動時要從他們能夠做的動作開始。例如,組織小年齡幼兒開展律動活動時。可以讓他們先在原地做動作,待他們有所體驗後再在移動過程中做動作。

紗巾、綵帶、皮球、節奏棒、呼啦圈等道具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可以增強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和對節奏感、音樂的理解。例如。可用三角鐵幫助幼兒理解三拍 子;用大球、小球的不同排列幫助幼兒理解節拍的強弱規律,區分不同的節拍;用節奏棒、紗巾等配合即興創編節奏和舞蹈動作。以幫助幼兒感知音樂的旬、段劃 分;用進出呼拉圈的方式幫助幼兒探索空間位置,等等。使用道具輔助律動活動比只做徒手動作更有意思,有利於幼兒把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活動開來,也有利於幼兒 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調動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四、律動活動的實踐舉例

1 《小毛巾》——體驗穩定拍感

《小毛巾》是一首台灣童謠,歌詞詼諧,曲調朗朗上口,速度適中,適合小班幼兒歌唱。每段歌曲前兩句是重復的,「小小毛巾愛玩水,洗了眼睛鼻子嘴」,幼兒 可以做洗眼睛、鼻子、嘴的動作,之後則根據所唱出的身體部位做動作,如第一段的歌詞是「還跟耳朵親親嘴」,第二段的歌詞是「還跟耳朵、還跟脖子親親嘴」。 第三段的歌詞是「還跟耳朵、還跟脖子、還跟眉毛親親嘴」。歌唱時既要保留基本動作,又要逐漸增加新的動作,以發展幼兒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使活動更有趣味 性。

理解穩定拍感是感知節奏的重要基礎。練習時可引導幼兒伴隨歌謠或歌唱做踏腳、拍手、走路、敲擊打擊樂器等動作,以感受穩定節拍,理解連續、均勻的節拍運動特點。

2 馬跑、兔蹦、蛙跳等——體驗不同的節奏時值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歌唱活動中自然形成的節奏感來發展他們的節奏能力。例如,可以引導幼兒從「敲門」「握手」「釘釘子」「補鞋」等動作中發現節奏,可以通過模擬自己喜愛的動物的跑、跳動作來豐富對節奏的感知。

①學習奔騰跑跳動作。這既是學習跑跳步,也是學習附點節奏。如果教學對象是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可以讓他們直接從模仿馬跑的動作開始。如果教學對象是年齡 較小的孩子,則可以從各種有關馬的問題或故事引入。為了幫助幼兒更加准確地模仿馬的奔跑節奏,教師可以先讓幼兒圍坐在地板上用手在地板上拍擊,然後跟著教師的鼓聲在移動過程中做動作。

②學習雙腳蹦跳動作。可讓幼兒通過模仿兔子、袋鼠的蹦跳動作,練習雙腳蹦跳。蹦跳的節奏可以是四分音符時值,一拍一跳,也可以是八分音符時值,一拍內兩跳。

③學習單腳跳動作。可給幼兒看美洲印地安人跳舞的圖片或視頻,啟發他們發現舞蹈中單腳跳的形式。聽著教師的擊鼓聲,孩子們做出單腳跳動作。同時口中可發出「噢、噢、噢」的歡叫聲。單腳跳動作的特點是第一拍重音(這一拍也可以是雙腳跳),兩只腳按小節交替做動作(一小節一換腳)。教師可帶領幼兒在四拍子、三拍子、二拍子的不同節拍形式中練習。

④學習弱起拍的跳躍動作。教師可先啟發幼兒討論「青蛙是如何跳躍的」。然後發現青蛙之所以跳得高、跳得遠,是因為它有一個准備動作。它的節奏是,然後啟發幼兒跟著教師的鼓聲練習,體驗這種「弱起」准備的節奏感覺。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把上述各種節奏和運動形式串聯起來,配合鼓和其他打擊樂器引導幼兒練習。

需要強調的是,為了開展音樂律動活動,教師需了解和掌握幼兒生理和運動能力發展的基本規律。一般說來,兩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做走、跑、雙腳蹦跳等動作。三 歲以下的兒童不容易做奔騰跑跳動作,但是可以讓他們嘗試跟著鼓聲做提肩膀的動作,它同樣能夠幫助他們感覺到節奏的彈性、跳躍和向前推進的特點。四歲以下的 兒童往往不容易做單腳跳動作,他們常常保持不住身體的平衡,容易感到疲勞。四歲以上兒童一般能做出青蛙跳動作。

3 聖誕老人的馴鹿——學習漸快和漸慢

①教師和幼兒圍坐在地板上。教師出示馴鹿的照片,問幼兒:「你們知道馴鹿最特殊的工作是什麼嗎?」孩子們回答說:「是給聖誕老人拉雪橇。」教師又同: 「它的脖子上掛的是什麼?做什麼用的?」教師和孩子們通過討論得出:馴鹿喜歡聽鈴鐺的聲音,鈴鐺的聲音和走路的聲音配合起來很好聽。由此吸引孩子們的注 意,進入教學環節。

②教師說:「讓我們用手來當馴鹿的腳,也跑起來飛上天吧!」孩子們跟著教師用手拍擊地板,經歷「慢走——小跑——逐漸加 快——快跑——飛起來」(「飛起來」的時候不再拍擊,而用手臂在空中做盤旋飛行的動作)的過程。教師說:「馴鹿要降落到××小朋友的家門口了,它可不是一 下子掉下來的噢,讓我們幫助馴鹿慢慢地降落下來。」大家一起拍擊地板,經歷「快跑——小跑——走——停」的過程,體驗速度的漸快和漸慢。

③教師說:「請你們大家做馴鹿,我來做鈴鐺,現在我們要去送禮物了!注意馴鹿走路的聲音要和鈴鐺的聲音一致啊!」教師可搖動串鈴或其他金屬類樂器引導幼兒感知漸快和漸慢的動作特點,當「馴鹿」飛起來時鈴聲停止。之後可讓孩子們輪流敲擊鈴鐺指揮動作。

④做過幾次固定位置的活動後,選一個幼兒當馴鹿,讓他聽著鈴聲合拍地在圈外跑動,表示去送禮物。其他幼兒繼續在地板上拍出節拍。幼兒可輪流當馴鹿。

⑤教師再啟發:「馴鹿跑動時除了可以聽到鈴聲,還可能聽到其他聲音嗎?」教師敲擊雙響筒,模擬鹿蹄聲。最後,鈴聲、鹿蹄聲和幼兒跑動的聲音、所做的動作融合在一起,完成從固定位置到移動位置的活動,體驗速度的漸快和漸慢。

不同力度、速度的活動有助於提高幼兒的聽覺敏銳程度,感受節奏的快慢,進而提高運動的控制力。未來學習歌唱或演奏器樂時就需要這種音量控制能力、肌肉控制能力、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和表現能力。

近年來,很多幼兒園都很重視律動活動。億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開發的《我的身體會唱歌——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音樂課程》,以音樂感受、表現為切入點,引導 幼兒快樂參與、大膽表現。幫助幼兒在豐富的體態律動游戲中提高音樂素養,發展藝術能力。我們期待能通過律動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活潑有趣的活動機會,幫助他 們獲得更全面的藝術能力的發展。

;
閱讀全文

與八分音符律動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常失眠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74
dna擴增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39
游離鉛的檢測方法 瀏覽:751
低噪音軸流風機和扇葉計算方法 瀏覽:107
快速進入系統的方法 瀏覽:686
鼻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58
豬糞便最佳處理方法 瀏覽:72
電腦卡鍵方法 瀏覽:150
羊角姜種植方法 瀏覽:435
創作幼兒童話掌握哪些方法 瀏覽:881
長羽絨服如何加寬方法 瀏覽:891
定向生服務期計算方法 瀏覽:848
同側下肢平衡訓練方法 瀏覽:175
健身器材使用方法圖 瀏覽:212
蘋果系統的許可權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7
餌料籠的使用方法 瀏覽:310
燉鴿子湯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38
魚塘加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16
手掌融化最簡單方法 瀏覽:752
側位停車皮卡的最佳方法視頻 瀏覽:85